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景区导游词(最终定稿)

时间:2022-04-02 02:1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亭景区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亭景区导游词》。

第一篇:兰亭景区导游词

兰亭景区导游词7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景区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兰亭景区导游词1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绍兴对外接待的当家景区之一。由于兰亭地理位置正好处于绍兴平原、水网地带与丘陵山区的接缘之处,山地景观与水乡风貌得到充分而和谐地体现,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风景游览地。兰亭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风流人物的一次历史性雅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祈求平安,常在水边组织修禊仪式,同时作为一种水边嬉戏的游乐。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组织“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击鼓传花式的即兴娱乐,不过曲水流觞比我们现代人多了一点自然,而少了一点人为控制,谁出节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觞来决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许多“港湾”式的小曲,从上游漂下的觞停在谁面前的“港湾”中,谁就得使出自己的绝活,或者事前约定的节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约定的活动是即兴作诗,诗不成就得罚酒。当时参与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郗昙、王丰之、华茂、庚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等十五人各得诗一首。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诗句不成,各各罚酒三觞以助兴。王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在集子之前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就此诞生。《兰亭序》也称“禊帖”,还称“临河序”,非但文采灿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绝,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因此而成了历代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兰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

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

兰亭碑也称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二字,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中间有断痕,为___时所遗留。80年恢复时,无论如何找不回两字之间的一小块碑石。虽然已经精工相接,但旅游者总是深感遗憾,喜欢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处用手指去弥补摩画,时间久了,“兰亭”二字中间的残缺部分似乎隐约重现,兰亭碑也就被人们戏称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条弯弯曲曲小溪,流觞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临水而坐,一觞一咏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觞。可以说,没有当时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就没有《兰亭序》的诞生,当然也不可能有兰亭如今这样的知名度,曲水流觞应是兰亭景区的灵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风雅之人仿古流觞。

面对着曲水流觞处的建筑就是流觞亭,是纪念曲水流觞的场所,现建筑为清代所成。亭内陈列曲水流觞图、名家书作、当年曲水流觞所成诗文等。

御碑亭在流觞亭之后,为八角重檐结构建筑。亭内有御碑高6.8米,宽2.6米,厚20厘米,重1.8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

右军祠在流觞亭的东侧。右军祠结构巧妙,四周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侧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桥。祠内可观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赏唐、宋、元、明、清墨宝。右军祠常作为举行各种纪念和交流活动之地,尤其是书艺交流的重要场所。

书法博物馆在御碑亭后,过溪流石板桥便是。博物馆占地10亩,环境十分幽静,是展示我国书法悠久历史和陈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

天章寺位于兰渚山山脚,与兰亭隔溪相望。现在的天章寺因已毁多年,很少有人专程游览,但一些专业人士和兰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实地浏览。

天章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曾为越中名寺。天章寺建成时间远远早于现在的兰亭,是当时兰亭建筑的一部分。天章寺虽然被毁,但大势依旧,屋基完整,环境清幽,值得一游。

兰亭处处成景,处处幽雅,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当时很有影响的顶尖级画家高山辰雄曾经访问过兰亭,来绍兴的目的是为写生,原先计划三天的行程被延长至七日,其中有一个半天完全泡在兰亭鹅池的东侧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兰亭之内转了一圈之后,对陪同人员说:“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让我们什么事都别干,静静地坐着享受吧。”他一眼就看中鹅池东侧一块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园关门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宾馆。

兰亭本身就是很有档次的园林杰作,而且是历史文化含量非常丰富的园林,但对到达兰亭游览的人来说,除欣赏兰亭的景观之外,最让人陶醉的还是兰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动人故事。

兰亭景区导游词2

绍兴的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一个十分惬意的午后,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来到美丽的兰亭,游览了闻名天下的兰亭风景区。

走进兰亭,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已经让我赞叹不已。

走在幽静的,用石子铺成的小径上,首先来到的是茂密的竹林。好一片绿油油的竹林啊!竹林绿树成阴、翠竹摇曳,真有“茂林修竹”的味道啊!可能白露和中秋刚过,看,晶莹的露珠舒服地躺在竹叶上,好像不愿意睁开眼睛来看这美好的世界;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给我们唱一首欢乐的迎宾曲。竹叶的形状多姿多彩:有圆形的,有针叶形的,有椭圆形的……颜色也数不胜数:有深绿的,浅绿的,墨绿的……啊,真美!

踩在层层青苔上,这青苔就好像一张软绵绵的绿毛毯,真舒服。别沉浸在脚下了,看看眼前吧。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我面前。这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手迹,上面写着“兰亭”二字,多么苍劲有力啊,可惜“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给我一种古老而又沧桑的感觉,又给人一种遗憾,一种思考……再看看御碑亭内的巨碑,更高,更大。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书法俊美,雍容华贵,好一个英雄皇帝的飞流才气呀!背面是乾隆皇帝的《兰亭即兴诗》,书法飘逸,仰慕至极!

