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结题报告-副本课件

时间:2019-05-11 22:1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结题报告-副本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结题报告-副本课件》。

第一篇: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结题报告-副本课件

目 录

1.内容提要 2.主报告 ⑴结题报告

⑵研究成果(过程性材料)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3.分报告(过程性材料)⑴开题报告书 ⑵阶段性报告

内容提要

1、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

通过作业、练习、学生在平时计算中的错题,对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为后续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做好素材积累。

2、小学计算错题成因的研究

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概念掌握等方面研究计算的错误原因。

3、小学计算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根据错题成因的不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引导学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4、小学计算错题资源的研究

通过对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小学计算错题资源,包括错例演示、原因分析、正确演示,使之成为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资源。

5、教师对错题资源反思与交流。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同时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但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出现的错误多,正确率低,而且出现的错误类型也是千差万别,严重打击了部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了自信心,讨厌数学,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日积月累,这些学生长期在课堂上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没有优越感,再加上做错题老师的批评,同学的不认同,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计算就产生了恐惧和厌恶,严重者对老师对学校都有抵触情绪,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虽然,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教师在批改作

业时都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却做不对,比如,我发现学生计算错了,我想了解学生错的原因,我便让学生再做一遍,学生便能做对。很多教师就把学生的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制定对策,减少错误率。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

2.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 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

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3.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界定

1、年级: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计算: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列式计算、计算准确率。

3、计算错误案例:学生在学习、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错例。

4、本课题旨在分析、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计算速度、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目标预定

1.促进学生反思,完善认知,学会数学地思考。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引导学生尽量详尽地分析错误原因,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实际问

题的能力。学生也因此对错误形成正确的认识。

2.教师自身反思,促进专业的成长。课堂中预料不到的、来不及处理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考量着教师的功底。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留下的遗憾,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

3.形成教学策略。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后,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原则

①立足激励原则。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计算的点滴进步并予以充分肯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树立信心。

②可行性原则。在订制计划、探究方法、模式、规律时,要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做到既具体又便于操作。

③提升思维原则。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遇到阻碍、学习遇到疑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错题记录本资源的应用来帮助学生达到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动,心灵的放飞。

④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采取严格、求实的态度,全面系统地搜集材料,保证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实施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作业、练习、及时收集学生在计算中的错题,并将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具体做法: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计算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

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体分析,了解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全面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引导个体认识错误提高解题能力。具体做法: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现象最严重的,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减少出错。

3、个别谈话法: 课堂中教师对一些规律性、草稿方法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注重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总结经验,不断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或改进研究的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五)研究对象 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六)研究内容

1、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

通过作业、练习、学生在平时计算中的错题,对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为后续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做好素材积累。

2、小学计算错题成因的研究

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概念掌握

等方面研究计算的错误原因。

3、小学计算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根据错题成因的不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引导学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4、小学计算错题资源的研究

通过对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小学计算错题资源,包括错例演示、原因分析、正确演示,使之成为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资源。

5、教师对错题资源反思与交流。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从2014年六月申报开始,首先是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阶段,然后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实验的案例研究,最后对所研究的成果 进行总结,并进行推广。具体安排:

1、准备阶段(2014.5-2014.8)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2、全面实施操作阶段(2014.9-2015.4)按课题实施计划,展开错题收集及研究;开展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整理汇总资料。

3、实践总结阶段(2015.5-2015.9)结题,实践总结,推广经验;积累研究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撰写成果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关注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符合现代化教育发

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题改革的要求。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本人已有十多年的教龄的数学教师,已积累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六、成果方式

(1)《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总结性报告》(2)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资料整理(3)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报告及反思、针对计算错误的强化练习页、论文、教学案例。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武秀芳

全面负责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开展工作。组员:师宝贵 常亮 毕金艳 周文照 赵红霞

组员的职责: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原始资料整理;撰写《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总结性报告》;课题相关反思、论文等。

八、课题进程和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认识,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并记录典型错题;

第二阶段,组织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以面谈的形

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并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积累了一些课例分析、论文、反思等。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三阶段,对研究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完成了结题报告

