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等待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读后感
我从我的角度只能片面的说一方面,一个人的性格足以决定他一生。
抛开过往,寻求新的生活一直是我们向往的',抛弃了过去,我们以为会得到自己以为的幸福,而事实并非就是这样。
可是你一直忍受着现在也未必就一定幸福,我身边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亲舅舅和我舅妈就是包办婚姻,我舅舅一直不喜欢我舅妈,特别是在我舅舅成为正式职工之后就想离婚了,是我姥姥认为做人不能不义,我姥姥之前实际上很讨厌我舅妈,但是做人要有责任,无关喜恶。所以我舅舅听了姥姥的话,最终并没离婚,陪伴我舅妈此生终了,没有爱情,只剩下亲情和责任,实际上也是有一点点可悲,因为日常生活中我舅舅总是和我舅妈唱反调,这就是不喜欢。但我没有勇气去问我舅舅他是否后悔过。
我想,不论做什么决定,都干脆一些,我没其他想法,只有这一个目的,墨菲定律,所有的事情好坏都不一定。我想唯一正确的,就是坚持你的选择。
不然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幸福,因为所有事情的发展都在变化之中,从来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而你只需做你认为对的事情,坚持到底。
【《等待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精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1.关于等待的作文精选
2.等待南飞的候鸟「精选」
3.追求与等待的作文「精选」
4.等待诗歌精选
5.精选美文:等待春天
6.精选以等待为话题的作文
7.等待作文600字(精选)
8.关于等待的优美句子精选
9.等待为题作文(精选篇)
第二篇: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长名单
当地时间9月16日至19日,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National Book Foundation)依次公布了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青年文学类、诗歌类、非小说类和小说类的长名单,每个类别各10本图书入围。这是国家图书奖有史以来首次发布四类奖项的长名单。基金会将于当地时间10月16日公布短名单,并于11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晚宴上公布获奖名单。国家图书奖评委会独立于国家图书基金会工作人员和董事会,评选过程严格保密。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参选图书要求作者为美国公民,图书在美国出版,且出版时间介于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之间。
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的5名评委遴选了出版商提交的408本小说类图书,选出10部作品入围长名单。名单囊括了4名国家图书奖得主和入围者,1名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得主兼入围者,另外还有麦克阿瑟基金会奖(MacArthur Foundation Fellowship,又称“天才奖”)、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 Fellowship)等奖项得主。
1.汤姆·德鲁里(Tom Drury),《太平洋》(Pacific),Grove Press 2.伊丽莎白·格雷弗(Elizabeth Graver),《终结点》(The End of the Point),Harper/HarperCollinsPublishers 3.蕾切尔·库什纳(Rachel Kushner),《喷火器》(The Flamethrowers),Scribner/Simon & Schuster 4.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低地》(The Lowland),Alfred A.Knopf/Random House 5.安东尼·马拉(Anthony Marra),《一群生命现象》(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Hogarth/Random House 6.詹姆斯·麦克布赖德(James McBride),《上帝之鸟》(The Good Lord Bird),Riverhead Books/Penguin Group USA 7.艾丽丝·麦克德莫特(Alice McDermott),《某人》(Someone),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8.托马斯·平钦(Thomas Pynchon),《尖端前沿》(Bleeding Edge),The Penguin Press/Penguin Group USA 9.乔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12月10日》(Tenth of December),Random House 10.琼·西尔伯(Joan Silber),《傻瓜》(Fools),W.W.Norton & Company 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长名单作者简介
1.汤姆·德鲁里,男,著有《太平洋》、《汪达尔人的终结》(The End of Vandalism)、《梦中狩猎》(Hunts in Dreams)、《无所之域》(The Driftless Area)、《黑色溪流》(Black Brook)等书,小说发表于《纽约客》(The New Yorker)、《哈泼斯杂志》(Harper's)、《密西西比评论》(Mississippi Review)等杂志。曾获古根海姆奖,并名列文学杂志《格兰塔》(Granta)评选的“美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现居纽约布鲁克林。
2.伊丽莎白·格雷弗,女,著有《清醒》(Awake)、《蜂蜜小偷》(The Honey Thief)、《解开》(Unravelling)等三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你见过我吗?》(Have You Seen Me?)获得1991年德鲁·海因茨文学奖(Drue Heinz Literature Prize),作品编入《美国最佳短篇小说》(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欧·亨利奖获奖小说选》(Prize Stories: The O.Henry Awards)、《手推车奖》(The Pushcart Prize)、《美国最佳散文选》(The Best American Essays)等选集。现于波士顿大学教授英语和创意写作等课程。
3.蕾切尔·库什纳,女,处女作《来自古巴的电报》(Telex From Cuba)入围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畅销书及好书,入选《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克利夫兰老实人报》(Cleveland Plain Dealer)、《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等杂志2008年好书。现居洛杉矶。4.茱帕·拉希里,女,著有三部图书作品。处女作《疾病解说者》(Interpreter of Maladies)获得普利策奖、海明威奖(PEN/Hemingway Award),小说《同名人》(The Namesake)入围《纽约时报》、《今日美国》(USA Today)、《娱乐周报》(Entertainment Weekly)等报刊杂志好书,短篇故事集《不适之地》(Unaccustomed Earth)获评为《纽约时报》书评版十大好书,《低地》入围英国布克奖短名单。现居纽约布鲁克林。
5.安东尼·马拉,男,小说处女作即为《一群生命现象》,曾获怀廷作家奖(Whiting Writers' Award)、手推车奖、《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学生写作比赛奖(Student Writing Contest)、叙事奖(Narrative Prize)等,作品入选《2012年美国最佳非必读作品》(The Best American Nonrequired Reading)。曾为斯坦福大学华莱士·斯特格纳奖学金(Wallace Stegner Fellow)得主,现居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
6.詹姆斯·麦克布赖德,男,著有《水的颜色》(The Color of Water),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达两年。早期小说作品包括《圣安娜奇迹》(Miracle at St.Anna)、《歌声悠扬》(Song Yet Sung),后者入围有色人种促进协会形象奖(NAACP Image Award)和代顿文学和平奖(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决选名单。现为纽约大学名誉驻校作家。
7.艾丽丝·麦克德莫特,女,凭借《迷人的比利》(Charming Billy)获得199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凭借《那一夜》(That Night)入围198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那一夜》、《婚礼与守灵夜》(At Weddings and Wakes)、《此后》(After This)均入围普利策奖。现居华盛顿特区外围。
8.托马斯·平钦,男,著有多部小说与短篇小说集,小说处女作《V》(V)入围196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凭借《万有引力之虹》(Gravity's Rainbow)获得197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9.乔治·桑德斯,男,麦克阿瑟奖得主,著有多部短篇小说集,包括《天堂主题公园》(Pastoralia)、《衰退时期的内战疆土》(CivilWarLand in Bad Decline),后者曾入围海明威奖决选名单,作品编入《纽约客》、《欧·亨利奖获奖小说选》、《美国最佳非必读作品》等选集。现为锡拉丘兹大学英语教授。
10.琼·西尔伯,女,著有6部小说作品,凭借《天堂印象:故事环》(Ideas of Heaven: A Ring of Stories)入围200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凭借《家常话》(Household Words)获得海明威奖。现居纽约,任教于萨拉·劳伦斯学院。
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长名单评委简介
查尔斯·巴克斯特(Charles Baxter),男,凭借《爱情盛宴》(The Feast of Love)入围200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奖项,已出版共计5部小说、6部短篇小说集、3本诗集和非小说。曾为古根海姆奖得主,曾获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文学奖项。最新 小说作品为2011年出版的故事集《狮鹫》(Gryphon)。charlesbaxter.com 吉什·珍(Gish Jen),女,著有4部小说和故事集,曾获兰南文学奖(Lannan Award)小说类奖项、美国艺术文学院的哈罗德和米尔德里德·施特劳斯基金会(Harold and Mildred Strauss Living)奖励,曾任美国艺术科学院研究员。最新作品为《虎之写作:艺术、文化与互依自我》(Tiger Writing: Art, Culture, and the Interdependent Self)。gishjen.com 查尔斯·麦格拉思(Charles McGrath),男,曾任《纽约客》副主编、《纽约时报》书评版编辑。
里克·西蒙森(Rick Simonson),男,曾任西雅图埃利奥特湾图书公司(Elliott Bay Book Company)书商达35年,现任该书店文学项目资深采购员兼联合主任。
勒妮·施泰因克(René Steinke),女,凭借《圣裙》(Holy Skirts)入围200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决选名单。曾任《文学杂志》(TLR)总编,现任费尔利·迪金森大学艺术硕士项目主任。
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长名单
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的5名评委遴选了出版商提交的517本非小说类图书,选出10部作品入围长名单。名单囊括了多名历史学家、记者、艺术评论家、旅行作家,还有班克罗夫特奖(Bancroft Prize)、林肯奖(Lincoln Prize)、贝弗里奇奖(Beveridge Award)、普利策奖得主。10位提名作家中有9人为首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认可。
1.T·D·奥尔曼(T.D.Allman),《寻找佛罗里达:阳光州的真实故事》(Finding Florida: The True Story of the Sunshine State),Atlantic Monthly Press 2.格蕾特尔·埃利希(Gretel Ehrlich),《披波斩浪:一场海啸之后的旅程》(Facing the Wave: A Journey in the Wake of the Tsunami),Pantheon Book/Random House, Inc.3.斯科特·C·约翰逊(Scott C.Johnson),《狼与守望者:父亲、儿子和中情局》(The Wolf and the Watchman: A Father, a Son, and the CIA),W.W.Norton & Company 4.吉尔·莱波雷(Jill Lepore),《时代之书:简·富兰克林的人生和见解》(Book of Ages: 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Jane Franklin),Alfred A.Knopf/Random House, Inc.5.温迪·洛厄(Wendy Lower),《希特勒的复仇女神:纳粹屠戮场的德国女性》(Hitler’s