走过兰亭石碑,来到美丽的鹅池。一池清水如翡翠碧玉一般,就连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鹅卵石也看得一清二楚。小鹅们欢快地游着,一只、二两、三只……哇,好多鹅,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白色的,有灰色的,还有灰白相间的……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嬉水,还有的在寻找美食。一首古诗描写的美景立即闪现在我的眼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曲水流觞。在绿树围绕中的斜坡上有一条“之”字形的溪流,溪流中水不太大,但十分清澈纯净,旁边有一块木化石的石碑,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大字。听爸爸说,当年王羲之,邀请群贤好友在此聚会。他们在酒杯里斟满酒,让酒杯随着流水缓缓漂流,如果漂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赋诗,作不出诗的,就要罚酒三杯。我想:古人是多么潇洒,多么浪漫啊!为了再现当年的意境,工作人员在这里举行了模仿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的助兴活动。我和爸爸也饶有兴趣坐在小溪旁边,这酒刚刚漂到我们身边,于是爸爸喝了一口,我替爸爸背了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想:我虽然没有赶上一千多年前曲水流觞的盛会,但我心存感激,今天终于感受到了流传千年的千古佳话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还去了十八大缸、兰亭古道等景点……这一天别提有多开心!多有意义啊!

兰亭景区导游词3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

进入兰亭景区,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驻足鹅池,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了。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插柳成荫,一条“之”字形小溪穿行而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

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兰亭景区的重心所在是右军祠。一进大门,便有幽雅肃穆之感。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到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素为人所称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兰亭景区导游词4

兰亭,位于绍兴西南兰渚山,是中国浙江绍兴的重要文化古迹和旅游胜地。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王献之等40多位名士在此举办修禊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而兰亭也因此而著名。

晋朝的绍兴是一线大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永和九年,会稽内史兼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国家军政高官在兰亭举行盛会,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名扬海内外,是著名的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

兰亭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王羲之的兰亭修禊和《兰亭集序》开启中国山水园林、中国山水文学、行书书法三大艺术门类,兰亭文化是魏晋风度和玄学思想的核心组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兰亭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重要的名胜古迹,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括:“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东晋的明星应东道主会稽内史王羲之的邀请,亮相于会稽山阴城的兰亭,饮酒、写诗、观山、赏水,魏晋以来显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齐了: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东晋旷达、清雅、飘逸、玄远的时代气质使得这次聚会完全丧失了政治色彩,哪怕组织者王羲之是会稽市长,哪怕参与者大多是会稽和建康的军政大腕。

兰亭景区导游词5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关于兰亭的称谓,清·于敏《浙程备览》认为:“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名遂著于天下。”

此时,兰亭正在我们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写诗作画时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当我们来到兰亭门前,便看见“鹅池”二字,这两个字各成风格,“鹅”字看起来有着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显得象北方汉子南洋的粗犷,人称“父子碑”,据说是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共同书写的。忽见鹅池中几只白鹅悠然嬉游,颇有生趣。而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

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历史的斑迹显现出来。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当年,王羲之邀约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两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装有酒的“觞”(酒杯),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写一首诗。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从此历史登上了一个文人思想境界的巅峰。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

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

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

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

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

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

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20___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

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

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

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

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兰亭景区导游词6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法圣地——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过鹅池三折石桥,便是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方。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皇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块碑被称为“军民碑”。“”**时期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兰亭不是一个亭子,而是一个地名,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又设过驿亭,兰亭的名城由此而来。全世界共有7个兰亭,分别在北京、宁波、台湾、日本等地,但真正的兰亭在我们绍兴。]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一觥相当于现在半斤。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流觞亭是纪念流觞曲水场所,是兰亭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的周围木雕长窗,外面走廊环绕,古色古香。亭内墙上挂着一副“流觞曲水图”,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头沉吟,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醉态毕露,令人叫绝。此图是明末清初一位画家的扇面画作,这是按原件复制的。后面的《兰亭后序》是当年孙绰所作,清同治年间山阴县知事杨恩树所书。]

[流觞亭的东面是右军祠,它的结构非常巧妙。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连桥。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还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书。墨池两侧的回廊壁上嵌有后人题写的石刻多方,大多是历代书家临摹《兰亭集序》的各种版本和手迹。中间的池为墨池,它的出典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一语。上面的亭子称“墨华亭”。两侧的回廊是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举行书艺交流的场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兰亭书会的书艺交流就在这里举行。