九、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的研究,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试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分析原因: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出现计算错误都因“粗心”。

2、部分老师只重视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对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缺乏足够的指导,以致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

3、教学中轻视了口算、简算和估算。

4、平日对学生的计算训练不到位。

(二)、学生方面

1、非知识方面原因,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

(1)、感知比较粗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的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字等。如把 54 写成45;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一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重视首次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他们感知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准确、生动、鲜明的首次感知材料,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加强其刺激强度。在作业批改方面,要尽量挖掘他们的优点,评价从宽;对于他们的不足处,要正面引导。不断地培养学习兴趣,更加努力地认真感知学习对象,从而减少因感知错误造成算错的情况。

(2)、注意品质差,表现为注意的不稳定性和注意分配性不广。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换句话说,就是当人们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一定对象,而不理会其它对象时,这就是注意。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打个比说吧,如果把心理过程比作一艘轮船那些注意不仅掌管着

起航,还负责领航、护航,一旦注意中止,那么心理过程这艘轮船就会偏离目标,甚至停止,可见,注意品质的好坏,对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四种。那小学生的注意品质是怎样的呢?小学生注意广度较小,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慢慢广大。小学生注意稳定性不高。因为学生的年龄小,经验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品质差,所以在计算时往往容易造成错误。小学生在算一道题目时,特别是碰到数目较大,计算较多的题目时,由于注意分配能力差,常会顾此失彼,造成错误,例如:1200-35×4÷7+80=1200-140÷7=1200-20=1180,又如在初学用竖式计算整数除法时,有些学生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从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另外,有些学生在连续做了几道乘法题后,其思维停留在乘法上,以致“张冠李戴”。有些学生的注意不稳定,明明在做加法,突然听到同学说声“减”,就错将加法做成了减法,从而造成错误。对于这种错误,教师应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运算的难点,做到分散练习,集中突破,逐步加大难度,培养学生逐步达到注意的合理分配。将注意集中在某一难点上,逐一突破,再综合各种情况进行练习,不仅便于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算时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另外,要保持稳定的注意,还应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因此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如口算抢答、判断、选择、改错、计算中的小竞赛等等。

(3)、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现

错误。如 4+6-4+6=0。此时,老师就不能单单指出这次为什么做错,而应该跟学生讲清楚算理。只有让学生完全理解了算理,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以后的计算中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化抽象为形象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弄清算理,而且教师应注意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把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

(4)、记忆的影响。小学生记忆具有不清晰,持久性差的特点。小学生因记忆因素所造成的错误,主要是由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或提取出了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忘了加1或退1;有时在草稿上计算是正确的,可抄到作业本上抄错了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注意知识的学习,也应重视能力的培养。

(5)、思维的惰性的影响。我们大家可能都曾发现这样一个奇怪而又普遍的现象,即在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年代的小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错误几乎是相同的。如:3/4+3/4=6/8, 0×7=7等。这种现象特别在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屡见不鲜,老师今天才手把手的纠正了过来,明天他又会犯同样的错误,让人大伤脑筋,这就是思维的惰性造成的。所谓思维的惰性,就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按照严格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形式,也不按照归纳或演绎来得到符合逻辑的结论,而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印象,凭直觉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尤为突出,是由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当学生熟记了某一计算法则或原理后,即使亲眼看到条件已经改变,但还是套用原来的法则和原理,而不做相应的变动,缺乏根据新的情况,自觉地调整已经习惯了的经验和思维的能力。要克服思维的惰性,就要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培养他们聚合、发散、递进、逆向、类比、转化和迁移等思维能力,克服和消除思维惰性对计算的影响。

2、知识方面原因(1)口算错误

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计算失误。例如: 9+45=55 110-60=40 ②口诀混乱。例如: 3×6=16 6×9=45(2)方法错误

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

①算理不清。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63-28=45 原因分析: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减,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

②对添括号和去括号算理不明确。例如: 63.26-(13.26-1.58)=63.26-13.26-1.58=48.42

原因分析: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的算理。

③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错误。例如:4.9×6.2+4.9×3.8=4.9×4.9×(6.2+3.8)。

