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余彩虹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为国标本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一课时。《鹬蚌相争》,讲的是一个河蚌刚刚张开蚌 -
鹬蚌相争教案
教学内容:第24课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2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领会寓意
-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 一、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
-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 贾红杰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政权更迭,并逐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的局面。那么在这在战国七雄中, 秦国最强了。它总想
-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课文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课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
-
鹬蚌相争教案
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第一课时教案 马蹬镇第一中心小学 2014年12月12日 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第一课时教案 马蹬镇第一中心小学 李 剑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
-
鹬蚌相争读后感
鹬蚌相争读后感 鹬蚌相争读后感1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古文,叫《鹬蚌相争》。内容主要是蚌在海边晒太阳,鹬来啄它的肉,蚌合上了壳夹住了鹬的嘴。蚌和鹬互不相让,僵持不下。这个
-
《鹬蚌相争》读后感
《鹬蚌相争》读后感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
-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
-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 主讲教师:黄婷 教学内容:课本110页—112页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2、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让学生明白遇事一味互相争斗,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会让第三者占了便宜。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学会及时化解危机。 2.能正确、流
-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2. 自主积累4 个以上词语。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
《鹬蚌相争》说课稿
《鹬蚌相争》说课稿 城关镇中心小学 王娟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
成语故事
8、成语故事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成语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些故事,加深对故
-
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
-
成语故事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寓意导读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一定学会了不少成语。其实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还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可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九牛一毛 刮骨疗毒 约法三章 翻土得金 美轮美奂 车水马龙 老马识途 狡兔三窟 鹬蚌相争九牛一毛 西汉时代有个很有名的大将军名叫李陵,他奉汉武帝的命令,率领军队去攻
-
成语故事 文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当你快活的穿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是否在意过你的脚步,是优雅还是笨拙?是的,我知道,此时,多数人会觉得我的提问无聊、可笑。可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