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资金管理课件 交流内容
如何用好扶贫资金
一、扶贫资金
二、项目管理
三、扶贫报帐管理
一、扶贫资金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执行规定
现在执行的资金管理办法主要有两个:分别是2011年11月7日国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三部门联合发布的财农[2011]412号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2016年5月18日省财政厅、扶贫办、发展改革委三个部门联合发布的财农[2016]716号文《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扶贫资金管理规定的见解
结合财政部等三部门制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审计工作实践,我们主要对《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一情况说说要注意的方面。
2015年6月习总书记在在贵州视查时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此后“精准扶贫”成为热门词语。省委、省政府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对象进行了明确界定;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和省扶贫标准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而扶贫资金只能用于这些对象。只能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贫困村,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属于挤占挪用。所以建档立卡工作很重要,去年全省扶贫审计过程中就发现了有些县存在贫困村轮流作庄、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的问题。存在着拥有私家车辆、在县城拥有商品性住房、甚至有村干部和财政供养人员是建档贫困人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贫困人口识别时各部门要加以甄别,最好是要与房产、交警等部门进行相关信息比对。
对已脱贫贫困户是能继续亨受扶贫资金?省办公厅文件《关于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对已经脱贫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亨受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所以,扶贫资金使用在已经脱贫贫困户对象上也是附合规定的。
其次要关注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范围。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可以用于十大方面。(也就是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一)产业脱贫。支持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商贸流通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
这也是扶贫工作的主要切入点,各乡镇村在上报项目时一定要围绕着资金使用的十个方面来摸排上报项目,结合乡村实际,在报项目时项目名称使用要推敲。如果村里想建个广场,不要想当然就报个活动广场,如果村里有旅游资源,可在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报“旅游停车场”,建活动广场是违规的,而为了发展乡村游,建旅游停车场允许的。资产收益扶贫主要是指发展产业过程中购建的设备、厂房可以入股经营或出租经营。这过程当中要注意不能单纯购置商业性资产进行出租,在去年全省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贫困村使用扶贫资金购置商业性店面来出租,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一项实施内容,这是不符合省财农[2016]715号《关于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的指导意见》的规定。
(二)就业脱贫。支持扶贫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对扶贫对象进行就业就学补助、劳务信息服务,实施“雨露计划”等。
(三)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这项工作主要在发改委。
(四)生态保护脱贫。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防灾减灾避灾,传统村落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生态脱贫的各项工作大多结合生态旅游等产业脱贫项目一并实施。
(五)智力扶贫。支持贫困地区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农村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这里科技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解要准确,一般理解体系都是硬件软件,什么都能建,什么都能买,十大工程里面关于体系建设讲到了三个,另外两个就是下面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这三个体系建设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什么文化、卫生、服务项目都能购、建,文化体系建设当中的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是不能建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也是一样的,不能建卫生室和群众服务中心。如果建了属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六)社保兜底脱贫。支持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
(七)健康脱贫。支持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予以财政补贴等。
(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水、电、路等。
(九)金融扶贫。金融扶贫。支持开展扶贫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设立扶贫融资担保机构或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
扶贫贷款贴息中要关注总额、时间、利率的规定。具体:国家和省龙头企业财政贴息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和24万元,一般企业财政贴息额度最高不超过15万元,合作社(家庭农场)财政贴息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贴息期限: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最长一年(实施贴息的上一个年度)。贷款期限超过一年的按一年贴息,不足一年的按实际贷款时间贴息。贴息利率:在贴息期内,按年利率3%的标准据实贴息。这个要注意不是全额,不是贷款利息多少就贴多少,按利率3%贴(总额部分)。超出部分自行负担(扶贫项目贷款各行都有任务,国家有相应补助,贷款都是底息贷款)。
(十)社会扶贫。支持“社会众筹网络平台建设等。另外要产注扶贫资金禁止性支出项目,禁止性支出项目也是十大类。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工资性,办公及管理支出是禁止的)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弥补企业亏损。
(四)修建楼、堂、馆、所、服务大厅、镇(村)文化室、活动室等。(这次审计省审计厅、财政厅明确旅游接待中心、路灯建设都是止性支出内容)。
(五)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七)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用于县城范围内支出都是被禁止的)。
(九)企业担保金。
(十)其他与本办法第七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这给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管留了一个口子,为什么说活动广场和路灯不行,基本是依据的都是这一条,因为办法解释权在省财政厅)。
