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村干部长效机制等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村干部长效机制等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干部的选聘是在高校扩招导致每年高校毕业生居高不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同时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下,经过一定招录程序,遴选出的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职务的特殊青年人才群体。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实际问题。就这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调研如下:
一、大学生村干部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村干部多是刚走出校门的青年人,普遍的特征是:政治热情高昂、发展理念先进、文化素质突出、创业意识浓厚,正是这样的一群人在新形势下带着满腔的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来,由于大学生村干部的社会经验不足、与群众的沟通交流能力尚待加强,有些大学生村官并没有从根本上把自己融入到农村去,不少大学生村官都报着一种“就业跳板”、“增加履历”的心态,在合同期满后能真正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可能并不多见。在一些大学生村官的潜意识中,存在着“单身者”的孤独寂寞感、“乡下人”的自卑无奈感、“边缘人”的失落压抑感、“失败者”的挫折无能感、“局外人”的迷茫无助感。在村里不能真正的发挥出大学生村干部应有的作用,有的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收发文件、打字复印甚至端茶倒水、接听电话等日常琐事上;有的成为镇村两级的“跑腿”和“打杂”;少数人甚至工作作风漂浮,感到无所作为,存在混日天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组织角色定位的欠缺、大学生村官自身观念行为的错位问题,也有政策实施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加以引导,让他们找准定位,首先调整他们的思想观念。部分城市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从城市来到农村是一种暂时的体验和锻炼,当村官只是增加一点经历而已,这个时候就需要让从了解村情开始,村两委成员可向他们介绍村两委的构成及本村的详细情况,并把大学生村干部介绍给本村村民,同时尽可能多的让大学生村干部参与村委的日常工作,让大学生村干部能从思想上认同这一职务的作用,积极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制定出科学的人生规划。一些出生在农村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本来就是想通过读大学的机会来完成“鲤鱼跳龙门”的蜕变,此时选择村官只是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合同后期满离开农村进入城市那是必然。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让这些大学生村干部在了解了本村情况后,制定出服务期限内的人生规划,一个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可以引导一个人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第三改善生活条件。大学生长期都是在城市生活和学习的,已经习惯了城市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农村物质生活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基本的公关设施等,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巨大的反差对他们合同期满后的人生道路选择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针对这种落差,可以尽可能的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当然不可能达到城市的优越,这时候就要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正是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而到农村的,他们应该把在学校所学用到建设农村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差距。
二、明确责任,完善制度
(一)明确职责。大学生村干部刚入村,对本村的村情及相关的风俗人情等方面都需要重新了解,刚下去的时候不可能真正的参与到本村的具体工作中去,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掌握村情及有关风俗人情等,待真正的掌握了情况,可以逐渐参与工作中。1—2年可根据情况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主要协助做好以下工作: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
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代理、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乡镇党委和村“两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团组织负责人。
(二)实行结对帮带。乡镇党委要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确定1名乡镇干部进行结对联系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了解掌握思想工作状况,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注重实践锻炼。乡村党组织要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帮助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干事创业。对大学生“村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鼓励他们放手工作,大胆创新。
(四)强化管理考核。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完善竞争择优机制,形成在实践中比干劲、比奉献、比业绩的鲜明导向,强化大学生“村官”苦干实干、创先争优的意识。考核采取村民代表会议测评、村“两委”班子评价等形式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作为续聘、奖惩、选拔干部、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研究生、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等重要依据。对大学生“村官”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发现不良苗头问题要及时批评教育,加强正面引导。
三、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升级换代”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农业现代化也亟待重视,大学生村干部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当前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普遍年龄较高、文化程度低、专业化水平不高。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村主任白一彤的经验说明,群众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日益明显提高,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人民的需求。大学生村干部年轻、有拼劲、有知识,符合时代的需求,但是同时也存在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一到两年的实践,真正的融入到农村,对农村充满感情,愿意为农村贡献自己的所学,这样的大学生村干部可能成为新一代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应该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本科或大专文化,具有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这样的村干部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
