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日店休》读后感
《今日店休》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今日店休》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日店休》讲述的是一位93岁的老人,在大阪黑崎町开了七十年“青空书房”后对生活以及读书的一些感悟。走上开书店的道路最初并不是因为爱好而是迫于生计,但在开旧书店的过程中却渐渐喜欢起来,与客人的闲聊,推介书籍,将更多的知识传播给他人,在书中寻找生活的力量,就像坂本先生说的那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
开旧书店一件普通寻常的.小事,也会被有心的人做到极致,所以有时候在想,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做何种工作,一件事坚持下去,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曾经看到一句话是说,读书是活着的人与逝去人相遇的一种方式,想想就很令人感动,一本书就是作者的全部思想,汲取别人的思想精髓,无论有钱与没钱,在当下社会只要想读书都会有办法做到。可惜浮夸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打乱了大家想要沉静的那颗心,都似乎为了生而不断奔波,忘记了活的本质。
活着是什么呢?坂本老人说,“有意义的活着,才可称之为人,仅此一次的认识,仅此一次的相遇,不论书还是人”。
有智慧的人总会在很早就看透了人间事理啊。人呢,都是磕磕绊绊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安放之处,有人爱热闹、有人爱安静,有人喜欢被人吹捧,有人喜欢低调行事,无论哪种,只要被自己认可便是幸福的事情吧。在我看来,更喜欢坂本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看透人世的豁达,有间旧书房,得一贤妻,真乃人间幸事啊!书中写到他的妻子是一位性格纯净、直率、泼辣的女人,有处描述说“刚结婚时我很强势,一不满意就‘啪!’的一个耳光打上去。
从前丈夫对妻子动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哪想和美‘啪!啪!啪!’地还我了三巴掌。我心想可真不好意思,后来再也不敢对她动手了”。哈哈,一位很可爱的老人不是。读后感·在妻子住院期间,因为路途遥远不得不与妻子两人分开居住,一边照看书店的同时也十分担忧妻子,于是老人就开始了为妻子书写书信情书。坂本老人说,“夫妻相亲相爱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这个世上最重要、最难得的东西,是空气,是夫妻”,对于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人在忙碌中重视了另一半的感受,能有感同深刻的体会呢?最亲密是夫妻,相伴一生也是夫妻呢,好好爱你的另一半吧,每天一个拥抱,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足以温情彼此。怀有这样信念,在和美去世后,坂本老人仍会感受到“和美如空气一样,始终包容着我”。看,多美好,即使肉体的分离,也不会使我们的心灵世界分离~
一本薄薄的小书,是老人一生的感悟,普通人的生活也能熠熠发光,照亮生命的路程。无论悲喜,感谢赐予,如果人生只是一期一会,我们都应把全部真情倾注其中,所以请一定要好好生活啊!
第二篇:《今日课堂缺什么》读后感
《今日课堂缺什么》读后感
宜兴市太华小学李旭佳
《今日课堂缺什么》,从题目上,我们就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现在的教育现状很了解,今日课堂缺什么?很值得每我们深思。缺新的理论?缺新的方法?缺新的技术手段„„我个人认为什么都缺,都很缺,内在的也缺,外部的也缺。
我就书中提到的“课堂整体缺乏安全的氛围”谈一谈我的看法。的确,在现在的课堂里,学生害怕回答问题或是发言说话时语音变调、表达混乱,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我们的孩子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时间长了,孩子的“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没了,孩子的灵气也没了。
“孩子的灵气究竟去那里了?”这难道不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吗?如今的教育边高喊减负,边强调分数,压得许多老师只有采取题海战术来保住分数,作业多了,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就少了。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首先改变教学方法,让孩子学得快、学得牢,真正从“作业山”中解脱出来。
说到评价,就不得不提到课堂,教师大部分评价是在课堂上,而且是在一次一次的指责学生的小小过失。日复一日,学生越大越不敢说话,哪里还会有灵性的激发?“灵性产生与民主的空气中啊,只有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评价,才会有灵气的产生。”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包这些正确的观点落到实处。
学生在愉悦状态下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较平常更为激烈,热情
与激情更为高涨,思维与灵性更为活跃,理解与记忆更为准确。一言以蔽之,只有具备了安全的氛围,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读书使我眼界开阔,读书使我学会深入思考问题。这样的好习惯我要坚持下去,从书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做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今日课堂缺什么》
第三篇:《今日简史》读后感1000字
《今日简史》读后感1000字
原创: 西西了了 西了意
那位因《人类简史》一炮走红的以色列大历史教授,在继 16 年出版了《未来简史》之后,又带来一本新作。中信出版社将其翻译为《今日简史》,妥妥的标题党,因为英文原标题直译过来是『二十一世纪的二十一个重大议题』。
这几本简史共用一个核心概念:故事。
《人类简史》说,人类,准确地说是智人,之所以能走到如今统治地球、飞向太空的这一天,靠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与认同故事的本能。
《未来简史》说,智人终将进化为智神,但只是对很少一部分智人而言。
《今日简史》说,在二十一世纪过去十多年之后,那个畅销全球的自由主义的故事正在经历理想幻灭,地方故事又开始兴起。无论是民族主义,还是威权主义,抑或是虚无主义,都是对自由主义故事的叛逆,但又都无力替代自由主义全球性故事的地位。
原因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开始撼动自由主义故事的根基,自由主义故事暂时未能找到应对之策,故而跌落神坛。值得玩味的是,恰恰是自由主义故事带来了如今的信息和生物革命。
人工智能的兴起,某个中心权力高效有序的控制一切再次成为可能;生物科技的研究表明,人类自由意志只是一个幻觉,我们的情绪也好,观念也好,道德也好,思想也好,统统都不过是生物算法,不过是某种遵循特定规律的复杂计算而已。这开始动摇自由民主政治的核心支撑:分布式决策与管理比集中统辖更高效,因为个体具有自由意志,联合起来的多个个体必然比单个或极少数个体更少犯错。
面对这些宏大议题,我们这些普通人,要么是恐惧,要么是无力,总之确实是幻灭了。我们开始低欲望,开始佛系。
我想说的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想要的变少,只是我们想要改变的变少,几乎不再想着改变些什么,过好自己的小生活就挺好。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如果这就是我们这个世代所要面对的世界,那二十年后的我们,二三十年后,我们的孩子将会面对什么样的世界呢?简单点,将会面对一个怎样的就业市场呢?
