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集团公司科技处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安排 **林业集团公司科技处
一年来,**林业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在科技司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全国林业科技大会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林科发〔2012〕231号)精神,坚持“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一手抓林业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推广,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帮助解决制约林区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大力培育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提升林区自主创新能力。**林业集团公司已加入中国林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省林下经济资源研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获得了优先承担联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优惠享有创新成果等及相关权益。共投入科技经费925万元(其中地本级科技投入610万元);开发新产品14种;申请国家专利205件;26项科技成果获得了科技进步奖;高新技术产值实现6.35亿元,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4%,为实施“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战略目标和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抓项目争取、管理和实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一是向上争取取得新突破。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布局,通过帮助企业搞好项目设计,组织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联盟,谋划申报了国家和省科技项目20项,争取到位资金315万元。二是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生态建设、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和生物技术等,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将攻克一批林下植物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林格贝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林下植物有效成分高效分离技术研究与产。
项目的实施将对提升我区林下资源利用率,促进劳动就业,带动地方经济,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三)抓生物产业推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完善服务措施。为了给生物产业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多次深入各个项目建设地开展实地调研,及时把握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重点项目逐个完善方案设计,倒排工期,强力推进。汇集了推进工作中积累的各种资料,编制了《**地区生物产业推进工作指南》,将有关规划、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企业关心的重要内容清晰呈现,印刷成册统一发放,极大方便了企业,也促进了生物产业在我区的规范化发展。二是加大组织协调。协调相关部门为生物产业项目办理了立项、环评、土地审批等手续,为项目尽快投产奠定了基础。2013年共推进生物产业项目8个(省重点推进项目2项),其中,新开工项目3个,续建项目5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6.84亿元,利润1.753亿元,税金0.79亿元。通过积极协调和督导,推进的8个项目已于5月5日前全部实现了开复工。生物产业实现总产值2.3亿元,税金0.21亿元,利润0.18亿元。三是加大督导推进。组织召开两次了生物产业项目专题推进工作会议,听取生物产业项目组及主管部门汇报,对项目进展情况、年度工作安排、组织保障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企业尽快达产达效。作为我区生物产业的龙头企业林格贝公司的“林下植物荨麻活性成分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引进”项目已被列入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扶持范围,争取到国家林业局科技资金50万元,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抓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加大。一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通过积极争取,我区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创新型培育企业,将充分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精心培育和扶持,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种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值预计实现8.3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5%。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对11家企业专利技术给予奖励补贴,共奖励资金12.73万元,进一步激发企业创造活力;通过积极争取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利优势企业,将享受到国家和省相关专利优惠政策。对2011年和2013年的科技成果鉴定进行了评审,共评出获奖项目2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
