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处工作总结(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3: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科技处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科技处工作总结》。

第一篇:大学科技处工作总结

目 录

船舶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1 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6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及思路.................21 自动化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26 水声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37 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45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50 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57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63 理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68 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及思路.............................7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77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82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85 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88 船舶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 5年来,船舶工程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方面总体来说有进步,也有不足,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科技创新龙头学院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一一回顾。

一、现有基础和取得的成绩

(一)科技创新基地情况

船舶工程学院拥有自己的创新基地———船舶工程学院大学生船模创新活动中心(又称创新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7月位于41号楼218房间,是船舶工程学院领导在全院办公室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支持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而特批成立的一个专门用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由船舶工程学院团委学术科技部(原船舶工程学院科协)负责日常管理与维护。

大学生船模创新活动中心经过了一年的发展,尽管还存在硬件和软件多方面的不足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短短的一年间已经有化学防护气囊、自动变速公路自行车、基于集散控制多功能组合机器人(仿生蛇ii代)、通过对鼠标进行改进来实现手写输入、全方向移动吊架、船体分段仿真模型、新型鼠标、船舶建造工艺流程静态演示仪、半潜式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模型等多件作品涌现,也出现了一批新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同时,我们今年也与学校其他学生创新基地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创新基地之间的优势互补。我们和工程训练中心下设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sunwise创新工作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计划,由sunwise创新工作室提供资金和大型机械加工设备,由我们提供人员和制作场地,在大学生船模创新活动中心建立一个专门的模型制作小组。目前大学生船模创新活动中心的船模小组正在与sunwise创新工作室合作开展2208号中国新型双体导弹快艇模型的制作活动。同时,我们应建工学院的要求,也将大学生船模创新活动中心对建工学院开放并负责对建工学院的建筑模型小组进行初步的模型制作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了大学生船模创新活动中心的资源为全校热爱科技创新的同学服务。

(二)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果

以下是我院近两年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通过情况统计: 在2004年只有3项

提示性警报锁及便利照明装置 崔金喜 02-121 旅客列车过道门制动装置 任光磊 03-111 便携式公共卫生马桶垫纸 姜 玥 02-113 而在当大学生船模创新中心成立后的2005年达到了13项之多

基于集散控制多功能组合机器人(仿生蛇ii代)杜勉珂02-115 通过对鼠标进行改进来实现手写输入 吴凡02-131 全方向移动吊架 陈磊 04-116 彭正梁 04-115 自动变速公路自行车

双柱壳体组合自救型潜艇

新型鼠标

佳星 04-116

彭亮斌 02-113 唐兵 02-114 丁小强02-116 船用损管气囊 防泄式测流自动保险节能煤气阀门

磁悬浮与式船舶下水模型 于昌利 02-116 船体分段仿真模型 杜庆贵 02-114 新的营销方式与企业的发展(学术论文)张德运 02-131 封闭光路设计

无线电飞机模型 朱福斌 03-115 邵琳 04-115 由2004年的4项变成2005年的13项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船模创新中心的作用与效果,同时也说明了我们船舶工程学院正在努力成为新的与我校特色紧密相关的学生创新基地。2004年得奖情况:

4人得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鼓励奖)

卷烟纸的安全性研究与设计

全方位光向跟踪仪

唐兵02—114二等奖 吴凡02—121二等奖

姜玥02—113鼓励奖 便携式公共卫生马桶垫纸 单片机逆变器 杜勉珂02—115三等奖

杜勉珂02—115鼓励奖 杜勉珂02—115二等奖 六足万向马腿蛛形机器人 手机铃声响度全自动控制器 2005年得奖情况:4人得奖(1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鼓励奖)自动变速公路自行车 彭正梁04—115三等奖 全方位移动吊架

化学防护气囊

陈磊 04—116鼓励奖 刘林双04—131一等奖

新型光电鼠标 彭亮斌 02—113鼓励奖

吴凡 02—131鼓励奖 通过鼠标改进的手写输入 虽然我们在2005年得奖数目没有2004年多但应当看到的是2004年有三项奖都是杜勉珂一个人得的且所有得奖的都是02届也就是大三的学生,而2005年却有三个当时还是大一的学生其中还有一个获得一等奖。这说明大学生船模创新中心在培养科技创新新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在学校第十二届五四杯上获得二等奖一项,2007年至今一直是空白。学生的科研立项情况进展比较好,从2004年的几项已经发展到2007年的37项,2008年学院自行立项27项。

二、存在的不足 1.基础性不足

由于学院整体搬迁至船海楼,原来的场地不能提供支持,经过学工办争取,学院将地下室120㎡的空间提供为创新中心,由于缺少硬件支持,加上地下室潮湿,暖气经常跑水,无法实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原有的器材经过两次发水浸泡,现已全部毁损,学院申报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申报经费50万元人民币,待国防科工委批复后重新选址再进行建设,因此,目前学院科技创新实验室暂时处于空白状态。2.创新切入点不够准确

由于学院的专业特色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进行计算船舶的型线、稳定性、操纵性等数据指标计算,以及船舶制造单元的生产设计工作,船舶专业虽然是工科院系,但在课程设置上与机电类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多体现在进行完数据计算后,在水池或者平台上进行校核,而且很多的实践项目涉及到军品项目,只有涉密人员(更多是研究生层面)参加,因此无法实现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普遍性。在专业应用上与计算机学院比较相似,但是一旦涉及到军品,就缺少了实践的平台,而且船舶专业的实践平台要比计算机学院的大众应用平台窄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院科技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各个科技创新工作突出的学院基本上有通用专业和实验基地作为依托,信通学院依靠e维协会和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机电学院和自动化学院的专业特色就能完全支撑这项工作、水声学院拥有亚太地区dsp平台,而船舶、动能、核学院等虽然在科研上实力比较突出,但是也很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发展,涉及到军品本科生都要靠边站,这也是这几个学院创新工作不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无法寻 找合适的切入点!

