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唐朝读书那些事有感
观唐朝读书那些事有感
(四年级三班 何奕辰)
今天是12月3日,西安市2020年戏剧惠民活动演出来我校演出,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来到现场,等待着表演。
演出开始了,县前小学秦腔社团表演了《泾水涛涛传秦韵》,他们或唱或跳,精彩极了。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呐喊、喝彩。
接下来,少儿戏剧的演出人员为我们带《唐朝读书那些事》,那些演员穿着单薄而华丽的服装来为我们表演。在此,我非常感谢他们,在寒冷的天气中,他们用婉转的声音,曼妙的舞姿,新颖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唐朝读书那些事”。
我听见了许多诗:《登鹳雀楼》、《咏柳》、《望庐山瀑布》、《别董大》……这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诗是《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他的意思是: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黄色,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讲的是唐朝的事,但和我们现在也是息息相关,读书是每个朝代都要干的事,我们要坚持读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第二篇:读《唐朝那些事》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闲来无聊,就拿起书本来读,选择《明朝那些事》是因为我刚看到开头就被深深吸引了,从来很少人像这位作家——当年明月,通过自己对历史深刻的了解,用一种近似拉家常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读起来并不像读正史一样无聊,枯燥。相反的,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还可以在历史中深思,获得人生的哲理。让我想起培根的一句话——读史使人明理。当然,万物有弊有利,作者在作品中倾注太多的个人感情,以至于许多历史人物由于作者个人的喜恶而被升华,或者是被贬低,所以又引发一个文学作品的一个常谈话题——走进作品,又要跳出作品。是啊,大致上我们写文章,应该没有人能够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思维方式,自己的感情中完全跳出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冷静的写东西。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若是你完全看破红尘,无欲无求,心如止水,那你确实很厉害,但是那样你的人格还完整吗?你活着有意义吗?你完全可以去当木头,当石头,何必做人,来受尽人世间的种种苦楚。我们读作品时,开始时可能会完全进入作品中,甚至会跟随作者的感情,思维来理解人物,就与作者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作者推崇的人物同喜同悲。对了,这就是作者所期待的结果,因为这个阶段你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被作者俘虏了,他讲出你讲不出的感受。所以这时候你要进行第二步了——自己思考,自己升华,将别人的化为自己的,这就是所谓的跳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是我们人生路上重要的收获。当然如果你老是跳不出原来的那个圈,那你可以去阅读别人对同一话题的看法,看得多自然就要自己去思考,去判断。这期间,你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思考,才会印象深刻。这一步,多说无益,只能自己领会。最后就是忘记自己读的,这是最高境界。有一位高人说,开始时看山皆是山,然后就是看山不是山,最后就是看山又是山。这不仅是生活道理,更是人生哲理。
