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好好说话读后感
关于好好说话读后感(精选7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好好说话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好说话读后感1这本书是马东所著,马老师的这本《好好说话》以他一贯的新鲜、有趣的方式传授了说话的核心技巧,一口气读完感觉很过瘾。我觉得说话技能的修炼,学无止境。我自己也知道自己什么德行,知道自己不是进步很大,而是经历的多了,人在一定得年纪,环境也在改变。没那么多机会让自己出丑而已,在“会说话”,尤其“得体与人沟通”这件事上,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并且还要练到老。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你都可能和上百成千的人说话,学会说话,运用得当,你也可以抓住展现自己的机会,让成功可能无限的增大。
很长时间,我们大部分时间以“听话”的方式贝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现在社会高度竞争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掌握更加智慧、更有锐气、更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好好说话”之道。
说话,是一项综合能力。当我们将一种能力发挥到极致的时候,自然就会更加到它需要进一步的别的能力补充,达到五味俱全的圆融状态,才能使我们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成为一个好好说话的人。任何人之间本来是不相连的,因为沟通,我们才有机会说话,在沟通中体现你的说话技巧。
好好说话在当今是很重要的,关乎你的一切——再不好好说话,连机器人都小看!
好好说话读后感2《好好说话》的序言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本来小时候也是活泼可爱,可是因为在他三年级的时候一位老师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那种年幼时候所引起的自卑,影响了他很久的时间。
可能说话的人并非有多大恶意,可依然是一种不好的心态,说明心里在看别人不好的地方,而且还不懂得看破不说破,一定要过了嘴瘾才舒服。我们很难净化到说心中完全不起恶念,或者说真的做到无分别,但至少,懂得尊重别人,尽量不要从言语上给别人造成伤害。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是变得圆滑、世故,而是知道这个世上的人大部分都不容易,也知道自己的人生常常也不完美。心里装下了别人,愿意付出温暖,这就是别人说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甚至有不同的信仰,总有我们所不了解的角落。跟一个人相处,其实就是在跟一个世界接触,这个世界有开放的地方,有禁忌的地方。不管我们是否能全部理解或认同,但至少要尊重这个世界存在的权利。
一句不假思索的话,打破了这种禁忌,正是因为说话的人心中的世界太过于狭隘,不懂得广袤的天空下万物生长,美或丑都是自己眼中的,与存在的本身无关。太浅薄的话说出来,是因为自身还不够成熟,不够广阔。像书里说的,好好说话,你嘴里的人生,就是你的运势。
书里也教了我们不少说话的技巧,从生活出发,帮你解决生活,职场上常见的说话问题。全书把说话概括成五维话术,它们分别为:演讲、沟通、说服、谈判,辩论,这五个维度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交相合。书里围绕五维话术抛出一个又一个场景,用具体的实例指出其中的误区、处理的诀窍及使用注意。
我们常说祸从口出,还有人自称“我说话很直不要在意”这之类的我都认为是不会好好说话,这也和情商有很大关系,而所谓情商高,确实就是懂得好好说话。这点我觉得奇葩说里的蔡康永和演员黄渤就很厉害。有句话是:智商决定你的下限,情商决定你的上限。你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能决定你所能抵达的高度,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好好说话了。
与人交流都离不开说话,而从你所说的话,大抵可以知道你是个怎样的人,你值不值得去交往。无可置否,这会很累,老是顾着别人的感受,明明已经话不投机,为了应酬,为了社交,还是要硬着头皮聊下去。为了工作,为了生计,很多人迫不得已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许,有人会认为,人一生那么短,为什么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呢?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才会找到知己,才会找到那个对的人。其实,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在社会摸爬了一把,才发现,会说话,说好话还是很有必要的。懂得说话的人会减少不少的困扰,把问题解决的同时又能化解尴尬。无可否认,有些人天生就十分擅长说话,这是上天赏赐他们一份礼物。但是没有这份特长的我们,难道就不应该好好地学习,掌握一些方法,让自己少陷于尴尬之地吗?
好好说话,说好话还是很有必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在说话方面,希望自己能有所提高,做一个有趣的人,做一个别人愿意倾听我故事的人,希望大家和我一样,能学到好的东西,好好说话,关键是好好做人!
好好说话读后感3最近读了《好好说话》一书,颇有感慨!