原因分析: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透彻,运用有误,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

④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例如: 618÷6=13。原因分析: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⑤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错误。例如:5/12+2/3=7/15,5/8-2/5=3/3=1,1×5/9=14/5,5/8÷5/9=8/5×5/9=8/9 原因分析:对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不清楚,乘法是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误以为加减法就是分子加减分子作分子,分母加减分母作分母;因为对每一种计算法则掌握不好,导致加减乘除计算时混淆不清,出现错误。

⑥四则运算顺序错误。

例如:32-24×1/8 4/11+5/11×11/9 =8×1/8 =9/11×11/9 =1 =1 原因分析:运算顺序混淆不清,没有明确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

级运算,而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了。

3、习惯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计算粗心,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写得像8,把3写成8等,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检查,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纠正措施:

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1)我们老师对错误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教师才会以积极的姿态善待学生的错误,容纳与欣赏学生的错误。其实,课堂学习差错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如果说对某些教学资源而言,有效利用与闲置不用的区别是1与0的差别的话;那么对错误这一资源而言,则是+1与-1的差别。因为课堂上的学习错误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教学带来困难或是意想不到的“麻烦”,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如果充分地加以利用,则可以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改变和成长,还能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这就使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变得更为重要。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错误观。错误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错误,都要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面对。我们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科学家对待错误的故事。引导学生看到错误的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吃一堑,更要长一智,让错误的价值最大化,不

再重犯这样的错误。

策略

二、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原因分析。

以往的我们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课堂导入部分往往会有大量的铺垫,特别到位的提示或暗示,课堂教学看似十分顺利,其实是降低了数学学习应有的思考性和挑战性,人为地缩短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历程。现在,我们通过实施开放式教学,舍弃铺垫、提示或暗示,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探究,让学生展示真实的思维,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在设计时,我们还可以刻意创设使学生出错的问题,使教学升华。

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会大大提高。

策略

三、加强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熟练计算,每天坚持3--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策略

四、强化记忆。

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这些常用数据有:

①乘法中的特殊积。如5×2=10;25×4=100;125×8=1000等。

②1~15的平方数;1~5的立方数。

③π~10π的积。

④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1/20=0.05=5%等。

策略

五、强化运算顺序。

让学生做题时做到以下三点:一看,看题目的结构形式,数据的特点;二想,想能不能简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动笔,动笔开始计算。

策略

六、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畏难情绪。

首先,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其次,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其三,应加强意志的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第四,不管再难再复杂的题,都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思考,从容应对。

策略

七、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次,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策略

八、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本,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3)要有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

(4)养成验算的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

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估算法等。计算时力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策略

九、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

策略

十、重视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实施成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善了计算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兴趣。在计算过程中,强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选择正确合适的

方法解决问题。长期的计算练习,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计算出错量在逐渐减少,计算正确率逐渐提高。期末我们对学生的笔算进行统计,计算部分得分率与以往相比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十、课题研究反思及今后设想

一年来在本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感觉时间有些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个别学困生计算正确率还有待于加强训练,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性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数学技能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纠错方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大大提高。

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并记录典型错题;简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策略。

第二阶段,组织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并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积累了一些课例分析、论文、反思等。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二篇: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

文 题: 点“错”也能成“金”——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类型与对策的研究

文章所属学科: 小学数学

作者姓名: 刘本宝

职 称:一级教师

单 位: 连云港市城西中心小学

邮 编:222134

个人联系电话: ***

点“错”也能成“金”

——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类型与对策的研究

【论文摘要】当学生进入三年级,随着学习的计算日趋变得复杂计算出错也越来越多,错误类型也更加多样。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1.知识习得方面的错误,2.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误,3.不良的学习习惯引起的错误。通过调查了解、个案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我们研究出了矫正学生计算错误相应的对策: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重视计算,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善于计算,3.培养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4.重视课堂计算教学,让学生学会计算,4.强化口算、估算的训练,让学生灵活地计算。

