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说课稿[本站推荐]

时间:2022-07-22 01:3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墨画说课稿[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墨画说课稿[本站推荐]》。

第一篇:水墨画说课稿[本站推荐]

水墨画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墨画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墨画说课稿1

《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是是一篇儿童诗,是一篇阅读课文,说实话我本不想这样上这节课,由于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儿童诗。但这不是我这样上这节课的主要的目的。主要的是学生很喜欢儿童诗,在还没有学到这一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还喜欢这一课,我问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令我很吃惊,这样的文章语言多美啊,还有这不是画,但是读了之后大脑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还有一个学生对我说我也想自己写一写这样的小诗。

我想生本教学不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吗?但是我也知道要想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没有一篇阅读的课文好上。特别是生本教学的这样模式。为了满足学生,我今天这节课也是尝试着来上的,所以肯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的地方,诚恳的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与批评与指导。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

生词: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一分钟小喇叭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

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特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那怕是一句话也好,同时也达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以读引读的目的。

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生本教育重视语言实践,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生感兴趣的办一次以“儿童诗”为主的手抄报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实更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

水墨画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来自XXX县的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艺术活动,水墨画螃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孩子情况分析,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中所用的教学法,活动过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这节活动。

教材:

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国画的内容一般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国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接触太少。这节水墨画螃蟹是大班上册的一节艺术活动,在《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要培养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初步感受中国画笔墨的浓淡变化,所以我设计这节水墨画活动。

分析孩子现状: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逐渐将强,幼儿的绘画水平明显提高,能抓住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

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目标主要有三个:

初步了解水墨画及作画时所需要的工具,能用正确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特征

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并能大胆作画。

活动重难点:

因为这节活动所涉及的毛笔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正确执笔姿势及基本的运笔方法。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用正确姿势通过不同的运笔及墨得浓淡表现螃蟹的特征。

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水墨画,我准备了水墨画,蜡笔画的幻灯片,(旧报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围裙。

教学法:

节活动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导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法。幼儿通过用:讨论交流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来学习本节活动。

活动过程:

为了幼儿更好的学习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出示幻灯片图片,引出课题。

为了引起孩子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咱们先来欣赏一下。先出示第一组蜡笔画的幻灯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再出示国画的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图片的内容,然后把两组图片放在一起,请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通过提问题引起幼儿思考这几幅画给人的感觉一样吗?什么不一样的?这几幅画是用什么画的?请幼儿分组进行讨论。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这种画叫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用毛笔、墨汁画出的。

第二个环节:

出示并介绍国画材料

出示国画工具幻灯片,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工具,请几名幼儿说出观察的结果,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及用法。再找几个小朋友补充说明。老师介绍工具名称及用途(出示幻灯片)宣纸(纸薄,吸水性强)国画颜料(种类少,不易掉色)调色盘(将墨汁或颜料挤到里面,方便绘画)毛笔(介绍到毛笔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它,可以让幼儿先观察毛笔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毛笔的用法,然后让幼儿观看图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笔)

让幼儿摸一摸自己的绘画工具,尝试着练习毛笔的执笔姿势,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执笔姿势。

第三个环节:

出示螃蟹,教师范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孩子学习国画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绘画工具,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这些工具的用法,来为小朋友画一幅画,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呢。现在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咱们可爱的小伙伴吧。出示螃蟹,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请几名幼儿来说一说螃蟹的特征,再找另外的小朋友来补充或纠正,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八只爪,两只螯,还有两只小眼睛。老师与幼儿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势,横着走。教师边讲解便范画。小朋友,咱们刚才认识了我们的小伙伴,螃蟹,现在老师来画一画。

首先在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把宣纸放在报纸上(防止墨汁渗透弄脏桌子)将少量墨汁倒入调色盘中(提醒幼儿要小心,不要将墨汁溅出),拿起毛笔,用笔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儿正确的执笔姿势,蘸墨汁时不要蘸太多,蘸完后再调色盘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脏宣纸)然后在宣纸上画出螃蟹的身体(提醒幼儿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征及身体比例)。为了让孩子更明显的观察墨得浓淡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老师已经画好了螃蟹的身体,现在要画螃蟹的大螯还有眼睛,可是老师觉得这墨太浓了画出来不好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像个办法,让墨变得淡一些?通过幼儿讨论说出使墨变淡的方法,并请幼儿实践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将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儿水要适量,仔细观察滴入水后墨的变化)再请几名幼儿试一试。调好淡墨后用淡墨画出螃蟹的螯,用浓墨画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螃蟹画的浓、淡墨的变化)

老师画好后,将画放在一边晾干(提醒幼儿要小心,墨汁还没有干,纸还很湿,一定要轻拿)

第四个环节:

幼儿自由作画

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作画,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你们肯定会比老师画的好

1.请一名幼儿总结老师刚才作画的步骤及画画时注意的事项。

2.先请一名幼儿进行试画,让其他幼儿注意观看这名幼儿在作画时存在什么问题并提醒自己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幼儿画完以后,老师就幼儿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3.让幼儿先在旧报纸上练练笔,体会墨的浓淡变化,笔尖,侧锋,中锋画出的效果。

4.幼儿在宣纸上自由作画,要提醒幼儿在作画前先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老师可巡回观看并给予孩子们知道。提醒幼儿应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笔锋和墨的浓淡来表现螃蟹的特征,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5.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添画其它景物小朋友,咱们已经画好了螃蟹,可是刚才螃蟹和我说,他自己一个人很孤单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咱们怎么来帮助他引导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鼓励幼儿尝试用国画颜料来添画其它景物。

