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书》选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从上甘泉,既至,会殿中,(陈)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今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方进于是举劾庆曰:“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威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徼幸,苟得亡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奏可。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谥曰恭侯,长子宣嗣。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B.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C.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D.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的总称。在周代,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
C.疏,古代官员向君主分条陈说意见的文字,是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恪尽职守。在担任丞相司直时随皇帝入甘泉宫,因发现了陈庆有罪而弹劾他,陈庆因此被朝廷免去了官职。
B.翟方进刚正直言。新任丞相后没过多久,就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奏请皇上罢免他们以告天下。
C.翟方进识才爱才。淳于长虽为外戚,但擅长谋略,翟方进刚任职时唯独与他交往,因翟方进的举荐,淳于长位列九卿。
D.翟方进深得皇帝信任。很多官员因淳于长的事被免职,他却安然无恙,皇上还勉励他不要懈怠,要保重身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
(2)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5.翟方进和淳于长交好,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卫将军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诛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为司隶,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钓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选自《汉书•鲍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人仕途。
B.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者。孝廉是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
D.田牧,指农耕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功曹、州从事,并被大司马卫将军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丞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丞相掾史扣留,并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王莽视他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鲍宣因牵连陇西辛兴一案被捕人狱,并在狱中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5.文中“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夏侯胜字长公。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宜如诏书。”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至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B.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C.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D.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书,是帝王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一般指圣旨,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
B.关东,指函谷关、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古籍中有时也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
C.避正殿,指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有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之意。
D.《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传统“四书”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胜耿直敢言,直指武帝过失。汉宣帝想要褒扬武帝的功业,群臣在朝廷上议论并都表示认同,只有夏侯胜列举武帝的错误,反对为武帝设立庙乐。
B.夏侯胜坚守原则,因此获罪入狱。在众臣反对责难的情况下,夏侯胜仍旧认为即便是诏书也可不必奉行,后他以诋毁先帝不行正道的罪名被关进牢狱。
C.夏侯胜为人纯朴,有时违背朝仪。他平易近人,没有威仪,朝见皇帝时甚至称皇帝为君,对同僚以字相称,皇帝反而因他的直率而亲近信任他。
D.夏侯胜生性直率,深受皇帝敬重。皇帝深知夏侯胜一向率直,所以每当朝廷商议国家大事时,皇帝就会鼓励他有话尽管直说,还因此提升他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2)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5.“泄露禁中语”也就是泄露与皇帝的私密谈话,往往“罪在不赦”。可夏侯胜“出道上语”却没有受到惩处,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薛宣字赣君,东海郊人也。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吏。后以大司农斗食属察廉,补不其丞。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举茂材,为宛句令。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
是时,成帝初即位,宣为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繇是知名。出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会陈留郡有大贼废乱,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
始高陵令杨湛、栎阳令谢游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或议以为疑于主守盗。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
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系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掾实不知。掾惭恐自杀。宣闻之,移书池阳曰:“县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私受赇,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立诚廉士,甚可闵惜!其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以显其魂。府掾史素与立相知者,皆予送葬。”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吏民称之,郡中清静。迁为少府,共张职办。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五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B.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C.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D.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材,即茂才,又称秀才,是汉代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
B.中丞,汉代御史大夫下设职官之一,内督部刺史,外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C.牒书,“谓书于简牒也”,“牒”是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是汉代常用的书写载体。
D.共张,亦做“供张”“供帐”,指供应、备办各种器物,此处指为皇上备办所需帐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宣推崇教化,修养善行。他担任临淮、陈留太守时,政绩突出,因此被立即正式任命为左冯翊太守。
B.薛宣才能美盛,通晓法令。琅邪太守、幽州刺史、大将军王凤等人都赏识薛宣的才能,先后举荐他担任官职。
C.薛宣仁厚宽恕,恩威并施。在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以温和的言语和方式让杨湛主动承担受贿的罪行。
D.薛宣足智多谋,处事美善。上至省察官吏的职责,下至财用笔研等事宜,薛宣都积极寻求便利节用的办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繇是知名。
(2)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
5.薛宣为什么决定将府决曹掾的职位写在王立的灵柩上,来显扬他的英魂?请简要说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
2.C;
3.C;
4.(1)(他们)都知道陈汤奸邪谄媚反覆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密交往赠送财物,来谋求举荐。
(2)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疑虑什么呢?