(五)抓科技惠民行动,科技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一是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针对我区实施林下资源承包经营的科技需求问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技术指导手册,共发放2000余册。成立了“林下资源经营利用”技术服务团队和项目攻关团队,组织蓝莓、食用菌、北药、森林野菜等研究领域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深入到各县区局达1000人天,培训种植户、农民、林业职工等4000多人次,有效推动了我区林下资源承包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推进林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活动。制定了《林业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及创业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选派了蓝莓、食用菌、北药等5个领域的21名林业科技特派员入驻三县四区五个林业局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个,引进推广新技术9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7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1个,举办培训班50多次,培训人员25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万份,受益林农8000多人,呈现出产业提质、林区职工增收的良好局面。食用菌科技特派员依托食用菌良种繁育中心成功研究开发出黑木耳“兴安1号”新品种,2013年在塔河林业局和新林林业局建立了食用菌优良菌种推广应用示范基地,推广2级菌种3万袋,应用到300万袋的栽培生产中。三是推进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子平台基本建成,加盟仪器设备27台套,科技专家9名,并做好与省创新平台对接,初步实现科技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农林科学院“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定加盟省创新平台协议,盘活科技资源存量,推动我区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加大科普宣传,提高科学素养。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之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业科技大集、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广泛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文化,提高科学素养。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周活动,共出动宣传车10余辆;解答咨询人员近20000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6个,培训基层干部、农民1600人次;发放各种科普资料20000余份;参加科技展5000人次。通过科技周活动,增强了林区百姓的科技意识,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抓作风建设,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我们从加大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入手,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科技工作新形象。一是认真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突出抓好“四风”。按照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完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主题发言、座谈讨论等形式,系统学xxx省、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精神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照习近平同志在指导河北省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中的讲话精神,着力排查和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上下联动工作,建立基层联系点4个,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项目申报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惠民等方面,广泛开展调研,征集技术需求,联系专家进行攻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技术难题,确保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二是实行公开竞岗,完善用人机制。依据“三定”方案,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理清机关科室和事业单位职能,明晰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对机关科室负责人进行竞岗,通过资格审查、公开报名、竞岗演讲、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等程序选出德才兼备、口碑较好、业务能力较强的干部担任科室负责人。进一步树立“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为局内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推动科技工作上水平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三是加大绩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了绩效管理活动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实行责任考核机制。
第二篇:集团公司2012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安排
XXXX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工作回顾和2013工作安排
XXX
二○一三年一月十八日
各位同事: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董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同志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国家“十二 五”规划出台和党的十八大召开的一年,也是集团公司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集团公司发展有了重大转变,发生了许多值得高兴的事情。
一年来,在集团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上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和谐共赢为指导,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克坚攻难,带领全体员工团结向前、奋力拼搏,面对政府各项管控政策的更加严格、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融资和项目建设更加困难的局面,在生产成本高居不下、人员素质、观念和工资普遍较低,技术工艺不稳定等基础条件下,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大力开展全员管理工作,在生产方面进行生产计件薪酬改革,通过成本控制、节能降耗、工艺改进、设备维护和保养等手段全力抓好管理、生产、销售等各项工作,不断拓宽增收节支途径,保持了集团公司平稳健康发展。
