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研究生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大学研究生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打开《梁家河》印入眼帘的就是这段话。它寄托了习总书记对人民的密切关心,表达了一个为国为民不忘初心的共产党人的终身理想。
曾经生活了七年的土地不仅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回忆,更多的是对意志与决心的磨练。2015年,总书记再次回到梁家河—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距离他离开已经四十年了。如今的梁家河,焕然一新,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在新征程中破浪启航,正缓缓驶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彼岸。
本书以总书记重回梁家河一一参观那七年熟悉的地方为线索,为我们展示了四十年前总书记在陕北这个小地方一步一步磨练意志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新时代复兴之路的艰苦之路。首先以总书记的参观路线分别介绍了他在这几年所住之处和周围乡亲对他的印象。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知青院、沼气池,这些都和总书记那七年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书中所说,几多牵挂,几多深情。在习近平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密密交织起来的绵绵神情!习近平忘不了梁家河,忘不了陕北这块神奇的土地,忘不了乡亲们曾经的艰难困苦,更忘不了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
在书的第二部分,开始叙述他到梁家河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窑洞里艰苦的环境可想而知,虱子、跳蚤、臭虫、老鼠,还有偶尔的蝎子与蛇都让人不寒而栗。在知青们眼里,梁家河很原始。住的很原始,粮食的加工也很原始,用的是石磨和碾子。原始的还有劳动工具和生产方式。刨土用的“老镢头”,刨的土多也更费力气。用的扁担没有弹性很容和磨破皮肤。此外,播种也是人工撒种,这就是粮食低产的原因之一。在吃的方面,知青们开始接受以前从未消化过的东西。从起初的玉米面馍馍、豆面馍馍到后来的土豆、玉米面窝头和黑豆钱钱饭再到后来知青们自己开始做饭,吃的是野菜团子、玉米糁子。也许是对陕北的乡村饭菜还很有感情,总书记还回味着酸菜的味道。习近平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在一年进行着他农民化的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他总说:“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于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在他心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在那个时候的他首先以修身为主,即使在没有通电的梁家河,傍晚时分的他还捧着砖头一样厚的书在那细细品读。没有人知道,在梁家河早早地就进入梦乡的夜晚,这微弱的灯光给习近平带来了怎样的光明。在梁家河的那几年,他接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练,用他在《我是延安人》栏目中说过的,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他熟悉了梁家河的生活与情况后,他不为艰难、勇于开拓创新,相继建成了淤地坝、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知青井,为当地的人民留下了永久的财富。除此之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在申请入团与入党时候那份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决心与信念。他用了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来表明他积极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执着追求。这份执着将始终鼓舞着我紧跟习总书记走,紧跟党走,坚决拥护党的一切决定。一直到习近平考取清华,随之而来也是他的离去。他走了带着对梁家河深深的牵挂。他说梁家河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这里,他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亲近群众为人民干实事。这让他十分踏实。他在这里收获了很多,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从十五岁到黄土地时,他迷惘、彷徨;22岁离开时,他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并培养了不变的信念:为人民做实事!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这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牵挂与关心。
书中除了对习近平在梁家河所经历的种种描述。还顺带描绘了几个典型的人物,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石春阳。跟着总书记,他学会了“一碗水端平”并持续对其进行思考。他发现,()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注重的是公平,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最重要的是碗里要先有“水”.他大力发展果树种植提高人民收入,最终使得碗里的“水”越来越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要做行动上的巨人的武晖在禹居中学任职校长期间迅速整顿校风校纪,带头干事,为学校申请项目添置设备,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能人”刘永耀不仅能教书育人更能绘画做教具,将自己的知识和行动融入一体达到知行合一。为人民创造出财富并申报国家专利。还有就是坚持“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的王宪平,不仅精通医术乐于助人,而且说话有理有分寸能亲近群众从中调解。他常说“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扎根群众,才能活得充实。”
如今的梁家河已经发展几十载了,大家做规划搞建设,聚人心兴产业,过上了祖祖辈辈梦想的生活。梁家河变了,一条柏油马路从文安驿镇出发,穿过村子,一直修到了木军塬上小河流水潺潺,仿佛欢快的歌声。整洁的农家小院在绿树丛中伸出瓦房一角,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新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到走向全面小康的进程在梁家河这个小村落中留下痕迹。正带领着大家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走向复兴的新时代。
研1723班
曾汇琳
第二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作为陕北的一员听到很是自豪。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对于干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基层的广阔天地是我们奋发有为、增长本领、干事成才的好地方,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这片沃土,在基层中汲取养分,努力干事创业,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成长为遮风避雨的“大树”。
