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视 新 闻 教学课件

时间:2019-05-11 21:4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 视 新 闻 教学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 视 新 闻 教学课件》。

第一篇:电 视 新 闻 教学课件

第五节

电视新闻的类别

体裁类别

题材类别

地域类别

体裁类别

口播新闻 

文字新闻 

图像新闻

现场报道和现场实况

直播 

电视访问 

电视谈话

新闻分析 

专题报道 

新闻专题

连续报道系列报道 

新闻评论 

新闻杂志

口播新闻

文字新闻

图像新闻

消息类或咨讯类《新闻联播》、《第一时间》、《看东方》、《凤凰早班车》

现场报道和现场实况直播

前者指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直接描述和访问的语言图像报道。

后者是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同时空传播的语言图像报道。

电视谈话和电视讨论

 选取公众所关心或重要的问题为内容,通过电视屏幕,传播谈话、讨论者意见的报道形式。

电视访问

 指新闻人物接受记者访问的录像新闻。节

目往往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新闻分析

 是解释性的新闻节目,它针对一段时间里的国内外新闻背景、因果状况作客观介绍,向观众充分展示新闻事实的全貌,帮助观众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客观判断。

专题报道

 是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集中性报道. 关键词: 集中性

<小丫跑两会>

<马斌读两会> <元元说两会>

新闻专题

 是针对一个题材进行的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多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 表现手法夹叙夹议,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

 前者是连续不断的报道形式,后者是有同一

个主题,但是每次报道都是一个单独的部分.新闻评论

 是指对新闻事实做评论的一种体裁。

新闻杂志

 是指以消息、专题、言论有机综合的版块报道形式。在西方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完美样式。

 这种结构形式,舆论易于形成,新闻深度亦有保证,能满足观众对新闻的不同需要。

题材类别

时政新闻 

经济新闻 

文教新闻 

体育新闻 

军事新闻 

社会新闻

地域类别

 国际新闻与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和外地新闻

民生新闻

 省级电视台的尴尬境地

1、定位的尴尬

2、时段的尴尬

3、视角的尴尬

 转变视角 民生新闻的现状及特征

 转变表现形式

 突显受众地位

第二章

电视新闻传播符号

电视新闻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凭借符号进行传播的.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和信息是密切联系的.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第一节 符号的概念及电视新闻

传播符号的构成

一、什么是符号

符号是一个中介,它负载和传递着某种“意思”,又可“揭示”、“还原”出这种“意思”。

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一切现象,它的某种形式能被知觉揭示意义的功能。

——卡西尔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参加者之间,这些要素在一方的思想中代表某个意思,如果被另一方接受,也就在另一方的思想中代表这个意思”

——施拉姆

费迪南德

索绪尔

能指是一个实在的客体,象声音、文字、图象;所指是概念,抽象的意义。

符号的理解及分类

人们用一定的规约赋予某一实在客体以含义,并将它传递出去,当接受芳收到这一客体时,再依据同样的规约将其中的含义进行还原,这一实在客体就被称为“符号”。符号分为: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二、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形声符号集合和符号系统,包括书写符号和声音符号两大系统。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征:以时间顺序为思维脉络,形成一种推理模式的“陈述”,而且顺应人们的思想要求,可以产生一种陈述驳倒另一种陈述的效应。

三、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能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

主要特征:非语言符号的意义在于自身,难以用语言复述。语义模糊但具体。

传播空间多通道,是无序交叉式的传播。

四、电视新闻传播符号的构成

语言符号系统

抽象音响语言

播音语言 现场语言 文字语言

屏幕文字 画内文字

非语言符号系统

造型语言

形体

表情

着饰

色彩

空间

图表

特技

具象音响语言

现场音响

音乐语言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

一、抽象音响语言的类别与作用

抽象音响语言是指电视新闻中能准确传达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它包括播音语言和现场语言两类。

1、播音语言及其作用

播音语言是指电视新闻的专职播音人员用以传播新闻内容声音语言。

播音语言的作用

承担新闻事实的叙述任务

介绍有关背景

表达抽象概念

2、现场语言及作用

现场语言指新闻现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新闻的人物的讲话,发言,与新闻记者的对话,新闻记者现场的叙述。

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提高新闻权威性与客观性

节奏富于变化

二、文字语言的类别及作用

文字语言是指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

它包括: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

1、画内文字

在画幅内的文字,如会标、标语等

作用:画龙点睛、突出报道中心

2、屏幕文字及作用

是根据内容需要,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的文字。

作 用:加深记忆

插入告之

美化版面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非语言符号

一、造型语言类别及作用

造型语言是由线条、光线、影调、空间关系等因素综合形成的。

形体语言 表情语言 着饰语言 色彩语言 图表语言 特技语言

造型语言的作用

表意作用

感染作用

实证作用

二、具象现场语言类别与作用

现场音响 音乐

作用:渲染气氛、点染画面

扩大容量信息

形成画面时间上的联系感,使画面

更加流畅。

第三章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第一节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修养

一、坚持党性原则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树立大局观念

第二节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

一、强烈的敬业精神

二、唯物辨证的求实精神

三、坚韧不拔的毅力

第三节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一、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与受众的关系

