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橇犬之歌读后感[大全]
雪橇犬之歌读后感(一)
上周五妈妈拿回来一本书《雪橇犬之歌》,说这是参加《快乐新语文》的好书抢先读活动申请成功的,谢谢编辑阿姨。哦,看书皮还是获得过意林国际大奖的小说,我迫不急待地打开读起来。
有一个小男孩,他叫罗素˙苏斯卡特,他很勇敢,才十三岁,比我只大不了多少,他心中有一个渴望,就是想追寻古老的生活方式,驾驭着雪橇犬,唱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歌谣,在茫茫无际的北极冰原上打猎,历险。他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勇敢向前方前进着……当然前进时有无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等待着他,他是怎么一一战胜的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次,罗素带着雪橇犬打算去狩猎海豹,半路上遇到暴风雪,之后,他与他的雪橇犬队就迷路了。机敏的罗素选择相信在黑暗中仍然能够辨别出方向的雪橇犬,任由它们在茫茫黑夜里带领他回家。正当他感到离家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条很宽的海冰裂口,都看不到对岸。罗素没有被困难吓倒,沿着冰面向左走了好远,终于他发现这沟堑变窄了,水面虽然很开阔,但上面漂浮着大的冰块,他想把一个大的冰块当成桥,横渡过去。这是很难的一件事,他必须保证自己不能踩到冰边,滑到水里,一旦他的衣裤湿透了,他掉下水就会像石头一样的沉下去的。他用鱼叉线费了很大劲才挪动冰块搭好了桥,可是吆喝了好几次,雪橇犬就是不动,罗素最后抱起领头犬把它扔到了冰块上,领头犬在摇摆不定的冰块上找不到平衡,于是便使出浑身力气,挣扎着向对面安全河岸跑过去。终于使他们都安全地渡过了这个难关。
还有一次,罗素已经在前进中六天都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了,他觉得浑身虚弱不堪,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有好几次,他以为看到了鹿影,其实都是因为太饿了,他产生了幻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着。最后居然追上一只北极熊,并用长矛杀死了它,又一次摆脱了困境,化险为夷,真是佩服罗素的毅力和勇气!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感觉主人公罗素的经历很惊险?当我合上书时,罗素的话语还在我的耳边萦绕:或许我会失败,死在海冰上,但不能因为恐惧而死,即使死,也要在谋求生存的挣扎中死去。多么坚强的话语,罗素正是带着这样智慧、不怕困难的勇气迎接生活,勇敢前进,也谱写了一首属于自己的坚强的歌谣……
很受感动的一本书,以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要想想坚强的罗素,他的勇敢和坚强的毅力激励着我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
雪橇犬之歌读后感(二)
这几天,我读了《雪橇犬之歌》这篇小说。小说主要写了因纽特人罗素带着狼犬在北极的雪地上狩猎、捕鱼及历险的过程。我被文中精彩刺激的内容所吸引,和主人公罗素不怕困难的精神所折服。
文中有这么一段内容:罗素带着狼犬出去找食物。突然,一只熊冒了出来,向罗素张牙舞爪,罗素眼前一黑,倒在了雪地上,以为死定了,在这危险的关头,一只狼犬冲了出来,跟熊搏斗,却被熊咬死了,罗素拿起锋利的木棍插进了熊的肚子里,熊顿时丧命。罗素,你是好样的!你终于从男孩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这篇小说让我深深体会到:在生活中就算遇到困难,也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战胜它。有一天,我在做奥数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想了几遍也不会,很沮丧。这时,我想起了罗素是怎样战胜困难的,我要向他学习,于是,我又仔细地多读了几次,终于把题完成了。原来,战胜困难是那么让人兴奋!是啊,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努力克服,就可以冲破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雪橇犬之歌读后感(三)
今天,我又读完一部美国作家盖瑞。伯森写的关于成长的书,书的名字是《雪橇犬之歌》。以前我还读过他写的<手斧男孩>,身临其境,特别精彩。
《雪橇犬之歌》这本书中,你将会看到这样的故事:因纽特少年罗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却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沃格鲁克----拥有村里最后一支雪橇犬的老人能了解罗素内心的渴望,知道他想追寻古老的生活方式。于是,沃格鲁克将自己的犬队给了罗素,让他驾驭着雪橇犬,唱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歌谣在茫茫无际的北极冰原上打猎、冒险。在一个奇怪而有力的梦的指引下,罗素带上一支雪橇犬队,踏上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奇幻冒险之旅。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心潮澎湃,对罗素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雪橇犬、弓箭、歌谣等等,一个劲儿的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写狗的生活,却没有想到本书写的是追寻古老的生活方式。
