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读后感(5篇可选)

时间:2020-11-24 00:4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居正》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居正》读后感》。

第一篇:《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读后感(精选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居正》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居正》读后感1

读《张居正》犹如爬山,抵达山脚之前漫长的缓坡,再途经危石旁仅容一人而过的羊肠山路和退一步就会坠入深渊的绝壁,一路险阻疲惫,换得驻足顶峰远眺崇山峻岭那种“一览众山小”的片刻怡然,随之而来的却是身不由己地仓惶下山,黯然神伤地潦草离山。仕途权贵好比自然节令,艳阳当头之日断然想不到冰冻三尺之寒;仕途权贵也好比登山,在巅峰之刻的怡然是断然无法预见山下凄凉际遇之痛。

卷一《木兰歌》描述了绵里藏针的张居正,如何在隆庆皇帝大行和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基这个改元的关键时期、依托李太后和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冯保,一举挫败当时的首辅高拱,荣登万历第一任首辅的宝座。身世凄凉的玉娘是一位才貌双全、能吟会唱的才女,曾是邵大侠送给高拱的礼物。她和张居正相逢在前首辅高拱致仕的京南驿里。玉娘一曲《木兰歌》道出了“皇城中尔虞我诈,衙门内铁马金戈”的残酷,也叹出了政局“荣辱兴衰转瞬间”的无常。如果把政治权力比作登山的话,登山前的缓坡是漫长枯燥的、是需要忍辱负重的。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处理政务的胸有成竹和得心应手,其实完全取决于他“登山”前的隐忍与后退中积蓄的力量。

卷二《水龙吟》如水龙吟的词牌,气势雄浑,抒发激奋的情怀。张居正接手朝廷时,政治、经济和军事皆处于千疮百孔的状态,百事待兴。治乱需用重典,而重典必触及巨室的利益。年仅十岁的朱翊钧还无法独政,于是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组成的朝廷“铁三角”形成了实际的“君”。这种局面,成全了张居正这个“臣”,可以君臣合道,上下一心,把满腹治国兴邦的良策和襟抱,自上而下推进到万历新政之中。张居正上任之初,面临着户部连官员俸禄都发放不出来的窘迫局面,而官场三蠹——贪、散、懒——举目可见。张居正沉着应对胡椒苏木折俸引起的轩然大波以及推行京察广泛任用循吏而不是清流的举措,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不谋而合——管好人、抓住财。这些循吏中除了武将戚继光、殷正茂,也有王国光、金学曾这样的文人。对京官的“选、育、用、查、升、降”为万历新政的上行下效培育出了“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沃土。张居正为“登山”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卷三《金缕曲》是张居正迈向权力巅峰的关键时段,他所倡行的一系列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其中包括了裁汰冗官、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整顿驿递和子粒田征税。难上加难的是这一系列变革不是触动“君心”就是撼动“官心”和“特权”,这些都是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利刃之举。其中最令人始料不及的就是张居正自揭“家丑”事件。张居正把赵谦在官任江陵县令期间,赠送一千亩官田给父亲以换得举荐机会的实情,亲自禀告给李太后和小皇上。张居正这种把国放在家之上的气魄,和振衰起隳的种种举措,使得万历的新气象不仅仅只是流落笔头的文字,而是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然而,张居正所处的时代毕竟还是儒家思想统治的“忠孝仁义信”时期,张居正父亲去世,原本应该遵从洪武帝立下的回乡丁忧守制三年。为了万历新政不半途而废,小皇上坚持夺情,张居正在《金缕曲》中表现出心中不被清流理解的无奈:“我为人子遭诋毁,忘江南,烟水茫茫,陡然泣血。”也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无畏“只是明君难割舍,扶社稷,要创千秋业。功与过,且抛却!”

