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园林导游词
中国园林导游词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园林导游词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园林导游词5篇1各位五湖四海的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邓蕊竺,为了方便,大家叫我小邓就可以了,希望能与大家相处愉快!谢谢!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那里是世界著名遗产,请大家注意,不要随地吐痰,制造垃圾,还有一点就是进去时必须脚步轻轻哟!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苏州园林和要去的园子:苏州古典园林建于16世纪至18世纪,房子都是精雕细琢而成的,大家待会儿去细细游览。
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据记载,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说了这么多题外话,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已经了解了一些吧!我们现在书归正传讲正题了。我们要去的园林是世界四大名园中的两个园子,知道是哪两个吗?嘻嘻!就是沧浪亭,建于宋朝,狮子林,建于元朝。听了这些,大家也不妨跟我去玩玩吧,走!我们出发。我们先去沧浪亭吧,去沧浪亭不会太远,一两分钟就到了。
好了,这就是沧浪亭,怎么样?不错吧!沧浪亭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1至1048年),是苏舜钦所筑,可以说是苏州最最古老的园林。南宋初期曾为名将韩世忠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不信你们看!前面有一泓绿包围着园子,下前面有一座桥,大家可以从桥内进入沧浪亭。各位请跟我一起进入沧浪亭。大家都进来了吗?好!大家向正前面远眺,有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有个宝贝叫沧浪石。大家可以上山,看一看这个在山顶上奇特的宝贝。
游客朋友们,集合了!集合了!我们要去狮子林了,我来说一下狮子林,待会儿,大家可以去狮子林玩,还可以去宾馆休息,现在我来说说狮子林吧!
狮子林占地十五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狮子湖是水景观的主要景点,那里的石假山别有特色,相当的精美。狮子林的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有一个精美的小方厅。像燕誉堂之类的建筑在狮子林几乎随处可见,有名的有立雪堂。现在各回各家吧!
大家再见了,以后请你们的亲朋好友来苏州古典园林,不过,可别忘了我——小邓哟!
中国园林导游词5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苏州游览观光。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贾,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度过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各位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给位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苏州园林,提到它呢我想问一个问题:苏州园林是园林吗?大家会想:小贾你问的问题好没水平啊,如果苏州园林不是园林,那我们去哪游玩啊?各位其实啊,苏州园林真不是园林,它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是一个统称,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在19xx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始建于1520xx年,据传它的建造者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了他人。各位从园门进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诗句“春风洒兰雪”,厅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大家请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兰雪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走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是不是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游客朋友们走出了东花园,我们便来到了中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体现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请跟我走,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叫作“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是一座方亭,4个圆洞门使人联想到十五的月亮。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看过了东园田园风光,欣赏过了中园的池岛假山胜景,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卅(sa)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从里面看是一个大厅,南北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盛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咱们3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中国园林导游词5篇3各位朋友:
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姓栾,大家可以叫我小栾。今天就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园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都知道,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这里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设计师和匠师们别出心裁,追求游客无论在那个点上,眼前的一隅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所以以前有游客就说,来到这里,就有“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今天我要重点介绍的是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放眼望去,精妙的图案设计和细致的雕镂映入眼帘,这可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看那窗上刻了一对凤凰。细长的尾羽虽然密集但还是能体现出木匠高超的技艺。一对眼睛虽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但却不时的透露出坚定的信念,这可是木匠们心灵的浇灌啊。不少摄影家对这些门和窗情有独钟,他们细心地斟酌着当时的光和影,左瞧瞧,右瞅瞅,“咔哧”一声,美丽的人间天堂就这样显示在屏幕上。
当然,苏州园林的美不是一时就能欣赏完的。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吧,望苏州园林的美景能再您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再见!