3.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深入

放眼机电、信通等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都是由专业老师或者是副院长负责,船舶学院也很重视,让副书记负责,但是缺少专业的支撑,缺少经费的支持,要想工作突出很难实现。嘴上喊重视,实际不付出,怎么可能实现质的提高?5年来学院提供的科技创新经费仅仅1万元多一点,很多项目都是由学生工作经费支持或者外出化缘才能进行,船舶学院各课题组都非常有钱,但是没有人进行投入,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研究生,谁会支持本科生呢?这些都限制了学院科技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思路 经过5年来的摸索,新班子对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也取得了共识,因此在2008年将有较大的改观。目前正在进行创新中心的改革。学院已经把大学生科技创新列入2008年十大工作之一,初步建立、规范大学生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全院教师关心、支持大学生科研工作意识,建立、健全适应我院大学生科研工作发展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力争实现较高级别项目的突破,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新局面。低年级的学生从制作船模开始介入到创新工作,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以科研立项和计算机软件应用为平台,通过新船型、潜器、海洋平台的设计开发提高动手能力,并创造效益。

船舶学院的学科较多,单独一个学科难以支持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这一点在和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和信通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相比较差距较大,这种差距也和专业设置、试验平台建设等因素相关。实际上学院的科研条件是这几个学院无法比较的,但是由于学科的分化,影响了学生创新过程中的关联性,也限制了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而其他学院在一个学科的基础上就能开展创新活动。因此学院决定整合优势学科,将相应机构有效结合,将这四个机构作为创新中心建立的基础,为学生科技创新本中心以学院水下机器人国防重点实验室(深水水池)、船舶力学研究所(大水池)、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船舶cad/cam实验室等四个机构为依托,充分利用学院充足的科研试验条件,以船舶设计(新船型开发、结构优化、性能检测)和小型潜器设计制造,以及海洋平台开发与技术支持为主攻方向,整合了学院最强的科研实力,力求有所突破。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尤其是通过“211工程”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积累,本中心具篇二:大学科技委员年度工作总结 12-13学年工作总结

转眼间,大二学年就结束了,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了测控一班的科技委员的职务,虽然有时候工作比较忙碌,但我真实的感觉到了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乐趣,在为班级奉献的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科学知识,也增强的了集体荣誉感。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我做了大二学年的工作总结,以便在大三学年再接再厉,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本学年我完成的任务: 1.积极做好学院与班级的沟通任务,及时向班级传达上级组织的通知和要求,并按时向上级组织汇报。

2.认真参与制定了大二学年的班委工作计划,并努力按要求去实现计划。3.大二上学期组织测控专业科技讲座,邀请技术达人为本专业同学宣讲科技知识以及比赛心得,提高了班级的科技制作氛围。4.大二下学期组织测控一班科技制作比赛,在科技作品制作中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科技制作的热情。5.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星火杯”比赛,全国大学生仪器仪表竞赛,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

本学年我的不足:

1.身为班委,我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没能为同学起到好的带头作用。2.在组织班级科技活动的时候,没能做好足够的通知和准备工作,使活动的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也从其他班干部和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能力。班长组织活动的井然有序,沉着冷静;学习委员的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谦逊的品质;团支书工作的积极和负责??还有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对科技制作的痴迷以及各种特长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鼓舞我努力向他们看齐。作为测控一班的科技委员,我从这一学年的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也更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大三学年,我一定要更加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要更好地动员大家参与科技制作,提高大家参加科技比赛的热情。同时,我也要更好地做好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工作,积极为同学们争取更多地实践机会。另外,作为科委,我也要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好专业课程,提高自己的科技实践能力,努力为同学们做好榜样。

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深知只有在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中才能使大家更好地成长,在新的一学期里,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一定会和其他班干部、同学齐心协力,努力把我们班级建设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最后衷心祝愿测控一班能够取得更好成绩。

蒋红亮

2013年10月13日篇三:大学科技文化节工作总结

咸宁学院第七届科技文化节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2010年9月下旬12月上旬由校团委、校办牵头,共同举办了咸宁学院第七届科技文化节。本届科技文化节面向全校在校大学生,以“倡导科技文化,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通过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积极创建和谐人文校园并促进大学生树立追求卓越、锐意创新的科学精神。对构建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此次文化节面向师生,务求实效,结合了当前师生特点围绕着活动的主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和素质拓展、技能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增强全院学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为主旨。因此,电信学院为进一步配合校团委工作,开展如下活动:

一、科技创新篇

1、信息科技推广

信息科技已经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更多的信息知识,对我们大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我们电信学院的学子了解更多科技信息的推广和经营又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团委学生办公室承担了信息推广工作,积极向我院各班宣传通讯电子信息知识,并配合推广校园一卡通和电信手机,使广大学生受益良多。

2、大学生科技论坛

大学生科技论坛,主要结合大学生科研立项,组织校内专家点评。主要尤药学院主办这个活动,我们院协助。我院团委秘书处积极与我院电子竞赛团队取得联系并组织送了我们院的电子竞赛产品参加了药学院的大学生科技成果展,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二、素质拓展篇

1、新大学ceo计划

为提高创新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11月份校团委学生会组织了新生干部素质拓展活动。我院没有新招10级干部,但我愿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积极动员09级干部,由我院团副何艾玲带队,15名学生干部参加了干部拓展活动。在活动中我院干部十分积极,充分展现了电信学院学生干部的风采,同时在活动中增强了我院干部的团队合作精神。

2、戏剧小品大赛、新生嗨歌会 10月和11月份分别在我院第七届校园科技文化节戏剧小品大赛中。我院选手踊跃报名,积极准备在经过多次比赛后最终进入复赛。这两次大赛我院的初选工作有文艺部负责,比赛节目经过他们精心策划与组织。选手长时期刻苦训练,克服几乎全天都满课的困难,团结一心,共创好成绩,并在院里形成了很好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今后活动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希望他们在复赛中取得佳绩为我院增得荣誉。

3、学风大比拼

学风,反映着一个学校的气氛和面貌。为响应科技文化节学风大比拼活动“各院争创优良学风号召”建设富有院特色的优良学风,12月16日下午电信学院在五栋理工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白育庭、学工处处长王孝才、兄弟院系领导系主任和我院的相关负责人、部分学生干部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学院的学风建设问题。我院李忠明院长主持了此次会议。通过这次学风建设研讨会,各院系提出了许多院系学风建设的建议和措施,促进了各院系的交流,相信这次研讨会定能促进教与学的沟通,使我院的学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4、学生百计献校长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更好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11月份此次科技文化节开展了学生百计献校长活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号召我院各班同学献计献策。我院各班学生代表在各班积极讨论,商量建议,并最后集中开会提出了综合意见。其中许多建议客观实在,指出了我校管理方面的很多弊端并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5、我爱电影

为了提高学校女生的综合素质,此次文化节推出了极具特色的“我爱电影”优秀影片展播活动。10月份我院女生部积极响应,挑选了十分优秀的电影,并宣传号召我院女生在教室观看。观看以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深受启发,并表示要将获得的体会运用于生活中,活出21世纪女性的风采。