卷四《火凤凰》中张居正权力登顶的标志,就是他如同帝王般的南归江陵厚葬父亲以及“一条鞭”法赋税改革的实施。这次南归,张居正不但见了即是政敌又是挚友的前首辅高拱,而且也再遇阳明新学的传人何心隐。何心隐曾在隆庆皇帝大行之时给了张居正“消朋党、用循吏、清巨室”的治国方略。在吏治和财政稳定之后,张居正不得不把他的雷霆手段延伸到学术。而何心隐由于干涉朝政之事最终落得不得不死的结局。高拱虽身在乡野,但对朝廷大事了如指掌,他对“辽东大捷”的疑窦,导致了张居正对“辽东大捷”真相的调查,以及对皇上已颁旨赏赐给各路官员爵禄的悉数追缴。如果说何心隐之死,伤了一派中立清流的心,那么对于“辽东大捷”的追缴则彻底让张居正改革计划的追随者寒心。而张居正的功高盖主和严父般对幼年万历帝的高压管束,都在他死后遭到了万历帝的`残酷清算。玉娘在张居正坟前殉情前的一曲《火凤凰》道出了张居正已知其难,却能不变其行;已知其身后凄凉,却能不变其治国雄心。“不用说生前显赫死后孤凄,不必叹人妖不分世态炎凉,先生即是火凤凰,又何必,在这尘嚣浊世争短长”。至此,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彻底失败,他的功名也转瞬从峰顶陷入谷底。

张居正,成也朱翊钧,败也朱翊钧。因为朱翊钧的年幼和师徒关系,张居正得以施展他的治国宏愿,成就万历年间的太平盛世。也由于朱翊钧,张居正生前就已落入亢龙有悔的境地,身后整个家族如弃子般被彻底清算。海瑞曾说过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而我更宁愿相信张居正最喜爱的循吏之一金学曾的一句话“张先生不是不懂得防身,而是根本不屑于一防;他对于自己身后的悲剧早已料到,他之所以要这样做,乃是为了实现他担当天下事的宏愿。”忠诚信念,甘愿燃烧自己的人不多,张居正当属一个。世间纵有千万官,人间再无张居正!

《张居正》读后感2

我今天要介绍的书是熊召政的长篇小说《张居正》。

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张居正,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后,张居正与太监冯保合谋,逐去高拱,自任首辅,掌握明廷大权,开始进行改革。改革中他提出以“考成法”整顿官僚机构;同时注意任用支持改革的才俊之士。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中央集权。实施清通欠、省驿递、惩贪墨、汰冗官、省支出等项改革措施。改革赋役制度。为清查隐漏土地和推行一条鞭法,又在福建开始清丈田亩;实行查革冒免,即清查冒充优免的丁田,不许官僚假冒优免逃避赋役。张居正还采取厚商措施,整顿钱法,严禁私铸,同时许银钱兼用,许商税纳钱;批准实施户部“速通关以甦商困”和“减税契,宽铺行,恤商人”之请,并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减轻了黄、淮下游的水患,漕运畅通。对周边民族,“外示羁縻,内修战守”,整饬边防,改善了民族关系。他以戚继光等主持蓟州防务,以李成梁镇守辽东,边防败坏局面得到扭转。

《张居正》这部书,以明朝张居正为原型的一部小说。这本书共分为《木兰歌》《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四卷,129章。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张居正展开,第一卷《木兰歌》是变法的前奏,主要叙述着在隆庆皇帝病重去世和皇权变更的特定情况下,高拱、张居正、冯保之间的争斗和权力三角的逐步成型。第二卷《水龙吟》明写京城里“胡椒苏木折俸事件”所引起的一系列纷争,暗写张居正借“京察”整饬史治的机会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这一阶段中,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三人的权力关系中逐渐趋向稳定。第三卷《金镂曲》是在权力三角关系稳定后,叙述了张居正变法最艰难的攻坚阶段。小说第四卷《火凤凰》描写的就是随着小皇帝长大而逐步收回皇权,权力“铁三角”随之瓦解进而导致变法迅速失败,保守势力全面复辟。