Furies: German Women in the Nazi Killing Fields),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6.詹姆斯·奥克斯(James Oakes),《民族自由:废止美国奴隶制,1861年-1865年》(Freedom National: The Destruction of 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1861-1865),W.W.Norton & Company 7.乔治·帕克(George Packer),《解密:新美国秘史》(The Unwinding: 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8.阿兰·泰勒(Alan Taylor),《内敌:弗吉尼亚的奴隶制与战争,1772年-1832年》(The Internal Enemy: Slavery and War in Virginia, 1772-1832),W.W.Norton & Company 9.特里·蒂乔特(Terry Teachout),《公爵:艾灵顿公爵传》(Duke: A Life of Duke Ellington),Gotham Books 10.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大白天下:科学教、好莱坞与信仰之狱》(Going Clear: Scientology, Hollywood, & the Prison of Belief),Alfred A.Knopf/Random House, Inc.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长名单作者简介
1.T·D·奥尔曼,男,著有《迈阿密:未来城市》(Miami: City of the Future),曾为《名利场》(Vanity Fair)驻外记者,遍历全球90个多国家采写新闻。
2.格蕾特尔·埃利希,女,美国旅行作家、小说作家、诗人、随笔作家。非小说作品包括《这座寒冷天堂》(This Cold Heaven)、《冰的未来》(The Future of Ice)、《开放空间的慰藉》(The Solace of Open Spaces)。
3.斯科特·C·约翰逊,男,曾任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驻外记者达12年,前往伊拉克、阿富汗、中东等地报道新闻。现居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4.吉尔·莱波雷,女,哈佛大学美国历史学教授,《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凭借《战争之名》(The Name of War)获得班克罗夫特奖,凭借《纽约燃烧》(New York Burning)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曾任200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委。现居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5.温迪·洛厄,女,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历史顾问,自1992年以来发表大量有关大屠杀的文章和图书,组织中欧和东欧的文献研究和实地工作。现任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助理研究员,现居美国洛杉矶、德国慕尼黑。
6.詹姆斯·奥克斯,男,《民族自由》获2013年林肯奖,曾凭《激进分子与共和党》(The Radical and the Republican)获得2008年林肯奖。现任纽约市立大学历史学特聘教授、研究所人文教授,现居纽约。
7.乔治·帕克,男,《纽约客》撰稿人,《杀手门:美国的伊拉克政策》(The Assassins’ Gate: America in Iraq)获评为2005年《纽约时报》书评版十大好书,《自由党的血液》(Blood of the Liberals)获得2001年罗伯特·F·肯尼迪图书奖。现居纽约布鲁克林。8.阿兰·泰勒,男,著有殖民时期美国、美国革命、美国早期共和国等书籍,曾凭借《威廉·库珀之镇》(William Cooper’s Town)获1996年普利策奖、班克罗夫特奖、贝弗里奇奖。现任弗吉尼亚大学托马斯·杰斐逊历史学教授。
9.特里·蒂乔特,男,著有《流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传》(Pops: A Life of Louis Armstrong),《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戏剧评论员,《评论》(Commentary)巡回评论员,《论昨夜》(About Last Night)博客作者。曾任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委,现居纽约。
10.劳伦斯·赖特,男,凭借《巨塔杀机:基地组织与“9·11”之路》(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he Road to 9/11)入围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并获得普利策奖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曾著有6部非小说图书,现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现居得克萨斯州奥斯汀。
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长名单评委简介 贾巴里·阿西姆(Jabari Asim),男,著有《字母N》(The N Word)、《奥巴马的意义》(What Obama Means),曾任《华盛顿邮报》书评家和专栏作家多年。现任爱默生学院写作、文学和出版副教授。
安德烈·贝尔纳(André Bernard),男,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主席兼秘书长。
M·G·洛德(M.G.Lord),女,主要写作流行文化、社会、技术等方面的作品,著有《偶然的女权主义者》(The Accidental Feminist)、《永远的芭比》(Forever Barbie)以及讲述冷战时期航天文化的家庭回忆录《航空领地》(Astro Turf),并凭此书获得斯隆基金会拨款赞助。现任教于南加州大学。www.xiexiebang.comeal),《遥远的远方》(Far, Far Away),Knopf Books for Young Readers/Random House 8.梅格·罗索夫(Meg Rosoff),《照我别走》(Picture Me Gone),Putnam Juvenile, a division of Penguin Group USA 9.安妮·乌尔苏(Anne Ursu),《真男孩》(The Real Boy),Walden Pond Press/an Imprint HarperCollinsPublishers 10.杨谨伦(Gene Luen Yang),《义和团与殉教徒》(Boxers & Saints),First Second/an imprint of Roaring Brook Press/Holtzbrinck 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年文学类)长名单作者简介
1.卡蒂·阿佩尔特,女,《底下》(The Underneath)入围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年文学类奖项决选名单,并获2009年纽伯瑞图书荣誉奖。现居得克萨斯州。
2.凯特·迪卡米洛,女,《上升的老虎》(The Tiger Rising)入围200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年文学类奖项决选名单,《德佩罗的故事:老鼠、公主、汤、线轴》(The Tale of Despereaux: Being the Story of a Mouse, a Princess, Some Soup, and a Spool of Thread)获200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现居明尼苏达州。
3.莉萨·格拉夫,女,著有5本故事书,曾用笔名伊斯拉·尼尔(Isla Neal)写作儿童文学。现居宾夕法尼亚州。4.阿拉亚·唐·约翰逊,女,2004年毕业生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学士学位。现居纽约市。5.辛西娅·角畑,女,《闪亮闪亮》(Kira-Kira)获2005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现居洛杉矶。
6.戴维·莱维坦,男,著有10余部青年图书,现任学者出版社(Scholastic Press)副总裁兼编辑部主任。现居纽约市。7.汤姆·麦克尼尔,男,著有多本儿童图书,许多作品与妻子劳拉·麦克尼尔(Laura McNeal)合著,劳拉曾入围201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为成年人写作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也多次获奖。现居加利福尼亚州南部。
8.梅格·罗索夫,女,首部作品《我将如何生活》(How I Live Now)获普林兹青少年文学奖。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现居伦敦。9.安妮·乌尔苏,女,著有多部成人和儿童图书,《真男孩》是第5部青年文学作品。现居明尼苏达州阿波利斯。10.杨谨伦,男,《美生华人》(American Born Chinese)获得普林兹青少年文学奖,并作为首部绘画小说入围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曾任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委。现居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年文学类)长名单评委简介
德布·卡莱蒂(Deb Caletti),女,《亲爱,宝贝,甜心》(Honey, Baby, Sweetheart)入围2004年美国国家文学奖青年文学类奖项决选名单,并获华盛顿国家图书奖(Washington State Book award)等众多奖项。http://debcaletti.com 塞西尔·卡斯泰卢奇(Cecil Castellucci),女,著有多部青年图书、绘画小说,包括《男孩证明》(Boy Proof)、《普通女孩》(Plain Janes)、《野兽之年》(The Year of the Beasts)、《古怪的鸭子》(Odd Duck)等,曾任洛杉矶书评青年版编辑。现居洛杉矶。http://castellucci.wordpress.com 彼得·格拉斯曼(Peter Glassman),男,担任书商达38年,现为美国早期青年文学书店奇妙书屋(Books of Wonder)创始人和所有人,著有三部图画书,编辑多部奇妙书屋经典系列图书。
E·洛克哈特(E.Lockhart),女,评委会主席,《弗兰奇兰道银行不堪回首的历史》(The Disreputable History of Frankie Landau-Banks)曾入围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年文学类奖项决选名单,并获普林兹青少年文学奖、西比尔斯奖(Cybils Award)。最新出版的作品《活生生的男友》(Real Live Boyfriends)是鲁比·奥列弗(Ruby Oliver)系列第4部。www.xiexiebang.com 莉萨·冯·德拉塞克(Lisa Von Drasek),女,为《纽约时报》、EarlyWord.com博客撰写青少年图书评论,曾任纽约儿童文学中心主任、银行街教育学院儿童馆馆长。现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童文学收藏馆馆长。
第三篇:中国国家图书奖历届获奖书目
中国国家图书奖历届获奖书目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获奖书目
国家奖
《蒙古秘史》新还原本(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巴雅尔
365夜故事 少年儿童出版社 鲁兵 主编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苏叔阳
大唐西域记校注 中华书局(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
东晋门阀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田余庆
福乐智慧(维吾尔文)民族出版社尤素甫·哈斯·哈吉甫
工程控制论(修订版)科学出版社钱学森、宋键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 徐中舒 主编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
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委会
李可染书画全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李可染作;李可染、杜滋龄主编
路——徐肖冰 侯波摄影作品集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徐肖冰、侯波
罗摩衍那 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蚁垤著;季羡林译
莎士比亚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莎士比亚著;朱生豪等译
实用儿科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主编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人民出版社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沈苏儒译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文物出版社 苏秉琦著;俞伟超 张忠培编
随想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巴金
陶行知全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陶行知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管锥编 中华书局 钱钟书