三、技能实践篇

1、中华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为校园增色添彩,诵读经典成为全国各类学校一大热点。10月至11月此次科技文化节举行了中华颂朗诵大赛。我院语工部积极宣传此次活动,选拔了优秀选手参赛,张宇同学表现十分优秀,虽未进入决赛,但充分展示了我院学子的朗诵风采。此次比赛提高了提高我院学生对我国经典朗诵的兴趣,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一股朗诵热。

2、师范四项全能比赛

普通话、三笔字、课件制作、才艺展示这是一个优秀老是必备的四宝。在校举办的师范四项全能比赛中,我院学习部选出了优秀选手并进行了培训,虽在复赛中为了突出重围,但以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师范技能的综合能力。此次比赛,激起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提高了大家的忧患意识。当电脑打字代替手写时,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动手能力。

3、益暖咸宁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扶贫济困,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全面加强学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弘扬真善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校特开展了“情系湖北,爱暖寒日”捐赠活动。2010年12月,电信学院组织开展了“情系湖北,爱暖寒日”公益活动。号召各位老师同学们募捐善款,再集中善款转交校团委扶贫负责组织。电信学院师生共同奉献爱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行善

积德,福有攸归。献上我们的微薄之力,让困难中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我们诚挚的关怀与祝福。同时,也使我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爱如阳光,普照大地;爱如细雨,润物无声。这次“爱心活动”也是一次成功的“爱心教育”,教育学生感悟生活,感谢生活,珍惜生活!让我们时刻怀着感恩和爱心对待生活和对身边的人!11月16日至18日咸宁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咸宁举行。我校积极号召我校学生担当志愿者。电信学院学生积极响应,在100余名报名学生中挑选了15名学生担当志愿者。他们积极参加大院组织的志愿者培训活动,旅游节期间工作十分负责,并有吴元超和毛前来两位学生获得了咸宁市国际温泉旅游节优秀者荣誉称号。

总体来说,我们院这次以“倡导科技文化,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各个阶段的活动都十分成功。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我院团委和学生会合理安排各项活动,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团总支就已经将活动方案、实施步骤分配给各个部门,动员学生所有成员积极参加活动。

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认真反省思考了我们的不足:篇四:2010年度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2010年度工作总结

一、制度建设常抓不懈,科研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为提高学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规范学术行为,本年度科研处继续加大规章制度建设,颁布和修改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文件,建立并完善了校级科研管理体系,使我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科研管理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2010年,我处多次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分别针对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年鉴》和《概览》的编写等重要工作做了安排部署。2月,我们就及时做好了每年一度的科技与社科统计工作,并配合教育厅做好集中审核全省高校r&d资源清查暨科技社科年报统计数据。另外,二、学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2010年度,对我我校的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个及其不平凡的一年。3月份,我们召开了重点学科建设暨科研工作管理会议工作会议,6月召开了重点学科建设推进会。这两次会议,分别就我校近几年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及时汇总有益经验和提出不足之处。这两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迎接今年省重点学科的中期检查。正是因为我们的高度重视与及时部署,我校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四个省级重点学科均顺利通过今年的中期检查。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10—2012三年项目建设规划及2010年项目申报工作,经过我们的精心组织和不断努力,我校申报的个项目,经过教育部有关专家评审,最终获批项,项目总体通过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三年共获得专项资金万元。这是我校自建校以来在科研领域所获得的数额最大的资助,对于我校今后的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项目将会发挥巨大的和持久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申报质、量并举,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取得历史性飞跃 2010年我校各种项目申报过程中利好消息频传。本年度,我们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各种常规项目的申报工作外,还积极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项目、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等项目的申报工作。今年,我校共获得各个级别项目73项立项,其中省厅级以上项目27项,共获得项目资助经费近150 万元。

四、科研机构建设开创新篇章,各项获奖捷报频传 今年,在科研机构的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省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被确立为第二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被确立为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省今年唯一一个以艺术学一级学科为依托的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获批,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校艺术学科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是我校设计艺术学学科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有力证明。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的建立,为我校的科研与学科建设搭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对于进一步加强我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校拔尖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该实验室对于我校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成果转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能力的增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最终为我校成为推动江苏早日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提供强大动力。

在科研过奖方面,我校老师喜获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在江苏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校优秀成果奖评比中有我校有一位老师获二等奖、三位老师获三等奖,获奖比例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五、整合优化学术资源,积极编写科研文献

为了及时整理、收集我校近两年的学术资源、梳理总结近几年的科研情况,我们一如既往地编制了《年鉴》。该项工作从3月份开始启动,一直持续到11月份,历经发文、素材收集、汇总成册、校稿等多个阶段。另外,为了总结我校近30年的学术成果、彰显学术实力,及时收集、保存我校的学术著作,我们今年启动了《概览》的编撰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对我校科研工作

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外宣传我校科研事业发展的新进展,我们还按期编写了《简报》,并向学校其他部门和二级学院免费发放。

公共管理学院科研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研部又走过了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中,科研部顺利举行了换届选举,同时迎来了一批新鲜生力军的加入。作为公共管理学院两委中的分支部门,科研部在各位老师与两委主席团的领导下、在新老部员的共同参与下、在各部门的鼎力协助下,响应学院号召,进一步完善部门建设与分工,举行了一系列部门活动,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院内师生普遍给予了广泛好评。同时,我们也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教训,现将科研部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既是对过往工作经历的总结,更是为今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一、部门工作开展

1、部门建设。经过换届与纳新,科研部选定章瑶同学为部长、官茂元与庄建梅为副部长,并迎来了倪娜、王裴裴、李玉明、王燕等四位2012级新生为新晋干事。确定人员之后,科研部召开了部门工作会议,确定将部门工作分为常规工作、文字工作、活动管理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位部长、副部长负责,同时根据干事的个人兴趣及特长进行了合理的人员分配。确立了以“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增强学术科研能力”为宗旨,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工作方针,旨在创建大众学术氛围,完善学术交流机制,丰富学术活动内容,沉淀学术文化底蕴,打造完备的学术平台的工作目标。

