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推进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x街道组成专题调查组,深入到13个片区,对全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
按照上级工作要求,x街道组织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动员部署暨培训大会,正式拉开全街农村集体产业制度改革大幕,以201x年4月合并前的村为单位推进工作,历经三易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架构、全域宣传发动、加强业务培训等前期工作,201x年12月底,完成了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管理平台录入工作。集体土地总面积63002.77亩,其中农用地54176.05亩。耕地面积按x市x区农业林业水利局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实测面积统计;
宅基地按人均不超45平方、每户不超160平方进行估算统计为4551.8亩;
林地、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养殖水面、商服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均根据社区实际上报面积填报。完成6084户19077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为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x街道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启动后,从街道到村(社区),均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全面负责此项改革工作。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等多个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街道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并组织专班,深入实地督导,业务培训到村组,工作武装到骨干,促进了工作落实。
二是全域宣传、全面发动。宣传入眼,采取宣传悬挂宣传横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村务公开宣传栏张贴、微信发送;
宣传入耳,街道、村(社区)层面均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工作调度会等;
宣传入手,印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十问”及“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5000份。
三是清产核资、清人分类。按照严肃认真、严格细致的要求,各村(社区)与清产核资工作的会计事务所紧密配合,完成清产核资,摸清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家底,家底清,底数明,并制定和完善了资产保管、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制度,为有效防范集体资产流失,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资产作用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核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把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占用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为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找到了可行途径。
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
x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不强,严重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目前,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底子薄。村集体经济基础差,处于起步阶段,小打小闹的多,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仍然主要依靠政府“输血”,自身“造血”功能尚处于发育期。比如成立合作社走在全街村(社区)前列的汉回村,2014年流转农户土地20余亩,成立蔬菜合作社,每年仅能保持收支平衡。
二是发展后劲弱。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缺乏企业带动、产业支撑,只是依靠土地流转、出租原村办企业、村部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或者没有收入来源。集体经济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占到71%。
三是资产资源利用低。绝大部分村集体的土地、山林和荒地等资产资源价值低,经济效益转化成本高,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利用率普遍不高。四是村级负担重。村级公共事业建设资金只能靠上级拨款和到外争取资金,村级负责债务重。薄弱的村级集体经济和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村级日常运作较为艰难。因此,理清农村集体经济分配关系,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重大举措。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困难较多
虽然我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需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解决。
1、三个不明确
一是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是由农村原来政社合一的体制衍生而来的,既不是单纯财产的集合,也不是单纯的人的集合,而是兼而有之。股份合作社成员的权利有身份性质的社员权也有财产法性质的收益分配权。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既不是《公司法》规范的公司,也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区农业农村局会对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登记证书,也只是一种过渡性办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进行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时面临法律和政策风险,不利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还不十分明确,使得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进行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时将面临很大的法律和政策风险,不利于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具体操作方式不明确。进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用什么标准将集体资产量化到社员名下,从而建立按份共有的新的产权制度。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关于集体股、个人股、劳动股和基本股的比例关系,以及人员的界定等还没有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可参照。
三是发展出路问题不明确。股份制合作社作为新生的市场主体,本身还比较弱小,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开发、产业发展、经营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等问题,对推动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及水平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要发展成为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
2、三个怕心态部分干部在利益权衡、社会稳定上的顾虑多,怕承担责任,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方面还有一些障碍。有人对产权制度改革的态度用“三怕”来概括:“一怕难,二怕乱,三怕自己没事干。”一怕难。部分村干部对改革认识上有局限性、畏难情绪,特别是地处偏远的所在村组干部,集体资产少、集体资产增值困难等原因,对改革缺乏积极性,满足于完成任务,推进过程中统筹力度不够,未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改革的目的、内容、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不够细化,对改革后期成果的运用缺乏统筹规划和具体指导。二怕乱。一些片区领导班子不团结,干部群众关系紧张,当地村级组织又都担心改革可能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而且,特别是在一些改革操作细节还有待于明确的情况,推进改革会激化现存的各种矛盾。三怕没事干。一些掌握了集体经济实际支配权的基层干部为维护既得利益不愿意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认为如果进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让社员群众成了集体经济的主人,自己就丢掉了实权,对改革存在一种惧怕心理,不愿意进行改革。
3、三个不配套一是能力素质不配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能人、缺思路。当前大部分村“两委”主职干部年龄偏大,观念较为落后,发展集体经济意识缺乏。有的村干部虽然干事热情很高,但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知识体系,对如何整合现有资源、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的能力极为缺乏,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二是运行机制不配套。改革工作涉及的面广、历史时间长、专业性政策性强,又涉及到每一个农民的切实利益,基层缺乏相关的改革经验,而国家、省、市、区层面都没有明确健全股份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村(社区)基本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治理机构、市场经营、监管平台、红利分配、财务管理、股份转让、涉农投资股份量化等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股份合作社成立后如何运行和改革成果如何运用成为迫在眉睫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扶持政策不配套。国家尚未出台有关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在成立股份合作社后,税务部门不认可股份合作社的主体资格,不予以减免税收,股民分红,要缴纳20%个人所得税,影响分配兑现。