四、留任大学生村干部的保障措施
留任的大学生村干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身体力行为民服务,影响、引导乡村干部使之有心系农村、为民办实事,心贴群众、为民排忧解难意识;二是提出完善制度的意见措施,形成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以自己开阔的视野带动基层干部拓宽思路,提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四是带动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使领导艺术进驻农村,使之从强迫命令工作方式转为指导、服务式。
对于留任的大学生村干部要完善各种保障措施,使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投入到农村工作中:
第一,提待遇,用真情留住“村官”。一方面第一时间解决好“村官”的食宿问题,乡镇及相关村(居)委会都尽可能地为他们配备生活必需品,在交通、安全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真情关心他们。另一方面从财政上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给大学生“村官”生活补助,统一为每一名“村官”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再者,加强互相交流。除
了QQ群、QQ空间、大学生“村官”博客、论坛等网上交流外,还应经常性地组织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的交流,促进“村官”与“村官”之间、“村官”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真正融入了农村、扎根到农村。
第二,重宣传,展“村官”新形象与时代风采。运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大学生“村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依托党建网为平台开辟大学生“村官”专栏,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开着力把当代大学生“村官”的形象和风采展示出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增强了大学生“村官”留守农村干事创业的自信与激情。
第三,强培训,使“村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强化对“村官”在村务管理、政策法规、矛盾纠纷调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适时选派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各部门跟班学习,并落实一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帮带,提高他们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一名“村官”都能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大学生村干部是时代进步下的产物,通过合理的调配及引导,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对农村的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贡献属于他们的光和热,为农村现代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等问题的情况调研
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委员会 关于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等问题的
情况调研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以史家镇为例)大学生村干部的生活、工作、思想等情况为调研基础,以小见大,考察当前工作的现状,为探讨影响长效机制建立制度和非制度因素作出有益的探索,试图摸索出一些初步的经验,并尝试性地为建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提供一些思路。
一、基本特征与现状调查
(一)基本特征
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史家镇自2007年选聘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以来,分4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我镇行政村工作。目前全镇已有大学生村干部6名。男性3人占50%,女性3人占50%;年龄最大2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25岁;全日制大专学历5人占83%(其中函授本科5人),全日制本科1人占17%;中共党员4人占66.7%,共青团员2人占33.3%;村委会主任助理5人占83%,村支部副书记1人占17%;担任现职未满一年的1人占17%,担任现职两年及以上5人占83%。基本上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从平常的工作和这次调研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干部在工作中还是能运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主要工作除了党建、计生、综治等农村日常工作外还要做好新 1
技术的试验、推广,做好一事一议政策的宣传、落实等等,提升了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了基层工作队伍的整体结构。
(二)现状调查
大学生村干部的任职,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在基层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经济建设员,也是党建活动的组织员和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他们懂得运用科学技术,思维活跃,敢于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参与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展示出热情上进的良好风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前,我镇村干部平均年龄45.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人,仅占总人数的9.5%;大学生到村任职之后,我镇村干部平均年龄41.2岁,下降了10.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占总人数的29.6%。大学生村干部的任职,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他们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进步的思想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对其他班子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基层党组织的熏陶和培养下,大学生村官们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4名大学生村干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的后备军。
二是影响了农村发展理念。大学生村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他们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通过上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外地先进的发展模式,如:牛桥村大学生村干部陈俊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加强与镇农办、区科技局的联系争取到了水稻覆膜示范片200亩,桂夏2号大豆示范100亩;四美桥村大学生村干部陈运陶积
