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高中知识点总结
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高中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高中知识点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生物高中知识点2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提出)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8.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0.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6.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8.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20.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1.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5.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6.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7.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8.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9.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30.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32.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3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5.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6.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注意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重在产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兄弟姐妹有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染色体变异是唯一可以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变异。
37.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8.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
39.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40.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生物高中知识点3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 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区别)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24.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5.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6.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
2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30.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32.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3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3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5.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重要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大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常呈镶嵌分布。
3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0.演替的类型: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②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4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4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4.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6.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可逆不循环,逐级递减。
47.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8.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遵循这一原理,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9.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0.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生物高中知识点总结
第二篇: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模版)
一、必修本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8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9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9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93.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9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9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9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10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101.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102.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103.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0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10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由于外来特种的入侵或引种到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特种的生丰受到威胁。
二、选修本 绪论
1、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还有耕地的逐年减少等。从生物学角度看,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上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2、大量施用化肥能够保证作物生长对N、P、K等营养元素的需要,从而使粮食增产,同时却又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3、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更多的作物也具有直接或间接固氮的本领,不仅可以提高这些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少施化肥,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4、培育作物新品种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杂交育种周期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来培育新品种,可以将其他生物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中。
5、生物工程的特点是利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从而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6、K+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钠离子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7、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8、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第三篇: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生物主要讲了内容?有哪些知识点必须掌握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
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
2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
3(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
5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5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6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2(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
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A=T;G=C;?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G)/(T+C)=1;(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
第四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生物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生物
必修1
非实验部分
一、(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结构通式: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C、H、O、N、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三、(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 C、H、O组成
c、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②二糖:蔗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 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四、(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分类: ①脂肪:储能。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 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五、(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自由水)
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六、(A)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七、(A)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B)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
2、(B)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八、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九、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十、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蛋白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十一、(B)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1、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