4、三个不完善一是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份合作社是独立的经营实体,是集体经济成员按股份组成的经济组织,通过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行使法人权利。而村委会是农村居民的政治自治组织,是行使村公共服务组织的管理工作。如何实现“政”“社”分开,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二是股份合作制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由于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在传统农村经济体制内部发育而成的新的经济形式。对于现代企业制度构架下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运作还有一个学习、熟悉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三是村级集体资产开发利用不完善。村级集体资产开发利用率低,受制约多。许多村(社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存在开发利用率低、受制约多的问题:受土地政策制约,无法开发;
村小组掌控资源,村集体无法管理;
资源使用者素质偏低,利用方式原始;
开发资金短缺,管理者经营能力薄弱;
一些原在集体土地上的乡办、村办企业、学校、公益性单位、水利设施等资源性资产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资产权属争议性问题,需要进一步认定确定。这些因素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缓。
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农村集体经济利益的再分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绣乡,五彩x”建设进程的加快,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还很艰巨,既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更要解决“强不强”的问题。为此,结合调研情况,就下一步稳妥推进、深化此项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坚守正确改革方向,推进合作社建起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坚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农村产权制度创新为主线,以股权配置、界定和流转为突破口,以创新农村“三资”运营管理机制为要求,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坚持农民自愿、自主的原则,最大限度尊重农民的意愿与创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推进量化股权、成立合作社等重要环节,要将公开、公正、公平精神贯穿于全过程,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作用,依法保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取得预期成效。
2、构建现代产权制度,推进合作社活起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本质,在于将“共同共有”变为“按份拥有”。为此,要重新确定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定位,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构建起“归属明确、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资产监管从严化,根据清产核资结果,建立资产、资源台账,健全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加快资产价值货币化,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产的价值以货币形式体现,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推进资产产权股份化,把经营性资产分为价值均等的若干股份,分配给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明确每个成员相应的收益分配权,全面推动“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积极转变。实现组织形态现代化,引导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借鉴和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明确村集体公司运营模式、收益分配、财务管理等制度,实行区、街、村(社区)三级联动,共同监督管理,做好帮扶、教育培训和监管工作,让合作社顺利度过“成长期”,推动集体经济组织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体资产营运机制,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
3、加大帮扶支持力度,推进合作社富起来一是推进两个组织分离。要加强村(社区)党支部、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财务管理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全面创新“社企分离”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等为主体的“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实现居民自治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社企分离”,构筑强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确保集体资产安全运行。二是强化多重政策支持。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指导和专项服务,加大扶持力度,在“两安”用地、项目申报、税费减免、财政投入、融资借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打好“造血+补血+活血”组合拳,从资金保障、民间资本、协调信贷扶持、化解不良债务、加大帮扶、加强法制保护等方面发力,支持企业与合作社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所得利润优先确保集体经济积累和成员社会保障,提升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服务带动能力,将合作社打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三是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要加强各类农村产权流转、抵押、交易、融资担保、市场建设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实现形式,真正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第二篇:榆阳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走进美丽乡村”赵家峁村--榆阳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如今咱农村人生活的比城里人都洋气,吃穿住行都不用愁了”,初踏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就被当地农民的肺腑之言所震撼。经过一番了解,我们才明白农民口中的好政策原来是榆阳区出台的《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建设、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机制、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七个方面推出了30条富有改革含金量的举措。在该意见的指导下,榆阳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在土地流转、镇村建设、农田水利基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是该区推进农村深化改革的成功范例。
赵家峁村位于榆林城南35公里处,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22户,762人。总土地面积1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06亩,退耕还林地面积2803亩,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完全靠天吃饭,贫瘠的土地一年到头也产不出多少粮食。为了生活,全村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病幼在没有期盼的日子里过生活。为改变这种落后的 面貌,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号召,民营企业家张社平毅然挑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重任,创造性地提出“村民代表议事”工作制度,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即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进行统一经营,把零散土地连成片,整合闲置的土地资源,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筹资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观光农业,开创了榆阳区南部山区农村综合改革的新模式。
赵家峁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1、能人带动---助推新农村建设