极协助村两委做好一事一议工作,修建公路2.8公里等等,他们积极为村两委当参谋、出点子,为农村发展带去了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不断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大学生毕业到村任职,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到基层,放下架子和群众打交道,在群众中树立了想干事、会干事的良好干部形象,对促进基层干群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通过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潜心研究农村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服务农村的本领不断增强,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得到了锻炼,成长为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同时,由于大学生到村任职所发挥的‚鲶鱼效应‛,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其他村干部的工作激情,打破了以往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工作局面,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到村任职工作推行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作为一项新的举措,不论是因为个人主观原因,还是客观环境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改进之处,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择业动机良莠不齐。关于选择村官职业的动机,应该说渴望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占了多数。但不可否认,仍有一部分大学生是把到农村任职作为曲线就业的‚跳板‛,他们在严峻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被迫选择,这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一旦时机成熟,就可能‚孔雀东南飞‛,卷铺盖走人。事实上,现实中已经出现一些大学生村干部服务合同未到期就中途离职的现象。
2、农村经验普遍欠缺。我镇6名大学生村干部,从小生长在城市的有3人,对农村情况基本不甚了解;而出生农村的大学生村干部3人,由于长期在校读书,对农村实情也缺乏深入了解。因为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大学生村干部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书生气太浓,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打打杂‛,遇到复杂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缺乏独挡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
3、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一是工资待遇偏低。按照相关规定,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干部待遇为研究生每月补助1500元,本科生每月补助1100元,专科生每月补助900元,我镇6名大学生村干部平均工资为933元,扣除养老、医疗保险等费用后平均工资为752元,收入较低,使其维持其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按现有的物价水平和青年人的消费特点,这样的报酬是不够宽裕的。除了基本生活以外,几乎没有剩余和积累。二是生活困难具体。从大学生村干部这个群体的特点来看,年轻、活泼好动。但是,刚刚从城市校园生活转入乡村生活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在现实中会觉得农村生活单调枯燥,特别是适龄青年的婚恋问题难以解决,对他们关心程度还不够,为其提供的服务还不是十分到位。
4、工作环境不够宽松。一是作用发挥较难。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群体的认知和接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乡镇因工作需要抽调大学生村干部到机关部门工作,‚村官‛不在村,如何尽职尽责发挥作用;有的村干部单纯将一些零星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安排给大学生村官,使其无法真正参与到重要的事务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还有一些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设阻力出难题等等,都使大学生村官放不开手脚,难以发挥优势。二是前
途出路不明。大学生村干部所处‚角色‛尴尬,不属于村委会成员,也不是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编制,这种身份既不利于其‚名正言顺‛开展工作,也使其不可避免面临今后的就业瓶颈,未来职业前景很不确定。
5、配套制度尚不健全。一是教育培训不够。在培训范围的普遍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从上到下仍然缺乏统一规范的培养机制,没有统一的培训规划,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二是管理服务不够。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利不对等,区级管理机构和乡镇管理机构存在体制上的脱节,特别是乡镇管理机构都是兼职管理,行使管理职责比较困难,也难以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三是政策落实不够。在大学生村干部的保障问题上,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如人社部发[2009]42号文件要求从2009年起,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乡镇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即可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又如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被区级及以上组织或人事部门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进入乡镇行列等等这些‚承诺‛都未兑现,使很多大学生村干部热情逐日递减,失去了在农村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三、对策建议
从长远角度考虑,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工作,但从当前的机制和现状看,此项工作刚起步,必然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方面落实相应的对策。
(一)要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下得去‛。制定科学的选拔条件。要注重农村实际,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突破追求高学历的误区。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主要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
工作能力,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更要注重能力,还要把性格、爱好、专业、特长、身体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以便招到更适应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呆得住‛。一要创业留人,这是‚呆得住‛的长远和根本举措。有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完成助理岗位职责的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勇于进取,大胆创业,努力帮助他们解决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自主创业。村干部在发挥‚双带‛作用中,同样要带动‚大学生村官‛创业,把成功的创业经营经验手把手地教给‚大学生村官‛,扶持他们逐步走上独立创业的道路。‚大学生村官‛之间还可以发挥各自专业、技术等优势,相互扶持,扬长补短,抱团创业。二要待遇留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据报道,有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其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待遇偏低和政治激励不到位。因此,建立一套稳定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是当务之急。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两种办法。一是参照中组部、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二是参照和综合各地的做法,实行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效益工资(考核奖金)+福利工资组成,效益工资根据工作岗位实绩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一般等几个等次。同时按照当地对事业单位的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让他们安心工作,安心农村社区。三要感情留人,‚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人的热情帮助和指点,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乡镇