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说明的三个方面
(一)、执行效力
资金管理方面主要执行前面两个规定,当两个规定执行不一致时,要先执行财农[2011]412号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是国家财政部等三部门制定的,属于部门规章,而财农[2016]716号文《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是省级财政厅等三部门制定的属于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效力先后顺序: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部门规章、地法规章)>规范性方件。
(二)、两个规定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财政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说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包括: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只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发展资金及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适用,这两类资金占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90%以上。其他的如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求都是有另行规定的,如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执行皖政办(2006)80号文《安徽省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办法》、少数发展民族发展资金使用规定执行省财政厅、民委(2006)673号文《安徽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因为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总量较小,条款较少,且资金管理规定大多根据扶贫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制定,使用方向基本与发展资金及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一致,在这就不另行介绍。
《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扶贫资金指的是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用于脱贫攻坚的其他涉农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
就适用资金范围来说,省财政厅三部门制定《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适用资金的范围要比国家财政部等三部门制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适用范围要广。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来具体管理使用资金,以这个规定来作为操作指南,但属于发展资金和扶贫贷款贴息的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又不得突破财政部等三部门制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三)、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净化”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的资金类别,对于不属于扶贫类资金性质的其他资金不要在扶贫资金专户进行核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指的其他涉农资金大多是整合资金,如道路能畅工程资金、民生工程资金及其他涉农资金,如果纳入了扶贫资金专帐管理就要执行这两个文件规定,就容易发生项目执行不精准,资金使用不精准等问题。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执行2015年4月省扶贫办下发《安徽省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时《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也有相关条款进行明确。扶贫项目实行“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查、县级审批、省市备案”的原则,扶贫项目无须省、市审批,县级就可以批,向省市进行备案就行了,所以说扶贫项目的确定县级有较大的自主权。有些县觉得某个项目有些超范围,和省厅关系又比较好想让省厅批一下,这样行不行?先不说这样批合不合规,就是批了审计检查时也不认可。省厅的回复 :不用管这个文件,直接定挪用。(所以说项目审定时我们自己就要筛查好,围绕十大工程确定项目)。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审批权。根据《省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扶贫项目由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批。县级审批的具体机构应为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县项目审批只有县扶贫办与县财政局审定就行了,这种作法是错误的。所以在确定扶贫项目时一定要召开县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并作好会议记录,以便备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确实有些扶贫项目无法实施需要调查整的,由县扶贫办提出申请,由同级人民政府或扶贫开发领导组审批后,重新报省厅进行备案予以调整。(《安徽省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是由扶贫开发领导组进行调整审批,而《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由县级政府进行调整审批,这两个规定只要作到有一个就行了,因为项目决定权本身在县级)。
(二)、公示。扶贫开发领导组审批的项目要在网站或电视上进行公示,公示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资金规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预期目标和效益、实施单位及责任人、举报电话等,并保留文字或影像等资料备查。到户补贴项目,实行乡村两级公开;对工程项目,实行县、乡、村三级公开。这里要注意的是乡(镇)、村也要对各自实施扶贫项目进行公示。
(三)、项目整合。扶贫项目,由于资金有限可以整合其他资金一并实施,前提是,该项目一定要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审批并备案项目。如配合交通项目整修路面是3米,贫困村想要修3.5米;或交通的一条砂石路想要硬化。这种项目资金的整合都是允许和鼓励的。以前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现在不这么提了,可能用来买醋,目的都是把饭作好。
(四)、进度。扶贫项目实施的时间原则上是项目审批后一年完成,对滞留1年以上的扶贫资金,财政部门可以收回另行安排,对滞留两年以上的将作为存量资金缴入国库。所以扶贫项目审批后应尽快实施,现实操作过程中确实有许多环节许要完善,如项目招投标,项目验收,项目审计,相关部门都应跟上。2016年度12月26日县政府出台了祁政秘(2016)90号《祁门县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50万元以下由业主自行发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行发包并不是高兴发包给哪个都行,工程发包是重大事项,要会议研究并采取如内部议标或询价方式公开、公正发包。《安徽省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县扶贫办不得作为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村级扶贫项目原则上由村基层组织负责实施,所以合同业主单位应为村委会。但村委会发包项目又无专业人才,建议县扶贫办尽快出台50万元以下项目自行发包办法或发包指南。
报帐管理