以往的赵家峁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2012年前,村里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村里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稍微下点雨就没法走。民营企业家张社平毅然拿出45万元帮助村里修好了通村油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张社平的带动下,村里外出的能人纷纷慷慨解囊,两年的时间里共投资80多万元,建起一座桥梁,新修了村委会阵地,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13年,在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他为新一任村支书,为了让村子能尽快发展起来,村委会专门成立了一个议事小组,邀请村里有威望、眼界宽、作风正派的村民担任,议事小组经常聚在一起商讨致富路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搞发展。在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两年时间,村 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高产农田修好了,美丽农居实施了,村民收入增加了。
2、土地入股---盘活农村土地资本
赵家峁村土地分散在山峁之间,支离破碎,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些小块的地,再怎么种也不可能致富,咱要干就要整合起来干。”张社平的话道出了土地流转谋发展的路子。
怎么整合呢?怎么能让村民从土地上获得收益呢?经过村委会和议事小组多次商讨,将土地作价入股这一在榆阳区乃至全市都新颖的模式被确定下来。该村以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公司引领、群众参与为主要方式,整合本村土地资源,成立榆阳区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榆阳区金润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以每亩土地每年100元的价格入股,一次性流转十年,有能力的还可以现金入股。最终,全村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成为股东,合作社发展基金430万元,流转土地96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
拿自家土地入股,农民变身“股民”,获得土地差价和年终分红,对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家峁农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事实证明,赵家峁村的模式有利于产业发展,自从实行新的模式发展以来,赵家峁村人人有事干,人人干劲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3、产业先兴---力促农村经济发展 合作社成立后,村里邀请北京的规划公司和区水利局进行产业规划,建成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区、特色养殖小区、新家村示范区、农业生产服务区四个板块,作为产业核心,村里整合土地,将几座山头推平,集中连片,建设设施农业区。形成了时令水果种植、舍饲养羊、高标准农田示范、生态经济林、旅游观光五大产业,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对外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净菜包装销售、观光采摘以及农业综合性开发经营等业务。
如今,该村已投资1200万元整理优质土地600多亩,发展起占地100亩的41棚温室大棚种植时令水果、大田葡萄园150亩、核桃50亩、桃子50亩、山地苹果120亩,发展起占地100亩的41棚温室大棚,全部进行时令水果种植,大田种植葡萄150亩,核桃50亩,桃子20亩,山地苹果120亩,油桃和葡萄已经挂果,昔日苍凉荒芜的莲山已经变成了一座花果山;养殖方面已建成33个标准化羊舍,饲养陕北白绒山羊320多只,建成饲料加工厂1座;正在规划现代高标准农田1600亩,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种植双沟覆膜绿豆、玉米、富硒谷子、马铃薯等;生态经济林方面已建成3000亩的大扁杏基地,满山遍野是春季一片白、深秋一片红的壮美景观,成为“中国美丽田园”的核心板块;旅游观光方面已建成占地60亩的4个小鱼池,规划建设占地66亩的水上乐园,供游人休闲娱乐。新农村住宅投资2439.69万元,一 期已建成112套,二期正规划建设35套村民新居,将形成片区化中心社区,配套幼儿园、卫生室、村委会、警务室、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告别或即将告别破旧不堪的土窑洞,住上宽敞明亮的大平房。
3、创新理念---开拓发展新路径
赵家峁村土地流转、全体村民股份制合作化经营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而且还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榆阳区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业带领村民全员入股经营,筹资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观光农业返乡的企业家带动型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目前合作社情况看,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了勃勃生机。尤其是在经营运行上已实现三个创新:一是产权制度创新,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村民拥有股权,合作社拥有经营权和使用权,村民首次实现了资产收益。二是收益分配创新,群众不仅可以不离土地不离村,还可以获得盈余分红,同时参与合作社生产获得工资性收入,村集体获得盈余分红实现资产增值。三是农业生产创新,统一规划农业示范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技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赵家峁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1、优化顶层设计,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榆阳区委、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榆阳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榆阳区土地细碎化整治方案》等,今年又专门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对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等综合改革进行了精心调研,为榆阳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支撑。
2、做好确权颁证工作,是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产权不明晰的农村资产是无法进入市场流转交易的。经过确权登记颁证,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还权于民”,农民既可以对其进行经营,又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流转交易,也可以以产权出资进行股份制合作等企业化运营。赵家峁村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在农村“六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推行“两股两改两建”。(“六权”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含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两股”指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和农村土地股份化经营,变产权为股权,变村民为股民。“两改”指改革村级治理体制,实行政经分开,壮大集体经济;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规范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两建”指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城乡各类生产要素的平等交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
随着农村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形式多样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赵家峁村成功打造了榆阳南部山区发展农业的新型模式,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润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积极促进土地股份合作。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资产一起入股,成立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经营收益按股分红。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民股份合作组织,对入股土地统一规划、经营和管理。鼓励农村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使用权或资金、技术等入股,与龙头企业共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采取保底收入、盈利分红等形式,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4、保障农民权益,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赵家峁村在推进农村产权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防范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行为的发生。始终坚持稳定放活、依法自愿、有偿协商、规范有序的原则,土地流转由农民自主决定,不准任何组织以任何理由违背农民意愿强迫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款全额交付农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和扣缴。农民以自愿的原则拿土地入股,农民变身“股民”,获得土地差价和年终分红,从制度上维护和发展好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第三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自从我考入新都区清流镇一村一名大学生自愿者以来,接触的工作主要就是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所在的乡镇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现已95%以上村民拿到了房屋和土地使用权证。