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为一名普通大学里的普通学生,我好像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而焦虑。尤其有时候听人说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一个月赚多少钱时,我的心里真的很紧张。我想可能我大学毕业了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一个月也就拿着七八千的工资,可能除去房租、生活开销也剩不了多少钱。那我用什么报答供我上这么多年学的父母?
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身边的人目标明确,而自己走一步算一步,前方一片荒凉,而我在路上。
上了大学感觉自己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一下子失去了动力,不再像中学那样可以只用学习什么都不用管。
现在的压力主要还是自身,没有找到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以至于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天也就是上课,吃饭,打游戏,生活没有更多的色彩,一天天的时间过去,感到很慌张,却又没有什么办法的一种无助与焦虑。
导致我现在天天困的不行,整天无精打采,没有活力,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现在连游戏都不能使我兴奋。
我尝试去进行体育锻炼,去散发郁气,去激发自己的活力,确实有用,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在向阳光奔跑,但是每次跑完,就会困一会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接下来我就水一水。
一个人如果要说有轻松生活的时间段的话,我觉得一定是在学龄前(毕竟现在小学生也压力很大),也可能是在退休后(这就看你青年跟中年时期的努力成果了)。其他时间来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压力容器内”的。从我们背起书包那一刻起就已经在负重前行了,只不过这种压力是相对的,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
学生时代我们为读书而烦恼。一开始可能简单的是因为父母施压、后来因为升学、再后来懂事点,我们知道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是要被书本压弯了腰哦。后来到了社会呢,其实压力更大而且也不像读书时候那么纯粹了。职场上的、生活上的、情感上的、经济上的各种压力这时候一个个悄然而来。最后到了有家庭的年龄或者人生过了3分1甚至是过了3份2的时候,这时候你会发现貌似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因为这时候的压力不再是仅仅是压力了,更多的是责任了。偶尔回顾下,我都觉得长辈们从一开始就在给我们画大饼了,而且这个大饼一画,就这么一辈子了
突然想起这么句话:“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很应景。
这个社会一直都处于不停奔跑的过程中,你如果不奔跑,早晚就被碾压掉了。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与其等着被碾压,为何不奔跑起来呢?喜欢健身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期间的付出很是痛苦,可是健身前后的身材对比会带来的差距呢。其实,“奔跑”中的你或者“等待”中的你,都面临着压力,只不过我们选择了努力来减轻自身的压力。
静是去躁的良方,静是智慧的土壤。
我们面临不少琐碎繁杂的事情,面临很多压力。实际上,古人也同样面临很多事情,也要面对并处理好压力。对此,曾国藩有自己的一番理解。他以每临大事有静气这句话要求自己,在书信中经常提到。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在古老的中国,已经成为一则古训,已经渗透到了中华民族和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不论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还是在校读书的大学生,都可以好好体会这句话。遇事先静下来,不慌不忙,抽丝剥茧,把事情一步步做好,把压力一件件化解掉。
现在的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多,有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获得之后又会有新的要求产生,无尽的欲望,占有,贪婪充斥着这个社会,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现在整个社会竞争的异常激烈,整体的环境造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在拼搏,为工作,为生活,为生计,为未来,为各种各样的目标而拼命,处在高节奏的生活当中,已经没有了自己自由的生活空间和时间,完全是按照整个社会的节奏快速的前进,被动的被快速的往前推进。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那一份沉重的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等,如果不努力不拼搏,就会脱离这个社会,就会被人看不起,就会被远远的甩在身后,无形当中又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压力。人们不断的通过对各种物质上的追求,实现,来显现自己的成就,地位,对各种享受,利益,名利,权势,财富,健康,教育等等追求,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无休止的竞争让现在的人们都生活在极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当中,已经遗忘了要停下来休息去安抚自己那已经沉重不堪的心灵。
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会给自己强加上种种要求和期望。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生存,每一个人都不得不给自己设定目标,给自己制定各种计划,而能够保证自己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其实人们努力拼搏是好事,是追求进步,是在提升社会。但是有很多一部分人拼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各种攀比,虚荣的内心。这种心态便会让自己不断的陷入到更大的压力之中。人们自身的欲望无止境的增加,而不断的去索取,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物质享受就会带来太多的压力。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他们本该拼搏的年龄却不去踏踏实实的做事情,而是总想走捷径,来获取自己所需,这是不可取的,这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增加压力
。当人们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是在自己身上套上了枷锁,一层一层的叠加,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深渊之中。人们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心理状态当中,便会对自身的心理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看淡这个物质世界的种种享受追求,转向自己内心身心自由。因为我们会发现,很多物质上的满足感是非常短暂的,当我们获得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种物质上的满足之后,会再一次的陷入到那种落寞的情绪当中,而唯有身心的自由,心灵的满足才是永久的,才是能够让一个人保持在恒定的快乐之中的。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挫折心理及意志力的培养
凡守金
摘要:反映在学生心理意志品德品质上的问题之一——心理挫折行为,伴随着绝大部分学生一起度过金色年华。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成因及其现状,可以不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使健康成长。增强我们的意志力以及对挫折的适应力有非常多种方法,我收集了主要的几种有效的方法,主要针对大学生,使促进身心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做好前期的心理正在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 挫折 挫折教育 意志力