一直以来,我们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我们所学的东西无不以“表达”为指向,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几乎都以“表达”为依据,可是作为最直接表达方式的“说话”,却始终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这也很尴尬。
尴尬之所在,正是机会所在。况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其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
说话这件事学校不教,但却是人生必修。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今后行走江湖的重要生存技能,这是世道人心和文化结构的改变。关于说话,古人有一个说法。说一句话之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说这句话是真的假的,有没有事实依据?如果是真的,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我说这句话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没有用?如果你相信会有正面的效果,再问第三个问题:我说这句话是不是出自善意,还是只是为了显示我自己独特的见解?三个问题都问完,觉得自己要说的话既是真的,又是善意,还会有用,这时候在说出来。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好好说话”的含义跟传统社会根本就不一样。用2013年“星辩”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冠军邱晨的话来说:兼具“耐思”(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的智慧)、“耐撕”(处理观点交锋和利益冲突的能力)、“nice”(与人为善追求达成共识),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求的“好好说话”。
说话虽然简单,但可不是一件小事。说什么话,很重要。用简单的话去伤害别人,可能造成的后果很大。用简单的语言去温暖这个世界,可能给人带来的就是一时、一天乃至一生的帮助。
好好说话读后感4《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这本书由奇葩说:马薇薇、周玄毅、黄执中等人著,马东出品。本书提出了“五维话术体系”,即: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熟悉的场景。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好好说话都很重要。工作中能不能好好说话,影响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好坏,生活中好好说话,关乎到家庭是否和睦,别人是否愿意与你相处。
书中提到了:如何向老板提加薪、辞职怎么说、如何谈判和出价等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列出了一系列的小妙招和小方法。而我对本书感兴趣的章节主要是:沟通、说服和演讲,因为我觉得这些对我来说比较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给自己做心理隔离。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见难缠的客户。先要保证自己的状态,专业的职场人士都会在听客户说话、发火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思考,发现客户说话的真实诉求,至少先不让自己着急上火。用理性处理负面情绪,把自己的感性和和负面情绪隔离开来,从而始终保持冷静。
2、使用同理心通过简单重述让对方发火的事情,让对方知道我们可以看到并理解他的情绪,从而达到疏导情绪的目的。面对一个愤怒的人,正确的姿态永远不是站在对立面,而应站在同一边。因为愤怒往往来自无助和无奈,所以,让愤怒的人逐渐平息怒火,关键是让他多一个队友、少一个对手。
3、拦截人身攻击听到难听的人身攻击的话后,你可以不卑不亢的表达不同的观点,简明扼要的说过之后,要立刻把对话引入寻求解决问题的重点上来,避免了对骂的可能,表现出了自己的专业性。
二、在说服章节里,提到了如何说服比自己更专业的人,如何与设计师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时,这正和我平日的工作密切相关,看完后真希望公司其他部门同事也都来看看。书中说:不要用感受评价专业,用命令逼近服从。提问题的时候要具体,但说到修改建议的时候,如果陷入细节的纠缠,不仅会捆绑设计师的手脚,导致最后的修改方案偏离应有的轨道,还会给彼此的沟通带来很多摩擦。与其直接要求设计师改,不如让设计师提供可行性方案让我们来挑。采取后一种沟通方式,设计师改起来也痛快得多。
三、演讲章节是我比较关注的内容,因为自己比较欠缺这方面的才能,也因平时工作性质,几乎没有锻炼的机会。而看到这章时,我们公司正好要做年终述职报告,所以我特地认真看了。书中认为演讲是五维话术体系中形式最简单,也最能明显体现一个人是否会说话的一项。因为虽然人人都会说话,却很少有人敢于、善于对众人说话,做到自信、流畅、清晰、生动地表述。
首先,你要做到克服公开常说的紧张感;其次,你要满足观众期待,达成预定目标;最后,你要用你的表现力和渲染力凭空营造出一个或感动、或轻松、或肃穆,并且能够有效传达信息的气场。而这一切,都是仅凭你的语言来实现的。他一再提到:别紧张,没人在意你的尴尬。紧张,是演讲的第一道难关。不管你是事先有所准备,还是临场发挥,无论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甚至不管你是老鸟还是菜鸟,都难免有一定程度的紧张。要消除紧张,首先,不要过高估计它的严重性;其次,你要对自己有正确认识,要知道即使是内向的性格,也有独特的优势;