——截止2012年年底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5.8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较去年都有较大增长。2012年集团公司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247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3.04%,相较2011年产值增长了 24.28 %;完成销售收入34826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29.76 %;实现利税2356万元,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11600多万元。
一年来,公司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012年集团公司共生产XX产品2230多吨,提取XX36111万毫升,收购XX1360多吨,XX制剂11530万支,XX剂522万瓶,XX剂953万袋,销售中药饮片96吨。
XX公司由于熟食制品市场逐步衰落,肉类原料价格增幅太大,加之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5月份经集团公司研究并果断决策,停止生产,全力保障附加值较高的XX产品生产,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11190万元的生产销售任务。
今年对药业公司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进行了大幅度创新和改革,在质量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新版GMP管理规范和企业内控标准进行管控,对相关工艺验证、工艺衔接、质量检测方面进行了多次有成效的实验,为产品质量管控确立了标准基础数据。在生产方面,口服液生产线安装调试并正常投产、生产部计件薪酬改革获得初步成功、精品肝素钠原料药申报资料及补充资料已经全部上报国家药品审评中心,肝素钠车间也通过了药监局第一次动态核查、设备和人员配套初步成型、生产流程和岗位规程及执行、操作逐步规范,生产人员素质、基础水平、车间管理和统筹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能力和产能获得大幅提升,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饮片公司严格按照GSP管理规范进行生产和经营,在中药饮片采购、加工方面加强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在经营中严格遵循质量优先的原则,做到产品质量过硬、可控,满足市场要求标准。
(二)市场网络建设和营销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展
2012年,集团公司根据国家食品、药品宏观调控政策和目
前产品结构,结合市场实际现状,对产品依据其自身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和准确定位,实行多模式、多渠道的销售形式,不断创新营销机制,优化产品组合和市场整合,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将产品招标提高到战略水平,重视产品配送和政策公关,巩固、加强与代理商、经销商的合作。一是在中药材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投入提高和产能不足的背景下,XX公司果断决策,放弃部分亏损产品生产,核心保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政策支持力度大的产品生产销售;二是充分利用区位中药材资源优势、营销网络优势和企业、政府资源优势,加大原药材期货投资、中药饮片精深加工和中药饮片营销渠道建设投入,走投资和市场结合的营销之路,发展迅速。三是销售模式转变为代理商、经销商、大包商、代加工等多种经营模式。四是XX公司在今年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果断放弃熟食产品的生产,重点突出血液制品的生产和营销,加强闲置库房、冷库及门面房的出租,增加企业收益。五是通过广泛宣传、努力攻关,由企业组织加强对XX大客户对礼品产品的需求,加强礼品包装的招投标工作和客户维护力度,对部分产品如XX盒装、XX礼盒、XX礼盒打造大客户销售模式。
(三)企业、产品品牌进一步得到提升
2012年,公司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先后接待来公司参观的各级领导、客商50余批500余人次,吸引了公众眼球;公司内部,加强员工管理和素质培训,通过技术、工艺改进等实战契机及创造外训机会,提升员工基础素质和技术水平,基本实现了业务技能与岗位工作相适应,业务水平与工作要求相协调的目标,员工工作效率稳步提升,精神面貌和礼节礼貌焕然一新。通过产品营销宣传和杂志广告宣传,基本实现了行
业认同。通过公司上下共同努力,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彰显,企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四)在争取资金扶持和项目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项目工作是公司持续扩张发展的基石和动力,2012年,公司完成了近13个项目的申报、建设和验收工作,其中国家项目2个,省级项目11项,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任务。建设了国家支持项目《XXXX循环经济项目》、《XXX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省级支持项目《XXXGAP种植基地示范项目》、《XXXXGAP种植基地示范项目》、《XXXX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XXX技术改造项目》、《XXXX循环经济项目》等项目,得到了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公司整体管理运营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2年,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各下属公司对制度、财务、生产、供应、质量、人力资源与后勤保障接待等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2012年9月份XXX整体出台《XXXX管理制度》(第一版),在企业文化、公司章程、各项管理制度、条例、规程、部门制度、协调及质量、生产、销售、财务、后勤保障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和规范,并在企业的发展中进行了逐步的实施。财务工作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和会计核算流程管理,加强融资还贷、银行授信、资金筹措等工作,加大资本运作和税收策划管理力度,有效融资5700万元,还贷3000万元。生产、供应、质量管理实行部门管理协作联动机制,加强供应统筹、生产统计、计划和设备安全管理,坚持现场质量监督与产品质量检测相结合,完善各项管理规程和GMP文件修订,生产成本降低和节能降耗取得了一定成绩。GMP认证换证工作从2012年年初确立了换证认证小组,目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人力资源管
