《雨点儿》说课稿(最终定稿)

时间:2022-07-18 01:0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雨点儿》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雨点儿》说课稿》。

第一篇:《雨点儿》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点儿》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点儿》说课稿 篇1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这精辟的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在就《雨点儿》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六个部分: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雨点儿》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3、课时建议: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可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读通读顺课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说目标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为此,我按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制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即一至二年级)的孩子,在阅读方面,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由此,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三、说学情

如今,班上的学生已入学三个多月,学习了汉话拼音,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但读书时有唱读、断词破句的现象,轻声读得较重,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年龄小,记忆力较强,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还较短,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 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此,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 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 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时,倡导从老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教学开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并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一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马上提了自读要求:读准了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带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反馈检查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读。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去独立掌握他们”。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识字,为实现这个目的,紧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主识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结合课件理解“数不清”和“飘落”,并依据课后作业的安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用“______从___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

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耻,我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质疑,用“为什 么”提个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为什么大雨点要到没花没草的地方?等问题在学生反馈时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并通过学生 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疑,学生明白了,干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去了那儿,相信小雨点长大后,也会去帮大雨点的忙,使那儿长出更红的花、更 绿的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关心、友爱的情感。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之后,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现学生的个性,又一次得以张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五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 悟。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此时,不生的 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花 红

长 更

草 绿

《雨点儿》说课稿 篇2

《雨点儿》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在教学时我合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有计划地播放教学光盘,与电视老师互相合作,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接受式、填鸭式教学的缺陷。特别是课改后的语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远程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光盘,出示谜语,学生立即就会融入电视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动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继续播放光盘,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做游戏、跟学习伙伴比赛学习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调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使语文课充满了情趣。

二、读想说写,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在教学光盘的作用下,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教师适时引导,锻炼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读”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观看光盘听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我马上让学生交流重复电视老师提出的要求。这样做既能养成学生爱倾听的习惯,又避免了学生出现盲目读书的现象。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词语,包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认读,出示卡片领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反馈检查时,让学生做“戴帽子”游戏。在引导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时,我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比一比,去发现句子,理解词义。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在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当中,安排了学生挑选喜欢的自然段轮读课文以及和学习伙伴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景,读中悟情,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想象,抒发感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说说你喜欢雨点儿吗?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想对它说什么?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播放光盘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教学重难点也迎刃而解。同时我还重视语言文字的练习,引导学生用“……从……”的句式说话。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光盘领悟写法,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三、转变观念,凸现教师角色

在教学《雨点儿》时,我播放光盘十三分钟,在不同环节有选择地进行了暂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播放谜语先请学生猜,继续播放听电视老师明确读书写字的要求,看电视老师演示领悟“飘落”,观察电视屏幕的图画理解文意,跟学习伙伴同步学习、比赛学习等,这一系列操作步骤都是教师对教学光盘这一载体的科学利用,是教师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可见,利用光盘教学,并不等于说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光盘播放员,带着光盘直接去上课就可以了。与传统教学相比,它需要教师做好更为细致的准备工作。播放光盘不是盲目的,教师要选择看的方式、看的时机和看的次数。光盘中的哪些地方应该以看为主,哪些内容应与电视里的师生互动,哪些内容需要粗看或细看等,都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清楚,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形成光盘、学生、老师三方互动的新课型。毋庸置疑,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与传统教师角色所不同的是,现场教师与电视老师共同执教,融合教学。

由于本人的经验和水平有限,对课堂上利用光盘教学也是初次尝试,在教学当中一定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同时也在此向给我这次锻炼机会的宋校长和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向对我这节课进行精心指导的凌主任和各位老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雨点儿》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彩、半”等 10 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 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的字音;会写“问、有”等 5 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在语言环境中恰当地运用生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在语言环境中恰当地运用生字。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雨点儿的可爱。

2、朗读感悟法:采用齐读、指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学法: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

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联系生活,巧妙识字

(四)、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五)、指导书写,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8.雨点儿

大雨点儿(图片)小雨点儿(图片)

↓ ↓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设计意图: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将本课的内容概括出来,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雨点儿》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继续提高识字能力。通过前面汉语拼音部分的学习,学生以能正确的拼读音节,借助汉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有兴趣地写“方、半、巴”3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四、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云妈妈的孩子是谁?