另外演讲过程中,别把出错当回事。紧张这事儿,说来也怪,人家越叫你别紧张,你就会越紧张。许多人在公开场合讲话,总是担心会出错误,害怕场面变得尴尬,觉得自己的小错误在大家眼里就是大问题,拼命想掩饰这种紧张的状态,结果往往将紧张暴露得更加明显。想要应付这种紧张,或让尴尬局面尽快过去,得先明白一个道理: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算你在台上讲话,也没谁会像你自己想象的那么关注你。也就是说,首先,你自己不示弱,没人看得出来你有多紧张;其次,你就算真的弱掉了,也没有人会像你一样觉得那么严重。
其实,每个人在某个特别的问题上,都可以是好的演说者。只要是讲起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在行的东西,内向的人也能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你需要的是去发掘自己,而不是去假装别人。
平时我们需要做的是:负面练习,正面思考,即:练习时要学会练习失误。场上要正面思考,不要被部分负面的状况受影响,场下依然要客观分析,准备充足。正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总之,这本书还是挺具有实用性的,值得一看。但是,书中能给的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的还要看我们怎么由点及面的发挥,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让我们都学会好好说话,有朝气,也有锐气;不伤人,却也不用屈己从人。
好好说话读后感5朱自清曾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话里。”学会好好说话是一门学问,掌握说话的技巧能让你如鱼得水。《好好说话2》这本书中,作者从改变、化解、提升、维护、拉进和理解六个章节阐述了六种说话的技巧,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案例进行讲解,生动易懂、毫不枯燥,能引起大众的共鸣。我深深感受到会好好说话是一种社会技能,能转化成一种力量,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就能换来不同的局面。
其实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说话沟通事情、交流情感,一个人满怀知识,但却无法表达出来,是一种可惜;一个人尽是善意,但却没能准确表达,造成误解,是一种委屈;一个人过于憨直,不懂说话技巧,得罪了人吃了亏,是一种无奈。我们都是社会人,求职要面试,同事协作要沟通,工作上要汇报,追求业绩要能说会道,谈个对象要风趣幽默,与人谈判要从容周旋,游刃有余,就连讨价还价也要熟知个中技巧才能让自身处于谈话的有利地位。我们要学会如何以一种令人接受或巧妙的方式恰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掌握温润如玉、刚柔相济的谈话之道,才能让自己有效地掌握谈话的风向。
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同样一句话,由于说话者的语气态度不同,效果也往往不一样。举个例子,在工作中,有些项目需要同事间的合作,当你需要的文件你的同事还没给你,一着急,气冲冲就朝同事吼道:“你的文件怎么还没发我”。这样的语气态度,任何人听了心里都会不舒服,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同事间的合作,更破坏了同事间的感情。人与人之间起冲突往往也是因为感受到了说话者语气态度上的不尊重,甚至是挑衅,他们觉得在语言上受到了攻击,就要进行同等的回击,进而让事情恶化。同样的事情,如果换个说法:“你的文件整理好了吗?麻烦尽快给我哦!”,这样你既表达了你的要求,也不用让你的怒火变成你的语言,成了伤害他人的武器。
要学会换位思考。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个人的身份、地位、学识、经验、感受的差异往往导致双方在同一件事情上有不同的观点,出现分歧时就容易使谈话演化成矛盾冲突。书中第六章引言中是这样写的,因为理解他人,所以不会固执于自我视角,有足够的思想弹性,既能够充分理性地跟人沟通,也能够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因为理解自己,所以能够平等待人,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懂分寸知进退,既不会咄咄逼人,也不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要掌握说话的技巧。《好好说话2》一书中就提及了很多生活中实用的说话技巧,比如如何让对方接受你、信任你,拉进双方的关系,强化语言的效率,化解尴尬等技巧。当然说话的技巧远不局限于这一本书,只要去百度、去图书馆,我们就能查阅到大量的关于说话技巧的文章和书籍,最简单的,我们还能从身边比较会说话的人身上学习,提升自我。要学会好好说话,我们既要在理论知识上充实自我,更要在实践中检验自我,不断地改善进步。
书本作者马薇薇说过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真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说话是一门学问,它不在考试的科目里,但却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好好说话读后感6今年寒假有幸在朋友家看到了学诚法师所著《好好说话》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开始只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当我真的翻开它,书里的每个字都像有了魔力一样吸引着我,让我的心顿时安静了很多,平和了很多,不忍放下。奈何人多嘈杂,只能借来一读,及早归还。