右军祠的正厅端挂着王羲之的肖像。(这是当代画家浙江美术学院宋宗元副院长的杰作)两旁的楹联是沙孟海先生所书:“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充分表达了王羲之无意仕途,悠游山水的性格。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书法家临摹的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其中唐代冯承素的神龙本为临摹本中最真。

讲到《兰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迹,但十分遗憾,难以如愿。当年王羲之《兰亭集序》作为王家的传家之宝,一代代往下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智永,他出家当了和尚,便把《兰亭集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辩才如获至宝,将它藏在梁间暗槛中。这时已是唐太宗时代,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得知《兰亭集序》在辩才的手中,便命萧翼设计谋取真迹。

萧翼扮成一个穷书生,带着二王的一些杂贴拜访辩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经常饮酒赋诗,评论二王书画,在酒酣耳热之时,辩才终于透露了他藏有《兰亭集序》的真本。萧翼使辩才视他为“好友”而失去警觉,将《兰亭序集》的真迹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间暗槛。一天萧翼知道辩才外出,便潜入僧房,盗走了《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偷走《兰亭集序》真迹后,来到地方官处,命令他传辩才面叩朝廷御史。辩才到后,萧翼对他说,他奉圣旨来取《兰亭集序》,现在已经到手,特唤他来告别。辩才听后,气昏在地,惊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迹,命人摹刻翻拓,赐给他的皇子近臣。到临终时还留下遗诏,要把《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从此人们就再也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但大家还是可以从各种临摹的本子上欣赏到王羲之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的。]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右军祠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檐,原为木结构建筑,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重1.8万公斤,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的全文,洒脱酣畅。碑阴为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一首《兰亭即事》。祖孙二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国内绝无仅有,可以说是国宝。“父子碑”、“君民碑”、“祖孙碑”人称“兰亭三绝”。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去参观兰亭书法博物馆。1988年竣工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占地10亩。过溪流就是书法博物馆,环境十分幽静,真像是世外桃园。博物馆是展示我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陈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时也可举行书艺交流。

为了满足国内外书法家表达对兰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关部门已规划在这里新建碑廊,现已有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大师好日本西宫市、日本天溪会先后立了碑,大家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外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兰亭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兰亭景区导游词7

《兰亭集序》,是书法界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老爸就带着我们来到了这件传世名作的诞生地——兰亭,寻访书墨之味。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流不绝。

景区里,最让我流连的景点就是“曲水流觞”。据说东晋时期,人们喜欢在三月初三那天,到河边祈福,以除灾害。王羲之也在这天邀请了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此。他们在溪旁,席地而坐,饮酒作诗,好不热闹。王羲之乘着酒兴,挥毫写出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景点就是据此而来,并仿照当年样貌,在湍湍的流水边,摆放着落座的蒲团,你可以用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验临流泛觞的情趣。对面,是“流觞亭”,亭内墙上挂着一幅“流觞曲水图”,生动的展现了王羲之当年饮酒赋诗的情景,将魏晋名士的风流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叫绝。

景区里,不得不说“兰亭三绝”,也就是三块碑。一绝是父子碑。据说有一天,王羲之兴致大发,看着鹅,书写着“鹅池”二字,可刚写了“鹅”字,圣旨来了。他只好放下笔,去领圣旨。他的儿子王献之来了,那也是个大书法家呀,顺手就写了个“池”字。这二字,风格不同,“鹅”瘦而“池”肥,也成就了书法史的一段佳话,“鹅池”碑因此也被称为父子碑。二绝是祖孙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反面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因此被称为祖孙碑。三绝是君民碑。在景区里有个御碑亭,亭内有一方石碑,刻有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二字,因被无数游人抚摸而变得光滑,所以得名“君民碑”。

景区里,还有一处景点,叫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据说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自幼天资聪颖,书艺日进,颇受世人赞誉,便有些骄傲了。一日,他把自己写的“大”字拿给父亲王羲之去看,王羲之看后,一言不发,在“大”字中随手加了一点,王献之拿着这个字去给他母亲看,他母亲说“我儿子写了这么多字,我看只有这点写得最好。”王献之一听,羞愧不已,自此虚心苦练,将十八缸水都写完了,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点大成太”典故就是据此而来,让我也感受到“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景区里,还有《兰亭集序》所描述的“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的怡人风景,让我感受到魏晋名士在山水之间的率性随意生活,让人不胜向往。

第二篇:绍兴兰亭的导游词

关于绍兴兰亭的导游词

关于绍兴兰亭的导游词1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等人曾在此雅集,留下一篇著名的《兰亭序》而出名。兰亭地方不大,但景色非常雅致。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御碑亭是这里的主要景观。

过了检票处不远就会看到写有草书“鹅池”的石碑,相传“鹅”字由王羲之所写,显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却较为粗旷、豪迈奔放,是儿子王献之所写,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为“父子碑”。来到这里的游客,几乎都会在这里拍照。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