四、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

第四节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知识修养 

一、基本的理论知识

二、新闻专业知识

三、各门学科的知识

四、某些领域的专门知识

五、关于社会的知识

第五节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业务修养

一、画面思维能力

二、新闻敏感

三、快速敏捷的作风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

第一节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1、现场性

2、协同性强

3、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性大

4、对采访者的要求高

5、既是采集手段,又是表现手法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采访基本步骤

选 题

1、题目的来源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观察所得

从别的媒体上获得 采访准备

1、经常性准备

认清形势

拓展知识

积累资料

2、临时性准备

选择采访对象

熟悉背景资料

拟定采访提纲

采访的实施

电视新闻采访,要达到采访的目的,取得圆满的效果,关键在于提问的艺术。

电视采访报道的提问艺术

“采访是一种最高艺术,也是新闻学最微妙而最困难的技术.说起来没有一定的格式,只可以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柯天《怎样做个好记者》

“访问不难,发问实难”,“发问之如何,足以卜访问之成败”。

——周孝庵《访问》 把握分寸

由浅入深

掌握节奏

《有朋自远方来—专访基辛格博士》

水:“基辛格博士,在冷战结束前后的这些年,国际关系显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您认为冷战后中美两国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是朋友还是敌人?”

基:“Well,我们是友好的。”

水:请他谈谈20年前您秘密访华的历史。

把话题由历史拉回现实,请他谈谈23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变。基:“ 这23年中国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将成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就是象对我这样一个经常来访问的人来讲,中国的变化仍然令人吃惊。”

水:“在今天的世界政治家中,您最钦佩哪几位呢?”

(国家转到个人)

基:“首先,我认为邓小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政治家之一。”

水:“既然您认为冷战前后,中美两国都是政治上的朋友,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特别是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呢?”

水:“您如何看待美国扮演世界警察的?”

基:“哦,不,不,美国不能充当„世界警察‟。”

“如果美国试图充当这个角色,也是想保持世界的稳定。”

水:“会不会打乒乓球?”

水:“来北京有没有吃烤鸭?”

水:“当了外祖父什么感受?”

水:“在我们电视屏幕前,有几亿观众在看您,在这里,我想代表他们祝您生日快乐,因为我知道再过两个星期就是您71岁生日了。”

基:“我对你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钦佩,对你们的诚恳感到钦佩,祝你们万事如意。”

——“当我站起身的时候,我习惯性看了看表,整个采访一共是25分钟,而不是之前规定的5分钟,我们那一期《焦点时刻》后来获得了《东方时空》的季度金奖,这个节目对我来说决非一个金奖那么简单,因为再次见到基辛格已经是2004年的夏天,昔日叱咤政坛的外交家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但是那副标志性的黑色眼镜后面的双眼依然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让人永远猜测不到他的思想速度。要不他怎么会当年在二十分钟说服以色列停止眼看就要获胜的阿以战争呢?”

1、访问

访问的方式

访问的技巧

2、观察

四、材料的整理

看素材带

听写

整理文字材料

第五章 电视新闻写作

第一节 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电视新闻文字稿和文字报道的区别

电视新闻文字稿不拘泥于文字报道的连贯性和严密性

电视新闻文字稿较文字报道更加口语化

庄稼人种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可绥化市西长发镇的庄稼人,如今种地却先有“文凭”。

这里所说的“文凭”是农业技术培训证书,它要求农户每年要参加八科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结业不合格的,收回劳动田,成绩好的优先安排贷款、良种和平价化肥。

——《先有文凭后种地》黑龙江电视台

电视新闻文字稿比文字报道少细节描写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这里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整个工区是个死巷,井下温度常年在35度以上,大型机械无法作业,主要靠人工挖掘进行。

——《来自地下600米的报告》中央电视台

二、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要求

文字要紧扣画面

文字稿不仅要“解释”画面,更要深化画面内容

文字稿要重叙事说理轻描写

第二节

消息的写作 导语的写作

“导语是一种揭示、摘要、高潮,一种包在小包裹里的要点或者是新闻预告的总和。”

——特米纳《新闻报道》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导语的作用

引起注意

2月15日,山西省平遥、太谷等6个县的县长和分管农业的领导在祁现北岗头村接受了一场特殊的考试。

——《专员田间考县长》山西电视台

揭示主题

1993年12月1日,记者沿着当年拍摄电影《老井》的所有村庄所在地——山西左权和顺一带采访,欣喜地看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太行山这些昔日最为贫困的小山村,如今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井”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口《老井》。

——老井已经不再是那口《老井》山西电视台

确立基调

2、导语的形式

叙述式导语

描述式导语

议论式导语

3、导语写作要点 开门见山触及新闻主体内容,揭示新闻主题,以引发观看兴趣。

前天,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只熊,在寻找失踪的幼子,闯入阿尔伯克基的一个居民区。

(画面:熊在屋顶上奔跑)

七月中旬以来,黑龙江连降大雨,使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水位急剧上涨,全省公路损毁严重,23条公路曾一度中断交通,损失金额达2000多万元。

贴紧画面,力求简明扼要。

黎巴嫩境内的大规模战斗仍在继续。

安徽宿县地区最近连续破获125起利用非法出版学生复习资料进行诈骗的案件。

《全息胚——生命科学的新发展》(中央台)