2015年,《张居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这本书吸引读者的地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书中对景物的空间位置描写非常的细致。比如这是庆远府最西北端的一个县,三面与贵州接壤。境内万山重叠,处处奇峰插天,道路窄如羊肠。僮、瑶、苗、僚等土蛮杂居于此。经过两个多月的围剿,韦银豹、黄朝猛率数万叛匪退缩到荔波县的水山中。殷正茂层层堵截步步进逼,统率十万大军对叛匪形成合围之势。荔波县归南丹州管辖,属于那种“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地方。县城在缥碧的荔溪边上,萦水枕山,风景如画。只是地方过于促狭,县城常住人口不过三千人左右。把毛厕茶亭统算在内,也不够一千间房屋。可是此番前来的人马,先不说粮食辎重堆积如山的大军,单是广西布政使、庆远府巡抚、南丹州知州、府治镇抚司以及驻军千户等等随军而来现场办公的各级官员,连同僚属一块大大小小也有上千人,纵是把县城居民全都赶走,房屋也不够。殷正茂也不管许多,只是命令这些地方官员悉数住进县城,而把自己的总督行辕安置在城外三里地的关帝庙中。

关帝庙在一处山坡上,底下是清清浅浅的荔溪,溪对岸又是连绵的岗峦,再往里走,便是进入水嵃山的官道。这天上午刚过辰时,殷正茂正在关帝庙内与几位参将商议军事,忽有亲兵来报:“启禀督帅,所请客人已到山下。

第二、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解决写的非常生动。比如胡椒苏木折俸一事,从头到尾做了详细的介绍,从中也可以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第三、此书让读者对张居正的人格魅力和治国方略折服,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张居正从入阁到首府的历程,中间夹杂着高拱的权谋暗算、大明皇室的无奈渴望。在张居正出任首府后,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实行京查、取消皇亲国戚的部分特权,使大明的江山再一次固如金汤。

《张居正》读后感3

读完了《张居正》这部历史巨作,我深深为张居正的胆识和才气所折服,同时也为他悲剧的命运感到惋惜。

他在世时,万历新政的推行和实施,无疑缓解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他死后所遭受的非人折磨却令人发指。

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明只一帝,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张居正穷尽毕生心血,为的是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安康。他是明朝的才子,是皇帝的老师,同时也是天下人的宰辅。他大力进行改革,使衰败至极的明王朝得以重振雄风。他的改革无疑触动了贵族门阀的利益,那些王公贵族恨不得将他粉身碎骨,然而他并没有丝毫犹豫和退却。

玉娘──他的知己,曾替他算了一卦,说他“精于治国,却疏于防身”,他的幕僚金学曾却说他是不屑于防身。是的,倘若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又怎么可能会不顾一切阻挠来改革呢?死后又怎会有那样的结局呢?

据说他死后,对他的清算除了对江陵张府挖地三尺,对张家老少无情灭绝之外,差一点就要掘坟碎棺,将他的遗骸拖出来喂狗。曾经对他唯命是从的皇帝竟会这样对待他的老师,对待这个国家的功臣,实在是令人心寒,自古朝臣小人多于君子,然而明朝最大的小人却是万历皇帝自己。

我想若非张居正,明朝早就会在历史舞台上画上一个悲惨的句号,正是因了张居正的改革,明朝的统治才会多延续几百年。张居正用他的铁腕手段维护了王朝的尊严,他在一天,这个王朝就必须按他的意愿按部就班地运转。这就是他的威严所在,不怒自威。

然而他的改革触犯了那么多人的利益,他的铁腕手段使他的同僚也感到胆寒,因而那些人抓住张居正父亲的死大作文章,说他匿丧不报的,说他贪恋高位的,比比皆是。哪怕是他的门生也不例外。

古时遇到父母去世,有为父母守灵三年的习俗。不论什么事情都必须放下,回家守制。因而张居正的无私使他成为了众矢之的。读书人对他的行为更是愤怒,然而皇帝袒护张居正的强硬态度暂时封住了所有人的嘴。我想这也极有可能是张居正悲剧命运的一个前奏。