5..①翟方进位高权重。②翟方进一向被皇帝器重。③翟方进主动请罪,严于律己。
解析:1.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2.“是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错误。
3.。“识才爱才”错误,“位列九卿”也非因翟方进举荐。
4.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河平年间,翟方进转为博士。几年后,转任朔方刺史,做官时不烦琐苛刻,所察访的有犯了发令的就检举法办,很有威名。多次向朝廷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他跟随成帝去甘泉,到了甘泉宫后,在殿内集会,陈庆和廷尉范延寿交谈。当时陈庆正被奏章弹劾,陈庆便自己说:“既往之事可以用财物来赎罪,现在尚书拿着劾奏我的奏章来,应该在这里判决。以前我做尚书的时候,曾经有所奏之事,我忽然忘了,搁置了一个多月。”翟方进因此举报弹劾陈庆说:“陈庆有罪却没有伏诛,没有恐惧之心,事先自己预设不被判罪的案例。而且他泄露宣扬尚书的事情,说快慢没有什么关系,亏损了圣德的明智聪察,奉行诏命不谨严,这些都是不恭敬的表现,我谨以此举劾。”陈庆因此被免去了官职当时,翟方进新任丞相陈咸内心恐惧不安,于是命令小冠杜子夏去探测一下方进的意图暗暗贊自己辩解。子夏拜访了翟方进后探明了翟方进的意图,不敢替陈威说话。没过多久,翟方进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他们都知道陈汤奷邪谄媚反覆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密交往赠送财物,来谋求举荐。他们后来做了少府,屡次赠送财物给陈汤。逢信、陈咸有幸能够身列九卿,不想着尽忠正身,自己内心也知道行为不正没有功效,却谄媚邪臣,想以此获得亲幸,苛且求得丧失廉耻。孔子说:‘这种人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君王吗!'说的就是陈威、逢信啊。错误邪恶显露无遗,不适合再担任官职,臣请求罢免他们来昭示天下。”皇上同意。先前,定陵侯淳于长虽然是外戚,然而因擅长谋略而位列九卿,刚任职时,翟方进独独与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那些和淳于长亲近交好的人都因他被免职,皇上因为翟方进是重臣,又向来器重他,替他隐瞒掩饰。翟方进内心惭愧,上奏请罪要求退职归家。皇上答复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罪,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晩上就改正,君孑赞许他,你还疑虑廾么呢?请你专心一意不要懈怠,看医用药来保重身体。”翟方进才起来办事,逐条陈奏淳于长所亲近交好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被免职的有二十余人,翟方进被皇上信任到如此程度。皇上赐翟方进谥号为恭侯,翟方进的长子翟宣继承了他的职位。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2.答案:1.B;2.A;3.B
4.(1)(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常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少有文饰,却朴实而切中时弊。
(2)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进入。
5.①从情节来看,直接促使皇帝减轻了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性命;②侧面表现了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③间接表现鲍宣在士林中官声好、声望高。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可根据句意,运用排除法断句。“讹言”的意思是传播谣言,“行筹”的意思是占卜求签,两个动作都是“民”发出的,都做“民”的谓语,两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孙宠”“息夫躬”为人名,都做“免”的宾语,两个人名中间须断开,“息夫躬”后面断开,排除C项。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错,“明经”在文中意为“精通经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原文是“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意思是,鲍宣以谏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并不是“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征:征召。谏争:进谏,据理力争。文:文采,文饰。(2)下:交付。官:官衙。内:同“纳”,使……进入。
5.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这一场景的分析,可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入手。“王咸举幡太学下”是对鲍宣遭受不公正对待的声援,引来了千余人的响应,最终促成了鲍宣被减轻处罚,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鲍宣被处罚,学士们来声援他,侧面表现了鲍宣的正直和在士林中的好名声。