二、主体的写作

1、主体写作的总体要求

写作要围绕“注释、补充”来完成,主体发展的脉络要紧扣导语涉及的内容伸展。

2、主体结构的五种形式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或编年体结构

自由叙述式结构

背景介绍式结构

问答式结构

三、结尾的写作

在第一届全息生物学讨论会上,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普遍认为,全息胚学说将成为本世纪末和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和带头科学。

《全息胚——生命科学的新发展》(中央台)

另据报道,亚运会圣火火神已于昨天空运到京,将于8月22日在天安门广场点燃“亚运之光”火炬。

《亚运圣火火神在西藏采集》(中央台)

应当承认:我国人多地少,目前有40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粮食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

《餐桌上的变化》(山东电视台)

第三节

专题的写作

一、电视新闻专题文字稿的特点

“电视新闻专题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之一,与报纸、广播中的通讯相对应,常对新近发生、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深入完整地反映事件发生、发展、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

时间上比消息长,一般在15分钟以上 内容更详尽,更具体,更深刻

画面不仅左证文字内容,同时能变换节奏,转换场景,渲染情绪

二、电视新闻专题文字稿的写作要点

1、要有完整充实的内容

2、有准确、朴实、生动的语言

3、要考虑整体的表现形式

4、要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

(1)记叙体文字稿的写作

(2)说明体文字稿的写作

(3)散文体文字稿的写作

第四节

评论的写作

一、电视新闻评论文字稿写作基础

议题设置的依据

议题展开的依据

二、电视新闻评论文字稿的写作要求 

1、结构层次分明,层次结论分明

2、采访中要充分发挥画面的论证作用

3、论证语言力求口语化

第六章

电视新闻摄影

第一节 电视新闻摄影的特性与要求

一、电视新闻摄影的特性

1、纪实性

坚持“挑、等、抢”,扬弃“摆、导、补”

2、连续性

3、运动性

外部运动

被拍摄对象自身运动

内部运动

摄像机本身运动

二、电视新闻的摄影要求

第二节 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要素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基础因素

二、电视新闻画面的实体因素

三、电视新闻画面的特殊因素

四、电视新闻画面构图的局限和特点

第三节

电视新闻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一、角度的运动

狭义上的理解 指摄像机的机位点

包括三个因素

拍摄方向

拍摄高度

拍摄距离

2、选择角度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方向

正面角度

机位处于被摄物体正面,表现全貌

展现横向线条

表现对称、均衡、稳重效果

侧面角度

机位位于被摄物体正侧面方向,与被摄物体成90度角

勾画轮廓、形状、拍摄人与人的交流

表现运动方向

斜侧角度

机位位于被摄物体侧面方向

因表现横向线条发生斜侧

画面向远处引申,有立体感和深度感

反拍角度

机位处于前一个镜头拍摄方向的反面或反侧面,也叫“反打”。

与前一个镜头组合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电视新闻画面拍摄角度

平角度

机位处于与人眼相等的位置

俯角度

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位置

仰角度

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位置

电视新闻画面拍摄距离

远景和全景

远景

表现全景或全貌

全景

表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远景画面长度8秒

全景7秒

中景

人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表现人物的动作、感情、人物之间的关系

画面时间长度4秒

近景

人体的胸部以上的画面 以人物为主景物为辅

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面部表情

体现人与人交流的作用

画面长度3秒

特写

人体肩部以上的画面 对细节的选择和放大

选择

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 放大

让观众逼近画面对象,观察细微表情

二、长镜头和镜头运动

1、长镜头

原指将摄像机放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上,把镜头所及的范围内动作持续发展的进程拍摄下来,后演变成镜头跟随被摄物体的移动进行拍摄.是指要通过合理的场面的调度,用不间断的镜头记录人和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其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遵守空间的统一性,从而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安德烈

巴赞

2、镜头运动

指通过机位、焦距和光轴的运动,在不断拍摄的情况下,形成视点、场景空间、画面构图和表现对象的变化,不经过剪辑,在镜头内部形成的多构图,多元素的组合,增强画面动感,扩大了镜头视野,影响其速度和节奏,赋予画面独特的感情色彩。

镜头运动的形式 推、拉

推

突出主体,突出某个局部、展现细节

拉

拉出环境,拉出点和面的关系

摇

展现空间,扩大视野,介绍环境

移、跟

电视新闻摄像常用的镜头,跟随采访

记者深入记录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运动镜头注意事项

拍好起始画面,“起幅”,保持“起幅”的平稳。

运动中的目的要明确,节奏平稳、流畅。

运动结束画面“落幅”,画面由运动转向固定,要保持平稳,自然,精确

第七章

电视新闻编辑

狭义上:指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包括对单条新闻的选择,画面的剪接,文字稿的修改,字幕、图表和相关资料的搭配,以及对总体节目的编排,新闻提要和小言论的撰写,以及节目的最后串联和录制。

广义上:包括前期选题、中期采集拍摄和后期制作

第一节

电视新闻编辑的任务

一、对前期采访进行参谋和组织

二、把好电视新闻流程的最后一关

三、对电视前期创作进行再加工

四、表明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

把关人

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者根据公正无私,或根据“守门人”,就信息或商品是否可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