古人云“人至清则无朋,水至清则无鱼。”所以这世上能够了解张居正人少之又少,就犹如那稀世的珍宝。

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他的荣誉和尊严也一并被剥夺,甚至只要是与他有关的人都被牵连。他若是知道了定会寒心啊。但是我想,即便他是知道了这样的结果,也还是会力排众议进行改革。毕竟政治是张居正实现他毕生理想的舞台,也是他对这个国家最大的贡献。

他的成功令万人瞩目,他的失败又如此令人寒心。正是浮华淘尽,满目荒凉,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感伤。

《张居正》读后感4

近日读了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小说文笔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熊先生对明代的历史典故十分熟悉,很多背景知识的描述引用显示出了熊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张居正》共4本,读起来并不觉得十分吃力,在春节期间是我难得的好读物。通读下来,对作为改革家的张居正有了一番更深的了解,尤其是他竭力推行改革,开创了万历新气象,大有一扫明朝颓废景象之势。在任期间,他大胆起用人才,清量土地、改革税制、整顿讲学,并在皇太后、皇帝和政治盟友冯保的支持下达到了人臣所能得到的及至。在其回荆州埋葬父亲时,沿途官员的巴结奉承、随行队伍的气派,都大有盖过帝王之情形。至此,张居正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点。

繁华过后总是难免寂寞。张居正任首辅十年,所积累的权势和人脉看似深厚不可动摇,却没有想到在其去世不久就被小皇帝迅速清算,多年的心血也随之而去。

当然,在熊先生的笔下,张居正还是作为正面出现的,对张居正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值得肯定的。但,通过查阅资料,读者可以发现张居正在其去后所遭遇的情形决非偶然,在其政治生涯中存在着一些失败,正是这些失败导致了其身后的不幸:

一是张居正与小皇帝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对小皇帝的教育并没有起到效果。小皇帝刚刚亲政,就把火烧到了自己的师相身上,这是为什么?单单是因为张居正拒绝从国库拿银子补贴内廷?非也。或许是张居正的权势大得已经引起了小皇帝的不安,才痛下此手。想想当年高拱就是因为轻视小皇帝才被罢相,因此万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听张居正教导的小孩子。事实上,有记载表明万历在少年时即显示出较高的天分。

二是张居正失去了广大官员和士林的支持。虽然推行改革势必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招致他们的反对,但张居正的问题决不仅仅在于此。根据《明史》记载,到了最后世人对张居正“日恶之”.从后来查抄张府看,张居正虽不算大贪,但也决非洁身自好,一个一向反对贪腐之人,竟背地里如此作为,难怪万历要动摇对老师的好印象了。在其任首辅期间,其父亲在荆州收取了地方官员奉送的数千亩的良田,恐怕张居正未必全然不知情的。

三是与冯保的联盟导致了内在的不稳定。按照明朝的祖制,内外官员是不能结交的。张居正与冯保的联盟既使张居正得到了政治上的有利支持,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境地。

熊先生还提及李太后对张居正有一份暗藏的情愫,并引得万历的反感,进一步导致了万历对张居正的清算。我个人感觉这可能是文学上的春秋笔法,但不影响张居正的改革者形象。即便放在今日也可以理解,毕竟要打翻既有格局,总要各方博弈,并借助各方力量,直至达到最终的平衡为止。

如今,200多年过去了,类似张居正的改革者在中国的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些,只是世间已再无那个张居正了!