3、“漫谈做研究的态度与方法”专家讲座

本次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陈清波老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曾盛聪副院长主讲,主要面向2012级研究生新生,旨在9月份新生入学伊始、课程学习还未正式开始时,在大家心中树立起诚信研究的意识,让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认识。曾盛聪副院长在会上反复强调了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做研究是本职,而端正、正直的研究态度则是根本,并介绍了硕士研究生做研究应有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给新入学的同学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4、新老生学术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同样面向2012级研究生新生,是科研部与学习部联合开展的活动,由科研部副部长官茂元同学主持,来自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何方芳和雷媛媛、2010级社会学的陈智锟和2011级行政管理的黄澄辉同学,利用ppt展示,就学术、考试、社会实践和提前毕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向学弟学妹们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解与十分贴心的提示。

相比诸多专家老师,老生们的发言显得更加亲切、更加贴近研究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得到了新生们的积极响应与热烈支持,交流会上时不时爆发出笑声与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听过学长学姐们详细而热情的经验分享和讲解之后,对于未来三年的学习与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将牢记老师与前辈的教诲,认真学习、端正科研态度,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完成研究生学业。

5、第五期研究生学术沙龙

本期学术沙龙于2012年10月13日举办,由科研部章瑶主持,公共管理学院柴宇平教授主讲,本院2011、2012级硕士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期学术沙龙以中日关系与钓鱼岛问题为主题,旨在对该问题进行学理性探讨并正确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柴宇平教授以其幽默风趣的讲授方式,提出三个问题:钓鱼岛及其主权问题争端的由来;日本争夺钓鱼岛的图谋;针对日本对中国的挑衅行为,中国该如何面对。柴宇平教授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出发,列举史实,分析了钓鱼岛的行政和军事管辖权为何今天会落入日本的手中。从《开罗宣言》、《波茨坦

公告》中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寻找最有力的证据,得到了在座同学的热烈回应。最后,柴宇平教授揭露了日本霸占中国钓鱼岛的图谋,并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提出解决手段,启发了研究生同学理性看待中日钓鱼岛问题,使在座的同学豁然开朗,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6、“弘扬学术道德,守护科研净土”学术道德主题演讲赛

7、“恪守学术道德,明晰学术规范”研究生主题学术沙龙

本次学术沙龙于2012年11月18日晚举行,由公共管理学院张廷君老师担任主讲人,公共管理学院全体研一新生均作为观众参与了本次沙龙。张廷君老师首先从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切入,为大家阐明了诚信在学术论文创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联系实际,列举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并告诫在座的研究生,应当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之后,介绍了一些关于学术操守的法律规范,并针对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给出了几点建议。通过此次学术沙龙,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应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防止学术浮躁。8、2012年研究生科学讨论会征文活动

研究生科学讨论会是研究生科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部响应学院号召,承办了此次科学讨论会征文活动。征文活动时间为2012年10月26日至2012年12月1日,公共管理学院所有在读研究生皆可参加。在此次活动中,三个年级的研究生均积极参加、踊跃投稿,截至征文截止时,共收得征文五十余份,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精神可见一斑。

9、“传承闽都文化,弘扬福建精神”报告会 2012年12月14日举行的报告会由公共管理学院科研部承办,科研部干事李玉明主持,侯西安老师、张玲枣老师、和谢宏忠老师担任此次大会的评委,公共管理学院全体研一新生及部分研二学生到现场听取此次报告。2012级各专业以团支部为单位,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经过一个月的充分准备,各团支部为大家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在各团支部分别展示完毕之后,侯西安老师和谢宏忠老师分别就相关展示内容以提问的形式与各支部代表进行深入的探讨,老师们独到的见解以及各支部代表们智慧的回答,赢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赛后,张玲枣老师的精彩点评,更是令同学们获益匪浅。

二、活动经验总结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我们充分认识到,贴近同学是做好活动的关键。要使一系列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坚持贴近同学的原则,组织策划活动以满足研究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能够切实解决他们在学术研究、学习生活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与困难。同时,研究生思想更趋成熟,行为更趋独立,简单机械的灌输教育方式不仅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要注意改进教育方式,采取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主选择。

另一方面,组织有力是做好主题教育的保障。科研部在本学期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包含专家报告、签名宣誓活动、学术交流会、演讲赛、征文比赛等各种形式,历时长,形式多,组织协调、布置落实的工作量大,需要强力的组织机构、认真的工作态度、高效的执行力度,更需要各位领导老师、各个兄弟部门和所有同学们的理解与支持。科研部上下团结一心,各司所职,力求活动组织有序、有力、秩序井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2012级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研部成员们学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配合,学习到经验的同时也总结了教训。在接

下来的第二学期中,科研部将化经验为力量,不断开展更多、更新的科研活动,力求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争取创造更好的成绩与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2009科技处工作总结

2009科技处工作总结

根据校党委2009年工作要点,在主管校长的指导下,科技处及时制定了工作计划,结合国家、河南省以及水利部等的科技发展方略和我校实际,多次进行研究分析,组织全处人员学习讨论,理清了新的一年整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学校博士点建设目标,外引内联,搭建平台,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加大改革与建设的力度,促进学校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将科技处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项目的申报与管理

为提高学校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立项成功率,科技处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讨论,结合我校博士单位建设目标要求,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资助办法(暂行)》(华水政[2009]186号),采取了项目申报资助的“一次校内审查、修改,两次校外专家审查、修改和申报”四个过程的分阶段跟踪管理,切实加强各级各类重要纵向课题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2009年我校重要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取得良好发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项,获得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项目1项,水利部“948”项目2项,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1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项,获得郑州市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1项,郑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计划1项。截止12月10日,科研项目立项合同额达5747.5万元,其中纵向项目合同额1115.9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奖励的考核制度,努力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签定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等工作,科技处采取主动创新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项目培育、项目申报、项目监管、成果培育、成果申报”的五阶段分目标管理,每项目标均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实施。今年,已出台相关的文件,对科技成果的鉴定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申报过程予以一定的资金资助。通过积极调研、分析,结合学校博士单位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资助与奖励办法(暂行)》(华水政[2010]03号),以超常规的方式力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实现高水平标志性科研奖励的产生。

据统计,2009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26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及人文社会科研学研究成果奖共计17项;以合作完成单位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三、积极筹划落实省部共建协议,拓宽科学研究的平台建设

科技工作是一项对外联系广泛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科技处紧紧抓住省部共建的时机,以我校的水利特色为突破口,主动与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希望通过构建与水利行业科研及企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力求使我校在参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横向科研课题、联合申报重大攻关项目以及联合申报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今后,科技处仍把积极主动搭建外联科技研究平台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河务局、河南省水利厅等重点水利单位的联系与交流,在科技领域方面争取更广泛的合作。