——库卡尔

卢因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声画组合

一、对声画组合,要进行“量”的控制

1分钟时间内,可容纳远、中、近各类镜头10个左右。

记者出镜采访,编辑几次成功问答,同时有几次问答后期剪辑要成“哑巴”。

屏幕文字,动画特技和补充画面信息量的次数是否适当,字形、字色、停留时间是否适当。

二、对声画的组合,进行“模式”控制

1、电视新闻模式常用词汇注释:

导言:一条新闻开头,由主播播出,电视新闻屏幕上出现的主播上半身画面。

旁白与画面:配音将新闻稿逐字念出,过音与录影带,并剪辑所拍摄的画面于其上。

原音与画面:记者在采访时摄像机所采集的现场画面与声音。

访问:受访者的话语,说明事实或表达意见。

现场结语:记者在一条新闻结尾前出现于摄影机前,向观众作简短结论。

2、电视新闻的基本组合模式

声音:导言+旁白+访问+过桥+访问+现场

结语

画面:主播+画面+人物+记者+人物+记者

声音:导言+旁白+访问+旁白 画面:主播+画面+人物+画面

3、电视新闻的变形组合模式

现场引语(新闻突发现场)

声音:导言+现场引语+访问+现场结语 画面:主播+记者+人物+记者

冷开头:它是一段音效,一般不超过10秒,置于组合的开头,其次接记者或播音的旁白,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战场的枪炮声、轮船进港汽笛声)

声音:导言+原音+旁白+访问+旁白 画面:主播+画面+画面+人物+画面

主播旁白

主播念出播音稿

声音:导言+主播旁白 画面:主播+画面

主播旁白夹访问

声音:导言+访问(录影带的片段)+主播结语 画面:主播+受访人物(一个或两个)+主播

现场报道(现场立即报道)

声音:导言+现场报道+主播与记者对话 画面:主播+记者/画面+主播/记者

声音:导言+主播访问

画面:主播+主播/记者(新闻人物)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

蒙太奇(montage),法语的音译,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借用到影视领域则是形式与内容组合、构成的总称。

在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铺陈、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程度,将全片所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然后再根据原定的摄制构思,运用各种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这是构成一个完整影像的独特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库里肖夫 普多夫金 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 《战舰波将金号》

敖德萨阶梯

蒙太奇内涵

作为影像反映现实的构思方法

作为影像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和安排与组合的全部技巧。

作为影像的剪辑、声画合成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第四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一、新闻组合

1、同题集中

顾名思义,是把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新闻集中在同一题目下播出。这种组合方式可以看成是一种综合性报道。它的优点在于,是观众无需太多的时间便可得知许多地方发生的事情,另外又使新闻本身通过报道的相加增强了气势和力度。

2、非同题集中

是指因为内容相近、主题相同或有其他密切联系而应该集中在一起播出,但是这些报道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便置于一个标题的统帅下,这种组合方式就是非同题集中。

非同题集中的方式

简讯集纳

关系组合

矛盾组合

二、新闻的排列

1、精选头条

头条新闻是一次完整的新闻节目的重心,它集中体现了新闻节目的编排思想。

“我们的世界安全吗?”

“我居住的城市和我的家安全吗?”

“我的孩子、妻子和心爱的人安全吗?”

——ABC新闻执行制作人魏思亭

2、控制节奏和区分层次

一次新闻节目往往包含有各类题材、各种风格的新闻,为了方便观众收看和理解,还需要节目编排做到富于节奏变化,且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三、编写标题和内容提要

标题

1、标题作用

提示新闻内容

区分不同的新闻

2、电视新闻标题特点

必须是实题,就是要标出新闻大概内容。

一般只用主题,没有副题或引题

内容提要

它是新闻节目的开场白,它的目的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把本次节目最重要、最新鲜、最富吸引力的内容概括出来,以突出节目重点,指导观众。

第八章 电视新闻的播出

第一节

电视新闻的播出方式

一、播出的方式

电视新闻节目录像播出

电视新闻节目直接播出

二、电视新闻节目直播优势

一、提高新闻的时效而以快取胜

二、激发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负责的精神 

三、提高演播室利用率

四、提高播出质量

第二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是指广播电视利用电子信号把新闻现

场的声音或图像直接发送并同步播出的节目形式。它在记录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同时,把记者的现场报道,播音员或主持人的现场描述或背景介绍同步传播,集报道新闻、提供知识、分析事态于一体。

三个关键要素:

直播的主体必须是一个新闻性事件。

事件的发生、发展必须是同步播出

直播现场是演播室以外的空间

现场直播的特性

1、同步性(时效性)

2、现场感

3、参与性

现场直播的要求

1、可靠的技术保障

2、重要的新闻题材

3、更高的业务技能

现场直播的理念与创新

1、新闻改革的标尺

现场直播体现一个电视媒体的实力

现场直播代表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

2、庆典仪式的传播

仪式的共享

情感的共享

空间的共享

3、直播手法的创新

充分张扬及时性和贴近性

专题片和新闻巧妙配合

演播室里观点交锋

第九章 电视新闻主要体裁类别

第一节

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

一、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

二、电视新闻的“系列报道”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

是指对某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所进行的多次性的报道.电视新闻连续报道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是指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对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

第二节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涵及界定

“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

“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延伸,可说是新闻事件的解释说明,必须是具有评述价值的内容,也就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事件,才足以作为评论的题材。除了比较分析外,更综合各项可能意见,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较具主观成分。”  ——北京广播学院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播优势