以前真的感觉说话就像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很简单也很小。等到读完这本书才感觉说话不仅重要,而且那么重要,甚至是一种修行。话说得不好可能会伤害别人,也可能会产生歧义;话说得好,就会温暖整个世界。说话还要注意身份,老师说老师应该说的话,医生说医生应该说的话,同时我们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说智慧的话,你就成了智者,说善良的话,你就是个善良的人。而言为心声,话由心造,我们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心才能慢慢进步。道理不难懂,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长时间的坚持,说到做不到是我提高自我的难点所在,在犯错中坚持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吧。
书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记忆很深:一个小沙弥因嘲笑老比丘读经声音难听而落了五百世投生为狗的可悲下场;还有一个年轻的公爵对王后吹了两声口哨而被关进了监狱50年,72岁才被释放。听了这两个故事我顿觉后背发凉,内心恐惧,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能谨慎言行,稍不注意就会带来伤害人的蝴蝶效应。不觉害怕,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张嘴了,说错话了怎么办?产生了歧义怎么办?那样还不如不说?沉思片刻,又想:要是自己说了温暖别人的话呢?要是自己说了智慧的话呢?要是自己说了善良的话呢?虽说九句对话都不能抵消一句错话的伤害,所喜的是自己再惨也不会五百世为狗,也不会忍受50年监狱生活;因为毕竟每个人都不能不说话呀,只能说话前谨慎些,多想一想。分清说话的对象和环境,避免出现失人,失言的现象。只要我们有一颗向善的心,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我相信苦心人天不负,只要是用心付出终有回报。即使没有回报又怎样?人生的路是那样漫长,足够让自己承受苦难来成长,每一种经历都是我们人生财富中的一笔而已,等到退休,等到马上要死去时,大家就都是一样的了;人生的路又是那样短暂,我们要学会享受种种经历,因为人生不会暂停和重复,每一次经历都只有一次,就像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不管是苦是乐,是悲是喜,我们都要用心来感悟,苦和悲是帮助我们提高定力的,乐和喜是对我们付出的回报。
回想自己过去的种种,有好多时候就像一只随风飘摇的风筝一样,风去哪儿,我去哪儿;没有风,我便不能飞翔。每每想到我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的样子心里就一阵阵难受,这就是语言暴力呀!这就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呀!作为老师我真的还有好多地方做得不够,面对着那么小的'孩子他们的心该有多么脆弱,他们的承受能力又有多强?还有我的儿子,也在承受着我这个妈妈的不讲理;还有我的老公,一直在用爱和宽容来感化我;还有那些忍受过我坏脾气的身边人。我所展示的东西正是我内心的脆弱,有多少次我宁愿相信自己没有错,可是那样对改善自我无益,还会徒增烦恼,那就对自己下手狠一点吧,让一次次脆弱的眼泪伴随自己一点点成长。今天我在网上看到班里的一个学生抱着学习进步奖奖状拍照给妈妈看的时候,心中莫名的感动。等到再过十年这个男孩长成了男人,他会不会还记着这件事?我们的一张小小的奖状却能换来如此的温馨,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孩子们一些肯定和表扬?记得上个学期中午放学,我听到我们班一个特别普通的男孩和他的妈妈激动地说:“妈妈,今天孙老师表扬我了。”我心里一惊,我什么时候表扬他了?他妈妈问为什么表扬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写的字挺好。”如果我当时再热情一点呢?如果我能多一些对孩子,对别人的肯定性话语呢?还有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买点心的时候,我好像感觉到了某种东西,正是我所缺乏的。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神的舌头。让我们勇敢地去使用它,而不是被奴役。
很庆幸在这个寒假中我接触到了那么多的人,他们形形色色,各行各业,性格不同,目的不同,说话方式也不同。虽然我不得不承受将近一多半时间的被安排,然后再接送孩子学学班,过过春节,基本上就没有时间了,但是我为身边有那么多一心向善的朋友们而欢喜,让我们同行。
好好说话读后感7你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下面的场景,比如:在电梯里碰到老板,老板随口问你一句:你最近在忙什么?有没有什么问题?一时间发懵不知道从何说起;领导让你去机场接人,带着这个陌生人一路回公司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真么长时间相对无言,不知聊些什么;职责所在,你要向别人转达一个坏消息,比如:公司准备请你走路,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张嘴;亲戚朋友跟你借钱,明明不情愿又不知如何拒绝;领导太保守,自己的方案,想法总是不被认同,领导又不愿意听你讲;很着急的事情,偏偏领导是个拖延症患者,不知道怎么去催;客户极其不讲理,歪理一大堆,狂躁嚣张,搞得文质彬彬的你如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爸妈、长辈或是公司前辈总是拿老资格老经验来压你,你不知道怎么去说服他们;有些事明明是你在理,你说的都对,但对方就是不认同你,就是跟你作对;你精心准备的演讲,发现下面听的人貌似大多数人不感兴趣;又到年末了,明明做的不错,今年的升职加薪又没你份,不知道该怎么跟老板沟通等等等等……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不太会说话!