【关键词】三年级 计算 错误类型 矫正策略

【正文】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当学生进入三年级,随着学习的计算日趋变得复杂,计算出错也越来越多,错误类型也更加多样。有的口算失误,有的笔算忘记进位,还有的看错数字,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很多老师都会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总结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一、三年级学生计算的主要错误类型

通过研究分析,我将我校三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知识习得方面 1.基础知识不牢固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记忆出错。如:3+9=11,24+7=41,乘法口诀出现二六十八、七八五十四等错误。由于三年级以前学习的不够扎实,以前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或学习的知识没有及时复习,还有的学生 对于以前学习的非系统性知识产生遗忘,造成计算错误。如:,就是学生将7×0的得数错算成7造成的,再如:则是由于学生将乘法口诀记错造成的。

2.算理理解不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思考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算法。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为什么这样算,才能形成正确的算法,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计算的算理理解不清而引起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除法计算的算理不理解。如:,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算理理解不透彻,不理解40÷5得到的“8”是8个“一”,应该写在个位,而十位要写“0”;再如:余数要比除数小,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为什么(2)对乘法计算的算理不理解。如:,经过了解发现学生将12中的“1”和40中的“4”相乘,然后又将12中的“2”和40中的“0”相乘而且错误地算成“2”,最后看到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就在后面加了一个“0”。如果学生能明白“12×40”可以表示“12个40相加”,可以分解成“10个40相加”(即:10×40)和“2个40相加”(即:2×40),就能明白为什么“12”中的10和2要分别和40相乘,再相加。再如:有的学生计算52×45=468,检查发现他在做题时将2乘十位上的4算得的得数写在了个位,显 然这个学生还不理解“2×4”,中的“4”是4个“十”,得到的是8个“十”,8应该写在十位。

3.运算法则混乱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四则混合运算,对于四则混合运算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虽然知道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一运算法则,但做题时经常把这一规则抛之脑后,不按照运算法则做题。如:

当然,大多数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就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心理因素方面 1.短时记忆出错

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水平较低,经常记不住前一步的计算,造成计算错误。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位的数,或虽知道是进位,但接下来的计算忘记了进几。例如,十位上的3乘十位上的2,结果忘记了加进来的“1”;再如,3×7=21,应该向十位进“2”,这位同学在接来的记算时当成进“1”来算了。

2.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受到外界的干扰,致使计算时出错。如:一名学生在计算354×5时,做到了一半受到别的事情的吸引,最终将百位上的“3”忘记乘5,将结果算得“270”。如图:,3.受到强信息干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一些计算题中容易计算的部分、看起来能简便计算的部分以及比较熟悉的部分等强刺激因素就会对学生的计算形成干扰,以至于忽略掉计算的法则。例如:250-150计算比较容易,是一个强信息,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就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三)不良的学习习惯方面

一些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的计算出错率更高。有的学生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7写得像1,最终计算时错把写的数当成另一个数来算,导致出错。如:“72×18=1290”。有的学生计算时只追求速度,计算经常抄错数字,还有的学生习惯于口算,甚至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也进行口算,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比较随意,没有对计算表现出足够的重视。例如某学生做的这一题:。

二、提升三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出现少量的计算错误是正常的。当然,如果出错率较高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学生的计算出错率。为此我仔细分析了学生的错误,通过调查了解、个案研究以及教学实践,研究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重视计算 1.加强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在平时教育学生计算的出错往往会使复杂的解题过程前功尽弃。计算在日常生活、工程设计、重大科学研究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小小的计算错误往往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计算的重要性。如:开展“我是小小工程师”活动,让学生为一所新学校设计一座大楼、花 园等,算出大楼的占地面积,花园中花木需要多少棵等。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计算出错,损失会很大。

2.加强日常的行为训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计算的成功非常重要,并在日常加强行为训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计算题,从审题、计算到书写,整个过程要专心致志,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要能抵抗住外界的干扰。遇到困难要认真思考,不要退缩。并在计算过程中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善于计算 1.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促进自我反思