会和现在一样吗?不会。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谁也说不准。有没有什么应对之策呢?有。
先来看我们这一代(大多数)经历的变化:
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学了一堆死知识
在快要步入社会,快要就业时,才知道死知识不值钱,活知识才是硬通货
真正工作几年,只有少数人开始意识到,活知识只能用来解决问题,出得还是苦力,赚得还是苦钱,大头都被能够提出问题的人拿去了
很自然的,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大部分人的教育重点顶多能放到解决问题这个高度上。不出意外的话,孩子未来长大后,会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再是硬通货。
那硬通货会是什么呢?
错了,如果关注硬通货的话,我们和我们的父辈别无二致。
硬通货不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就像现在,解决问题是硬通货,但其实出得依然是苦力,赚得依旧是死钱。明白了吗?这和旧社会用死知识赚钱并无本质的区别。
我们要做的是要把眼光再放大一些,把教育重点放在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上,并引导孩子超越提出问题本身。
那你会不会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将重点放在超越提出问题上呢?
原因有二:
我们本身是一帮擅长解决问题的人,教孩子关注提出问题就已是极限
我们能给孩子成长所营造的整个客观环境也不支持步子迈太大
总之,千万不要再以为解决问题是核心竞争力了,那只是基本条件。如果想不明白这一点,请接着想。
不过,我还是给一个小提示:「死知识-解决问题……」这条路径对应的是认同故事,而「活知识-提出问题……」这条路径对应的是讲故事。
最后,这些不过是我个人一些小感想,不喜勿喷,但欢迎交流。
第四篇:今日简史读后感850字
《今日简史》这本书单看标题就让我感触颇多,“今日”的故事或在进行或未发生,怎么就已经成为“历史”,开始立传了?其实不然,历史一般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过往,我们会发现历史亦是一种对当下的映射。也就是说,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有了整个人类过去的关于文明的传承、积累和进步才得以缔造我们当今的世界。简单地说,这本书就是作者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透视未来,从历史的经验性中去解读21世纪的人类命运大议题。
首先梳理一下该书的结构,五个章节,21个议题,探讨了当今世界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颠覆性认知,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战争与恐怖主义威胁带来的生存挑战,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如何寻找真相以及如何做出改变应对挑战并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些话题可以归结于科技颠覆、政治挑战和个体价值的冲击和重塑三个维度,尽管很宏大,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但都与我们休戚相关,值得我们去重视。
书中的精彩内容无须更多赘述,且稍作分析并浅谈几句体会吧。身处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去谈论人类命运的相关议题,当然要聚焦于人本身。21世纪会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尽管各种社会问题浮出水面,但科技的日新月异还是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再加之大数据革命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似乎有种错觉,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来得不真实,社会很浮躁,周围的一切都让人迷茫。大众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加之媒体的催化作用,使集体陷入“情绪在前、事实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的困境。于是有了“后真相”一词,它作为传播学概念,意思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并没有一个现成固定的答案,但显而易见还是要唤醒本能的自我意识吧。尽管当今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民主具有局限性,人们内心尚存对于自由的渴望,渴望作出些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诚如作者所说,做决定再艰难,仍要选择自我讨论而非自我压制。
历史的发展是非线性上升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转折和改变,时代变革需要每个个体做出自我改变,再反馈社会,推动进步。所以,愿彼此尊崇自己的内心,选择改变而非墨守成规。
第五篇:《今日课堂缺什么》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喜欢读书,并经常写一些读后感。写完读后感,感觉才真正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
最近我读了陈芳、程小文老师的《今日课堂缺什么》,这本书深入揭示今日中国课堂的种种缺失与不足,并给出合理有效的弥补、提升措施。读完这本书,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的课堂缺什么?
反思自身,我觉得我的课堂最缺乏的是与学生真诚理解和信任的课堂安全感。
这里的安全感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不自卑的课堂感受。看完书中的案例,反思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样子——课堂教学时对答题正确、表现好的学生高调表扬;对答题错误、课堂不守纪律的学生给予训斥和惩罚;教学中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
静下心来反思这种做法,过分的奖罚分明严重地冲击了学生们的心理安全防线,导致学生心理安全感缺失。所以学生会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变小,看老师时眼神变得游离。
在充满安全氛围的课堂上,学生才敢说、敢问。只有具备了安全氛围,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打造安全、高效的课堂。
阅读,写读后感,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开阔,我会在继续的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