2、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指导读准“点”和儿化音

(二)识字

1、出示加拼音生字。指名读。

2、同桌互认互查。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4、读词语。

5、读句子

(三)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说明读课文的要求

3、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词。

(四)指导写“方、半、巴”三个字。

1、观察“方”、“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3、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雨点儿》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巴、把”3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动植物的生长与雨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披文入境。

1、出示课件:雨点儿调皮地从天空降落,伴随着沙沙的雨声。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看到这样可爱的小雨点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它?

4、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看课文,听课文配乐朗读。

2、这么美的课文,想自己读读吗?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自读课文,在课文里圈出生字,不认识的字读拼音或问同桌。

4、CAI课件出示生字,老师已经把生字都找到了,黑字是我们要认识的绳子,红色的是老师给它找的朋友组成的词语,你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5、去拼音,打乱顺序读。

6、去朋友,你还认识它吗?

三、细读课文。雨点儿说课稿_雨点儿评课稿

1、生字学得好,课文一定会学得更棒。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你认为他读得好就拍拍手表扬他。

3、你觉得自己哪一句读得好,读给大家听。

谁认为自己读得更好,向他挑战吧。

喜欢这一段的小朋友起立一起读一读。

(知道读好问句,并相机理解“数不清、飘落”)

4、和自己的小伙伴分角色朗读雨点儿的对话。

5、CAI课件演示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动画,看吧,雨停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6、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带着高兴、喜爱、赞美的语气读读第五自然段。

7、老师也找来了一张图画,仔细看看,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美丽的露珠 从 树叶上 从

8、假如老师是雨点儿,你们是小草、小花、小鸟、鱼儿……你会对老师说什么?

创设情境,师生对演。感受动植物对雨点儿的感谢,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9、把自己想象成雨点儿,自由地配上动作,把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四、指导书写生字。雨点儿说课稿_雨点儿评课稿

五、作业:仔细观察雨后大地的变化,把它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好吗?

《雨点儿》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对于进入小学学习才三个月的孩子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雨点儿》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

二、学情分析

总的来看,这篇课文生字量挺大,但绝大部分都是常见字,认读的问题应该不大。在朗读方面,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话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用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心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针对以上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数不清”,“飘落”,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认写生字、读懂课文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语导入新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于是在上课伊始我采用了猜谜语导入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朋友,老师说一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不好?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生:雨。师板书:雨 边写边说:你们瞧——这多像两扇窗户呀,下雨啦,雨点打在玻璃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紧接着,我告诉学生:雨滋润着花、滋润着草、滋润着庄稼,人们都很喜欢它。于是,大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雨点儿。这个过渡语让学生初步了解雨水对植物的作用。因为“雨点儿”这个儿化音是一个朗读难点,我通过范读、创设情景和雨点儿打招呼等来降低和突破这个难点。同时,我运用简笔画,使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我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教、以读促教,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这篇课文是他们遇到的第一篇较长的课文,朗读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课前预习,圈字标段,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是识字的第一步,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同时渗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圈出来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老师、同桌。这样一来,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也成了复习拼音、自主识字的过程。

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识字、认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习生字 “数”、“清”、“彩”“飘”、“落”,到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层层递进,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2.细读阶段:我准备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呀,这么多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一个地认识它们,快帮老师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雨点儿?”教室里,孩子们欢呼着:“一、二、三……”不一会儿,学生们嚷开了,“老师,我看得眼睛都花了,数不过来。”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看来,雨点儿太多太多了,多得——数不清。”到此,我认为学生对“数不清”这个词的理解是深刻的、立体的。紧接着,我又把语文学习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吗?”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试着用“什么东西数不清。”的句式练习说话,并且要求学生尽量说完整的话,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这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水到渠成了。在理解“飘落”这个词时,我没有直白的告诉学生:飘落是轻轻的、慢慢地落下的意思。而是采取直观地演示,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紧接着我问:“孩子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也会这样飘落下来?”有人说,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你给他们多大的空间,他们就能带给你多大的惊喜。当学生自己领悟了“数不清”、“飘落”等词语的意思时,他们的朗读一定是到位的,也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自觉地运用。

3.品读阶段:

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对于他们来讲,正确的朗读是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我选择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五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画。教师范读,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使凝固的语言文字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沙沙沙,沙沙沙,雨点儿就要出发了,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赶快变成小花、小草,共同感受雨点儿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小花、小草们,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们的脸上、身上,你们感觉怎么样呢?”“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浓厚,思维那么活跃,朗读那么到位,想想那么丰富,表演那么逼真,朗读训练也就会扎实有效。而“让学生懂得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了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才会更加美好。”这一教学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突破。