理坚持政策规定和标准,在2011年基础上对员工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基本实现了员工队伍精简和培训计划。后勤综合供管和对外接待归口管理,在原有管控措施上进行了调整,食堂管理和其他工作在工作效率和费用节约上迈上了新台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是探索应用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团结带领员工奋力拼搏、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渠道。今天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产品销售增长缓慢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
销售作为企业生产的龙头,由于公司品种少和产品特性、特质不足等硬性条件影响及产品策划、市场拓展突破性不大、市场细分不足、销售基础薄弱和团队小、销售渠道单一等软性条件不力,造成公司整体销售规模小,带动性不足,导致生产、财务、供应等各个环节流通不畅,资金周转不足,利润率低,支持不了企业后续发展。
(二)成本居高不下制约公司健康发展
1、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财务预算与控制不力是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企业管理水平是考量企业运营发展高度和远度的核心,包括企业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状况、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政策和政府关系、融资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后勤保障建设等等方面是否具有良性发展潜力或良好运行趋势。在目前而言,在企业运行中,水平在各个层面都是缺位的,做的非常不到位,导致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财务预算与控制实施短期经营目标、实施长期战略目标计划的重要考核指标
和方案,是重点确定成本费用控制的手段与方法,而公司因销售市场不稳定,加之预算管理控制没有得到完全执行,给成本管理、降低成本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原材料价格较高和技术水平较低是成本居高的重要因素。XXX公司方面,2012年中药材价格较2011年年底虽有下降,但价格仍然处于企业成本的高线,在在市场拓展不够、产品价格不变及饮片公司经营起步阶段,为保持企业工作正常运转和企业信誉,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中药材采购,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制约了企业发展;
XX公司在生产、质量管控、成本控制、后勤保障等方面由于缺乏生产体系和质量管控体系,在生产的综合统筹、质量管控的综合统筹及工艺技术研究、工艺点的控制、质量标准与技术的结合、设备和技术的结合、设备的维护和运行、人员调度和统筹等发面缺乏经验,使得生产制备过程和质量管控过程有很大改进空间,跑冒滴漏和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对生产成本控制形成很大影响。
XX公司受肉类产品涨价、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深加工技术能力影响,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乏力。
(三)人力资源匮乏,核心骨干力量薄弱、员工整体素质与企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制约公司快速发展
人力资源方面核心骨干力量弱小,专业素质薄弱,企业精神缺乏,支撑不了企业框架建设,对研发、生产、技术、质量和市场建设缺乏统筹和长远思路。
员工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规程的编制、制定与执行理解不深,对工作的方法和思路认识不够,导致企业经营中部分工作安排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
够,部分员工缺乏责任感,缺乏认真、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缺乏解决难题的勇气和决心,对自身认知度不足,要求不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不及时总结和归纳,员工之间缺少带动和互助,影响企业整体团结、效率和信心,制约了企业发展。
(四)绩效考核制度系统不完善、执行乏力
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就是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质量、提高销售收入。企业员工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普遍存在工作一般化的思想,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项目跟进和日常各项工作勤务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想干事的人搭建平台、让混日子的人没有立足之地。在骨干人才的培养上,各级各部门都应当自觉把业务骨干的培养当作重要的职责来抓,注重发现、培养、使用人才,保证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保持企业活力。
三、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各项规划,抓住XX省发展农业、中药产业化政策机遇,利用企业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执行的契机,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拓展市场,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努力开创企业新局面,为企业今后的上市奠定可靠基础。
发展目标是实现药品、食品、中药饮片及生物制品生产总值46500万元,销售收入46000万元,利税XX万元;单位产品
(一)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党团建设,广泛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2013年公司要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在人才招聘和使用环节,做好前期培训工作并根据 生产成本和节能降耗降低20%,管理、财务、销售费用降低3%;
人员实际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对人员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配置有效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对现有人员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专项培训,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文化价值理念的缺失,不仅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极大地削弱了员工的进取意识和顽强拼搏的意志。2013年,要从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着手,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将目标量化到部门,将任务分解到个人。积极探索和尝试竞聘上岗机制,优化组合人才队伍,实现优胜劣汰。在企业文化宣传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企业上下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让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切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全体员工人人要成为宣传员,主动宣传企业的基本情况,主动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主动宣传企业品牌,真正做到全员营销,共同营造企业美好愿景。