1、电视新闻评论使抽象信息与具象信息高度统一。

2、电视新闻评论使主体观点和客体认识高度融合。

第三节

电视新闻专题

一、电视新闻专题的概念

是运用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段和报道技巧对某些变动的事实作较完整、较系统、较深入的及时报道,它类似于报纸和广播中的通讯,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之一。

二、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1、有一定的时效性

2、内容以深取胜

三、电视新闻专题的要求 

1、形式上求活

2、内容上求深

第二篇:电视新闻采访稿

电视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本文由管理资料下载hp://dnh 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三篇: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摘 要: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定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以及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发展创新途径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电视记者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定义

所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或者是观众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的采访,并就采访的结果以口述的形式向观众解说和呈现。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较之文字访问、广播访问,它最集中的体现了现代新闻业的快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伊拉克战争爆发,伦敦奥运会我国健儿角逐金牌等都是通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达到的效果。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媒体的技术性也越来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逐渐丰富起来,主要包括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亲切感等特征。

2.1、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一般都是以记者采访和记者报道的方式进行的,记者身临其境,来对事故或者生活现场进行采访并报道,使得观众如同感同深受一样,让观众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记者通过电视镜头、周围环境来总结自己的报道,让现场的氛围和环境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清楚的知道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等全过程的回放,并使得观众能够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和时间上的互动,正是因为这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将事情的现场氛围和环境与观众融合在一起,使得新闻内容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2、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直接记录事件的现场环境和氛围,并对其事件随机应变进行了整理和思绪上的调节,通过直接面对电视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最新的、最实效、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观众的信任感,进而促进了新闻报道的社会效应和观众效应。但是,由于现场报道的生活环境、噪音等不好的干扰信息,虽然对记者的思维应变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氛围,更是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让观众感受到很真实的画面和真实的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电视新闻报道的观众效应有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新闻的信息逐渐被观众所喜欢,逐渐受欢迎。相比更多的准备好的录制节目而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有着其立体感和现场感,使得电视新闻备受观众喜爱。正是由于记者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记者身临其境的现场报道以及电视镜头的传达作用,使得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2.3、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亲切感

记者出现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直接面对观众,做现场性的报道,使观众与记者一同感知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共鸣,并使得观众能够清楚的知悉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时间过程和事件的情感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形成了互动性,使得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抑或喜悦,抑或悲伤,抑或激动,抑或自豪。例如,在申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的现场报道,当宣布我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使得所有的中国观众都在为那一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那一时刻的到来油然而生激动情绪的场面。

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当下,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现场报道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电视新闻栏目中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而能否做好现场报道也成为一名合格电视记者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3.1、高度的新闻敏感

当记者到达现场,需要对正在发生变化的新闻事件作出迅速的判断:这一事件最具新闻价值的是什么?并由此决定报道什么,放弃什么。这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能从新闻事件纷繁复杂的众多元素中,非常敏感地抓住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另外,新闻敏感还体现在,记者能够在现场通过蛛丝马迹发现重要的线索,并由此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新闻价值。这一方面需要记者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在记者的眼中不应

该存在司空见惯,而是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同时,记者还应具备良好的现场调查能力,能通过现场采访和调查了解事件的真相和深层原因。

实际上,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时刻牢记观众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从观众的兴趣出发,提观众欲知而未知的问题,阐述观众期望得知的事实和信息。

3.2、敏锐的洞察力

新闻因人而生动,因细节而感人。一名优秀的电视记者在做现场报道的时候应该有第二双眼睛、第二对耳朵,在讲述表现当下的同时,可以敏锐地洞察新闻现场的一切,不失时机地捕捉精彩的场面,抓住那些体现新闻价值的细节。

有细节的现场报道才是有生命力的好报道,才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和强烈的吸引力。

3.3、驾驭现场的能力

中央台记者高丽萍曾说:“一次现场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一次直播,它要求记者有驾驭现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搞现场报道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选题、选材、构思报道的总结构,设计如何开头、结尾;迅速物色合适的采访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现场气氛的谈话场景;负责拍摄的记者要临场不乱,镜头始终跟得上;担任采访任务的记者要掌握采访进程,有把握地进行现场发挥等。要做好这些工作,记者必须从直播的要求出发,沉着应战,力求减少失误。如果有失误,或多次出现失误,现场气氛就会受到破坏。”

进行现场报道时,记者往往是一边观察,一边报道,尽管在报道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对新闻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和把握,但仍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记者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快速思考、果断判断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保障报道的顺利进行。

3.4、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综合素质最外在、最直接的体现。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在判断、观察的基础上,要准确地向观众描述出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新闻事实。有些人“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有些人文章写得好,但口语表达欠佳,这些人都不适合做电视新闻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要善于对新闻事件进行理解和分析,然后,将这些新闻事实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逻辑条理要清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哪些词语最恰当,句子怎么组织才与新闻事实相符合,才能让观众易于理解,这些都体现了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时间允许,记者可以事先写提纲,但既然是现场报道,则常常必然是“即兴的”。因此,电视记者要多练习打腹稿、做口头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边观察、边口头报道的能力。