中国园林导游词5篇4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明清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分别代表了中国宋、元、明、清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xx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近年来苏州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古典园林自然遗产公约》及《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等,积极保护园林,巩固扩展申报成果;深入挖掘园林文化内涵,弘扬吴文化。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按照“保护、疏导、恢复、发展”方针,使园林之城名副其实。苏州园林和绿化局从世界同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国际标准实施对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和规范,建立现代化的园林管理体制:一是恢复性保护;二是挖掘性保护,如拙政园再现明代文征明《三十一景图》,沧浪亭重现林则徐珍贵遗迹等;三是建设性保护;四是接轨性保护,拙政园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景点,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也被评为4A级景点。苏州园林不断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如虎丘艺术花会、金秋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吴文化活动,网师园特色夜游及怡园水仙展,狮子林时令花展,天平红枫节,石湖串月,沧浪亭兰花、菊花展,耦园水乡特色游等;苏州园林还抓住“保护、开发、管理、服务”四个环节,使古典园林成为体现苏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20xx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20多年来,苏州园林艺术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式庭院“明轩”后,“品牌”效应凸现,先后设计、建造并获多项荣誉:日本池田“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雀鸟公园、美国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99昆明世博会“东吴小筑”(获综合大奖)、美国波特兰“兰苏园”等,使苏州品牌的园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户,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吸引了欧、亚、美等专家学者来苏州考察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导游词5篇5各位游客好,此次游行将由我带领大家,我是巧导游。
这里就是我们的苏州园林了,从远处看,绿色的湖水,仿佛是天上的神仙把墨水瓶打翻了落到了水中。
在进入园林时,请各位游客不要大声喧哗,并且要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园林中有一座小亭,是古代时人们花费自己的汗水与智慧搭建的,亭子的门与窗都是木制的,请各位游客不要触摸亭子中的物品。
看,柳树的枝叶垂在水面上,好似一条条细带垂了下来。这里有一座拱桥,游客们可以在上面行走,但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做个环保的游客。
此处还有长长的环廊,可以拍照留作纪念,也可以试试脚感。湖中有荷叶、荷花,每片荷叶都像一个个圆盘,游客们可以在树下休息一会儿,欣赏园林的美景。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微风吹过,一簇簇树叶都散落在湖面上,从高处看,如同给湖水加上了一些装饰。
在这样宁静的时刻,我仿佛能听见鸟儿扑翅的声音……这次游玩我们都很愉快,希望下次还可以做大家的导游,谢谢!
第二篇:中国园林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岁月留痕,且听风吟。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X。欢迎收看本期《岁月留痕》。今天,我们为您展播的是系列电视专题片《中国园林之岭南园林》。广东是中国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尽管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仿佛早已使人们远离了田园生活。但是在嘈杂喧闹的都市尽头、在车水马龙的立交桥边,至今还保留着作为历史上精致生活象征的岭南园林。中国古人追求的那种清雅幽静的庭院生活氛围。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仍然透过这些雕梁画栋、楼台花窗映射出来。那么,岭南园林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
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
第三篇:厦门园林植物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厦门植物园。我姓韦,单名一个艺术的艺。思想家罗素说过:生活里,能使我们感动的,除了大自然,就是艺术。看来,我的名字与大自然还挺有缘,所以我很荣幸成为大家植物园之行的导游。
厦门园林植物园建于1960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在我们来到了植物园的大门,眼前的这一处园林小景中,“智者乐水”四个字,说的是有智慧的人在工作繁忙之余,喜欢投身到山水和大自然之中,获得愉快、健康的身心。植物园内种植了5000多种丰富的植物,有山、水、石相映的自然风光,更具有科学、人文和艺术的内涵。究竟怎样,让我们进去亲身体会吧。
首先与大家迎面的“厦门园林植物园”七个大字是由著名的文学大师茅盾先生题写的。我们往右走,石阶两旁热情欢迎大家的,是美丽的花草树木。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左边的黄花夹竹桃是净化空气污染的优良树种;右边树干粗大,叶似心形的就是佛教圣树——菩提,因佛主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它又被人们称作智慧树。前面那花开得像火一样艳的就是厦门市树凤凰木;右边远处还种植有美洲木棉、鹰爪、小叶榄仁等许多珍贵树种。夏初时节花朵纷纷开放,所以大家今天好福气,看到了植物园四季中最美的景色。