报帐管理主要执行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业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通知》(财农„2015‟1387号文,这个文件把原来扶贫资金报帐过程执行省财农„2006‟593号)《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实施办法》废止。省财政厅出台这个规定主要是在预算改革,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大背景下来制定的,根据2015年1387号文扶贫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扶贫办不再设专户,资金根据项目实施单位和使用部门的申请,由扶贫办审核后国库支付,要关注文件的具体规定方面:
1、资金不得拔付到农口(在我们县里就是扶贫办)和项目管理机构,根据716号文扶贫项目的实施单位是村一级,所以县扶贫办与乡镇都属于项目管理机构。这理要产注:只要是未使用到项目上的资金不管在留在哪一级都属于滞留资金。
2、1387号文件明确资金管理结合农业财政资金的管理规定。而农业财政资金是明确要求进行报帐管理,所以就是根据1387号方件来理解,扶贫资还是进行报帐管理,在扶贫办统一进行核算。另外在报帐过程中尽量不要设置过渡帐户,报帐后,将扶贫资金直接支付给施工或设备供应单位,不要将款项拔付给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机构,减少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风险。
第二篇: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国家瞄准贫困对象,突出重点区域,锁定扶贫开发目标,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了攻坚的力度。在“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下,无论是投入的直接帮扶贫困人口的资金规模,还是投入的产业发展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项目数量,都是空前的。资金管理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而涉农的扶贫资金更是焦点中的焦点,上上下下都十分关心。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操作,我认为,应在执行好现有政策的前提下,要注重创新,既要规范延伸旧有的好制度、好办法,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陈出新。下面,就我市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现状及主要做法
在国省扶贫办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十年来,我市通过积极争取、整合、筹集、财政配套等方式,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47805亿元,其中20**年投入1.86175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全市扶贫攻坚项目实施以及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面对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的扶贫资金,市委农村部和市扶贫办把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协调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一道参与,突出强化管理这个关键,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对扶贫资金的来源、流向、审批、报账等各个环节实施了严格监管。既确保了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同时也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一是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全市各扶贫部门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用项目资金,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
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对扶贫项目的报批执行市、县两级评审制。各区县(市)扶贫办在上报扶贫项目前,会同农业、发改、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一同深入项目点现场考察,共同论证,提出考察论证报告,进行县级自评。市办与财政部门再次进行评审论证,确保扶贫项目资金投向合理。
三是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充分利用各级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扶贫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资金公开、建设单位公开、竣工决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对于重点项目,还制作项目建设平面示意图,简明扼要地介绍项目建设规模、责任单位、资金投入额度、资金来源渠道、管理方式和管护措施等。
四是严格执行报账制。严格执行群众参与式管理,由项目村提出资金申请,项目村验收工程并经审计部门审计后,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对于工程质量不合格,或不能按要求提供有效凭证的,扶贫部门不予审批,财政部门不予报账。
五是严格执行验收考核制。对实施完毕的项目,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检查验收,进行绩效考评。所有项目验收合格后,持项目验收单、项目验收报告方可报账。
六是严格执行审计制。由扶贫部门会同财政、审计部门,重点检查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采取现场察看实施项目是否按方案实施完毕、到财政部门察看项目资金是否按要求拨付到位等工作方式,加大资金审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对扶贫资金实行了相对严格的管理,但是因为扶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牵涉的部门和扶贫对象多,资金的规模大小也不一,执行的主体也各有不同,所以,难免在使用和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涉及部门广,由于条块分割等原因,难以实行有效地统一管理。分配使用权力多集中于职能部门,在资金的安排、审批等环节,还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不太规范的地方。
二是监管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监管模式下,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的专项检查往往是事后督查,很难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对扶贫资金账目的审查耗费时间长、效率较低,监管范围有限,监管深度不够。同时,由于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使扶贫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是责任落实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主管部门是扶贫资金管理的主体、监督的主体,由于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个别单位往往重资金争取,轻资金管理;重资金分配权力,轻资金监管责任;分配资金时“插手”,监管资金时“甩手”。对资金项目如何安全运行,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
四是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个别涉农职能部门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因为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存在延期拨付、人情拨付、吃请回扣等不正之风。个别乡(镇)、村对各类补助补贴类资金的发放,未能严格落实公开制度,对发放对象、补贴人数、补贴金额公开不及时、不到位,工作缺乏透明度。
三、对策及建议