鹅池北岸即是兰亭碑亭,碑上的“兰亭”两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兰亭碑旁边就是曲水流觞的区域,曲水流觞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行酒令,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年王羲之便是趁着酒兴,挥笔成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

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四面环荷花池,是康熙年间所建,这里主要看不同模仿版本的《兰亭序》。继续往西走,可以看到御碑亭,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

御碑亭背后还有十八口水缸,游人可以在此用毛笔蘸水在石桌上写字,体验当年王献之学字的场景。另外,景区西北有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瓷砚艺术馆,展出了不少书法作品和各种各样的砚台,感兴趣的话,不妨前往参观。

关于绍兴兰亭的导游词2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鹅池用地规划优美而富变化,四周绿意盎然,池内常见鹅只成群,悠游自在。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流觞亭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第三篇:锡林浩特景区导游词

朋友们,锡林浩特市坐落在锡林郭勒草原的中部,是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所在地,为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锡林浩特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素有“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之美誉。

“锡林”,蒙古语意为“丘陵”;“浩特”,蒙古语意为“城”。可见,锡林浩特是以牧草丛生的丘陵命名的。

锡林浩特市有蒙、汉、满、达斡尔等19个民族,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新兴草原城市。锡林浩特市原名“贝子庙”,已有25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为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后裔之领地,明代属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十七世孙诺比特默克图的游牧地,所部号为“阿巴哈纳尔”(蒙古语意为“叔叔们”)。康熙四年(1665)设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康熙六年(1667)设阿巴哈纳尔右翼旗。乾隆八年(1743)建贝子庙,亦称“贝子旗”或“贝子庙旗”。新中国建国后,于1953年将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镇。1983年撤阿巴哈纳尔旗设锡林浩特市。市区丘陵广布,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草场覆盖率90%。境内有自治区六大油田之一的乌兰图嘎油田和储量丰富的二连油田。

锡林浩特亦有十分丰富的自然及生物资源。水资源主要是锡林河及锡林河水库。畜产品有肉类、奶类、羊绒、羊毛、驼毛、马鬃、马尾、皮张,各种肠衣等;土特产品有苦杏仁、发菜、白蘑、香蘑、黄花;药材类有牛黄、黄芪、黄芩、防风、知母、柴胡。野生动物类有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天鹅,属三类保护动物的地甫鸟(bǔ)、灰鹤、鹰、猫头鹰。肉食动物有黄羊、野兔、山鹑、野鸭子;皮毛动物有狼、狐狸、沙狐、艾虎、旱獭;药用动物有獾、蛇、刺猬。

作为“草原中的城市”,锡林浩特市有着十分完善的旅游接待基础设施,是锡林郭勒盟的旅游接待中心。市内设有锡林郭勒盟宾馆、广厦宾馆、交通大厦、草原明珠宾馆、锡林白马饭店等11家星级酒店,住宿条件比较完善。锡林浩特市交通便利,航班可往返北京、呼和浩特,集(宁)通(辽)铁路横贯南北。公路客运直达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到了旅游旺季,这里还有直达大连等地的旅游临时航班。

锡林浩特市有许多旅游胜地:市内有贝子庙、蒙元文化苑、额尔敦敖包、锡林广场、恐龙博物馆等著名景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驰名中外的古刹——贝子庙。它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与百灵庙、西拉木伦庙、五当召齐名,并称内蒙古草原四大庙宇。此外,在锡林浩特市周边还有草原奇观平顶山、九曲回肠锡林河、碧波万顷灰腾锡勒、锡林河草原旅游度假村、白音锡勒旅游区、草原景观度假村、葛根敖包、锡林水库渔村等景区景点和10多家原汁原味的“牧人之家”旅游点。这些景区凸现出的古朴民族风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锡林浩特市成为众多游客神往之处。该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进入现当代,锡林浩特市还曾是建国前的中共锡察巴乌工委所在地,今贝子庙西大殿即为锡察巴乌工委的办公旧址,已辟为盟市两级红色旅游重要景点。

朋友们,愿锡林浩特之旅给您留下永久美好的记忆。

第四篇: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

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 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

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

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 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3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 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东林寺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名叫虎溪。慧远专心修行,足不出户,所以送客的时候从来不过虎溪桥。如果过了虎溪桥,神虎便会大声吼叫,提醒慧远。一次他送陶渊明和刘遗民,边谈边走,不知不觉便过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一则文苑佳话,被称为“虎溪三笑”,流传到现在。

这里是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关公怎么会到了佛寺里,成为佛界神明?相传南朝高僧智者大师(智)在当阳玉泉寺居住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时显灵大呼“还我头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灵位说法,关公闻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伽蓝殿中。自此,关公成为释、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边供奉的是关公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