6.幼儿作品完成后,先让幼儿讨论画完画后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指导幼儿将桌面收拾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将画小心的晾干

第五个环节:

活动结束,欣赏交流

1.将幼儿作品贴于展板,让幼儿互相欣赏,相互交流画完画后的感受,请几名幼儿讲评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师进行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咱们不仅了解了水墨画,知道了水墨画的绘画工具,而且还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这么棒的一副螃蟹图,真是了不起,以后经过小朋友的练习,肯定会画的越来越好。

第六个环节:

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请家长帮忙搜集关于国画的其它资料和图片。

我说课的内容就这些,我设计的这节大班水墨画螃蟹的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水墨画说课稿3

说教材:

《故乡的“水墨画”》选自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1单元第1课。

本单元以“自然风光、家乡美景”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风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的画面,通过本文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优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能准确概括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

说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优美。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融入本课的情境之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多媒体出示多幅菱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菱的生长环境和特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教师正音。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3、深入学习、理解生字词。举例说明,有哪些字与今天学习的生字在字音或字形上相识?你是怎么区分的?找出本课的多音字,说以说他们不同读音分别是什么意思?勾画出本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说说他们是什么意思?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对识字有要求,对小学高段的学生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小学高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还要求高段的学生能够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因此,本课的识字环节,我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总结出本文描写的顺序是: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板书: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因此,本环节,我在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了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到故乡风景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

故乡的“水墨画” 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通过比较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及时地理解与掌握。

四、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运用正确、简练的语言,将本课学习的知识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

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和积累优美的词语。本课的作业,我设计为如下;

1、将本课生字各写5遍组两个词。

2、找出本课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各位评委老师,本堂课我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处于轻松、积极、愉快地氛围之中提高认知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水墨画说课稿4

说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说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说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3、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水墨画说课稿5

一、教材解析

《童年水墨画》是一篇文笔优美修辞格别致的诗文,描写的是天真烂漫欢乐自由的童年画面,对学生来说想要完全理解略微有些难读。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描述不同的画面。第一个部分《溪边》要求背诵,语言充满了诗意,重点在表述手法的赏析学习;第二部分《江上》配合课本插图,通俗好懂;第三部分《林中》修辞格较别致,描写的场景较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借代手法是学生陌生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

三、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来说说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什么玩具?(播放课件图片)

生:滑板车、积木、游泳……

师:这些都是大家喜欢的,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童年,没有滑板车也没有动画片,但是同样的快乐和自由。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题,我们一起去了解诗人张继楼笔下的不一样的童年画面:童年的水墨画。(板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展示词语)

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读诗句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段?(课件展示)

这首诗描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场景,我们来逐个了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品读课文。

1.指名读《溪边》,提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展示)

2.请同学说说在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小组讨论,派出代表,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更好。(可将回答得最好的一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作为鼓励。明确内容:溪水的碧绿平静,蜻蜓立竿的安静,“扑腾一声”的动景,鱼跃人欢的愉快。)

3.分析表述手法。(课件展示)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4.指导朗读:该段语言优美明快,孩子气十足,或运用拟人,或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童快乐的生活,富有形象感。朗读的时候,节奏要明快,语调要风趣,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

(五)品读分析,体味《江上》。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江上》。齐读。

(1)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快乐)

(2)从哪些词能感受到快乐?

(鸭群、戏耍、笑哈哈、水葫芦、两排银牙)

2.分析点拨。(课件展示,合作完成)学生质疑,释疑。请同学模仿其中动作“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拨动浪花”加强理解。

3.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方法同《溪边》)

4.指导朗读,齐读回顾。

(六)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师带着大家了解了《溪边》的愉悦和《江上》的玩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领老师来理解《林中》的风景。请大家仔细阅读《林中》这首诗,想一想它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把你们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交流,然后带着老师去学习(课件展示)

(七)课文小结:

1.齐读课文,根据层次图背诵《溪边》。

2.总结:《溪边》《江上》《林中》都是孩子们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欢乐玩耍的画面,孩子们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或雨后结伴去林中玩耍,享受着欢乐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乐趣。作者的优美的语言和手法,都能让我们读的时候就感受到欢笑和快乐。大家可以积累其中优美的诗句和词语,在以后的交流或写作中可以运用。

3.完成课后习题比赛背诵《溪边》。

水墨画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艺术活动,水墨画螃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孩子情况分析,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中所用的教学法,活动过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这节活动。

一、说教材

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国画的内容一般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国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接触太少。这节水墨画螃蟹是大班上册的一节艺术活动,在《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要培养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初步感受中国画笔墨的浓淡变化,所以我设计这节水墨画活动。

1、分析孩子现状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逐渐将强,幼儿的绘画水平明显提高,能抓住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

2、说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目标主要有三个:

初步了解水墨画及作画时所需要的工具。

能用正确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特征。

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并能大胆作画。

二、说活动重难点

因为这节活动所涉及的毛笔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正确执笔姿势及基本的运笔方法。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用正确姿势通过不同的运笔及墨得浓淡表现螃蟹的特征。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水墨画,我准备了水墨画,蜡笔画的幻灯片,(旧报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围裙。

四、说教学法

本节活动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导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法。幼儿通过用:讨论交流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来学习本节活动。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幼儿更好的学习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幻灯片图片,引出课题

为了引起孩子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咱们先来欣赏一下。先出示第一组蜡笔画的'幻灯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再出示国画的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图片的内容,然后把两组图片放在一起,请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通过提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这几幅画给人的感觉一样吗?什么不一样的?这几幅画是用什么画的?请幼儿分组进行讨论。

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这种画叫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用毛笔、墨汁画出的。