四、努力打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广大教师的科学素养

学术活动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学术水平的无形标尺,今年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包括多名两院院士、国内外专家在内的各层次学术报告会30余场;同时,我校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组织了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积极筹备宣传材料参加了第四届水博览会,并且获得由中国水利学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证书。这些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科技前沿,开阔了学术视野,促进了知识交流,对提高我校整体科研素质,增强科研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改革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管理整体水平

为提高我校科研管理整体水平,暑假期间通过招标购置一套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并利用周末时间对科技处工作人员、各单位科研秘书按权限分别进行了培训。目前,2009各单位及个人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数据已经完成了录入,根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内津贴分配实施方案(试行)》文件有关条款,科技处工作人员在不断理解和领会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按照“精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审核。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要逐步实现由科技处——二级学院(部)和校属科研院

所——科技人员三位一体的科技统计和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网络,实现对科研项目及成果源实时跟踪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工作平台,推进和规范二级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院系、科研机构的科研主体作用。

六、规范日常管理,营造高效、和谐、服务型的工作环境

科技处自身的建设是做好为全校教师提供良好服务的基本保证,随着我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更加要求团结有序、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我们制定了多项处内工作制度,以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为原则,在工作中努力营造和谐型环境、服务型环境、效率型环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服务质量,一年中全体同志做到了秉公办事,廉洁奉公。领导班子及全处同志团结协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我校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科技处内部管理体系需要改革,虽然按科室管理的模式已基本成型,但在工作职责及各科形成主动的创造性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九年十二月

第三篇: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处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工作为契机,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外引内联,搭建平台,集中资源,突破重点,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现将科技处的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

1.加大国家基金申报力度,标志性项目立项再获新增长

一年来,科技处克服人员紧缺的困难,仍坚持“加强组织引导,扩大申请数量,优化申请结构,提高申请质量”为工作方针,以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为重点,科学谋划,积极动员,悉心服务,强化效果,把项目申报各阶段组织工作做实做细;同时为提高申请书质量,积极邀请专家来校作项目申报专题辅导报告,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教师申报书进行评审和指导,使项目申请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年共组织申报28个类别共计500余项课题,其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0项,省人文社科基金60项。全年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1项,国家级二类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三类科研项目42项。获批科研项目(课题)数量和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仅国家科学基金的科研经费就达563.5万元,较上增长29%;全年纵向总经费比去年增加67.5%。这些项目的获批,不仅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凝练了一批科研团队,更重要的是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2.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显著增加

科技处继续加强科研项目规范管理,从项目的申报、推荐、立项、研究过程到项目的结题,实行规范化管理。科技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再次修订和完善了科研管理和考核文件,制定了《安徽工程大学科研奖励办法》和《安徽工程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完善了科研项目校内评审管理体制,在项目校内限额推荐过程中,为杜绝人为干扰,开始实施聘请评审专家对材料进行匿名评审,评审全程邀请纪委监督,专家独立评分。此举虽然增加了评审材料加工的工作量,但真正做到评审“公正、公开、公平”。在国家基金申请过程中,推行学院和学校二级管理制度,分阶段、按目标推进国家基金申请工作。全年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5项。我校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3.加强在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结项率大幅提升

加大项目的过程管理,对多年来到期和逾期的未结题项目进行了梳理,根据项目来源,分9个批次进行了整理,并对各类项目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检查。组织已经完成研究任务的项目,按归口管理部门要求结题,对委托学校验收和学校自主验收的项目,聘请专家进行验收,并对结题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对未完成研究任务的,鼓励和督促主持人积极进行研究工作,并办理项目研究变更手续。2012年共办理各级各类项目结题验收1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软科学研究项目3项,其它各类项目结题101项。各类项目中期进展检查70余项。

4.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在注重项目工作的同时,科技处还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工作,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卢强教授等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开阔了教师的科研视野,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深度融合地方经济,促进专利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1.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服务区域经济

一是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区域化范围,合作领域逐步从XX市辐射到周边县区,从皖南辐射到皖北,从安徽辐射到长三角,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先后参加了“XX县产学研合作论坛暨2012年经贸洽谈会”和“XX市第四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多次组织教师深入XX市、XX市、XX县、XX县等10余个市(县)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进一步提高师生服务社会经济能力,全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0余项,参与的教师达200余人次,现有10余位教授、博士作为“双休日工程师”受聘于周边县市企业的,50多位科技特派员服务于芜湖企业的各个行业。全年签订横向项目50余项,合同认证率达100%;同时为使项目实施顺利进行,科技开发部从合同洽谈、签订,到项目实施、结题,都给与了耐心指导,完善了横向项目管理办法,致使横向合作项目到帐经费比2011年增长近10%。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大胆创新,通过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中心)及实验室,联合企业组织解决关键技术的重大项目,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今年由我校牵头,联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清华大学院士工作站、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公司、海螺川崎装备、安徽埃夫特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成立了“皖江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中心的成立不仅得到了XX市政府、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持,而且也为我校科技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此外我校还与清华大学在XX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成立“卢强院士工作站”。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在全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能力,今年科技处组织开展校首届大学生专利发明与创新大赛。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参赛人数近600人,收到作品近400件,受到全校万余师生的关注;并将学校大赛中优秀作品229件推荐参加XX市首届专利创新大赛,XX市大赛设置的100名奖项中,我校获得47名,位居全市高校首位,学校也因此荣获优秀组织奖,并取得下一届大赛承办权;在知识产权科组织下,大部分大赛作品已完成专利申报工作,申报数量达268件。

今年我校作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局组织的验收,且获优秀等级,这也是省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今年我校共获得授权专利51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5件,外观专利14件,专利结构得到了优化。

我校科技开发部承担建设“技术转移中心”为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全年共承担各类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项目百余项。2012年我校科技开发部被授予了“安徽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品化和市场化,我校今年成立了“安徽工程大学科技园”,并已成功获得“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深化办刊改革,广开稿源,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

学报编辑部始终遵循“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的办刊宗旨,增强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意识,全年顺利地完成了编辑出版任务。2012年学报在继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外,又顺利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数据库,使学报的影响力得到了扩大。

为规范编辑部稿件收发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学报运行机制,对每篇录用稿件均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审核,确保论文学术严谨性;完善稿件修改反馈流程,运用多种手段缩短了审稿周期,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来稿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研究的前沿性,编辑部及时地动态调整审稿专家的数据库。

