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交易型领导”的利与弊
“交易型领导”这个概念是美国著名哲学社会家伯恩斯提出来的,“当一个人主动与其他人发生接触以换取有价值的东西时,便产生了交易型领导关系”。
“交易型领导”模式被引进学校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奖赏来领导教职员工,当教师完成规定的任务后,便给予承诺的奖赏,整个过程就像一项交易。这种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工作绩效,但在呼唤创新和创造、提倡人本管理的今天,弊端也日渐显现。
一、交易型领导的优势——提高工作绩效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管理是计划、预算、组织和控制某些活动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的“交易型领导”,就是通过制定目标、角色分工和任务分配,带领和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实现既定目标。在交换中,领导给教职员工提供报酬、实物奖励、晋升机会、荣誉等,以满足教工的需求;而教工则以服从领导的指挥,完成其所交给的任务作为回报。因而能有效提高工作绩效。
由于目前学校竞争激烈,来自家庭、社会及学校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为了确保学校竞争优势,“交易型领导”往往成为学校管理的“宠儿”。尤其是在管理一个缺乏“自觉”的教工团队时,这种领导方式更加“受宠”。目前,“交易型领导”模式已经从城市走向乡村,从规模较大的学校走向规模较小的学校。目前,很多学校形式多样的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教职工工作绩效奖惩办法纷纷出台,就是例证。
二、“交易型领导”的不足——可能扼杀创造性
由于“交易型领导”过于强调工作标准、工作目标和实际效果,它更多
地依靠组织的奖励和惩罚手段来影响教工,往往关注的是任务的完成和教工的顺从,不能有效地兼顾学校工作及学校管理上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弊端也非常明显。如学校德育工作及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很难用准确的分数考核出来,尽管量化考核方案制定详尽,依然有很多教育工作未被列入考核范围。这就出现了很多无法“交易”的工作。此外,“交易”关系使学校教工之间的团结、合作往往是一种“机械的团结、合作”,并不能赋予员工工作上的意义,无法真正调动教工的积极性。
其实,“交易型领导”并不是“讨价还价”,不能看作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它也建立在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可是,在现实中,有些管理者常常忽略这一点,或者做得不够好。他们要的往往是“管理严密、控制良好、一切正常”,是“你为我干活,我为你办事”。他们只懂得用有形、无形的条件与教工交换,无法开发教工的创造性。
作为智慧和创造的摇篮,学校不能追求“一物换一物”,并“严格控制”,校长眼睛全天盯着教师,教师成为“劳工”,校长说“做什么”、“怎么做”,教师机械执行。这种机械运作方式的管理,极易扼杀学校组织成员的创造性。
学校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只顾追求效率和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一些更为长远的东西。它可能使教师在强大压力之下,闯入一些非理性的误区,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盯着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心理健康全然不顾等。学校的名声来自于长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当学校变得庸俗化、老师的精神家园因过分的功利化而逐渐枯萎时,学校面临的将是灾难性的倒退。
三、改进办法——提倡“人本管理”
1、防止交易。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领导,都要防止上下之间的交易关系。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当代学校的好校长应“成为学校成员成长的引领者、真诚的帮助者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将学校看作‘有机体’或‘大脑’,而非高速运转的机器;将教师看作‘艺术家’,而非执行任务的操作者。”
2、目标激励。作为一名好校长,就应该通过更高的理想和道德价值观来激励追随者。譬如及时为学校教职员工制定明确的愿景,引导教师追求工作的意义,完成各项工作,并常以领导者个人魅力,影响教师的思想,变革教师的工作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使全体教职员工为了学校的利益而超越自身的利益,从而更加投入于工作中。这种领导方式可以使教师产生更大的归属感,满足教师高层次的需求,从而获得很高的工作绩效,使学校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3、以身作则。“领导就是楷模。”“好校长”必定是魅力十足的人;是诚实的、值得信任的、有个性的、坚定不移的人;是具有创造精神、洞察力、感召力、自知之明和实践能力的人,是教师心目中的“精神领袖”。
4、以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围,通过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参与激励、物质激励等多种手段求得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值”,求得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5、做到“四变”。变“重行政管理”为“重人本管理”;变“压抑的环境”为“互相尊重的环境”;变“刚性的制度管理”为“以师为本的弹性管理”;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
总之,管理的真谛在于开发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学校领导在引进“交易型领导”管理模式时,要做到充分消化吸收,密切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以及各个学校不同的校情、不同的师资,扬长避短,务实创新,使学校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