郭德纲在他的相声里不止一次的说过,说话人人都会,但你肯花800块钱来听我说一晚上,我得对得起你才行……说话真的是一门很有价值的学问。
这个世界上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特别会说话的人,比如舌战群儒的诸葛亮,比如把几个国家说的分分合合的苏秦张仪,比如极富感染力的马丁路德金,乔布斯还有希拉里,这些人凭借一张嘴纵横天下,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我们身边也不乏擅长演讲、擅长做人际关系、擅长谈判或是擅长拉选票的能人,我们通常认为这些人脑子快,或是笼统的称他们:口才好。
如果你曾经看过《奇葩说》,恐怕你会和我一样为辩手们的智慧和口才所折服,今天的这本《好好说话》,就是奇葩说里的几个明星辩手:马薇薇,黄执中等人共同编著,由这个节目的老板———马东出品的专门教你说话的作品。
注意这本书不是传统的教你怎么练演讲之类的单项培训书籍,而是把说话分成了沟通、说服、谈判、演讲和辩论五个场景,对这五个场景里我们常见的误区(比如沟通时,喜欢强行推进自己的结论,说服时,以为只要辩倒对方就可以“以理服人”,谈判时,以为只要真诚沟通就可以压倒对方,辩论时,以为只要压倒对方就是胜利等等),指出:每句话,都是权力的游戏,说话是一门综合上面五个场景的全息的技能,更使用详细的情景模式,分析你在每个场景里常犯的错误,指导你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使用注意事项,是一本非常具有实战意义的书。
如果你对自己的说话能力不是很有自信(注意:巧舌如簧、头脑旋转很快都不代表真的会说话),建议仔细看看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分享个自己的小窍门,我是个不太擅长辩论,头脑反应比较迟钝的人,因此一般在打嘴仗时往往说不过人家,总是回到家才想出:对呀,我刚才应该这样说呀。
这种慢热的类型,因此我一般避免和人打嘴仗,而是使用文字这一武器,这样不但给自己深思熟虑的时间,还可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减少漏洞,所以从小到大,打文字仗从来就没有输过。
如果你也笨嘴拙舌但写字没负担,不妨试一试,嘿嘿!
第二篇:读《好好说话》有感
读《好好说话》有感
孙明霞
今年寒假有幸在朋友家看到了学诚法师所著《好好说话》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开始只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当我真的翻开它,书里的每个字都像有了魔力一样吸引着我,让我的心顿时安静了很多,平和了很多,不忍放下。奈何人多嘈杂,只能借来一读,及早归还。
以前真的感觉说话就像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很简单也很小。等到读完这本书才感觉说话不仅重要,而且那么重要,甚至是一种修行。话说得不好可能会伤害别人,也可能会产生歧义;话说得好,就会温暖整个世界。
说话还要注意身份,老师说老师应该说的话,医生说医生应该说的话,同时我们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说智慧的话,你就成了智者,说善良的话,你就是个善良的人。
而言为心声,话由心造,我们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心才能慢慢进步。道理不难懂,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长时间的坚持,说到做不到是我提高自我的难点所在,在犯错中坚持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吧。
书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记忆很深:一个小沙弥因嘲笑老比丘读经声音难听而落了五百世投生为狗的可悲下场;还有一个年轻的公爵对王后吹了两声口哨而被关进了监狱50年,72岁才被释放。
听了这两个故事我顿觉后背发凉,内心恐惧,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能谨慎言行,稍不注意就会带来伤害人的蝴蝶效应。
不觉害怕,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张嘴了,说错话了怎么办?产生了歧义怎么办?那样还不如不说?沉思片刻,又想:要是自己说了温暖别人的话呢?要是自己说了智慧的话呢?要是自己说了善良的话呢?
