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浒读后感500字
水浒读后感500字1几经波折,起起伏伏的新版水浒到底没能在各大卫视上首映。其中道理谁是谁非咱也无法评断了。还好网上早有了完整版本的,这倒是方便了我们了,不用看广告不用一天等两三集的。看就可以看个过瘾啊,两天看完了,趁现在记忆还新鲜写两句。
央视的上一个版本的水浒也曾全部看过,那时最大的印象就是用了香港的武术指导打得贼漂亮的。可如今香港早回归了,香港各大知名武指也都登陆了,可以说动作上做不出多大文章了。剧情嘛可以做文章的地方也是很
少的了,原以为八十多集这么长应该写写征辽、征王庆、征田虎的故事了。可最后还是很失望的,又只有征方腊,唉……剧情上有点遗憾。不过编剧倒也不是吃干饭的,很多原著中不太合理的或者不符合现代人口味的都作了。
修改,也增加了一些人物关系,让一百单八将更多了些联系,不再是以前的单线联系,人物关系复杂了许多,更多了些人情味。相比于上一版最大的突破是解放了原著中的女性,人物不再单调,女人不再是无血无肉无感情的样版人了。
水浒读后感500字2假期同孩子一起阅读了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相信许多人都看过的。《水浒传》中主要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到朝廷招安,再打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到奸人谋害的故事。
阅读过程中,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如晁盖,及时雨宋公明,行者武松,还有智多星吴用等,108人都是令人敬佩的忠义之人,令人敬佩,但是从中也看到了一些不足。
1、看完水浒我觉得,哥们义气要不得,如同宋江作为县城的执法官员(郓城县押司)闻听上级机关来捉捕晁盖等人,第一时想的是“晁盖是我心腹兄弟,如今他犯了弥天大罪,我不去救他,捕将去,性命便休了!”于是便借口有其它公务,飞奔报信,这是严重的兄弟义气,干扰国家法度,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还有小李广花荣,本是朝廷命官,为了宋江被捉,便带领兵卒,招了主官的反,由此一步步走上了背叛朝廷的道路。
2、别人财务莫伸手。俗话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论家贫家富,生活总要靠辛苦奋斗,得来的才是甘甜的,若为了一时私欲,贪恋他人财物,必然对自己的一生有不好的影响,也会给朋友带来不良影响,犹如时迁,本要投奔梁山,路过祝家庄,因无肉吃,便“去灶上捉出一只老大公鸡来。”结果吃了鸡,人被捉,引发了梁山三打祝家庄。真是害人害己。
水浒读后感500字3喜欢鲁智深,武松,华龙,林冲,顾大嫂,扈三娘,沅小七,百里浪条,吴用,青面兽杨志等等。
我喜欢燕青,也喜欢李师师李逵刚开始不喜欢的,后面觉得也是条汉子,还是个孝子,人物很典型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有一点,我很不满意就是宋江,宋江放走高俅一事我并不是说宋江为兄弟们谋出人,朝廷招安不好,他也是个忠义之士,也知道很兄弟们肝胆相照可是他不该!不该!那次不该放走高俅,放走高俅,我最恨的就是这个,明知是奸臣小人还放虎归山,还害死了林冲,那个恨呀,杀了高俅林冲不是这个死法,想杀杀不了我真想像智深把马都打死打翻还导致最后的重英雄屡步为坚,宋江华荣之死这点真够败的。
读完这本书,我也对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让我从书中认识了许多的历史人物,明白了一些道理。他们说,戏就是要这样演的,不然后面就没故事了可我还是难受,就是不想这样,不想这样就好了。
水浒读后感500字4再看看剧中另一大亮点——衣妆。这可是颇受争议之处了。剧中的爷们都喜欢带围脖,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微博上多了。花花绿绿的围脖让人看了有些不爽,更不爽的是很多男人都头带一枝花,还有带两枝花的。让西门庆
带大红花还是可以理解的他在剧中算是个丑角,恶搞他一下也是可以的,可像柴进、王英等众英雄也头带大花有些雷人了。起码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吧??还是化妆师们故意哗众取宠?有些费解。不过服装上也有亮点,就是在战上的铠甲真的很酷,头领们人手一套样式各不同,有机会我也想搞件穿穿。扈三娘的金色铠甲更是闪人眼球啊,哈哈。顺便提下剧中人物的纹身,化妆师们肯定了费了不少心思不过总是感觉不够漂亮。毕竟那些都是
大师之作,很难学来啊。
再说说剧中最成功的地方——战场。与以往所有版本不同的是这些的战争场面明显比以往大些。以前的打仗打得像小孩过家家,这次在这方面下了些血本,用了很多马啊,般啊,弓箭啊,盾牌啊,战车啊,都做得不错。
不清楚的人乍一看以为在演《三国演义》呢。
水浒读后感500字5十几年前曾阅《水浒传》小说,记得那时正上初中,当时并没有看得太过明白,到现在又已忘记大半,只留大概于心。那部轰动一时的大型电视剧并没有完整的看过,近日无事,逐将其观之,感慨颇多。想梁山一百零单
八将,个个英雄了得确落得如此下场,究其为何?