4、指导生字书写:先让学生观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观察所得,然后观察教师范写再学生临写,最后进行反馈,再次练写。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板书时教师规范的书写,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人文素养等将对学生将起到无声的熏陶作用。

(三)、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雨点儿》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认字和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搞好预习。

教学过程: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三、细读感悟,感情朗读

四、观察分析,指导写字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具体过程如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说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板书课题:12、雨点儿

3、齐读课题后,强调点的儿化音。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了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范读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查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之所以花大量时间读课文,是因为我始终认为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效果最佳。】

4、读预习时画的词语。(练读——指名读)

【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5、课件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这些词语换一个地方你们能读好吗?

①练读带拼音的词语。

②指名读。

③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重点强调“数”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④去拼音读词语。(练读——指名读——齐读)

6、去熟字留生字:这样你们还会读吗?

①练读。

②指名读。

③说记字方法。

比一比:飘——漂青——清方——万

联想:回飘落

说结构:空答问

7、游戏:字宝宝长大了

8、看卡片听口令读字,看谁反应快,读得准。(用“彩、清、落”扩词。)

【我始终都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在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并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识字教学落到了实处。游戏的设计缓解了学生的识字疲劳。】

三、细读感悟,感情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的?

②课件出示,指名朗读。

③理解“数不清”“飘落”。数不清什么意思?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看谁说的句子通顺、好听。)怎样落叫飘落?(演示)

④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读出“数不清”和“飘落”的感觉来。

(指名读——范读——练读——指名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认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①(出示插图)听,谁在说话?(板书)他们说什么呢?

②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指导读好问的语气。

③小雨点怎样回答的?(指名读随机板书)“你呢?”是不是小雨点的回答?指导读好疑问的语气。

④大雨点怎样回答的?(指名读随机板书)

⑤分角色朗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出示插图:你能用最美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里的美景吗?

②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指名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随机板书)

③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先让学生欣赏雨过天晴草长花开的景象,再让学生读文感受雨点儿给草和花带来的变化,接着让学生谈感受,最后让学生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设计意在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景色美,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并将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四、观察分析,指导写字

1、认读“方”“半”。

2、书空笔顺。

3、观察笔画位置。

4、范写。

5、练写。

【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略)

《雨点儿》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让他们读通文章,读顺文章,认识生字。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

(1、初读目标:通过谜语导入激趣,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 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2、细读目标:通过引导读好对话,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3、精读目标:

a、随文识字11个;

b、理解“数不清”的意思,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

c、重点读好第一段;

d、读好2、3、4段读好问句,理解“你呢?”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

重点: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随文识字11个;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读好对话。

难点: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 会儿化音的亲切感;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

二: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舞蹈导入。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先教学生字“点”。朗读。课题为什么加上一个“儿”?(亲切等)再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教学第一部分

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雨点儿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范读,课件)

2、小朋友们听得那么认真,你看,雨点儿来我们教室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

3、谁来数一数来了多少雨点儿朋友?——教学“数不清”的“数”和“清”。

4、这些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云彩里)——(出示)第一节。指导朗读。

教学生字“彩”。

5、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怎么下来的?(飘落)——教学生字“飘、落”。

6、(纸片飘落表演)

师:谁能用一个词描绘老师的表演?能用小手做做动作。

师:出示词语“飘落”,为什么“飘”的边上是个“风”字?

6、(出示)第一节。老师把刚才学习的生字送回课文中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评价)

7、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从……里”变红)再读句子。

(出示:我会读)指名读;齐读。——(出示)说话训练: 从 里。

(三)教学第二部分

1、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看课件图片)他们还聊起天来,猜猜他们都说什么了?(大雨点问小雨点要到哪儿?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也问大雨点,大雨点儿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2、范读第2自然段。“半空”是什么地方?教学“空”。

3、写字指导:“半”要求会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教学“对话”

(1)出示课文第2—4节。朗读。

(2)谁问谁?——“大雨点问小雨点”怎么问?“小雨点问大雨点”怎么问?

(3)怎么回答?——小雨点怎么回答?你为什么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大雨点怎么回答?你为什么要到没有花草的地方?