《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阅读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第三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对梁家河精神的学习,同时给每位党员配发了《梁家河》一书,梁家河一书记载了总书记在延川县七年的知青岁月,同时也详细描绘了习近平两次回梁家河看望相亲父老的场景,读完之后,感受颇多。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一待就是七年,从不到十五岁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二十二岁的干劲青年,从入党被拒之门外到成长为梁家河村支书。这七年,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他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说明总书记当年没有被荒凉的环境所吓倒、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打败,扎根农村,融入农村,带领村民一心谋发展的生动写照,书中展现的这种梁家河精神,值得我们钦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最大的爱好就是学习,书中降到“在从北京到梁家河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中,一共就带了两个箱子,没有一件件衣服,充斥的是满满的两厢书。他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那时因为不通电,天黑后不久,整个梁家河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还透出一丝光亮。没有人知道,,这微弱的灯光给习近平带来了怎样的光明。”这一幕,对我触动很深,我们现在生活可以吃饱穿暖、可以灯火通明、可以随时买书,但是谁有会珍惜现在这种机会呢!大家每天忙于刷微博、看电影,哪有闲暇时间看书啊!扪心自问,你已经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或者说用心的读完一本书。我们每天都在挥霍着大把的时间,却还在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处,反观习总书记没有抱怨生活的,而是竭力去适应这个生活,虽然手磨破了、饭吃不饱,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
第二个令我感受深刻的是习近平求实创新、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梁家河的几年,由于地少贫瘠,很多梁家河的村民过完年就出去讨饭,习近平就带领村民打坝增加土地,让村民有饭吃;看到报纸上说有人成功用沼气可以烧火做饭,习近平有不远千里亲自取经,早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同时又带领村民设立代销店、铁业社等,在方便村民的同时创造了额外的收入。这种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就一定能客服各种困难。
结合目前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我们现场的生产运行及安全管理工作较多,很多时候不少同志都在发牢骚,有的说活多,有的嫌压力大,有的说照顾不到家里。但看完《梁家河》这本书,想一想当时总书记为了打淤泥坝,克服重重阻力,最终为梁家河增加一大片良田。这些困难又算的了什么?这些都不值得一提,显得如此渺小;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新技术上去,不如放在解决现场问题上去,不如放在装置的安全管理上去,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干好现场管理工作。
梁家河这个陕北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必将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有《梁家河》为伴,便有了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法宝。
第四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印在《梁家河》一书封面上的文字,是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梁家河是一所学校,初心、求真、苦干,浇灌出宏阔的格局以及深切的为民情怀。
近日,怀着崇敬的心情通读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报道文学《梁家河》感受颇深、收货满满。全书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以讲故事的口气娓娓道来,着实吸引眼球。全书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地进取精神以及优良的品德作风。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群众观点,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群众的期盼。
学习《梁家河》就要学习习总书记心系群众的情怀。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时间与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人民疾苦,同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血肉联系,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基层干部,每天要面对量大面宽的工作、怎样和群众沟通、如何让群众满意是我们的职责、使命,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党在农村各项惠民政策的学习,熟记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谈心,了解群众心声,为群众出谋划策、指导生产、指导经济发展,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面对上访群众我们要克服急躁情绪、做到耐心、热心、细心接访,关心他们的诉求,不厌其烦的做好政策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千方百计做到让上访群众满意。
学习《梁家河》就要学习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不要怕累、不要言苦,要以严要求带动高标准,要追求卓越创一流业绩,要讲担当强意识、奉献精神,遇事不推诿、不扯皮,用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做好工作的点点滴滴。
学习《梁家河》就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当前,全力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战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政治责任。结合自己所帮扶的户,在日常帮扶中我们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心中始终要思其疾苦、脑中常谋脱贫之策,胸怀担当、主动作为,定期与其交流、谈心,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自己的发展计划,动员其发展产业、鼓励其学习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内生动力,做到扶智扶志,从根本上让其改变贫困现状。把扶贫工作不要喊在嘴上,要用实际行动落到实处,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学习《梁家河》就要心怀感恩,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成就凝聚了无数先辈的心血和努力。生活在祥和、富裕的今天,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河骄傲。因此,我们必须感恩,感恩是幸福的源泉,不懂感恩,就等于没有一颗善于感知幸福的心灵。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最朴素的方式就是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只有每一个人都能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伟大的中国梦就不会遥远。