正文: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相同有价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创造性的变迁。人的倾诉和宣泄,说出心中的委屈和疼苦,并得到及时的安慰和鼓励,通过释放达到了心理平衡。然后正确看待挫折,对于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挫折,要能正确对待;对于偶然性或主观因素造成的,则须以顽强的意志通过不懈的努力摆脱挫折的阴影,才能获得最合适状态。当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挫折每天都会遇到,自我逃避和自我防御均是消极的反应,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挫折,将挫折变成动力,在挫折中不断增强我的心理承受力。
一、如何面对挫折,怎么样接受挫折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缺少甚至没有挫折和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有人认为: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受挫就败,而是越挫越强,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和挑战。
在人的一生中,必定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失败;在人的一生中,必定要品尝酸、甜、苦、辣„„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苦难,而是能非常快从苦难中解脱,重新振奋,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乐观的学生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快乐,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不甘人后,永不言败,自找快乐的本能。这样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才能心态平和,处之泰然,克服困难,永远乐观。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一样的挫折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奋发向上。
大学生主要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抑郁型的学生心理表现一般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总之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深浅、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大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非常大的差别,那么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怎么样不同的区面对呢?遇到挫折不要怕,学习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疼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了解到人的一生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与挫折作斗争,并且最终战胜它们的缘故。如果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妨将它们看作炒菜时用的调味品,因为有了挫折,生活才有滋有味,这样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耐挫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乐于参加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同样会遭遇到成功、失败、欢乐、失落„„此时,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良好机会。
二、在正确认识了挫折的基础上如何培养我的意志力 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着所执行的甚至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字典上将“意志力”解释成“控制人的冲动和行动的力量”,其中最关键的是“控制”和“力量”这两个词。“力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控制”它。
(1)积极主动,下定决心
不要把意志力与自我否定相混淆,当它应用于积极向上的目标时,将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主动的意志力能让你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在遇到阻力时,想像我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自我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底。有的人决策时优柔寡断,结果无法付诸行动。为了下定决心,可以对实现自我的目标规定期限。
(2)权衡利弊,目标明确 如果你因为看不到实际好处而对体育锻炼三心二意的话,光有愿望是无法使你心甘情愿地穿上跑鞋的。不要说诸如此类空空洞洞的话:“我打算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我计划多读一点书”。而应该具体、明确地表示——“我打算每天早晨起来步行45分钟”,或“我计划一周中一、三、五的晚上读一个小时的书”。
(3)改变自我,注重精神
然而光知道收获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动力产生于改变自我形象和把握我生活的愿望。道理有时可以使人信服,但只有在感情因素被激发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加以响应。
(4)磨炼意志,坚持到底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其中含有与困难作斗争并且将其克服的意思。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一味的放弃和想象它如何,而应该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执着的去是先自我的价值,坚持到底。
(5)实事求是,逐步培养
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形成。中间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失败,必须找出使我们斗志涣散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参考文献:
1.叶苑 心理素质自测与咨询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9 2.雷雳 冯金华 心理健康自测与咨询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9 3.杨治良等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11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挫折心理
16机电五 岳俊腾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刷,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正因为挫折,才有勇士和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第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面和负面的功能。既可使人成熟、取得成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去面对挫折。
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对我们大学生而言,主要会遇到哪几方面的挫折呢?