领导、村干部和村民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农村是他们成长成熟的家园,从而对农村和村民在内心深处形成稳固深厚的情感认同,自觉地扎根农村,建设农村。
(三)要建立健全培养机制,扶持‚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大学生村官‛在村干得好不好,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素质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早日成才。一要强化培训提升思想素质,这是干得好的重要基础;二要重压担子锻炼工作能力,这是干得好的重要举措,村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信任‚大学生村官‛,制定分阶段的培养计划,给他们压担子,有意识地把较为重要或复杂,的单项工作放手交给他们去做,提高他们实际工作能力;三是配备导师促进快速成长。在大胆使用、放手重用的同时,镇、村干部要当好导师、教练和园丁,对开展工作的计划和步骤、实施方案和具体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结对导师要落实到人,帮带工作要有计划、有方案、有制度、有举措、有督促、有交流、有总结,帮带干部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供参考借鉴,并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矫正,把他们引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四要强化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应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人才工作规划,使他们的思想有人帮、工作有人带、困难有人管,为‚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四)要建立健全进出机制,保持‚大学生村官‛‚流得动‛。一要畅通流动渠道。第一是续聘留任村官,镇、村要真情鼓励和真心欢迎他们继续留任,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是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基层公务员招考中,参照外地的做法,可确定30%-50%左右的名额面向年满
3年且考核均为称职的‚大学生村官‛;第三是向经济实体流动,鼓励‚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官的同时,创造条件以自主创业、共同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发挥‚双带‛作用;第四是另行择业,在合同届满后,尊重本人的选择,不再担任村官工作,另谋出路,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当理解,提供方便。二要规范流动程序。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流动,都要做到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继续留任的,要续签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职责、考核办法、福利待遇、流动办法等内容。选派到乡镇挂职锻炼或者长期借用的,更要公开透明,并与村先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再进行岗位变动,便于镇、村各方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考核。
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委员会
2011年4月7日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等有关问题
关于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等有关问题的意见
一、刚下去时,首先要熟悉村情,熟悉村里各个岗位的职责,了解各种业务知识,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老百姓解决政策、法律上的问题。帮助老百姓代办各种事项,成为老百姓的代办员。1-2年以后,相对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要提高与发挥自己创业富民的本领,带领老百姓创业致富,成为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干部。
二、要实行严格的任期制,除少数农村急需人才或是部分基层必须充实人才外,届满应离任,避免造成“积压”。这样才能实现后期村官的进入,才能形成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实现村党支部书记的升级换代。将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应懂农业技术知识、懂电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且年龄在45岁以下。可以在农村致富能手或农村待业青年中培训选拨。
三、要想大学生村官能在农村留得住
(1)要提高待遇,村官只有规定的补贴,福利待遇低,而且随着物价上涨,而村官没有编制,所以工资也没有相应的增长。
(2)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为他们能够真正在村支部站住奠定基础。只有上级党委重视了,村里才会重视。
(3)加大资金投入,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培训。落实中央各种创业政策,鼓励他们富民创业。
第四篇:XX镇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等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XX镇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等有关问题的调
研报告
从2008年起至今,先后有4名大学生村官在我镇服务。其中:2008年一名,男,已考取吉水乡镇公务员;2009年一名,女,已考取事业单位(限村官报考),现继续在本镇工作等村官服务期满;2010年两名,一男一女,女大学生村官已考取吉州交警,男大学生村官仍在本镇工作。
由于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不方便大学生村官的饮食起居,我镇本着对大学生村官负责的态度,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管理,我镇为其提供住宿并在镇食堂就餐。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点在其服务的行政村。在处理好本村工作之余,我镇也会根据其专长安排一些镇里的具体工作。
据调查组走访调查及镇同事和群众反映,4名村官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良好完成分内工作,如:协助村委会完成计划生育工作、协助村委会维护本村社会稳定工作、协助村委会组织党群会议工作、组织开展村委会党群学习工作、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完成村委会文字处理工作等。4名村官与镇政府、村委会及人民群众相处融洽,他们的学识、见解与态度给农村带去了一缕和煦的清风。但他们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不够深入群众,与农民群众沟通程度不够深;不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村党支部书记的有益补充;不能对村集体经济起到足够的引导推动作用。综上所述,大学生村官对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新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结构调整具有不小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实际原因,对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其能力还有一定的制约。这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制定有力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大学生愿意留、留得住、并留有所用。