第五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封面除了题目《梁家河》三个大字外,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的一句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全书,去探寻奥秘。
整本书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体现了陕北人敦厚,实在,吐出一句话,砸出一个坑的气质,一件事、一件事娓娓道来,全书三个部分,从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探亲: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到回忆往事: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到最后展示今天的梁家河: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整本书,作者带领我们走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寻找他信念开始的地方,意志锻造的过程。从当年小伙伴的嘴里,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扎根黄土地,深入群众,爱读书,勤思考,崇尚科学,真抓实干的习总书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群众一起吃窝窝头,一个在地头挥汗抡锄头的总书记,一个在煤油灯下读书,给群众扫盲,带领大伙修坝、打井的总书记,一个如此亲近,和蔼可亲的一一声唤小名的总书记…….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陕北延川县的偏远贫困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的喜人景象……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激动澎湃,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触动。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对中国未来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开启一个新时代。结合近期读的《梁家河》一书,不难看出,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扎根黄土地,心系民族魂,敢于担当,继往开来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回顾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燃情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更是新一代共产党人怀揣梦想,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伟大的梁家河,孕育了一个伟人的民族魂……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梁家河》这本书,来看看习总书记的修齐治平。
习总书记爱读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下乡时带的行李,两大箱书,还有他为了借读一本书,可以跑几十里地,他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珍惜,真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对比自己,我总是感叹要看的书有一堆,但是拿来拿去,老是说没时间,但是真的是没时间吗?习总书记在窑洞里煤油灯下看书,直到深夜,一晚都能把脸熏黑,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不觉得倍感惭愧吗?习总书记正是因为大量的博览群书,执着的上了清华大学去深造,并结合实际,勤思考,多实践,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地,有了更广阔的视界,更宽广可以包容天下的胸怀,有了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的勇气。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在背负“可教子女”的罪名下,他不沉沦,不气馁,不自卑,不放弃,干活不撒奸,对所有人平等看待,拥有这样的气度,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再来看看习总书记的治国平天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经的梁家河用它的贫瘠、艰苦磨练了习总书记的意志,不仅是飞扬的黄土,难以下咽的“团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饥饿,更是窑洞里的跳蚤,手上的老茧,肩膀上的血泡,总书记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梁家河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总书记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沟里,为他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也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年轻人应该有追求,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在梁家河与广大群众一起,与天斗,与地斗的时候,总书记就立下志向,要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在梁家河,总书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不仅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也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办法。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他挨家挨户劝说老乡放弃旧观念,支持打大坝,跑水利局找技术人员,查资料,带领群众打起了大坝,为梁家河赢得了至今最好的一块良田。他排除万难,远赴四川寻找经验,亲自设计试验,建起全西北地区第一座沼气池……,他用行动实践着知行和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只有“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无不在最基本的民生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今天的梁家河,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路宽了,人笑了……以前的窑洞变成了今天的楼房,有了万亩果园,有了民办公司,梁家河的乡亲们过上了好光景,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富裕村……“听近平的,准没错!”乡亲们坚定的说。梁家河展示的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相亲们喊出的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心里话……
通读《梁家河》这本书,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坚定的信念,不变的信仰,也对祖国的今天更加自信,对祖国的未来更加自信,期待。让我们一起努力,立足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早日复兴,人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