2、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①温度;
②PH值
V
温度 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十二、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元素组成:ATP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②ATP的结构简式:A—P∽P∽P,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十三、(A)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十四、(B)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光能的过程。方程式:CO2 + H20 (CH2O)+ O2 叶绿体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3、光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活跃的化学能(ATP)
4、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5、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当光照停止时,C3增加,C5减少
当CO2减少时,C5增加,C3减少
6、(C)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温度:
②光照强度:③CO2的浓度:
十五、(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
1、有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内膜中)
5、反应方程式
①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
酶
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④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
酶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 +少量能量
(如酵母菌,苹果等果实,植物根缺氧条件)
或
酶 C6H12O6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如乳酸菌,马铃薯块茎,动物的骨骼肌细胞再缺氧条件下)
十六、(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5、(B)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两现两失)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丝分裂模式图
10、(B)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①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 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③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原因: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
动物克隆(多莉的诞生)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必修2
十七、减数分裂的概念(B)
1、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4、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 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分裂II: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十八、DNA分子结构
1、DNA分子的主要特点(B)
DNA的空间结构:
是一个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特点:
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DNA复制和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
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即A=T、G=C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C、H、O、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3、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十九、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脱氧核苷酸)、过程:(1)解旋:边解旋边复制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
二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定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
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 过程。场所:细胞核
条件:模板(解旋的1条单链)、原料(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能量(ATP)碱基配对原则:A-U、C-G
产物:mRNA 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条件:模板(mRNA)、原料(20种氨基酸)、酶和能量(ATP)
产物:一条多肽链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二
十一、遗传规律
1、相关概念: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3、遗传的分离定律(C)
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遗传的分离定律
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高茎
×
矮茎
↓ 高茎
↓自交 高茎
矮茎
:
②对分离现象解释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的表现型分离比是1:1,基因型分离比也是1:1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1、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规律:F2有四种表现型:黄圆 : 黄皱 :绿圆 :绿皱=9:3:3:1 九种基因型:1YYRR 2YYRr 2YyRR 4YyRr(黄圆)1YYrr 2Yyrr(黄皱)
1yyRR 2yyRr(绿圆)
1yyrr(绿皱)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
十二、伴性遗传及其特点(B)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二
十三、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A)
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十四、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B)
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特征:
1、普遍性;
2、随机性;
3、突变频率低;
4、多数是有害的。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二
十五、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A)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见,基因突变是看不见的。备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二
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B)
5、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如:从某种群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 30、60、10个。则 : A基因的频率为
(30*2+60)/200=60% a基因的频率为
(10*2+60)/200=40% 小结: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修3 二
十七、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内环境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酸、氨基酸、多肽、和氨气等。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碳酸氢钠等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当我们进行大量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浆中,与乳酸反应后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刺激呼吸神经中枢,使二氧化碳排出。二
十八、第二章 二十九、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外正内负;刺激后: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中,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 膜,故兴奋在突触间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是
单向的。
四、激素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 下丘脑细胞代谢 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五、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的过程: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 抗原
记忆细胞
4、细胞免疫的过程:
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抗原
效应T细胞作用:结合靶细胞,使靶细胞破裂
记忆细胞
第五篇:生物知识点总结
1、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信息交流
(1)三种方式——物质传递、直接传递、通道传递(激素作用属于物质传递,激素就是信号分子;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属于直接传递,胞间连丝属于通道传递。)
(2)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发生在发出信号的细胞与接受信息的细胞即靶细胞。发出信号的细胞发出信号分子,靶细胞靠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信息(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2、分泌蛋白
(1)分泌蛋白的种类有抗体、胰岛素、消化酶
(2)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所以基本单位仍然是氨基酸
(3)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所以合成部位仍然是核糖体,只不过是分泌蛋白,要分泌出细胞外,所以核糖体是附着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4)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其中内质网的功能是对蛋白质粗加工、运输,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加工、包装、分类,细胞膜的功能是分泌。但要是问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相关的细胞结构还要有线粒体
(5)分泌蛋白的知识点体现的是生物膜系统的关系:如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在结构上都是联系的,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功能上既相互独立,又是协调统一。所以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性
(6)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生物膜之间的变化: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同时引起了膜面积的变化,如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与囊泡融合,又形成囊泡,所以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基本平衡,细胞膜面积增大
(7)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也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细胞膜的分泌功能,属于物质出入细胞的胞吐方式,但不能叫跨膜运输,所以跨膜层数是03、核糖体