还是说说书本上的内容吧!首先是皇帝们。说到皇帝,大家很快就想到那些身穿龙袍,威风凛凛的大叔形象。要么就是醉生梦死,要么就是艰苦奋斗。看完了这本书,我真正地理解一句话:在你未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前,千万勿妄下结论。当然,平时说话也不要太绝对,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第三部的皇帝第一位是朱祁镇。这位老先生一生可谓是凄凉。他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犯,吃尽了苦,受尽了累,也宠信过奸邪小人,杀过忠臣。久经风雨,深通人心。对奸贼的行为动机那是看得一清二楚,但是这位还是陷在自己的亲友团所设计的逻辑陷,些看起来很没用的东西可能在危险时刻救到你。特别是学习理科知识,学习建立自己的逻辑体系(不管对错,至少是自己的思考)。这位老兄就在那个圈子里,被一群奸臣牵着绕了很久,还下令杀死了我国著名的诗人,于谦,以“意欲”谋反的罪名。(于谦这位爷爷太厉害了,为官多年竟一清二白!好人啊。)啊!“莫须有”罪名杀死岳飞;“意欲”的罪名杀死于谦,这是什么世道啊!最后是在李贤的计谋下为于谦昭冤。但是就像作者所说“他是一个好人,他几乎信任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贴木尔,阮浪,最后都成为他的朋友。”可是,好人是当不了好皇帝的。对了,这位先生最后还做了件好事:让后人在皇帝死后不要殉葬。一个好人,非好皇帝。
第二位皇帝是朱见深,一个爱情史上名流千史的皇帝。他童年特别悲惨,但是有一个女人对他始终如一,不离不弃,无论多么艰险,她都伴在他身旁,所以他做皇帝后就专宠万妃。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绝对不会相信皇帝也能对一个女人如此深情。但是毕竟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有这种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相信世界上还是有真爱的,超越年龄,超越身份,超越外界一切阻力。但是,感情上的专宠,特别是对于皇帝,当然会引起一场后宫血腥战斗。她为了自己永远能享用皇帝的爱,让所有后宫的女人都必须没孩子,不折手段。她究竟是不是坏人,我不能下结论。但是她的嫉妒心理完全燃烧尽她的理智,才使她杀死那么多小生命。她的脑海里响着一句话:朱见深是我的,谁也不能抢走他!或许这是她的生存办法,我无可厚非。我只是觉得女人如果疯起来,太可怕了。当然,有一个孩子躲过嫉妒的火焰,幸存下来,他的幸存离不开这个森严的后宫中的宦官,宫女,妃嫔们的缄默,与良心。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后宫中,人们放弃了私欲和阴谋,共同撑起善良的一片天,我相信,无论在何时何地,人的善良永不泯灭,人性的光辉永存。整整38年。这个女人走了;随后这个皇帝紧随她的脚步。不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坚贞真情,没有韩何化鸳的生生世世,没有梁祝化蝶的缠缠绵绵,也没有白娘子雷锋塔下锁真情的凄婉感人,有的只是同舟共济,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这就足够了。再说说我们亲爱的男主人公。在他的统治下虽然妖邪横行,昏暗无比,但是他本人确实一个性格温和,能明白事理,辨别忠邪,出现如此怪状,是他身上一个致命的弱点——软弱。他不处罚贪污他钱财的小人,也不责骂痛斥他的大臣,因为他畏惧权力,畏惧惩罚,畏惧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他只是一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人。对于朱见深,我深有感触。其实他是一个老实人,但是出生错了地方。生在帝王之家,四周都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没有谋略,没有霸气,没有强硬的心,又如何能谋求出路,寻得国家的生机。若是他出生平凡人家,那么他的这种处世态度至少可以让他安安稳稳过幸福的一生。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切忌软弱,感情用事。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且要有雄心,更确切地说,是贼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谨记!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仅此而已。
接下来是明朝最有辉煌的明君——朱祐樘。他就是在万妃的魔爪中幸存的皇帝。从险被堕胎的婴儿,到安乐堂中的幼童、几乎被废的太子,还不到二十岁的朱祐樘已经历尽人生的艰辛,终于登上皇帝的位置,他不会忘记他含冤死去的母亲、舍生取义的张敏、刚正不阿的怀恩,以及所有为了让他能够活到现在付出沉重代价的人们。他上任后就开始清理父亲留下来的残局,但是面对那些残害他的人,他选择了宽恕,这并不是软弱,而是宽容,因为他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冤冤相报何时了!朱祐樘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不报仇,只是报恩。作为一个皇帝有这样的品质,实在是让人钦佩。