第一: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入职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职责。据调查组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常有身份迷离的痛感。他们没有明确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让大学生村官工作起来有很强的随意性,没有方向感。
第二:创建大学生村官能参与到村集体管理工作的环境。大学生村官有参与到村集体管理的意愿,但常常缺乏参与其中的契机和环境。很多时候,大学生村官容易变成看客,这让大学生村官很难起到作用,这也会带给他们带来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挫败感。而大学生村官又是年轻的外来人
员,单凭自身努力又很难真正参与到村集体管理工作中去。
第三: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学习交流,提升大学生村官的业务能力。年轻是大学生村官的财富,而年轻也造成了大学生村官经验不足。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基本政策还不是很熟悉,也缺乏跟农村村民沟通交流的方法。而身处农村,信息的获取难度较高,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学习交流,可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村官更有效的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从而提升其自我认同感,也能提升村民与大学生的感情。而感情也是大学生愿意留的基础之一。
第四: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据网上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村官很关注村官服务期满的去留问题。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只是说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转事业单位,但转去哪里,转去做什么都没有确定,这让大学生村官很难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农村工作当中去。网上调查数据还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会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准备各种稳定工作的考试。而大学生村官其实要求并不高,只是想要心里有数,知道何去何从,而不至于内心惴惴不安。
第五:预留大学生村官的进步空间。大学生村官还年轻,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很难做一辈子的村官,况且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政府应站在大学生村官的角度为他们谋划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再把这条发展的道路和他们日常工作考核联系到一起,这不仅能让大学生村官看到希望,也更能够激励他们更努力的投入到农村事业当中去。虽然现在大学生村官期满之后有一定的事业编制职位和公务员职位预留给他们,但僧多粥少,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依然只能望洋兴叹。
一直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像宿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事迹。600名大学生村官创办了近300家企业,带动6万多农户致富,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村官能够成为新农村的新一代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我国农村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大学生村官毕竟还只是一群年轻人,他们有朝气,有追求,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迷茫,太多时候,他们在不是很尽如人意的环境中并没有抱怨什么,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他们为着自己的理想,为着自己的尊严,努力做着自己认为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情,因为他们自知青春的宝贵,他们不想浪费这宝贵的两年时间,他们想尽快的学习更多的东西,尽快的获取更多的进步,尽快的使自己服务的村庄得到更好的发展,尽快的为祖国的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应该让他们自己摸索的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碰壁的让他们去碰壁。同时,希望政府更多地关心这批大学生村官的现状,真正地让他们在农村播种知识,抛洒青春。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丰县县委组织部
近日,丰县县委组织部、县人保局、团县委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镇,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大学生村官、征求镇党委意见、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如何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了一些情况,掌握了一手资料,对如何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丰县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2007年至今,先后有省选聘大学生村官160人来丰县工作,其中2007届52人,2008届18人,2009届65人,2010届25人。目前,丰县现有大学生村官86人,其中2007届大学生村官18人,2008届大学生村官8人,2009届大学生村官38人,2010届大学生村官22人。其中,2007届流动的34人中,有17人考取公务员,2人到事业单位,2人到企业,1人考取研究生,12人自主择业;2008届流动的10人中,有3人考取公务员,2人到事业单位,1人到企业,4人自主择业;2009届流动的27人中,有6人考取公务员,6人到事业单位,3人到企业,1人考取研究生,11人自主择业;2010届流动的3人全部是自主择业。
86人中,男大学生村官37人,女大学生村官49人;党员49人,预备党员15人,团员22人;村党支部书记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49人,村委会主任助理34人;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学历80人。
目前,86名大学生村官中,1人担任县人大代表,2人被评为全市优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2人被评为全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徐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首届“徐州市十佳女大学生村官”、“三八”红旗手,1人被评为“丰县首届巾帼十 杰”,1人被评为“丰县十大经济新闻人物”。
目前,全县86名大学生村官有创业项目的达40%以上,参与创业的达80%以上,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40多个项目。