且听我糊言乱语一番。是生命就会怕死!是生命就会怕死,就会想尽办法活着,即使英雄之生命也不能免俗,且看梁山好汉个个英雄了得,自然也会怕死,豹子头林冲怕死,押送途中恳求留其性命;行者武松怕死,杖打一百杀威棒时虽忍着没有叫出声来,但最
后仍怕自己性命难保,恳求留下性命;及时雨宋江公明更是怕死,乃一书生更是挨不住那杖打,索性求饶承认了其装疯卖傻。因此,生命怕死乃天生之本性,除非生来就是死的,那肯定是不怕死的,而应是怕活了!被后人尊称为英雄的梁山好汉尚且如此,我等凡夫俗子更是如此了;也因此,英雄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逼的,而是做了某件事后被人尊称的,英雄可以是任何形像的,高矮胖瘦、男女老幼皆可,并无伤大雅,只要做了为国为民的事,自然可以以英雄谓之。
宋江如何受拥戴?
水浒读后感500字6电视剧播出后,听人有言,水浒传把宋江拍得过于简单,没有把其如何受人拥戴深入描写,只因接济几个小老百姓,所谓的义杀阎婆惜便受到众多好汉拥戴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实是站不住脚,依我看来却未必。宋朝
末年,奸臣当道,百姓水生火热,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好勇斗狠之徒自然就显山露角,晁天王等为生计劫下生辰纲,从此范下滔天大罪,因此而给了宋江救人的机会,而此事正是关键所在。宋江平时就以助人为平生乐趣,声名远播,无人不晓,又救了后来的梁山寨主晁天王一行七人,晁天王乃一义气之人,自予当以厚报,对宋江厚待有加,更因宋江本身也算文韬武略,如此一来受众好汉拥戴也就理所当然了。
无欲则刚,宋江的奴性和虚荣心!
宋江的奴性,是说宋江天生一副奴才品质,甚至连下跪的姿势都与众不同。宋江出身地主家庭,家境富裕,时有闲钱接济朋友,更自幼学儒饱读四书五经,可谓一传统型书生,一心只想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光宗耀祖,然
读书虽多,也只是读的死书也,因他不知时代是可以开创的,潮流也是可以引导的,欲想在别人的天下留名清史,必受人冷指,万劫不复,宋江虽饱读书经但仍逃不出虚荣的掌控,只为一己私欲枉送了众好汉性命,需知无欲则刚也!宋江如此打好如意算盘,却全然不顾他人是否真心愿意,最终一意孤行,酿成大错。梁山宗旨是杀贪财官,然明知高俅乃一头号贪财官,却因想招安而放虎归山,实为被欲望所左右,豹子头林冲更因此活活气死。而宋江
则以众兄弟前程为借口,大肆为己推卸责任,众人的无可奈何更让宋江自以为是了。自己贪慕虚荣,以为众兄弟也俗不可耐!如此正为以后给高俅设计陷害创造了绝好机会。
第二篇:《水浒》读后感
《水浒》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与《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齐名,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了。因此我决定要一睹《水浒传》的风采,让自己能够在读书中找到乐趣。
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以前,人们把“义”看得特别重,史进不就看在朱武和杨春重义气上,放了陈达吗?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
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主要讲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
然则《水浒》之一百六人,殆莫不胜于宋江。然而此一百六人者也,固存数人强过武松之绝伦超群。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地人也。”武松地人者,非具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数人,不亦宜乎,故其称鲁为师也。
读完这本书,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人物就是行者武松。武松喝了十多碗酒之后,不听店家的劝说,坚持要上有老虎的山岗。武松的不怕困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我十分佩服。我们想想,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是否也应该向武松学习他的不怕困难呢?