条约法概论 法律出版社 李浩培
微分动力系统的定性理论 科学出版社廖山涛
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裘锡圭
西藏简明通史(藏文)藏文古籍出版社恰白·次旦平措、诺昌·吴坚
冼星海全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冼星海著;《洗星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 海峡文艺出版社王蒙、邓友梅、从维熙、冯骥才、陆文夫、张贤亮、张洁、张一弓、张承志、贾平凹、蒋子龙、谌容
英汉大词典 上海译文出版社 陆谷孙主编
永乐大典(影印汇辑本)中华书局(明)姚广孝等著;中华书局编辑部
幼学启蒙丛书 明天出版社 赵镇琬主编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陈洪新等
值分布论及其新研究 科学出版社 杨乐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文丛·孙冶方选集 山西经济出版社孙冶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刘国光主编 图书下载
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故宫博物院藏画集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美术五十年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文化部艺术局、《中国美术五十年》编委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
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年-1949年)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 文物出版社敦煌研究院编
中国土壤(第2版)科学出版社熊毅、李庆逵主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挂图、图集、概论)地质出版社马杏垣主编
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 地质出版社黄汲清、陈炳蔚
周恩来传 人民出版社 金冲及主编
荣誉奖
辞海(198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夏征农主编
甲骨文合集 中华书局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鲁迅全集(新注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鲁迅著作编辑室编
离心叶轮的内流理论基础 浙江大学出版社沈天耀编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谭其骧主编
中国美术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编
乾隆版大藏经 文物出版社雍正始刊刻,乾隆时期完成;文物出版社整理、补版
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获奖书目
国家奖
朝鲜语词典(共3卷)延边人民出版社金琪钟
邓小平思想研究(共3卷)国防大学出版社钱抵千等
高士其全集(共4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高士其著中国科普研究所编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资料编委会
蒙古族民歌集成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内蒙古分卷编委会
泌尿外科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吴阶平主编
求索丛书(共10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钟启泉等
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共52卷)重庆出版社刘白羽等
思辨随笔 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元化
天线罩电信设计方法 国防工业出版社杜耀惟
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 天津人民出版社吴敬琏
刑法学原理(共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铭暄
叶圣陶教育文集(共5卷)人民教育出版社叶圣陶著 刘国正编
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共1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
元明清名家绘画系列(共5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战争和人(共3部)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火
浙江植物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郭延礼
中国抗日战争史(共3卷)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矿床(上、中、下册)地质出版社宋叔和等
中国三峡 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三峡》编委会
中国通史(共10卷)人民出版社 范文澜蔡美彪
中国文物精华大全(共4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彭卿云等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四川辞书出版社宛耀宾等
中国婴幼儿百科(共100册)海燕出版社茅于燕、郑延慧
中国玉器全集(共6卷)河北美术出版社杨伯达等
中华美德图说(共8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钟起煌浦漫汀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陈奇等
宗白华全集(共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宗白华
荣誉奖
巴金全集(共26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仰晨荣誉奖
冰心全集(共8卷)海峡文艺出版社冰心 著 卓如编荣誉奖
闻一多全集(共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闻一多 著 孙党伯等编荣誉奖
学术论著自选集(共21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钱伟长等荣誉奖
殷周金文集成(共18卷)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荣誉奖
中国古建筑大系(共10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程里尧等荣誉奖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共58卷)军事科学出版社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荣誉奖
第三届国家图书奖获奖书目
国家奖
楚学文库湖北教育出版社张正明 主编国家奖
船山全书岳麓书社本书编委会国家奖
丹珠尔(藏文)中国藏学出版社崔成仁钦等国家奖
敦煌石窟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段文杰等国家奖
复杂系统中的电磁波复旦大学出版社金亚秋国家奖
旷代逸才——杨度湖南文艺出版社唐浩明国家奖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詹锳国家奖
岭南文库广东人民出版社于幼军 主编国家奖
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国家奖
潘天寿书画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潘公凯编国家奖
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文出版社陈章太等国家奖
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郭天民等编国家奖
塞万提斯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董燕生等译国家奖
神脑聪仔卡通系列丛书接力出版社聪仔工作室国家奖
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海燕 等国家奖
世纪之交:与高科技专家对话辽宁教育出版社朱丽兰主编国家奖
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谭崇台国家奖
现代科学技术博览丛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朱光亚等国家奖
小鳄鱼丛书海燕出版社孙幼军 等国家奖
医药志(哈萨克文)乌太波依达克国家奖
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卿希泰国家奖
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地质出版社袁学诚等国家奖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卢良恕等国家奖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王运熙等国家奖
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编委会国家奖
中国针灸四大通鉴青岛出版社邓良月等主编国家奖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人民出版社白钢主编国家奖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柳斌主编国家奖
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 河北教育出版社王善迈
转移核糖核酸——结构、功能与合成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王德宝等国家奖
红军长征史 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荣誉奖
曹禺全集 花山文艺出版社 田本相等主编
世纪伟人邓小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徐佑珠
韬奋全集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
张岱年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张岱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上海书店 徐中玉等主编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中国农业出版社本书编委会
中华大藏经 中华书局 任继愈主编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获奖书目
国家奖
比较法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宗灵 著国家奖
不知道的世界(10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陈海燕 主编国家奖
蔡元培年谱长编(4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平叔 著国家奖
藏传历算学大全(5卷)四川民族出版社 本书编写组编写国家奖
草房子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曹文轩 著国家奖
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4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苏步青 等著国家奖
电机工程手册(第二版)(8卷)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编委会 编国家奖
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李晴祺主编国家奖
敦煌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季羡林 主编国家奖
俄汉详解大词典(4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辞书研究所编纂 国家奖
尔雅诂林(6卷)湖北教育出版社 朱祖延 主编国家奖
郭店楚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 荆门市博物馆 编国家奖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罗念生 等译 国家奖
胡绳全书(6卷)人民出版社 胡绳 著国家奖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3卷)北京出版社 王洪图 总主编国家奖
季羡林文集(24卷)江西教育出版社 季羡林 著国家奖
教育哲学通论 山西教育出版社 黄济 著国家奖
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建礼 主编 国家奖
名家点评大师佳作——中国画、欧洲油画(2卷)山东美术出版社王伯敏 主编 国家奖
南明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顾诚 著 国家奖
农业大词典 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编委会 编国家奖
青藏高原研究从书(5卷)广东科技出版社 汤懋苍 等主编国家奖
世纪木鼓 云南人民出版社 黄尧 著国家奖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4卷)辽海出版社傅璇琮主编国家奖