学习上的。因各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在学习上,特别是大学学习,与以前的有很大的区别,以前基本在上课就能巩固,并且老师讲的又都非常的细致,而现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课后的学习,(课上的学习仅仅就那么几分钟)假若在学习上没有抓紧,而在期末考试中不理想,甚至挂科,降级,更严重的到退学。那么,我们就得从现在起好好的学习,好好对待。
生活上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但是大家的家庭条件不同,与之相随的就是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不同。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在经济条件方面就是自己要面对的一大难题。还有如身体方面,身体素质不好或是在校期间生了大毛病,那么也是我们要坚强面对的难题。
情感方面的。现在的大学生,大都谈恋爱,那么情感上的不顺利,失恋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这也是大学生要好好面对的问题。
那么,人在遇到挫折时,应如何调试呢?在挫折面前,我们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同时需要理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遇到挫折时,应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有一个辨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是最终造就了成功。 向他人(朋友们)倾诉遭受的挫折、心中不快以及今后的打算,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轻松,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学会自我安慰,能容忍挫折,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满怀信心的去取得成功。
要善于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大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优势,并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补偿。目标受挫,可以改行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者确立新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获得新的胜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升华。人在落难受挫之后,奋发向上,将自己的感情和精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中去。如大学生在感情上受挫之后,将感情和精力转移到学习中去。这也是大学生在受挫之后一种很好的面对方法。
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遇到挫折和失败或者即将遇到挫折、失败,会面临很大的 心理压力。在这个时候,你是气馁,当逃兵,还是奋起,继续而勇敢的追寻?这对我们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其实,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地调动肌体的积极因素。“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就像很多的古人、伟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从不低头、气馁,而是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从逆境中奋起。他们的成功值得我们大家去深思,去学习。
由此可见,面对 挫折,我们应该大胆正视它、面对它。罗蔓罗兰说得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之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是啊,人生犹如一条河,河道有宽有窄,河水有涨也落,我们航行在河上,一路不可能总风平浪静,大风暴雨,惊涛骇浪是难免的。虽然我们的掌舵技术还不高超,但也要拼一拼、搏一搏。一次次的失败,就应一次次“擦干泪,不要哭”,“直挂云帆济沧海”。
朋友们,当你面对挫折时,不要低头,不要丧气,昂起头,挺起胸,用“希望”与“勇气”去战胜它,铸造一个丰富而充实的人生!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 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的人才,在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控制、学习生活、恋爱态度、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为突出。只有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为祖国建设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控制;学习生活;恋爱态度;职业规划大学生是未来的人才,他们的健康与否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远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状态,是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教育部日前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而从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看来,他们身体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例如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学习,恋爱,职业规划等多种心理障碍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也越发激烈,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种种心理问题及障碍也越发突显。根据我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交往的对象主要以同学,老师为主,因此大学生常见交往类型有一下两种:
1.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由于大学授课的流动性,任课老师要面对许多班级,很少与同学有感情上的交流,班级辅导员算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他们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但大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多会想到与朋友,家人商量,反映出师生交流不足,关系过于表面;2.同学关系: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的不同,容易产生矛盾和种种心里为题,进而影响学习生活。而随之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自我为中心等。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学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处理人际关系产生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主动与人交往,扩大自己的交往层次和交往范围,还要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更好的与人交际。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自我意识出现明显的分化,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有充分的自信心,但一部分学生过分抬高自己的目标,又错误估计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一旦遇到目标无法达成就会产生挫折感;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的独立人格在现代社会越发增强,他们往往对教师和父母的约束感到厌烦,内心对于自由的渴望增多,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生活的经验,往往对教师和父母产生依赖心理;3.过分注意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大学生群体中,不少人为了“面子”,“名声”而使自己苦苦煎熬,大学生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在对外界评价信息的选择性接受方面较成人差。