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为了他的尊严》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尊严”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时反复钻研教材,为这篇课文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课件出示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抓住独臂乞丐的外貌、神态、言行的重点词句体会
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独臂乞丐的外貌、神态、言行的重点词句体会
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乞丐搬砖前后心理发生变化的词句,懂得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件出示
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说学法
这节课,我主要教给孩子们边读边悟并及时批注自己阅读感悟的学习方法。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我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乞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四、说流程
这篇课文我主要设计了七个环节:课件出示
(一)整体回顾,质疑激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内心
(三)回归整体,感悟品质
(四)提炼写法,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六)说写结合,总结全文
(七)自主选择,摘抄积累
(一)整体回顾,质疑激趣
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说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对课文进行一个整体的回顾。再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质疑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孩子们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内心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哲理性较强的特点,我主要以文中女主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为切入点,课件出示:
1、“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
一样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让孩子们在静静的读书中思考、品味“搬不搬砖对乞丐来说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们在批注完自己的阅读感悟之后,我不是急于让他们汇报,而是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让他们思维的火花进行碰撞,从而使自己的感悟更完善。
①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首先发现的第一点不一定就是外貌的变化,我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课件出示搬砖前、后外貌描写的句子: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蓝色字体)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红色字体)
学法指导:同学们,每篇课文里都藏着一位神秘的老师,他可以教你把课文读活,我们叫他“朗读提示语”(比如上面句子中的“可怜”)。然后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
②在学习完外貌的变化之后,我会引导学生继续汇报“搬砖还使乞丐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会接着从课文中找出乞丐搬砖前、后神态和语言变化的句子。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施舍罢了,何必捉弄人呢?”(蓝色字体)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红色字体)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采取角色转换的方法,想象自己就是那位乞丐,读出他的气愤和感激。然后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女主人究竟是不是在捉弄乞丐。
③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我采用引读的方法:当女主人用自己的行为向乞丐证明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时候,乞丐(—生接读:)怔住了!课件出示: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子,用唯一的手搬起砖来。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他累得气喘如牛,脸上布满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句子出示后,让学生轻声朗读,边读边想,他为什么怔住了?在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假如你就是那个乞丐,你会想些什么呢?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使学生的感悟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在汇报时,学生可能会感觉到无从说起,我在这段预设了几处引导,如:
(1)他怔住了,如果你就是那个乞丐,你会想些什么?
(2)终于,你俯下身子,用一只手搬起砖来,你会想————————
(3)你累得气喘如牛,心想——————————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乞丐的内心世界,更准确地体会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深刻体会到尊严的价值。
④除了这两处,文中还写了乞丐要钱与送房的变化,这一点比较浅显易懂,我主要采取的是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老师读叙述的部分,男生读董事长的话,女生读女主人的话。
⑤学完乞丐搬砖前后三处不一样的内容,我又一次地出示女主人的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再次朗读,并说说有什么新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通过对比两个乞丐的不同做法,揭示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板书靠劳动有尊严)。
(三)回归整体,感悟品质
这个故事的明线是“描写乞丐”,暗线是“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各抒己见“你认为文中的女主人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学生评价老妇人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总体回顾和总结。教师则运用课件出示文中描写女主人的语句,
课件出示:(红色字体老师读,蓝色字体学生读。)
为了乞丐的尊严,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搬到屋后去吧。”
为了帮助乞丐找到自己的尊严,女主人俯身搬起砖来。她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为了尊重乞丐,女主人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
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女主人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因为我们一家个个都有两只手。”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女主人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通过教师的提示语,师生分角色朗读,使女主人的形象更高大,凸现了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
(四)提炼写法,学习写法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乞丐搬砖前后的外貌、神态、语言的比较,体会对比的好处,力求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拓展补充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让学生真正明白尊严对于每个人、每个国家的重要作用。
(六)说写结合,总结全文
学文后,我设计了说话练习和小练笔活动。说话练习:“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目的是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为小练笔做准备。小练笔:独臂乞丐,我想对你说——————通过训练既培养了能力,又升华了情感。
(七)自主选择,摘抄积累
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结合教材对学生摘录笔记的要求及单元目标,我设计了较灵活的作业:摘抄背诵本课自己喜欢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或摘录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
五、说板书
板书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基于这一目的我板书围绕“劳动、尊严”,含义是:女主人为了唤醒乞丐的尊严,让他搬砖(劳动),乞丐通过搬砖(劳动)获得尊严,并取得成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整堂课教学,我始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形式朗读,感受文本的内涵,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和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篇2:《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