二、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丰县通过强化培训、加强管理、完善星级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多方位创业扶持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等措施,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为丰县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挂职锻炼等方式,探索“岗前培训—多岗轮训—专人带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扎实搞好岗前培训。对大学生村官重点进行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进行专题培训,让老大学村官现身说法传授农村工作的经验体会,使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入角色。开展多岗位锻炼。在做好村级分管工作的基础上,按照 “一岗多责、多岗锻炼,信访、招商部门必到,其他多部门分类锻炼”的思路,建立起大学生村官以村级工作为主,镇各项中心工作为辅,多层面、立体式开展工作的模式,让他们在多层次、多岗位的锻炼中提高独挡一面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实行专人带训。实行“4+1”联席培养制,为每名大学生村官聘任一名导师,四名培养联系人(技术培养联系人、业务培养联系人、帮带培养联系人、专业培养联系人),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学着干、村干部带着干、包村干部教着干、党政领导压担子促着干的培养新格局,提高了履职能力。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全市首家大学生村官见习基地,旨在设臵“缓冲期”,为有志于“村官”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学习、交流和锻炼的平台,让他们提前体验村官生活,缩短“不适期”。
二、加强管理。为了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丰县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联席培养制,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实施细则、大学生村官星 级考核办法等14项规章制度,印制了《丰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文件汇编》,形成了一套集选聘、教育管理、培养考核、择优使用“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自我管理,成立徐州市首家大学生村官团委,14个镇分别成立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大学生村官团委设1名书记、2名副书记和4名部长,全部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由大学生村官担任,通过工作例会、组织活动、结对帮带等形式,加强自我管理,活跃组织生活,促进成长成才。
三、完善星级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徐州市率先出台《丰县大学生村官星级考核办法(试行)》,通过个人总结、公开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考核反馈等程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到大学生村官所在镇村以及本人,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和聘期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大学生村官月度实绩建档制度,坚持大学生村官月度例会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把大学生村官创业纳入到“党员创业直通车”范围内,协调相关涉农、金融等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的致富项目,在信息、技术、工商登记、税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把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政治成熟、能力突出、业绩显著的大学生村官选入村两委,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热情。
四、建立多方位创业扶持机制。破解大学生村官想创业无项目的难题。依托县农干校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咨询服务中心,聘请专家为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制了一批适合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化解大学生村官想创业少资金的难题。多渠道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筹措资金,县财政出资100万元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县委组织部联合邮政部门开通大学生村官创业金融扶持站,大学生村官可以申请1—2万元创业启动资金;省委扶贫工作队拨付7万元帮助大学生村官建设创业园;县信用联 社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丰县农村党员信贷直通车”活动主体,优先为他们提供额度大、利息低的贷款。解决大学生村官想创业缺技术的难题。建立网络式、立体式的技术帮扶机制,县内有创业基地专家团队支持,县外有扬州大学专家教授可咨询、提供帮助;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专题培训班,加强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训;县创业项目咨询服务中心安排大学生村官轮流值班,通过即时通讯平台收集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定期开展技术会诊、技术培训;投资30多万元在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兴建了3个高标准温室育苗大棚,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实践和技术培训基地。
五、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一是在全国率先携手县邮政局开展“五站联民心,共建新农村”活动,为大学生村官锻炼自我提供平台。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三农”服务站名誉站长,加强“五站(农资配送站、科普站、信息站、培训站与金融扶持站)、一路(延伸爱心邮路)、一牌(中国邮政品牌)”建设,为农民提供培训、信息、技术与资金扶持;二是在全省率先开展“脱贫攻坚村村行”活动,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无缝对接。联合省委驻丰扶贫工作队,让大学生村官担任扶贫工作联络员,发挥大学生村官自身优势,参与脱贫攻坚项目,帮助群众选准项目,搞好沟通协调,服务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一名大学生村官一个项目”活动,让大学村官人人有事干。本着一镇一特色、一村官一项目的原则,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确定和实施项目,实现全县大学生村官人人有项目,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成绩,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上还未完全扎根。根据座谈交流和调查情况看,77.5%的“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更多的是出于“先就业,再择业”的考虑,他们都表示,有机会便会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途径离开村官岗位。而因为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认为农村有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可以挑战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则不足15%。从2007年至今,丰县共接收省选聘大学生村官160人,现在有86人在岗,先后有74位大学生村官离开了岗位,占总选聘人数的46.25%。目前,有6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了今年的国家公务员、省公务员考试和其他事业编考试。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目前的职业作为寻找更好工作的一个跳板,不少村官根本没有扎根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的想法,还是一支不稳定的队伍,这将对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有较大影响。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上真正干一番事业,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二,工作上还不够深入。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村官都面临着工作难以进入角色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语言交流难。