对此,我围绕产权流转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如下报告: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些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还不统一。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干部和群众缺乏市场意识,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干部担心改制后造成资产流失,甚至怕失去权力,改制后管不好,管不了;部分群众担心改制后形成垄断,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承包户担心产权或经营权买到手后,没有效益,收不回成本;也有担心政策不稳定,发生变化。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其次,农村产权制度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房屋,使得农村产权难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流转,农民宅基地、承包地实现货币化、市场化较难。第三,农民房屋分布零散,尤其在偏远山区,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流转。加之受传统观念、价值观念的影响,产权确权后农民已慢慢领会改革意义,会更会看重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更看重土地、房屋的预期价值,因而不会轻易放弃自已的房屋和土地离开农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房屋的流转。同时,《担保法》第34、36和37条规定,除承包的农村“四荒”使用权可以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可随建筑物抵押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流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这就意味着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作为一种收入权益进行质押变现,国有商业银行都不愿介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并且,农村产权制度缺乏土地、房屋交易配套政策。如在产权交易中成本收益评估、收益留成、交易税费的收取等,没有具体规定,希望能出台政策。第四,“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政策是各地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而实行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的承包权和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土地减少,由于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土地的利益逐步最大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二、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重大变革,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它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是我个人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改革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让民做主”,这既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规避政府风险的客观要求。农民究竟是身份还是职业?这是此次改革中遇到的第一个“顽症”。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下,农民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身份,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等都是以身份为基础的。而要最终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逐渐淡化直至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鼓励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资源自主、自愿流动和优化整合,最终将农民定位为一种职业,即从事农业的第一产业工作者。“农民职业化”定位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依托,可以为改革中新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提供新的理念和方向。
(2)可以把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全部纳入到城乡一体化中,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3)将会使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鸿沟将不复存在,农民不再是二等国民,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渐弥合,农业产业发展与第二、第三产业统筹兼顾,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基础。
我认为,要使“农民职业化”,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具体包括:(1)户籍制度创新,逐渐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代之以城乡一致的居民户籍管理。(2)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制度创新,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只有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方能实现。(3)统筹兼顾,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自主、自愿流动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城市、农村之间的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推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向村民渗透产权制度改革实质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克服分光吃净思想;二是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向群众介绍区内外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先进事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是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业绩奖惩机制,调动其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产稳步增值。
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产权与资本的结合。
农房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但其更需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配合与支撑。因此,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村资金需求特征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和信用体系,拓宽农业农村直接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产权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4、建立健全农房产权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
农房产权的流转不仅需要供需双方,而且还需要市场机制下的中介服务机构,如相关的价值评估机构与交易组织机构。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及房屋价值的评估机构欠缺,流转过程中土地及房屋价值的评估常常被忽视,而使其不能通过流转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给流转中纠纷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为促进流转的真正市场化,我们应建立农村土地及房屋价值的评估机构,为合理估价农村土地及房屋价值,明确其商品性提供服务。同时,在农村市场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农民获取交易信息的途径较为闭塞,为扩大流转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我们还应加大信息的共享渠道。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农房储备中心
农房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综合施治,配套改革。因为在目前的改革中,不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是宅基地使用权、农房产权流转,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而是事实上的生活资料,房屋也是如此,是农民生老病死的基本保障。因此,要真正实现农村房屋产权的自由流转,除了减轻农民的税负外,还应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农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逐步探索建立以“安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住房制度,创造条件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接轨统一。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社保体系来保障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自由流转,而不是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流转来换取社会保障。因为只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农民完全依赖土地和房屋而生存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弱化。另外也可以探索建立“农房储备”等机构,通过收购农房进行储备,比如收购一些集体土地上的闲置住房、农户多余住房、或部分放弃农村住房移居城内的住房等。可以用这部分储备房屋,对农村的低保户和五保户、无房户、极度危房户可以实施住房保障机制,从而减轻农民生活负担与压力,也为农民在融资方面取得突破,在生活方面也有所保障。也使得改革中的方方面面也才会有突破的基础。