第三,现场报道使用的是口语,但却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语。“现场报道使用的语言应该是‘规范口语’,它既要有书面语言准确规范、逻辑性强、简洁精炼、庄重典雅的特点,又要符合口头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亲切自然、声韵和谐、顺口入耳的要求。”

3.5、渊博的知识 充分的准备

渊博的知识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充分的准备则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报道。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准确客观地理解判断事件;才能由于知晓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进行恰当地分析评述;才能旁征博引扩大新闻事件的外缘,避免不知所云、不知该说什么的尴尬,从而增加现场报道的深度和厚度。

总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需要电视记者不断的努力、磨练、进步。

四、我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发展创新途径的策略和建议

4.1、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中心价值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每一件新闻事件,我们都应该以人为重心来进行现场报道,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来发展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只有这样,新闻现场报道才能真正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观众的喜爱和关注,才能提高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收视率和价值体现,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的欢迎和爱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凝聚力和观众共鸣感,使得电视台的观众效应逐渐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电视收视率,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和价值。例如广电总台曾经进行过一个《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家乡》的电视新闻报道,便是发展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则电视新闻报道主要针对百姓的实际生活进行了报道,对百姓生活由表及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报道,以“体会和故事相融合”方式展现了百姓生活的状况,从而让观众清楚了解“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家乡”的协调发展。

4.2、多角度、多形式的报道大事和要事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中,要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大事和要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好重要电视新闻的切入点,是电视新闻报道得到广大电视观众认可的关键点。因此,大事和要事都是广大电视观众关心的问题,全方位地、多角度地,如从政府的角度、地方的角度、媒体的角度、群众的角度、当事者的角度等对电视新闻进行报道,让广大电视观众进行评价和感受成为吸引

广大观众眼球的根本所在。鉴于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电视新闻所特有的亲和力强、贴近性强、有效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这样的电视新闻报道更加能够从浅处入手反映更深层次的问题,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还能抓住电视新闻报道的本质和内涵,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抓住电视观众的注意力。

4.3、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受众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还要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受众。这是实施电视新闻报道监督功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报导才能真正的得到创新和发展。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时,面对如此大的灾难,中国电视新闻报道人员沉着冷静,成功进行新闻议程的设置,公开信息及时,处处做到以正面的舆论来引导广大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同时也得到了西方媒体的广泛认可。如灾情的公布,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地震的灾害情况,财产损失和伤亡人数都精确到了个位数,广大电视新闻每天都全天直播灾区的情况,这对于舆论引导和稳定人心都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特别是电视新闻将抢险大军中典型人物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都在新闻报道中全面反映出来,不仅动员了全体社成员,而且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关爱意识,整个社会的爱心救助意识空前高涨,全国形成了条抗震救灾的统一战线。“大难面前显大爱”,这与电视新闻报道工作者们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是分不开的。

4.4、坚持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还要坚持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由于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所决定,很多电视新闻报道都是“守株待兔”的结果。接到电话通知,然后再去采访,紧接着进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主动性不强。因此,一定要创新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要学会单枪匹马,主动上门,深入基层,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方式。有些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技术也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电视新闻同期声就可以使电视新闻的优势得以充分地发挥,对广大电视产生很大的吸引作用。电视同期声是对电视新闻现场地声音再现,对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地真实程度有了更加现实地体现,对于升化和烘托电视新闻的主题思想起到了很重要地作用。如中央电视台在对胡锦涛主席春节期间考察河北工作中的新闻报道中就有一段胡锦涛席给河北人民拜年的电视同期声,给电视新闻报道增添了亮点和看点,展现了国家领导人与人民一

起过年的良好亲民形象,赢得了良好的电视新闻报道效果。

结 论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传播永恒的魅力所在,它可以为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发挥重大的作用。记者是决定新闻现场报道成不成功的关键性人物,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不断的自强自身的素质和价值能力。新闻贵在新,它不仅要求事实新、时间新、角度新、形式新、语言新,更重要的还要思维新、境界新。假如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只是毫无新意的将事情的原貌反映出来了,那么它就失去了无数个求之难得的“新闻眼”。总而言之,新闻的探索与发展一直在继续,从未停止。

参考文献

[1]任欢 薄立伟,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刍议[J] 新闻传播 2009.9

[2]李金霞.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出镜记者[J].黑河学刊,2008(1)

[3]丁晓君.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浅析[J].理论界,2008(3).[4]左洪源,电视新闻记者如何才能做好现场报道[J],黑龙江省同江电视台2009,(1)

[5]赵孟秋浅析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与创新[J],吉林人民广播电台2011,03

第四篇:电视新闻采访

学分数2周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属广播电视专业教学课程,必修课.基本内容:本课程专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员,在学过《》,《电视摄像》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前提下,增设的有关电视的专业课程.内容涉及电视的特点,原理,方式方法等,包括熟练掌握镜头前访问,突

击采访,现场报道,人物专访,记者招待会采访,电视深度报道等方面的方法与技巧.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认识到电视新闻记者,除了要有报刊文字记者的素养外,还要懂得电视的特点和特性,且能掌握现代电子摄录设备摄录新闻事实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将多种传播符号采集,有机组合起来,以便将来能胜任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工作.教学方式:除讲课外,采用精讲多练(以采访校园新闻为主),习作讲评,作品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提高实践能力.参考教材:

张骏德主编《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有关录音采访与摄像采访部分,2001年3月版

刘海贵著《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艾丰著《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1月版

教学内容:

电视的特点与方式

电视必然要求现场采访

严格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

综合传播符号的采集

记者出镜头的形象问题

受众往往参与及信息反馈即时

电视新闻传播符号

电视新闻传播符号包括声音符号,图像造型符号,字幕符号

声音符号包括播音语言,现场语言,现场音响,音乐符号

造型符号包括形体符号,表情符号,服饰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图表符号,照片符号,节奏符号,等等

字幕符号分四种:标题,插入式简讯,同步注释,整屏文字等

电视新闻的声画关系

声画同位

声画对位

两者有机结合镜头前访问一一提问与引导的技巧

镜头前访问的特点

访问成功的各种条件分析

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

提问的方法

引导的技巧

实习之一------采访校园新闻

突击采访与现场报道

突发性事件采访与非事件性的不同

突发性事件采访的方法

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

记者的事先准备与临场应变能力

现场观察的技能

现场观察的涵义

只有观察到才能拍摄到----现场观察对电视记者的重要意义

现场观察的类型

现场观察的方法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的特点

抓住访问契机,采集重要信息

采集人物事迹,体现人文精神

兼顾现场,人物,记者三要素,熔现场情景,人物言行,记者感情于一炉

(九)实习之二------采访新闻人扬

(十)习作讲评

(十一)全感采访与采访心理

1.全感采访的涵义与作用

2全感采访的要领

3.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及其运用

(十二)电视深度报道

电视深度报道的涵义与类型

电视深度报道采访的特点

电视深度报道采访的方法

(十三)记者招待会采访(实习之三)

记者招待会采访的特点

记者招待会采访的提问

记者招待会采访材料的整理

(十四)各种类型采访总结

事件性新闻人物

非事件性新闻人物

人物专访

深度报道

记者招待会采访

(十五)十条基本采访方法(上)

点面结合三个阶段:横,纵,变

两面挖掘

寻找“镜子”

5.抓取特点

(十六)十条基本采访方法(下)

6.抓关节点

7.协同作战

体验感受

“短仗长打”

常备不懈

编写者:张骏德(教授)编写时间:2004年3月

第五篇:电视新闻编辑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

柏圣申

电视新闻作为目前新闻传播最快、最直观的一种媒体,已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难怪有人说: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龙头”,只要新闻节目办好了,就能撑起电视台的“半边天”,这话并不过分。那么,如何才能舞好“龙头”,赢得观众呢?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编辑是关系新闻节目成败的关键一环。

电视新闻编辑不同于报社、电台的新闻编辑。报社编辑只是编文字稿和设计版面,然而,电视新闻编辑除编文字稿和节目板块串联外,还需要编辑画面、录制解说、加字幕协调等等。电视新闻编辑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编辑部门必须有大量的组织工作要做,比如接待、通联,与各有关部门协调等等。但是,要真正编好一组成功的节目,笔者认为,除做好组织工作以外,最主要的是制定报道计划,并组织实施,直到节目与广大观众见面。

电视新闻节目是现实生活的体现,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不是稿件的堆积,画面的组合,更不是让观众欣赏的镜头画面,而是体现党的宣传方针,体现办节目思想的结晶,如果在这一方面出现偏差,就会使新闻宣传出现负效应,甚至会引起误导,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基干这一点,要使新闻节目做到有思想、有水平,引导观众积极向上,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尤为重要,这也是关系到新闻宣传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说,编制宣传报道计划,是编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假如没有宣传报道计划,只坐等来稿,有什么播什么,那么,新闻宣传肯定是杂乱无章的,节目也肯定办不好,办不活。

那么怎样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呢?宣传报道计划从宏观上讲包括宣传总的指导思想和不同阶段的报道重点。从微观上讲分为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但是从新闻节目的特点看,有的台一天一组,还有的台二天甚至三天才播一组新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在制定报道计划时,要注意每组节目,要有一个重点,外采记者要围绕这一重点来组织报道,这样做,才会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首先要吃透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宣传指导思想,摸准上级或同级党委、政府现阶段的工作重要,然后分头到各有关部门调查采访,有针对性的汇总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报道计划,做到每组新闻有重点,条条新闻有着落,要形成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报道计划,部主任、各协调部门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完成。在这一点上,新闻部(报道部)是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先锋,他们的工作永远处于忙乱之中,因为他们上联系领导机关,下心系广大观众,就像十字路口的交警一样,处在各路人马的交汇中心。因此,做为新闻部主任这一角色,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研究和思考,真正起到忙而不乱、指挥若定的中心作用。但是,新闻节目到底办的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台的领导集体,特别是第一把手的领导水平和政治素质,这也决定着他们付出劳动的多少。因此,济南电视台及所管辖区(县)各台把电视节目精品工程做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就是基于这一因素。

新闻编辑工作,从宏观上讲是实现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从微观上,一次新闻节目的编辑工作也是该节目播出的中心环节。因此处于“龙头”节目、“龙头”位置的责任编辑,对准时完成节目制作播出,是衡量责任编辑完成任务、工作干得是否漂亮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责任编辑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业务基础,与各部门密切协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编排工作,及时把稿件、画面、串联单、提要等分别交给播音、制作、字幕等有关人员,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资料,充分做好播前的准备工作,详细交待制作要求,节目制作起来,既顺利又避免出现差错。