一、结合学情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单元主题为尊严,《为了他的尊严》就是以这个中心意义命题的。独臂乞丐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价值,说明了人一旦有了自尊,就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创造奇迹。尽管学生在本单元的前两课对尊严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理解尊严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孩子来说仍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反复钻研教材,找准矛盾点加以突破,构建了“直入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结构。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女主人的自尊和尊人之举,领悟乞丐尊严觉醒的动力和影响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独臂乞丐的言行、神态,体会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尊严和唤醒尊严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一)说教法
1.突破法。采用“突破法”,由“感受亮点――理解亮点――辩论亮点――升华亮点”构成完整的教学链条。
2.以悟促读法。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理解―感悟―想象―表达形成一条切实有效且环环相扣的训练线路。
3.自主、合作、探究法。围绕“什么是尊严”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参与阅读、感悟和辩论中学会交流合作。
(二)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以妇人的话为突破口,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心理、语言、身份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以说促思法。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抓住文章的发散点,通过学生想象、补写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3、读写结合法。树立大语文观,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尝试名言创作,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达到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三、体现课标说流程
教学流程:
板块一:回顾质疑,直入重点
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串讲的话,势必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显得琐碎。因此,在简单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直入重点,启发学生围绕妇人的话进行思考、质疑,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板块二:深入探究,感悟全文
1、多形式训练,突破重难点
这一环节的教学紧紧围绕“搬砖使乞丐前后发生了哪些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共分四步来突破。
①读中感悟,悟后对比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变到敬佩,我先让学生找一找“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然后通过“朗读———感悟———对比———再读”的形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发生变化。
②角色互换,感悟内心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独臂乞丐复杂的心理变化,接着我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教学,(课件)问学生:“假如你是乞丐,你会怎么说呢?”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感悟乞丐的内心世界。
③范读引导,启发想象
第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中我采用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的方法,请学生在这段的发散点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让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的“读悟”中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板书靠劳动有尊严)当学生理解了重点,再理解妇人的话就轻而易举了,从而也就突破了难点。
④水到渠成,解决习题
此刻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时紧扣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体会乞丐究竟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了什么,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2、再辩尊严,深悟尊严
学生通过多形式训练,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对“尊严”的理解并不深刻。因此,我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现状,大胆设计了一个“辩论”的环节。以故事形式讲述“语文天地“中的《嗟来之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提出的各种观点概括成相反的两种观点,然后组织学生辩论。辩论中学生可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可用本节课的事例。这样通过辩论就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什么是尊严。
3、词语评价,回顾全文
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写乞丐,而暗线则是在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让学生评价老妇人,实质是对文章总体的回顾和总结。此时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评价,既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又凸现了语文课的工具性。
板块三:升华情感,编读名言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为此,我设计学生编读名言的环节,旨在通过教师范写名言引导孩子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大胆编写名言。及时补充相应的名言又把孩子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既培养了能力又激发了兴趣。
板块四:回顾尊严,总结全文
为了突出主题,回归整体,最后以“妇人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知道了什么是尊严,也让乞丐懂得了怎样做人”结束全课。(同时板书“人”)
板块五:自主选择,摘抄积累
结合教材学生摘录笔记的要求及单元目标,我设计了较灵活的作业:摘抄背诵本课自己喜欢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或有关尊严的名言。
板块六:随机板书,凸现主题
随机板书即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这样既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又起到引领作用。
整堂课教学,我始终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和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篇3:《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
关于《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
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篇4:五年级下册《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
【说教材】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说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10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的分角色朗读,使教学进入了高潮,学生从妇人的两句话中,进一步体会出妇人不仅帮助别人有尊严,自己也很有尊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妇人善良的美德。
这样设计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在讨论主要问题的同时,学生在课前提出的许多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在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乞丐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脏了的毛巾?”我们在讨论乞丐感激妇人的时候,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毛巾对乞丐的重要。这个问题也就在讨论中得以解决。
另外,我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讲观点都必须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谈。经过四年的训练,学生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这样设计教学非常附和我班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兴趣昂然。新教学理念指出:教材要为学生服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学生讨论时,我及时抓住“慷慨”、“鄙夷”、“怔住”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感情升华
学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