转过左边的这道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厦门20名景中的“万石涵翠”。设计者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障眼法,欲扬先抑,使我们感到豁然开朗。湖的左边堤坝上一字排开的是华盛顿棕榈,看上去威武雄壮;湖的右边简直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们这就到画中去看看。
现在我们正走在竹径之中,这里清静幽雅,可以看到各类观赏竹约两百种:如这一丛叫黄金间碧玉,旁边恰如琴弦的叫琴丝竹,看这佛肚竹,胖胖的竹节是不是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呢?竹子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是一种品格高雅的植物。竹是“岁寒三友”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竹子颜色青翠、竹竿高挑劲秀,并有着丰富的内涵,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道德的所有优秀品质:上下有节显示忠心,同根共发是仁义,竹竿空心代表谦虚,狂风不倒更是非常坚韧不拔。
也许我们还沉浸在对竹的联想中,但已经来到了另一个具有浓郁南国风情的植物世界。朋友们这里就是棕榈岛。棕榈科植物主产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三千多种,在这个小岛上引种栽培了400多种,位居全国第一。大家可以看到雄伟壮观的董棕,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能产出珍贵的西米;高大挺拔的那棵是被称作树中之王的大王椰子。大王的王后便是眼前这株皇后葵,它能耐海风侵蚀,亦能耐旱,又如此婆娑美丽,真是大王椰子的好伴侣。棕榈植物具有广泛的经济用途,这里有能产油的油棕、产糖的糖棕、产蜡的蜡棕、香棕还可以提取高级的香精,我们夏季里扇风的蒲扇,就是用蒲葵的叶子做成的。可见植物不仅带来美,更满足了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将坐车去参观另一宏伟而壮观的沙漠植物区。那里有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仙人掌、仙人柱等许多多肉植物。多肉植物因为要忍受沙漠里干旱、炎热的恶劣环境,身体的某些部分演化成了肥胖的贮水器,有的连叶子也退化成了刺或完全消失了,与别的植物不同,这类植物多在晚上凉爽时才打开气孔,释放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若把这类植物摆放在家里,简直就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器”,非常有益于健康。
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广阔的沙漠景区。眼前这些种植在仿真沙漠中的植物形态特异,色彩丰富,尤其在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依然生长的壮丽多姿,生命力非常顽强。这一景区植物种类丰富,每株植物都挂有自己的学名牌和简介,大家可以自行领略一下沙漠植物的风采,拍照留念之后我们在大温室前集合。
各位朋友,今天的植物园之行就要结束了,植物园里有一题刻:“画遗完巧,诗得半幽”,古人吟诗做画都不足以描绘植物园一半的美景,那我今天的讲解也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满意。如果你们在今天植物园的游览中获得了愉快的感受,请把这美好的回忆带回家。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国园林
论 文
题目:学院: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起止日期:
中国园林与文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帆 旅游管理 A13旅游2 胡卫伟
2014.05.20.--2014.06.0
52014年06月05日
中国园林与文学
张帆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摘要]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传统文化给园林艺术在无形中先创造了一个意境,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设计图。园林艺术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实践性的创建。我认为诗词等与园林是相互影响的,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文字也好花草树木也好其本质是发现美。发现美了之后才会有所共鸣有所创作,从文字中你可以有灵感从园林中也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它们都是有影响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文学;园林艺术;相互影响
前言
悠久的园林历史 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及其特点
中国园林留下了中华先人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足迹,也留下了经过几千年探索、实践的煌煌杰作,成为“地球村”人们的共同财富。
(一)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的主流。如:秦有上林苑,秦始皇晚年还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此时的园林从地址和内容上发生了变更,从城市转向成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主
体的园林。如西晋大官僚石崇经营的金谷园。
(三)成熟后期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皇家园林如畅春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北京清华园等。[1]
二、中国园林建筑特点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归总起来,我国南方江南地区、广东沿海地区和四川一带的园林较富特色,于是便有了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而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园林风格较为相像,便统称之为北方园林。[4]