关公进入佛寺的原因还有一说:南朝陈与隋朝时的高僧智是中国天台宗四祖。南朝陈后主赠名智为“海慧菩萨”。陈亡后,隋朝炀帝为智 受“菩萨戒”,并尊他为“智者大师”。关公本是道教的神,而关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天台宗智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如现在杭州的灵隐寺,就在十八伽蓝神旁塑关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 ”(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萨,但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及观世音,尽管大势至菩萨在中国受到冷落,但在日本却受到广泛崇拜。日本佛教中,有观世音和大势至接引善人灵魂送归净土的说法。所以在公元1192--1333年这一时期,随着佛教净土学和净土真言的传播,日本对大势至的信仰颇为流行。他手拿莲花,意为“净土”。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和尚经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为罗汉。他们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不进行生死轮回)。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等。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阿罗汉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学位,修成这个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远也不会再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称为阿罗汉。

“蓬kǔn”圆形墙门:这个“ kǔn”字指的是宫中的小路。蓬莱既然是一处仙界,这里的“蓬”二字便毫无疑问指的是仙宫中的路了。里面的门额上书有“胜境”二字。

万民感德碑亭:这是万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 留念。...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

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 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第五篇:函谷关景区导游词

函谷关旅游区导游词

[‚道家之源‛门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参观函谷关,我是导游小X。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而且也是道家始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此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所以我们今天的参观也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子著经处——太初宫,第二部分是函谷关。

现在我们看到门额上‚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字,它是由我国前任(第六任)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玉溪道人)题写的,非常权威的界定了函谷关在我国道教中的地位。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幅对联,上联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为‚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意为自然界始于太初,《道德经》源于自然。首先我们参观第一部分——太初宫景区。

[朱雀门—碑刻—灵符遗址—太初宫前院门口] 各位游客,请看前面这座青灰色门楼,它叫朱雀门。上面雕有两只似凤非凤,似鹤非鹤的鸟雀,其为朱雀,它是中国道教四种护卫神之一,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为四灵,它们来源于古人对自然崇拜中的星辰崇拜,本属于28座星宿,到了战国以后,逐渐根据其形状和方位的不同划分为四灵,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我们常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就是这个意思.朱雀迎门有开门吉祥之意,在此先预祝各位游客吉祥如意!

函谷关始建于西周,鼎盛于秦汉,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不仅是一处军事要塞,而且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前491年,曾任东周守藏史的老子因看到周王朝日渐衰落,无力再作学问,便辞官西隐,途经函谷关,被当时关令尹喜拜留在关内太初宫,写下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从而开创了中国独有的一脉道家文化,奠定了中国道教文化基础,知道《道德经》的人不在少数,了解《道德经》的人就为数不多了,《道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的哲学著作,它集中反映了一个‚道‛的概念,体现了一种‚无为‛、‚不争‛的思想,通篇七十三次提到‚道‛,旨在教化人们凡事遵从规律,顺应规律,不能强作强为,现在好多从商从政的人都研究过《道德经》,而且从中领悟了不少经营管理之道,今天我们大家在函谷关接触了《道德经》,认识了《道德经》,希望老子的一些思想能对你的生活和事业有所帮助。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去参观灵符遗址,了解灵宝地名的来历.灵宝早在夏、商、周时称桃林,秦设桃林县,汉代设弘农郡,曾管辖过11个县,隋代恢复成桃林县。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215卷唐纪31篇记载: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农历十一月初七,陈王圭府参军田同秀上奏唐玄宗,言老子托梦于他,说当年著经之地藏有灵符一枚,得此灵符者可永享江山。唐玄宗对此说法深信不疑,命人去寻找灵符,果然在此处掘地三尺,找到一个桃木简符,桃符上方刻一古体桑字。农历十二月十六,众臣为唐玄宗解符,他们说此字为一古体桑字,桑为农业象征,拆开而看,又由四个十字和一个八字组合而成,这是老子在启迪唐玄宗以农为本,发展农业,老子就可以护佑他稳坐江山四十八年。唐玄宗听后龙颜大悦,认定灵符是天赐之宝,遂顺应天意,将‚开元‛年号改为了‚天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宗改元‛。又于次年老子诞辰之日,将灵符所得地桃林县更名为灵宝县,意为此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灵宝地名也就是由唐玄宗李隆基金口御言所赐。从此唐玄宗就把道教定为国教,号召群臣百姓研读并亲自注释《道德经》,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唐玄宗如此信奉道教,是因为他和老子同姓李。他在喜得灵符后,特意携众臣来函谷关朝拜老子,并即兴赋诗一首:《老子故宅》,诗中说:‚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表达了玄宗皇帝对老子的无比敬仰之情。门前对联选自诗中前两句,意思是:神圣的太初宫孕育了微言大义的《道德经》,万灵的太初宫昭示着博大深远的老子思想。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两边的壁画,它讲的是‚紫气东来‛这个典故:据《神仙列转》记载,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一天他登高远望,看见东方紫气缭绕,其长三万里,犹如飞龙,料定必有贵人过关。果然过了不久,老子骑青牛从东徐徐而来。尹喜便挽留老子在后方的太初宫,住了五