6、积极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产权流转方式
总结近几年和当前我县农村的一些实践,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家政策和体制下,应大力提倡农民以组织化形式参与流转。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以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土地为纽带、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农村土地与房屋规模化经营或规模化流转,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通过建立股份合作制,可以突破农村房屋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的制度障碍,按照自愿的原则,让农民把宅基地交给集体经济组织变为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流转,宅基地流转了那么建在它之上的附属物(房屋)也就随之流转了,从而实现宅基地和房屋的商品化、货币化,同时也解决了单个农民农房和宅基地难于流转的问题;
〈2〉、通过建立股份合作社,实现变分散流转为规模流转。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只有通过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这种形式,鼓励农民自愿入股,通过土地、房屋股份化,让农民变股东,使农民在不直接经营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收益。因此,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组织,是实现农村产权流转的有效形式,既解决好农民单枪匹马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问题,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7、建立农村产权顺畅流转的机制
〈1〉、尽快出台农村产权流转指导意见。目前各项产权流转的指导性意见和实施细则都是各局自已制定的,并没有市上的统一指导意见。在完善产权流转市场,明确农村产权交易收益留成比例、交易税费率等方面都无具体的细则,希望能有一些相关政策,这样才能确保农村产权规范流转。
〈2〉、建立产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和价格体系。一是建立农村产权价格评估机构。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建立具有一定资质的公益性地价评估机构和中介组织,为房屋作价、入股、转让、出租、抵押评估等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价格体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用途、周边城镇土地价格、农作物产值和基础设施投入等因素,分圈层建立房屋流转基准价格体系,确保房屋流转公平公正,防止无序竞争。
〈3〉、加强农村产权流转金融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担保体系。除建立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外,要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产权流转担保领域,引导农副产品收购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建立农民“多户联保”的担保机制,多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虽然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我坚信我们肯定能顺利解决的,明天的农村必将是世界型的、现代化的、田园式的美丽城市。
第四篇: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沙河镇 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探索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我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加快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正确改革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坚守法律政策底线
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严格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三)尊重农民群众意愿
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支持农民创新创造,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民主协商解决改革中的矛盾问题,真正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四)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集体资产和不同地区的条件确定改革任务,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实行“一村一策”,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坚持试点先行。既鼓励大胆创新,又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着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做到稳慎有序,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五)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注重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来谋划和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依规运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改革目标任务
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要求,将吉安村、五丰村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由点及面推进,2018年9月底前全镇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2019年12月底前全镇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020年6月底前全镇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2个试点村2018年8月30日前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12月31日前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019年6月底前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各村、各包村工作队要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狠抓落实、全力推进。
四、主要内容
按照省、市、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一部署,重点围绕“清资产、定成员、推改革、建组织、促发展”五项任务,把住关键环节,推动全面实施。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1.明确清产核资范围。农村集体资产包括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海域滩涂除外)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清产核资是对集体所有的全部账内账外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重点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查实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
2.规范清查程序。在清产核资基础上,把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确保产权归属明晰。清查结果要向全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并经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确认。要明确登记主体,清产核资结束后,要对集体所有的资产分类登记造册,据实反映资产资源的数量、种类以及经营使用情况,做到账证相符和账实相符。
3.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要以清产核资为契机,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要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和处置等制度,实行台账管理。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
(二)科学确认成员身份 1.制定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借鉴外地试点经验,结合下都实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科学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指导意见。
2.严格确认程序。各村应在充分进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具体程序、标准和管理办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情况应全程张榜公布,对身份确认有异议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成员身份确认既要坚持民主协商,让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3.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对经确认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要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准确记录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具体信息,并报镇经管站备案。