【参考译文】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又做州从事。大司马卫将车王商征召鲍宣,推荐他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哀帝即位之初,大司空何武任命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大夫,调任豫州牧。一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少有文饰,却朴实而切中时弊。当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爵,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宫。丁、傅二氏外戚子弟一齐加官晋爵,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傳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对他很是宽容,没有怪罪于他。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百姓间谣言四起,纷纷点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皇上对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都重新复任他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这时,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官位级别相当于司直。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相掾史,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了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进入。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杆旗帜到太学门前,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自己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上书皇帝。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減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依附自已的大臣,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被处死。当时指名通缉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自杀而死。
3.答案:1.C;2.D;3.D
4.(1)合乎正义的臣子,应该是直率地陈述正直的言论,而不是随便逢迎谄媚,迎合别人的意旨。我的主张己经说出来了,即使死也不后悔。
(2)儒者最怕不通晓经术,如果能通晓经术了,他取得高官显爵就像屈身捡起地上的小草(一样简单)。
5.①夏侯胜把皇帝同上古明君尧相提并论,认为皇帝说的话可以传诵于天下;②皇帝了解夏侯胜纯朴刚正的品性,对他很亲近信任。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其言”是“贤”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系再更冬”是“讲论不怠”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C。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是传统‘四书’之一”错,《尚书》是儒家“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之一,“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对。“还因此提升他的官职”于文无据。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谊”“苟”“指”。(2)关键词“病”“苟”“青紫”。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找到“出道上语”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前后文的内容可知,夏侯胜不受惩处的一个原因是他把尧与皇帝相类比,认为皇帝说的话很对,值得传诵于天下。另外,由“胜为人质朴守正……上亦以是亲信之”可知,皇帝因为夏侯胜纯朴刚正的品性很亲近信任他,这也是夏侯胜没有受到惩处的一个原因。
【参考译文】
夏侯胜字长公。宣帝刚刚即位,想要褒扬武帝(的功业)。于是群臣就在朝廷中热烈讨论,都说:“应该像诏书说的那样(去做)。”唯独夏侯胜说:“武帝虽然有抵御外族、扩大疆土、开拓国境的功绩,但是他杀了许多士兵,使老百姓的财力穷竭,过分奢侈,没有节制,天下耗损(严重),百姓流亡离散,死去的人有一半。蝗虫四起,数千里的土地(都因蝗灾)变成光秃秃的土地,有时人们互相残食,(原先的)储备积累至今没有恢复。(武帝)对老百姓没有恩泽,不应该为他设立宗庙音乐。”公卿一起责难夏侯胜说:“这是诏书啊。”夏侯胜说:“此诏书不能奉行。合乎正义的臣子,应该是直率地陈述正直的言论,而不是随便逢迎谄媚,迎合别人的意旨。我的主张已经说出来了,即使死也不后悔。”于是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上奏弹劾夏侯胜毁谤诏书,诋毁先帝不行正道,而且丞相长史黄霸(也因为)庇护纵容夏侯胜,不列举罪状弹劾他,两个人都被关入牢狱。夏侯胜、黄霸已经被关押很久了,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胜以已经获死罪为由拒绝。黄霸说:“早展领会某种道理,晚上死了也可以。”夏侯胜认为他说得很好,于是教他经术。被关押了两个冬天,他们讲谈论议没有懈怠。到宣帝本始四年夏天,关东四十九郡同一天(发生)地震,有的山崩塌,毁坏了城墙房屋,使六千多人死去。皇帝于是穿着丧服,不在正殿上朝,派遣使者吊祭慰问官员和百姓,赐给死者置办棺材的费用。于是大赦天下,夏侯胜被释放并授任谏大夫给事中,黄霸被授任扬州刺史。夏侯胜为人纯朴刚正,平易近人而没有威严的态度。朝见皇帝时称皇帝为君,在皇帝面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皇帝也因为这亲近信任他。有一次夏侯胜被接见后,出去把皇帝的话告诉别人,皇帝听说后就责备夏侯胜,夏侯胜说:“陛下说得好,所以我宣扬它。尧的话散布于天下,到今天仍被人颂扬。我认为(这些话)可以流传,所以传布罢了。”朝廷每当有国家大事要商议时,皇帝知道夏侯胜一向率直,对夏侯胜说:“先生尽管说实话,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克制。”夏侯胜再次被授任长信少府,又升任太子太傅。他受诏撰写《尚书》《论语说》,皇帝赐给他黄金百斤。夏侯胜九十岁时在任上去世,被赐给墓地,安葬在平陵。太后赐予他二百万钱,为夏侯胜穿了五天孝服,以报答师傅的恩情,读书人以此为荣。以前,夏侯胜每次讲解教授时,经常对众多学生说:“儒者最怕不通晓经术,如果能通晓经术了,他取得高官显爵就像屈身捡起地上的小草(一样简单)。经术学习不通晓,还不如回家种地。”