1、创新机制,建立规范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要按照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使用原则和封闭运行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有据可查。另外,在继续坚持扶贫项目招标制和公示制的基础上。一是推行合同制。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合同签约,明确项目责任人、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投资补助标准、项目管理、验收和奖罚办法等,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管项目、建项目、验项目。二是加强整合。针对原来扶贫资金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不清,扶贫资金“效益递减”的实际,要以县为单位,以贫困村为主战场,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要在区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资金整合。今后对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要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在扶贫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由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统筹管理扶贫资金,把扶贫资金与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整合,以村或者以片为平台,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农户。三是积极创新。为彻底改变目前项目规划早、申报慢、资金下达迟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网上申报、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项目规划、申报,翌年前半年完成资金计划下达,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实施,贫困农户早受益。
2、规范操作,建立科学严密的项目运行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库储备和申报、审批制度。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审报,对已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变更,如确需调整,必须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二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项目运行程序。分别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账目处理和归档立卷五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三是根据不同项目,研究制定严密的检查验收程序。实现县建档、乡建簿、村建册、户建卡的规范化一条龙管理。
3、部门联动,建立高效合理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坚持扶贫项目及资金集体审查。在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坚持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协调各相关部门,强化各自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并对扶贫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逐项审计,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要优化监管模式。采用系统化、网络化的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使监督重点由事后督查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使资金监管贯穿于管理、审批、分配、拨付全过程。要编制涉农资金审批流程图,涉农资金审核、分配、拨付、使用各个环节实行流程化管理。要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由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和“公示系统”组成的电子网络监管体系。通过“监管系统”内网,对涉农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动态监管和实时监控。依托涉农资金监管公示网站,将涉农直补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行“一卡(折)通”兑付,避免涉农资金在层层流转中被克扣、挪用等。第三,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由纪检部门、扶贫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信访部门、检察院等机构组成联系会议,共同参与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实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
4、严明职责,建立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保障体系。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事前”有人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以及工作机制。要明确分工,从整体上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每笔扶贫资金拨付或者每个扶贫项目开始操作之前,都要明确专人负责,且要一“跟”到底。二是要强化检查预防,确保“事中”有人管。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定期和不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确保扶贫资金或项目在运作过程中,能够安全、合规、有效使用。三是要强化责任追究,确保“事后”有人问。资金或项目实施完之后,监管部门都要及时跟进。对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职、监督不到位、发现问题查处不力等行为,严格予以问责处理,提高制度的刚性约束。
第三篇: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我县于20xx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扶贫开拓项目。扶贫开拓项目所需资金包罗国度财务扶贫资金和信誉扶贫资金两个局部,财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穷村的根底建立,经由几年的施实,乡村扶贫开拓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因为扶贫资金起原渠道多,资金用处广,因此统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分治理,客观上构成了资金投入涣散,治理难度大比及问题,经由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治理运用上存在以下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增强。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滞留扶贫资金:多年因由于对扶贫资金治理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伎俩,一些扶贫开拓重点县的党政指导把扶贫开拓资金当成是当地的第二财务,想方设法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
二、建议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用好扶贫资金,充沛发扬其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监管。
(一)进一步完美财务专项资金治理准则,加大监视反省力度。明白专项资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反省和违规处分力度,实在维护财生意律和农人的亲身好处。