第二个环节:出示并介绍国画材料

出示国画工具幻灯片,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工具,请几名幼儿说出观察的结果,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及用法。

再找几个小朋友补充说明。

老师介绍工具名称及用途(出示幻灯片)

宣纸(纸薄,吸水性强)国画颜料(种类少,不易掉色)调色盘(将墨汁或颜料挤到里面,方便绘画)毛笔(介绍到毛笔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它,可以让幼儿先观察毛笔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毛笔的用法,然后让幼儿观看图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笔)

让幼儿摸一摸自己的绘画工具,尝试着练习毛笔的执笔姿势,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执笔姿势。

第三个环节:出示螃蟹,教师范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孩子学习国画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绘画工具,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这些工具的用法,来为小朋友画一幅画,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呢。现在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咱们可爱的小伙伴吧。

出示螃蟹,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请几名幼儿来说一说螃蟹的特征,再找另外的小朋友来补充或纠正,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八只爪,两只螯,还有两只小眼睛。

老师与幼儿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势,横着走。

教师边讲解便范画。

小朋友,咱们刚才认识了我们的小伙伴,螃蟹,现在老师来画一画。

首先在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把宣纸放在报纸上(防止墨汁渗透弄脏桌子)将少量墨汁倒入调色盘中(提醒幼儿要小心,不要将墨汁溅出),拿起毛笔,用笔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儿正确的执笔姿势,蘸墨汁时不要蘸太多,蘸完后再调色盘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脏宣纸)然后在宣纸上画出螃蟹的身体(提醒幼儿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征及身体比例)。为了让孩子更明显的观察墨得浓淡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老师已经画好了螃蟹的身体,现在要画螃蟹的大螯还有眼睛,可是老师觉得这墨太浓了画出来不好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像个办法,让墨变得淡一些?通过幼儿讨论说出使墨变淡的方法,并请幼儿实践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将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儿水要适量,仔细观察滴入水后墨的变化)再请几名幼儿试一试。调好淡墨后用淡墨画出螃蟹的螯,用浓墨画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螃蟹画的浓、淡墨的变化)

老师画好后,将画放在一边晾干(提醒幼儿要小心,墨汁还没有干,纸还很湿,一定要轻拿)

第四个环节:幼儿自由作画

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作画,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你们肯定会比老师画的好

1、请一名幼儿总结老师刚才作画的步骤及画画时注意的事项。

2、先请一名幼儿进行试画,让其他幼儿注意观看这名幼儿在作画时存在什么问题并提醒自己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幼儿画完以后,老师就幼儿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3、让幼儿先在旧报纸上练练笔,体会墨的浓淡变化,笔尖,侧锋,中锋画出的效果。

4、幼儿在宣纸上自由作画,要提醒幼儿在作画前先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老师可巡回观看并给予孩子们知道。提醒幼儿应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笔锋和墨的浓淡来表现螃蟹的特征,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5、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添画其它景物小朋友,咱们已经画好了螃蟹,可是刚才螃蟹和我说,他自己一个人很孤单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咱们怎么来帮助他引导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鼓励幼儿尝试用国画颜料来添画其它景物。

6、幼儿作品完成后,先让幼儿讨论画完画后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指导幼儿将桌面收拾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将画小心的晾干

第五个环节:活动结束,欣赏交流

1、将幼儿作品贴于展板,让幼儿互相欣赏,相互交流画完画后的感受,请几名幼儿讲评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师进行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咱们不仅了解了水墨画,知道了水墨画的绘画工具,而且还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这么棒的一副螃蟹图,真是了不起,以后经过小朋友的练习,肯定会画的越来越好。

第六个环节: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请家长帮忙搜集关于国画的其它资料和图片。

水墨画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学生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并大胆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与众不同的动物形象,感受水墨画的独特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技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和健康心智的形成。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以动物为表现主题,由平面的写生、图案向半立体的浮雕、立体的圆雕或模型有机过渡,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独特的水墨画视角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纵观水墨画教学内容体系,本课承上启下,是从随意表现的水墨游戏向明确的主题性水墨画创作过渡的必经之路,对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墨画表现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体验水墨画创作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2)认知目标:观察、把握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并初步掌握渴笔法和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的小窍门。

(3)技能目标: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渴笔法和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来创作一幅动物水墨画,能展现生命活力,体现水墨情趣,提高学生的水墨画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4、教学重点:通过动物水墨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提高水墨表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努力使创作的水墨画动物神形兼备,体现笔墨情趣,发展学生独特的水墨画创作语言。

5、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发挥教为学服务的积极作用,本课将采用以下主要教法,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欣赏分析法(2)演示讲解法(3)观察交流法(4)评价激励法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1)三年级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亲近感,对动物的主要特征已有所了解。(2)对水墨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已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3)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但耐挫折能力和学习持久力不强。

2、学法指导:

想要完成一件水墨画动物作品,需要具备动物和水墨画等方面的知识和水墨画表现技能。因此,本课就充分利用学生带来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分析交流,加深学生对动物主要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爱表现自己的内在需要等作为动力,引导学生赏析范作,引起学生对原有水墨技法体系中渴笔法(也叫枯笔,以前接触过、但不知道它的专业术语名称)和泼墨法(以前感受过大块面墨色的丰富变化,但同样不知道这种笔墨技法的专业术语名称)等的特别关注,并结合教师演示,大胆操练,自由创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新体验和新惊喜,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水墨画视觉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四、教学程序

(一)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收集动物(陆生、水生和禽鸟等)图片,水墨画动物经典作品和师生优秀作品,多媒体课件,水墨画工具、材料等;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含水墨画动物),铅笔、水墨画工具、材料等。