他是一个自信,明智,仁厚的伟大的人,我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对待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对待人与事都应该理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不要感情用事,特别记住,不卑不亢,以理服人,胸怀宽广。从黑暗与邪恶中走出来的朱祐樘,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明朝闹的皇帝朱厚照,就横空出世或许是他的父亲从小受尽凄凉毒害,又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就对他十分宠爱,又是帝王之家,此人的好玩程度可比老顽童,所以父母对孩子就不该如此溺爱,要适当给一些坎坷。当然,这要是换一个角度想,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朱厚照是一个孩子,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他当皇帝是正是青春期,孩子固有的叛逆期,又加上他没有经历多少,心理年龄符合正常人的发展情况。于是会出现后来的种种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其实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史上竟有这样一位放荡不羁的皇上,而且超级不听话,让人啼笑皆非。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乱世才出英雄嘛!无论那些历史学家怎么评价他,我们也应该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他,他只是一个孩子。接下来应该谈谈那些英雄人物了
第一个是李贤。他虽不是与于谦站在同一战线上,但是他深深地被于谦的精神感染了,在于谦被杀后,他决定为他报仇雪恨,但是他没有站出来公开反对那些人的恶行,因为他知道,这是没有用的,要想战胜那些奸诈小人,必须比他们更狡猾,更有权谋,他静静的隐藏自己,细心观察对手的动向,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将他们一一击破。这是一个极其聪明,极其勇敢的谋将。暗藏在敌处,学习敌人用的权术、阴谋,从背后捅一刀,这是一个智者的报仇方式。事实证明,多读书,做聪明人,正义者战无不胜。
第二位是李东阳。作为明君朱祐樘的谋臣,他个性沉稳,是个慢性子,平时总是不慌不忙,天塌下来当被子盖,此人十分擅长谋略,凡事三思而后决定,思虑紧密。他在做朱厚照的谋臣时,忍辱负重,挨了太多的骂,受了很多的委屈,吃了太多苦,等了太久太久。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所有人都指责他的动摇,没有人理解他的痛苦。我很欣赏他。大丈夫能曲能伸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他应该称得上是一个间谍,隐士。心理压力之大我无法想象,只是这个人的忍受能力实在是强,还有信念很强。我喜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做一切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天地良心。
令一位插曲人物——唐伯虎。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这位老兄他可谓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学富五车,战无不胜,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小女子我对他可是喜欢得不得了。当然他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读历史后才知道唐伯虎才情不错,但是他的一生可就不像往常讲的一样。他心比天高,但是就是因为他心太高,太自信了。那个做人啊,太自信了就变自负,虽然你有自信的资本,但是,在事情尚未真正成功之前,请要在陌生人面前胡说八道。
第三个人物我极其喜欢得人,这位大叔,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更或者是圣贤。这位就是名传千史的王守仁王大人。以前读历史时只知他是心学的创始人,而且特有个性,不过我之前上课时觉得这些很无聊,我就对此人没有太多的关注。读完这本书我对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真真的是一个传奇!
