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外活动方案
苏屯小学
校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度)
一、实践活动的核心主题——走向社会、锻炼能力
为鼓励我校学生“走向社会、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更好地拓展自身素质,我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生信念,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交往、体验、探究和操作,自主地获取必要的直接经验,养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锻炼各种能力。
二、实践活动参考内容:
1、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包括衣、食、住、行方面或自救、自助的能力。如安全教育、地震演习等。
2、审美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六一举行的大型团体操活动、校外文艺活动等,从中提升素质、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科学探究、动手操作——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小小发明能力大赛。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活动领导组成员
组长:魏云飞
副组长:陈利孟灵
组员:各班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实施建议:
1、为了保证此次活动达成目的,在内容设置上不考虑学科教学,紧紧围绕“走向社会、锻炼能力”这个宗旨来开展上述内容的活动教学。各活动班级,在这个宗旨下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和能够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2、各活动班级在学习中,要认真学习“小学研究性活动课教学实践”的有关成果,并灵活地进行。必须切实转变教师角色,从习惯于单纯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一般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为基本组织方式来实施全程管理和教学,特别强调小组合作机制中的组员分工与协作、民主与纪律;在研究性学习中,辅导教师要切实按照所设计方案的“四环节”来规范操作。
3、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不能把学生当成小犯人或者危险分子似的监控起来,处处都受到成人的关怀、照顾。
4、每次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要求和指导学生完成口头和书面小结,对自己的学习要及时予以评价。在回到学校后,必须有详尽可信的全面总结报告(带队行政);年级组长负责组织本年级学生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活动的实施。
5、学校和参与活动的教职工、相关人员,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但是,反对为了安全就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
6、所安排的学习日程,要看天气情况及时调整实施。
五、实践活动实施保障:
1、作好家长的解释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
2、组织学习有关活动的组织和纪律条例;
3、班主任教师要作好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
4、学校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用品。
5、安全负责人:
校外:李传令
校内:刘继鹏
苏屯小学
2012-9-3
苏 屯 小 学
校
外
教
育
活
动
实
施
方
案
2012-2013学年度)
苏屯小学 2012-9-3(
第二篇:校外活动方案[推荐]
一、确定课题
一般来说课题的确定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自己提议,然后进行筛选,二是教师或学校有意向的提出。我们这课题就属于后者,是针对学校少先队的活动来开展的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做文明的小学生。
二、制订方案
确定了活动课题,就开始了制订方案。我召集所有的少先队干部,宣布了课题,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研讨“怎样开展活动”。也就是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呢?学生们首先就这课题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文明范围:
1、课堂文明
2、课间文明
3、校园环境文明
4、校外文明
5、家庭文明
然后就这几个方面的文明,我把队干部分成五个组,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小课题。并确定了活动方案,交流汇总的时间,每人不同的分工。
三、实施研究
各组明确了自己的研究任务以后,各小组就开展了实践活动。研究的方式从思考“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学生?目前存在那些不文明的地方?怎样去改造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问题开展调查、收集、采访,到提出改造方案,到检查监督执行,都是由学生自己操作的,老师只是起组织指导作用。下面就活动实施过程来看看学生们是怎样开展活动的:
调查---收集---采访---提出方案
调查:各小组就各自的小课题开展了调查活动,利用课间、课外、双休日时间向全校乃至校外人士展开了调查。一般是记录、观察。
收集:各小组把调查来的情况汇总,分类记录,从中思考,得出结论。
采访:对一些问题有针对的开始采访。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学生干部,采访家长,采访校外有关人员。虽然稚嫩,可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采访的技巧越来越熟练。在对校外采访的过程中,本来是要采访离校的学生,可学生却把兴趣转向校外服务人员,对社会的文明行为进行采访。这说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提出方案:队干部就调查收集的资料,给学校少先队工作提出“文明之星”实施方案如下:
四、交流展示
各小组把自己调查采访的结果向所有的活动成员交流展示,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完善问题。
五、活动的延伸
由于开展活动实践的都是学生干部,所以,这些学生干部就把这些活动的结果实施于少先队活动中,在上面的调查、收集、采访、提出方案以后,接着进行了执行、检查监督评比活动,把活动延伸至整个学期整个学校,发展为“文明之星”活动
六、活动反思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活动的保障
