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考语文64篇默写答案
-
2014年高考语文情景默写
2014年高考语文情景默写 1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9、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默写)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名家名篇默写
(新课标卷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 _________ -
2018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文档
初高中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 《孔子语录》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默写
1、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安秋日 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
-
2009至2012四年语文高考默写汇总
2012: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
2018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冲刺资料(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资料---名句名篇默写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领导人
-
高考古诗文默写补充材料(答案)《赤壁赋》
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3、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5、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
-
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及答案
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及答案 1.(2015·全国卷I)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
-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练习(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
高考语文64篇默写的翻译
一、《孔子语录》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说:"
-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整理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整理(六十四篇)初中部分一、《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
-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练习(5篇)
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谈笑间,_____________
-
上海语文高考课内名句默写练习(高中)(答案)(5篇材料)
上海语文高考课内名句默写练习(高中)(答案) 1.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浙江省高考近十年名句默写(精选多篇)
浙江省高考近十年名句默写 一、(4分)(2008•浙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个小题) (1),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
-
高考情景式名篇名句默写五十例
高考情景式名篇名句默写五十例 名篇名句默写是每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以往的题目大多采用给出文句的上句或者下句要求考生填出下句或者上句的题目类型。随着高考语文命题改革,必
-
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分篇练习(初中)附答案
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分篇练习(初中)——学生用 《论语十则》 1、本文中强调将“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句子是:,。2、本文中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 3、本文中提
-
诗词默写集锦及答案
古诗词默写集锦 A卷 古诗文诵读试题 ( 5 )为了提升文化品位,有关部门准备挑选含有飞鸟的诗词佳句,镌刻在观鸟园的山石或廊柱上,请你推荐两句这样完整的诗句:__________ ,___ (一)古
-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名句默写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句默写 ○新课标卷Ⅰ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