王守仁,自幼家富有,据说是王羲之的后代。父亲王华希望儿子能够考取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无奈王守仁个性十足,喜欢到关外,想为国建功立业,可惜父亲不肯,强制他读书。他早已厌倦了四书五经,更是对功名利禄没有一点兴趣,他有个更伟大的目标——当圣贤。从此,他开始不顾世人眼光,不理会他人流言蜚语,坚定的干一件事——悟道。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挣扎,他发现其实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可能是错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原因,人性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将天理和人心分开是不对的,人虽然有着种种欲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天理来压制是绝对不可能有任何效果的。接着他被奸臣害,到南方一个山区去当官,那地方罕有人烟,且土匪猖獗。在王大人励精图治下,终于有了进步。王大人在此地三年中,可谓是吃尽苦头,但是悟道之事从未停止过,也是苦难让他对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终修的正果,创立心学。提倡“知行合一”(其实我还不太懂,只知道是懂道理,还要能实践)。从后来王大人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心学对王守仁的一生影响很大,因为战争说到底是心理战争,谋略战争,有时是人数的战斗。猜心,猜谋,放手一搏,都需要此人有极深远的考虑,周密的计划,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对手知根知底,利用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施计,以做到战无不胜。所以要好好学习王大人的心学。其次,此人五花八门,无所不通,所以三教九流的人都可以与他有话讲,这是很重要的群众基础,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高高在上,要充分理解群众的心理,他们的境遇,他们的心声,才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得到他们的支持,而且懂得愈多,就表示你比别人更加多的能力。所以有时间多学点东西,什么都可以,还有要默默学习。最后王大人有很好的品德,他能忍,坚持自己的追求,不管他人的流言蜚语,做事情全心全意,就算是自己并不喜欢的四书五经,也可以读得很好,不怕苦,不怕累,勇敢,不是书呆子,进得书房,出的厅堂,有将相之才。最有感悟的是他说每天研究哲学但是并不能打土匪,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啊,学习,是要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记。此谓无招胜有招。反正以后一定要好好研究王守仁。
最后,就说说我们亲爱的奸臣们了。相信这些奸臣们已经在从古至今的人民的唾液中悔到肠子都清了。我也就不在这里骂他们了。其实他们也都是人,世上没有这些坏人的出现,哪里能显示好人的伟大。但是,这是人性中有的,只是好人把自己的欲望藏在心里,并美其名曰目标,然后他们为这个梦想通过正当途径达到,有时候会名留青史。而坏人则把自己的欲望暴露出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一个典型。我知道这种见解或许很狭隘,但是一些历史事实实在让我觉得所谓好人,有时只是执政党的说辞,历史中他们没有做过一点坏事,而在野党则永远是罪恶的源泉。哎,算了,不说了。坏人们给我的最大启示是:人一定要多读书,见识广,讲话的艺术一定要掌握,然后说话要经过大脑思考。注意你说话时周围都是耳朵。尽量不要再人家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事情发生后要积极找办法解决,不要抱怨。
第三篇:《芳华》观影后读书有感
《芳华》观影后读书有感
作者: [美] 严歌苓
原作名: 你触摸了我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4-1
导演:冯小刚
编剧:严歌苓 制片人:胡晓峰
主演:黄轩,苗苗,钟楚曦,杨采钰,李晓峰,王天辰,王可如,隋源
上映时间:2017年12月15日