2、老师与学生交流很重要
3、善于做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有心人
4、老师的指导要点到即止,老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第三篇:青少年校外活动方案
一、目标成果:
为了认真贯彻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校外场所的功能,培训青少年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使边远农村的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健康成长,使中心教育由县城向农村辐射,青少年校外活动方案。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2、组织开展电脑知识培训;
3、谈参与项目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对今后活动提出好建议。
三、时间地点:
4月24日—26日:永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四、参加人员:
7个辅导站的青少年共42人;辅导员共7人;聘请体育教师、中心工作人员3人。总计人数54人。
五、日程安排:
第一天:上午 报到;制定比赛规则,分组,认识小组成员;
下午 进行特色体育比赛;
第二天:上午 进行计算机培训;
下午 进行计算机培训;
第三天:上午 进行计算机培训;
下午 座谈、交流心得。
六、实施步骤
(一)、活动筹备
1、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场地,制定活动方案与日程,准备资料和器材等,规划方案《青少年校外活动方案》。
2、聘请有关专业人员讨论、设计培训方案。
(二)、具体实施
1、开展体育活动
预期效果:培养青少年的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精神,锻造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活动场地:中心体育场。
参加人员:7个辅导站青少年共42人、辅导员、体育教师和中心工作人员,总计人数约54人。
资料设备:相关体育器材、裁判及记录用具、矿泉水、奖品等。
方法步骤:2010年4月24日上午报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活动的安排和活动内容,青少年集体讨论体育活动项目,制定比赛规则,分组,相互认识。下午正式开展体育活动。比赛开始前,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认识,选定裁判与记录员。一是开展钓鱼分组对抗赛1场(约40分钟);二是开展托运乒乓球分组对抗赛1场(约40分钟);三是运送篮球往返跑1场(约40分钟);三是双人协力跑(约40分钟)。在比赛间隙和休息时间安排小游戏、才艺表演。
2、开展电脑知识培训
预期效果:掌握电脑的实际应用知识和基本操作,开阔视野。
活动场地:永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参加人员:7个辅导站共42人、辅导员、中心专业人员,总计人数约62人。
资料设备:准备微机室、培训教材、笔记本、圆珠笔、等。
方法步骤:2010年4月25日全天至2010年4月26日上午开展电脑知识培训。
主要培训内容:2010年4月25日上午:①建立文件夹,建立文档,命名,键入文字,对文字进行编辑,保存(利用电脑撰写心得打基础);②用数码相机传输照片,对照片进行编辑,撰写自己的内容,保存(为摄影活动奠定基础)。
2010年4月25日下午:①申请邮箱,建立新邮件,撰写邮件内容,发送接收邮件,打开邮件阅读(为学习中心间相互交流信息奠定基础);②浏览网页,阅读信息,保存路径,(为获取有用信息奠定基础)③制作幻灯片,确定幻灯片主题,对幻灯片进行编辑,播放幻灯片(为对日常组织开展活动情况及时总结奠定基础)。
2010年4月26日上午:每人就这次活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小组成员自主设计幻灯片的内容,主题要突出,内容新颖别致,共同完成一件幻灯片,小组间进行评比。
3、开展座谈交流
2010年4月26日下午开展座谈交流。谈各自的收获和体会,对中心的工作和今后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小学生校外活动方案
一、确定课题
一般来说课题的确定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自己提议,然后进行筛选,二是教师或学校有意向的提出。我们这课题就属于后者,是针对学校少先队的活动来开展的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做文明的小学生。
二、制订方案
确定了活动课题,就开始了制订方案。我召集所有的少先队干部,宣布了课题,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研讨“怎样开展活动”。也就是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呢?学生们首先就这课题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文明范围:
1、课堂文明
2、课间文明
3、校园环境文明
4、校外文明
5、家庭文明
然后就这几个方面的文明,我把队干部分成五个组,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小课题。并确定了活动方案,交流汇总的时间,每人不同的分工。
三、实施研究
各组明确了自己的研究任务以后,各小组就开展了实践活动。研究的方式从思考“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学生?目前存在那些不文明的地方?怎样去改造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问题开展调查、收集、采访,到提出改造方案,到检查监督执行,都是由学生自己操作的,老师只是起组织指导作用。下面就活动实施过程来看看学生们是怎样开展活动的:
调查---收集---采访---提出方案
调查:各小组就各自的小课题开展了调查活动,利用课间、课外、双休日时间向全校乃至校外人士展开了调查。一般是记录、观察。
收集:各小组把调查来的情况汇总,分类记录,从中思考,得出结论。
采访:对一些问题有针对的开始采访。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学生干部,采访家长,采访校外有关人员。
虽然稚嫩,可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采访的技巧越来越熟练。在对校外采访的过程中,本来是要采访离校的学生,可学生却把兴趣转向校外服务人员,对社会的文明行为进行采访。这说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方案:队干部就调查收集的资料,给学校少先队工作提出“文明之星”实施方案如下:
四、交流展示
各小组把自己调查采访的结果向所有的活动成员交流展示,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完善问题。
五、活动的延伸
由于开展活动实践的都是学生干部,所以,这些学生干部就把这些活动的结果实施于少先队活动中,在上面的调查、收集、采访、提出方案以后,接着进行了执行、检查监督评比活动,把活动延伸至整个学期整个学校,发展为“文明之星”活动
六、活动反思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活动的保障