《张居正》读后感5

《张居正》这套书一共4册,我花一周时间把它认真读完,这是我自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以后读的第二套历史类小说,读完后我不禁掩卷而思。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伟大的改革家,在他的提意和行动下,本被贪官花掉所有钱的户部(财政部)收入了几百万银子(约要等于几十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在五年内拿到了几十亿元!我终于知道,奇迹是创造出来的,而这个奇迹,是张居正创造出来的。

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人有很多,他们联合了起来,极力反对张居正改革,还好皇帝对他非常信任,让他继续改革。本来很快就是灭亡的明朝在张居正的改革下,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开创了继永乐盛世以后的又一太平盛世。

然而,有些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遵守祖制的读书人,在张居正父亲张文明死后,不顾改革正在进行中,强烈要求张居正回家守制。张居正当然不同意,好不容易做到这样,如果一回家,这些事谁来管呢?但是那些读书人一再要求,还上书批评张居正不孝,其中还有他的学生。学生骂老师,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啊!最后,这些读死书的人在被打了几十大板后罢官。

当改革接近尾声的时候,张居正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贵族们趁机破坏改革成果。此后,明朝进入无可救药的深谷中。

张居正的一生是悲剧的,他一心为民推动改革,敢于与天下富豪为敌。只为创立太平盛世,延长这个朝代的“生命”。

张居正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一生可以用岳向身上四个字来概括:精忠报国。

第二篇:《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读后感

熊召政的33多万字的《张居正》看完了,得写点什么。

本著作以高拱致仕还乡、张居正升为首辅始,以其死后被清算终,洋洋洒洒十年见证了张居正的无限辉煌和死后的凄惨悲凉。

可以说,就政治谋略,经邦济世而言,张居正在明朝没有一个相可以与之比拟,就是放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也是一朵奇葩。从万历元年执掌首辅以来,张居正先后实行吏治革新、打击豪强、字粒田征税、改革税收、整顿学政、关闭私立学院、清丈全国田亩、实行一条鞭法等等改革主张,并且收效甚大,一时间,国库充实,天下升平,人民安乐。

其实张居正一开始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首辅上任第一个月,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想到用积聚已久的胡椒木来抵用工资,但是遭到了皇亲国戚和官员的强烈反对,驸马都尉许从成联合太后的父亲武亲伯李伟从中阻拦,还有反对派拿这事和一个官员的死联系起来,大办后事,以此来表示对张居正的赤裸裸的反对,也想乘机搞垮他。但是张居正就是张居正,当年也是靠搞垮高拱得来的首辅之位的。他一方面积极取得当时是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李太后的支持,与此同时在京城实施京察,对不负责任的京官进行淘汰,当然也有看不顺眼的,他任用循吏反对清流,更是不拘一格,重用像金学曾一样的不怕得罪人的猛将,并且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对官员实行考成法,对以后的改革开了个好头。然后“万历新政”的改革虽然阻挠不断但还是持续不断的向前进行着,国家也越来越富强。

其实改革能进行下去,离不开李太后和万历的支持。而万历由于年幼,对张居正这个顾命大臣兼老师基本是形成了依赖,对他的拟票更是基本全部通过。这里,其实万历这个皇帝的权利已经无形的被架空了,小的时候还好,等到大了,想独立的时候,君相之间的矛盾就会浮现出来,这也为以后张居正的跟之前天壤之别的遭遇埋下了伏笔。说到张居正的死后,我当时看的真的有点慌,这皇帝翻脸也翻得太快了点吧,居然对一个具有如此功劳的人这么的不放过,对他所做的统统否定,他的儿子们有的被整残了,有的自杀了,有的流放了,有的被关起来饿死了,怎一个“惨”字了得,这大概就是功高盖主的后果吧。从而我觉得一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就像前一秒还风光无限,而下一秒就被打入永世不得翻身的地狱,这叫我是无论如何都承受不了的。

还想说两点印象深刻的。一个就是张居正作为一个政治家,那种野心,那种隐忍,那种判断力,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前人后说法不一,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玩的起的,也能够承受的了的。在高拱下做事的时候,极力隐藏,不出风头,按照高拱的想法做事,但是找准关键时刻,联合冯保拉高拱下马,确实精彩。其实说到这,我也挺佩服高拱的,两度出任首辅,而且也是兢兢业业的,但只能说强中自有强中手,碰到了徐阶和他的学生张居正,算他倒霉。后来10年首辅生涯,把官员治理的服服帖帖的,成了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这里的话,万历还是有点可怜的。不过,看到后来接受32人的大轿,我当时想象了下,这得