(二)教学流程

1、引导阶段(2~3分钟)

教师出示2幅动物画作品《鱼乐图》(水墨;油画棒),启发学生欣赏思考:你能看出这两幅画分别是用什么笔来画的?画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粗粗细细的墨线随意勾出鱼形,大大小小的墨点自由挥洒,表现错落有致的斑纹,墨色有浓有淡,变化十分丰富,富有情趣韵味,给人轻松自由、落落大方的美感;而油画棒勾线填色,色彩丰富,给人一种鲜艳华丽之感)从而让学生突出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魅力。由此导入课题并板书。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主题相同、表现手法和风格不同的作品,在比较中感受水墨画的写意性和灵动性,激发学生对水墨画动物的浓厚兴趣。】

2、发展阶段(30~33分钟)

(1)欣赏探究(6~7分钟)

大屏幕出示一组水墨画动物作品(课本内外均有),启发学生进行欣赏、探究。

如①指导赏析《快乐的小猴》等作品时,着重让学生关注皮毛等方面的表现技法。教师演示讲解“渴笔法”[1] 的表现要领及用处(毛笔笔头含水很少,叫做渴笔。渴笔在宣纸上能擦出又干又毛的效 果,可用来表现动物的皮毛等。用渴笔勾线,线条中常常会出现露白之处,显得生动苍劲),并指导学生大胆操练、理解掌握。

②指导学生赏析《毛驴》等作品时,感受水墨淋漓的画面效

↑《猫》 徐悲鸿(1895~1953)

果,探究水墨画技法。教师演示讲解“泼墨法”[2](用含水量多的大笔,笔尖掭浓墨,在调色盘里稍稍揉按,让少量墨汁渗向笔肚笔根,然后作画,随物形而变化,就会出现墨色浓淡自然变化、生动滋润的效果,可用来表现动物的头部、身体等大面积的部位)后,指导学生进行泼墨法的尝试练习(可以表现动物起伏的背部或面积较大的其他部位)。看、练结合,便于学生较快掌握让墨色出现浓淡变化的技法要领。(板书要点)↑《双驴图》黄胄(1925~1997)

【教师采取有效策略,整合资源,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水墨画墨色丰富变化的基础上,局部解构水墨技法,让学生直观地建立水墨画技法与具体的表现内容的某种联系,真切感受到水墨画的规律性、写意性,知识性与技能性并重,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为后续创作作了知识技能上的准备,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观察预想(6~7分钟)

①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观察自己带来的动物图片,相互讲讲自己对动物的形体、姿态、神情和皮毛等特征的认识。在师生交流时,强调观察的有序性(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可以先看身体各部位,后看姿态神情,反之亦可)和有效性(既然看了,就要有看的成果。让学生说说观察动物主要特征的新发现、新认识,还可对动物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说说动物与动物之间如体形、结构和姿态等方面的明显区别)。(板书要点)

②畅谈水墨画表现设想,即准备用怎样的笔墨技法在宣纸上画出可爱的动物形象。可提出以下问题:你准备用水墨技法表现哪种姿态的动物?它的头部皮毛用渴笔还是用泼墨、五官用什么方法表现?身体及身上的斑纹用什么笔法、什么墨色来表现会更美?为了突出它很神气,又该用什么样的笔墨来表现有力的四肢和细长的尾巴呢?(这里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启发,完善预想方案)

③教师演示水墨画动物的表现过程,讲解要领。(建议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可跟老师随机临摹学习小部分的用笔、用墨方法)以画水牛为例[3],a、用淡墨侧锋画出三角形的牛头,画出一大一小的牛耳,以体现透视关系;b、用浓墨中锋画出弯月形的牛角,点眼、画嘴;c、用泼墨大笔画出起伏的牛背;d、根据需要,可在牛周围淡墨添画水纹,一侧画出倒挂的柳枝,使构图完整饱满。

【明确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谈水墨画表现设想和观看教师的完整演示,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水墨画技法与动物的主要特征相对应,培养学生意在笔先的创作观念和习惯,提高对水墨画创作流程和技法运用的认识与把握。】

(3)创作评议(17~19分钟)

①大屏幕出示作业要求:大胆运用渴笔法、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动物水墨画,努力做到形象生动有趣,墨色变化丰富,构图饱满。临摹可以,创作更好。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整、完善后的创作预想进行自主创作,允许学生用辅助方法(如先用铅笔画出动物的大体形态、主要结构,再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介入创作。

②学生自主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动物形象、水墨技法以及学生参与创作的态度、心得体会等方面,展开评议交流和小结。(a、评画要点:选出水墨表现的最棒的动物形象,并说出理由。哪些小作者的水墨技法运用让你佩服?你有什么好建议?b、交流心得:在水墨画创作中你是怎么对待遇到的困难的、需要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c、小结:可以对同桌说说,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如可以说学会了某种具体的笔墨技法、完成了一件满意的水墨画动物作品、画水墨画动物很好玩很快乐……)

【作业要求明确具体,教师巡视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评议交流,都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持久力,能在突出本课重点的同时,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学生创作的水墨画动物神形兼备,充满笔情墨趣,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个体独特的水墨画创作语言,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足发展。】

3、拓展阶段(2~3分钟)

(1)欣赏拓展

大屏幕显示一组风格不同的古今水墨画动物名作,教师作补充性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水墨画的博大精深与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牛图》 ↑《双狮图》 ↑《白猿》田世光(1916~1999)

唐韩滉(公元723~787年)刘继卣(1918~1983)

(2)课后作业(可以任选其中一项完成,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完成两项作业)

