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爷之孙读后感
一爷之孙读后感(一)
《一爷之孙》是通过对北京一个大家庭(六代百余人源自同一位祖先)的研究资料写作而成的。书里描述了这个典型的中国家庭的人际关系及其模式变迁。“由于这项研究采用的是深入访谈的方法,当然就得到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对于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社会学研究要出‘故事’的教诲,我始终念念不忘,并且引以为研究的真谛和乐趣之所在。”李银河先生如是说。
李银河先生所做的正如所说的一样。她所写的这部书读来确实如故事,仿佛在向你娓娓道来这个家族的历史轶事。所谓“一爷之孙”就是这个大家族源于一个祖先,这个祖先姓林。
在本书中,对于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采用以下定义: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妇及他们的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扩大家庭是指“任何通过血统、婚姻或收养联系起来的比核心家庭的范围更宽广的群体”。扩大家庭又可以被划分为:传统的扩大家庭和变形的扩大家庭。传统的扩大家庭是指“一个建立在有亲戚关系的核心家庭的地理的邻近、经济的相互依赖的基础上,扩大团体的权威高于核心家庭,重点在超核心亲属关系上的家庭系统”;变形的扩大家庭则是指“核心家庭间的一套松散的亲属关系,核心家庭间虽然地球上分散并且各自独立,但重视和维护超核心亲属关系”。
这一切都是由帕森斯的假说引出。帕森斯是社会学界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他有一个著名的假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家庭会经历从扩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转变。也可以把这个转变过程概括为从亲子轴为主的家庭向夫妻轴为主的家庭的转变。
帕森斯理论认为:家庭向现代性的转变就是亲属关系的团体的分解和核心家庭体制的体现。在核心家庭体制下,核心家庭的成员摆脱了对远亲属的义务,配偶间的义务得到强调。他认为,工业经济的规则和价值观与大家庭的义务、忠诚和价值观是不相容的。工业经济强调公正、公平和公开竞争;而传统家庭强调亲情、照顾和亲属关系网。前者强调普通标准;后者强调特殊标准。帕森斯说:现代社会的核心家庭在经济上是独立于其他亲属而存在的,它组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家庭生活单位,按照明确规定的血统准则,这个核心家庭对父亲的家庭和母亲的家庭没有任何义务关系。由于对亲属的义务收到限制,核心家庭成员同时也失去了亲属对自己的帮助,并因此使彼此将变得更加相互依赖。
这正如书中所描述的林氏家族一样,从文字辈的老人到第五代子孙,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化。与之相伴的是,每个小家庭成员之间的义务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家庭式的。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家庭伦理的扩大。譬如,佛教在印度本是没有家庭色彩的,然而其传入中国后,就形成了浓重的家庭色彩:等级高的要有大的寺庙,寺庙下还要管狭小的庵堂。可见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意识的沉重。
然而,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工作与家庭孰轻孰重的问题上虽然人们的价值观变化的不太大,但是仍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工作其实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当我们让人们比较工作与家庭的重要性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表明,回答者以家庭之外的目标为主要价值,还是以家庭为主要价值。从林家的成员看,多数人仍然认为家庭重要于其他价值,只有少数人认为工作和社会价值重要于家庭价值。持前一种观点的人一般还会认为工作与家庭两者分不开,以工作为手段,以家庭为目的,但可以看出,他们还是以家庭为主要的价值。
在林家人中,只有宏妹的观点是认为工作比家庭重要,其他老一辈和小一辈的人都更看重家庭。
潘光旦说过:“中国是一个家族主义的国家;婚姻原是比较个人的功能,但是在家族主义很浓厚的空气里,个人的地位很小;个人既为了家族才存在,所以婚姻便为了家族才举行了。婚姻的家族效用有二:一是父母的侍奉,二是宗族的承继。”
实话实说,林氏家族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大家族。我也在北京生活过,传统意义的大家族要比林氏的大得多。就像《红楼梦》中的家族,现实中也还是存在的。林氏家族的典型性就在于它的时代性。它处在变更的时代,所以它典型。
个人、家庭和社会是三种并立而又相互区别的价值。这三种价值所涉及的范围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这三种价值重要性的排列是不同的。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的价值最重要,个人和社会较轻;在现代中国社会中,这三种价值的轻重排序在一些人那里正在发生变化。
潘光旦先生论述过中国文化中只有家庭价值、没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一观点,他说:“我们以前有‘人’,有‘己’,有‘身’,而没有‘个人’,有‘自私’‘利己’的思想与‘为我’的学说,而没有‘个人主义’。我们以前也没有‘社会’。‘个人’和‘社会’不知是两个新名词,而是两个新概念。”“理论上家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东西,但事实上却变作了一种左右兼并的势力,把个人与群或社会都给吞没了。”