(一)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簃北侧的小院落,十分狭窄地嵌在书斋建筑和界墙之间,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腊梅和南天竹,还点缀了几株松皮石笋,这些植物和石峰姿态既佳,又不占地,非常耐看。
(二)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现存著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人称“岭南四大名园”。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沛,降雨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岭南花园的水池一般较为规正,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出宽廊;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跨水建廊桥,尽量减少游赏时的日晒时间。其余部分的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常常是庭园套庭园,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三)蜀中园林
四川虽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亦源远流长,富有自己的特色。蜀中园林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如邛崃县城内的文君井,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开酒肆的遗址上修建的,井园占地10余亩,以琴台、月池、假山等为主景。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眉州三苏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均是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其次,蜀中园林往往显现出古朴淳厚的风貌,常常将田园之景组入到园内。另外,园中的建筑也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风格,山墙纹饰、屋面起翘以及井台、灯座等小品,亦是古风犹存。
(四)北方园林
北京是我国北方城市中园林最集中之处,其中很大部分是古代皇帝的花园。这些皇家花园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模宏大,建造精良,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
另外,北方还保留了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古园,如山西新绛原绛州太守衙署的花园(古称绛守居园池),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至今还丘壑残存,是我国留存最早的园林遗址。再如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等,亦均是北方纪念性园林中的代表作。一般说来,江南园林比较典雅秀丽,岭南园林比较绚丽纤巧,蜀中园林则比较朴素淡雅。
三、中国园林与文学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取李俊明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来多种梅,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
我国园林的文化艺术与文学绘画密不可分,园林中的点景、立意均是再现了的诗情画意。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园林境界的枚不胜举。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写的境界,成为造园家创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园林艺术空间意境的依据。象岳阳楼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滕王阁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因景成文,形成了最美的意境,因而传诵至今,亦为造园家所借鉴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园林与诗词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把园林称作无声的诗。
苏轼写西湖的“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把西湖的无论阴晴的绝妙佳景作了高度概括,显示了西湖的特色。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两幅最好的框景,无与伦比。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既是诗情,又是画意,更显示出幽深、静谧的意境。故东坡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佳园定是如此。
而张泌《寄人》写的“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也正是园林中廊和栏的特点,应是谢家庭院的景色。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东岗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在词中还谈到了园林布局的艺术:茅斋建在东岗上,但轩窗要临水而开,要把建筑安排在山水之间;水边先应种柳,可以行舟垂钓,而竹与梅的配置更须恰当,不能防碍观景。除了竹和梅,还要斟酌菊和兰如何安排。词中把新居与山水花木的规划、布局,加以描绘,烘托出带湖的优美风光,也展现了无限意境,这些都值得造园家借鉴和学习的。
我国诗人善于抓住园林空间景观的特点结合历史传说等,给予高度的概括,作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营造园林的“文人的情趣”是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构造特点。这
[3]
种特点的核心是“钟爱自然的情感,提练自然、浓缩自然”,在表现手段上常为园中套园,堆山叠石,凿池造园,植木栽花,随类赋形,依形而筑,寄物以情,园内放鱼、养鸟,尽可能把自然中一切美景以写意绘画的方式引入人的生活空间,立意在先,匠心独具。
超越时空的限制,表达出自我的情感,通过某一景的“立意”展开布局,以小观大,以大见小,从片断中展现出深邃的“意境”来,我以为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这种联系具有广泛性,是一种“放射”状的联系,园林的诗情画意是当时文人诗、画风骨的复现,“园林的意境”是与“山水画的意境”异曲同工,诗词、绘画以园林作为描绘对象的屡见不鲜,这些足以说明诗、书、画与园林的同步兴起,绝非偶然。