(4)教学生字:“问”“回答”。(注意:问得反义词是答)

(5)再读第2—4节。

(分角色朗读,机动)老师第二节;男生第三节;女生第四节。

(四)复习巩固

1、朗读的时候,生字宝宝都藏在课文里了,现在他们又单独跑出来了。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检查)

2、第二次指导写字:方。

三:说课后反思

一、我的亮点:

1、教案的设计思路清晰

A、本教案设计了两个重要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围绕第一自然段: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1)这句的教学重点解决三个词语、:

a、数不清的随文识字教学 ;

b、云彩的随文识字教学;

c、飘落的随文识字教学;

在教学“数不清”的环节,我出示课件下雨的动画,让孩子数绵延不断的雨丝,结果孩子说:数不清,这样引出数不清的词语,我感觉是很顺利的;在“云彩”识字的教学中,我问了数不清的雨点来自哪里?引出云彩,再看彩的三撇,引导孩子想象,这三撇就是三条彩带;在飘落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个边吹风,边扔纸片的动作,让孩子们观察纸片是怎么从我手里下来的?这样的设计是让孩子们了解“飘落”下来的含义。我再让孩子们把话说完整——纸片从手里飘落下来。这样也是达到了对于词语“飘落”的使用的效果。

(2)语言能力的训练:……从……里……的教学说话训练。

我舍弃了“数不清的……”“……从……飘落下来”这两个词语的训练,而设计……从……里……的教学说话训练这个环节的时候,我是有所考虑的,因为本文的后面练习题里有……从……里(上)……的教学说话训练,事实证明这个设计是有用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够说出这类句子,如:

蜗牛从蜗牛壳里伸出来。我首先肯定孩子的答案,并纠正:你肯定是想说,蜗牛的头从蜗牛壳里伸出来,或者:蜗牛的头从蜗牛壳里探出来,边说我还边做做伸出头的样子来。他表示同意,听课老师和别的孩子都笑了。

有的孩子说:小猴子从树上掉下来。

我觉得奇怪追问一句:猴子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他说:因为他的尾巴没有勾住树。我又让他把话说完整:小猴子从树上掉下来,因为他的尾巴没有勾住树。

有的说:老师从门外走进来。等等这个换环节的回答还是挺有意思的。我认为我打开了孩子的思维空间,他们用我规定的句式,说出了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的训练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到位的。

(3)整句的朗读训练。

B、第二大板块是2——4段的朗读训练。

(1)在本段中,我围绕:“问”和“答”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找出问的句子:你要到哪里去?你呢?在让孩子读好问句的时候,我使用了音乐“指挥”的方式,跟着我手臂的指挥,读好问句向上扬的语调。在让孩子学做雨点问问看,顺便表扬孩子你问得真有礼貌,真亲切,真好听等等。

(2)再看是怎么回答的:让孩子找出两句答句。找出后,看两幅不同的图,我问:小雨点为什么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孩子在这个环节的回答是精彩的,他们说有花有草的地方非常美丽,小雨点可能是小女孩子,她喜欢去美丽的地方和花蝴蝶等一起玩耍,有的说已经长了花草的地方需要的水比较少,所以小雨点才去哪。而大雨点要去的地方没有花草,因为那里的种子都在地底下沉睡,假如大雨点唱着《小雨沙沙》去唤醒他们,他们就会醒来。而且喝道大雨点给他们浇的水,他们就能很快发芽从地下冒出来,长出红的花,绿的草。从孩子的回答看出来,我的课前导入是对的。他们还记得《小雨沙沙》带给他们的快乐,和雨水带给种子的快乐。

附:《小雨沙沙》歌词,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二、我的不足

朗读训练不见起色

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朗读训练效率不高,相对前面几堂课,我发现有的老师稍微训练一下,学生们都能得很好了。这不能不说班与班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别,但是除了客观差别之外,5个班的孩子都是同一起步,同一水平。尽管在课堂上,我为了照顾大家的水平,学着特级教师魏丽君的做法,在整体水平不好的情况下,我增强老师主导性。在教句子朗读的时候,我几乎对每个孩子都是示范——生读,示范——生读……然后努力找出这个孩子的优点对他表扬。但是经过这短短的一节课时间,我的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几乎不见长,我除了有点小小的崩溃之外,我反思,这也是情理之中的。语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一年级教师来说,在课堂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任重道远啊!昨天我们青年教师在洪合上《雨点儿》,我是最后一个上,满以为上完后一身轻松,事实上,我上完后满脑想不通。想不通的事情很多,整理了一下如下:

第一个想不通:雨点儿这课的第一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句的重点词语是“数不清”和“飘落”,训练的说话练习是:——从——里——(因为在课后练习里有这样的练习要求)。我的设计就是会读这两个词语,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用——从——里——进行说话训练。而我们的老大最后讲了他自己的模式,他的模式和我的教案很多地方都对不上,关键是他最后说了一句:他的模式很标准,缺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让我非常冒汗。语文课有些是必要训练的,比如课后的练习——从——里(上、外)——。其他的重点词语,有时间的最好能训练用法,可是在昨天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刚学完拼音,就马上要跳到12 月份学12课,设计的要求还是应该以朗读为主吧?)

