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学校申报方案
XXXX第一小学是一所公办学校,现有学生854人,19个教学班,教职工53人。目前,我校已经实现了双100M光纤接入,拥有机房、全自动录播教室各1个、红领巾广播站、人脸指纹考勤等;所有班级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办公电脑配备率达到X:X,生机比X:1;创建有学校QQ群、微信群平台、之江汇平台、希沃平台,实现了网络资源班班通。年均信息化投入XXX万,校本资源、信息化投入逐年增加。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校园信息化建设向“人工智能”阶段迈进。从多地及国外先进学校建设发展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所在。
一、人工智能建设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区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
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
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
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人工智能,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及师生信息化应用基本情况。
我校为加快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有,微信公众号1个、乐教乐学平台APP等,筹划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在教育教学方面,为推行教育教学信息化,我校每年开展多次信息化
培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与应用,确保教师信息化提升工程的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老师们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已经基本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交互式触摸一体机、PPT等设备和资源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的常态。
五、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六、“人工智能”建设与应用
1.“智慧”组织与管理
学校坚持统一规划“人工智能”,分步实施。在学校层面上,成立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信息中心主管具体负责,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班级、计算机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参加,负责实施“人工智能”建设。
2.“智慧”规划与总结
结合本校实际,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主线,在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等方面进行大的投入,为“人工智能”建设与应用提供保障。
3.“智慧化”环境建设
建立覆盖所有功能场室和应用终端的校园网,并按照统一建设、统一接入、统一认证的原则对全校的计算机终端进行统一管理。100%的教室和功能室配备了多媒体互动平台并接入互联网。建设和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室、数字化实验室及智慧教室。学校应用并创建各种管理网络系统和平台。第三实验小学网站——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为中心,将信息技术和学校管理、师生互动、家校沟通、合作共享相融合的综合性网络平台。
4.“人工智能”资源建设
建设安平县第三实验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吸纳教育界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优质数字资源,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对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实现大量优质的、内容开放的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从我校师生在使用资源、参与活动过程中产生各种生成性信息,如批注、评论、作业等,生成大量的数字资源,为后续学习者的学习和课程资源的改进发挥重要作用。积累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备课素材资源等教师教学资源,积累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范课等教研资源。
5.“智慧教师”队伍建设
为推动学校“智慧化”的进程,学校采取各种方式对全员教师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针对教师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别进行师生微课制作、班班通白板软件使用、教学平台使用等多项培训。
七、预期效果
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为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文的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总体目标而努力
八、“人工智能”建设进度
进行高效化的学校“智慧”管理学校对全校老师进行信息化培训,并逐步完善各项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依托网络平台,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信息化智慧管理,尝试网络教研的研训新模式。为了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改变以往集中开会研讨的形式,开展网络教学研究活动。
2.2019.3-2019.7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与研究。
(1)智慧化的课堂教学
学校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育教学学科比例达到
100%,电教覆盖率占总课时的85%以上。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基本
实现普及与提高,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课时比例平均达到90%,其中语
文学科达到100%,英语学科达到100%,信息技术达到100%,数学达到90%,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健康教育等达到80%以上。
智慧化的生本学习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引发了学生
校外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备进行
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和表达的技能,逐步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
学习方式,学会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智慧化”互动式的家校沟通
学校凭借互联网,利用家校通、学校网站、乐教乐学等平台,建立开
放、动态的家校互动平台,为家校携手共同育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
强了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
(4)建设学校数字化图书室、数字化实验室及智慧教室。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制度保障,成立学校“人工智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晓丽
副组长:许红玉马贺松
成员:办公室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
(二)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
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
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区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
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
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
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人工智能,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
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
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人工智能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