虽说九句对话都不能抵消一句错话的伤害,所喜的是自己再惨也不会五百世为狗,也不会忍受50年监狱生活;因为毕竟每个人都不能不说话呀,只能说话前谨慎些,多想一想。
分清说话的对象和环境,避免出现失人,失言的现象。只要我们有一颗向善的心,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我相信苦心人天不负,只要是用心付出终有回报。
即使没有回报又怎样?人生的路是那样漫长,足够让自己承受苦难来成长,每一种经历都是我们人生财富中的一笔而已,等到退休,等到马上要死去时,大家就都是一样的了;人生的路又是那样短暂,我们要学会享受种种经历,因为人生不会暂停和重复,每一次经历都只有一次,就像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不管是苦是乐,是悲是喜,我们都要用心来感悟,苦和悲是帮助我们提高定力的,乐和喜是对我们付出的回报。
回想自己过去的种种,有好多时候就像一只随风飘摇的风筝一样,风去哪儿,我去哪儿;没有风,我便不能飞翔。每每想到我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的样子心里就一阵阵难受,这就是语言暴力呀!这就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呀!
作为老师我真的还有好多地方做得不够,面对着那么小的孩子他们的心该有多么脆弱,他们的承受能力又有多强?还有我的儿子,也在承受着我这个妈妈的不讲理;还有我的老公,一直在用爱和宽容来感化我;还有那些忍受过我坏脾气的身边人。
我所展示的东西正是我内心的脆弱,有多少次我宁愿相信自己没有错,可是那样对改善自我无益,还会徒增烦恼,那就对自己下手狠一点吧,让一次次脆弱的眼泪伴随自己一点点成长。今天我在网上看到班里的一个学生抱着学习进步奖奖状拍照给妈妈看的时候,心中莫名的感动。
等到再过十年这个男孩长成了男人,他会不会还记着这件事?我们的一张小小的奖状却能换来如此的温馨,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孩子们一些肯定和表扬?
记得上个学期中午放学,我听到我们班一个特别普通的男孩和他的妈妈激动地说:“妈妈,今天孙老师表扬我了。”我心里一惊,我什么时候表扬他了?他妈妈问为什么表扬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写的字挺好。”
如果我当时再热情一点呢?如果我能多一些对孩子,对别人的肯定性话语呢?还有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买点心的时候,我好像感觉到了某种东西,正是我所缺乏的。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神的舌头。让我们勇敢地去使用它,而不是被奴役。
很庆幸在这个寒假中我接触到了那么多的人,他们形形色色,各行各业,性格不同,目的不同,说话方式也不同。虽然我不得不承受将近一多半时间的被安排,然后再接送孩子学学班,过过春节,基本上就没有时间了,但是我为身边有那么多一心向善的朋友们而欢喜,让我们同行。
第三篇: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好医生读后感
浅谈《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
在XX科工作至今已经六年有余,但是,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这却是我从未深思的问题,直到读书月看到《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这本书,才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在此谈谈我的感想:
一、医患和谐,从沟通做起。医务工作是求真,更应当是求善的工作!如何求真?如何求善?医患沟通必不可少。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但遗憾的是,这句古老的格言已经被很多人淡忘了。尤其是对于语言的作用,很多医术高超的医生往往也会忽略。书中19页所举例子,一位妇女让两位医生看他父亲的肺癌病理检查报告,问医生自己的父亲还能活多久。一位医生说:“两年后90%的患者会死亡。”女士听后放声大哭。而另一位医生详细地向妇女解释此病的发病原因和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告诉妇女:“只要按时吃药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患者的心情愉快,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即使两年后10%的患者还活着,不要失去信心。”这位女士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沟通的重要性,说话的技巧性使患者的担忧、焦虑和消沉的心理压力会得到减轻,家属也建立了信心,也保证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
二、沟通要以德为先,以服务为魂。注重医德素养,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医务人员注重个人的医德素养,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职业者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医德是每名医务工作职业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只有我们把医务工作当成一生的奉献,热爱这份工作,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这样我们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我们才有可能尽己所能为病人服务。书中37页举的例子让我影响深刻,患者每次想说话时,都被医生打断,自以为是的认为患者缺乏锻炼,殊不知患者是一名邮递员,每天要走7小时的路。这在别人看来是一个笑话,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巴掌扇在医务工作者的脸上,那么让人深思,让人醒悟。