王朝闻集(2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朝闻 著国家奖
现代蒙古语频率词典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达·巴特尔 等主编国家奖
校雠广义(4卷)齐鲁书社(副牌)程千帆 等著国家奖
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苗力田 主编国家奖
扬州画派书画全集(12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薛永年 等著国家奖
彝文经籍文化辞典 京华出版社 马学良 主编国家奖
智能自动化丛书(6卷)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戴汝为 主编国家奖
中国军事史图集(2卷)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军事博物馆 编纂国家奖
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史 河北人民出版社 王相钦 主编国家奖
中国农村改革二十年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锐捷 主编国家奖
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文物出版社 本书编委会 编国家奖
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6卷)未来出版社 张美妮 等主编国家奖
中国制造 作家出版社 周梅森 著 国家奖
中国主要人工林树种木材性质 中国林业出版社 鲍甫成 等著国家奖
中外教育比较史纲(3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张瑞璠 等主编国家奖
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振义 等主编国家奖
荣誉奖
蔡元培全集(18卷)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荣誉奖
化工百科全书(20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书编委会编荣誉奖
老舍全集(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著荣誉奖
李俨钱宝琮科学全集(10卷)辽宁教育出版社 李俨钱宝琮著荣誉奖
全宋诗(7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荣誉奖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李荣主编荣誉奖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荣誉奖
郑振铎全集(20卷)花山文艺出版社 郑振译 等著荣誉奖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8卷)大象出版社 本书总编辑部 编荣誉奖
中华文化通志(101卷)本书编委会 编荣誉奖
朱自清全集(1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 等著荣誉奖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获奖书目
国家奖
《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刘曦林 等主编 国家奖
《Mathematics Mechanization(数学机械化)》科学出版社 吴文俊著 国家奖
《八大山人全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 王朝闻 主编国家奖
《大雪无痕》 吉林人民出版社 陆天明 著国家奖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 军事科学出版社 张万年 等编撰国家奖
《冯至全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冯至 著 刘福春 等编国家奖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功勋谱》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李迅主编 国家奖
《好阿姨新童话系列丛书》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金波 主编国家奖
《华夏审美风尚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 许明 主编国家奖
《马寅初全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寅初 著 田雪原 主编国家奖
《漫画金头脑丛书》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开逊 主编国家奖
《乔木文丛》 人民出版社 胡乔木 著?《胡乔木传》编写组 编国家奖
《上海通史》(15卷)熊月之 主编国家奖
《水下机器人》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蒋新松 等编著国家奖
《汤用彤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汤用彤 著 汤一介 主编国家奖
《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 文物出版社 宿白 著国家奖
《天界 》 岭南美术出版社 林晶华 编著国家奖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王力 主编国家奖
《显密文库》(1-5卷)四川民族出版社 隆钦阙英·朵登多吉著 国家奖
《新中国经济史》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苏星 著国家奖
《应用心理学书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 主编国家奖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中华书局 杨明照 校注国家奖
《中国地质学》(扩编版)地质出版社 李四光 原著《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 编著 国家奖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 李国钧 等总主编国家奖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郑天挺 等主编国家奖
《中国森林》 中国林业出版社 吴中伦 等著国家奖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 中国电力出版社 周大兵 等编著国家奖
《中华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敏章 主编国家奖
《朱德熙文集》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 著国家奖
《最新玉篇》 辽宁民族出版社 文淑东 等主编国家奖
荣誉奖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徐慰曾主编 荣誉奖
《大中华文库》(第一辑)湖南人民出版社《大中华文库》编委会 编荣誉奖
《顾毓琇全集》辽宁教育出版社 顾毓琇 著 杨义 等主编荣誉奖
《胡风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胡风 著 梅志 等整理荣誉奖
《科学与艺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政道 等主编荣誉奖
《李大钊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李大钊全集》编委会 编荣誉奖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云南人民出版社东巴文化研究所 编 荣誉奖
《钱学森手稿》山西教育出版社 钱学森 著 郑哲敏 主编荣誉奖
《田汉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田汉全集》编委会 编荣誉奖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 编荣誉奖
《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华本草》编委会 编荣誉奖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获奖书目
荣誉奖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10卷)科学出版社 吕叔湘全集(19卷)辽宁教育出版社 梁思成全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贾祖璋全集(5卷)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波斯经典文库(7种/18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茅盾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二、三级品)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上购书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100册)四川民族出版社 续修四库全书(180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第一辑)线装书局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绘画全集 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6卷)人民美术、浙江人美、吉林美术、江苏美术、广西美术
正式奖
序号 书 名 出 版 者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 长春出版社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33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二、三卷)江苏人民出版社 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中国鲁迅学通史--20世纪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微观透视与理性反思 广东教育出版社 无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吴梅全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永远的三峡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书法史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门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物理学史大系(9卷)湖南教育出版社 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上、下)科学出版社 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历代织绣珍品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 杂交水稻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实用外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解读生命丛书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院士数学讲座专辑(3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15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0卷)湖南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全清词·顺康卷 中华书局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中华书局 德格印经院藏传木刻版画集四川民族出版社 突厥语大词典 民族出版社 无人区科学探险系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华文明大视野 21世纪出版社
第四篇:等待读后感
《等待是美丽的》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名叫——《等待是美丽的》。他是一本散文,聚集了许多得了冰心奖的等
我看完这本书的之后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等待是一段艰辛的距离;等待是从失败到成功的距离;等待是从播下一蝶的距离。
等待别人是一种美德,有好多的科学家也等待过许多许多人,待美文,我一看就舍不得放手,这本书讲了许许多多等待是美丽的故事。他们还被称为等待是美丽的科学家。
然而真正的等待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粒草籽到收获一片的绿意的距离;等待是从毛毛虫变成蛹,然后再从蛹慢慢地长成美丽的蝴等待并不是一张白纸。和等待相关联的词汇是坚韧的,是梦想与奋斗。会等待的人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咬牙坚持。会等待的人的表情并不是痛苦的、抱怨的,和站在人生的领奖台上那短暂的一刹那相比而言,浸透着汗水和泪水的等待闪烁着更加灿烂的光芒。那是因为你付出了,你创造了。
谁能明白,等待是多么漫长的呀!可是,一粒粒草籽,艰难度过了寒冷的冬天。然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内心的憧憬要穿越多少严寒和寂寞,需要忍受多少重复与枯燥。然后,就在某一个暖洋洋的春日,完美地绽放。谁也记不起,那曾经是一粒粒多么不起眼的草籽呀!春天的那场魔术一般盛大的花事,就是源于一粒一粒的草籽在寒冷的冬季里从不绝望的等待。
其实,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等待真的是美丽的!