各公司要认真做好党、团、工会的组织建设,使党、团、工会在企业起到推动、带头、协调的积极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努力拓展市场,提高销售业绩
坚持把市场销售放在首位,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产能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策略,打造全员营销模式。XX公司要重点加强对进入基药目录、医保目录和农合目录药品的营销力度,做到招投标百分百中标,大力扩充营销团队,拓展营销思路和营销渠道,建设合作共赢、稳定可信的营销合作网络。同时各公司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营销风险,加强重点客户维护,及时掌握客户的动态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加强成本控制,做好节能、降耗、增效工作
按照企业发展规划要求,深入开展以目标成本管理、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成本控制工作,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在《2012年企业发展规划方案》制定的定性、定量指标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原材料比质比价采购,完善辅料、包装材料供应商质量审计和限价采购制度,密切关注重点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市场变化,预测价格走势,确保年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合理安排好生产,着力提高煤、电、水、汽等资源管理水平,统筹工作计划,拓展思路,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完成公司制定的节能降耗指标。
(四)做好药业公司股份制改造和制度创新工作
根据XX公司五年发展规划,2013年XX公司要加强企业规范运营,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完成股份制改造,为实现公司五年上市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要求,努力推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规程的创新,出台《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长远、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物力和人才支撑。
(五)重视预算机制、加强预算考核管理
编制财务预算与成本控制是企业实施短期经营目标和实施长期战略目标计划的重要考核指标和依据,是重点确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经营费用、成本分析的手段与方法,也是对以往产品成本、单位费用薄弱环节进行分析预算的重要依据,要做到准确预算、过程严格控制考核、结果准确分析,使预算和考核工作落到实处,使预算考核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其准确性和前瞻性的作用。
(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在公司董事会调查、研究、决策后,明确项目实施部门和进度要求,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预算支持,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2013年重点推进工信、发改、农业、科技、扶贫等归口部门管理支持的项目,计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一为推进XX系列产品、XX产品批准文号申报、审批进度,努力实现文号下发,早日投产;二为中药材GAP种植、产品技改、循环、技术成功转化、扶贫贴息、信息化、物流建设等方面,注重政府信息发布和政策支持,进行项目建设;三为XX房产公司和XX司共同筹建XX建材综合市场,建设规模为2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
(七)继续加强生产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制备技术稳步提升
生产质量方面,2013年前半年重中之重工作为GMP换证认证工作,必须确保在6月份前拿到新的GMP证书。在准备资料、规范生产、加强质量工作的同时注重技术培训、帮带和技术交流,提高员工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GMP培训和安全常识入脑、入心;在生产过程中,将现场质量控制管理与质量送检有机结合,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问题产品流入下道工序或社会,防止发生质量事故,造成被动;坚持每月自查自检制度,及时发现、整改存在问题,坚决查处违规责任人或事故责任人,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技术革新和内控标准提升的研究实践工作,努力将新技术工艺融入生产制造中,创造出更高效、更优质的产品。
在标准制定和执行方面,2013年为公司“质量标准年”,要从企业生产的源头供应部门开始,在质量管控、生产、销售、后
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格式、统一目标的细节标准,要做到标准的合法性、可操作性、简洁性、高效性,建设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运行的目标,达到节能降耗,提高员工素养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管理运营能力,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目的。
回首2012年,我们苦乐共存,展望2013年,我们充满希望,面对公司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任重道远,但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机会共存,机遇大于困难,机遇胜于挑战,让我们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携手并进,坚定不移地抓好既定的各项工作,为确保企业平稳、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多办实事,多作贡献。
在此我向公司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全体员工及默默支持我们工作的家属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值此新年佳节之际,在这里向在座的各位朋友、同事及其家属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蛇年吉祥!