三、增强“同理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同理心”即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认可患者的情绪表达,承认感情的重要性,让患者知道医生与患者的烦恼在感情上是一致的,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书中124页所举例子也很典型,刘女士一连三次去眼科,医生诊断都是“同上”,但她一直坚持做检查,直到第四位医生才确诊为“视网膜脱落”。这是医生严重失职,没有时刻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的表现,最后医院向刘女士道歉,同时召开医院内部会议,强调维护患者利益,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有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有待提高,很少能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待患者,只是简单问问身体情况就进行处理,导致患者花钱多见效小。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患者的心里,而不是医院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不能只考虑为了个人提成和收入,让患者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思想,导致医院的声誉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医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待患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学会换位思考,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争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职业人员。
联系到自己平时的日常工作,让我明白,其实,想要做好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就需要在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想到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与患者心的沟通才能建立医患之间真正的信任,才能让患者的内心告别冰冷的寒冬,才能建立和谐的医疗关系。
第四篇:所谓孝敬,就是好好说话
所谓孝敬,就是好好说话
作者: 赵晓璃
婆婆今年来我家过年,每天总也闲不住,我说你来这歇歇看看电视吧,她也不肯,手里总是不停地忙这儿忙那儿,她每天会找我说好多好多话,多是村里的家长里短。
有一回聊着聊着,老人家感慨万分地说了句,转眼自己都六十多了,看着身边好多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过世了,心里总不大是滋味儿,心里想着人生真是太短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总觉得心里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叨叨。
我知道她的内心很恐慌,今天睁眼不知道明天能活多久,说不恐惧是假的。
有一段时间我好与父母争辩,他们让我朝东我偏朝西,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好像自己多牛掰的样子,竟渐渐对父母的唠叨心生嫌弃。
有一次我和父亲起了口舌之争,父亲暴跳如雷浑身发抖,我也气得脸红脖子粗的,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气脱口而出来一句:“够了,你这么多年一直在以爱的名义挟制我控制我!我受够了!”
父亲听完怔住了,连续几天都没有说话。
母亲在一旁直叹着气说,女儿啊你可算吵赢了,你真的出息了啊。那一种感觉比用刀子剜心还难受。是的,或许每个人在青年时代,都会经历过这么一遭。我们是那么不可一世,也不知道天有多高低有多厚,也不知道自己是有多大的能耐,心里住着一头青面獠牙的小兽,像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这样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觉得父母观念落伍见识狭隘,整天像个刺头儿一样地活着,只要父母说两句不中听的话,立即伶牙俐齿回敬过去。看过一个说法,口舌之争的胜利,大概是容易让人上瘾的。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屡见不鲜,比如生活中温婉有礼的人在网络上可能就是一个喷子,仗着谁也不认识谁,洋洋洒洒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和戾气。然而生活远比网络残忍,我们往往对和我们利益相关的领导同事们表现得彬彬有礼,却对真正牵挂我们的父母苛刻有加。
是啊,和父母争辩赢了仿佛瞬间可以得到一种膨胀的满足感,仿佛终于终于维护了自己的形象、认知、价值观以及所谓的信仰。在这个证明的过程中,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就被我们残忍地忽略了,我们眼里满满都是对他们的不满,他们见识那么狭隘,他们没有学过心理学,他们不懂得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关注我们的成长,他们是那么简单粗暴地将一己之愿强加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过年了,总能听到好多年轻人埋怨,这回去太有压力了,家里老人不停叨叨,问有没有对象啦,工资多少钱啊,买房买车没,等等。
然而在抱怨的同时,我们仿佛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父母总是在竭尽所能地爱着我们。
既然爱,为何我们不能好好说话? 3 我有个闺蜜叫梅子,过年的时候我和她见面,说起父母她突然来了句,有什么不能忍的,哪怕父母说的不对又如何,他们又能陪我们多少年?