在这些英雄好汉中,我最敬佩花荣和李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花荣被人称为小李广,他的箭术十分高强,他射出的箭支支都中,之所以被人称为小李广,因此花荣为宋江立下汗马功劳。李逵皮肤黑黑的,脾气十分暴躁,力气很大,说话也很大声。李逵有一身高强的武艺,他一只手拿一只板斧,当敌人杀过来的时候,他就用板斧砍死了很多敌人。水浒传有很多则故事,有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景阳冈武松打虎等精彩故事。
第三篇:水浒读后感
水浒:一代不如一代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八十万禁军教头,这名字提起来好生响亮。虽然八十万禁军教头并不代表能指挥八十万禁军,八十万禁军中的教头也不只一个。但禁军做为中央直属的王牌军,禁军教头的武艺水平至少也要是国家级的水平。同样被称为教头,洪教头那等乡村民办教师般的身份可就差远了。
《水浒》书中一开卷就写了王进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说来也有几分疑问,书中先写王进这个经历颇似梁山好汉但却并非天罡地煞之数的人物,不知有何用意。王进的武艺当不在林冲之下。第一:王进和林冲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第二:看两者的徒弟,王进的徒弟史进,只教了半年,史进武艺就远胜他原来的师父李忠等人,在水泊梁山上不算超一流的好手,也应该属于一流高手。而林冲的徒弟曹正的本领可就差远了,虽然我们无从知晓到底曹正和林冲学了多久,能否全得林冲真传。但史进也未必就学全了王进的全部本领。因此我觉得王进的武艺比林冲应该是只高不低。
再次出场的就是林冲了,林冲武艺十分了得。书中大小出战许多次,未曾折了锐气,在林冲绝没有力怯而走的情节,反倒是多有斗到分际,暴喝一声,将对方挑于马下的威风。像活捉一丈青扈三娘,战败曾魁、力杀方腊尚书王寅等都显出林冲武艺之高,比之秦明等人,应该说武艺更精湛,作战技术更全面。金枪手徐宁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中的金枪班教师,虽武艺略逊,但也不是太差。征方腊杀死方腊枢密吕师囊,又有家传钩镰枪这种专业技术特长,这八十万禁军教头也算是名至实归。
但后来,高俅征讨梁山时领来的两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叫丘岳,一个叫周昂。这两人的武艺就不怎么像样了,丘岳先是被没羽箭张清一石子打破了脸,后来又被锦豹子杨林这等地煞级的人物一刀斩了,虽说当时高俅和丘岳乘坐的海鳅大船被凿透了,成了泰坦尼克号在冰海中的情景。但丘岳的表现也实在没有一
点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样子。周昂命运比较好,乱军中还能杀出去,还算有两下子。后来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更菜啦,宋江打大辽时,来了一个叫王文斌的,据说是个新参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结果这人好像会吹牛的赵括一般,自吹自擂地要破辽国阵法,出战不多回合,就被辽国大将曲利出清一刀连头带肩砍下马来。而后来,朱仝居然就能生擒曲利出清,看来这王文斌实在菜得可以。
说来这一点也不稀奇,高俅掌权,奸臣当道,自是小人得志,贤明受斥,北宋之亡,实属必然。
教头就像军官,总有几个差的,似乎菜得太离谱了。
第四篇:水浒读后感
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小说里的108个形象,行侠仗义,反抗朝廷,一个个成为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但不同的人物,由于性格的迥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结局。
做事最精细的人结局最圆满。比如小说里的重要人物——鲁达。在《鲁提辖拳打郑关西》这一回,作者用大量笔墨刻画了鲁提辖精细做事的性格。故事里说,史进、李忠和鲁达三位意气相投的新老朋友,偶然相遇在渭州大街上,感到非常高兴,于是相约到潘家酒楼喝酒。三个人,一边说着江湖上的事情,一边大碗的喝酒,正在兴头上的时候,忽然从隔壁传来了故意压低的、哽哽咽咽的啼哭声。
暴脾气的鲁达于是让店小二叫出了金翠莲父女二人。得知父女因为投靠亲戚不成,年轻美貌的金翠莲被一个杀猪的郑关西欺骗,做了小妾。契约上明明写着用三千贯钱买的小妾,但郑关西实际上并没有交付。三个月之后,郑关西把金翠莲一脚踢开,不但不管死活,反倒逼金翠莲父女还他三千贯钱。
三千贯!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孤苦伶仃的这对父女怎么能还得了呢!好在金翠莲会唱小曲,于是每天就到酒楼卖唱,成了郑关西赚钱的奴隶。由于那些天酒楼客人少,父女二人挣不着钱,没有办法向郑关西交差,难过之下,所以在隔壁房间啼哭。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面对这样一对凄凄惨惨父女,鲁达不但动了恻隐之心,而且精心策划并实施了金翠莲父女脱逃的过程。鲁达先是毫不犹豫的给了父女二人15两银子做盘缠,让他们离开渭州,这一情节说明了鲁达的豪爽。但是这个客店老板是郑关西的爪牙,父女二人不还完钱,他一步也不准离开渭州。于是鲁达就给金老出了一个主意:“你先回去,收拾好行李,再到大街上找一部车子,一切都准备好,明天早晨我亲自来发付你们两个离开,我看有谁敢阻拦你。”这一情节点出了鲁达要把好事做到底的决心。懊恼了一夜的鲁达第二天果然准时出现在金老父女所住的客店,而且是大踏步的走了进来。这一情节足见鲁达是个信守诺言的英雄。
