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幕红尘》读后感[本站推荐]
两周,天幕红尘看完了。挺有意思的一本书,不过还是小说意味重、故事性强。内容和思想上来说“见路不走”作为线索及核心贯穿整本书,完全不敢说理解了明白了…启发思考见仁见智吧。
叶子农活得太明白,有种有担当,精神上无人共鸣,太孤独甚至有些绝望,比丁元英更甚。看小说时我常想:如果我是XXX,我会怎么做?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太难了,怎么做都是错。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说有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超凡觉悟,但佩服和欣赏“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叶子农什么都懂却无心无力改变,寻求了自我平静和安宁,至少守住了自己吧,也算是一种活法。
结局不出所料,生活已经没法儿继续,算了,放他永远自由吧…傻乐简单一点多好,没心没肺、无忧无虑;但独善其身又有多难,想找你茬儿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帮凶。
最近过的有点糟糕,看书是一天中最自在闲适的时光了,可以沉浸在别人的世界,很轻松、很安全。
休息一下,再看一本其他的书,然后会把《遥远的救世主》看完。
第二篇:《天幕红尘》读后感1500字
《天幕红尘》读后感1500字
张志光
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豆豆所写的《天幕红尘》这本书,这是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之前看过豆豆的另一本小说《天道》,同名电视剧《遥远的救世主》,两本小说都对文化属性,人性有很深刻的思考。在《天道》里边,主人公对“神及道,道法自然,如来”有很多的论述,故事的展开也是围绕主人公的理解展开的。而这部《天幕红尘》延续了这一思路,提出了“见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实践,作者借人物之口,阐述了见路不走的具体思路,并通过人物的事件经历来阐述作者的思考。
小说的开头就明示:见路不走,是要见,见性,见智,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这是个没有道法的红尘,而且有时还要你滚一下,这是个没有方向的名利场,有时会绞一些你的肉。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幕。天有道,则无常道,事于道,则天有道看与事则无常,无常则明,明则通,则世事洞明。世事洞明则世事可治愈,渐达佳境。
罗家明践行“见路不走“而自杀于莫斯科。罗家明的莫斯科投资失败自杀,不是见路不走,而是事于道,又走了一条见路不走的路,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也可以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罗家明栽跟头是呈因果存在的,谁具备了那种条件谁都离栽跟头不远了。条件的可能,条件的可能是什么:就是实事求是,“想”管不管用?想只管想的用,每个条件只管它这个条件的用,不管别的用,如果你面对的不是正确,你跑一辈子也没有用,老天爷不会因为众生心诚就把有志者都成全了,条件的可能是啥,就是让你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的,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是条件可能的,多少都是正常。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过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它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很多人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啥叫路?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就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如来是啥?这得从因果律说起,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这就是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因为说出来就已经错了,有来必有去嘛,而因果律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人们就用如来这个词来表述这种性质.“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到的意思,迷信和科学都用得道这个词,是迷信还是科学就看你的甄别能力了。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一个人如果要做高人,甭管啥道理先别妨碍他做高人再说,这时候甭管啥道理都会被歧读,只要你还有一颗做高人的心,你就会这样,由不得你自己。这时候见路不走就不再是实事求是了,而是我要跟你不一样,我得是高人、高招,这就背离了条件的可能性。他就会放大了他愿意放大的,缩小了他愿意缩小的,他载跟头就是必然。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个例子: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呢?但随便找个人做的手擀面并不一定有机器好吃,但不能说他的手就不是手了,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我们说他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等等。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那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系数就很困难。
见路不走就是你不能跟着经验、教条瞎跑,也不能跟着形式走,只看因果、本质,只按它的条件可能去说,至于跟别人一样不一样的不用去考虑。也许是一样大,也许是不一样的。人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
第三篇:读书记36——《天幕红尘》
读书记36——《天幕红尘》
今天,雾很大,木子还是早早到了表哥家,舅舅舅妈都不在家。走进表哥家,来到表哥房间,看见凌乱的床,和床上一本红色封面的书,书名叫《天幕红尘》,作者是豆豆。木子依稀记得豆豆是写《遥远的救世主》的,这部书被拍成电视剧《天道》,表哥说他看了三遍,让木子也看,木子看得很认真,虽然看得不是很懂,但是多看几遍也就懂得大概了。
这时表哥在电脑前正写着读书记,木子有些奇怪,表哥一直想写《天道》的观后感,看了三遍,原书也看了,都一直不敢写,怎么这部豆豆后面出的书又敢写了呢?于是木子拿起《天幕红尘》看了起来。看了近三个小时,表哥找木子聊天,表哥说,感觉怎么样?木子说,先让我看完。
表哥说,今天你是看不完了,我都看了一天多。木子笑了笑,又低头看书,心里想,那是你。
木子这几年在家没事儿就看书,现在四五个小时看完一本30万字左右的现代小说已不是问题了。木子想表哥对他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年前,不知是自己这几年真的有所长进,还是表哥落后了。这几年木子差不多把表哥的书都看了个遍,还在书店借了买了不少,可是表哥……看着表哥书桌上那布满灰尘的一堆书,木子想“书非借不能读也”原来是真的。表哥书桌上的书无非是想对人说,我爱读书,真正读了多少?木子疑惑地看了看一本本裸露出的封面上那一层厚厚的灰尘,继续看书。
时近中午,木子终于放下了书,揉了揉有些酸胀得眼睛,发现自己来了连口水都还没喝呢!表哥有些疑惑有些欣喜地看到木子翻完最后一页放下书,说,走带你蹭饭去,于是拿了了个红包就往楼下走,木子喝了口水赶紧跟上。
吃饭回来,表哥问木子,怎么样?
