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荆门导游词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全市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其北部层峦叠翠、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荆门在全省重点三国和三峡旅游线节点上,境内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人文景观独特,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共有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200多处,其中达到国家一级开发标准的有60余处。全市生态旅游主要资源概括为三山(大洪山、惠亭山、圣境山)、三园(大口森林公园、虎爪山森林公园、千佛洞森林公园)、三库(漳河水库、温峡水库、惠亭水库)、三洞(黄仙洞、空山洞、香龙洞)。其中,大洪山风景区是经国务院1988年批准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有生物活化石对节白腊,古银杏等。大口、虎爪山、千佛洞森林公园均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漳河风景区风景如画,水质优良,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避暑娱乐的理想之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黄仙洞的云盆景观达2000多平方米,属国内外罕见。大洪山鸳鸯溪漂流已经形成了鄂中地区的漂流热。全市的人文景观以二陵(明显陵、纪山楚墓陵)为主,三区(荆门城区、钟祥城区、京山城区)为辅。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公元前16世纪,这里便是古权国的都城所在。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其中,钟祥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帝王陵,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纪山楚王陵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最大的一座初步考证为楚庄王墓。荆门城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5世纪)道学家老莱子曾隐居荆门,现有老莱子山庄和孝隐亭供人观赏;三国关羽曾屯兵掇刀石,现存有望兵石遗迹;始建于隋开皇13年(公元593年)的东山宝塔至今仍耸立在东宝山颠;宋代(公元12世纪)理学家陆九渊曾于荆门象山设台讲学,现有陆夫子祠供人凭吊;清代建于象山东麓的龙泉书院集河、湖、泉、亭于一体,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荆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000MM上下,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荆门物产丰富,土物产有漳河银钱、三阳板栗、山灵葛粉、花生、沿香牌风干鸡、纪山龙米、金龙泉啤酒、荆门玉雕、漳河茶叶、五三鹿血酒等,地方小吃、名菜有八角雪枣、太师饼、麻花、长湖鱼糕、钟祥盘龙菜等。荆门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欢迎您前来观光、旅游、投资。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第二篇:湖北荆门导游词
荆门在全省重点三国和三峡旅游线节点上,境内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人文景观独特,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共有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200多处,其中达到国家一级开发标准的有60余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湖北荆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湖北荆门导游词1
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北部。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市为省辖市,现辖京山、沙洋两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总人口近300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汉江水域贯穿全境,焦枝铁路纵贯南北,以207国道、荆潜路、汉宜路为主线运输网四通八达,荆门机场的空中客运直达北京,如今,荆门地域既有公路大骨架、水上黄金道、铁路大动脉,又有管道运输线和航空运输线,已是天上地下空中相互交织、交相辉映。
荆门市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辖钟祥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
荆门市是一片隽秀的土地。境内山水宜人,风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丽如画。全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水质纯清、碧波万顷;此外,还有雄奇险峻、虎距龙蟠的京山空山洞、钟祥黄仙洞;有云蒸霞蔚、钟灵毓秀的大洪山风景区和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
市境内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磷矿石、煤、石膏、大理石、累托石、重晶石等遍布四乡八壑,品位高、易开采,其中磷矿石开采量和累托石储量均为全国第一,石灰石、石膏储量居湖北省之首,为发展建材、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湖北荆门导游词2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全市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其北部层峦叠翠、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