鲁达一进这个客店,高喊一声:“金老父女住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店小二是不会让这对父女轻易离开的,可鲁达他来了以后故意高声发问。这说明了鲁达做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不屑于偷偷摸摸、遮遮掩掩。见到父女二人后,鲁达催促说:“别啰嗦了,赶紧走吧。”店小二一看,着急了。一把就抓住了金老:“你们要干什么去呀?”鲁达大包大揽,不等金老回答,一把就揽过来了,责问道:“他欠你钱吗?”好汉风格尽显无疑。
店小二说:“我们的钱他已经都算清了,但是他欠着郑大官人三千贯钱。郑大官人可是让我看着他们呢!”然后,鲁达告诉他说:“郑大官人的钱我自还他,你就放这一对父女回家去。”这句话,足见鲁达要为父女撑腰到底的决心。可是,这个小二不知好歹,死死地拉住这个金老,不让他走。鲁达一生气,先是一巴掌,打得他口中吐血;再一拳,打落他两颗门牙。不懂道理、不明情理的店小二,被鲁达用拳头制服了。鲁达不是鲁莽,而是迫不得已。
一掌一拳以后,店小二一溜烟的跑了,店主人也不敢出来。金老父女挑着担子,终于离开了让他们受尽屈辱的地方。
按说到此,鲁达的救人使命已经完成了。可是小说里还写了鲁达的一个细节,这个细节令人非常感动。貌似粗鲁的鲁达其实有一颗非常细致的心。鲁达寻思,如果此时我转身走了,这个店小二,一定会把金老父女给追回来的。想到这一点,于是他索性搬一条凳子,在门口一放,整整坐了两个时辰估摸着父女二人已经走远了,别人追不着了,他才去找郑关西算账。因为他是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所以他考虑问题也特别周到。在“修理”郑关西的时候,鲁达也是有谋有略,痛快淋漓。
一步赢,进一程,步步赢,胜全程。救了金老父女,打死了郑关西,吃了官司、丢了工作的鲁达没有患得患失,而是从容淡定的先当和尚、后上梁山。由于做事精细周到,有谋略,相比“诏安”失败后武松、李逵等人物的悲惨结局,鲁达的人生很是圆满——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僧人,且终成正果。有勇无谋、喜欢作秀的武松,作者以断掉他一条胳膊作为代价,给他的人生画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如同耕牛进了瓷器店、走到那儿闯祸到那儿的李逵,最后的结局是服毒自杀,可悲可叹。所以,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高度评价鲁达是仁人、智人、圣人、勇人,并把鲁达比作罗汉、菩萨和佛一样的神人。
精彩的结果来自精细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成功就在拐角处。这个道理适宜人生,也适宜于管理。拿我们的施工企业来说,凡是效益好的项目,都是过程精细化管理的结果。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了具有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外,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中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坚持做好全面预算、科学策划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资源、重视履约管理、探索绩效考核制度、认真做好经济活动分析,以及发挥了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没有捷径可走,没有艰苦付出的过程,就没有幸福甘甜的结果;台上一分钟,靠的是台下十年的功夫。所以,为了取得好的结果,我们必须关注过程,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把过程做到精细化,真正实现“在过程中重视、在过程中探究、在过程中改进、在过程中加强、在过程中创新、在过程中收获”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第五篇:《水浒》读后感
《水浒》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描写了宋代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如果让我谈谈这梁山聚义的一百单八将,我不先说呼保义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先说武松漂亮的醉拳,我一定先说鲁智深,因为我在水浒人物中我最钦佩它!
他慷慨大方,重义轻财。比如他请史进,赠金老。一听说金老父女的苦情,把自己身边带来的五两银子全放在桌上,还向史进、李忠借钱来帮助金老父女逃生。当李忠不爽利只摸出来二两银子时,鲁智深便将这银子丢还了他。
他性急如火,又心细如丝。如他听到金老父女哭诉之后,忍不住怒火,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但他救助金老父女脱身的安排,又是非常周到的。在酒楼听到隔壁哭声,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从这也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点,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他救金父女,不顾风险;戏耍郑屠,不畏强暴;出逃避祸,颇有机智。这些都写得很生动。鲁智深粗中带细,与李逵的鲁莽是不同的。
在我们现代也需要像他这样敢于拔刀相助又知法动发的人。水浒传不仅丰满地塑造了高俅、西门庆、镇关西所代表的恶势力形象,也成功的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等人的形象。
梁山好汉聚集在梁山是因为“官逼民反”,他们其实也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