我县大学生村官中有48人不是丰县籍,占86名大学生村官的55.8%,有29人不是江苏籍的,占33.7%,不少人不能完全听懂当地的方言,语言交流成了他们入村进户做工作的“拦路虎”。二是了解情况难。目前,我县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吃住在镇、工作在村,甚至个别大学生村官工作也在乡镇。大学生村官下村的机会少,和村民的交流更少,再加上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本村的情况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了如指掌。其中85%以上的村官对本村的各项数据,如人口数、性别比、耕地面积等“硬性”数据可以倒背如流,但真正对村民思想动态、风土人情、产业情况等“软性”数据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而恰好这些又是当好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功。三是融入氛围难。由于大学生村官大部分不是本村户口,再加上下 村时间少,即使下了村,大部分时间也是去做村中心工作,比如说下村抓计划生育、拆迁征地等,所以不少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完全得到村民的认可。四是自身定位难。大学生村官虽说是村里的副书记或者村主任助理,但目前不少人仍停留在镇里工作的层面,这种状态,使他们“主人翁”意识相对弱化,村里也只是把他们当做“客人”来看待。如果镇里有任务布臵,他们大部分都能够出色地完成,没有明确任务的时候,他们则像“无头苍蝇”,不知何去何从。五是专业发挥难。我县大学生村官中涉农专业的只有4人,仅占大学生村官的4.65%。从目前的情况看,其它专业要融入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困难,很多大学生村官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从总体能力结构来说,大学生村官确实比目前的村干部强得多,但由于刚从大学毕业,对农村工作的了解基本上是真空状态,在某些能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阻碍着他们发挥知识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虽然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学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班委干部,参加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总体来说组织管理能力还相对欠缺,尤其是社会工作经验还不足或相对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是吃住在镇、工作在村,县组织人保部门的管理只是宏观管理,平时的日常管理由镇党委负责,因此,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县大学生村官实行 “一岗双责”,是中共正式党员的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不是正式党员或共青团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同时兼任村团委书记。可以说,“一岗双责”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方位锻炼的平台,但也影响了他们深入到村里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所做的仅是镇干部和村干部之间的“跑腿”和“传话”,虽然身在农村,却一直“生活在农村表面”。即使下村,仍像机关工作人员一样呆在村部里,直接与群众的接触也很少。另外,我县现有的86名大学生村官中,女村官有 名,部分女村官工作不久就结了婚、生了孩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给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选聘大学生村官。一要制定科学的选拔条件。要注重农村实际,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突破追求高学历的误区。在制定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条件时,要看学历,更要注重能力,还要把性格、爱好、专业、特长、身体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确保把德才兼备、有志向、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因地制宜选拔。省市组织部应逐步放权于县,根据选聘数量,将省市选聘计划分配到县,让各县(市)适当放宽学历,多招聘本籍贯大学生村官。三要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选聘后的村官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村工作,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结合当地资源干事创业。这样,不但能迅速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而且能使其安心农村工作。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保障机制,体现大学生村官价值,让大学生村官享受到相关政治待遇。一是镇党委要平等对待大学 生村官。作为镇一级,尤其要注重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要积极推荐思想过硬、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对政治素质较高、工作实绩突出、党员群众充分肯定的大学生村官,列入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条件成熟,择优提拔、大胆使用一批,充实到镇党政领导班子。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逐步形成人才到一线培养、干部从一线选拔的科学培养选拔链。在镇党委政府换届时,要提拔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进入镇党政班子。这样,既可培养锻炼好大学生村官,又能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三是村里要平等对待大学生村官。村里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转变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爱才惜才的观念,平等对待大学生村官,给予大学生村官公平的政治待遇,特别是在评优评先和选举方面,要一视同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一是要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要以制度来保障经常性开展学生村官的思想理论知识培训,促使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让他们做到“选择不后悔,付出有回报”,安心农村工作,真诚服务群众;开展农村实用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对学生村官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技术等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水平、执政能力,以及致富带富能力,选送部分优秀学生村官到大专院校培训,让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二是建立“传、帮、带”机制。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好“传、帮、带”培养工作。以县组织人保部门、镇、村三级为主,建立由县、镇、村领导干部负责包人帮带的培养机制,通过开展政策指导、信息引导、项目帮扶和方法帮教,传授经验,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基层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和生活。三是建立实践锻炼机制。要通过“压担子”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调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积累经验,锻炼成长。