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严格坚持及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严格坚持及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确定下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经验和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好,是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改变世界,是指《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多年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和必然趋势,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0世纪从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发展到多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这既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开辟了实践路径。深刻改变中国,是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次次展现出“理论成果”转化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伟大飞跃,形成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更加璀璨夺目。
回顾98年的辉煌历史,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党和红军经历长征、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时候,毛泽东潜心撰写《实践论》《矛盾论》,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思考。在改革开放开启的时候,“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的先声。没有哪一个党如此重视哲学思维、思想方法、理论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形势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一些人视马克思主义为雾里看花,以共产主义为空中楼阁,忘记了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和清醒。惟有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使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更加团结统一、行动一致,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
二、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好,是确保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必然要求。
思想引领方向,方向决定道路。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雄辩地证明,这条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条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历经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克服千难万险走出的正义之路,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光明之路,是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演进而来并为中国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之路,是在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复兴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将迎来发展进步的美好前景,但也会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颜色革命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惟有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咬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不放松、不走偏、不懈怠,才能更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勇前进。
三、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好,是筑牢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
70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终结了旧中华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在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在云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面对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我们的民族团结,还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我们惟有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四、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发展好,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发展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
首先要健全党委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制度。在指导思想上,各级党委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工作,以党的理论武装破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在工作机制上,要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解决“不敢抓”“没人抓”的问题。在宣传阵地上,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把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决不让错误思想观点存在“法外之地”和“舆论飞地”。
其次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员、干部特别是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问责刚性约束,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规矩立起来、挺起来。明确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方向和目标:同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培养和淬炼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做到科学预判潜在风险,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再次要不断完善正面宣传舆论引导机制。在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中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主要负责人带头接受媒体采访,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积极引导网上正面宣传,阐释党的政策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对敌对势力散布的历史虚无主义等一切错误言行“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不断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通过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篇:宣传工作会议讲话--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这次座谈会,研究和探索加强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性质和事业发展要求决定的,也是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好的首要问题。下面,结合自已的工作体会,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充分认识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
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我们吸收和借鉴了世界上大量先进的东西,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人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特别是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但也不可否认,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西方的一些腐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错误思潮也趁机渗透,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混乱,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这些多样化,强烈冲击着、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不论是深层次上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外在层次上的事业观、权力观、金钱观、利益观、幸福观、美丑观、爱情观等各种观念,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而发生深刻变化,给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带来了难度,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世界范围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新影响。二是要充分认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图谋带来的挑战。三是要充分认识多种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形成、发展使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带来的挑战。四是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应对挑战。
二、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拓展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在增强。但是,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的进程中,有的人思想僵化,借口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或个别论断于今天的现实不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种倾向旨在动摇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高度,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在思想理论工作的首位,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一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和不可移易的终极真理,而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二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用改革的精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意识形态工作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创新的观念要求自己,用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
三、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规律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教育,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的教育,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解决新形势下所要解决的深层次思想问题;进行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二是要紧密结合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力求生动活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感召力。要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研究新形势下阵地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探索新办法,努力形成网络化,扩大覆盖面。切实注意思想工作的导向,要从预测和分析人们的思想变化入手,研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加强考核和奖惩,及时反馈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及时关注和努力回答群众的所思所问,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克服简单化,片面性,讲究方法,注重效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把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是做
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提,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在宣传思想战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研究解决宣传思想工作中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经验,科学分析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找到工作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总之,要加强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就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个根本什么时间都不能丢,没有它,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工作方法,推进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思想基础和强力保障。
第三篇: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二、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战胜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
从国际形势来说,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四篇:求是杂志将发表评论员文章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即将出版的第八期求是杂志发表本刊评论员文章,题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章指出,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章指出,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才能保持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文章指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须勇于和善于回答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
第五篇: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历经时代的洗礼,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不仅不倒,而且更加光彩夺目!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马克思主义本身而言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在: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我国的确立而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思潮,都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三、就我国国情而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第四、就马克思主义对现代中国的作用而言 1)马克思主义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首先,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其次,马克思曾经说过,共产主义必然是一种“世界历史性存在”。这意味着搞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必须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最后,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利于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文化和谐发展。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不管其精神生活多么复杂、思想文化如何多样,都必然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和思想体系。如果不是这样,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失去思想灵魂。各种思想文化要实现和谐发展,离不开一个主心骨。和谐文化不是只要多样不要统一,正如一曲美妙的音乐虽然需要不同的音符来表达,但多样的音符只有统一于共同的主旋律,才能演奏出和谐的乐章。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主旋律就是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并非静止不变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坚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的需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容。同时,解放思想一定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前提。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离开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就成了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成了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
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8页)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有人认为,当代西方国家不强调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这是不对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极端个人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作为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要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不仅有力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统治,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重要工具。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