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
《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最近在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里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里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
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里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会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
其实,人都有多样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只不过有些转瞬即逝,而又些却越演越列,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但随着自己不断的调整,在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的同时也力求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一些改革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在现今的教育制度的大环境下时难以执行的,所以不是的还是会小郁闷一下。而我的完美主义让我在工作初受到深深的折磨,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
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
我对书中的一些调整心理的方法都很熟悉,也会做的更好。而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
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
书中提到的心里问题的对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品格,还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我永远不会忘记书的扉页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苦闷彷徨时,这本书将成为一剂良药,帮我恢复平常心态,继续我幸福快乐的教师生涯。
第二篇: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有感
在挫折中成长
————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有感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将近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时常会想起那句“我爱我做我求索”,正是这句话让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还能自信的站立在讲台上,还能向同事和学生展露自己的笑容,也是这句话激励我要不断完善自我并让我更有信心和勇气坚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育人先育己”,所以做教师可以激励我不断完善自己;其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会更具有挑战性。我做我爱的,我觉得很幸福,可是在工作中我却发现,“育己先育心”,而非常情绪化的我似乎与教育人的工作格格不入,尤其在做班主任之后,对此感受更深,甚至曾想过要放弃,但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要不断的求索,绝不可以轻言放弃。利用寒假,在阳光里,音乐中,我读完了这本《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里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里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里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会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其实,人都有多样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只不过有些转瞬即逝,而又些却越演越列,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但随着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更深了解和自己不断的调整,在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的同时也力求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一些改革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在现今的教育制度的大环境下时难以执行的,所以不是的还是会小郁闷一下。而我的完美主义让我在工作初受到深深的折磨,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工作的第一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我成功的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这一年的收获也让我更有自信的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而工作的第二年是我困惑最多,也是最痛苦的一年。刚到一个新环境,又担任了班主任一职。我知道到一个新环境一定会又一些不适应,而且我以前也没有见习过班主任,我很清楚一定会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凭我的一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但结果却让我很受打击。由于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甚了解,我在班级管理上漏洞重重,经常顾此失彼。而且本人性格急躁,容易发火,总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不能更好处理一些问题,也不能抓住一些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育。虽然对学生付出了很多,也是真诚的爱着他们,并且也受到他们的喜爱,但由于一些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班级状况不太理想:学生行为习惯不太好,学习成绩也不出色。而且我还在“尊师爱生”这个问题上不太确定,也曾为到底爱学生多少这个问题彷徨过。现实生活的种种和学生的现状让我第一年的成就感荡然无存,这让我很痛苦。我也伤心流泪过,可我没有失去方向和信心,痛定思痛,我依然勇敢的站在学生的面前,接受他们的一些建议,我也反复反省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点,利用种种方法去调整自己,因为我知道要教育好这帮孩子我必须要尽快完善自己,而这也是我选择做教师的初衷。我对书中的一些调整心理的方法都很熟悉,也会做的更好。而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书中提到的心里问题的对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品格,还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我永远不会忘记书的扉页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苦闷彷徨时,这本书将成为一剂良药,帮我恢复平常心态,继续我幸福快乐的教师生涯。第三篇:《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读后感
做有智慧的爱心教师
——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 建昌营镇第三中心完全小学 李学敏
徜徉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中,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得到启迪!这就是我在拜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时最真实的写照。不是编造,更无虚伪,我真真的被一个个故事感动着,从中受益着„„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智慧篇》中于永正老师的“把发现留给学生”。我们小学教师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孩子们还小,有些问题的答案需要老师来帮助解决,课堂上硬性灌输的事件简直是再普通不过了。可于老师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坚决不告诉,非要告诉,也不马上告诉,到了不得已,才告诉。
当然,告诉之前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且要能发现得准,老师必须先发现,尽量地去发现,即把自己要教的东西把握好。在学生面前要装糊涂,只是在关键的时候点拨、引导一下。如果学生的发现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有的见解甚至比我们更深刻,更高明,那你就会收获到作为老师才能体会到的一种幸福,你会比自己发现还要激动、兴奋。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两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是主导。老师的责任是唤起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现代教
学论最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去探索、研究,即使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的作用,和老师把正确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当是民主的,师生之间应当是平等的,课堂氛围应当是和谐的、宽松的。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
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没有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我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认为一堂课下来自己累得够呛,可学生们学习的效率还是提不上来,觉得自己真的是白忙活了。我们常以“教师像蜡烛”的比喻来讴歌教师的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源,如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来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激情,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致力于点燃,最起码要引导学生同自己一起燃烧。否则纵然教师“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培养不出创新人才,那也只是无价值的牺牲。
教师有了对学生的爱还是不够的,还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如果有智慧作引导,再加上自己对孩子们绵延不绝的爱,孩子们才是最幸福的!