多大的轿子,而且轿夫的队伍排列也是需要特别设计的,走路的步伐是否需要统一,整齐等等。

还有一个就是对玉娘的爱慕。积香炉里的吟诗作画,男欢女爱,是张居正繁杂公务之外的消遣,也是对张居正为人另外一面的诠释,也是有血有肉的汉子。其实从玉娘最后对张死后的追随,可以看出张还是非常有男人魅力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魅力。期中受触动的还有玉娘离开后,当张得知了玉娘的下落的时候,并没有把她找来占为己有,而是尊重她自己的选择,是谓大气,我觉得只是每个男子汉都应该学习下的。

佩服张居正。

第三篇:《张居正》读后感

~-7-3 字数:1577

大约两三个星期前我在我们这最大的盗版书市场买了一套熊召政刚获奖的那部《张居正》,虽然是盗版但价格不含糊。共分两本,摞起来有一个砖头那么厚。第一本,《木兰歌》和《水龙吟》我看得挺认真。第二本比第一本厚,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所以跳着看的,只看了看开头和结尾。按理说我写这读后感由此也显得底气不是那么充足。

看完了之后对于张居正了解的还是不多------包括他的比较有名的“考成法”,他的“一条鞭法”在第二本直接就没看。但对于当时的宫廷黑暗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感慨油然而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深宫大内大小太监的贪墨、政府官员自上而下令人咂舌的结党营私互相倾轧贪污~。张居正的几句话也有印象:自古以来侍君难,侍幼君更难!孟子曰:治国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另外,张居正用循吏不用清流我觉得是很有见地的。他不用海瑞,而起用了一开始仅仅是九品衔礼部观政的金学曾,就是让官员放开手脚去做事而不是整日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这对于整饬官僚主义就很有效用。这里倒不是要诋毁海瑞,只是他因为“清廉”二字所累,在为官时断案处事变得比较偏激。书上也说了,他做了四品苏州知府后把一个膏粱富庶的苏杭天堂治理得连年欠收,富户外逃。同时张居正很注意做事的灵活性,比如为了继续获得大内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支持,一口答应把一个淮运总督的肥差让一个因贪污被查处靠行贿又妄想爬起来的胡自皋。他说:“为了惩治一百个贪官,你起用一个大贪官,你干不干?”

我看的这些里头有两件事印象也很深刻:一个是礼部六品主事童立本上吊自杀事,一个是工部尚书朱衡被内宫秉笔太监吴和假传圣旨恶意报复事。第一件跟我有相似处。我也是一个不得领导青睐,处处受气酸腐木讷的小人物。虽然不像童立本那样被人利用一番后反又被训斥一顿,回到家因为无钱买米一家上下饿得眼冒金光无奈一时想不开只得上吊自杀,但是自己觉得个中甘苦跟他也差不多了。第二件事,堂堂的工部尚书,对于中官的戏弄、报复无可奈何,只能干受着这也在当今社会中屡有发生,俗话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不路无尸骸。这部书中最最让我感到瞠目结舌的是万历皇帝的冷血。张居正从朱翊君十岁登基就满腔热情、赤胆忠心地辅佐他,教给他知识和做明君的的道理。甚至从自己十岁儿子的身上想到儿童爱玩的天性,给朱翊君买了当时比较风行的风葫芦做玩具,寓教于乐。同时呕心沥血,使得万历朝从元年之初太仓无一两银子发展到万历九年太仓银共计四百多万两,这些都无一不凝聚着张居正的心血。但是朱翊君仅仅因为自己一次荒淫的丑行被太后抓住,张居正主张皇帝要下《罪己诏》而把他的“丑行”弄得天下皆知就怀恨在心。张居正万历九年在首辅、太师位上病逝的时候,万历皇帝还追封他为上柱国,谥号文忠。但是仅仅到了万历十年,在张居正病逝不到十个月的时候,万历皇帝这个才20岁的年轻人,就连下十几道圣旨罢黜了几乎所有张居正的亲信并剥夺和收回了张居正所有的封号、赏赐还抄了张居正的家且业已清算完毕。按照万历皇帝本来的想法还想要把张居正鞭尸方解心头之恨。只是因为抄家的人因为不满抄出的金额,严刑拷打张居正的大儿子让他签字栽赃自己的父亲,大儿子写了血书然后上吊自杀,此事传开,万历皇帝才作罢。另外,张居正的六个儿子被剥夺所有功名,除大儿子自杀外,二三儿发配充军,四儿因自杀三次皆被救成为残疾。张居正的老母被开恩留一百亩薄田养老。而在这之前,在抄家的命令下达之初,张居正老家的县官,一个前几个月还对他鞍前马后极尽阿谀之能事的人,竟然第一时间跑到他家里把其阖家上下一百余口封到一个废弃的老屋里无水无米饿了整整六天,结果饿死了十七个人。