我非常欣赏罗素的机智,他以非凡的智慧过了大沟壑,而且还在第一次射箭时就射中了猎物。但我更欣赏他的自理能力,他不论是在打猎上,还是在制造兵器上,都显示出他强大的自理能力。而不像我----一个整天依赖父母,什么也不会干的孩子。我要学习罗素,先从做饭等小事做起,争取在哪一天能超过罗素。正巧,我最近就要去章丘素质教育基地了,父母都不在身边,任何事都得靠自己,借此机会,我想锻炼一下自己,希望会顺利。
我要向罗素一样,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好,争取成为第二个罗素。
第二篇:《天鹅牧场》——《滑雪场的雪橇犬》读后感
《天鹅牧场》——《滑雪场的雪橇犬》读后感
今天,我很是无聊。突然门铃响了,我去开门。原来是个快递员,我签收了送来的东西。我趴在阳台上看着太阳。我叫道好无聊啊!我实在是无聊透顶,便剪开邮件。看到了是我的书《天鹅牧场》。我翻开扉页,看见了几行字:每买一本书,即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捐赠0.1元钱用于天鹅.鹿等野生动物保护.我翻开书数了数目录只有七个故事,却写了这么厚的书,看来这人文采斐然。我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了。我用了4天就把书读完了,我最记忆犹新的故事是《滑雪场的雪橇犬》下面就让我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吧!去高山训练基地滑雪的时候,“我”看见一条雪橇犬,当它看见我时非常高兴,我弄不清状况,因为狗只有看见自己的主人才会如此快乐。我向那些青年询问。原来这只雪橇犬是一个来滑雪的人留下来的。而“我”却很像那个主人。后来,我和这只雪橇犬越来越熟了。我看见这只雪橇犬的脖子上有块不锈钢的牌子,我在上面看见了“Hake”这只雪橇犬的名字叫哈克。后来,哈克为了等“我”和它一起回到我家(因为滑雪场实在不能再让它留下了),便在滑雪场边上等我,可是,我不肯带它回去(因为我家有两条狗,可能不会接受它)。它还在滑雪场边上等。最后哈克被一个女孩撞倒到地上,急救没及时,哈克永远离开了人世。
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倒数第三句话:这只叫做哈克的狗等到了最后,但是仍然没有等到它的主人。
这只忠诚的雪橇犬,却遭到了自己主人的抛弃,别人的戏弄。但它始终孝敬它的主人,它一次又一次的被游客游客戏弄,一些孩子会将辣酱夹在面包中丢给它,或者是将一块食物扔在地上,当它过来去取食时突然发出惊天动地的大叫。
为什么人总是用自己得快乐用在别人的身上呢?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狗也是有生命的,为什么我们要捉弄它呢?如果你是一只动物,你乐意被捉弄吗?我们做人要将心比心才能生活得更开心。
第三篇:《青春之歌》读后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读《青春之歌》有感
青春是一首惆怅的歌,也是一首嘹亮的歌。青春是一场忐忑的梦,也是一场绝美的梦。我们迷茫徘徊过,我们也豪迈潇洒过。只要我们饱含激情,高唱出青春的火热与斗志,逝去的青春我们从不悔过。
惆怅之歌
正如故事的前半部分。林道静出身在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但由于接受了先进的教育,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抗性格,有着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打算,有着自己的梦想。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她为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而痛苦。她拥有这样一个暗淡的青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劳其心志,饿其体肤。”待在这样一个封建家庭使其备受煎熬。也许正是这样的环境才培养了她以后那股反抗的勇气和决心。母亲威逼她嫁给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利用她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她想逃离,想摆脱,她恨透了这个带给她痛苦的家。她渴望新的生活,渴望知识和自由。于是,逃到了一个小村,投亲不成,还差点被送去当做礼物送给县长。她的生活几度陷入绝望甚至有了结束生命的思想。好不容易,作了她梦寐以求的教员职业,追求到了她梦寐以求的爱情,却过上了家庭主妇平凡的生活。尽管余永泽对她爱如当初,却把她禁锢在爱情的狭小世界。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希望,也没有了追求。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虹彩,却逐渐褪去了她美丽的颜色。她又陷入了迷茫。她的眼睛里没了光。
青春的忧伤伴着成熟,伴着渴求,伴着懵懂。在追求的过程,我们迷失过方向,经历过失败。林道静是坚强却徘徊的。她没有指路的明灯。开始的一切都是自己在探索。最初她也有小资产阶级的退却和软弱。目光狭隘,在遇到恶势力的阻碍时,想过逃避,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拥有爱情以后,又把自己困在与余永泽的爱情小世界里。正如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青春在不断给我们考验。我们叛逆过,我们也为自己的梦想拼搏过。当我们走进黑暗,看不到光明的时候,我们退却了,止步不前,可是青春仍在继续,青春仍在流逝。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就像林道静,这个有着坚强不屈灵魂的女子,从来没有屈服过。