2、老师与学生交流很重要
3、善于做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有心人
4、老师的指导要点到即止,老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范例】-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XX〕年4号)中对“青少年活动中心要充分发挥普及推广、兴趣培养、体验实践的功能,要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和广泛开展经常性、大众化、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校外活动;要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组织开展生动活泼、怡情益智的文体、科技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统筹安排校外活动。要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
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中小学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结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要增加德育、科学、文史、艺术、体育等方面课程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现场教学”的要求,为了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重要作用,使我县的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实际情况,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以“快乐的体验 有趣的实践”为主题的、以“到活动中心参观体验实践”为内容的半日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目的让县城内所有的小学生都有机会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参观、体验 实践”半日活动,感受乐趣,体验快乐,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
具体内容,一是由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的半日活动,二是活动中心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
(一)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
1、参观活动中心。参观活动中心环境和各个功能室,详细了解活动中心的性质、在培养教育青少年中发挥的作用、目前活动中心开设的培训项目、组织的公益活动等。
2、手工制作陶艺。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包括拉坯、胶画、软陶等手工工艺的制作过程,并可带走一件胶画作品或软陶作品。
3、机器人课程
培训。参加机器人培训课程,全面了解机器人教育理念,简要学习机器人课程的基础知识,亲手制作机器人。4、阅读图书。在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读包括童话故事、散文诗歌、卡通动画、智力问答等科技、文化、体育、艺术、娱乐类一万册各类图书。
5、其它特长培训。体验中心跆拳道、声乐、电子琴、儿童绘画、书法等专业的培训活动,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
(二)活动中心组织的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
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来中心参观体验的学生将有机会获得中心赠送的活动卡一张,凭活动卡,学生可与家长一同参与中心组织的任何项目的特长培训活动。
三、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与亲子活动均为半日活动,集体活动由学校组织学生分批到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亲子活动由活动中心安排时间,学生、家长根据中心安排,自愿到中心参与活动。
四、活动时间
集体活动在2012年十月开始,每周一至周五下午进行;亲子活动在十一月、十二月的周六、周日进行。
五、活动费用
此项活动费用由青少年活动中心承担,预计将投入五万元用于活动耗材等成本费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XX〕年4号)文件,对“使用消耗品的集体活动,收取成本费用”、“收费项目经当地财政和物价部门核准”的规定,中心此项活动可以收取成本费用,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青少年学生,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教育服务功能,此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对学生免费。
六、活动步骤
1、做好宣传。由学校和活动中心共同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全面介绍活动的整体情况。
2、组织好活动。
活动中心编排好各个学校和年班的活动时间并及时与学校做好沟通,学校按照时间安排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七、注意事项
1、做好安全工作。活动中心做好活动前各项设施设备的检查,保证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各项安全;学校同时做好安全教育,班主任协助活动中心做好本班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
2、严格活动时间。半日活动的时间完全按照吉林省县城内小学下午的上学放学时间进行,学生直接到活动中心活动。
 
第五篇:学生校外活动方案
学生校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综合课程为突破口,继续扎实地开展校外活动,进一步挖掘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从而让教师在学习、改革、反思的氛围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索、主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开步伐。
二、校外活动要求
1、由学校统一组织。学校在校外活动中一直处于领导者、组织者的地位,学校领导和教师是校外活动的指挥者。
2、学生是校外活动的主体。如同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一样,校外活动的主体也自然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再有益的校外活动也是不可取的。