所以作为学校,对这些问题不能等闲视之,应该主动关心和干预,加强心理指导,以减缓减轻在自我意识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作为大学生,应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应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促进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情绪容易波动,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和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而导致心理偏差和行为怪癖。部分学生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不能够有效释放;部分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另外,学生的群体情绪更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一旦被激发就很难受到理性与校规的约束,然而当情绪稳定下来有多是后悔不已。为我们所熟知的马加爵事件就是起因情绪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引发的惨案,这足以引起我们对情绪调节的重视。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加强自身的修养并学会采用积极地心理暗示,学会用幽默,微笑来调节情绪,用自我催眠和深呼吸等方法来放松身心。然而我认为还应该记住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你的自信心。
学习问题也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常见的几个方面如下:1.学习适应不良。部分大学生习惯于中学的灌输式,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大学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2.目标计划不明。有的学生反映“大学的生活自由得让人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觉得毕业遥遥无期,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导致日日无所事事,懒懒散散。3.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远离家长约束,缺少外部学习压力导致他们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5.学习考试焦虑。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正因为如此好多学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的时间大大缩水,导致专业知识掌握薄弱,临近考试就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学校应该给予重视,多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点问题;同时,我们自己则要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地自我体验,合理地自我评价、有效地自我调控,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学习态度。
恋爱问题也是大学生面对的最为广泛的问题,从潜意识里好多学生就认为大学就应该谈恋爱。大学生已进入了青年中期,开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情。最近我看了一篇关于“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4.5%,“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1.6%正在谈,26.8%原来谈过,只有26.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期间不想谈”。从调查数据中记者还发现,由于心理不成熟、性知识缺乏等原因,因恋爱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的比例在上升。还有学生因理想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不能自拔,甚至出现轻生的压力。我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因为美好的爱情可以促进我们身心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对未来的希望督促自己不断发展。要想得到一份美丽的爱情,我认为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让二者相辅相成;其次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举止交谈要文雅大方,符合大学生的身份;最后要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提高恋爱的挫折承受力,正确对待在追求爱情中产生的各种波折。
在大学生活中,每个大学生都必须考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属职业规划。这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考虑好的东西,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生活规划。职业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目前,我们还是在校大学生,从狭义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预备期,主要的任务就是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储备知识、提高个人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根据个人的经验为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制订了流程:1.自我评价。就是要全面的了解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怎么干。2.确立目标。这一点是职业规划的关键,通常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3.外部环境分析。我们都学过管理学,知道外部环境对自身影响的重要性,要多分析周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以便及时调节自己的发展方向。4.职业定位。我们在对自己的进行职业定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自己潜能和职业谋求到最佳匹配。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好职业,才能更大范围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这也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平等观,理性的选择职业。
总体上看,以上的几个方面是我认为在大学生身上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改变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应该从现在开始积极进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科学文化修养,而不应该终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把美好的时光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从现在开始崛起,一切都不算晚,我会为了心中美好的蓝图而继续努力。
第五篇:大学生从众心理论文
论大学生从众心理
摘要: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也很普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常常以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独特的言谈举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导致行动上随波逐流,思想上迷失自我。本组随机调查了100名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在校学生。关键词:大学生 从众行为 从众心理
前言: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本组使用自编量表调查大学生从众行为的总体状况,量表内容包括大学生四种主要从众行为的比例和表现形式。结果显示,这四种主要从众行为包括: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上网从众。从分布的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消费从众的比率最高占67.5%; 其次是学习从众,占51.8%; 最后是恋爱从众和上网从众,分别占24.6%和18.2%。一.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
学习从众。新生入学后都在探索大学环境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实力相当并且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在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