①鼓励学生课后再选择其他自己喜欢的动物,用学到的水墨画技法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将挑选优秀作品在学校的橱窗里展出。

②课后辩论:针对“捕杀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与家人展开“关于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的话题辩论。辩论情况可以短文形式上交。

【欣赏古今名作和课后水墨画创作,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水墨画审美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责任感。课后的家庭辩论,可增进家庭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强化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4、收拾整理(1分钟)

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收拾整理好自己桌上的水墨画工具、材料,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抓住机会,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美在艺术、美与我同行的意识。】

(三)板书设计

6、水墨画动物

观察 → 主要特征:形体、姿态、皮毛、神情

↑ 生动有趣 墨色丰富

水墨画技法:渴笔法、泼墨法

水墨画说课稿8

一、教学目标

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中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学前幼儿美术教育大班年龄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

1、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水墨画表现方法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性绘画。

这条目标是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中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设计的。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热爱秋天的情趣。

这是一条情感目标,我在教学中允许幼儿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有趣故事,可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并请幼儿欣赏范画,激发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欲望。

二、预知幼儿情况

水墨画是幼儿平时接触较少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前阶段的接触,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愿意参与活动,但在表现方法上还欠缺,本次活动将鼓励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创造,同时帮助幼儿解决画面的布局问题。

三、教材分析

根据季节变化及主题的确定,我选择了《我爱秋天》这个内容,在这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知识的音乐、语言、科学等教学活动,对秋天有着丰富的认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

四、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根据主题创作。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除材料的不同,对幼儿用笔及水分掌握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控制好用笔的水分。

难点是幼儿对画面的安排。通过讲述、交流、欣赏,幼儿的脑海里有着许多有关于秋天的画面,很多很多,不会安排画面,会使画面出现乱、脏的现象,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选材、抓住主题。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1、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重点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次提醒幼儿用笔水分,可以示范毛笔蘸墨的过程,帮助幼儿掌握水分,要求蘸墨后要在准备好的废报纸上试一试,调整好水墨量后才可在宣纸上作画,以免出现脏的现象。

难点策略: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会认为画的越多越好,这恰恰是水墨画最忌讳的。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开阔幼儿的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的、最贴近主题的内容。例:如果是丰收为主题的,以田地、农民伯伯为主;或是以果园为主。如果是表现秋天风景的美丽,可以抓住秋天的落叶做重点描绘。总之,画面有一两个主要表现的内容就可以了,多反而会乱。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1)通过谈话、欣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讲出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丰富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谈话中,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并相互学习。通过观察、讲述、启发想象、配乐表演等,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2)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在活动中,我还有意给幼儿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倾听、思考、来获得相关知识。如;在展示作品中,鼓励幼儿为自己的画命名、讲述画面、和同伴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等,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条件。

(3)灵活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本次活动里使用较多。一方面,它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的目光、赞扬的手势、认可的点头对幼儿都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纲要所提倡的。

六、教学环节设计

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大部分。

1、开始部分

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萌发幼儿进行“我爱秋天”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2、基本部分

首先是出示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掌握主题画的画面安排及色彩的运用方法,并能大胆用水墨画的手法进行创作。

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进行讲述,要求讲的有顺序,较完整。

3、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教室四周,供幼儿欣赏,并请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象力丰富等方面进行自我、相互讲评。

水墨画说课稿9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画画树木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对树木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不同的形态特征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课中教材以水墨的眼光,引领学生感受水墨的表现力,用笔墨的浓淡干湿画出树木的最美姿态,体验水墨创作的乐趣。

学情情况: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敢于大胆表达,形象思维活跃,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学习兴趣浓厚,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和欣赏水平有限,且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对水墨画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意境之美了解不多,也为本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教师准备:

毛笔(狼毫、羊毫)、墨汁、各类宣纸或毛边纸等、中国画颜料、调色盘、毛毡、笔洗、抹布、镇纸、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毛笔、调色盘、洗笔桶、毛毡、抹布、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笔墨的基本技法,并学会用合适的笔墨表现树木。完成一副以树为题材且有水墨韵味的水墨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讨论、游戏等活动,进一步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并通过各类活动提升学生水墨的眼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水墨的独特绘画语言,体会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毛笔的粗线细线、浓墨淡墨、枯笔湿笔来画树。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水墨的独特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画出树木的姿态和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

一、笔墨热身

1.PPT课件出示:“墨点、墨线和墨块”玩一玩。

2.学生尝试笔墨练习,教师巡视,并展示笔墨效果较丰富的作业。

注意:教师选择效果不同的作业进行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笔墨异同。根据不同的学情,也可提出行笔中锋、侧锋的问题。

3.PPT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设置问题:仔细观察这些墨点、墨线和墨块,说说怎样画的?

水()【多、少】

墨()【多、少】

笔()【干、湿】

注意:本环节可以根据学情不同,安排不同难度的导入环节,如果学情基础较好的学校,本环节采用出示笔墨作业展示提问,复习笔墨基本知识的方法快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尝试练习(笔墨小挑战)

1.PPT课件出示:

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枝、干、根、叶。)

你能用这些“笔墨”画一棵树吗?

2.学生尝试笔墨练习,教师巡视。

提问:这张作业满意吗?说说理由。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注意:教师有意识选择典型作品,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讨论对这些作品的直观感受,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学生自评互评,引发思考。教师根据生成,抓住重点,适时启发导入揭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2个练习,导入新课。第一个笔墨练习,复习水墨基本笔墨。熟悉学情。第二个练习,尝试水墨画工具画树,并引导启发学生,表现好水墨画树,必须要通过良好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第二环节:揭题

想一想:

1.PPT课件出示:【树完整图片】——【水墨画树图片】(动画演示)

2.揭示课题“水墨画树”,并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局部图片——完整图片——水墨画树的动态演示,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感知,培养良好细致的观察方法。

3.提问:掌握【树的结构】和【笔墨技法】,要画出生动的水墨树,还需要什么?