(三)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1.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在清产核资和成员确认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要体现成员集体所有和特有的社区性,原则上实行“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的模式。
2.建立股份权能改革管理制度。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记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信息,并出具股权证书。健全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明确公积金、公益金提取比例,把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权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
(四)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1.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现阶段以行政村或社区为单位设立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改革后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统一称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探索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能关系,有效承担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和村民自治事务。
2.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利。严格保护集体资产所有权,防止被虚置。承包农户转让、互换土地承包权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且需发包方同意;采取出租(转包)或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的,须报发包方书面备案。对于经营性资产,要体现集体的维护、管理、运营权利;对于非经营性资产,不宜折股量化到户,要根据其不同投资来源和有关规定统一运行管护。
(五)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能“一股了之,吃光分净”。要采取利用资源、提供服务、物业管理和发展混合经营等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领和支撑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积极探索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等流转交易。同时,要制定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扶持和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我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建立镇、村二级组织机构(2018年2-5月)1.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张福新同志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袁晓芳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并由郑德英同志负责指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织成立由镇村干部、财务人员、农业、林业、水利及村民代表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管站,具体负责全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工作。
2.各村要成立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由各村支部书记担任工作小组组长。村级工作小组成员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干以及熟悉集体资产情况的村级老干部组成。各村工作小组名单5月底前报送下都镇经管站。
(二)动员部署及业务培训(2018年5月)
经管站五月底前组织召开辖区内镇村干部参加的动员部署会议。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以及其他地市好的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使有关人员明确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步骤和具体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在实施过程,可根据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再行培训。
(三)宣传发动(2018年5月)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村民小组长座谈会等形式,并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册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
(四)开展清产核资(2018年6-9月)
1.镇村联合成立清产核资小组,对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核实集体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折旧和净值,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确认资产价值,一般按照会计账目价值核定,对有实无账的资产,由清产核资小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科学、民主、公开的评定,经七天公示无异议后确认。对大多数村民要求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定价的,应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2.划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集体土地),在分类清查核实各类资产的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对清核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并张榜公开。
3.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类登记造册,实行台账管理,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
(五)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18年10月-2019年12月)1.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镇里的指导意见,拟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条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进行讨论修订形成决议。
2.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组织的农民逐人进行甄别界定,对符合本经济组织成员标准条件的人员,直接认定其成员资格;对身份确认有异议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不受侵害。
3.成员认定工作结束后,按户造册登记,经户主签字确认。登记结果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通过后,报镇主管领导审核签字,进行张榜公布,并报镇经管站备案。
(六)依法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2020年1-2月)1.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份额。在清产核资和成员确认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不列入折股量化的范围。
2.股权设置。股权设置应以成员股为主,是否设置集体股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集体股所占比例不超过30%。集体股可用于处置遗留问题、补缴税费、社会保障支出和必要的公益性支出。设置具体形式由各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拟订,报镇两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提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3.股权确定。对成员股采取只确定股份数量不确定股份股值的方式,保障成员股股值随集体资产的增值而增值。
4.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制作《股权证书》以备发放。
(七)完善股份权能(2020年2-3月)
制定股权证书管理制度、台账管理制度,制定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收益分配制度。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建立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管理制度,在尊重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愿的基础上,制定集体资产股份继承制度具体的管理办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继承权。
(八)构建治理机制(2020年3-4月)
组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为依法登记法人组织,制定组织章程,明确记载产权形式、成员构成、组织机构、资产经营、收益分配等内容,提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严格按照章程运行。将集体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借鉴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治理机制。