荆门在全省重点三国和三峡旅游线节点上,境内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人文景观独特,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共有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200多处,其中达到国家一级开发标准的有60余处。全市生态旅游主要资源概括为三山(大洪山、惠亭山、圣境山)、三园(大口森林公园、虎爪山森林公园、千佛洞森林公园)、三库(漳河水库、温峡水库、惠亭水库)、三洞(黄仙洞、空山洞、香龙洞)。其中,大洪山风景区是经国务院1988年批准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有生物活化石对节白腊,古银杏等。大口、虎爪山、千佛洞森林公园均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漳河风景区风景如画,水质优良,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避暑娱乐的理想之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黄仙洞的云盆景观达2000多平方米,属国内外罕见。大洪山鸳鸯溪漂流已经形成了鄂中地区的漂流热。全市的人文景观以二陵(明显陵、纪山楚墓陵)为主,三区(荆门城区、钟祥城区、京山城区)为辅。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公元前16世纪,这里便是古权国的都城所在。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其中,钟祥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帝王陵,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纪山楚王陵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最大的一座初步考证为楚庄王墓。
荆门城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5世纪)道学家老莱子曾隐居荆门,现有老莱子山庄和孝隐亭供人观赏;三国关羽曾屯兵掇刀石,现存有望兵石遗迹;始建于隋开皇13年(公元593年)的东山宝塔至今仍耸立在东宝山颠;宋代(公元12世纪)理学家陆九渊曾于荆门象山设台讲学,现有陆夫子祠供人凭吊;清代建于象山东麓的龙泉书院集河、湖、泉、亭于一体,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荆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000MM上下,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荆门物产丰富,土物产有漳河银钱、三阳板栗、山灵葛粉、花生、沿香牌风干鸡、纪山龙米、金龙泉啤酒、荆门玉雕、漳河茶叶、五三鹿血酒等,地方小吃、名菜有八角雪枣、太师饼、麻花、长湖鱼糕、钟祥盘龙菜等。荆门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欢迎您前来观光、旅游、投资。
湖北荆门导游词3荆门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市为世界文化遗产——明代皇家陵寝明显陵所在地,辖京山县、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以及钟祥市、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高新区。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又享“两圈”政策之利,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建立于此,郭店楚简、战国古尸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出土于此。荆门养育了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等历史人物,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夏商荆门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国、鄀国,春秋战国归属楚,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宋建荆门军,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续为荆门县。
第三篇:荆门站防暑降温总结
领导重视,未雨绸缪迎酷暑,众志成城,落实措施战高温
——荆门站防暑降温工作见成效
荆门站领导一贯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生命和健康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收费工作方针,为确保炎夏季节员工在收费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夏季高温期间收费工作的正常运行,积极改善员工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来未发生员工中暑事件。
今年入夏后,高温天气提前出现,六月、七月及八月中旬一直持续高温,对员工身体、站里的正常收费工作面临持续的酷热天气的挑战。好在站领导对防暑降温工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及早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了天气对员工身体和工作造成的影响。
站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防暑降温工作,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高度,把加强夏季防暑降温工作作为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促进工作发展的重要任务内容来抓,站领导从五月份开始就提前作了布置,并多次在站务会上作出指示,强调要从关心员工身体健康方面考虑,以人为本,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吴站长在员工大会上进行具体的布置,要求后勤部门要关心第一线员工的防暑降温工作,要积极主动的了解一线员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发出的《关于做好高温季节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我站对防暑降温工作也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各班组、部门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成立防暑降温工作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1、站领导高度重视防暑降温保收费工作,成立站长为组长,各班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防暑降温保收费”防治工作小组,负责全站的防暑降温保收费工作。做到认真巡视检查解决,并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防暑降温中的实际问题。一手抓收费,一手抓防暑降温,做到收费、防暑降温两不误。
2、注意抓好费亭和员工宿舍的通风、卫生、食宿条件,要求天热就开空调,不要为节约一点电而影响正常的收费工作,但吹空调不要一味的追求凉快而导致感冒。并对食宿及工作场所进行了彻底的卫生清理和消毒。让员工的活动场所成为防暑降温的一方净土。
3、加强防暑降温防控工作。站领导对员工进行防暑降温的指导、监督、检查与防治;备足常用药、急救药和防暑降温药,以防止突发事件;每天还为员工准备冰绿豆汤和各种瓜果;并要求员工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4、加强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严禁使用变质和过期食品,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积极改善员工伙食,严把采购、验收、保管、加工、分发关,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增加站内垃圾清运次数,防止垃圾堆积腐烂,避免病菌传播导致疫病暴发。