【板书图示】: 水墨(如何)画(好)树?(水墨眼光)

4.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板书。

注意:本环节根据每个学校不同的硬件设施和不同的学情,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基础较差的班级可以利用导入环节多观察现实树木图片,同时设计恰当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入学生尝试作业,直观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第三环节:新授

1.观察比较:PPT课件出示【图1】。

《古树》任伯年(1840~1896)

出示问题:

用一个词来表述欣赏这幅画的感受。

画家分别用了哪些笔墨来表现树的各个部分?

师生互动讨论,简介画家,教师板书。

2.出示:【图1】和【图2】师生互动,对比欣赏,发现笔墨之美。

【图1】韵味 【图2】逼真

设置问题:

比一比相同(相似之处)?

比一比不同之处?

【图1】和【图2】给人感受?

3.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图1】和【图2】的直观比对,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画家如何用水墨的眼光观察表现树。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如何用水墨的眼光和表现方法来画水墨画树。

三、走进博物馆、儿童美术馆

单幅欣赏。

1.PPT课件:出示各类大师以及学生作品,逐个欣赏。

设置问题:

枝干、树叶、树皮用什么笔墨?

树皮的纹理怎样表现?

2.学生边欣赏,边回答问题,师生互动。

对比欣赏。

3.出示【图3】和【图4】,欣赏比较,并回答问题。

【图3】《大树》傅抱石 【图4】《水墨树》黄宾虹

设置问题:

【图3】用了什么笔墨?有什么感觉?(水墨淋漓—茂密)

【图4】用了什么笔墨?有什么感觉?(枯笔勾勒—苍劲)

4.学生并思考,回答问题。

5.师生互动,简介画家。

6.教师小结:同样是画树,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呈现不同的树最美的姿态。枯笔勾勒可以画出树的苍劲,水墨淋漓可以画出树的茂密。

注意:本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视频简介,也可根据学情,布置学生课件了解各个画家的简单生平,上课时请同学互相介绍,教师适时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活动,层层递进,体验、探寻画家面对树木如何取舍,表现出富于美感的树。通过系列作品(大师作品和儿童美术作品)观察、比较,学会用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的树木。

探寻古画:

1.PPT课件出示【图5】及其简介,学生欣赏,观察并回答问题。

【图5】壁画 魏晋 这是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仔细描绘树木的绘画原迹!

2.说一说这幅画表现的古树有何特点?

四、教师示范

注意:教师示范时,一定要关注和学生互动交流,关注生成。

五、互动讨论

1.学生观察讨论,评一评老师的画,有建议吗?

注意:根据学情,还可鼓励学生帮老师修改,关注构图、树干的质感(皴法),树枝的穿插等。

2.教师小结小窍门,并板书。

PPT课件出示:

小窍门:

(1)先从主干或大枝条画起,再添加小枝条和树叶,这样更容易表现。

(2)细线勾画枝干、树叶,再染上淡墨和色彩,会显得更加郁郁葱葱。

3.想一想:两棵树如何表现?

4.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或演示。

注意:本环节示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示范,既可以在学生作品上进行添加,也可以根据情况多示范些树干的画法。教师通过设置观察、比较、示范、互动讨论等活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探寻表现树木的笔墨技法。并在演示环节,解决笔墨技法中较难的部分,教学时,要关注学生课堂生成及其师生之间互动,灵活教学。

第二篇:水墨画动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

——《水墨画——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课《水墨画动物》中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学习,主要教学生用中国画中的点厾法来画动物。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水墨画,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基本的水墨表现技法。但他们对笔墨的表现技巧仍缺少足够的认识。本课使学生在已接触水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水墨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并以笔墨来表现动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体验笔墨的意趣,激发学生对水墨表现的兴趣。

2、在造型练习中体会用笔用墨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通过名画欣赏,尝试表现,感受祖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点厾法的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生动描绘动物的动作与神态

四、教法分析: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在情境创设、欣赏分析、演示讲授等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文化氛围浓郁、创作思维自由的探索环境,使整个教学活动节奏紧凑、更富有科学性和人文性。

学法分析:结合教法,引导学生运用欣赏分析、自主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法,了解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教学手段:在本节课中,老师的示范作品以及名家的作品结合PPT,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

五、教学过程: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以“设疑激趣--赏析评述--感受实践--评述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在各个环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

(一)课前准备: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中国经典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阶段: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与平时所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区别?老师简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动物形象,是根据齐白石大师水墨画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创作的。在六十年代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发展阶段:

大师作品欣赏探究,感受中国水墨画艺术魅力。师生互动探究,得出水墨动物画的特点: 造型:生动、富有神韵。用笔: 概括简练,主要有中锋和侧锋。

用墨:有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

(四)深入探索阶段:

1、欣赏与分析

提问:动物的躯干部分主要运用了线、面造型要素中哪种要素来表现

课件出示点厾法概念

观察对比:图片中的动物形象哪个是用点厾法表现的?

【设计意图】:学生分析水墨动物画的造型要素,得出“点厾法”的表现技法,课件出示突出本课教学重点。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观察分别用点厾法和勾线法表现的动物形象,进一步理解点厾法的表现特点。

2、观察与思考:

老师以虾和螃蟹为例演示“点厾法”的表现方法,讲解要领。学生带问题观察老师演示 ①虾和螃蟹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②绘画步骤是什么?