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说:“孩子你吃了吗?” 其实他们想说的是:“孩子,我想你了啊”。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说:“孩子你该找对象了啊。”
其实他们更想说的是:“孩子,我不知道自己还能陪你多少年,赶紧找一个爱你的人成个家吧,这样我就能放心了。”
如果你的父母告诉你:“孩子,家里一切都好,你忙你的莫要挂念。”
其实他们真正想的却是:“我不能陪你一世,但我依然想知道你的消息。” 我和婆婆这些年来也少有争执,因为我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希望我们能过得好。
有人说婆婆不比自己的妈,这当然是事实,然而正是因为爱,才使得我们从陌生人变成了亲人,并渐渐学会了包容。我对待婆婆只知道一点,那就是从她说出的话中找到她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老人家觉得我能体谅她的心情,自然愿意和我这个儿媳妇亲近。
比如婆婆对我说:“你看现在二胎政策也放开了,不如你们再要一个,一个孩子也怪孤单的。” 我笑眯眯地对她说:“妈,是的,我这边好说。这不这事儿你还得催催你儿子呢,他天天在外忙,你要多做做他的工作啊。”
婆婆再也不和我面前叨叨了,她忙着做她儿子的思想工作去了。5 我觉得和老人说话的第一点,就是永远不要顶撞对方。也许老人提出来的意见让你无法接受,但不论你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要顶撞,否则会伤了老人的心的。
如果遇见那种嘴巴厉害的老人,第二招,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什么叫巴纳姆效应?就是人们普遍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比如“你嘴巴这么狠,心里一定很苦吧”、比如“其实你就是表面逞强,内心却无比脆弱善良”等等。
我有个朋友就深谙这一点,当她的婆婆第一次对她横加指责各种抱怨的时候,她只默默地听着不做任何辩解,等老人气消了她跑过去对婆婆说:“妈,我知道你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这么些年来,你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心里清楚你是气头上才说的这些气话,我才不会往心里去呢。只是妈,人说火大伤身,我挨骂事小,你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啊。”
后来她的婆婆脾气就变得好多了,逢人就夸她自己的媳妇通情达理,再也不对媳妇有任何抱怨了。
第三点,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那些你不想过的生活不代表没有价值,记得说话的时候要多肯定与夸赞对方。你比如我婆婆家是农村的,这次过来也把外甥带来玩儿了。有的时候婆婆会在我面前流露出对我们生活的羡慕,然后这时候我经常会说:“其实吧你知道的妈,城里生活一出门就要花钱,娶个媳妇都要花上百万买房子,要我说俺姐夫才是好命,能娶到俺姐这么好的媳妇,还生了个这么聪明的外甥,要知道这种生活是多少城里人可望不可即的啊。”
我这么一说,婆婆笑开了花儿。
虽然他们的生活虽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不能流露出任何不该有的优越感,说出的话尽量让对方感到舒服,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要时刻关注对方的感受。
最后一点,我们已经是大人了,该说的不该说的一定要经过脑子,不要没事给老人添堵。
你比如我回去的时候,父亲总会问我工作上的事情,但我也不会事无巨细都对他说,我一般都会向他传递一些正面积极的信息,比如公司要上市啦,比如我明年的课时费有望增长,但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会选择自行消化,如果实在消化不了我会找领导或者同事帮助,但我知道这些问题说出来无疑会增加父亲的焦虑,并且于事无补。
还比如现在的网络时代对于老人来说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事物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当他们表示出好奇的时候一定不要用“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不知道吗”这样的话来打击他们,你可以说“其实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别说你们了,有些连我们自己都还懵着呢”,然后再慢慢用他们能懂的语言告诉他们,这样一来,父母心中就会感到宽慰许多。
人说家有老人是个宝,能有老人在我们耳边叨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第五篇:好好说话也是尽孝美文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历史上有一则流传至今日的文案——
有一天,乾隆皇帝批阅奏折困倦了,便出了一则上联——“色难”,要求大学士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略加思索,随口对出下联——“容易”。当纪晓岚自鸣得意之时,乾隆却摇头,示意纪晓岚弄错了。纪晓岚解释说“色难”对“容易”不是很工整吗?此事,纪学士记入其文集《阅微草堂》中。
这则文案何以传世?就因为曾被誉为清朝大学士的文人纪晓岚,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尽管“色难”对“容易”的确很工整,但意思却错了!原来,纪晓岚把“色难”理解为乾隆爷说“化妆难,美容打扮难”,于是对上了“容易”。
为什么错了呢?其实,“色难”出自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尊敬长辈,和颜悦色最难。有事情,晚辈争着做,有美食,长辈先吃,难道这就是孝吗?不是的。孔子在一次弟子問孝的对话中,弟子说,能赡养父母,就是尽孝了,孔子说,这怎么够呢?比如猪和狗,都有人养,如果不敬重长辈,如何来区别这两者呢?这个“敬”,往往通过脸色表现出来,要做到长年累月恭顺的脸色,真是难。
其实,人都是有尊严的。子女赡养父母特别是供养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长辈时,一定要毕恭毕敬,要让父母体面接受你的供养。如果你流露出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色悦”是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
父母在一天天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多些耐心,多些理解,多些沟通,和颜善语地对待他们。其实,好好说话也是尽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