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月诗词
-
咏月诗词
咏月诗词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
-
探月——诗词鉴赏
探“月”小专题 月亮 一、激发情感,导入专题探究 刘欢的《弯弯的月亮》彭丽媛的《中国的月亮》唱出了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二、“月”别致的代称:银蟾、蟾宫、婵娟、广寒宫、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建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1、朗 -
13中秋咏月诗词
13、中 秋 咏 月 诗 词 【学习目的】 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 【基础知识精讲】 词语积累 栖鸦 宫阙 琼楼玉宇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初备 统复备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指导语: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组织朗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创设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熟读成诵。 中秋的来历 •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
-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班级: 姓名: 学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这是苏东坡的浅浅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青莲居士俯仰之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
-
13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怀远县常坟中学公开课教案 13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
-
《中秋咏月诗词二首》赏析
《中秋咏月诗词二首》赏析 十五月望月王建 原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
-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以至
-
最好的写月和中秋的诗词范文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
-
中秋咏月诗词教师版(含5篇)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编 制:邓建 审核:陈波审批:殷翠云 时间:2011-10-16 编号: 019 《中秋咏月诗词》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重点和难点: 1、 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 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 3、 朗读 三
-
诗词文化月启动仪式主持词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A: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B:词的风韵,演绎着绝唱千古的凄美婉约 A: 在童年的时光里,我们诵读千古美文,与经典相伴, B: 在三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5篇模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师永杰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
-
古典诗词中的咏月意象大全
古典诗词中的咏月意象 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体形式,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或托志,或怡情,或喻理,或讽世,可谓用心尽也。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教案 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表现力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