消费从众。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刚刚脱离高中苦海的大一新生来说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有些大学生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且对他人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
恋爱从众。大学时一个恋爱的季节,成双入对的男女们形影不离。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大学校园内也不乏舍友或者同学怂恿某人追求某人的现象,尤其是在宿舍熄灯之后的卧聊,舍友之间交流各自心得,未恋爱的羡慕恋爱的,恋爱的鼓动未恋爱的,如此相互地“激励”便会出现恋爱从众现象。
上网从众。大学生活空暇比较多,课余时间多数用来上网,沉迷于网络,迷恋网络游戏和网络色情。宿舍同学之间相互怂恿,结伴长时间网上游戏,花费大量财力和精力,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些原本不喜欢网络游戏的学生在其他人的怂恿之下也走上网游的道路,为的只是能和大家玩在一起。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主观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的强弱其先后出现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是一种匮乏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产生了高级需要。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在青少年中往往就是由于“相似”而成为朋友,而这里的“相似”可以是年龄、家庭的相似,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
其次是客观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少年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的影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构成。潇洒是社会主体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体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表征。但是不少人对于潇洒的理解就是穿着名牌,拿着手机,出手阔绰,没有理解潇洒的深层含义。于是一种“潇洒”的风气和现象很快渗透在空气中,然后青少年也就接受了这种熏陶,接受并模仿着这种“潇洒”的行为。(二)社会流行的影响。社会流行是在社会上传播一时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内爆发、扩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它最容易被青年人接受。一方面,消费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是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现和从众是流行的心理基础。确实,社会流行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消息,当人们都去追随它时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
三、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利与弊
从众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众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
一个社会需要共同语言、共同的价值与道德观、共同的行为方式,作为担有预期社会化责任的大学校园更是如此。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如果不能在很多方面与班级体里同学保持一致,那他就会被群体视作异类。反之为了融入到群体中去,采取从众行为便可以减少心理冲突,获取心理上的平衡。有很多大一新生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离开家庭贴身的照顾,时感孤独寂寞,于是为了和同学打成一片便采取从众行为。而同时这也为后期的大学四年生活是积极还是消极埋下了伏笔。
(二)理性的从众行为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群体是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内化的重要载体,是影响个人的具体形式。个体往往对照周围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来感觉自己的价值,通过反馈整体的价值取向,来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独立意识增强,但仍有较大的依赖性;社交需要强烈;求知欲望盛;自我期望值高等。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对所属群体具有较强的归属需要,而要获得归属感,从众就是一个必然选择。大学生对其群体的从众,有益于具有开创性的大学生群体亚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促进社会主流道德的发展变化和完善,并产生德育的群体效应。
(三)盲目地从众使个体失去个性和创造性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压力下发生的,因此盲目从众会使自己失去个性,限制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失去接受挑战的机会。大学时代是追求个性、完善人格的时期,盲目的从众会使思维形成依赖性,遇事不动脑筋就随从于别人。尤其对于那些在班级、宿舍中处于劣势,容易放弃己见而从众的学生就更不可能在大学期间完成真正锻炼自我的任务。久而久之形成强烈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毫无主见。即便是从众“错了”也会因为比自己强的人也错了而获得自我解脱的平衡感,这就相当令人悲哀了。
(四)被动从众诱发大学生心理障碍
一味从众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从众的直接表现便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过程的挫折、失落,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况失衡。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只会是退化自我真实性格与实力,使其独特失去价值。被动的从众带来只有迷茫和无措。
四.研究大学生从众行为、心理的意义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消极现象抬头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出现积极效应,但一旦失却这种从众氛围,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后的迷悯、失落,实际上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
对大学生从众现象的研究可以促进大学校园整体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尚,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消除消极的、错误的思想观念。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迷茫的情绪,研究从众行为可以更好地去接触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走出阴影。理性从众而减少盲从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导。从众行为的有效调控更有益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浓重大学校园内的学术氛围,高校能真正做到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从众心理人皆有之。
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一味从众便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盲目从众意味着部分大学生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自己,“创新意识”在头脑中只成了四个机械的汉字,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也锈蚀成了斑驳的条条框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只成了人生进程中的标志,却难以成为升华人生的动力。大学生,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用独立的思想和明晰的脚印使自己主动融入集体的行列,这样,你将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