木子说,好吃!
没问你饭怎么样,是书!说完瞟了瞟床上的那本书。木子说,还不好说,要不你先说说吧。
表哥严肃的脸上立马露出点儿得意的笑容说,好书!然后开始贩卖他高明的看法了。
《遥远的救世主》讲的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其实是讲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靠不要等,要靠只能靠自己。靠属于弱势文化属性,这样休想要翻身。就如人们说教师的待遇低,那要看你是什么类型的什么层次的教师,这咒骂那呼吁想全体待遇都提高,都是靠,你混迹在最底层就别怪人家给你少。任何行业都一样。并且,我们常常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把自己所在的行业看得太重要,若你真那么重要,人家亏待不了你!说你是祖国的园丁你还真信了,那就是你的悲哀!真正重要的部门都不要这些口号,你听过军队被称作什么吗?况且教师真要是祖国的园丁,那也是优秀的教师是园丁,一般般的不糟蹋花朵就不错了!木子听到这儿,说,那你觉得自己是不是?
表哥说,不是。
木子紧接着说,你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就显得你是园丁,人家都
不是。
表哥点了点头说,看来还真不是什么话都能公开说的啊!好在咱是众生,是小人物。要真是个人物了,舆论都会把你埋了,就像书中的丁元英和叶子农。所以遥远的救世主不在别处,就是自己。表哥接着发表他的宏论。当然这里面还有关爱情,现在和你还说不清楚。木子有些不屑,想我也快满十八岁了,这要在旧社会,爹都当腻了!不过那么多书看过来发现,爱情是个很难解的题,就是表哥自己也未必清楚,还是别难为他了,这样想,木子感觉好多了。
木子看着表哥装着思考的样子,很配合地问,那《天幕红尘》讲的是什么?
表哥终于等来了木子的提问,表扬似的说,这个你也应该知道,里面常讲的四个字是……
见路不走,木子不等表哥说出来抢着说。
表哥说,对。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既然有路,后面的人们就习惯地走,而不会思考这是不是我要走的路,或我是不是也应该这样走。
所有的人都这样走吗?那怎么会有新的路出来?木子问。
当然也有另辟蹊径的,标新立异的,以不走原来的路来显示自己的不同。
难道这就是见路不走?木子问。
表哥说,不是。见路不走不是一定走原来的路,也不是一定走不一样的路。
那走什么样的路?木子对表哥的故弄玄虚有些不耐烦了。是走适合自己的路,表哥一字一顿地说。
木子说,就这么简单?
嗯,就是这么简单。看似简单……
其实不简单。木子又抢着回答。他看透了表哥的伎俩。
表哥有些不舒服地看了木子一眼,接着说,就像美国的民主,说白了就是点人头数,这个他可以点,也可以说这就是民主,但是他对别的国家的民主制指指点点,这就不对了。如果我们也跟着起哄,便是见路就走。
那我们为什么不学习美国呢?木子想到了自己国家新闻里常常报道的腐败问题,窝火地问。
美国的文化是没有根的文化,他们好比是拼盘,当然要让西瓜菠萝西红柿都有发言权。中国的文化是两千多年来儒教主导的文化,这个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这就好比一个西瓜,你要它又酸又甜又苦又辣,这还是西瓜吗?
那中国应该走什么路?
走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路,走符合自身利益的路,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对于西方,既不照抄也不抵制。
说到这里表哥意识到这个话题扯得有点远了,不是他所能驾驭的。于是往回拐说,就像你,你初中读到初二就不读了,一直留在家也不去打工,我相信你不是标新立异,这种生活你也不抱怨,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就是走你自己的路。这就是不矫情不折腾安定的幸福的生
活。当然这很容易让人说成是不思进取,但重要的是看你自己怎么看。木子才发现自己活得如此幸福。问,那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表哥终于诚实地说了句话,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这本书里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比别人更高贵,不管是经济地位上的还是名望学识上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迷失方向的诱惑。
有不是这样的人吗?
有,他就是觉者,不是众生了。
那你是觉者吗?