二○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三篇:2009科技处工作总结
2009科技处工作总结
根据校党委2009年工作要点,在主管校长的指导下,科技处及时制定了工作计划,结合国家、河南省以及水利部等的科技发展方略和我校实际,多次进行研究分析,组织全处人员学习讨论,理清了新的一年整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学校博士点建设目标,外引内联,搭建平台,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加大改革与建设的力度,促进学校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将科技处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项目的申报与管理
为提高学校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立项成功率,科技处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讨论,结合我校博士单位建设目标要求,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资助办法(暂行)》(华水政[2009]186号),采取了项目申报资助的“一次校内审查、修改,两次校外专家审查、修改和申报”四个过程的分阶段跟踪管理,切实加强各级各类重要纵向课题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2009年我校重要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取得良好发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项,获得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项目1项,水利部“948”项目2项,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1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项,获得郑州市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1项,郑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计划1项。截止12月10日,科研项目立项合同额达5747.5万元,其中纵向项目合同额1115.9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奖励的考核制度,努力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签定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等工作,科技处采取主动创新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项目培育、项目申报、项目监管、成果培育、成果申报”的五阶段分目标管理,每项目标均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实施。今年,已出台相关的文件,对科技成果的鉴定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申报过程予以一定的资金资助。通过积极调研、分析,结合学校博士单位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资助与奖励办法(暂行)》(华水政[2010]03号),以超常规的方式力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实现高水平标志性科研奖励的产生。
据统计,2009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26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及人文社会科研学研究成果奖共计17项;以合作完成单位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三、积极筹划落实省部共建协议,拓宽科学研究的平台建设
科技工作是一项对外联系广泛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科技处紧紧抓住省部共建的时机,以我校的水利特色为突破口,主动与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希望通过构建与水利行业科研及企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力求使我校在参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横向科研课题、联合申报重大攻关项目以及联合申报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今后,科技处仍把积极主动搭建外联科技研究平台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河务局、河南省水利厅等重点水利单位的联系与交流,在科技领域方面争取更广泛的合作。
四、努力打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广大教师的科学素养
学术活动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学术水平的无形标尺,今年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包括多名两院院士、国内外专家在内的各层次学术报告会30余场;同时,我校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组织了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积极筹备宣传材料参加了第四届水博览会,并且获得由中国水利学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证书。这些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科技前沿,开阔了学术视野,促进了知识交流,对提高我校整体科研素质,增强科研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改革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管理整体水平
为提高我校科研管理整体水平,暑假期间通过招标购置一套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并利用周末时间对科技处工作人员、各单位科研秘书按权限分别进行了培训。目前,2009各单位及个人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数据已经完成了录入,根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内津贴分配实施方案(试行)》文件有关条款,科技处工作人员在不断理解和领会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按照“精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审核。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要逐步实现由科技处——二级学院(部)和校属科研院
所——科技人员三位一体的科技统计和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网络,实现对科研项目及成果源实时跟踪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工作平台,推进和规范二级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院系、科研机构的科研主体作用。
六、规范日常管理,营造高效、和谐、服务型的工作环境
科技处自身的建设是做好为全校教师提供良好服务的基本保证,随着我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更加要求团结有序、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我们制定了多项处内工作制度,以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为原则,在工作中努力营造和谐型环境、服务型环境、效率型环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服务质量,一年中全体同志做到了秉公办事,廉洁奉公。领导班子及全处同志团结协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我校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科技处内部管理体系需要改革,虽然按科室管理的模式已基本成型,但在工作职责及各科形成主动的创造性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九年十二月