5、站领导认真做好防暑降温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指导员工正确应对工作期间出现的中暑、发烧等异常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向员工进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迎接工作。
6、为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进一步激发员工战高温、斗酷暑的信心和决心,我站为员工购发了防暑降温的生活物资,并配备了必需的防暑降温应急药品;站领导经常到收费现场,及时解决因高温出现的各种问题。荆门站的广大员工纷纷表示:“天再热也热不过收费干劲,条件再苦也不会影响收费计划。”
由于领导高度重视,今年荆门站的防暑降温工作卓有成效,未发生员工中暑等意外情况,各项收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襄荆高速荆门站 2006年9月2日
第四篇:荆门职业鉴定中心
荆门职业鉴定中心
日前,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国电荆门火力发电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正式成立,荆门职业鉴定中心。该鉴定站的成立,不仅填补了集团公司范围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布局的空白,为集团所属华中区域的企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还可以对外承接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人力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006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及荆门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站认定标准》,对该厂鉴定站组织机构、鉴定设备、鉴定场所、规章制度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今年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国电荆门火力发电职业技能鉴定站。
据悉,该职业技能鉴定站的鉴定范围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厂机、电、炉及燃料运行和检修,热工仪表和自动、程控检修,化学水处理和水化验,燃料分析等4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等级涵盖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全部领域。
此前,集团公司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有4家,分别位于西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国电荆门职业技能鉴定站成立后,加上同时获批的国电双辽职业技能鉴定站,国电集团职业技能鉴定站增加到了6家,覆盖区域扩大到除西南、华南地区之外的全国各大地区。
为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鉴定中心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上门,深入我市荆楚理工学院、职教集团等大中专院校进行调研,为广大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宣传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荆门职业鉴定中心》。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个新的就业难点,为切实提高我市在校大中专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鉴定中心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从提高毕业生技能水平入手,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是利用职能,广泛收集热门职业就业信息、各地区关于技能人才有关的优惠政策及待遇并及时向学生反溃二是开展宣传,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政策、信息通过学校广播、老师和学生QQ群进行发布,广泛宣传。三是大力推行新职业和热门职业的全国、全省统考。为方便学生受理报名,中心选派专人深入学校,采取面对面方式为学生提供政策解答、资格审查和报名服务,提高了学生参与技能鉴定的热情。通过多种努力,组织了荆楚理工学院和职教集团部分在校毕业生190人,参加了5月16、17日在我市考点举行的营销师、企业文化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广告设计师、秘书(涉外秘书)等十七个社会紧俏热门职业(工种)的全国、全省统考。
第五篇:荆门一中政治
2013年高三三月月考政治学科质量分析及后阶段备考策略
荆门市一中高三政治备课组一、三月月考成绩质量分析
总体情况:2013年3月月考,我校共175人参加考试,其中60分及以上8人,50—59分之间31人,40—49分之间56人,20分及以下还有32人,平均得分40.08分。结合政治学科市线,我校一批合格人数14人,二批合格人数47人,三批合格人数52人。从本科上线的情况来看,一本不足,二、三本潜力可挖,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希望层较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全体师生努力拼搏,力争2013年高考一批上线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倍增,是很有希望的!
主要原因:
1、第一轮复习,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不具备,加上考题的综合性较强,导致学生得分不高,一批次合格人数不多。
2、知识点、考点还没有真正掌握、理解并能融会贯通,导致学生解题、审题能力等不强,该得分的基础分未能得分。
3、尖子层(励志生、复读生)班级人数过少(共42人),中间层及以下班级人数过大(共133人),教学管理难度偏大,教师教学标高不好把握。
4、试题本身区分度不高,偏难。
二、后期的主要策略
1、锁定保苗生(冲一本和二本的学生)目标,加强培优补弱,平衡发展。各班根据学校分配的保苗生目标,重点跟踪与辅导,力争让他们平衡发展,增加一本的上线率。
2、加强训练,强化基础,培养能力。文化班全面开始综合复习和强化训练,具体为每周2次全卷训练,每周补充1—2次小卷专项训练查漏补缺,所有训练严格限时,培养学生的解题速度,所有训练老师必须在二个工作日之内,全批全改,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做好质量分析。艺术班结合考纲,主抓基础,要求在4月中旬前完成基础复习,4月中旬后能进行综合训练。
3、实现校级领导、年级领导包班负责制,抓好所包班级的备考常规教学督查。
4、实施关爱励志教育,在教学中要求落实学校的关爱教育措施,既重点培尖又兼顾全体,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排除学生的心理干扰。
5、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白高考“考什么”、“怎样在考”“我们应该怎样应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每周三课外活动的备考专家讲坛活动。
2013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