3、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有关。校外活动不能成为第二课堂,但也不能离题千里,脱离学生实际。高中校外活动要坚持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心理实际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开展。
4、充分发挥高中学生自治的作用。对于校外活动,学校需要指定专人规划、现场指挥,但更应该充分让学生积极的自主参与。
三、校外活动的实施办法及主要形式
(一)野炊
1、适宜开展的时间:秋季。
2、主要过程及内容:选择野炊地点,准备炊具、原料,分组做饭、菜,分享劳动成果。
3、意义及德育渗透内容:动手能力、协助能力、珍惜劳动成果,理解父母家人的不易。
(二)郊游
1、适宜开展的时间:春季和秋季。
2、主要过程及内容:郊游是一项集游戏、学习、体育锻炼、团体锻炼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形式,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
3、意义及德育渗透内容:对于健全性格、培养毅力、增强体质、治疗退缩
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对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三)户外学雷锋
1、适宜开展的时间:三月份。
2、主要过程及内容:到老年公寓帮助打扫卫生、文艺表演,“一帮一”结对子献爱心。
3、意义及德育渗透内容:尊老爱幼,有同情心,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爱的奉献。
(四)参观纪念馆或扫墓
1、适宜开展的时间:四月份。
2、主要过程及内容: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动手为先烈献花、扫墓等。有条件的时候也可以同时听报告。
3、意义及德育渗透内容:了解社会、珍惜和平社会环境,抓住机遇,继承遗志,报效祖国,缅怀先烈。
(五)参观大学校园
1、适宜开展的时间:9—11月份。
2、主要过程及内容:到大学校园进行参观,有条件的时候同时安排在大学里听一次报告,或参加文艺晚会,或进行一次球赛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办学条件、浓厚的知识氛围。
3、意义及德育渗透内容:向往大学、励志成才,适时引导他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回到高中后要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刻苦,不上大学誓不罢休。
(六)登山
1、适宜开展的时间:春、秋季节。
2、主要过程及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上午开始,若山离学校较远的,可以统一乘车到山脚下,然后慢慢登到山顶集合,吃饭、休息,甚至开展小型文艺演出、游戏等。下午下山后统一返校。
3、意义及德育渗透内容: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有毅力、有耐心。同时在登山过程中,提示学生认真感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边登山,边相互交流。登山对每个人而言都有困难,一方面自己要主动关心、照顾他人,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不给别人添麻烦、自立自强。当登上山顶后,要分享这种经过艰辛努力而取
得胜利后的喜悦。
(七)志愿服务活动
1、适宜开展的时间:全年
2、活动的主题、过程及意义:
(1)义务执勤。分小组到路上协助交警指挥交通,体验不同行业的辛酸,学会理解他人,增加交通安全意识。
(2)义务美化风景区:通过联系,争取到学校附近的风景区,协助管理人员集中治理一次白色垃圾。同时面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倡导文明环保行为。让学生在治理、宣传环保的同时,能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效果。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可以有效地宣传学校,加强学校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3)义务清理城市的“牛皮癣”。在让学生动手清理的过程中,感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再小的事,只要对集体、对他人不利就不要做。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随手丢垃圾等良好的习惯。
(4)义务清扫积雪。入冬后可以让学生上街清扫积雪,简单地讲就是让学生干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方便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找回自信。
(八)探视劳教人员
1、适宜开展的时间:可与春、秋季课外活动的最佳高峰时间错开,选择冬、夏季进行。
2、过程及主要内容:根据司法部门的要求,近距离地参观劳教人员的吃、住、劳动场景,远距离地接触劳教人员。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安排教官做法制讲座,或安排劳教人员现身说法。
3、德育渗透内容及意义:对学生进行现场法制教育,要自觉学法、知法、守法,要有责任意识,千万不能以身试法、违法后果严重。
(九)集中开展勤工俭学
1、适宜开展的时间:寒暑假。
2、活动过程及主要内容:在劳动部门的帮助下,选择适宜学生的工厂,让学生脚踏实地同其他务工人员一样劳动2~3个月。
3、德育渗透内容及意义:在劳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务工人员的无奈,体会家人挣钱的不易。不再为辍学打工心生杂念,自觉克服学习中的浮躁心理。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挣点钱补贴自己上学经费的不足,这方面的意义有时也很大。
三、开展校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第一
在校外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确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二)认真策划,精心组织,指挥有力
每一次校外活动都需指定专人负责,并对各种意外情况做好预测,收看好天气预报,不盲目从行。
(三)校外活动结束后要全面地总结
每开展完校外活动后,都要利用班课、团课时间及时总结、及时分享活动感受。
(四)组织方式应灵活
在校外活动的组织中,应根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全校统一行动。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较大场面,无需分工到人的活动。如扫墓活动,文艺演出活动。
2、班级统一行动。对于不适合较多人群聚集的活动,可以采用班级统一行动的形式。如志愿者活动等。
最后,校外活动是学校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良好媒介与载体。它涉及面广,需要沟通的关系多,需要协调的单位多。作为校外活动的组织者,要注意与多方面的沟通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