第四篇: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处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工作为契机,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外引内联,搭建平台,集中资源,突破重点,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现将科技处的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
1.加大国家基金申报力度,标志性项目立项再获新增长
一年来,科技处克服人员紧缺的困难,仍坚持“加强组织引导,扩大申请数量,优化申请结构,提高申请质量”为工作方针,以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为重点,科学谋划,积极动员,悉心服务,强化效果,把项目申报各阶段组织工作做实做细;同时为提高申请书质量,积极邀请专家来校作项目申报专题辅导报告,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教师申报书进行评审和指导,使项目申请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年共组织申报28个类别共计500余项课题,其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0项,省人文社科基金60项。全年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1项,国家级二类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三类科研项目42项。获批科研项目(课题)数量和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仅国家科学基金的科研经费就达563.5万元,较上增长29%;全年纵向总经费比去年增加67.5%。这些项目的获批,不仅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凝练了一批科研团队,更重要的是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2.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显著增加
科技处继续加强科研项目规范管理,从项目的申报、推荐、立项、研究过程到项目的结题,实行规范化管理。科技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再次修订和完善了科研管理和考核文件,制定了《安徽工程大学科研奖励办法》和《安徽工程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完善了科研项目校内评审管理体制,在项目校内限额推荐过程中,为杜绝人为干扰,开始实施聘请评审专家对材料进行匿名评审,评审全程邀请纪委监督,专家独立评分。此举虽然增加了评审材料加工的工作量,但真正做到评审“公正、公开、公平”。在国家基金申请过程中,推行学院和学校二级管理制度,分阶段、按目标推进国家基金申请工作。全年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5项。我校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3.加强在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结项率大幅提升
加大项目的过程管理,对多年来到期和逾期的未结题项目进行了梳理,根据项目来源,分9个批次进行了整理,并对各类项目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检查。组织已经完成研究任务的项目,按归口管理部门要求结题,对委托学校验收和学校自主验收的项目,聘请专家进行验收,并对结题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对未完成研究任务的,鼓励和督促主持人积极进行研究工作,并办理项目研究变更手续。2012年共办理各级各类项目结题验收1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软科学研究项目3项,其它各类项目结题101项。各类项目中期进展检查70余项。
4.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在注重项目工作的同时,科技处还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工作,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卢强教授等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开阔了教师的科研视野,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深度融合地方经济,促进专利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1.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服务区域经济
一是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区域化范围,合作领域逐步从XX市辐射到周边县区,从皖南辐射到皖北,从安徽辐射到长三角,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先后参加了“XX县产学研合作论坛暨2012年经贸洽谈会”和“XX市第四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多次组织教师深入XX市、XX市、XX县、XX县等10余个市(县)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进一步提高师生服务社会经济能力,全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0余项,参与的教师达200余人次,现有10余位教授、博士作为“双休日工程师”受聘于周边县市企业的,50多位科技特派员服务于芜湖企业的各个行业。全年签订横向项目50余项,合同认证率达100%;同时为使项目实施顺利进行,科技开发部从合同洽谈、签订,到项目实施、结题,都给与了耐心指导,完善了横向项目管理办法,致使横向合作项目到帐经费比2011年增长近10%。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大胆创新,通过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中心)及实验室,联合企业组织解决关键技术的重大项目,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今年由我校牵头,联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清华大学院士工作站、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公司、海螺川崎装备、安徽埃夫特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成立了“皖江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中心的成立不仅得到了XX市政府、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持,而且也为我校科技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此外我校还与清华大学在XX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成立“卢强院士工作站”。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在全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能力,今年科技处组织开展校首届大学生专利发明与创新大赛。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参赛人数近600人,收到作品近400件,受到全校万余师生的关注;并将学校大赛中优秀作品229件推荐参加XX市首届专利创新大赛,XX市大赛设置的100名奖项中,我校获得47名,位居全市高校首位,学校也因此荣获优秀组织奖,并取得下一届大赛承办权;在知识产权科组织下,大部分大赛作品已完成专利申报工作,申报数量达268件。
今年我校作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局组织的验收,且获优秀等级,这也是省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今年我校共获得授权专利51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5件,外观专利14件,专利结构得到了优化。
我校科技开发部承担建设“技术转移中心”为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全年共承担各类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项目百余项。2012年我校科技开发部被授予了“安徽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品化和市场化,我校今年成立了“安徽工程大学科技园”,并已成功获得“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深化办刊改革,广开稿源,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
