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言文通假字总复习
-
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童趣》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 -
文言文阅读复习通假字(wode)(5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之通假字【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操作性细化目标:一、了解通假字的基本概念。 二、明确通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
高中语文复习资料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 案: 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 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涔恰! 颁:通“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
-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十则》: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
疾在腠里,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什么是通假字?“通”和“同”有什么区别?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这份资料必须收藏! 1.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2.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1.项为之强 (jiāng)通“僵” 《童趣》僵硬 2.不亦说乎 (yuâ)通“悦”《〈论语〉十则》 高兴 3.诲女知之乎 (rǔ)同“汝”《〈论语〉十则》 你 4.不知为不知,是
-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七上:1.项为之通“僵”,僵硬2.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 5.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3.是通“智”聪明6.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吗”4. 不亦通
-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编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整理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整理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A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B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 颁:通“
-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五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南昌市十二中张惠涛 教学目的:分类归纳文言文内容,让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更加清晰。 导入:我们学习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文言文共31篇,而我们考试就一到两篇,
-
高考语文 课文中的通假字总复习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50个) 1.案:通“按”,察看 例如: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2.颁:通“斑”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3.板:通“版” 例
-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
-
2017小学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教案
XX小学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本学期学习的文言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领悟其中的道理,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
-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
第一文段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