个月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哲学名著《道德经》。紫气东来这个成语便被流传了下来。至今,我国民间仍喜爱用这四个字作为春联的横批,以此表示吉祥如意,贵客临门。

[三清殿—三皇殿—太初圣宫—灵石] 到这里我们来参观一下景区中第一个庙宇:三清圣殿.三清殿是我国道教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三清是我国道教中三位最高尊神,他们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基本定型.一般在我国道教胜地都会有三清供奉.三清即:太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参观过了三清殿,我们再去了解一下三皇.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天皇:伏羲氏,后人称伏羲青帝,发明先天八卦,除暴安良,确定婚嫁制度,被誉为‚八卦祖师‛;地皇:神农氏,后人称神农炎帝,他发明草药,耕种五谷,教人类食用熟食;人皇:轩辕氏,后人称轩辕黄帝,他开创文化,发明文字,抽取蚕丝,教人们织布做衣,被誉为‚人文初祖‛。

我们现在去神圣的太初圣宫拜谒老子。太初宫原称太初观,后唐玄宗李隆基御赐为天宝观, 到了宋崇宁四年才改为太初圣宫。此圣殿始建于西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建筑则是唐代遗留下来的,并且在宋、元、明、清历朝均有修缮,这里有碑为证:东边这通是元大德四年重修太初宫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西边这通是清顺治十年重修太初宫碑,距今也有300多年历史,上面刻写的都是老子入关、玄宗改元和重修太初宫的历史资料。我们着重来看一下元代这通碑的碑座,赑屃的头是缩着的,这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很多人认为它体现了老子的一种主张,老子在《道德经》第67章中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恰恰是老子无为居下、外柔内刚思想的体现。

各位游客,我们仔细看一下两块柱础石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外观一个为倒扣的莲花状,一个则是圆鼓状,它们均是唐代所留的,已经1000多年。这和我国古建筑对称性的要求不相符合,为什么呢?在道教中莲花代表阴,圆鼓代表阳,《道德经》中42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体现了老子阴阳对应,阴阳平衡的观点,同样说明人们早在唐代就已经对《道德经》有了一个很深的理解,并且把

它运用到太初宫的建筑艺术上。主殿的地基也是唐代遗留的,除此之外,还有明代嘉靖年间遗留下来的木架结构工艺,和清代光绪年间修复的梁记。殿内主要供奉了三尊神像,正面是道家鼻祖老子著经的坐像,左边是书童徐甲,右边是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就是他当年望紫气,迎老子入关的。现在我们着重了解一下老子的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生于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河南鹿邑县人,他曾做过周朝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图书馆馆长。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写的就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全文,为元代版本,分上下两篇,上篇言道,下篇论德,故称《道德经》,共81章,5380多字。这部道家学派的开山巨著言简意赅,包罗万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的发行量在全球仅次于《圣经》,位居第二,老子被国人尊称为‚哲圣‛。

说起老子著经,我们就来参观一下老子当年著经的书桌—灵石。灵石的外观十分平整,并被八条白石英线分割为九层,‚九‛是道教中最为吉祥的一个数字,有‚九九归真‛之说,今天我们到此可以摸摸这块儿灵石,一来可以平平安安,健康长寿;二来可以好运连连,步步高升![碑林—鸡鸣台—仙丹阁—大道院]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函谷碑林。这里收集了灵宝境内发现的珍贵古碑刻和一些书法碑刻。碑林里有三块比较重要的碑刻墓志。这一块是唐代杨仲昌的墓志,同时同地出土的还有杨仲嗣、魏国夫人、莒国夫人等杨氏家族的墓志,是研究贵妃杨玉环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一块是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墓志,证明了任兵部尚书的许进(父)、工部尚书许诰、吏部尚书许赞、兵中吏部尚书的许论父子4人是灵宝梁村人。这一块是明代嘉靖乙卯年间的《重修关王庙碑》,记载了豫、陕、晋三省交界地带罕见的一次大地震,同时,它也是灵宝当地的特产---黄金矿石碑.灵宝的黄金年产量连续20多年稳居全国第二位,并在2004年年底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城‛。其余的书法碑刻都是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为函谷关留下的墨宝,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各位游客,沿着这123级台阶拾级而上,上面就是‚鸡鸣台‛了。它是‚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典故‚鸡鸣‛的发生地,‚鸡鸣台‛又名‚田文