学报编辑部始终遵循“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的办刊宗旨,增强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意识,全年顺利地完成了编辑出版任务。2012年学报在继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外,又顺利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数据库,使学报的影响力得到了扩大。
为规范编辑部稿件收发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学报运行机制,对每篇录用稿件均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审核,确保论文学术严谨性;完善稿件修改反馈流程,运用多种手段缩短了审稿周期,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来稿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研究的前沿性,编辑部及时地动态调整审稿专家的数据库。
2012年学报编辑部共出版发行4期学报,一年中处理稿件111篇,刊出98篇,其中研究生论文53篇,各类基金资助论文56篇,且占所发论文数的57.1%,提高了基金论文刊载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报的学术水平。为了扩大我刊的影响面,编辑部今年非常重视网络来稿,全年共收到400余篇网络稿件,并细致地做着稿件的审查、回复等工作。继续做好与兄弟院校学报编辑部和图书馆的交流工作,扩大信息的来源,全年共寄送发行学报2800余册。
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协助配合各部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科技处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每周一次的处务会制度,做好每周工作周历表,加强服务意识,日常工作规范化,高效完成相关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大量细致工作,如配合人事处完成了2012高级、中级职称评审材料及各类人才工程申报相关材料的审核工作;配合研究生部完成校学术骨干材料审核;与校工会完成优秀学术论文审核和填报,与团委完成挑战杯的评审推荐工作。
今年在完成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创先争优及示范岗等工作。
今后科技处将本着“强化服务、优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努力改正不足,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共同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篇:科技处-2010工作总结
科技处2010年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部署,在吴校长领导下,在洪鹏志处长带领下,科技处和全校教职员工一道,经过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完成了学校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许多不足,从而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就2010年我处科研管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项目及经费
到目前为止,2010年全校在研科研项目共656项,新增项目256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96项,其余为市厅级及横向课题。现到账经费4769万元,还有省海洋与渔业局约1500万元、农业厅约300万元、教育厅约200万元将陆续到账,预计总经费约6000万元。
二、科研成果
1、奖项:2010年我校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33项。自然科学类: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含国家海洋局科技成果创新奖);市厅级奖9项(含3个农推奖)。人文社科类:市厅级奖17项。
2、鉴定、验收
共鉴定科技成果9项,有2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4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共验收结题项目11项。
3、专利(知识产权)
2010年我校申报各类知识产权共98项,授权31项。其中申报发明专利80项,授权13项;申请实用新型11项,授权11项;计算机软件登记7项。目前我校累计申请知识产权总数415项,已授权105项。2010年进入实审的有191项,预计未来几年我校将出现专利获授权高峰期。我校作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经过三年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
4、论文、著作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校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88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86篇,著作(编著)10余部。
三、学术交流
2010年我校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共297场,其中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院士等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另外,我校还积极参与协办2010年水产科技论坛,成功承办了首届广东省海洋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在省内外引起了积极影响。
四、成果及推广
我校多次参加大型科技成果推介会,如广东省农业博览会,首届全国科技兴海成果展览交易会,玉林博览会,首届广东省海洋博览会等,推介我校科研成果。另外,我校还与省内外地市局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参与产业联盟,签订多项成果转让协议。同时,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我省科技下乡活动。目前我校拥有农村科技特派员138人,企业科技厅特派员101人,为我校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转化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科研实验室建设
今年我校“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新增为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获得了滚动支持。
六、修订科研管理文件
去年三月学校成功的召开了第四次全校科技大会,修订了七个科研管理文件,新制定了“广东海洋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为我校科研工作顺利走上科学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七、存在的不足
1、项目获得不够稳定,缺少标志性项目。
2、各学科发展部平衡,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3、科研管理水平不高,课题实施不够规范。
4、.取得的成果不够丰厚,缺少高水平论文、高层次奖项。
5、成果转化率太低。
八、今后努力方向:
1、继续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做好科研规划与布局,培育团队,鼓励学科交叉,重点强化科研管理与创新。
2、巩固现有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开拓新的科研项目途径,重点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管理工作。3、2011年力争在国家级项目上、高级别奖项上、高水平论文上获得突破。
4、加强学术交流,强化成果转化。
5、利用政策激励,科学引导,积极广泛的调动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校建博增硕做出贡献。
科技处
二0一一年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