我以后一定要耐心的等待别人!篇二: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
(一)今天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孝心不能等待》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看书过程中我数次哽咽,心情十分沉重。真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病床前儿痛惜,天若有情天亦哭,泪飞顿作倾盆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在回想,我对父母怎么样,够不够孝顺,结果答案是我为父母所做的还不如父母为我付出的十分之一,真的很惭愧。每次回到家看到父母那花白的头发,憔悴的面庞,我的心里都不禁难过,原来他们真的老了,原来我真的长大了,我该少让他们为我操心,应该是到我孝顺他们的时候了。看到作者对母亲去世,没有在她活着的时候抽出更多时间孝顺他们而感到懊悔,这件事也给我敲醒了警钟。说起来我的父母也已年近花甲,即使从现在算起,我还能孝顺他们多少年呢!想到这,我突然觉得很害怕,我无法想象父母如果哪一天不在了,我会是什么样子,我想我会崩溃吧!
记得一次回家,我们三口人一起看电视,这时电视里正播放一则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广告,广告播完后,我父亲对我母亲说了一句“以后咱俩也是空巢老人了!”,当时听完父亲的话我既震惊又有些许生气,我就回了一句:“谁让你不多生一个来的!”当时爸爸没在说话,可他不知道,我嘴上虽这么说,但当时我就已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空巢老人,我一定多回去陪他们,就算我真的抽不出太多时间,我也一定会让我的孩子多陪在他们身边,不让他们感到孤单!
所以,爸爸妈妈,为了不让你们的女儿伤心,不让你们的女儿自责没有好好孝顺你们,你们一定要长寿,一定要健康!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
(二)刚刚拿到《孝心不能等待》这本书,就有了一些疑问,第一:孝心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随时都可以给予的。但是为什么说不能等待呢?第二:为什么文中的母亲生活不公平却任劳任怨?让我们来依次解决。
文中的母亲在这本日记中,作者用一种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遗憾,写出了思念故去母亲的锥心痛悔。这种由衷的情感不仅仅是作者的内心感受,也是千千万万儿女的共同感受。这是教育我们这些子女和我们教育子女的一部最好的教科书,是一份最人性的精神食粮。
初读这本小说,我就潸然泪下,文中的母亲一生任劳任怨。不顾自己身体健康,全心全意的为自己的儿女无私奉献,最后竟然一病不起了。再说说她的儿女们:作者不远万里奔赴她母亲所住的医院,不分昼夜的照顾生命垂危的母亲。这就是我们枫叶学子所需要学习的精神。
细品这本小说,我感受到了亲情有无限的力量,我们可以在任何一处地方感受到亲人的爱。例如:文中的母亲本该活不了几天了,可是为了能和她的儿女团聚,她奇迹般的延长了寿命,这可谓亲情有无限的力量,以此使母亲坚强的多活几天。据说,美国的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他把孝顺放在了人生的第一位,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俺爹俺娘》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打动了每个参观者的心。可见,“孝心是人精神家园的一块净土”。
追悔用泪水书写,呼唤用真情诉说。在一切还来的及的时侯,好好地孝敬我们的父母吧!就像本书提醒的那样:“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读后感
(三)今天眼含泪水读完《孝心不能等待》一书颇受感动。每个有孝心的儿女都有一个心愿:当我们功成名就,当我们拥有汽车、别墅的时候,我们会给老妈老爸更多的金钱和物质上的富有,让老人好好享受一把,颐养天年!然而,垂垂老矣的双亲的生命是有限的:孝心不能等待。
记得前年回老家有位朋友对我说:多少年来,他梦想给母亲买一套房子,装修好,然后接老人与自己住在同一个城市。三个月前当此君梦想实现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赶回老家接母亲,恰好就在这一天,母亲溘然长逝。他追悔不已,因为这份孝心他努力了十多年。母亲却没有享用一天!那扇孝敬的大门被永远地关闭了,留给他的是永远的悲思与遗憾。据说,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这句话出自于一个美国的首富,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
今天眼含泪水读完《孝心不能等待》一书颇受感动,建议身边的朋友能够抽出时间拜读一下,相信也能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心境得到一次巨大的洗理和升华。每个有孝心的儿女都有一个心愿:当我们功成名就,当我们拥有汽车、别墅的时候,我们会给老妈老爸更多的金钱和物质上的富有,让老人好好享受一把,颐养天年!然而,垂垂老矣的双亲的生命是有限的:孝心不能等待。
记得前年回老家有位朋友对我说:多少年来,他梦想给母亲买一套房子,装修好,然后接老人与自己住在同一个城市。三个月前当此君梦想实现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赶回老家接母亲,恰好就在这一天,母亲溘然长逝。他追悔不已,因为这份孝心他努力了十多年。母亲却没有享用一天!那扇孝敬的大门被永远地关闭了,留给他的是永远的悲思与遗憾。据说,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这句话出自于一个美国的首富,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朋友心怀大志,远离亲人和家园外出创业,为了理想和追求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好似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他地球都不会运转一样。可是,当有一天静下来回想
过去或者面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时,你会否留下悔恨和遗憾。其实作为父母想到的不仅仅是你每次给予的金钱和物资,当然这些也不能够满足你那份骄傲的虚荣心,更不能以此去报答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篇三:生命不再等待 读后感
《生命不再等待 》读后感
封面上是一条通往远方的小路,两旁金黄的稻草随风而动,路的尽头无比光亮,而书 的角落里写着一段“一辈子这么短,再不相爱就老了,幸福这么短,在不抓住就没了,生 命这么短,再不奋斗就来不及了” 就为这简单而干净的封面与文字,我决定翻开这本书。《生命不再等待》讲述了作者18岁读大学,理想是去环游世界;22岁大学毕业,说等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说等买了房子以后再说;30岁有车有房,说等结婚了再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说等孩子大一点儿再去;40岁孩子大了,说养好了老人再去;最后,哪也没去的人生经历。
书中第一章就以《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展开了阐述。人的一生,不过是一场旅途,如果你始终不上路,那么任何风景都属于别人,而你的生活,只能用也无风雨也无晴来表达。作者通过真实的个人故事和深刻的人生教训,探讨了人类普遍存在的被动等待好运降临,而不在自身找问题、找出路的倾向,并对于如何改变、打破庸碌状态给出了实用的技巧和建议。她告诉我们,行动起来,大胆前行,是时候要检验你的执行力了!你不必等待到达哪个彼岸或是变成什么样子——人生无须等待,幸福不在未来!等待将来更美好的生活,这已然成为我们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成为固有的生存模式。我们在生命中等待,寄希望于未来某时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等待赚更多的钱、拥有更少的债务,等待结婚(又或者是离婚),等待孩子的出世,等待退休,还有很多人甚至在等待精神开悟!我们等待下一位导师、智者、治疗师的到来,自以为他们最终会向我们解释生命的意义。我们预期新的生活体验、下一次的研究会,又或下一次的进修能够给我们提供答案。我们等待被认可,等待被人发掘,等待安全感的到来,等待事事如意、时时顺心,等待体验心灵开窍。我们就这样一直等着,等着生活都井然有序,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等待,是因为我们相信当这一切都到来或发生时,我们就会感到顺心如意,如此就会快乐。
这种等待与耐心有着天壤之别。正如人们所说,耐心是一种美德。当拥有耐心时,我们会觉得安然自在。我们容许自我去信赖生命的进程,不加干扰,顺其自然,让生活在我 们的意识之下徐徐展开。而当等待时,生活却被我们束之高阁,而我们自己则陷入了焦躁与骚动的混沌当中。自我不再是真实的自我,而被定义为一种将可以改变自我而使之更为优秀的外在的事物或体验。如此,我们脱离了当下的生活,同时被蒙蔽了双眼,看不到真正的自我。
荒谬的是,我们徘徊在原地等待,却同时想要到达彼岸—此时此刻而非此荒谬的是,我们徘徊在原地等待,却同时想要到达彼岸—此时此刻而非此地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相信,当我们到达那里或拥有那物时,生命将获得永恒的快乐。我们寻觅那一片神奇的可以治愈生命缺憾的解药,但如果它已经被我们吞下了呢?如果我们生来就具备呢?如果我们自己就是答案呢?
