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掉手机》800字读后感
《关掉手机》800字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掉手机》800字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插裤兜,戴上耳机,移着小小的步子,漫游在这如诗般的阳光小路上。
掏出手机,打开QQ,看看有谁在线,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全都发送一个可爱的表情,传达自己的友好与热情,再写一条短信给无聊的他或她,也算打发掉了自己的一段无聊时光。行走在美丽、温暖的草地上,“咔嚓”“咔嚓”,快门不断发出响声,留下一张张好玩、逗笑的照片,排除一段段萌的不行的视频。
它能文能武,会说会笑,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铁匣子,却是这个时代的骄傲,是人人的宠儿。
它令人朝思暮想,一刻不舍得分离;它让人又哭又笑,悲喜无常,它能操纵你的思维,限制你的思想;它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
从客观上而言,它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人们把它看得太过重要,导致人一辈子行走的距离,可能还比不上指尖在屏幕移动一下的长度。古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现代的我们,又能创作出什么呢?经典的诗词,优美的曲子,曲折的小说,全存在手机里了,而自己能创作的,也许只有简短的信息罢了。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自言自语,我们在用手机“你侬我侬”,给前桌发一个表情,给旁桌发一句短语,然后呢,一遍又一遍地刷自己的微薄,更新着自己的动态,看看今日的体育新闻,关注关注近来的明星八卦,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课本却还在第一页。
课后本是提笔疾书,完成作业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拿起手机,给并不遥远的他或她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话题不痛不痒,无非是向对方诉说,今天在食堂面对一排的菜盆不知道吃什么。
就这样,你,我,他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它本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信息便携工具,它本可以做我们理想的助产士,然而,它成了一把无形的大铁锁,锁住了我们迈向理想的脚步。
所以,少年,请关掉你的手机。然后,和我一起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遥望天上一闪一闪的明星,和娜一轮皎洁的月儿,我们面对面,心触心地谈青春的话题,谈谈属于我们的话题。
第二篇:201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少年关掉你的手机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少年 关掉你的手机
2013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已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生查看如下:
我的爱啊,醒来吧。
晨光来了,要洗涤你暗淡的灵魂——冰心
喜欢冰心奶奶的这首小诗,它告诉我们心中只有清净,无尘俗之繁扰,才能开启一个又一个征程,只有排除名利的干扰,才能安心做事,虔诚做人,如那位老切割师所言,经验技术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而控制自己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相争却很难。因为这是自己与自己博弈,而凡人往往会输。
不禁想起那位如幽兰绽放,美丽温婉的女子——杨绛先生。她与丈夫钱钟书回家后,便是读书。书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专注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人生的感悟与探索,所以,面对如流的造访者,和前来探望的高级官员,她总是选择将大门微开,寒暄两句便紧扣,面对纷至沓来的奖金和荣誉,她总是不以为然,把奖金全部捐出……她坚定地排除了那么多干扰,所以才有那么多警心的诗文,如妙手偶得,让人追捧和景仰。
杨绛先生如此,可是又有多少人止步于浮华与名利,如掉入泥潭般再也爬不上来呢?
一位高产画家,一天能够画数十幅画,且均卖得好价钱,他过得其乐融融,“我作画就是为了钱。”所以,他本有的天资被埋没,终无半分名望。放下价值吧,杨绛先生如果整日想她已经是个百成富翁,随便写点什么都能卖个好价钱,她能站在如此高位吗?那位画家如果专心绘画,潜心学习,怎会无半分名望呢?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老切割师的话,再次在耳畔响起。专注,放下价值,成功就会也现。西川说:“我想把名利丢进大海,把梦想装进口袋,然后——出发吧!”世事纷繁如二月春风般牵扯着你的心态,缠绕成一个厚茧,晕开成一片湿润,何不委心任去留。
琳琅满目的世界里,光线和尘埃,雪的过去,雨的未来里请放下价值,请专注自己的梦。
啊,时间的脚步/要带着你冲破那枯萎的梦靥/请紧紧追随。——冰心
第三篇:《手机》读后感
大致算是看完了《手机》,评价一下吧,《手机》读后感。
首先算是本还可以的小说,毕竟是斯蒂芬·金先生写的。但是也绝对算不上“好”,相比《宠物公墓》《撒冷镇》《死光》这些小说,它们书写和唤醒是人类内心深处原始的恐惧和想象。假如我在晚上关上灯看《宠物公墓》的时候有人在背后惊声尖叫,那么说不好便会从面前的窗户跳下去。这是人类内心不受理性控制的一方面,而《手机》则没能触碰这个深度。
其次令人好奇的是,斯蒂芬为什么会写这部小说。准确的说,斯蒂芬为什么害怕手机?金在小说里借教授之口说到:我从来就不信任手机这玩意儿,但电脑就不,我用电脑用的很好,读后感《《手机》读后感》。(金本人也是用电脑来写作,相信他对这东西很有感情)。说明金并不排斥电子制品。那么金为什么要害怕手机呢?手机和电脑有什么区别呢?现在的手机越来越像电脑了。
稍稍思考之后,我认为应该是因为:人类只把电脑作为“工具”(可能是因为电脑的便携性还不更好.),而手机则正在日渐成为人类身体的一个部分(!)