检验是一种自查自纠的方式,检验的方式有许多种,如验算法、重算法、估算法等。良好的检验习惯不仅能减少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还能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进行思考,并自己找出计算出错的原因,促进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能是80。,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很容易能发现“960-80”结果不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要教育学生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理顺计算思路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学习的计算已经变得较为复杂,用口算方法已经很难正确算出结果。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形成的口算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到了三年级依旧继承了下来。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比教育学生意识到笔算的必要性,逐渐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打草稿时要尽量书写工整,有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清计算思路,防止混乱或看错。

3.培养学生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取众人所长

同学之间想法的交流是相互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近,但是每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不同的想法之间产生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算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会就某些问题展开探讨,但并不习惯于在任何时候与同学交流。因 此教师要有意地培养学生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之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可以鼓励学生就某些疑惑的地方向自己的同学请教,并且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开展“我当小老师”活动等。当然,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更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别人,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帮助同学解答疑问时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让学生之间经常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活动,从而形成习惯。

(三)培养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

著名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颜色、声音、动画等对于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可运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计算,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进行 “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的时候,我创设了“朵拉闯关”的教学情境:“今天,朵拉要去数学‘智慧园’,但她必须解决tico、捣蛋鬼狐狸和巨魔的三个问题,你能帮助她吗?”配合着多媒体课件,将本节课的三个类型的计算安排在三个“关卡”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好地激发,个个跃跃欲试,教学效果非常好。

当然,创设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要让创设的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关联,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2.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体会计算的快乐

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对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氛围,设计适当的游戏活动,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转变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习简单小数加减法计算后,我组织进行了“口算接龙”游戏,由一名学生先说一个小数,然后每名学生每次加0.3,比一比哪一组能不出错地接下去。比赛过后对于优胜者进行奖励,对于失败的指出他们的不足。

3.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计算的动机 教师偶发性的评价虽然能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后就会很快丧失,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对于计算正确率高的多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要多鼓励之外,还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让学生长久地保持计算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计算,我在班级开展了“每日一练,每周一评比”活动,在学生完成计算后马上进行评价。评价采用星级制,全对的得五颗星,每错一题少得一颗星。每周评比一次得星的颗数,并对得星颗数多或者进步大的进行奖励。我还通过全班讨论,民主评议的方法制定了“计算小能手”的评选方法,并定期进行“计算小能手”的评选。通过制度激励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四)重视课堂计算教学,让学生学会计算

1.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明白算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学“24×12”时,虽然有的学生已经从别的途径学会了24×12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的认知可能只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对算理的理解是模糊的。因此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此,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特别是24乘十位上的“1”时,要引导学生说一说“4乘1的结果为什么和十位对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4乘1个十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

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2.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找出学生思维中的“盲区”

有的学生虽然看似理解了算理,但是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思考过程出现脱节的现象,如有的学生这样算68÷3:。虽然这名学生知道除法计算的方式和大概的步骤,但他不理解8下面写的应是3和2的乘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计算的过程,从而找出学生算理中的“盲区”,使学生系统地理解算理。而学生对算理表述的过程也是一个使自己的思考系统化的一个过程,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3.适当过度学习,促进算法的巩固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另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可知道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对学生已经学会的新的计算进行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保证练习的数量,并做好个别指导和纠错。对于当天学习的计算要当天进行巩固,并通过同学互查的方式进行纠错,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五)强化口算、估算的训练,让学生灵活地计算。1.重视口算的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笔算水平。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笔算的速度,增强学生计算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要引起重视。在对三年级学生计算错题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笔算中大约35%的笔算有理由怀疑是由学生的简单口算错误导致的。三年级阶段,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查找学生口算中的整体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也要注意了解个体学生口算弱点,帮助学生补差补缺。教师也可以发挥班级中小组的作用,让小组同学或同桌之间进行互查互纠,从而共同进步提高。

2.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灵活地思考

长久以来,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针对这一现状,新教材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的重要作用。比如,去超市购物,当时买了几样物品,分别是43元、29元、47元,想快速地知道带了100元钱够不够,就可以用到估算。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估算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快速地判断,鼓励学生快速估计计算是否合理,能够很好地避免笔算出错。比如,运用估算就能很快判断出4×506的得数大约是2000,从而判断计算结果算错了。再比如有的学生计算“540÷5=180”,通过估算可以判断540÷5结果应是100多一点,从而判断“180”这一结果是错误的。