只要学生会读,在读中感悟就行。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事实上证明,我上的这个班级,读准确都是件困难的事,我不得不范读——生读,范读——生读……几乎每个孩子我都给他范读了让他学着我读。但是孩子的语感还是没有形成,所以读得很累。齐读的时候也很累,想来也是,孩子们还没接触文章,没有经过朗读训练,怎么可能在这几分钟里读得非常有感情呢?我想,只有我是这么做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孩子们的语感才会慢慢形成。

第二个想不通:以后在课堂上,遇到回答不出来的孩子,教师不能说:谁来帮帮他!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让我很纳闷。因为在一个班级里,总有程度好差之分,我们经常会为了照顾后进的学生多叫他们回答,好的学生虽然举手了可是很少叫道,他们很有意见的。

我的说法是:等需要你们帮忙的时候,我再请你们出马!这样一来,不打消他们积极性,又能给他们机会。现在老大说不能请别人帮帮你,要老师再教一遍。这样的话,我有些不理解。感觉学生的受挫能力会越来越差!小孩子需要鼓励和表扬是肯定的,但是当他不行的时候,请别的孩子帮忙也是可以的!我们都这样认为!

《雨点儿》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它花更红,草更绿。是雨水滋润了万物,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雨水。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情节性强,语言浅显易懂,适于学生阅读。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说教学设计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识字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识字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发现字音,字形特点,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体验发现之美,感受合作乐趣。真正做到新课程所提出的: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地获得知识的理念。

2、指导学生在境中读,读中悟。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畅想,在要求自主感受,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效果,积极地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意境,让他们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个性,读出体验,在读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读到悟,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3、引导角色转换,发挥想像,体验情感。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大小雨点儿。因此,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就以童话为平台,以我们和大小雨点儿一起旅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与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结合点,想他们所想,言他们所言,摒弃传统的为文学文的形式,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世界,卸去学语文的负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爱学”,使整个教学变得轻松且愉悦。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蓝蓝的天上住着云妈妈,她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雨点娃娃,这些雨点娃娃啊可喜欢旅行了。今天,就让我们背着降落伞和雨点儿进行一次快乐之旅吧!”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产生迫不及待想学习的兴趣。课题“雨点儿”是一个儿化音,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是一个较难读的音节。因此,我将采取范读及手势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并指导学生呼叫“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名字来多次练习,达到读准、读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年级正是进行养成教育的良好时期。在阅读之前给他们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他们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云妈妈”的形式给学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学会三读。

1、一读:读通顺,句子较长的多读几遍。

2、二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三读:知道大小雨点儿分别去哪里?

三个环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读中悟铺设基础。

(三)、自主识字,学会合作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共有11个生字需要识记,相对来说识字量较大。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我设计了雨点儿闯

关的游戏环节,即以大小雨点儿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难关为点,出示生字。要求学习运用以往的拼音知识,分辨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同时,启发学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来识记字形,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知,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词句结合,读中理解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个不恰当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语文上,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更易于掌握。因此,紧接着“生字关”,引导学生闯“词语关”。把“数不清、飘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词语形式出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通过他们的生活体验明白“数不清”是指多,“飘落”是指轻柔,在生活与学语文间构架起桥梁。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通过重音、停顿的指导,采用同桌听读、个别读、小组读的形式。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同时,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喜爱表演,由“回答”一词拓展开去,让学生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号划出大小雨点儿问与答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设置分角色朗读,找朋友赛读,为动画配音读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情境,兴趣盎然地读,读出童真童趣。

(五)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为学贵有疑”。能针对课文质疑是开启理解大门的钥匙。经过上面的练读,学生对大小雨点儿的行踪已了解,借此我创设小记者访问记的形式,启发学生根据大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为什么”提几个问题,如“为什么你们俩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交流,明白:小雨点儿可以滋润花草,大雨点儿则可以帮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长,理解了大小雨点儿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语言衔接情境:说着说着,大小雨点儿就到达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伞,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在此,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雨后美景,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达内心的感受,如: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如果你就是这里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钦佩、或欢迎之情。同时,启发学生想像:雨点儿还会飘落在哪里?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森林里的树啊、小动物们会怎样想?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激发想像、发展创新,让学生的思维因想像而开阔,越是联想得丰富,对课文中雨水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理解就越透彻,回到对课文的朗读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书写训练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重点是指导学生注意起笔及笔顺规则,写的端正、匀称。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因此,在课文结束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设置了两道课外延伸题: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乐!不过,我要请你们帮我查一查:我是怎样变成天上的雨点儿的?