不是这样吗?你去哪里会不带手机呢。它就像嵌入人身体的一个芯片一样,事实上未来很可能这样。那么高水平的黑客通过它来影响人类,也就不是没有可能。
可以说这是一种有理由的担心。
小说《手机》第四篇:《堂吉诃德》XX字读后感
《堂吉诃德》XX字读后感
《堂吉诃德》中塑造了700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塞万提斯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堂吉诃德》对西班牙文学、欧洲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我们。我想:正是这样,所以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小说《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作者在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事实却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在这将近一百万言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品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堂吉诃德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他完全迷失在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把老板当做寨主,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最后他到家后即卧床不起,堂吉诃德到死前才悔悟。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潘沙也是一个典型形象。他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先生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他的形象从反面烘托了信仰主义的衰落这一主题。堂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潘沙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诃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桑丘•潘沙是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滑稽夸张的喜剧成分。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洲许多著名作家都对塞万提斯有很高的评价,如:
歌德:“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
拜伦:“《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海涅:“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雨果:“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言:堂吉诃德的读后感200字
关于堂吉诃德读后感300字
堂吉诃德读后感400字范文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读后感500字
关于堂吉诃德的读后感600字范文
关于堂吉诃德的读后感700字精选
堂吉诃德的读后感800字范文
读后感言:堂吉诃德的读后感900字
关于堂吉诃德读后感1000字精选
高一读后感:堂吉诃德的读后感
高中生的读书心得:读堂吉诃德有感
高二读后感:堂吉诃德的读后感
高中生读后感:读堂吉诃德后的感想
高一年级读后感:堂吉诃德的读后感言
来源:
第五篇:《理想国》读后感XX字
《理想国》读后感XX字
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柏拉图的传世名作《理想国》这本书,并感觉受益匪浅。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在这内容庞大的十卷中,我就其中的一两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说,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世界政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迁,虽然并没有形成理想国的最终模样,但其中所论述的许多方面已成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没好国度。
在《理想国》这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卷,即关于节制贫富善德。《理想国》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对话的形式阐述观点,提问作答,其中不乏通俗易懂的比喻,将一个真善美的国家展现出来。在第四卷中,对话主体是阿得曼托斯和苏格拉底,通过智者间的交流,我看到了文章中蕴含的能量:
一、在文章中始终强调正义的重要性。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义。”唯有正义,可以让每个人的需要最真实地体现出来,才能构建最稳定的社会秩序,正义永远最具有魅力,也是自有人类社会来,人们一直追求和渴望缔造的美好社会标准。以正义之尺,量你我心声。
二、作者关于“贫富”的看法是:富则奢侈、懒散和要求变革,贫则粗野、低劣,也要求变革。
其指出解决贫富差距给国家造成问题的方法是:全体公民无例外地,每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应派给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于是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即社会各角色之间应当做到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不让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纷扰。贫富差距向来是一个社会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难消灭,难弱化,现阶段的中国亦饱受其扰,故借理想国之言,望社会贫富差距减小,以期一个公正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稳定发展。
三、在本章节中,作者关于教育培养的观点值得一提。
原文中提到:只要当政者注意一件大家常说的所谓大事就行了。其中这里的“大事”就是指教育和培养。作者认为原因在于“如果人们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为事理通达的人,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明白,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有我此刻没有谈及的别的一些事情”,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良好的培养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出比前代更好的体质,这除了有利于别的目的外,也有利于人的进步”以及“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结合我们这一门课的内容,我的感想是:柏拉图在书中借对话方式所描绘的公正的理想国,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乌托邦式的国家。即使是这样,他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大的方面来说,由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一国之本,一国之领导人应当重视教育,建设好教育事业,才能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实现一国强盛之可能。从小的方面来看,良好的教育能完善一个人所需要的能力和品格,一方面可以传播生活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教育可以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融入个体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中,不可分割,成为个体的一部分,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实现人的进步,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所谓理想,往往承载着人们对最美好事物的向往。《理想国》以直白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正义与公平、美德与智慧在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力量。虽然已经过千年的沉淀,这本书仍在用它最具感染力的言语诉说着一个美好国家的样貌和形态。无论在千年以前,亦或是今时今日,我们每个公民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着,奋斗着,朝向心中的理想国进发。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也应当停一停快速向前的脚步,听一听所有人的心声,公平之称是否依旧平衡,是否依旧在丈量着我们前进的每一步,我们的国家是否充满正义之声,是否被美德围绕,为礼仪之邦?我想,理想国的力量永远在指引着我们朝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