2012年学报编辑部共出版发行4期学报,一年中处理稿件111篇,刊出98篇,其中研究生论文53篇,各类基金资助论文56篇,且占所发论文数的57.1%,提高了基金论文刊载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报的学术水平。为了扩大我刊的影响面,编辑部今年非常重视网络来稿,全年共收到400余篇网络稿件,并细致地做着稿件的审查、回复等工作。继续做好与兄弟院校学报编辑部和图书馆的交流工作,扩大信息的来源,全年共寄送发行学报2800余册。

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协助配合各部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科技处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每周一次的处务会制度,做好每周工作周历表,加强服务意识,日常工作规范化,高效完成相关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大量细致工作,如配合人事处完成了2012高级、中级职称评审材料及各类人才工程申报相关材料的审核工作;配合研究生部完成校学术骨干材料审核;与校工会完成优秀学术论文审核和填报,与团委完成挑战杯的评审推荐工作。

今年在完成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创先争优及示范岗等工作。

今后科技处将本着“强化服务、优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努力改正不足,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共同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篇:科技处-2010工作总结

科技处2010年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部署,在吴校长领导下,在洪鹏志处长带领下,科技处和全校教职员工一道,经过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完成了学校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许多不足,从而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就2010年我处科研管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项目及经费

到目前为止,2010年全校在研科研项目共656项,新增项目256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96项,其余为市厅级及横向课题。现到账经费4769万元,还有省海洋与渔业局约1500万元、农业厅约300万元、教育厅约200万元将陆续到账,预计总经费约6000万元。

二、科研成果

1、奖项:2010年我校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33项。自然科学类: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含国家海洋局科技成果创新奖);市厅级奖9项(含3个农推奖)。人文社科类:市厅级奖17项。

2、鉴定、验收

共鉴定科技成果9项,有2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4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共验收结题项目11项。

3、专利(知识产权)

2010年我校申报各类知识产权共98项,授权31项。其中申报发明专利80项,授权13项;申请实用新型11项,授权11项;计算机软件登记7项。目前我校累计申请知识产权总数415项,已授权105项。2010年进入实审的有191项,预计未来几年我校将出现专利获授权高峰期。我校作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经过三年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

4、论文、著作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校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88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86篇,著作(编著)10余部。

三、学术交流

2010年我校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共297场,其中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院士等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另外,我校还积极参与协办2010年水产科技论坛,成功承办了首届广东省海洋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在省内外引起了积极影响。

四、成果及推广

我校多次参加大型科技成果推介会,如广东省农业博览会,首届全国科技兴海成果展览交易会,玉林博览会,首届广东省海洋博览会等,推介我校科研成果。另外,我校还与省内外地市局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参与产业联盟,签订多项成果转让协议。同时,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我省科技下乡活动。目前我校拥有农村科技特派员138人,企业科技厅特派员101人,为我校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转化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科研实验室建设

今年我校“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新增为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获得了滚动支持。

六、修订科研管理文件

去年三月学校成功的召开了第四次全校科技大会,修订了七个科研管理文件,新制定了“广东海洋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为我校科研工作顺利走上科学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七、存在的不足

1、项目获得不够稳定,缺少标志性项目。

2、各学科发展部平衡,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3、科研管理水平不高,课题实施不够规范。

4、.取得的成果不够丰厚,缺少高水平论文、高层次奖项。

5、成果转化率太低。

八、今后努力方向:

1、继续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做好科研规划与布局,培育团队,鼓励学科交叉,重点强化科研管理与创新。

2、巩固现有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开拓新的科研项目途径,重点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管理工作。3、2011年力争在国家级项目上、高级别奖项上、高水平论文上获得突破。

4、加强学术交流,强化成果转化。

5、利用政策激励,科学引导,积极广泛的调动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校建博增硕做出贡献。

科技处

二0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第五篇:2009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2010] 2号

2009科技处工作总结

本是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商贸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一年。科技处全体人员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科研日常管理,深化政校企行合作,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主要工作与实绩

在2009,科技处围绕‚一个中心:服务学院创新商贸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两条主线: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本地化战略,做好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工作;深化精细化管理,建立教科研及校企合作管理绩效考核新机制。三项重点:做好2009教、科研及校企合作管理的绩效考核;建立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长效机制,在‚四技‛服务成效上有新突破;学报办出质量与特色,争取更大成绩‛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主要成绩有:

(一)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为学院培养商贸类高职人才服务 1.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本修订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教科研专项奖励办法》,下发了《‚四技‛服务管理办法》、《科技服务实施方案》及《学术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等五个文件,并做好积极开展学术规范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院的教、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

2.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工作。围绕省示范院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创新商贸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主题积极开展研究,组织了2009院级教、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工作,全 院共申报课题49项,有13项课题获得立项,并遴选了一项切合学院发展和建设的项目作为学院重点扶持课题。进一步加强了省(部)、市(厅)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力度。做好规范选题、申报指导和遴选把关工作。申报了教育部一般课题3项;省社科规划办课题10项;省社科基地课题3项;省教科规划办课题10项;教育厅高校哲社课题11项;申报了无锡市科技局项目2个。喜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立项课题2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8项(资助项目3个),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5项,以上各级各类立项课题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均排第一位,创学院建院以来申报成功率新高。

3.加强科研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立项课题加强在研过程管理,实行中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强化对在研项目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结题工作,务求课题研究出质量、出成效。对院级2007与2008年立项课题、2008年以前市厅级及以上各级各类课题进行结题清理工作。使院级以上课题除一项延期结题外其余均按时结题,并以较高的结题质量获得了100%的通过率。

4.寻求学院优势教育教学资源与地方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及市场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22家企业建立了15个省级校企联盟。新建校企研发机构2个(艺术设计、国达线路),产学研联合体2个(同创会计、飞思卡尔),建立了自动控制设计研究中心。做好省科技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

(二)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使教、科研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配合人事处绩效考核工作,分解了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对二级学院、系科研任务要求,明确了科技处的职责。进一步修订与完善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及‚教科研专项奖励办法‛,对量化项目、标准及考核操作的具体实施等相关条款进行补充和完善,使教、科研考核制度简明易行,使科研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对全院教职工2009的教科研工作量进行了统计、在此基 础上完成了2009年全院专任教师的科研档案建档工作,同时做好了2004—2005、2005—2006两个学年的全院专任教师的科研档案的建档工作。依据‚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及‚教科研专项奖励办法‛,完成了2009年全院教职员工的科研津贴发放,以及专项奖励工作。根据学院对2009考核工作的安排,做好对二级学院、系的教科 研管理、校企合作与科技服务社会工作的考核。