2、了解我,请做一做:种一盆花或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一个缩影。此课板书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课文进行一次提炼。同时,我将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上台动手画出雨后其它动植物的变化,把板书进行丰富,让他们在画中领悟有了雨水,世界变得更美的道理。

12、雨点儿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牢牢把握住教师创设的情境仅仅是一个场,学生才是场上的主角。让他们自由想像,挥洒个性,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下识字,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想只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们的课堂才能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

《雨点儿》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

2、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1、2、3、4自然段。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三、设计理念:

1、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行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是歌曲导入,认读课题:《小雨沙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放在开始,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也比较自然。而课题“雨点儿”这个儿化音是一个朗读难点,我试图通过反复范读来降低和突破这个难点。

第二部分是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前面接触的大多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话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部分里我先范读了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接着便是分段朗读,同时学习生字。如:第一自然段,先学习五个生字,每个生字学习都有侧重点,“数”、“清”、“彩”重点正音,并了解多音字“数”,“飘”、“落”重点记忆字形。然后再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有了前面的制、词递进教学,读好整句话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最后在学完生字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全文。

第三部分是学习课文,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重点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这两个词语,并进行语言训练:()数不清;()从()飘落下来。而第2、3、4自然段,则是要让学生学会“问”练习“答”和“说”,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的语气。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读好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第四部分是指导生字书写:先让学生观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观察所得,然后通过教师一笔一画的范写到学生临写,最后是反馈书写情况,学生再次练写。

第五部分是设置悬念,为下节课做铺垫,并在《小雨沙沙》的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五、教后反思:

纵观本堂课,以下几点是我力求体现的:

1、生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识字、认词、读句、学文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初读第1自然段时,从学习生字 “数”、“清”、“彩”“飘”、“落”着手到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层层递进。后来在具体学文感悟环节,通过调动学生日常生活感知理解“数不清”,又借助纸片演示理解“飘落”,进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这种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学的词、句,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2、以读为本,注重朗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处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起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讲,正确的朗读是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这节课中,学习大小雨点儿对话这一环节,我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齐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3、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语言训练点,如: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义,训练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数不清;(什么东西)从(哪里)飘落下来。要求学生尽量说完整话,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达到学好语言运用好语言的目的。

存在不足:

1、对课文第2~4自然段出示大小雨点儿的对话时,我扶得比较牢,问题比较多,感觉比较繁琐。如果出示课文第2~4自然段后,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句子,划好后交流校对,然后重点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花费更多的时间,不单单是分角色朗读,甚至可以是加上了动作,表情,把对话内容表演出来。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节课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但是总觉得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读得也不到位,问和答的语气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朗读没有明显的增量。

总之,一堂课下来,还存在很多的遗憾,有待我今后不断改进。

《雨点儿》说课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郭,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骗钱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题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通过两个多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所以我把识字教学渗透在课文朗读理解中。避免了因识字而识字。巩固生字我采用多媒体《送雨点儿回家》这种游戏。但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看 听 说 想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目标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正确的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本课中的11个生字。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五、说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引导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如: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在让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出示卡片“数不清”时,让学生结合生活说“数不清的东西” 等

(2)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9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个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感空间。培养语感提高学习兴趣。在课文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为学生学习创设好的想象空间。

(4)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体现人文性的同时,关注人文性、尊重 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注重朗读感悟。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我也力求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语言训练点。如: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说话。小花从xxx。小草从xxx。xxx从xxx。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 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

第二篇:雨点儿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说教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二 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通过三个多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所以我把识字教学渗透在课文朗读理解中。避免了因识字而识字。但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看 听 说 想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在读书时有唱读,断词破句的现象,轻声读的比较重,不会恰当的停顿,所以阅读能力需要一步步提高。三 说目标

(1)理解“数不清 等词语。正确的读准”雨点儿、地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四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注意好逗号句号的停顿 五 说教学程序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过渡: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快打开书来读一读吧!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六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 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

第三篇:雨点儿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读好对话。读懂课文,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时,倡导从老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例如: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2—4自然段时,我采用质疑法和讨论法,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为什么”提个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小雨点要到有

花有草的地方?为什么大雨点要到没花没草的地方?等等,在学生反馈时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并通过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疑。让学生初步明白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出示上节课的词语,学生认读。2.导入新课

1、猜谜语: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课件3出示:千条线,万条线,落河里,看不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儿,快看小雨点和大雨点向我们打招呼呢!