当然,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教师足够的智慧和充足的时间保证。点“错”也能成“金”,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且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61-92.[2]郑毓信.《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8:46-61.[3]黄伟星.《在理解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培养运算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4年第10期.[4] 尚荣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http://jsjxxx.shanghang.gov.cn/jxcs/xxjys/xxsx/201204/t20120410_114992.htm 2012-04-10 [5]360百科 搜索词条:过度学习

http://baike.so.com/doc/5964636-6177587.html 360百科 搜索词条:遗忘规律

http://baike.so.com/doc/5739884-5952634.html

第三篇: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负责人 :吴清桃

负责人所在单位 :九寨沟县第一小学 课题组参与成员 : 席兰梅 郑代美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

本次小课题从2013年4月开题至2015年4月结题,历时12个月;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3--4月)

从开题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有关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并形成了“常见错例集”;同时,我们将完成第二阶段分析错例出错原因的工作,将形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和“单元易错题小卷”三项成果。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一)实时、映像记录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作业中常见的错例,整理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作业常见错例集”。常见错例的收集要求如下:

1.对象及范围:小学数学作业、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书和练习册中常见的错题。所谓常见错例,主要是指本班有15%以上的学生出错的习题。

2.收集方式:带课数学教师,用照相机及时将学生作业中的错例拍下来;然后将其电子文稿存下来;课题组负责老师每月负责收集、整理一次。

3.成果:2015年1月之前,课题组老师将自己负责年级的、本学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整理,并制成“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方式存档。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将每位带课老师收集的错例进行了再次的优化和集中,最终形成了每个年级约30道典型错例、六个年级共计约200道的典型错例,制成了电子版和纸质版两个版本的“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包括:一年级常见错例集、二年级常见错例集、三年级常见错例集、四年级常见错例集、五年级常见错例集和六年级常见错例集。

(二)分学段(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对常见错例进行分析、解析,完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

完成了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分学段,即: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对每个学段学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小学低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小学中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和“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三份材料,在分析报告中,我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1.本学段,学生数学作业常见的错例有哪些类型? 2.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出错原因是什么? 3.针对这些错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课题组老师首先对每个年级的“作业常见错例集”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了自己对错例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向自己负责年级组的数学教师展示了“本年级的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并和带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广泛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学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报告”的撰写,并将报告反馈给带课教师,指导老师们的教学。

(三)分年级、分单元针对常见错例进行集中优化,设计制成“单元易错题小卷”。

在对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往往是教学难点,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容易忽视或者技能不过关的地方。因此,我们一边收集和整理错例,一边以单元为单位,针对这些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经过老师们一个学期的努力和辛勤负出,现在,我们已经制作完成了以单元为单位的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的“易错题小卷”共计约50份。

“单元易错题小卷”的具体情况如下:

·题量控制在7道以内,主要体现问题的多种形态,展示解决问题的多个策略,不提倡机械的重复和叠加的训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尽可能以较为直观的形式展示问题,如:情境、图示、图表等,因为直观的形式有助于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带课老师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单元易错题小卷”对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单元易错题小卷”已经跟随我们课题的研究使用了一个学期,调查发现:“单元易错题卷”有针对性,能突出难点问题,对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实效、减轻重复性的机械劳动非常有益。可以说,“单元易错题小卷”已经成为我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突破口。以前,针对学生容易错的题,老师们只有反复的练习、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测评前,学生的各科的课业负担非常重。有了“单元易错题小卷”,老师们感觉很有针对性,学生的书写量也明显的减少了。“单元易错题小卷”也是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个意外的收获。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加强同伴间的沟通、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成长。

现阶段,我校数学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有:每两周一次的分学科教研活动;每周二下午一个小时的集体备课;同年级带课老师遇到问题时的随机交流。