(1)存在部位:如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也可以说成是细胞生物都有的细胞器,但说成是所有生物都有的细胞器就是错误的(其他如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液泡;特殊细胞特殊情况: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任何细胞器,蓝藻除了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2)结构:无膜(所以不用磷脂分子)(其它细胞器双层膜的是叶绿体、线粒体,无膜的是核糖体、中心体,其他的都是单层膜的细胞器)
(3)功能:蛋白质的加工车间,确切的说反应也叫脱水缩合,所以核糖体中有多肽和水
(4)核糖体的组成是:RNA和蛋白质
(5)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4、其他细胞器:
(1)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功能是分泌物的分泌,植物细胞功能是参与细胞壁的形成,所以能合成多糖
(2)植物的叶肉细胞就是成熟的绿色细胞,所以还含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含有根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含有根尖生长点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3)质壁分离实验用到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为什么?液泡是紫色,便于观察,所以含色素的细胞
器是液泡,制临时装片时取哪部分外表皮,因为显微镜观察对材料的要求是薄
(4)具有吞噬功能的是溶酶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是中心体(说成是中心体只在动物细胞中起作用是错误的,还有低等植物细胞,如团藻,衣藻、水绵)
(5)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它们都有DNA,所以都是半自主遗传性质的细胞器,它们还
都是能量转换器
5、细胞膜的复习
(1)细胞膜的物质组成:主要的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元素是CHONP
(2)细胞膜的结构: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其中磷脂双分子层做基本支架(所以细胞膜是单层膜,具两层磷脂分子;不同细胞细胞膜功能不同取决于蛋白质)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应用是分泌蛋白的分泌、细胞融合、白细胞吞噬
(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应用是跨膜运输中的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5)细胞膜的功能是略
6、生物膜
(1)生物膜有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双层膜的是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核膜,单层膜的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液泡,细胞膜
(2)所有生物膜的物质组成基本是脂质和蛋白质,结构是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特点是流动性,什么实例
可以说明?分泌蛋白的分泌,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3)生物膜在结构上是联系的,直接联系的是内质网 为枢纽,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中间连线粒体,间接联系的是内质网膜与高尔基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结构上的联系决定了功能上的联系,如分泌蛋
白的分泌过程
8、细胞膜的功能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不同,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不同,细胞要的小分子,离子通过跨膜运输,而大分子通过胞吞、胞
吐
(2)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3)胞吞如白细胞吞噬过程属于胞吞,还要借助于线粒体和溶酶体的作用,胞吐实际上是分泌
(4)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际上是水分子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所以是自由扩散,只不过要跨细胞膜,所以叫
做渗透作用
9、细胞核
(1)存在真核细胞,特殊的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结构 外是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内是核仁(与某种
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中间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质
(3)功能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功能主要是染色质来体现的(4)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10、质壁分离及复原
(1)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条件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条件有大液泡(液泡膜组成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环境条件是细胞液与外界环境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2)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了质壁分离
(3)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外界溶液,不同的环境溶液结果不同,如0.5g/mL的蔗糖溶
液(发生质壁分离,加清水也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0.3g/mL的蔗糖溶液与尿素溶液相比(前者发生质壁
分离后加清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者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加清水自动复原),0.3g/mL KNO3溶液(同尿
素溶液,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4)0.3g/mL KNO3溶液,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过程中相关的细胞器是液泡和线粒体,作用方式水分子的移动是渗透作用,离子出入原生质层是主动运输
1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
(2)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有拟核,实际上就是裸露的DNA,所以真核细胞的DNA可以和蛋白质一起构
成染色体。
(4)原核细胞主要的种类是:细菌和蓝藻,引起水华现象的是蓝藻
(5)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理由是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属于自养生物,反而细菌属于异养生物。
(6)蓝藻不要和藻类植物混淆,蓝藻包括念珠藻,颤藻,发菜,而团藻,衣藻,水绵是绿藻,属于藻类
植物
11、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主要提出人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一是动植物细胞而不是所有生物二是相对独立而不是绝对独立三是所有细胞都来源
于细胞分裂
(3)细胞学说的意义证明了细胞生物的统一性
判断: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生物界的元素都来源于非生物界,没有一种是生物界独有的,叫统一性,但含量不同是差异性
11、化学元素的复习
含量上,大量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Fe Mn B Zn Mo Cu,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O,占
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C功能上:基本元素C H O N,最基本元素C,理由有机物都是以碳架为基本支架
12、氨基酸的复习
(1)、分子式与分子简式(结构通式)(2)、元素组成及原子组成(3)、氨基酸的种类及在多肽中找氨基
酸的种类(4)、氨基、羧基及肽键的简式,结构式
(5)、氨基酸形成肽的过程叫脱水缩合,场所是核糖体,脱水的H来源于氨基和羧基,脱水中的O来源
于羧基。(6)、氨基酸形成肽的过程分子量减少的是水的量,减少了18×脱水数
(7)、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8)、一条肽链的氨基数至少是1个,至少的原因是R上可能有,羧基数至少是1个,至少的原因是R上
可能有。(9)、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的个数n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a—脱水量
13、核苷酸的知识点
(1)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核苷酸的简图,五碳糖两种脱氧核糖和核糖,含氮碱基5种,核苷酸8种
(3)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是A T G C 4种,形成的脱氧核苷酸分别叫腺嘌呤脱氧核
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核糖核苷酸,五碳糖是核糖,含氮碱基是A U G C共4种,形成的核糖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核糖核
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含氮碱基是A、G、C都有两
种核苷酸,而T、U各有一种,所以总共的核苷酸8种
14、细胞生物的知识点
(1)、细胞生物都有核糖体(2)、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遗传物质都是DNA,含氮碱基都是5种,核苷酸都是8种
15、酶(1)、酶的来源——活细胞产生
(2)、酶的作用部位——既有活细胞内的如线粒体中的呼吸酶,细胞质基质中多种酶,也有细胞外起作用的如消化酶。(其中在细胞外起作用的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知识点要和分泌蛋白联系起来)(只要是活细
胞都有酶,因为只要是活细胞必须代谢,代谢必须有酶的催化,所以所有的细胞都有酶是正确的)
(3)、酶的功能——生物催化剂功能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酶的化学本质——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平常说的见的都是蛋白质类,也有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合成场并不全是在核糖体
(5)、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催化条件温和,易受温度、PH影响,激活剂,抑制剂
(6)酶的相关实验(7)酶的坐标图
(1)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2)横坐标是酶的量,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3)横坐标是底
物浓度,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4)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5)横坐标是酶的量,纵坐标是反应速率(6)横坐标是底物浓度,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7)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反应速率(8)横坐标是PH,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1、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信息交流
(1)三种方式——物质传递、直接传递、通道传递(激素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和结合属于________________,胞间连丝属于________________。)
(2)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发生在发出信号的细胞与接受信息的细胞即____细胞。发出信号的细胞
发出信号分子,靶细胞靠细胞膜上的_________识别并结合信息(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与信
号分子的结合具有________________)
2、分泌蛋白(1)分泌蛋白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所以基本单位仍然是_______________
(3)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所以合成部位仍然是_____________,只不过是分泌蛋白,要分泌出细胞外,所以核糖体是哪类核糖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内质网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但要是问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相关的细胞结构还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5)分泌蛋白的知识点体现的是生物膜系统的关系:如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在结构上都是_________的,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功能上既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所以分
