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语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学实录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吉珊 师:话说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烽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隆中有一奇人,熟知天下兴亡之道,能解群雄纷争之势。自称“卧龙”,世人皆言得之可安天下。刘备听闻,诚心请
-
顾宋杰记录《三顾茅庐》一课教学实录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四下第8课《三顾茅庐》教学实录及感悟 启东惠萍小学 顾宋杰 巧妙导入知出处 师: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了吗?上课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听我们张老师说,我们
-
九语试卷
江津区2013-2014学年(上)期末试题九年级语文科考试题(全卷共四大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蓬蒿(gāo)
-
九语总结
九(2)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还积极参加
-
九语试题
建湖实中集团2012—2013学年春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他山之石,▲。(《诗经》)(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3)▲,映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课题(学科和年级)] 《三顾茅庐》 语文 四年级 [教材简解]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 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黎锋 教学目标: 1、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塞”,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通难读的句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小说,节选自《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清凉小学 吴立群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写顾、茅等生字,了解半晌、一个时辰等古代计时单位,教学三顾茅庐、群雄纷争等词语或成语。 3知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2、通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会“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
-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
-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一篇宋词,谁来有感情的吟诵一遍?指名一位学生站起来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2、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