台‛。田文就是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以齐国孟尝君为秦相,后有人进言‘孟尝君乃齐国人,必先齐而后秦,秦国危矣’,于是,秦昭襄王欲将孟尝君囚而杀之。孟尝君闻之,托人求救于秦昭襄王宠妃燕姬,燕姬要以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大衣来交换出关文书,可是,这件狐白裘入秦时已经献与秦昭襄王了。孟尝君手下三千门客中,有一位门客能为狗盗之术,半夜时分,入秦宫盗出狐白裘,遂换到出关文书。孟尝君得到出关文书,更封传,改名姓以出关。等到达函谷关时,又是半夜时分,以秦国关规:日落闭关,鸡鸣开关。情急之下,孟尝君手下另一位擅长口技的门客学了几声鸡叫,学得是惟妙惟肖,一时间关内外群鸡齐鸣,守关人听得鸡叫打开关门,就这样放他们出关了。等到秦昭襄王派人追至函谷关时,孟尝君已经逃走多时了。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即由此而来。唐代诗人胡曾曾有诗曰:‚寂寞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关,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仙丹阁。仙丹阁又名‚仙人居‛,是传说中老子散丹救民的地方。到这里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门口这副对联,该联据说是老子自创的会意字,由十四个冷僻字组成,它概括了道家养生修炼的基本内容,上联是:玉炉烧炼延年药,下联为:正道行修益寿丹。大意是:道家认为养生要注重心命双修,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保健和调节。殿中供奉的就是老子的塑像了。相传,当年老子在函谷关著经之时,这里正流行瘟疫,老子所骑的青牛也卧地不起,吐出牛黄,老子就用牛黄和一些草药炼成丹药,给百姓治病。在灵宝当地还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年的正月份,家家户户都会用黄纸剪一头黄牛,上面还写着‚正月二十三,老君炼仙丹,门上贴金牛,四季保平安‛四句话,祈求新的一年全家人健康平安。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函谷关大道院,这里主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道院。殿中神像共有36尊,正中间为主体部分,共有主像13尊。最前方的是王灵官,济生济死,驱邪降魔,镇守山门。正中一排是我佛、道、儒三家文化的创始人:中间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右侧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左侧是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佛道儒三家思想都有各自的精华,在发展过程中互相斗争,互相渗透,又互相

融合,使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砥,儒家思想为主杆,佛家思想为枝叶的‚三教合一‛的局面。后方三位是‚无极浑元三圣大天尊‛,中间为盘古公,两边是他的一对儿女:瑶池金母和东方木公,他们分别掌管天上的男女各仙,世人得道,都先要拜一拜这两位。

东侧的三位依次是:南极仙翁,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寿星;玉皇大帝,他为众神之首,掌管天庭事务;诸葛亮在道教中则被奉为智慧之神。

西侧三位依次是:北极紫微大帝,他协助玉帝掌管日月星辰,天经地纬和四时气候;地母,即大地女神,因为大地生养万物,故称为大地母亲;丘长春,又名丘处机,金代道士,他是全真派教祖王重阳最得意的弟子,他曾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

西侧的八位是我们常说的财神赵公明元帅、妈祖、仓颉等;东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八仙,八仙大多是唐代末期人氏,他们的事迹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明清时期已被百姓所接受,成为了神仙团体,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芸芸众生的希望。

[函谷关关楼——箭库遗址——城墙遗址——古道] 各位游客,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从时间意义上说它是‚天下第一关‛。它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的得名,函谷关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古代、近代战争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函关古道‚车不双轨,马不并鞍‛,‚一夫当关,万夫莫克‛,曾有‚一泥丸可堵塞之‛的说法。《辞海》记载,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函谷关为秦汉建筑,双门双楼三层悬山顶四阿式,这样的风格在国内非常罕见。因两主楼顶端各饰一只丹凤鸟,俗称丹凤楼。它东临弘农涧河,西接衡岭高塬,南依巍巍秦岭,北濒滔滔黄河,是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交通之咽喉。函谷关因战争而建,又因战争而毁,原关楼已被西楚霸王项羽烧毁,后来屡建屡毁。这座关为先秦函谷关,另外还有两处:一处在河南省的新安县,是汉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楼船将军杨仆(宜阳人)耻为关外人,上奏武帝,尽捐家资将函谷关东移了300里,后人叫新函谷关,又叫汉函谷关;另一处在此关北5公里处,是东汉未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西