3.建立并完善科研评奖制度,调动全院教职工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本进行了首届学院教、科研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0名,并召开了全院表彰大会,大大的激发了全院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积极开展专利的申报工作。本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聘请了惠山区科技局及大为专利事务所领导为机电系等四个系的教职工做申报国家专利的专题讲座,调动了教职工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全年申报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有11项获专利授权证书。

5.做好省教育厅、科技厅等部门2009科技数据统计、上报工作。一是完成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工作。二是完成了江苏高校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情况总结、资料统计与上报工作。

(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丰富学院文化生活

1.进一步落实专业、科技知识讲座制度,积极聘请院内外教授、专家、企业家为学院师生举办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与就创业讲座(学术报告)共36场。

2.加强与省、市科技厅(局)、教育厅(局)、科协以及相关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的沟通联络,支持各二级学院、系参加各类学术团体活动,构建学院与地方学术、科技交流共60余次。

3.进一步完善科技处信息网站,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科研考核网络化,更好地为全院科技管理、教职工教、科研服务。

(四)进一步落实本地化战略,‚四技‛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1.进一步落实了校企合作本地化战略,坚持‚长期、定点、有效‛的原则,寻求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支持与校企合作机会。学院与无锡市滨湖区政府签订了政校局合作协议,与区科技局、教育局和文体局签订了相应的实施合作协议。学院还与尚德太阳能集团、南京保加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361度)、江苏微软信息技术中心、无锡瑞普科技有限公司等近30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2.推动、配合各二级学院(系)开展‚四技‛服务。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服务机构与设施,以各二级学院、系(部)的专业教研室为单位,采取‚专业+行业+企业‛形式,采取‚四个一‛(一个专业、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和一个项目)方式,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社会工作。在‚四技‛服务方面,与27家企业开展了校企联谊活动,共承担了12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到帐金额约336万元,大多数完成项目受到了企业的好评,横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往年大大提高。

3.按照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的‚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动员大会‛的要求,学院召开了‚提升服务能力,推进校企合作‛的专题会议,制订了学院‚科技服务社会实施方案‛,开发了55个‚四技‛服务项目,积极开展为联盟企业的服务,本共有4个二级学院、系与6个企业开展17个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学院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并上报了省教育厅。

4.强化了档案意识,做好校企合作、‚四技‛服务工作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

(五)深化精细化管理,推进集团内涵建设

1.根据学院省示范院校建设中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方案,制定了本工作计划,并召开了落实计划工作会议,积极开展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2009年项目建设工作。以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为立足点,依托二级学院、系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与院级重点建设专业,整合学院资源,大力开展示范建设,提高示范项目建设的成效。本年末完成了对2009年建设项目的中期验收,各建设项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召开了校企合作、集团建设工 作总结、交流与表彰会议。

2.不断探索职教集团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立足集团中已建立的十个常务理事会分会,积极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就业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四技‛服务。在此基础上成功召开了江苏商 贸职教集团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参会人员达116人创历届会 议新高,省厅高教处经贵宝副处长到会讲话。

3.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参赛人数达208人为历届 之最。同时,还为中职校建立了五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相应的主干课程标准,进一步发挥集团职教的辐射引领作用。

4.以江苏商贸职教集团为平台,立足行业、服务企业,围绕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方案的要求,积极拓展合作项目,吸纳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加入集团并开展相关的合作。如与摩托罗拉飞思卡尔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与瑞普科技、尚德太阳能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与红豆集团深化合作,由其投资建设的第二个校内营销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红豆家纺无锡商院店投入使用等,为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服务。

5.提升集团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了机电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同创会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艺术设计研发中心,以及商贸师资培训基地,为集团内企业及社会做好‚四技‛服务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等多层次、综合型的服务。

6.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继续做好对灌云职教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上半年在马元兴秘书长的带领下集团秘书处去灌云职教中心商讨了对口单招、学生就业、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问题。并在对口单招工作中开展了相应地培训;为企业推荐其毕业生;安排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参与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捐增了32台计算机用于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等。

7.积极开展中西部合作办学。继续做好与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合作办学工作,今年在校生有400余名,旅游系根据学生情况,继续开 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就业工作。在做好与内蒙古财经学院合作办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与新的院校合作洽谈工作。

8.会计金融学院按照集团建设项目要求,基本完成了商业会计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定了课程标准,完成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以及教学录像、演示录像和实训资料编写等。

9.做好集团自身建设。为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提高集团内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为借鉴国际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提升集团内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施了职教集团国际交流考察计划,组织集团部分成员进行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在八月初组织集团部分成员单位共15名人员赴新加坡进行国际职业教育考察、学习。

10.完善集团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参与了省厅校果网信息输送工作(在全省122所高校中排33位),充分发挥两网站的窗口作用。

(六)学报办出质量与特色,为学院增光添彩

本学报继续全方位提高学报质量,“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例”、“二次文献转载率”等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学报”称号,学报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了学报的窗口作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主动提高部门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全体编辑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高甄别、选择的能力。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虚心学习,自觉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张雪梅、徐永生参加了暑期省出版业务培训。

2.努力拓展优质稿源基地。继续花大力气组织优质稿件,加强对外联系沟通,努力拓展优质稿源基地。加强与本院专家、教授的联系,争取本院专家、教授的支持,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办好商贸类重点栏目,继续打造职教集团研究、创业教育研究等重点栏目。尝试利用‚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QQ群‛和‚编辑丛QQ群‛等新工具进行组稿。3.在严把稿件质量关的同时,充分提高编校质量、印刷质量。在稿件编校中继续坚持‚三校一读‛工作,完善目标责任制,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篇文章。在印刷环节加强监控,努力提高印刷质量。全年编辑出版了6期学报,使学报质量稳步上升。

4.顺利通过学报检验。本年初学报编辑部围绕检验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印刷品送检、资料汇总、各种表格填写以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由于学报编校质量优良,印刷质量合格,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验。

5.学报获得‚十佳‛学报殊荣。11月10日,在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二届二次学术年会暨评优活动中,本院学报在众多高职院校学报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学报‛。本次评刊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影响因子、差错率和获奖情况等客观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按照得分高低排序,最终评出十佳学报和优秀学报。学报编辑部张雪梅老师同时荣获优秀编辑称号。

