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综合测试卷附答案A卷
一、判断题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
2.秋天到了,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这属于科学领域中的实验操作活动。(×)
答案解析:实验操作活动改为观察认识活动。
3.组织音乐活动时,教师要了解幼儿音乐发展的特点,多以积极、表扬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4.教学活动计划和家长会工作计划都属于单项活动计划。(√)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家长和教师要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6.“我每天上学要乘坐1路公共汽车。”这句话中1为基数。(×)
答案解析:1为序数。
7.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
答案解析: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听、说、读。
8.实践类方法包括练习法、操作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记录法等。(×)
答案解析:实践类:练习法、操作法、游戏法、表达法、发现法、记录法等。直观类: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范例法、欣赏法等。语言类: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描述法等。
9.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向幼儿进行科学知识教育。(×)
答案解析: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10.观察方式可以分为环视法和点视法。(√)
11.3〜4岁幼儿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答案解析:3~4岁改为5~6岁。
12.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1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答案解析:《纲要》改为《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5条(五)。
15.幼儿睡眠11〜12小时,其中午睡应达到1小时左右。(×)
答案解析:午睡应达到2小时左右。
二、单选题
16.李老师将一只兔子带到活动室,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认识兔子的特征。这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种原则()
A.思想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答案:C
17.中班幼儿在数学活动“谁最高”中,将3〜5个瓶子放在一起观察比较,找出最高的瓶子, 并按高矮排序。这体现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哪种要求?()
A.在操作中学数学
B.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
C.借助表象支持数学
D.借助多样化的经验学数学
答案:A
18.教师让幼儿从一堆积木中把三角形的积木拿出来放在小筐里。这种分类方式属于()
A.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B.按物体的量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D.按物体的空间方位分类
答案:C
19.“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理念。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蹲下来以平等的姿态与幼儿交流
B.尊重幼儿活动的需要,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
C.幼儿有“破坏”行为时,要呵斥制止,并给予惩罚
D.引导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
答案:C
20.发现法的关键在于()
A.确立幼儿主体地位
B.创设适宜的发现情境
C.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
D.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帮助
答案:B
21.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径是()
A.区城活动
B.生活活动
C.教育活动
D.综合主题活动
答案:A
22.属于中班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教育目标是()
A.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B.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C.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D.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
答案:A
23.5〜6岁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字、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
A.文字
B.圆圈
C.图表
D.待殊标记
答案:C
24.教师在设计“大家来分享”活动时,设计以下目标:通过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体
验分享的快乐。这一活动目标的类型是()
A.发展水平目标
B.能力培养目标
C.知识技能目标
D.情感态度目标
答案:D
25.高老师这样讲解单双数:“小朋友点数一盘樱桃,两个两个地数,剩下一个,就是单数;两个两个地数,没有剩下,就是双数。”这运用的是()
A.解释式讲解
B.描述式讲解
C.论说式讲解
D.叙事式讲解
答案A:
26.在下列天代现象中,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是()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代变化的关系
C.观察和探索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冰、雷、雾、雨等
D.了解雨的成因
答案:C
27.语言领域教学活动环境创设的要求不包括()
A.提供使幼儿“想说、爱说”的活动材料
B.利用语言区角环境,使教学活动同步拥有丰富的语言环境
C.提供促使幼儿“多说”的示范
D.创设使幼儿“敢说”的环境气氛
答案:C
28.下列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的是()
A.强化训练
B.直接感知
C.实际操作
D.亲身经历
答案:A
29.教师教幼儿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这是_____领域的目标。
A.社会
B.语言
C.健康
D.科学
答案:C
30.教师带幼儿散步时,幼儿园里飘来一团团柳絮,教师趁机引导幼儿感知柳絮的特点,这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的()
A.趣味性和游戏化
B.随机性和潜在性
C.广泛性和启蒙性
D.综合性和整合性
答案:B
B卷
一、判断题
1.教育活动内容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要求。(×)
答案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改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幼儿园一般不超过30人,小班25人。(×)
答案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1条:幼儿园一般不超过360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混合班30人。
3.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
4.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是中班幼儿应达成的目标。(√)
5.4〜5岁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答案解析:4~5岁改为5~6岁
6.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习惯可以让幼儿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歌、童谣。(×)
答案解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习惯可以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不要求背诵。
7.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做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格健壮”。(√)
8.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9.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和空间概念的形成,以及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音乐活动改为美术活动。
10.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健康教育核心的目标。(√)
11.要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答案解析:前提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12.提问技能是指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幼儿回忆、思考、观察、操作、探索等以寻找问题答案的行为方式。(√)
13.在谈话活动“未来的汽车”的结束部分,幼儿画出自己想象的汽车,此环节运用了表达法。(√)
14.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3〜4岁的儿童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
答案解析:小、中、大班连续看电视不超过时间分别为15、20、30分钟。
15.《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答案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改为《指南)。
二、单选题
16.大班语言活动,教师通过组织“理解故事、表演故事、创编故事”等环节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故事《神奇的小火车》。这种活动类型是()
A.谈话活动
B.听说游戏
C.讲述活动
D.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答案:D
17.在数学活动“搭楼房”开始时,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知道你们家住几楼吗?谁能说说自己家的楼层呢? ”这种导入技能属于
A.直观导入
B.演示导入
C.作品导入
D.经验导入
答案:D
18.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关键是()
A.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B.了解10以内的相邻数的关系
C.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D.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答案:A
19.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水平,这主要体现了教育活动设计的()
A.思想教育性原则
B.趣味直观性原则
C.科学发展性原则
D.启发探索性原则
答案:C
20.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是()
A.幼儿教师
B.幼儿园一日活动
C.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D.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答案:D
21.关于大班幼儿“分类”活动目标,表述正确的是()
A.掌握根据一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B.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C.能按照自己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D.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答案:C
22.____是教师观察、发现和指导儿童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的活动。()
A.餐饮活动
B.整理活动
C.盥洗活动
D.生活活动
答案:D
答案解析:生活活动是教师观察、发现和指导儿童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的活动,教师应抓住生活活动中的教育契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3.教师用“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大象的耳朵好像一把扇”的比喻来指导幼儿绘画,这运用了美术活动设计方法的()
A.观察法
B.范例与演示法
C.语言指导法
D.游戏练习法
答案:C
24.在体育活动结束时,一般不宜进行的项目是()
A.学习一个新动作
B.徒手放松练习
C.合理的小结评价
D.收拾整理器材
答案:A
25.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属于()
A.数与数量
B.量与计量
C.几何图形
D.空间方位
答案:B
26.教师在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中,将红颜色和黄颜色混合在一起,让幼儿看看会有什么奇迹发生。这种演示技能是()
A.验证型演示
B.展示型演示
C.发现型演示
D.电教演示
答案:C
27.“指导幼儿主体活动”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观念,以下行为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A.活动区域之间无明显标志
B.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C.活动区多提供可变化材料
D.多采用正面语言鼓励幼儿参与活动
答案:A
28.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这是_______的目标。()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D
29.下列各组词语中,经常用来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一组是
A.认识,乐意
B.知道,发展
C.知道,运用
D.喜欢,提高
答案:C
30.保证幼儿每天睡觉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____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