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联系性
(6)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生物膜之间的变化:利用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同时引起了膜面积的变化,如内质网膜面积__________,高尔基体膜与囊泡融合,又形成囊泡,所以膜面积___________,细胞
膜面积________
(7)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也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细胞膜的_________功能,属于物质出入细胞的_________
方式,但不能叫跨膜运输,所以跨膜层数是_____
3、核糖体
(1)存在部位:如__________细胞唯一的细胞器,也可以说成是__________生物都有的细胞器,但说成是
所有生物都有的细胞器就是错误的(其他如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特殊细胞特殊情况: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____________,蓝藻
除了____________其它细胞器都无)
(2)结构:____________(所以不用哪类物质:___________)(其它细胞器双层膜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单层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切的说反应也叫_____________,所以核糖体中有___________
(4)核糖体的组成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5)核糖体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
4、其他细胞器:
(1)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
胞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能合成________
(2)植物的叶肉细胞就是__________细胞,所以还含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含有根
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含有根尖生长点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壁分离实验用到的生物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所以含色素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_,制临时装片时取哪部分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所以显微镜观察对材料的要求是_______
(4)具有吞噬功能的是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5)双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遗传物质_________,所以都是______________,它
们还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膜(1)细胞膜的物质组成:主要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的结构:结构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做基本支架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
6、生物膜
(1)生物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层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单层膜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有生物膜的物质组成基本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是_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什么实例可以说明?________,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膜在结构上是__________,直接联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联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上的联系决定了功能上的联系,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核
(1)存在_________________,特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及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能_________________,功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4)染色质与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细胞膜的功能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不同,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不同,细胞要的小分子,离子通过__________,而大分子通过________
(2)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几种_____,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及坐标图______,与氧气的关系图,自由扩散的物质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助扩散的物质种类________________
(3)胞吞如_________________过程属于胞吞,还要借助于哪些细胞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胞吐实际上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
(4)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际上是________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所以是什么方式______________,只不过要跨
细胞膜,所以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9、质壁分离及复原
(1)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条件_____________,结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条件______________
(2)质壁分离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质壁分离
(3)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环境溶液结果不同,如0.5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与尿素溶液相比,0.3g/mL KNO3溶液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
(3)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有______,实际上就是裸露的________,所以真核细胞的DNA可以和________
一起构成________。
(4)原核细胞主要的种类是:_______和_______,引起水华现象的是_____
(5)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属于______生物,反而细菌属于_______生物。
11、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主要提出人________________(2)细胞学说的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学说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12、化学元素的复习
含量上,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____,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_______
功能上: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最基本元素______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氨基酸的复习
(1)、分子式与分子简式(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组成及原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基酸的种类及在多肽中找氨基酸的种类
(4)、氨基、羧基及肽键的简式,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氨基酸形成肽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脱水的H来源于______,脱水中的O来源
于_____。
6、氨基酸形成肽的过程分子量减少的是_____的量,减少了多少?______
(7)、肽键数=_________=氨基酸数—________数
(8)、一条肽链的氨基数至少是____个,至少的原因是_____,羧基数至少是_____,至少的原因是______。
(9)、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______________
14、核苷酸的知识点
(1)D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R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核苷酸的简图__________________,五碳糖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含氮碱基_____
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核苷酸_____种
(3)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______,含氮碱基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种
(4)核糖核苷酸,五碳糖是_____,含氮碱基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种
13、细胞生物的知识点
(1)、细胞生物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2)、细胞生物的核酸都有_________________,遗传物质
都是_________________,含氮碱基都是_________种,核苷酸都是____________种
14、酶
(1)、酶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产生
(2)、酶的作用部位——既有_______________的如线粒体中的呼吸酶,细胞质基质中多种酶,也有细胞外
起作用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在细胞外起作用的消化酶属于______________)(只要是活细胞都
有酶,因为只要是活细胞必须代谢,代谢必须有酶的催化,所以所有的细胞都有酶是正确的)
(3)、酶的功能_______________,功能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酶的化学本质一类_____________,绝大多数是_______________,平常说的见的都是_________类,也有少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酶的合成场并
不全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5)、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条件________,易受_________、_______影响,激活剂,抑制剂
(6)酶的相关实验
(7)酶的坐标图
(1)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2)横坐标是酶的量,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3)横坐标是底
物浓度,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4)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5)横坐标是酶的量,纵坐标是反应速率(6)横坐标是底物浓度,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7)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反应速率(8)横坐标是PH,纵坐标是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