当然不是,特别是看了这本书后,发现里面的人物即使不是觉者也超越众生往那里靠近了,如果他们都是众生的话,我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了。木子赞同似的点点头……
回家的路上,木子知道表哥只讲了这本书的皮毛,要想知道更多,必须自己多看几遍。比如说,里面的爱情……
第四篇:《红尘路》读后感
《红尘路》读后感
麻际东
绿叶不需添色,鲜花不需加彩,因它本身就美。麻兆东的《红尘路》就是无刀削斧琢的小说作品。它反映了真实的生活,闪耀生活的朴素美。
生活的本身是美丽的,不需服饰,不用抹粉。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不铺垫,不丢包,如同古代白话小说,慢慢叙述,娓娓动听。就像涓涓泉水向低处流淌,自然和谐。不靠华丽取胜,而靠真实动人。
《红尘路》告诉读者,爱情的可贵,在于真。主人公汪世农与温碧桃的爱情,几经破折,多受苦难,仍不弃不离,终成花好月圆,就是情真意切的赞歌。
回首历史的长河中,凡是情不真的爱情,皆酿就了悲剧。陈士美的爱情是权贵,《怒沉百宝箱》中的男主角李甲的爱情是金钱,西门庆的爱情是姿色…… 他(她)们爱的浮躁,爱的虚伪,因此,终成爱情悲剧的典范。
作者没有去写像王昭君把爱情和民族利益结合一起的伟大,而是抓住身边常见的普通人,写他(她)们的音容笑貌,写他(她)们的悲欢离合,写他(她)们的爱情真实,展示了中国人民朴素美丽的内心世界。
温碧桃,一位农村姑娘,爱上了同挖野菜的伙伴汪世农,一爱就是一辈子。汪离家进城报国,她孤身徒步跋涉,不怕腿肿脚烂,到几百里外的城市和他完婚。更可贵的是,汪被打成‘右派’,改造回乡,她毅然辞去教师之职,跟随受苦。她爱的专一,爱的执着,爱的朴实,爱的火热,爱的真执。忠于爱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作者写汪世农和温碧桃打不断,撕不烂的爱情,正是写中华民族的高贵品德。
小说是需要背景的。作者以“三反”、“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把主人公的爱情放在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中,既刻画了人物,又展示了时代,可谓一箭双鵰也。首先有力的揭示了爱情的伟大而神圣,让读者清晰看到,爱情是一棵青松,不畏风雪雨霜。爱情是一条大河,源远流长,波浪澎湃。爱情是扑灭的火,是不涸的海。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政治运动的多姿多彩的同时,也看到了政治运中的阴暗——那种带着私利,上蹿下跳的小人嘴脸。
作为小说的主要手法是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作者的描写还有些欠缺,人物的刻画欠细腻,故事情节欠波澜,人物的性格没有充分展开。使人感觉只是故事的梗概。但这又有了好处,正如维纳斯的断臂,留下空白。作者言而不尽,恰恰给读者留下再创的天地。艺术向来是两者的事情,由作者读者共同完成。
《红尘路 》是一本反映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就像一块不经细雕的玉石,朴实无华,真真切切,闪耀扑素美丽的光辉。
第五篇:《净化红尘》读后感
《净化红尘》读后感
沐泥
《净化红尘》是诗人徐培初出版的第二部诗集力作,刚出版就特别赠我一本,并在扉页上留下刚劲漂亮的硬笔书法,叫我“雅正”,《净化红尘》读后感。当我看到这部由香港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还散发着浓浓的“油墨”芳香,我的第一感觉是受宠若惊,第二为作者辛勤劳动有了收获感到高兴。诗人徐培初是我至今还未蒙面的博客上交往的博友,神交挚友,昵称文曲星,是我尊称的老师。
在网上我经常读他的诗歌新作,时间长了,感觉他的诗有点特别,那就是字简意明,不矫揉造作,我慢慢的竟然喜欢上他的这一种诗风。他的诗歌是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面对社会,有歌颂,也有鞭笞,面对生活,喜怒哀乐,更有自励,读后感《《净化红尘》读后感》。在博客上,我也因为读他的诗多了,给他写过几句:读你的诗,觉得你很仗义,后来读你的诗,觉得她简明,刻意。
《净化红尘》中的《大爱是逼出来的》、《钢一样的党兵一样的娘》、《忆故人邓丽君》、《三岔路口》、《离婚二重唱》、《一个病丑孩的呐喊》、《你我有别》、《祖辈父辈我辈》、《拖着书包上学堂》等很有思想,从诗中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诗人,好多诗还赋有哲理。很有趣的是这本诗集共有诗歌191篇,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有关爱情的诗篇有40来首,我又因为他的诗歌有关爱情的比较多,我曾封他是爱神、爱仙、爱圣。这本厚厚的诗集读后感觉也有一些不足,如同湖北诗人刘不朽在《序》中写的,有些诗的韵味淡了点,但它不失一本让人读有所获的诗集,我受益匪浅,在祝贺的同时,希望作者将更多的好诗奉献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