征张鲁、马超时,为转运兵马粮草而沿河修建,故叫魏函谷关,关楼上有冯玉祥将军题写的‚天下为公‛四字,1960年,三门峡水库拦洪时被淹没。

各位游客,此关楼虽为后建,但目前仍保留有两处战国时期的遗址。这座箭库遗址是当时守城兵士的武器库,距今已两千多年。它为竖井式,深11米,直径0.9米,箭为铁杆铜簇,每三十枚为一束。1986年发现后,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并加以保护。古城墙遗址是1987年发现并加以保护下来的。城墙为夯土结构,分别由平、圆、竖等多种夯打方法夯筑而成。据勘测,东城墙长1500多米,南城墙长200多米,西城墙长1300米,北面的500米面临深沟,巍巍城墙形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关一战场‛。函谷关设关至今3000多年间,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次战役。有不少大战,还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里简要介绍四大战役: 一、五国败师:‚铁函关,土潼关,一马平川取长安‛,函谷关自古就是秦国的东大门,想要守住西安,就要先扼守函谷关.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合纵攻秦,秦军依函谷关天险,开关迎敌,展开血战,迫使五国合纵军队大败而归。后来多次的合纵攻秦都是以‚至函谷,皆败走‛而告终的。

二、黥布破关: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40万西进函谷关,得知刘邦已定关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中地区就是指函谷关以西),并派兵扼守函谷关。项羽大怒,命令大将黥布强行攻关,烧毁关楼,进军陕西新丰,便发生了著名的‚鸿门宴‛。

三、西原大战: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多次从函谷关进攻潼关,均被唐军统帅哥舒翰击退。玄宗李隆基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放弃了守关拒敌的计划,轻率地开关迎敌,两军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叛军伏兵纵火焚烧唐军,并以精锐骑兵自南迂回出击,唐军大败,20万人马只有八千脱逃,主帅哥舒翰被迫投降,潼关、长安相继失守。

四、关前抗日: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大举西犯,我军据守函谷关衡岭一线,与日寇展开激战,毙伤包括敌伪队长、团长共2000余名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战例:如周武王的‚出谷会师‛、秦国的‚割城求和‛、李自成的‚二出函谷‛、辛亥革命的‚张钫出关‛以及1947年的‚奔袭函谷关、解放灵宝城‛等。

函关古道是古代崤函古道的一部分。崤函古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新安县的崤山以西,直至陕西潼关之间蜿蜒480华里的古道。函谷关以西至潼关120华里古称桃林塞,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描述为‚沿途崇山峻岭,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函关古道是指函谷关东城门向西直至稠桑,全长15华里。《元和郡县志》对函谷关古道的记载是:‚绝岸壁立,柏林荫谷中,殆不见日‛,并道路狭窄,幽深漫长,可谓‚车不方轨,马不并銮‛。这里古代有‚闯关‛的规矩,就是过关的队伍,先要有人在前面喊叫,让前方行人停住,等队伍过完后,他们才可通过,否则在谷中无法回避。现在,我们虽然看不到茂密的柏林蔽日,但通过依稀可辨的路土层,险峻陡立的夹壁,似乎还可联想到浩浩荡荡的队伍过关的情景,也可联想到过关队伍由此通过时,两边伏兵突然跃起,居高临下,血战函谷的悲壮场面。因此也可以说这短短的15华里函谷关古道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战争史,也是研究世界战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函谷关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紫气迎君来,祥云伴君归‛,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各位带来更多知识和欢乐,祝各位一路平安!谢谢。

下载兰亭景区导游词(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亭景区导游词(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仙女湖景区导游词

    仙女湖景区导游词 [开场篇]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仙女湖旅游观光!今天很高兴由我为大家做全程讲解,希望我的服务能让各位舒心满意,也祝大家在仙女湖度过一个......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8篇 都江堰景区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约56km。在游览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时,请大家保管好自......

    邵峰景区导游词

    邵峰景区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毛主席的家乡,人间仙境------韶峰 韶峰,被人们称其为韶山的象征,或把它作为韶山的代称。的确,它的雄伟,峻秀和风格不悖实谈! 清代湘乡籍文人周定......

    黄山景区导游词

    黄山景区导游词 黄山景区导游词1 九龙瀑位于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以东3公里处,景区内的景点名字多带有“龙”字,山路边一直有流水相伴,特色在于一条折成九段的瀑布,每一段瀑布底下都......

    瘦西湖景区导游词

    瘦西湖景区导游词 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下面是瘦西湖景区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篇一:瘦西湖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瘦西湖。瘦西湖原是咱们扬州的护城河,又......

    红旗渠景区 导游词

    红旗渠景区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不知经历了多长时间的魂牵梦绕,终于在此刻,我们来到了红旗渠景区。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

    湖北武汉景区导游词

    湖北武汉景区导游词 湖北武汉景区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欢乐行旅行社的导游员小XX,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

    白云景区导游词

     黄山白云景征服天下女性区位于黄山西部,面积1655公倾,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景区以钓桥庵为中心,钓桥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