③用笔用墨的要点是什么?

④怎样控制笔上的水分和墨色? 师生讨论小结 ①先主体,后局部

②用笔用墨要根据动物特征,要富有变化。

③用干净的吸水纸试一试 【设计意图】:明确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观看教师的完整演示,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水墨画技法与动物的主要特征相对应,培养学生意在笔先的创作观念和习惯,提高对水墨画创作流程和技法运用的认识与把握。通过本环节初步突破难点。

(五)自主探究阶段

1、自主分析巩固新知

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如麻雀,松鼠的画法等)

2、对比分析掌握要领

老师出示的几幅学生作业,提出问题:这些绘画步骤正确,笔墨设计合理的作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没有抓住动物主要动态特征和形态特征,造型不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欣赏,进一步巩固水墨画动物的表现技法,在学习活动中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阶段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进入自主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动物视频和柔美轻松的古典音乐,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尝试实践。通过教师巡视辅导,尊重学生创作思维的差异性,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个体独特的水墨画创作语言,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足发展。

(七)评价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动物形象、水墨技法以及学生参与创作的态度、心得体会等方面,展开评议交流和小结。a、评画要点:选出水墨表现的最棒的动物形象,并说出理由。哪些小作者的水墨技法运用让你佩服?你有什么好建议?

b、交流心得:在水墨画创作中你是怎么对待遇到的困难的、需要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

c、小结:可以对同桌说说,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巩固新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锻炼提高学生的评析能力。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持久性。

(八)课外拓展:

课下可尝试根据以下几句古诗画一幅有动物的水墨画,力求画出诗中的意境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 板书设计: 水墨画——动物

点厾法

用笔:中锋 侧锋

用墨:干、湿、浓、淡 设计意图:突出本课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主旨就是要打破传统教材中对传统技法的教授,使中国画课适应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让他们自然的、愉快的、主动的接受中国画,掌握中国画的基础知识,通过水墨实践获得对中国水墨画的一些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指正,谢谢!

第三篇: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溪边

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

林中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2

说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说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说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3、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3

一、教材解析

《童年水墨画》是一篇文笔优美修辞格别致的诗文,描写的是天真烂漫欢乐自由的童年画面,对学生来说想要完全理解略微有些难读。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描述不同的画面。第一个部分《溪边》要求背诵,语言充满了诗意,重点在表述手法的赏析学习;第二部分《江上》配合课本插图,通俗好懂;第三部分《林中》修辞格较别致,描写的场景较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借代手法是学生陌生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

三、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来说说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什么玩具?(播放课件图片)

生:滑板车、积木、游泳……

师:这些都是大家喜欢的,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童年,没有滑板车也没有动画片,但是同样的快乐和自由。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题,我们一起去了解诗人张继楼笔下的不一样的童年画面:童年的水墨画。(板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展示词语)

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读诗句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段?(课件展示)

这首诗描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场景,我们来逐个了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品读课文。

1.指名读《溪边》,提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展示)

2.请同学说说在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小组讨论,派出代表,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更好。(可将回答得最好的一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作为鼓励。明确内容:溪水的碧绿平静,蜻蜓立竿的安静,“扑腾一声”的动景,鱼跃人欢的愉快。)

3.分析表述手法。(课件展示)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4.指导朗读:该段语言优美明快,孩子气十足,或运用拟人,或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童快乐的生活,富有形象感。朗读的时候,节奏要明快,语调要风趣,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

(五)品读分析,体味《江上》。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江上》。齐读。

(1)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快乐)

(2)从哪些词能感受到快乐?

(鸭群、戏耍、笑哈哈、水葫芦、两排银牙)

2.分析点拨。(课件展示,合作完成)学生质疑,释疑。请同学模仿其中动作“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拨动浪花”加强理解。

3.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方法同《溪边》)

4.指导朗读,齐读回顾。

(六)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师带着大家了解了《溪边》的愉悦和《江上》的玩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领老师来理解《林中》的风景。请大家仔细阅读《林中》这首诗,想一想它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把你们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交流,然后带着老师去学习(课件展示)

(七)课文小结:

1.齐读课文,根据层次图背诵《溪边》。

2.总结:《溪边》《江上》《林中》都是孩子们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欢乐玩耍的画面,孩子们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或雨后结伴去林中玩耍,享受着欢乐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乐趣。作者的优美的语言和手法,都能让我们读的时候就感受到欢笑和快乐。大家可以积累其中优美的诗句和词语,在以后的交流或写作中可以运用。

3.完成课后习题比赛背诵《溪边》。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1、磁带;

2、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找几首儿歌读一读;

4、了解《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

教学设计: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2、课后小结。

二次备课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5

《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是是一篇儿童诗,是一篇阅读课文,说实话我本不想这样上这节课,由于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儿童诗。但这不是我这样上这节课的主要的目的。主要的是学生很喜欢儿童诗,在还没有学到这一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还喜欢这一课,我问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令我很吃惊,这样的文章语言多美啊,还有这不是画,但是读了之后大脑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还有一个学生对我说我也想自己写一写这样的小诗。

我想生本教学不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吗?但是我也知道要想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没有一篇阅读的课文好上。特别是生本教学的这样模式。为了满足学生,我今天这节课也是尝试着来上的,所以肯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的地方,诚恳的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与批评与指导。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

生词: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一分钟小喇叭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

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特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那怕是一句话也好,同时也达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以读引读的目的。

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生本教育重视语言实践,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生感兴趣的办一次以“儿童诗”为主的手抄报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实更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