最先看的是电影《芳华》,洋洋洒洒写了一堆观后感,还未整理就看到线上有小说原著,便读了。读完后将原来的观后感几乎改得面目全飞,写着写着就不想再写下去了。隔了些时日重新整理时,又生一种情结。严歌苓的书并不是每个人都一一拜读,但她的作品被无数次搬上荧屏,被大家所熟知。李安的《少女小渔》捧红了刘若英;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捧红了倪妮;陈凯歌的《梅兰芳》捧红了余少群,这些如数家珍的大制作都有不菲的票房佳绩;赵薇主演的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收视率居高不下„„背后的编剧都是严歌苓,除了《梅兰芳》外,这些大制作电影也都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这一次她又助阵冯小刚完成了电影《芳华》。有影评说这是严歌苓和冯小刚的一次还愿,向40、50后青春岁月的致礼。在我看来更向是在治伤,那个年代的可悲——“忠诚”是最高使命,“背叛”不再是耻辱所留下的伤痛。何小萍舍己为人的战地护士、刘峰活雷峰的榜样形象,在这“忠诚”与“背叛”中变得毫无价值,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落差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点小说和影片都有隐寓的表达,只是小说更残酷,更现实,时代变迁和人性命运更真切,而影片多少做了些理想化的修饰,或许是想用这种方式弥补那时的错误和遗憾,在时间中治愈撕裂的人性。读完小说,看完电影,隐隐地感觉小说中的何小嫚很象少年时的严歌苓,离异的家庭、无助孤独、缺乏关爱;电影里的何小萍又象是成名后的严歌苓,倔强、执着,只做自己,忠于内心。如果你没有来得及看原著,那就不要看了,留下电影的记忆会比翻开陈年的旧伤要好太多。
水舞青风
2018.3.11整理终稿
第四篇:观《那年那兔那些事》有感
观《那年那兔那些事》有感:
刚看之时,只觉幼稚;半刻之后,心灵震撼。
伴着《追梦赤子心》的歌声响起,一个个历史的瞬间定格在我们的眼前,那一张张黑白照片,带着浓浓的历史气息,令我等沉重,体味到新中国成长的艰辛。
“在遥远的宇宙有一颗蓝星,蓝星上有一个种花家”,“种花”即为“中华”,代表着中华民族这一个大家庭。
《那年那兔那些事》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应对各种大事件的态度,做法。主角自然是中共——一群萌化的兔子,配角包括鹰酱(美国),毛熊(前苏联),大象…
在制片人的手中,原本枯燥乏味,严肃沉重的历史成了令人哭笑不得但又不失教育意义的剧情。
因此,这部作品是一很好的历史教育材料,能让我们在笑声中铭记历史,从定格的历史瞬间中体悟东方华夏儿女挣扎斗争的艰辛。
《那年那兔那些事》是一部国产动漫,一集不长,相信广电总局是不会封杀的。其中,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讲述抗美援朝那段——种花家的兔子们奔赴它处,保家卫国。
“我在这里钻防空洞,是为了祖国的亲们不用钻防空洞!我在朝鲜吃风雪炒面,是为祖国的亲们能为了甜咸豆腐脑战上十页!”这便是兔子们所坚守信念的动力来源,这便是兔子们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唯一秘诀!
除此之外,兔子们辛苦研制两弹一星,为了种花家的蘑菇蛋牺牲自己的那集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兔子们的奉献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对于动漫中为何将中国喻作兔子,我翻阅资料得知这是因为邓爷爷的一句话——中国人热爱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而兔子本性温顺,被逼急后却也会咬人!
这样的动漫很接地气,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增添爱国情怀,传播正能量!在当今日漫甚嚣尘上,韩剧满天飞的时代,《那年那兔那些事》无疑是咱们的最佳精神口粮,让咱们在诙谐一笑中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家是种花家,每一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正如吃饭时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生于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铭记一代代种花兔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勿忘国耻,振兴种花!
第五篇:《我的唐朝兄弟》有感
《我的唐朝兄弟》有感
这部《我的唐朝兄弟》,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说它剧情荒诞且情节荒淫,甚至认为导演狗嘴吐不出象牙,能拍出这么一部让人难以看懂的电影,同样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一部具有革新意义的电影,相当一部分网友给这部电影打了满分,认为它是对现实社会的暗讽,通过荒诞怪异的黑色幽默剧情表达出了一种对社会的无情批判。无疑,我是后者。这部电影究竟好在哪?且听我细说。