在生活中,我敢肯定,诸如“我还在准备”“等明天吧”“要不下次再说”这样的话语我们并不陌生,而关于因为等待而错过的事,错过的人也在每个角落不断上演,我们总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去直视或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好坏,却以等待的姿态郁郁度日。而后真正与机会失之交臂之后你会追悔莫及。读这本书就像是与最好的朋友喝着咖啡聊着天,细腻、诙谐而聪慧,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克丽丝滕·莫勒就是以这种诚恳的态度传递积极的信息,鼓励我们行动起来。
总得来说,这是一本励志类的书籍,直指人性中经常会出现的懒散、拖延等恶习,是自我检视的过程。篇四:等待戈多读后感 一个永不停歇的循环---《等待戈多》读后感
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过《等待戈多》这部戏剧,其作者萨缪尔·贝克特凭着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一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看完了这部剧。第二幕中,场景几乎相同,只是树上多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依旧在等待戈多,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他们一起说些无聊的话、做些荒唐可笑的动作,这时,波卓和幸运儿再次出现了。仅仅过了一晚,波卓的眼睛瞎了,幸运儿变成了聋子。最后,昨天出现的那个小男孩又来了,他告诉两个流浪汉戈多今晚不能来了,明晚准来。至此,两个流浪汉十分的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最后却都站着不动。
整部剧没有明确的主旨和情节,不论从戏剧的结构、人物的语言还是情节的发展来看,都十分地荒诞可笑。戏剧只有两幕,而事实上第二幕几乎是重复第一幕的情节,两者只在细微处有些许变化,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该剧有第三幕、第四幕的话,那也应该是对第一、第二幕的重复。
在剧中,戈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他却并未出现,作为读者,我们永远不知道戈多到底是什么,而该剧作者贝克特也没有给出答案。我们在这部剧中能看到的是两个流浪汉,他们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麻木地生活着,他们不停地絮絮叨叨,想以此来感受自己的存在,支撑着他们的是戈多,他们希望戈多的到来能拯救自己。戈多最后并没有来,也没有人知道戈多到底会不会来,但是流浪汉
最终还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似乎还是想继续等下去。另外,我们在剧中还能看到那几乎不变的场景,包括波卓和幸运儿。虽然在第二幕中,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波卓瞎了、幸运儿聋了,但是从某种更高的角度来看,外在场景其实几乎未变,叶子可以再次掉落,这也就是说,两个流浪汉几乎可以看作是在重复前一天所做的事,这件事就是等待戈多,也正是这件事支撑着他们生存下去。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成名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贝克特本人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而他在《等待戈多》这部作品上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把情节和动作降到了最低。剧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带上了些许喜剧的色彩,尤其是两个流浪汉,他们极尽荒诞的可能,疯疯癫癫,比如一开始脱靴子的爱斯特拉冈、掸帽子的弗拉基米尔,观众看到这些会忍俊不禁;但是随着第二幕的结束,观众们很可能就无法再轻松一笑了,因为他们在这部剧中感受到了“生无趣,死亦无趣”的观念。
这部戏剧旨在反应生活的毫无意义和存在的荒谬思想,它与传统戏剧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非理性的结构以及毫无逻辑的语言,观众不能从荒诞的语言和对话中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那么是不是观众就很难理解这部作品了呢?不是的,不同层次、阶级的观众看过这部剧后几乎都能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论他们理解的戈多是谁,似乎都是有意义的。他们可以把戈多理解为社会、希望、局外人等等,戏剧的作者贝克特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
我不能明确地说明戈多到底代表了什么,但是我在这部剧中看到了一个永不停歇的循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满怀希望的开始等待,然后中途有所迷茫---怀疑戈多是否存在、会不会来,最后得知戈多不来时绝望透顶,这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结束之后,第二天来临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新循环又开始进行,周而复始,从不停止。从这个角度看来,如果把戈多看成希望,也就预示着人的一生其实都在希望---迷茫---失望---绝望中循环,没有人能跳出这个圈,谁也不会是例外。但是,希望是存在的,只是无人能告诉你需要等多久、你的等待是否有意义。我觉得贝克特在写作这部作品时用了一个极其诡异的手法,先给观众蒙上眼睛,最后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丝光亮,使得我们不至于压抑苦闷到绝望。说到这里,可以用戏剧里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戈多迟迟不来,苦死了等他的人。”-----行政0902 曹露 学号:090230218篇五:等待超人读后感
《等待超人》观后感
2011级英语师范3班 苏楚君 20114033111 对于美国,我知道的是华尔街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白宫和国会大厦是世界政治的焦点所在。而五角大楼、西点军校,是展示美国军事力量的地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斯坦福,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巨擘引擎。爱迪生、爱因斯坦是家喻户晓的发明家、科学家。英特尔、微软公司、ibm、苹果公司,是美国现代高科技的代表。在我眼里,比起这个超级大国似乎没有弱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等待超人》告诉我美国,美国教育弊端暴露,高收入低产出。虽然美国政府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美国教育当中,但人才的产出与大量的投入并不成正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很多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且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地球上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有的高中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辍学工厂,无数少年过早进入社会。资料显示,美国初中等教育中学生辍学率高,无数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无所事事,犯罪率高。因而,国家在这些毫无回报的囚徒身上的供养资金等同甚至高于用于供给学生读高中大学的费用。曾近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统,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虽然政客们不断强调要改善弊端丛生的教育系统,可是孩子们的教育情况始终没有任何改观,反而呈现令人担忧的前景。但同时在美国人眼里,知识具有无穷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望是强烈的。对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上大学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会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希望美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是该积极行动起来,一扫这一领域中的弊端,还是呆呆坐在地上,等待超人的出现? 《等待超人》告诉我,低素质教师和麻木不仁的学校官僚主义使学生们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影片介绍了杰出的教育改革者,包括杰佛里·卡纳达。他在纽约市创建了“哈莱姆儿童区”。这个项目为数以千计的贫民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卡纳达说,优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优质教师。教师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教师终身制,教育终身制的实行,使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等,在这样的范围下,教育效率自然低下。事实,教育终身制度的弊端早就被发现,也有教育家试图进行改革,即取消这个制度,但强大的美国教师工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抵制改革,最终改革还是未能如人所愿。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想要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选拔制度等必须重新建立起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是山姆大叔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山姆大叔是否有绝招,又是否会有超人出现化解美国的教育危机,我们拭目以待。