(二)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立项治理。扶贫项目标施行,起首应由贫穷乡(镇)、村两级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分综合评价,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分依据扶贫资金规划,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三)强化对扶贫资金的效益审核。扶贫资金效益包罗立项效益和治理效益两个方面:一是立项效益应重点存眷立项能否科学,能否具有前瞻性,项目能否有明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的,能否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取向,方案项目能否与底层实践相符,能否进行了可行性研讨,能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价的景象;项目决议计划进程能否客观公平,能否进行了风险猜测;项目库的设计、挑选能否合理,能否准确处置部分好处与全体好处、短期效益与可继续开展的关系,能否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准则。二是治理效益应重点存眷国度扶贫政策能否落实,资金的分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规划,资金能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能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调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状况,能否存在受部分好处差遣,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重点审核扶贫资金治理系统能否健全,内部节制准则和责任机制能否存在并有用施行,财政信息能否真实牢靠。扶贫借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总体要求,能否存在金融部分和信誉资金治理部分为了本身经济好处和单方面躲避信贷风险私自改动放款用处、招致放款分明偏离扶贫目的,扶富不扶贫以及故弄玄虚骗取借款和贴息等问题。扶贫资金能否执行专户治理,封锁运转;专款进出能否执行受权审批,账、钱、物的治理能否别离;能否严厉划分出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详细项目能否施行了预算治理。
四、增强对培训费的治理运用:培训费是和扶贫项目资金一同下到达底层的。依据项目治理要求,它该当是对广阔贫穷农牧民及底层干部的政策、营业、科技、技艺培训的费用。但在
我县于20xx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扶贫开拓项目。扶贫开拓项目所需资金包罗国度财务扶贫资金和信誉扶贫资金两个局部,财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穷村的根底建立,经由几年的施实,乡村扶贫开拓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因为扶贫资金起原渠道多,资金用处广,因此统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分治理,客观上构成了资金投入涣散,治理难度大比及问题,经由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治理运用上存在以下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增强。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滞留扶贫资金:多年因由于对扶贫资金治理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伎俩,一些扶贫开拓重点县的党政指导把扶贫开拓资金当成是当地的第二财务,想方设法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
二、建议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用好扶贫资金,充沛发扬其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监管。
(一)进一步完美财务专项资金治理准则,加大监视反省力度。明白专项资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反省和违规处分力度,实在维护财生意律和农人的亲身好处。
(二)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立项治理。扶贫项目标施行,起首应由贫穷乡(镇)、村两级制定脱贫规划,确定投资项目,由县级相关部分综合评价,设立项目库,然后由县级主管部分依据扶贫资金规划,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上报。
(三)强化对扶贫资金的效益审核。扶贫资金效益包罗立项效益和治理效益两个方面:一是立项效益应重点存眷立项能否科学,能否具有前瞻性,项目能否有明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的,能否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取向,方案项目能否与底层实践相符,能否进行了可行性研讨,能否存在先立项,后评价的景象;项目决议计划进程能否客观公平,能否进行了风险猜测;项目库的设计、挑选能否合理,能否准确处置部分好处与全体好处、短期效益与可继续开展的关系,能否了先急后缓、弃劣择优的准则。二是治理效益应重点存眷国度扶贫政策能否落实,资金的分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规划,资金能否按项目、按进度拨付,能否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挤占调用、滞留、抵扣扶贫专项资金的状况,能否存在受部分好处差遣,将扶贫资金投向非扶贫项目甚至用于机关经费。重点审核扶贫资金治理系统能否健全,内部节制准则和责任机制能否存在并有用施行,财政信息能否真实牢靠。扶贫借款和扶贫周转金的投放能否契合扶贫开拓总体要求,能否存在金融部分和信誉资金治理部分为了本身经济好处和单方面躲避信贷风险私自改动放款用处、招致放款分明偏离扶贫目的,扶富不扶贫以及故弄玄虚骗取借款和贴息等问题。扶贫资金能否执行专户治理,封锁运转;专款进出能否执行受权审批,账、钱、物的治理能否别离;能否严厉划分出产性支出和优抚性支出;扶贫资金的详细项目能否施行了预算治理。
四、增强对培训费的治理运用:培训费是和扶贫项目资金一同下到达底层的。依据项目治理要求,它该当是对广阔贫穷农牧民及底层干部的政策、营业、科技、技艺培训的费用。但在
项目施行进程中的套取、调用等问题也是习以为常的,以下办法能有用预防培训费违规:一是加大贫穷县培训费的额度,加速提拔贫穷农人的科技、文明、技艺等本质;二是培训费应包括县、乡扶贫系统营业干部、区表里受训的费用支出,是恰当添加项目治理经费,以包管营业费用的支出弛缓解当地财务对扶贫办供应缺乏的矛盾
第四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甲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乙方: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新村扶贫既是扶贫开发的载体工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市扶贫新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产业立村,生态建家,祥和安康”的基本思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由点到面、滚动发展,逐步把贫穷落后、产业分散的自然村建设成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产业支柱十分明显,人居环境优化美观,文化生活高尚完善的扶贫新村。奋斗目标是:从今年开始,以每年15%的建设速度推进,到2010年全面完成1138个扶贫新村建设任务,真正做到建一个新村,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为加强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我市新村扶贫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XX-2010年)》,特签定市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一、乙方的责任及义务
(一)严格执行省、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不准随意变更和调整。确因情况发生变化而必须调整的,乙方应按程序向甲方申报,并说明原因,经甲方批准后执行。(20分)
(二)不准随意调整和扩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对象。乙方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时,其使用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尚未解决温饱和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需要巩固扶贫成果,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其重点是在全市的1138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范围是省上确定的新村、卫生、移民和劳务四大扶贫工程。乙方不得随意上报不属于扶持对象和范围的项目计划。(15分)