嘹亮之歌
故事进入了后半段,也是林道静生命的转折点。在一次新年的聚会上,聚集了众多爱国
青年。林道静没有同余永泽回家探亲,也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让道静的生命有了重大的改变。她看到这些因日本侵略而流离的人们,在他们激荡人心的口号声中,道静有了太多的感触。在这次聚会上,林道静认识了像卢嘉川,白丽萍这样的进步青年,他们重新唤醒了道静的希望,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情。通过卢嘉川,道静阅读了很多书籍,有了更多先进的革命思想。她的眼里重新闪耀着青春的光芒。当他决定参与革命斗争时,却被胆小怯懦的余永泽多次阻拦。她苦痛哀怨。直到这种怯懦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终于才毅然的决定离开自私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尽管在过程中受阻,被特务出卖,两次入狱。但在实践中,在一次次的革命任务中,她逐渐成熟,最终成为了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如果说她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她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她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她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她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她的坚强意志,变得郁郁葱葱,油油翠绿。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和力量,那种为实现和真理而奋不顾身的勇气。正是这种青春的力量,才造就了一个使人心生敬仰的革“女战士”形象。
郭沫若说:“人世间,比青春更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珍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容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他消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最伟大的人。”林道静总能让自己充实,读书或者参加革命,她总能把青春牢牢的攥在手中。至于我们,置身于青春之中,却从不知自己拥有青春。转念间,青春即逝。人生最大的感叹便是年轻的激情从未实现,年老的追忆从未发生。那谁又来证明我们活过呢。要想成为伟大的人,不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有过多少付出。仅仅在于,让这个世界因为少了我们,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希望之歌
读完《青春之歌》。让我对我们的青春有了太多的感触和认识。人永远是被内心的遗憾和憧憬奴役的动物,我们需要把这种被动的奴役转化为主动的接受和改变。夹在青春的单行道上,我们无法回头。就算有再多的阻碍,再多的不幸,再多的失去,回过头只会让自己更痛苦。我们只有怀着希望,怀着那份憧憬,才能坚强的走下去。青春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不管是累累的果实,还是满地的荆棘,我们有决定道旁是绚烂风景还是无边荒漠的权力。朝着阳光,前面总有光明。背向太阳,光明总会跟随。我们需要的是勇气和力量,来走好这段青春的道路。
青春的歌到底应该怎么唱?不用响彻山谷,惊天动地;也不用海枯石烂,天崩地裂。只需要唱出最美的自己,唱出属于自己的乐章。不用如同烈火般照亮世界,也不能像萤火般甚至照不亮自己。在这一生最美得青春年华里,有太多的未知数。我们不用如同烈火般照亮世界,也不能像萤火般甚至照不亮自己。就算他永远美好,也只有向上的人才能催发着美好的萌芽,让他成长,茁壮。
青春的光芒,在冉冉升起时才会绚烂明亮。青春的花朵,在经历风霜雨后才会熠熠生辉。青春的历程在不断搏击后才能谱出壮丽的篇章。让青春之歌畅响,让青春之歌涤荡。向上吧,少年。唱响属于自己最美的青春之歌。
第四篇: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有这样一位女青年,不屈与命运的挫折,反抗社会与家庭的压迫,带着满腔热情加入革命运动,将自身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奏响了美丽而值得歌颂的青春之歌。
作者借上世纪初的“小资产阶级”林道静的眼睛,为读者展现了了“九·一八”事变后,一大批爱国主义有志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参加举行大游行、请愿、示威等活动。细致的雕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将各种知识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过程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林静道,为了反抗 “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和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我从林静道身上模糊的看到了现代青年的影子。和林静道相比,我们有着社会、家庭、朋友的照顾,不必为生存而担心,物质生活丰富;反观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林静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虽然林静道在一段时间中出现过内心的彷徨与不安,但是她在共产主义革命者的引导下找到并坚定了自己的思想与信仰。反观我们,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价值。