要开展“考察交流”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多到外地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机制,在其熟悉农村工作后,按照“人尽其才、多岗锻炼、压担催熟”的原则,拓宽使用渠道,搭建成才平台,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民事调解、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较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成为农村政策宣传员、农村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员、现代远程教育辅导员、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员、基层组织建设联络员、基层干部作风监督员,为更好开展农村工作奠定基础。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要认真贯彻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管理和监督考核,确保这支新农村建设“永久型”生力军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目标管理制度。镇党委每年要与大学生村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工作实行目标任务量化管理,便于接受监督。二是定期汇报制度。大学生村官每季度要向所在地党组织书面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半年和年终向县组织人保部门书面报告工作情况。三是督促检查制度。县级组织人保部门要不定期进行走访座谈,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情况。四是绩效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分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由镇负责,主要考核其日常表现,并按月做好考核记录,其结果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年终考核由县级组织人保部门组织开展,主要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完成情况,重点考核工作实绩,邀请大学生村官所在镇、村的领导、同事和 村民代表,对其全年工作进行公开评定,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聘期考核、提拔使用等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使用机制。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制度来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主动干事创业。要重点做到“三疏通一倾斜”:一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渠道。要打破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和户籍等条件的限制,转变村“两委”干部必须是当地人担任的观念,畅通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渠道,及时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班子,甚至让其担任书记、主任等重要职务,为他们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打造平台。要通过努力,使大学生村官成为新一代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升级换代”的措施方面,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选任门槛,对一些基本素质要强行入轨,有计划地推进村党部书记“升级换代”步伐:1.学历要求。要逐步建立一批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体的村支部书记队伍;2.产业要求。新任村支部书记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3.能力素质。①较强的带富及协调能力。②引进村支部书记公开招考机制。③建立完善的任后培训、提高机制;4.人才输入。①要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比例。②要加大机关下派和公开招录力度;5.完善跟踪与激励考评机制。①从政治待遇(提拔、招录)、经济收入、退职保障三个方面逐步提高岗位吸引力。②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6.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树立长远观点,注重源头建设,切实防止后继乏人现象的发生。坚持上述标准,用3--5年的时间有序推进,预计到“十二五”末可以实现村党支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将来新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年龄应以40岁左右为主体。具体为:40岁以下占50%左右,40—45占30%左右,45岁以上占20%左右;文化上应以高中以上学历为主,逐步提高到大专以上学历占50%以上;专业上应以涉农专业为主,以经济管理、工业经济、政治思想等专业为 辅;来源上一要以本村自有人才为主体。目前所占比例应在90%以上,用3—5年的时间逐步递减至60%左右。二要加大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力度。到“十二五”末达到村主职干部的15%左右。三要机关下派及公开招考人员。这个群体的比例建议占主职干部的10%左右。二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镇事业部门的渠道。要抓住镇机构改革的机遇,及时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镇的事业干部队伍,为镇里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镇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县属事业单位的渠道。县属事业单位在招考人员时,要适当给予大学生村官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考。同时,不断探索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事业单位的途径,拓宽渠道,选好用好大学生村官。对于研究生学历的大学生村官,在事业单位招聘时,可以让其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对于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尝试让其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考试,使其脱颖而出。四是在公务员招考时对大学生村官倾斜。建议上级组织人保部门在招考公务员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所做的贡献,给予优惠政策,在工作经历、专业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进行倾斜,可继续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建议继续采取聘期考核优秀的或者是获得市级以上组织人保部门表彰的,适当予以加分的优惠政策。
(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保障机制。要保障大学生村官的正常生活,提高其生活待遇,归根到底就是要妥善解决好工资、社保和医保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保障机制,做到“两个确保”:一是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渠道,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省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省级财政承担。另一种是市县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县级财政承担。学管哪种情况,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资与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共同增长的机制,确保工 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大学生村官的正常生活。二是落实社保医保,确保病有所医。要加强与人保局、医保处等相关单位的联系,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社保、医保相关制度,畅通我县大学生村官县外就医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