四、文学会中国园林的影响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应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疑,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说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趋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
读晚明文学小说,宛如游园。在这段时间里,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节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
苏州园林的造园者大多“学富五车”,用亭台楼阁组成美好的景色,这些造园者们的匠心能否被观赏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题名、匾额、楹联就是与观赏者相同的语言。用这些文字在引导观者的领悟、思考、联想。这些文字往往是经过反复推敲、低吟斟唱,务必于周围的环境相贴,而又有意境。这些提名字字珠玑、蕴意深邃。如大到取园名——拙政园,这是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浇水种菜这样以求早晚有饭菜吃,这就是我们这些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其隐讳地说:从政者是拙笨的人干的事。网师园的意思是以网者为师,就是拜结网的渔夫为老师,一方面说花园所在地是一片河湖水网地带,有时说不愿与世俗众人来往。退思园则是“退而思之”。
苏州园林中的一些厅堂亭台的题名有的不是直白的,要转个弯来思考,这是所谓的曲笔。如拙政园西部有一亭上挂的匾额是“与谁同坐轩”,这是引用了苏东坡的一句诗:“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隐喻了自己不愿与凡夫俗子同伍,而自有高清孤傲的气质。而此亭轩是扇形的,明喻了扇是招风的,亭前一汪水池,明月可倒映入池,亭后有松树,暗喻了是松涛之风。
此亭后有一建筑名为“留听阁”,引用了“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诗句,那就是欣赏求景
[2]
之处。而全园的主厅名为“远香堂”,前面是荷花池,用的典故就是《爱莲者说》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清益远,亭亭净植”,也是寓意做人要清白、高洁。
观赏园林就是在读诗文,园林的美景是作诗的母体,而诗文又是景色的注解,所谓的因景生情、因情造景、情景交融。[5]
结束语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常常与社会的剧烈变革、政治动荡以及思想活跃程度密切相关。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宇江.中国名园导游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2] 艾定增,梁敦睦.中国风景园林作品选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57.[3] 丁俊清.中国古典园林与古诗词[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2):41-49.[4]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山西:山西教育,2003 ,207.[5] 胡如城.园林文学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2,(2):197-200.
第五篇: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代园林是在统治阶级居住与游览的双重目的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掘池造山,布置房屋花木,并利用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风趣的园林。所谓自然风趣是设计时将大自然的风景素材,通过概括与提炼,在园林中创造各种理想的意境,它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在这原则下,经过长期间的实践,逐步形成为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式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过程,在汉代除帝王的离宫、苑囿以外,仅少数贵族、富商营建园林,而苑囿还畜养禽兽,供狩猎之用。而两晋、南北朝时代,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同时因贵族们舍宅为寺,佛寺中亦盛花木,东晋太元初慧远于庐山营东林寺,开后代寺观园林之端。唐代园林更多,不仅贵族官僚在长安近郊利用自然环境营建别墅,官署中也大都有园,而曲江池与若干寺观成为当时市民的游乐地点。唐中叶以后,有不少贵族官僚在东都洛阳营造园林。经五代到宋,由于社会经济繁荣,又进一步促进园林的发展。当时除首都汴梁和陪都洛阳以外,江南地区筑山叠石之风很盛,产生以莳花、造山为专职的匠工。到明清二代,江南成为私家园林最发达的地方,并出现了论述营园艺术的著作《园治》。汉武帝迷信神仙方士之说,在建章宫太液池内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影响了后代园林的山池组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形成一种崇尚自然野致的风尚。接着唐宋以来有不少官僚而兼文人画家的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预造园工作,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溶贯于园林的而已与造景中,于是所谓“诗情画意”逐渐成为唐宋以来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明清二代,有些画家竟成为著名的园林设计者,这种“诗情画意”不免反映当时士大夫阶级的思想情调,追求悠闲雅逸的意趣以及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与若干具体手法局限于山水画的意境中,得不到更多的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由于游览观赏以外,兼供居住之用,因而在山池花木之间建筑很多亭台楼阁,连以走廊其结果房屋数量过多,与创造自然风趣的园景发生矛盾。这种现象到明清二代更为显著。其中苑囿因处理政务,建筑具有轴线的大批宫殿和庭院,房屋比重之大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