第四篇:《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1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篇儿童诗,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二、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三、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

生词: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四、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特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那怕是一句话也好,同时也达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以读引读的目的。

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生本教育重视语言实践,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生感兴趣的办一次以“儿童诗”为主的手抄报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实更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2

说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说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说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3、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3

一、教材解析

《童年水墨画》是一篇文笔优美修辞格别致的诗文,描写的是天真烂漫欢乐自由的童年画面,对学生来说想要完全理解略微有些难读。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描述不同的画面。第一个部分《溪边》要求背诵,语言充满了诗意,重点在表述手法的赏析学习;第二部分《江上》配合课本插图,通俗好懂;第三部分《林中》修辞格较别致,描写的场景较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借代手法是学生陌生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达的三个画面。

三、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来说说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什么玩具?(播放课件图片)

生:滑板车、积木、游泳……

师:这些都是大家喜欢的`,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童年,没有滑板车也没有动画片,但是同样的快乐和自由。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题,我们一起去了解诗人张继楼笔下的不一样的童年画面:童年的水墨画。(板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展示词语)

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读诗句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段?(课件展示)

这首诗描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场景,我们来逐个了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品读课文。

1.指名读《溪边》,提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展示)

2.请同学说说在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小组讨论,派出代表,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更好。(可将回答得最好的一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作为鼓励。明确内容:溪水的碧绿平静,蜻蜓立竿的安静,“扑腾一声”的动景,鱼跃人欢的愉快。)

3.分析表述手法。(课件展示)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4.指导朗读:该段语言优美明快,孩子气十足,或运用拟人,或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童快乐的生活,富有形象感。朗读的时候,节奏要明快,语调要风趣,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

(五)品读分析,体味《江上》。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江上》。齐读。

(1)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快乐)

(2)从哪些词能感受到快乐?

(鸭群、戏耍、笑哈哈、水葫芦、两排银牙)

2.分析点拨。(课件展示,合作完成)学生质疑,释疑。请同学模仿其中动作“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拨动浪花”加强理解。

3.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方法同《溪边》)

4.指导朗读,齐读回顾。

(六)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师带着大家了解了《溪边》的愉悦和《江上》的玩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领老师来理解《林中》的风景。请大家仔细阅读《林中》这首诗,想一想它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把你们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交流,然后带着老师去学习(课件展示)

(七)课文小结:

1.齐读课文,根据层次图背诵《溪边》。

2.总结:《溪边》《江上》《林中》都是孩子们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欢乐玩耍的画面,孩子们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或雨后结伴去林中玩耍,享受着欢乐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乐趣。作者的优美的语言和手法,都能让我们读的时候就感受到欢笑和快乐。大家可以积累其中优美的诗句和词语,在以后的交流或写作中可以运用。

3.完成课后习题比赛背诵《溪边》。

第五篇:《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组儿童诗,由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生活场景,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无穷趣味。

《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诗歌先描绘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了色彩美感;接下来,描绘了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钓鱼孩子的倒影、钓鱼竿、红蜻蜓,空气都仿佛停止了流动,直到鱼儿上钩的一刹那,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画面顿时变得生机盎然。这一静一动的结合,是本诗的微妙高明之处。《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场面。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鸭群一样钻入水中,接下来“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将童年的烂漫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仿佛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诗的第二句将小蘑菇钻出泥土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第三句又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两句诗将“小蘑菇”与“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辅助学生学习诗歌这种体裁,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感悟诗情、体验诗境,领悟寥寥几句诗歌表现出的浓郁的童年趣味。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四、说课前准备

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几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地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

生词:

3.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趣事。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五、说教学流程

课前背古诗 一分钟小喇叭,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地读,慢慢地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地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哪怕是一句话也好。读写结合。达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由课内引向课外,举办学生感兴趣的以“儿童诗”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方法。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七、说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我让学生在熟读三首诗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让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在松林间采蘑菇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此外,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诗歌教学运用此理论也非常有效。诗歌作为语言凝练,情感蕴含丰富的一种文体,没有什么方法比情感朗读更加有效地体味诗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细细的分析来说,诵读才是诗歌教学的正道。

下载水墨画说课稿[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墨画说课稿[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墨画—动物》说课稿(范文模版)

    《水墨画—动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墨画—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课《水墨画动物》中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水墨画说课稿

    水墨画 (二)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7册第11课《水墨画》(二)一课,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

    幼儿园水墨画

    幼儿园水墨画教学初探 [摘要]搞好幼儿园水墨画教学应从培养幼儿兴趣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作为总体日标,要注意科学选材,在实施过程中采取适合幼儿的教学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水墨画教学大纲

    水墨画教学大纲 一 了解与观察水墨画的产生 1.水墨画介绍: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是中国传统绘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

    水墨画教案设计

    水墨画教案设计 1、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水墨知识的绘画课。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让学生用毛笔醮墨......

    水墨画赏析

    水墨画赏析 墨色盈动,水韵诗意,在黑白鲜明的基调中,勾陈险山峻岭、星河罗布的江山之独调;书画唯美江南、辽阔北国的地域之风韵;调谐春淡夏苍、秋明冬惨的四季之斑驳;漫染烟波浩渺......

    水墨画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墨线的各种变化,简单了 创建时间: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晚上9:12 | 分类:未分类 | 字数:1507 | 发送到我的Qzone | 另存为... | 打印 教学目的: 1、掌握墨线......

    水墨画教学大纲

    目的:掌握使用基础的水墨技法。 拓展:将干、湿、浓、淡的水墨线条和图形想象和添加,画出一张完整的画。 注意: 1.在刮笔、洗笔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提醒学生毛笔上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