第五篇:《等待》读后感
《等待》读后感
《等待》读后感1
等待戈多——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但在阅读之前内心迟迟不知道“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实,现在我也不知道“戈多”具体代表着什么,只是模糊的认为那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休止的等待不知道等待何物的等待)当我怀着N个“?”读完这个剧本后,我感到沉闷、寂寥、无奈、彷徨。等待是亢奋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们无疑是坚定的。我们要用心中的信仰,来实现一个艰辛的过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
在两个流浪汉无助的等待和无聊的对话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无聊,虽然这孤寂与无聊出自戏剧本身,可同时又与我们心中不可鸣状的情感相撞击。
在此其间我们寻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点,希望从牢笼中冲破出去,也许会遍体鳞伤,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们就会顽强地站起来,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而努力,而且让我体味到人生中的甘与苦。
《等待》读后感2
我刚迈入初中,进入快节奏的生涯,时间匆匆,让我不知所措,是的,我在等待,等待初二,初三中考。这些徘徊,使我厌倦,想淋漓尽致的狂放,想自由的休息一会儿。
我真感到有些疲惫,每天学习到晚上九点半多,每天六点半起早“值班”,这样的起早贪黑犹如地狱般黑暗,有时一段话半小时都无法完成,我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无力。我真的害怕自己会丧失最后的一丝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帮可以结束?
我一次次看到作者对大学的渴望,一遍遍听到作者对这“苦海”无力的呻吟,似乎也体会到自己的无知,但我肯吃苦,肯用功,知道黑暗过后,会有一片明亮,知道期待与彷徨的心情过后,就能抵达我所要去的地方。
有人说等待是辛酸的,但我会坦然地面对,会努力的学习,“学海无涯苦作舟”。或许天上能掉馅饼,或许不可能如愿以偿,但我依然坚信:只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化整为零,就能如愿以偿,我等待着这个结果的到来,为了这个理想,我一直在努力着,等待着——
《等待》读后感3
这两天看到报纸上说一本小册子在被推崇——《孝心不能等待》,这天网上找来看了看,没有太多的感动——因为父亲母亲此刻正坐在客厅里,姐姐姐夫正陪他们看电视呢,讨论剧情等笑语随时送入我的耳边。对于我们寻常人家,孝心不能体此刻重病的时候请到最好的医生,也不能动用很多的关系来给予他们最好的治疗,当然,也不会有很多人关心我的父母,只有几个知心朋友经常会有问候的话语。但年迈的父母,在你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向在你们旁边,不离不弃!——的确,孝心不能等待!
注:如果我能找到自己的伴侣,一般来说我还是会选取与父母分开生活的好,但我们肯定会尽力住近一些,以便能够尽最大可能给予父母照顾,毕竟他们年龄已经较大了(父亲80,母亲76,现生活都能自理)。当然,如果伴侣家中也有老人,我会同样对待的,毕竟都是养育我们的父母。
《等待》读后感4
人在对象中无法获得安全感却又欲罢不能,遂构成了这个荒诞而又实在的'世界。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刚都想通过交流派遣空虚,又始终得不到对方诚恳的响应,在隔阂中又没人敢做出离去的行动,当爱提出“咱们要是分手了,也许会好一些”后,只留下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又是重复的、破碎的对话,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对于波卓和幸运儿的病态依恋关系,弗洛姆指出:受虐狂通过被压抑来获得安全感,而虐待狂则通过压抑别人来获得安全。
在这种依恋状态下,人想从对象那里获取安全感,可悲的是,人不但一无所获,反而深陷于病态的依恋关系中而浑然不觉,仍幻想着只要与对方在一起,就能降低荒诞世界中的压抑感。这样,人便受着病态依恋关系的支配而走向精神荒漠。他人变成了可以随意倾泻感情、甚至诉诸暴力的木偶,自我越来越不想理解与倾听,最终在极度的孤独中丧失时间感,将诞生等同于死亡。
从这个角度出发,等待戈多,就是等待人灵魂深处的相接,也就是等待真正的人生。
《等待》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有一个心理学家,以测试他们的生活的孩子的自我控制的影响,我们已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教育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自己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我们每人都有一颗具有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也是告诉学生他们,如果没有马上吃掉软糖就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需要可以及时吃到两颗软糖。
在这20分钟,有些孩子心切,一旦糖果吃。有些孩子能耐心等待,暂时不要吃糖果。为了能够忍受自己的脾气,或闭上眼睛不看眼睛糖果组成,或头枕双臂自己。最后,这两个孩子吃糖。
实验结束后,心理教育学家继续进行跟踪管理研究通过这个实验的孩子,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后续的结果显示,吃两颗糖的孩子在年轻时仍然可以等待机会,而不是急于寻找机会。 他们有能力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即自我控制,暂时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
换句话说,那些能等待的人比那些不能等待的人有更高的成功率。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让小自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宽敞明亮。
《等待》读后感6
睡了四个小时,醒来六七次,最后干脆不睡了,玩手机吧。拿起手机,习惯性地登上QQ,习惯性地把每个分组都打开又关上,在线的没几个,自己关心的和关心自己的,聊的来的都不在线,大概他们都在熟睡中吧。
进入空间一看,我很诧异,老焦竟然半夜写了那么长的《等待》,那么长啊,那决非一时兴起之作,没发现他还挺会编故事的,不简单,而且还写出了我的一点心声,等待吧,鲁迅老爷爷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暴发”,在人生这么一个特殊又重要的时期,我们应该不断地反省,然后继续前进,困难和挫折是打不败我们的,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要想不负众望,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首先打败自己,然后塑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你”说的对,我是该放下曾经,放下过去,去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了,我坚信我一定会成功的,记得你曾经的座佑铭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我认为努力一定会成功,如果不成功,说明努力的还不够,经历了风雨怎么会见不到彩虹呢?我会证明给所有人看,我是好样的,同时也希望关心我的和我关心的人也能努力努力再努力,共同与成功干杯。
《等待》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一篇《等待》的文章,文章大意是: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老农夫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您在这里做什么?”农夫回答:“有一次,我正准备砍树,忽然一阵猛风刮过,刮倒了不少参天大树,省了我不少力气。”“您真幸运。”那位探险家说。“还有一次,暴雨中的雷电把我准备烧的干草给点着了。”“那您现在干什么?”探险家疑惑的问。“我正在等待一场地震把土豆翻上来。”
文章读完了,我思绪万千:这位老农夫怎么这么愚蠢!“守株待兔”的故事讲了这么多年,竟还有人犯同样的错误。前两次的事肯定全是偶然,再一再二决不再三再四,后面也肯定不会在出现同样的事情。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要是想得到收获,就必须脚踏实地。虽然会有偶然,但觉对不是永远,要想有收获,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事,不要学农夫犯一样的错误。