3、读课题,3、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1、师范读课文,领读,学生朗读。并思考、听听大雨点和小雨点在说些什么?

2、提问:你知道大雨点和小雨点去了哪里?如果你是雨点,你想去哪里?为什么?

3、那么大雨点和小雨点去了不同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学生读课文。

4、回答前面的问题,:读到这些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美景。

5、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图片,看看大雨点和小雨点来的地方,真美呀。你能读一读

4、拓展延伸

1、我们去采访一下同学们。问问你们想对雨点儿说什么?

2、夸夸大雨点和小雨点吗?

六、小结:

大雨点和小雨点真是好样的。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乐于助人!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

八、课后反思

第四篇:雨点儿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雨点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及学情 教材分析:《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教学设计,我主要是针对第二课时进行。为此,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读懂课文。(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加美好。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例如: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2—4自然段时,我采用质疑法和讨论法,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雨点是怎么问小雨点的,小雨点是怎么回答的,大雨点又要去哪?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朗读感悟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明白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因为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所以在第一课时所学的生词,需要在第二课时开始时进行复习检查,我运用语言激趣,“雨点儿要带大家去旅行了,要先和生字宝宝打招呼,不然就会拦着我们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用字卡检查学生的生词掌握程度(开火车读),在检查学生写字情况,指名个别学生上黑板书写,主要检查学生在书写时的笔顺是否正确。语言过度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朗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范读课文,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了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分段学习,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讲解过“数不清,飘落”的意思,在学第一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到雨点儿的多,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从云彩里飘落下来?雨点儿多不多?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再一次点名了“数不清”加深学生对雨点儿多的概念。之后,我请学生读出雨点儿多的感觉,再把飘落的轻读出感觉。学生经过多次阅读,从阅读中感悟到了雨点儿的多。最后,我又进行了语言基础训练,并且练习句子 “

。”最后让学生再次朗读。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这几段主要是大小雨点之间的对话,我首先质疑故设悬念:“嘘!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听,雨点们在说悄悄话呢,想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吗?”通过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求解的欲望,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感悟大小雨点之间的对话。读完后我马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雨点是怎么问小雨点的?小雨点要去哪呢?小雨点又是怎么问大雨点的呢?大雨点又是怎么回答的。然后我通过指名读,指导读,全班分角色读,个人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读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

3、学习第五自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5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分别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过了不久那儿的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想知道是什么吗?”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雨前到雨后的美景。(相继板书花红草绿的插图)这样让学生在情景中加深理解雨水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4、想象延伸,揭示主题

当学生读完后我不失时机的再次发展学生思维,问“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你想当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为什么”。最后我让学生品读全文,回归整体。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升华。最后,我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雨点儿》这一课,知道了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草更绿了;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儿就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雨点儿真是可爱极了,它给大地穿上了漂亮的衣裳;但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才是最可爱的,因为有了你们,有了你们那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世界将变的更美,人间将变的更美(借雨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5、指导书写

因为在第一课时已经写过两个生字“方和巴”,第二课时只剩下一个“半”字,我将写“半”字这一教学任务放在了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中,随课文识字,第二段的第一句“半空中„„”引出“半”字,利用字理学习“半”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之后直接进行“半”字的书写。我首先进行范写,随老师书空,能够正确书写笔顺,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要注意的地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

12、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没有花

没有草

有花有草

长出红的花绿的草

花更红草更绿

这节课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努力落实创新智能的培养目标,达到语文课程特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读的充分,课堂气氛活跃。

第五篇:雨点儿-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刘海静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它花更红,草更绿。是雨水滋润了万物,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雨水。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情节性强,语言浅显易懂,适于学生阅读。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说教学设计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识字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识字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发现字音,字形特点,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体验发现之美,感受合作乐趣。真正做到新课程所提出的: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地获得知识的理念。

