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校本教材诵读经典目录
-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目录
目 录 1. 序言何为国学?为何读经?................................. 1 2. 《三字经》................................. 3 3. 《百家姓》 4. 《千字文》 5. 《弟子规》 6.
-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目录
三年级(下) 经典诵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第 0 页 目 录 一、写景篇 1.祖咏《终南望余雪》 2.刘方平《月夜》 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张祜《题金陵渡》 5.
-
4-48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目录[最终版]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2016年10 目 录 一、写景篇 祖咏《终南望余雪》 刘方平《月夜》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张祜《题金陵渡》 刘长卿《送灵澈》 无名氏《杂诗》 二
-
4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1、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
-
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目录(范文大全)
小学校本教材安全教育 《安全伴我成长》开发计划目录 前言 校长寄语 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第1课交通安全常识 第2课消防安全常识
-
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
每页左边要有这句话:新纪元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 封二: 前言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美不胜收。是民族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真、善、美的艺术
-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大学》导读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
-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初稿)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初稿) (一)教材编写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古典诗
-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 经典诵读 前 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
-
乒乓球校本教材目录及正文
目录 目录 ......................................................................................................................................................
-
红楼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1[五篇范文]
六年经典诵读(一) 名著点击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这个假期,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部古典名著吧! 1.《红楼梦》前八
-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六年级经典诵读
贾罕小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 经典诵读 贾罕小学(高段) 第一篇 美文驿站 1、第一百个客人 „„„„„„„„„„„„„„„„„„2 2、爱痕 „„„„„„„„„„„„„„
-
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皇仓实验学校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校本教材·试用版) 主编:翟杨琴 皇仓实验学校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目录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内
-
三四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大全5篇]
中年级段古诗词诵读目录 1.凉州词(唐·王之涣)„„„„„„„„„„„„„„„ 01 2.别董大(唐·高适)„„„„„„„„„„„„„„„„„02 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
-
感恩校本课程教材 目录前言 校本课程
-------感恩校本课程教材双柳树学校 前 言 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
-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校本教材·试用版) 主编: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目录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内容简介……………………
-
小学六年级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前言、目录(范文)
长春市九台区卡伦中心小学校本教材 CHANG CHUN SHI JIU TAI QU KA LUN ZHONG XIN XIAO XUE 前 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
-
篮球校本教材封面、前言、目录范
河东镇九年制学校校本教材 篮 球 主编: 胡延海 河东镇九年制学校校本教材 篮 球 (供初中阶段使用) 主 编:胡延海 副主编:王佐国 编 者:王斌乐 前 言 一、总述 本教材是结合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