书中最后说:张居正“精于治国,疏于防身”。我除了对于这么精明的张居正为何与万历皇帝培养不起真感情有疑问之外,还有一种不解------人这一生“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四篇:《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读后感(施钧瀚)

张居正这套书一共4册,我花一周时间把它认真读完,这是我自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以后读的第二套历史类小说,读完后我不禁掩卷而思,《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伟大的改革家,在他的提意和行动下,本被贪官花掉所有钱的户部(财政部)收入了几百万银子(约要等于几十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在五年内拿到了几十亿元!我终于知道,奇迹是创造出来的,而这个奇迹,是张居正创造出来的。

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人有很多,他们联合了起来,极力反对张居正改革,还好皇帝对他非常信任,让他继续改革。本来很快就是灭亡的明朝在张居正的改革下,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开创了继永乐盛世以后的又一太平盛世,读后感《《张居正》读后感》。

然而,有些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遵守祖制的读书人,在张居正父亲张文明死后,不顾改革正在进行中,强烈要求张居正回家守制。张居正当然不同意,好不容易做到这样,如果一回家,这些事谁来管呢?但是那些读书人一再要求,还上书批评张居正不孝,其中还有他的学生。学生骂老师,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啊!最后,这些读死书的人在被打了几十大板后罢官。

当改革接近尾声的时候,张居正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贵族们趁机破坏改革成果。此后,明朝进入无可救药的深谷中。

张居正的一生是悲剧的,他一心为民推动改革,敢于与天下富豪为敌。只为创立太平盛世,延长这个朝代的“生命”。

张居正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一生可以用岳向身上四个字来概括:精忠报国。

第五篇:《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读后感

一对矛盾

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一种让人心痛而无奈的现象:大凡那些具有超人胆识、超强能力的,或者说是不是一般人的人,尽管他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以至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甚至对历史的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又深远影响(呵呵,官样文章写多了,很眼熟的字眼),但往往都难逃恶运--不得善终!

商鞅如此,岳飞如此,张居正也是如此!

我纳闷:如果说某一个人是瘸子腿--能力不够全面而有此下场似乎尚可理解,但又如何解释这么多人能力那么强,又为什么不能自保?

后来,发现有几句出自他们口中的话似乎可以告诉我们答案:商鞅说“尽公不顾私,极心无二虑”!张居正曰“为天下百姓谋福址”!

可见,他们不是不懂得自保,更不是不会自保,而是在他们心中,社稷、国家利益或者说事业重于一切,包括生命!