4.答案:1.C;2.B;3.A
4.(1)薛宣屡次谈论对于施政有利的事,上奏推举郡国俸禄为二千石的部刺史,所贬抑屏退和所称赞引荐的(官员),清浊非常明了,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气。
(2)薛宣做官赏罚分明,运用法律公平而且执法坚决,任职过的地方都有条文教令值得记述,大多是仁厚宽恕,爱护别人,为百姓谋利(的内容)。
5.王立因廉洁而被举荐,但是在正式召入前,他的妻子私自收受了囚犯家属的钱财,王立因此羞愧恐惧,以自尽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薛宣听闻此事认为王立确实是廉洁之人,他的死令人非常哀怜痛惜。因此决定把府决曹掾的职位写在他的灵柩上,来显扬他的英魂。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要考虑句子前后的主语变化,“诣府谒”的主语是杨湛、谢游,“设酒饭”的主语是薛宣,故应在“诣府谒”后断开,排除B、D两项;“罪”“臧”都指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所得的财物,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项。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内督部刺史,外领侍御史”说法错误,应为“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可从原文第2段“外总部刺史”一句推知。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因此被立即正式任命为左冯翊太守”说法错误。由原文第2段“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可知,薛宣是在试职一年之后才正式担任左冯翊太守的。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数:屡次。便宜:对某事物有益的事。繇:同“由”,从,自。(2)平:公正。纪:记载。仁恕爱利:仁厚宽恕,爱护别人,为百姓谋利。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原文第4段和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关键在于薛宣写给池阳县的公文内容,考生将对此段话的理解写明即可。
【参考译文】
薛宣字赣君,是东海郯县人。年轻时任廷尉书佐、都船狱史。后来当大司农斗食属官时被察举为廉吏,补任不其县丞。琅邪太守赵贡巡视属县,见到薛宣,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察举薛宣廉洁,薛宣升任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推举(薛宣)为茂材,(薛宣)当了宛句令。大将军王凤听说了薛宣的才能,举荐他做了长安令,(薛宣的)治理果然很有名声,(他)因为明白熟悉法令条文而被诏令补任御史中丞。
当时,成帝刚刚登上帝位,薛宣任御史中丞,在朝廷上执行法令,在朝廷外统管部刺史。薛宣屡次谈论对于施政有利的事,上奏推举郡国俸禄为二千石的部刺史,所贬抑屏退和所称赞引荐的(官员),清浊非常明了,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气。(他)出京担任临淮太守,刑赏与教化得到普遍施行。恰逢陈留郡有大盗破坏扰乱(秩序),皇上调任薛宣为陈留太守,强盗被平息,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望与信誉。(薛宣)入朝试职(当)左冯翊(太守),满一年后,由于称职而被正式任命。
当初高陵令杨湛、栎阳令谢游都贪婪狡诈,毫不恭顺,掌握郡里(长官的)短处,先前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屡次审查(二人)都无法追究(他们的罪责)。到薛宣任职时,(他们)到府衙来拜见(薛宣),薛宣安排酒饭和他们对坐而食,招待非常周到。随即(薛宣)暗中访求他们犯法所得的贿赂,完全了解了(他们)接受和索取贿赂的情况。薛宣察觉杨湛有改正过错、尊敬自己的表示,就自己亲手在简牒上书写,逐条列明他非法取得的贿赂,密封后送给杨湛说:“百姓像简牒上所写的那样逐条揭发您(的罪行),有人商议认为您有盗窃自己监管的财物的嫌疑。我恭敬尊重您,又考虑到十金之法很重,不忍心揭露您。所以秘密地用亲笔书信来告诉(您),想要您自己考虑进退,到以后可以再扬眉吐气。如果没有这些事,(请您)再密封归还这封信,(让我)能够替您证实清白。”杨湛自己知道犯法所得的贿赂和信上所记录的相符合,而薛宣言辞温和,没有伤害(自己)的意图。杨湛立时解下印信交付给属吏,写信感谢薛宣,始终没有怨恨不满的话。
薛宣做官赏罚分明,运用法律公平而且执法坚决,任职过的地方都有条文教令值得记述,大多是仁厚宽恕,爱护别人,为百姓谋利(的内容)。池阳令举荐廉洁的官吏狱掾王立,郡府还没来得及召见(他),(就)听说王立收取了囚犯家属的钱财。薛宣诘问责备县里,县里审问王立,原来是他的妻子私自收取了囚徒的一万六千钱,收受贿赂(已经)有两个晚上了,王立实际上并不知道(这件事)。王立因羞惭恐惧而自尽。薛宣听说了这件事,移送文书给池阳县说:“池阳县所举荐的廉洁的官吏狱掾王立,(他的)家属私下收受贿赂,而王立并不知情,(以)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王立确实是廉洁的士人,实在是值得(人们)哀怜痛惜。现把府决曹掾的官名写在他的灵柩上,来显扬他的英魂。府掾史中平时和王立相交好的人,都去给他送葬。”
薛宣为人注重仪容威严端正,进退举止文雅大方,很值得一观。(他)性情深密安静有智谋,思考省察官吏的职责,寻求便利安逸的办法。下至钱财笔砚的消耗,都要想方设法使之便于使用而且节省花费。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郡中安静太平。(后来薛宣)升任少府,负责供给、备办皇上所需帐具,职务上的事情办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