(三)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政策原则安排项目和使用资金。财政扶贫资金首先安排改善重点贫困村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项目,然后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项目。扶贫资金必须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减少一切可能消耗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扶贫资金要设立专户,建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分配使用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乡村两级必须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乙方不得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以下十个方面的支出,即: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弥补企业亏损,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各部门的经济实体,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大中型基建项目,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汽车、手机、传呼机等),小额信贷及其他形式的有偿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等。(20分)
(四)要整合资源,多方投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乙方在安排使用扶贫资金时,要坚持统筹安排,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要整合资源,做到各种资金相互匹配、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扶贫新村建设要求,制定好村级规划,做到整村推进。特别要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15分)
(五)切实规范县级财政报帐制。乙方要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不准各行其事,搞资金拨付制和县级部门报帐制。体制不顺的,要限期纠正。要实行项目和资金管理分离,扶贫办负责项目管理,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15分)
(六)加强扶贫资金审计。乙方必须实行县(市、区)、乡、村三级项目资金公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要建立扶贫资金审计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15分)
二、考核办法:本责任书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
三、本责任书有效期限自XX年 月 日到2010年 月 日止。
四、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市目标办各执一份。
甲 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 表:
乙 方: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 表:
第五篇:行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材料
行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材料
行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材料
今年,xx县在对全县行业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存在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农民合作社不设账或设假账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规范和完善。
存在的问题
(一)截留挪用项目资金,账务核算欠规范。有些单位或个人挪用或截留扶贫资金,将项目资金拨入农民合作社账户后,借作他用,或代开发票截留部分扶贫资金,有的项目付款程序不合规,记账、对账不及时,甚至已经完工仍未拨付工程款。农民合作社会计核算不真实,公款私存问题普遍,有的将扶贫资金直接从村集体或合作社转到村支书或村会计个人账户,资金公私混用,会计核算不真实、不规范。
(二)项目管理薄弱,影响效益发挥。部分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未进行招投标、未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内容与方案规定内容不符,项目已验收但存在施工漏项;有些创业培训、支持农业发展等项目存在考勤表、帮扶协议代签现象,真实性难以保证;个别项目存在“一投了之”的情况,某环境整治项目仅在村外铺设一段污水管道,未入村联户,项目形同虚设,不能发挥效益。
(三)资产收益扶贫推进不够,收益可持续性面临挑战。调查发现,各级各部门虽然对产业扶贫高度重视,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扶贫项目思路上,有的追求立杆见影,在项目未完工、未实现收益的情况下就“分红”,有的满足于完成任务,未按照分红协议规定的标准分红或未分红,甚至存在已死亡人员领取分红的问题;有些地方仅仅关注项目红利和短期回报,没有形成相应的物化资产,对资金的风险隐患重视不够,项目可持续性较差。
几点建议
(一)强化财务督查,严肃追责问责。对扶贫项目运行、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高密度、多频率、全覆盖式的督查检查,进一步强化村居集体经济监管,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财务核算制度,强化村级会计核算培训,增强法治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村级会计核算水平。同时,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组织的信任度。
(二)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效益发挥。加强对扶贫项目的预算评审、招投标和审核验收等环节的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资金拨付、项目实施、效益发挥入手,强化项目考核问责和第三方评估,实现对扶贫开发政策、资金、项目全方位、多频率、全覆盖式的督查检查。同时,以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实施为统领,结合当地实际,着力做好扶贫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做到与当地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以及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联系,避免出现“半拉子”、“短命”工程,形成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确保项目“接地气”、“真扶贫”。
(三)完善机制体制,提高资产收益。健全完善的扶贫工作推进、项目管理机制,扶贫、财政、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商,认真做好扶贫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等工作,提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健全贫困户与实施主体间的利益链接机制,将资产收益扶贫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收益权优先分配给贫困村和贫困户,明确项目实施主体担负的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探索实施“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扶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