剧情的大概过程: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两个强盗抢劫了一批财宝,藏匿后,进入了一个叫苦竹林的山村,随后闯入马七一家进行抢劫,不料中途来了三个官兵,官兵头头儿看到马七的女儿罗娘貌美如花,遂起色心,企图强暴,被陈六用刀子戳死,随后两人想把官兵消灭干净,不料,被跑了一个,才发生接下来这一场离奇的剧情,村官里正这一个迂腐不堪的老头贯穿整个过程,也正是因为他才发生了一起又一起的悲剧,这个嘴里只有大唐律法的村官最后也不得而终,村民胆小怕事,三次把陈六和薛十三逮住,想要送官,不料一直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两个强盗也是一会被逮,一会逃跑,当官兵第二次来到村子的时候依然是如此霸道,荒淫不堪,想要对村里的妇女进行奸淫,接着,强盗在村民们的帮忙下,把一伙官兵都杀掉了,本来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村官里正却一直想方设法阻挠强盗离开,还是想把他们送官,呵呵,薛十三和陈六中间竟然还以一个黄段子就能逃脱村民的看守,而且中间也得到了屠户鹦哥的帮助,两人是鬼使神差的和这个村子的命运连接到一起,其实两个人都对村子里的两位姑娘产生了情愫,这也是一场悲剧的开始,陈六强暴了罗娘,并产生了感情,薛十三也爱上了鹦哥,不料在一起争端中,薛十三教训了村官里正,最后这个老奸巨猾的老头,装傻,然后伺机报官,他以为结局是以两个强盗被抓而结束,其实,这是一场真正的灾难,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危机,认为官兵就是抓坏人的,但是官兵要比强盗恶狠上千倍万倍,之后官兵到村子里是见人就杀。而最后,里正趁薛十三不注意,杀掉了薛十三,后来陈六抑制不住满心的愤怒,杀了里正和多个村民,最后罗娘带着孤儿长寿和陈六出去流浪,才出现了开头的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妪、一个傻子来到一个村庄祭拜一个死人。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极盛时期,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盛世朝代,却发生电影里那种叫人心碎的悲剧。天高皇帝远没有带给苦竹村民闲适安逸的生活,反而有一批官兵压榨他们,甚至在他们中间安插一个里正,来给他们灌输天朝思想,整天都拿谁也没见过的大唐律法来吓唬这些村民,而且这个村官也并没有真正的拥有自己的思想,而是封建皇帝的集权统治下一个小小的宣传工具,村民的幸福感来自这个村官的思想灌输,他们并没有想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只想着能过一个太平的日子,而他们得到的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官兵可以随意奸淫掳掠,强盗肆意横行,而这些村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糟糕,而是越来越麻木,甚至不知反抗。
其实片中两名强盗,大家都会觉得相当粗鲁,甚至是凶恶,但是之后会发现,比强盗可恶百倍的是官兵。这些官兵的职责是什么?是保护人民,而不是奸淫掳掠,但是片子里的官兵来了一拨又一拨,同时也一次比一次凶残。盗非盗,官非官。世人浑浑噩噩却自私冷漠,道貌岸然的统治者(里正),更是不明是非。官成了盗,盗反而在极力保护村民。女人在乱世只能无奈投奔一个摸的到有安全感的男人。
于是讲故事的人只能把自己化作诗人,虽然卖诗为生,却向往着自己的梦想(东海的神仙)但此时梦想已变成了神话……李白出现的这段也是本片中的神来之笔。圆月当空,有佳酿,有萤火虫,有修竹引清风。此时不吟诗,岂不负如此良辰美景。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殁。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可悲的是十三的梦被里正给糟蹋了,最后死在自己梦想驱壳里也就是那口缸,安葬他的却是一个心仪他却跟不了他的女人!
本片除薛十三和陈六外还有很有意思的人物:里正、李白、长寿。里正和李白就不再累赘,再讲讲长寿吧。他是个无亲的孤儿,并且是个傻子,而幸好善良的村民都待他有若亲小。他看到了十三和鹦哥寻欢,又看到十三把财宝另藏。几乎每个情节他都在场,可以说他是整个故事的见证人。而且,最后他跌倒在泥水里,漂亮MM冲他笑,新的故事又将在他身上延续。除了这些,还有更深的含义。片中除他外的所有人,是无一例外的所有人,全部非死即重伤。官兵全死了,十三死了,村民大都死了,幸存的几个村民也受重伤并且家园被毁亲人死绝。陈六,被踢中命根,也没有子嗣。在畸形的社会,只有像长寿这样的行尸走兽,才可以真正平安幸福的长寿。
片中充斥着黑色幽默,看第一遍时几乎从头开始暗笑,直到里正用木签杀死十三,开始悲情。心中一直有的却只有悲凉。到底法大还是情大?里正的儿子说了:法大还是情大,全凭里正一句话。
一点对电影的评价,近来值得评价的好电影已经少之又少。就算推荐一下这部电影吧,值得看两遍三遍的电影:我的唐朝兄弟。
电影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