总之,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及繁杂、又极具政治性的工作。只要编辑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倾听观众意见,密切与观众的联系,就能编辑出高品位、高水平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摘要:作为一名电视编辑,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

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用“德”“学”“才”三个字来概括。“德”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学”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广博的学识,新闻编辑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应当具有较好的文字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应掌握专业知识。“才”是指新闻编辑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越复杂的活动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越高,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编写能力等等。

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见微知着、明辨是非。如果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那些论点或是过于片面、或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合的新闻没有严格把关,致使这样的新闻播出,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既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又误导广大读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积累生活素材和提升专业技术知识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闻编辑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因为广博的知识能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面对的新闻稿件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多个角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艺、体育等,可以说是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只有博览群书,处处留心,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还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注意检查和核对稿件与画面的情节内容和基本事实两个方面有无差错,前后有无矛盾,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反科学,有无虚构、添加、嫁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同时,还要注意把好文字声画关。因此要求熟练地掌握改稿配稿,画面组合,制作标题,内容提要等技巧,要懂得录音、录像、复制等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

三、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的能力

受众对电视人来说,就是他们要争取的市场。电视新闻观众的多少,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电视新闻事业的兴衰。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受众服务的思想。深刻了解满足观众需要,才能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四、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生命。新闻编辑要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一是判断哪些信息最有新闻价值,二是要在文字上下工夫,三是采取会内外结合的方式,如每年的“两会”新闻。我们的镜头不单对准会场内,当涉及到各行各业大好形势的内容时,我们的镜头就对准了场外的工、农、企等行业改革的现场,解决了过去那种会议报道围着人头转的现象。四是头条的选择不应按官大官小去编排,对那些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的也要编入头条。五是在按主次编排节目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对比编排,两种典型的鲜明对照,更加突出了导向意识。六是要注意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做到有的放矢。电视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

五、组织策划能力

首先,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编辑的日常工作不仅是编稿。还要组稿。同时新闻编辑在组稿时必须重点突出鲜明的思想。

其次,电视新闻编辑还应有高超的策划能力。策划项是既要决策又需设计的工作,而获取信息是新闻编辑决策的前提。媒介的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编辑方针的确定、报道选题和报道方式的确定等等,都要依赖外部与内部的各方面信息。因此,策划主体必须时时刻刻追逐社会信息、行业信息、受众信息等。

六、较强的编排艺术能力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编排电视新闻,例如,在编播节目时,要根据本台的宣传宗旨和观众的收视心理,充分考虑政治类新闻节目与文体娱乐类新闻节目的有序安排,全面、系统地考虑整档新闻的框架、节目的内容,甚至每条新闻的位置以及每条新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增添裁剪、删节取舍,使政治类、经济类、文体类新闻节目有序排列,作到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性,从而实现较佳的电视宣传效果,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地传达给观众。

七、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编辑主要是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加工,新闻编辑在编辑中会碰到各种新闻体裁,既要撰写评论,又要驾驭各种文字体裁,还要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加工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这就要求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

八、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与其他媒介的新闻编辑工作相比较,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编辑对象的复杂性和编辑主体的群体性,直接关系编辑工作的全局。而正是电视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九、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应有新的认识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电视新闻只是对最近发生的事的报道,而忽略了它的另一种作用,那就是它传递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传授知识性、趣味性的功能和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并不矛盾。这些功能都是21世纪电视新闻的主功能。实现后一种功能,是电视新闻的本份。而传授新的知识,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电视新闻的功能的一种拓展,一种延伸。众多电视媒体现在都在大家感兴趣的新闻中插播新闻背景。如前不久在全球泛滥的电脑“冲击波”病毒,给众多电脑用户造成重大损失。这时,很多台在新闻节目中及时插播“冲击波”病毒的新闻背景资料,让观众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对防范病毒的再次发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电视新闻选题有时也必须着眼于宣传知识性和趣味性,使电视新闻成为快速可视的“大百科全书”。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要想真正把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电视新闻大餐呈现在受众面前,就必须具备以上的基本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电视新闻的工作使命。

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

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棗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

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

“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棗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棗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棗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希望有志于斯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研究电视新闻编辑学。

下载电 视 新 闻 教学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 视 新 闻 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广播新闻的定义、内涵 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

    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章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三、什么是电视新闻编辑? 第......

    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章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三、什么是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

    电视新闻采编

    1 电视新闻的概念 (绪论) 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主体—记者根据报道信息的价值,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对客观信息的感受、 理解和认识,用电视信息符号外化出的电视节目组......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录入时间:09-03-17 08:45:37作者:胡晋华来源:阳泉日报电视新闻编辑是对有关资料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

    电视新闻专题策划案

    大学生自主创业--"开网店"专题  背景浅析 当前社会科技发展迅速,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在世界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行为之一。正是如此,“开......

    电视新闻编辑学

    名词解释:电视新闻编辑:从广义上说即指电视新闻编辑业务,也可以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从狭义上讲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主要是指后期制作,即节目的编辑处理、节目编排播出等环节。......

    教学课件

    第一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四学时)(第五周周二、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2)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及使用条件 3)熟悉耐蚀金属材料及性能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