2、指导学生在境中读,读中悟。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畅想,在要求自主感受,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效果,积极地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意境,让他们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个性,读出体验,在读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读到悟,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3、引导角色转换,发挥想像,体验情感。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泼可爱的大小雨点儿。因此,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就以童话为平台,以我们和大小雨点儿一起旅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与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结合点,想他们所想,言他们所言,摒弃传统的为文学文的形式,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世界,卸去学语文的负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爱学”,使整个教学变得轻松且愉悦。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蓝蓝的天上住着云妈妈,她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雨点娃娃,这些雨点娃娃啊可喜欢旅行了。今天,就让我们背着降落伞和雨点儿进行一次快乐之旅吧!”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产生迫不及待想学习的兴趣。课题“雨点儿”是一个儿化音,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是一个较难读的音节。因此,我将采取范读及手势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并指导学生呼叫“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名字来多次练习,达到读准、读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年级正是进行养成教育的良好时期。在阅读之前给他们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他们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云妈妈”的形式给学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学会三读。

1、一读:读通顺,句子较长的多读几遍。

2、二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三读:知道大小雨点儿分别去哪里?

三个环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读中悟铺设基础。

(三)、自主识字,学会合作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共有11个生字需要识记,相对来说识字量较大。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我设计了雨点儿闯关的游戏环节,即以大小雨点儿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难关为点,出示生字。要求学习运用以往的拼音知识,分辨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同时,启发学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来识记字形,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知,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词句结合,读中理解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个不恰当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语文上,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更易于掌握。因此,紧接着“生字关”,引导学生闯“词语关”。把“数不清、飘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词语形式出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通过他们的生活体验明白“数不清”是指多,“飘落”是指轻柔,在生活与学语文间构架起桥梁。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通过重音、停顿的指导,采用同桌听读、个别读、小组读的形式。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同时,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喜爱表演,由“回答”一词拓展开去,让学生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号划出大小雨点儿问与答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设置分角色朗读,找朋友赛读,为动画配音读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情境,兴趣盎然地读,读出童真童趣。

(五)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为学贵有疑”。能针对课文质疑是开启理解大门的钥匙。经过上面的练读,学生对大小雨点儿的行踪已了解,借此我创设小记者访问记的形式,启发学生根据大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为什么”提几个问题,如“为什么你们俩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交流,明白:小雨点儿可以滋润花草,大雨点儿则可以帮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长,理解了大小雨点儿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语言衔接情境:说着说着,大小雨点儿就到达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伞,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在此,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雨后美景,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达内心的感受,如: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如果你就是这里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钦佩、或欢迎之情。同时,启发学生想像:雨点儿还会飘落在哪里?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森林里的树啊、小动物们会怎样想?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激发想像、发展创新,让学生的思维因想像而开阔,越是联想得丰富,对课文中雨水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理解就越透彻,回到对课文的朗读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书写训练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重点是指导学生注意起笔及笔顺规则,写的端正、匀称。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因此,在课文结束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设置了两道课外延伸题: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乐!不过,我要请你们帮我查一查:我是怎样变成天上的雨点儿的?

2、了解我,请做一做:种一盆花或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一个缩影。此课板书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课文进行一次提炼。同时,我将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上台动手画出雨后其它动植物的变化,把板书进行丰富,让他们在画中领悟有了雨水,世界变得更美的道理。

八、总结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牢牢把握住教师创设的情境仅仅是一个场,学生才是场上的主角。让他们自由想像,挥洒个性,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下识字,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想只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们的课堂才能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

下载《雨点儿》说课稿(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点儿》说课稿(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雨点儿说课稿(合集)

    8《雨点儿》说课稿 齐庆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雨点儿》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

    雨点儿教学设计、说课稿

    《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6)班 廖春钰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 2、以读促悟,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初步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懂得一些自然道理。 教......

    《雨点儿》第二课时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温清岚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12课,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

    雨点儿说课稿(精选5篇)

    《雨点儿》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郑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说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雨点儿》说课稿(共5篇)

    《雨点儿》说课稿 汉滨区培新小学 王晓莉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告诉学生因为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雨点儿说课稿(最终5篇)

    《雨点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

    课12雨点儿说课稿(全)

    雨点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雨点儿》。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及学情、教学目标及重......

    雨点儿教案

    雨点儿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了解多音字“数”,读好轻声词“地方”。 2. 借助动画媒体理解“数不清”,通过实物媒体理解“飘落”。 3. 借助音频媒体听对话朗读,学生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