《等待》读后感8
一棵突兀的树,一块坚硬的石头,两个极度渴望的人,还有四顾无际的充满光亮与空气的大地和柔软的天空。
这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全部维度。另一个世界仅仅属于幻想的迷梦,那里一切都是被允许的,生命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天国。但它终于厌弃了它,没有痛苦的幸福好比没有幸福的痛苦一样不可忍受。幸福与痛苦,就象一块硬币的两个面,同等的占有和分享生命的乳汁。
戈多,某种意义上仅仅是希望的变体而已。希望什么,无关紧要。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希望是没有的。这个世界没有希望的预席。如果有,那也只可能存在于永恒的语言诱惑或者时间绵延无穷的晦涩自杀中罢了。
对于一个荒谬者来说,所有看似神秘的事物,包括这个世界,最终都只能是归于零。
作者很巧妙而又最平淡不过地踩住了刹车,在距离绝望仅一步之遥的地方。没有扼杀希望,却把它的幻影彻底地吹散了,从此便永不能聚合。
《等待》读后感9
我从我的角度只能片面的说一方面,一个人的性格足以决定他一生。
抛开过往,寻求新的生活一直是我们向往的,抛弃了过去,我们以为会得到自己以为的幸福,而事实并非就是这样。
可是你一直忍受着现在也未必就一定幸福,我身边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亲舅舅和我舅妈就是包办婚姻,我舅舅一直不喜欢我舅妈,特别是在我舅舅成为正式职工之后就想离婚了,是我姥姥认为做人不能不义,我姥姥之前实际上很讨厌我舅妈,但是做人要有责任,无关喜恶。所以我舅舅听了姥姥的话,最终并没离婚,陪伴我舅妈此生终了,没有爱情,只剩下亲情和责任,实际上也是有一点点可悲,因为日常生活中我舅舅总是和我舅妈唱反调,这就是不喜欢。但我没有勇气去问我舅舅他是否后悔过。
我想,不论做什么决定,都干脆一些,我没其他想法,只有这一个目的,墨菲定律,所有的事情好坏都不一定。我想唯一正确的,就是坚持你的选择。
不然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幸福,因为所有事情的发展都在变化之中,从来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而你只需做你认为对的事情,坚持到底。
《等待》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一个心理学家为了测试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对他们人生的影响,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掉软糖就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
在这20分钟里,有些孩子急不可耐,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得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最终,这些孩子吃到了两颗糖。
实验结束后,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这个实验的孩子,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跟踪的结果显示:吃到两颗糖的孩子在青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成求,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
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就让自己学会自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才会宽阔、明亮。
《等待》读后感11
读过这本书后,我的感觉仅有两个字——荒诞。有些难,不宜读懂。人们能够认为,它展示了一个没有时间、循环往复的世界,或者意在说明“在人类存在中并不真的发生过什么”,再或者,它展示的是当代西方人在失去信仰及形而上追求后的荒诞世界中的尴尬处境。这些都对。连贝克特也不能说明其身份的那个“戈多”,已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这部戏以某种非实在性:它肯定不是在展示情节,更像在演绎一个或者一群走向理念——这理念是什么,大家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戈多。
靴子、帽子、绳子、鞭子的无理性的组合,让这本书拥有了另一种魅力。“期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这句在高中课本中的名句,似乎有一种深于表层的含义。
密闭的空间,思想是幻象,荒诞才是真实。也许,没有了等待,人生真的就没有了意义……
《等待》读后感12
等待戈多——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但在阅读之前内心迟迟不明白“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实,此刻我也不明白“戈多”具体代表着什么,只是模糊的认为那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休止的等待不明白等待何物的等待)当我怀着N个“?”读完这个剧本后,我感到沉闷、寂寥、无奈、彷徨。等待是亢奋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们无疑是坚定的。我们要用心中的信仰,来实现一个艰辛的过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
在两个流浪汉无助的等待和无聊的对话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无聊,虽然这孤寂与无聊出自戏剧本身,可同时又与我们心中不可鸣状的情感相撞击。
在此其间我们寻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点,期望从牢笼中冲破出去,也许会遍体鳞伤,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们就会顽强地站起来,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而努力,并且让我体味到人生中的甘与苦。
《等待》读后感13
今天,我读完了《成功,等待着你》,我被文章中的主人公本加敏?法利吉龙爱读善学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成功,等待着你》中的主人公本加敏法利吉龙爱读善学,在一位极富爱心、责任心的老者的帮助下,由一个贫病交加的小童工变成了一个著名的记者和作家。“他在书店的橱窗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而从“如饥似渴”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本加敏是多么渴望读书,多么地爱读书啊!而我们呢个?一有钱就买些吃的、喝的、玩的,没了又向家长闹着要。只有少部分同学会把自己的零花钱用在买书、买学习资料、买文具等这些方面上。上课时,又在想着什么时候下课;老师在课堂上多讲几分钟,又在埋怨老师;准备下课了,又想着玩什么、吃什么、买什么等。我们和本加敏比,真是相差甚远。照这样下去,我们还谈什么理想,那只是我们的空想、幻想。
若要取得成功,光靠外力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自己。成功是要通过努力的,只有自己坚持努力了,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迈向成功。
《等待》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一个叫做“耐心等待成功”的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西奥多的营销生涯即将结束,因此西奥多为他的职业生涯做了告别演讲。
有许多人在听演讲。演讲开始了。舞台上有两根柱子,中间挂着一个大铁球。西奥多把两把大锤子放在柱子旁边,让年轻人上来用大锤子敲钟,直到钟摆动。人们不知道西奥多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其他人走上前来打碎了钟。他们把钟砸了几分钟,但钟仍然一动不动。这是西奥多拿出一把小锤子,不停地敲钟。大约半小时后,人们开始虐待他,但他不听。慢慢地,每个人都走了,只有几个人。这是一个男人在喊:“振作起来!”时钟开始慢慢摇摆,越来越高。
这个故事告诉我,你做事必须有耐心。如果你有耐心,你就能成功!
《等待》读后感15
这本书很有趣,它的作者是韩国的白恩夏,有曹岚来翻译,本书的主人公是小学四年级的安成河,他的爸爸公司倒闭了,他的哥哥落榜了,只有妈妈开了一家安郑纺织厂,他们家开始变得生分了,所以安成河就跑到“隧道里”网吧去玩一个叫《英雄无敌》游戏,一直上补习班迟到,他的补习班老师——公主老师说过好多次,可是安成河并没有听,有一次他终于被逮着了,从此他开始遵守约定,他的爸爸也开始工作,哥哥也努力学习,一家变得十分和睦,不再生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安成河被公主老师抓住以后,回到家,他的妈妈骂了他一顿,晚上安成河起来小便,他的爸爸还没有回来,他听见妈妈一个人在卧室里哭,这时安成河一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妈妈发现了他,妈妈问到:“是成河吗?”安成河轻轻地走到妈妈身边问:“妈妈,你是在因为我哭吗?”妈妈开始自责。安成河听后十分感动,以后开始遵守约定……………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遵守约定,不要随便违约,不然会被别人不信任,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世上没有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