6.学报编辑比赛获奖。学报编辑的水平决定了学报质量的提升,为此,编辑部不遗余力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参加了全国编辑出版资格考试。在首届江苏省期刊编辑岗位技能大赛中,本院学报张雪梅编辑喜获铜奖,为高职学报编辑争得荣誉。

7.积极参加横向学习交流活动。2009年4月,南通大学期刊社全体同仁来本校学报编辑部交流,探讨学报特色办刊途径。2009年5月,学报编辑部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交流,重点探讨封

二、封三合作事宜。在学习交流中拓展视野,加强合作,提高业务水平。

8.召开特约编辑座谈会。12月2日,编辑部召开了特约编辑座谈会。学报主编、院长华桂宏教授到会并讲话。科技处长梁幸平教授、教务处长马云峰教授与特约编辑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常务副主编谢光前,原江南大学学报编辑那张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常务副主编陈勇涛、江苏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科研处长马伟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嘉宾的经验和建议对学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9.积极参加高校学报研究会等学习交流活动。参加了在江阴召开的区域性高校学报协作组研讨会,在淮阴召开的江苏省高校学报文科分会年会,在襄樊召开的全国高职学报研究会年会,这些活动树立了学院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报在行业间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10.认真办好《高职动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院的教育教学研究,编辑部承担了电子刊物《高职动态》的出刊工作。全年出了8期《高职动态》为广大老师提供最新要闻,传达政策文件,提供创建示范的最新信息,介绍国内外职教资讯和兄弟院校的做法。本着求真务实、富于创新的精神,广泛收集国内外最新的高等教育方面信息,精心组稿、认真编排、及时发送。

11.完成国家出版普查,按时提供相关数据。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下发了《关于开展报刊出版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开展全国报刊出版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的调查,编辑部按时、保质完成了此项工作。根据《江苏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工作方案》精神,林钢、张雪梅符合条件,进行了申报。

12.积极落实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布置的自查和整改工作2009年3月,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转发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系列关于报刊出版管理文件,学报编辑部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3个文件的通知精神,认真自查,撰写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查和整改报告》,填写了《报刊审读负责人、联络员登记表》。2009年5月,落实《江苏新闻出版局关于制止虚假报道和规范报刊出版地理信息》的文件精神,制订了防范措施,撰写了总结报告,较好地完成了两项自查整改工作。

13.认真完成学院的临时任务。协助教务处、工会、纪监处等其他部门完成文章的审核、编辑、校对工作。

二、工作展望

在2009,科技处全体人员在分管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有序、出色地完成了全年计划中制订的各项工作,但是也还存在着不足,如对新制定的《学术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深入宣传学习还不够;各二级学院、系(部)新调整的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校企合作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 革、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学报面临行业的竞争,如何办好特色 栏目,突出学报商贸特色等。科技处将在新的一年中,进一步提高 科研管理能力,加强集团内涵建设,办好学报特色栏目,贯彻落实 ‚精细化战略‛,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学院的内涵建设、集 约发展、争创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做出贡献。2010工作要点:

(一)科研工作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教科研管理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认真落实院领导对科技工作提出的‚厚、广、高、深、强‛的五字工作要求。

2.继续做好《学术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

3.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力争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立项有新突破,加强对在研课题的管理,按期、按质结题。

4.继续做好2010科研、学术成果认定、统计、评审工作,科研工作量及津贴统计与发放,以及专项奖励工作。

5.进一步加强科技、学术交流,完善科技管理软件,提高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二)政校企行合作工作

6.利用与滨湖区政校合作平台,全面推进政校企行的合作。7.积极开展‚校企联盟‛行动,做好科技服务社会工作。8.继续坚持‚长期、定点、有效‛的原则,采取‚专业+行业+企业‛形式,采取‚四个一‛(一个专业、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和一个项目)方式,积极开展相关的科技服务。

9.加强校企合作、‚四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专题讲座、考察、借鉴省内同类型兄弟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等形式进行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促进各二级学院、系(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三)集团建设工作

10.加强职教集团的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服务学院示范建设工作。

11.完成2010年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方案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好各种材料准备,迎接省示范建设验收。

12.不断探索职教集团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召开第三届职教集团理事大会暨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做好会议材料准备、及会务工作,制定《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深化内涵建设与发展规划》,在2010年使集团的平台搭建的更高、内涵建设更丰富、集团管理更顺畅。

13.在总结集团第三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暨职业技能大赛经验的基础上,举办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

14.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继续做好对灌云职教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

15.在继续做好与内蒙古财经学院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中西部其他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

16.进一步完善集团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参与省厅校果网信息输送工作,充分发挥两网站的窗口作用。

(四)学报工作

17.继续花大力气组织优质稿件。加强与本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联系,争取本院专家、教授的支持,依托学院的优势学科,加强联系与合作。办好商贸类重点栏目,争取文摘、复印及索引率有新的突破。

18.开拓创新,尝试创设特色栏目。重点打造2期有特色的专栏,刊发稿件力争质量高、影响大。

19.继续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全国商业高校学报研究会、江苏省高校学报区域性组织等活动,树立学院的良好形象,扩 大学院的区域影响。

20.加强特约编辑队伍培训。重点加强特约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切实提高编审水平。努力营造编辑部良好的、和谐的工作氛围,重视青年编辑的培训,建设一支优秀的编辑团队。

21.迎接每三年一次的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力争保持省一级期刊的荣誉。

2010年1月8日

下载大学科技处工作总结(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科技处工作总结(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4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

    我校已升格为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新目标。科研作为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现。科技处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

    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处工作总结1 根据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部署,在吴校长领导下,在洪鹏志处长带领下,科技处和全校教职员工一道,经过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完成了学校年初制定的工作......

    科技处2017年工作总结

    科技与高职教育研究处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在学院党政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部门减员2人情况下,经过全处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

    2016年度学院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在学校的领导下,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以下任务: 一、十一五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1.对已经审批的省级课题《学......

    科技处十一五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十一五”科技服务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委领导的正确领导、支持下,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

    科技处(范文大全)

    提升创新能力 服务地方需求 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工作特色 ——科技处近三年工作总结近三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科技处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大局,深入贯彻实......

    2006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篇]

    2006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 2006年,是紧张而繁忙的一年, 我处工作量因学校科研政策带动、人才引进等大量增加,面对越来越繁忙的工作,全处人员齐心协力,工作紧张而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效......

    2013——2014武当路小学科技处工作总结

    2013---2014年第二学期武当路小学科技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科技处扎实开展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