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主要是以“观摩教学、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就某一数学专题开展的研讨和交流。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及时了解、学习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时了解现阶段数学的发展状况,领悟、感受一些新的教科研动向和发展。

每周的集体备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上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二是明确本周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同年级老师对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错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了一定的提升。

平时随机的教学研讨更有针对性,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寻求同伴的帮助。

这样的三级教研以同伴交流、共同成长为基础,以专业培训、理念引领为指导,对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

(二)加强网络学习,逐步提高课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学校的培养也很重要。本学期,在校本研修、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学校都有一定的发展。

例如,为了提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热情、督促教师按时完成课题任务,我们学校分别在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三个关键时间点安排了交流、培训会;同时课题组陈主人的谆谆善诱,使我们提高了我们课题研究水平;另外,我校还开展了针对提高教师基本功的“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要求,对上一阶段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下一阶段课题的实验操作模式,经论证后负诸课题组所有成员在教学中得以践行。

2.实施教学工作课题化,引导教师在工作情境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使课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实际工作在理论指导下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地运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进一步加强个案的跟踪调查,探明问题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四、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第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能否按期结题

课题依照计划稳步推进,能按期结题。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错误分析与矫正策略论文

小学生计算错误分析与矫正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计算错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矫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不同,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

1、知识性错误

(1)口算错误

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①计算失误。例如: 10+25=12590-30=50

②口诀混乱。例如: 2×9=16 6×7=35

(2)方法错误

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减,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

2、非知识性错误

①抄错或看错数字。

②畏难情绪,排斥心理。

当看到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失去解题信心,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甚至连题都不做。

③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当信息较多时,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好好分析,寻找正确的信息,导致解决问题出错。

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计算粗心,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检查,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二、计算错误矫正策略研究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教师们都要高度重视,找出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原因,加强练习。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主要采取下面几种矫正策略:

1、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2、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畏难情绪。

3、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本,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表扬书写工

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3)要有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

(4)养成验算的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估算法等。计算时力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5、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针对性练习。

(2)对比性练习。

(3)应用性练习。

6、重视错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学生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会大大提高。

7、重视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第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五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的研究》课题(写写帮整理)

对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近几年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阻碍了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

二、理论与思考: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问卷)、个人档案研究、实验研究、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有预期效果

(一)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

(二)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

五、研究内容细则

⒈实验准备阶段:

⑴确立课题,写出课题立项书。

⑵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论证课题,指定相关研究方案。

a.自变量及其界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具有良好计算能力原因,也是实验的自变量。本课题将自变量的研究范围限定在透彻理解算理、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方面。具体包括:(1)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各种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使他们能清楚的理解算理,掌握有关的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定律等,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为什么不能那样算的道理。(2)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作业的习惯,同时还应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些验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3)老师要教育这些学生藐视困难、知难而进,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持不懈,克服软弱的意志的能力。

b.因变量及其界定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良好发展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探索精神,是实验的因变量。具体包括:学生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明确数学的解题步骤。⒉实验研究阶段:

⑴问卷调查(《小学生计算能力诊断量表》)

⑵学生学习成绩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理论文章,建立个案。

(3)加强和改进口算教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总结阶段:

⑴分析整理资料,写出论题总结。

⑵课题结题鉴定,研讨交流,撰写论文与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六、课题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

1、调查报告

2、论文

最终成果:

1、实验报告《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的研究》。

2、《小小急诊室》——学生在矫正错误时的记录。

3、学生个案研究记录

下载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结题报告-副本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结题报告-副本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潘小红(精选5篇)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15-zx047 课题名称: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主研人:潘小红合作者:寇秀花、方玲、陈明俊 所在学校:王家畈中......

    小学数学计算策略课题结题报告文档

    《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富民县永定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 课题的提出现状分析: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

    经典诵读结题报告分析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篇章结构的分析、基础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文化底蕴单薄,语言积累不足,表达空乏无趣,写作刻板......

    语文组课题结题报告课件[范文]

    《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语文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中心进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

    小学音乐结题报告

    篇一: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题报告 《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题结题报告 1.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 审美情趣 关键词界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