第四篇: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范文模版]
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
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着,各级各类的培训也一直在进行着,有专家说现在课改的实验应该是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到了应该深入实施、全面推进的时期。
那么,我们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是教师。真正的课程改革的精英在那里?不在教育管理机构、不在书房里、不在研究所……而在校园里。下面我谈谈有关教师在课改中的智慧的几点想法:
1、关于理念的问题
理念的问题,其实是最大、最高、最根本的。亚里士多德说:理念是一种思想,是非物质形态的。柏拉图说:时间万物转瞬即逝,但惟有其背后的原形——理念永远存在。
我们的教育理念、课改理念再也不能是飘在空中的东西,理念要着地。理念要转化,要成为你的人格特征的组成部分,要成为你的信念。你一张口就要体现出来,你上课布置作业都要体现出来。
比如: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你要理解深刻。你不理解深刻,就不会内化,就不会落实。以人为本要关注人的自由。关注人的思想自由。恩格斯说:人的思想的自由是人世间最绚丽的花朵。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霍金先生失去了躯体的自由。但是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中国人最自由是在哪里?在酒桌上,你开我一个玩笑,我开你一个玩笑。思维特别敏捷、迅速、开阔……这种氛围平时很少见。
自由的前提是尊重。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从尊重学生开始。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要给他以时空。否则,学生就要唱一首歌了: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书包最重的是我,作业最多的是我,负担最多的是我,心事最大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那里还有快乐呢?
2、关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1)倾听
教育应该从倾听开始
中国教师会倾听吗?会的教师不多。
这使我想到一个笑话。在一个好多国家学生参加的聚会上,一个老师问:就其他国家粮食短缺,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意见。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其他国家?(不知道还有其他国家)
欧洲学生说:什么叫粮食?(他们不缺少粮食)
中国学生说: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啊?(学生不知道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是因为我们的教师话语霸权太厉害了。)
我们的教师太需要学会倾听了。
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教师教了《井底之蛙》后,让学生想想井底之蛙跳出了井以后,心情怎样,会怎么做?好多学生都说好。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一个学生说不好。老师说怎么可能呢?你坐下吧。学生无可奈何地坐下了。后来布置作业续写这个故事故事,那个说“不好”的学生写到,那跳出了井的青蛙一上来,看到了旁边有一条河,河对岸也有一只青蛙,他它就准备下河游过去会会朋友。可是对岸的青蛙大声叫道:“兄弟,别下去,这河里都是发臭的污水,游过来保准得皮肤病……”小青蛙刚想说谢谢。忽然看到对岸来了一个捕蛙人,那着一根小铁叉子,一下子就刺中了对岸的那只青蛙。这下子可把它吓坏了,还是回井里去吧。
老师这下明白了,孩子说出来不好是有原因的。孩子是在为环境问题和生态平衡而忧虑。遗憾的是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倾听学生的发言啊!于是着为老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批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是一只青蛙”(老师也是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没有看到学生的好答案)。
美国费城中央中学的校长在考察上海浦东中学后,比较中美教育的不同时说,我们美国的学校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标语——“你们说话,我们会听的!”而我们中国老百姓恰恰也有一句话常挂在嘴上的是“大人说话,小孩儿要听话!”学校里也不例外。
(2)关于积累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饿东西。
积累就是布云。在太内伤布云。说不准哪块云就会下雨。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古人也说“腹有诗书书气自华”。积累什么?字的积累,词的饿积累。摘录不行,关键是要和词语反复见面才行。
这就要多多读,成语,谚语、格言、警句……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是精短的诗文。
(3)语感
王尚文认为语感也包括写作。因此,他提出了语感应有的要求;四个一。一听就清,一说就明,一读就东,一写就顺。语感有什么作用?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现在不是说提高语文能力吗?所以要从培养良好的语感人手。语感是积淀形成的,语感的形成是有过程的。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历练。这就需要多读书,多读就能形成能力,就能形成大量的语言模型。语言模型是需要在阅读中建构的。
这也是相通的。音乐上 有乐感,体育的打乒乓球上有球感。与邓亚萍打球的不少外国选手,站到她对面就腿软,还能打好球吗?
她的球感特别好,在0.3秒内就能判断出对方发来的求是怎么旋转的。这就是因为练得多,肯吃苦。
我们的学生书读得多,语感就自然出来了。(4)创新和打好基础
我们常说,我们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因此,基础打得越扎实,越是造成了盲从和思想僵化,训练的模式化。美国人甚至说,正是,美国考试倒数的名次才造就了美国教育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中国功夫。
教育是一个事业,事业的艺术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以献身、求真、创新的精神来对待三尺讲台,平凡的、琐碎的、具体的事情将显得意义重大而深远!课改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携起手来,扬长避短、锐意进取、用创新铺就课改之路,用智慧续写课改新篇章。
第五篇:《读书与教师成长》读后感
《读书与教师成长》读后感(王景芳)
工作之余,读朱永新老师写的《读书与教师成长》,文章属于半白话文,所以有些话语似懂非懂,就这样囫囵吞枣地读完了第一遍,《读书与教师成长》读后感。一有空,我就细细地去品味、去咀嚼其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其深意、道理。一本书读完了,的确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读书,使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后感《《读书与教师成长》读后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学生也热爱读书,与书为伴,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教师的读书,要有选择,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不仅要广泛地阅读报纸、杂志,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还要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特别是教改方面的书。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幸福的,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教师不仅要广泛地读书,而且要学以致用。利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来塑造我们的人格,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从我们这里学到最纯、最美、最多的知识。
总之,只有热爱读书,从书中不断汲取营养,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显示为师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