(九)探索多路径发展集体经济,出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政策措施(2020年4-5月)
贯彻落实《中共龙岩市委办公室、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岩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岩委办发〔2017〕41号)和《中共上杭县委办公室、上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杭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杭委办发〔2018〕8号),多种形式发展,多种措施并举,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十)总结和完善(2020年6月)
1.档案整理。镇经管站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各村要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决议、成员界定表格、股东清册等重要纸质、影像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
2.检查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后,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3.监督管理。改制后的股份合作社要根据财政部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依法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规范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自觉接受各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4.探讨经验。对全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好的做法,以提高水平、推广施行。
5.总结报告。全面总结改革经验,形成全面系统的总结报告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向镇政府提交工作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县统筹协调,乡镇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集联席会,专题研究、统筹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经村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依法讨论通过后实施。镇挂村领导、工作队长要全程参与并督促指导所挂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二)强化责任落实
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对镇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列入镇对村绩效考核。各村两委、各包村工作队要扎扎实实工作、切实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矛盾问题,落实改革的各项措施。要层层压实责任,各村每月27日前要向镇权改办报送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农业、林业、水利、公安、民政、财政、国土、卫计、金融、妇联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服务工作,形成条块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培训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广泛宣传发动,运用广播电视、发放《致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封信》、墙报、入户走访、张贴标语、召开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发动,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宣传解读好改革精神,做到改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解等形式,使农村基层干部切实掌握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操作方法,让他们既当好“宣讲员”,又要当好“辅导员”。要加强专项业务指导,积极推进制定方案、清产核资、资格认定、股权设置、股权登记等关键环节实施。
(四)强化经费保障
为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工作实际给予各村一定的经费补助,工作经费由镇财政统筹安排。
(五)强化督促检查
镇权改办、党政办、效能办要通过联合督查、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村、各包村工作队进行跟踪督查,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各工作任务。强化督促结果运用,对工作不认真、成果质量存在问题的村要列出清单。明确时间节点,限期整改到位,对组织推进不力、工作不负责任、工作进度缓慢的,要重点督查,通过点名通报、效能告诫、组织约谈等方式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全力推进。
(六)确保社会稳定
改革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益,做好不同对象的思想工作,讲清政策,避免和防止工作简单和少数人说了算。要认真做好农村产权纠纷调解和司法救济工作,确保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对因在改革过程中不民主、不公开、不透明和弄虚作假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除追究本集体经济组织责任人的责任外,还将追究镇、村干部的责任。对非法侵占、哄抢、平调、挪用、私分和损坏集体资产的,要如数退赔;涉及违规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业务培训讲义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业务培训讲义
普安县农业局 讲解人: 林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意义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项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重大改革,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清产核资、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合作为导向,针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各级出台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7〕20号)
农业部、财政部等九部委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7〕11号),要求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文件包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办法》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州府办函〔2018〕88号)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整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州府办发〔2018〕26号)
体经济。
4.股份权能改革(折股量化),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分享改革红利。清产核资的对象
要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模清集体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
农村集体资产的“三资”:资金、资产、资源。
重点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性资产,包括已确权颁证给村、组集体类;
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集体经营性资产;
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集体非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
我县对改革工作的时间安排(省、州督查情况): 贵州全部列入2018年国家级、省级试点,黔西南州被纳入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单位,完成时间相应提前。
1.2018年8月20日以前,完成各乡镇(街道)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召开工作启动大会,对清产核资村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及宣传发动工作;
2.2018年8月31日以前,启动村级清产核资工作,100%的村开展集体资产摸底、表册填报工作;
4.改革专班,业务专人负责。对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的审核、上报。
5.建立档案资料。
村(社区)清产核资阶段工作:
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成立(公示):组长、副组长、成员 宣传工作:标语、QQ群、微信群。举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部署,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推脱贫攻坚;集体资产是农村繁荣的基础、清产核资是产权安全的保障;清产核资凝聚人心,产权改革乡村振兴。
召开清产核资工作会议、村小组会议,举例:XX村XX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群众会、村民代表会。
表册填报
清产核资结果公示
清产核资结果确认(村民代表大会)、清产核资工作人员签字。
上报(表册三份)
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建立档案
清产核资报表填报业务讲解(逐一对20类32张表册进行填报业务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