难道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干事和自保之间真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一个难题

当年,商鞅被为秦孝公的变法付出了无以言比的心血,才有了秦国的强大,《张居正》读后感。而秦公的继位者嬴驷也正是因为坚持了他的变法而成为第一代秦王;岳飞也是被金军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自己人出卖;张居正更悲惨,他教了10年的万历皇帝,运用得最为得心应手的就是他教的一句话--为政不可以有妇人之仁,读后感《《张居正》读后感》。不但对他抄家,而且对他的家人决不通融,比如所有儿子(6个)革去功名,多名家人竟然被饿死。史载,德高望重的工部尚书潘季驯为张求情被皇帝罢免,数百官员为潘送行,万历怕触众怒,才放弃将他开棺鞭尸的打算。而万历最得力的助手,正是张居正自己一手培养提拔的继任首辅--张四维!

读书至此,我不禁想起8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共歼灭日军52余万人,而歼灭的伪军多达118万人。难道我们的基因中有善变、爱打自己人的因子?不禁想起隆庆皇帝给当时的太子朱翊钧的遗诏中说:“…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看来,隆庆皇帝虽然一生干的糊涂事远远要多于有名堂的事,对儿子的这一点希望倒真是有先见之明!

可见,识人之难,是一个自古以来难解甚至无解的难题!

之所以难解,除了人心莫测、善变之外,更根本的是体制原因!

我想,是这样。

一个结局

岳飞一死,本来在中国历史上版图就最小的有宋一朝(实际上,有史学家甚至认为,宋朝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实际上也的确没有完成过统一的任务),可怜的南宋政权便偏安一隅,再也没越过黄河一步。

我仔细算了一下,万历皇帝在位48年,而明朝只存在了276年。他死后明朝经历了3个皇帝24年之后(他的大儿子继位一个月就死了,连一个纪年的年号都不完整,之后是他的两个孙子),明朝在他的孙子崇祯皇帝手里正式完蛋。如果没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真的很难说啊。所以,有人说明朝的灭亡,实际上在万历后期就已经开始了。我认为有理。

一样的结局,根源何在?

商鞅死后的秦国,算是例外。因为秦惠文君嬴驷心中明白,商鞅可杀,商鞅推行的变法不可废。商鞅变法20年,秦国已使山东六国刮目相看,他又坚持了20多年,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已是一个超级大国了!他也才敢称秦惠文王,才有了后来秦国一统天下的强大基础!

看来特例当中有玄机--法治才是正道!

下载《张居正》读后感(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居正》读后感(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居正》读后感1500字(5篇)

    《张居正》读后感1500字原创: 胡知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历史,大概是因为史书上那些有能力的名人感染了我,让我心生无限崇拜。总是思考着为什么几千几百年的人类还能......

    人在变途——《张居正》读后感

    读完《张居正》,一直有写点读后感的冲动,只是没有变成行动。再说,空有满腹感慨,却是无从落笔,怕是写了有点辞不达意,索性不动笔“亵渎”自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读后感”了,免......

    风雨张居正 读后感(小编推荐)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 我对张居正的第一次了解,是在看《明朝那些事》时。由于《明朝那些事》没有深入地介绍张居正,使我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他。《风雨张居正》正好让......

    读《张居正》有感

    功在社稷 过在身家 国尔之议 死而后已 ——读《张居正》有感 朝阳市审计局宿继贺 1908年,梁启超在其文章《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

    《张居正》读书心得——胡慧

    《张居正》读书心得 ——陈明浩近日利用工作之余,通读了熊召政著的《张居正》一书。读完此书,使我对张居正增添了一种敬仰之情,《张居正》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张居正是一个了不起......

    10.15张居正文化园项目解说词

    荆州市武德片区棚户区改造暨 张居正文化园项目简介 张居正是从荆州走出去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其改革思想、改革精神和改革勇气,被习总书记称之为中国历史上三大改革家之......

    论明代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论明代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摘 要:张居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推行一条鞭法而名垂青史。明代万历年间,他前后当国十年,政绩卓著,通过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奄奄一......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张居正改革的成败

    历史教学论文:张居正改革的成败 一、引言: 是非荣辱集于一身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不乏有起自平民而荣登宝座的皇帝,刘邦、朱元璋都以开国的一代君主享名青史,但却少有出身寒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