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填空阅读参考答案
-
最新填空复习及答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下学期 1、目前全世界人口已经达到__,其中中国为__,是世界第__人口大国。 2、论资源总量,中国是大国,若按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算,中国是__。 4、1982年,我国
-
同音字填空及答案
同音字填空及答案: 1、yīng 雄( ) ( )儿 ( )该 ( )雄 ( )歌燕舞 ( )花 ( )鹉 2、jùn ( )马 ( )工 ( )俏 严( ) 3、yùn ( )含 ( )母 ( )车 ( )酿 ( )输 怀( ) 4、yì ( )
-
古诗文情境填空(答案)
古诗文情境填空 1、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
-
10部名著填空及答案
10部名著填空及答案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著称。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 -
中国美术史填空及答案
1) 中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 饰品。 2) 仰韶文化彩陶以半坡 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 龙山文化阶
-
填空、选择 题目及答案
个 分类: 电大教学标签: 花都电大 花都区电大 广播电视大学 杂谈 《复习指导》填空题、选择题目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 儒家 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
-
会计学课后填空答案
第一章
1.根据历史记载,我国会计一词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周朝。
2.我国最最设立的会计官职称为司会。
3.“四柱清算法”中的四注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4.1494年前意大利数学 -
填空和句子翻译答案 新概念英语
Unit1 1. With his index finger, Patterson pointed toward a plain color-coded box beneath a long wooden table. 2. He disguised himself as a waiter and watched wh
-
苏教版三下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
苏教版 3下课文内容填空 一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 (3长城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像(巨龙穿行 在大地。 二 (1南沙群岛位于祖
-
有关古诗词填空及答案(共五则范文)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一) ◎1.小红暑假与妈妈都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树,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
-
常见谚语歇后语填空及答案
常见谚语歇后语填空及答案 谚语 1.火要空心,。 2.好事多做,。 3. ,就怕改不过。 4.树直用处多,。 5.茄子不开虚花,。 6.学问中得。 7.学然后知。 8. ,不能则学。 9. ,不耻下问。 10
-
诗词、名句情景填空答案
诗词、名句情景填空训练答案 1.当你取得成绩时,老师说:“胜不骄,败不馁。”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你....遇到困难时,老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或“不经一番彻骨寒,哪(
-
歇后语选择填空练习及答案(五篇范文)
歇后语选择填空练习及答案歇后语选择填空练习及答案 备选歇后语 1、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2、打破砂锅——问到底 3、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4、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5、
-
机械设计基础填空答案(五篇范例)
1. 摆动导杆机构的极位夹角与导杆摆角的关系为(相等)。 2. 标准齿轮传动的标准安装是指(分度圆与节圆)重合。 3. “回转件是动平衡的”,其含义是(离心力矢量和等于零,且力偶矩矢量
-
六上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解读
六(上语文常识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
-
1-5单元课文填空(答案2)
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一单元: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
2010陕西省村官考试复习资料填空及答案。doc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 ,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 直接补贴 政策。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答案]
课文内容填空复习题 (答案)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蒙汉两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