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绩,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性的作业,亦或是其他类型的作业,在布置小学科学课作业时,尽可能地使其作业多元化些,更容易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而现实的教学中,作业的数量激增不说,且形式也多集中在书面上,这在给学生带来作业的枯燥和乏味感同时,也将大大降低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寻找到科学课作业设计的新途径。
一、学科教师要树立作业设计新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和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自然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体验科学现象的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科研精神和品质,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也应当革新作业设计思想,主动从围绕“考试”打转的思维局限中走出来,转而重视对学生作业过程自主探究能力、思维品质和个性的培养,力求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众所周知,小学生平时喜欢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而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则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
二、充分与其他教师进行作业的协调
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曾明确指出了以往作业设计中的一些弊端和漏洞,如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是难以在科学课中有所学习突破的。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让作业的数量先减下来。而只有科学教师一人的改变,其他课程教师依旧抱残守缺还是无法达到减负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的相关领导制定一种作业协调的机制,让科学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力求减少学生的书面形式作业,而多增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调查类、实验类、思维导向性作业等等,争取让学生能够在集中较短的时间、精力后可以高效的完成作业,如此,方能达到巩固学科学习成绩和效果的目的。否则,如果各学科教师依旧各自为战,负担减不下去,那么,学生还是会探索到应付老师的作业完成办法,而那却是所有教师所不愿看到的。
三、尽量体现出科学课作业的实践性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获得最深层、最真实的学习体验,自然不能缺少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所以,作业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写”的表层,更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体现出学科的特殊性。而显然科学课就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的课程,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就插入了很多的实验探究项目,如昆虫的观察实验、溶液的溶解实验以及小灯泡的发光实验等,这些趣味科学实验一般会伴随着发光、放热或者有无的变化,学生们有时观看过一次后依然意犹未尽。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科学实验探究作业,比如,当学生学习了“太阳能”的知识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装置”的作业,让学生利用废弃的易拉罐或者饮料瓶,并对其进行着色,使其具备收集太阳热量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将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太阳能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可以利用得当则可以造福万家。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的作业,回到家中陪同父母一起搜集废旧材料,并用剪刀、胶水、橡皮条等对原材料进行剪裁,拼接和粘贴,以形成初步的净水设备,其次,再让学生们学会通过沙子、小石子、活性炭等材料来过滤水中的杂质,从而得到初步的清水的技能,在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更可以有效的渗透环境保护意识,让“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根植于每一位小学生的心中。
综上,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崭新的教学思想和作业设计观念,要多重视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探究性,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彰显作业的新鲜感和多样化,这样学生才会带着主动、积极的情绪去完成作业,而不再将科学作业视为负担,便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和质量,也让课程改革落到工作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