林静道在那一段中华民族的特殊时期没有选择沉沦,反而选择了奋斗,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强、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马的坚持。在相同的年龄段,我们的青春却和她的有着极大的差别,她的青春在精神与困苦的洗礼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
青春是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段时期,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其一生中特殊的价值,并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们正应该无愧于青春的名词,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正是我们应该建立健全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时期。可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无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费在了网游的虚幻中,难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费在了颓废的酒吧,醉生梦死;有的人把青春献给了懒惰与放弃,忘记理想。其实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自己的挫折与不顺,只是有的人在挫折
中站了起来,有的人就如脆弱的玻璃瓶经不起挫折的磨砺。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如此脆弱,又有什么理由沉沦与颓废。青春期的我们有着鸿图之志,但我们的理想却不堪一击,理想的心在几次失败和教训之后就变得软弱与胆怯。玫瑰在破土而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里经受寒冷与寂寞的挑战,才能冲破厚厚的大地,在阳关的照射下茁壮生长,绽放自己的美;雄鹰只有在雏鹰的时候经过无数次的飞翔的尝试,在悬崖上经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之后,才能历练成为展翅遨游在天空的主宰;而上帝也不过是在痛苦而可怕的炼狱中走的最远,历练的时间最长的人。美好的东西只有在经历无数次的锤炼之后才能展现美的一面,我们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断锤炼下才能由普通的石头变成河蚌嘴里发光的珍珠。
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林静道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则是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珍惜青春,黄金的时代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在我们的后面。把握每一天的早晨,看旭日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把握每一天的午后,品熏衣茶的馥香在开水中慢慢绽放;把我每天的午夜,聆听来自遥远星空的召唤。把握每一天的美好,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论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请做一只海燕,做一只高傲的海燕,在挫折与困难中前行,风吹的猛烈了就展开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头颅,面向暴风雨,相信——雨后就会有彩虹!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用理想之火点亮奋斗之灯,用奋斗之灯照亮前进之路,让我们在理想之火与奋斗之灯的指引下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成为时代的主人,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贸10-1班 盛翘楚
2010年11月13日
第五篇: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
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她60岁的生日了。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回首往昔,在我们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祖国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困境中走出来,因为祖国心中有我们,有人民!祖国用伟岸身躯来保护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于祖国:永远爱你,保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