潘光旦在这里提出了与家庭价值相比较的两种价值,一个是社会,另一个是个人。他认为,我们中国人只看重家庭这一价值,而忽视社会和个人这两种价值。从书中的调查结果来看,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有了一些改变。
正如李银河先生在书的最后所说:“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的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传统的超核心家庭关系正在不可挽回的逝去,核心家庭化的过程将在今后的几代人中完成。到那时,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图景将完成我们在本书前言中所论述的那个‘转变’:中国社会将完成帕森斯假说中从变形的扩大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转变;从以亲子轴为主的家庭向以夫妻轴为主的家庭的转变;从仅仅看重家庭价值的观念模式向个人、家庭、社会三种价值并重的观念模式转变。到那时,家庭主义将不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祖先崇拜、父权制家庭中的权威与服从模式、以及超核心家庭关系所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全都会渐渐远去。中国的家庭与西方家庭之间的区别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二者最终将趋于一致。
一爷之孙读后感(二)
李银河、郑宏霞所著的《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北京一林姓大家庭的个案研究,对帕森斯的著名假说:“家庭会经历从扩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转变,同时也可以把这个转变过程概括为从亲子轴为主的家庭向夫妻轴为主的家庭的转变。”做出了说明。并根据对这个大家庭的研究,作者对帕森斯的假设作出了一个补充假设,也正是本次研究的理论假设,即:“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家庭关系从扩大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转变或许没有发全在西方社会,但这一转变却在中国发生了。换言之,在现代化之前,中国的家庭关系是一种以扩大家庭为主的家庭义系;在现代化之后,它变成了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关系。”
通过对这一家庭深入的研究调查,作者对我国的家庭发展做出了一个推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的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传统的超核心家庭关系正在不可挽回的逝去,核心家庭化的过程将在今后的几代人中完成。到那时,中国社会将完成帕森斯假说中从变形的扩大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转变;从以亲子轴为主的家庭向以夫妻轴为主的家庭的转变;从仅仅看重家庭价值的观念模式向个人、家庭、社会三种价值并重的观念模式转变。到那时,家庭主义将不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祖先崇拜、父权制家庭中的权威与服从模式、以及超核心家庭关系所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全都会渐渐远去。中国的家庭与西方家庭之间的区别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二者最终将趋于一致。”
对于这一推论,我总觉得有些绝对化,似有不妥的地方。我认为作者对于中国家庭模式转变的结论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必然发生的。但作者认为“家庭主义将不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会渐渐远去,中国的家庭与西方家庭之间的区别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二者最终将趋于一致。”这点,我是不完全赞同的。
作者通过研究推出中国家庭的一种发展趋势,那就是家庭小型化即核心家庭化的趋势。所有的超核心家庭关系,都正在变得越来趋疏远,趋来趋淡漠。要说清楚这种趋势,首先要了解几个概念:核心家庭、扩大家庭、以及传统的扩大家庭和变形的扩大家庭。“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妇及他们的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扩大家庭”是指任何通过血统、婚姻或收养联系起来的比核心家庭的范围更宽广的群体。扩大家庭又可以被划分为:传统的扩大家庭和变形的扩大家庭。“传统的扩大家庭”是指一个建立在有亲戚关系的核心家庭的地理的邻近、经济的相互依赖的基础上,扩大团体的权威高于核心家庭,重点在超核心亲属关系上的家庭系统;“变形的扩大家庭”则是指核心家庭间的一套松散的亲属关系,核心家庭间虽然地理上分散并且各自独立,但重视和维护超核心亲属关系。
知道了这几个概念,对照我们中国,就可以发现:所谓扩大家庭并不是传统的扩大家庭,而是“变形的扩大家庭”,即一套松散的亲属网络,它虽然是由分散和各自独立的小家庭组成,但却重视和维护超核心亲属关系。
第二篇:手爷男孩读后感
手爷男孩读后感
我看过许多书,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叫手斧男孩的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布莱恩·罗伯逊13岁的小男孩在一次意外中坠机荒野,仅凭一把的手斧在严酷的野外环境中生存了54天后获救。这种奇遇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于是政府部门请了一位心理专家和他一起重返大自然重新经历野外救生,以帮助更多的人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于是他们没带任何设备仅保留了一个发报机来到荒野。可是意外发生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雷电击中他们的营地,不仅破坏了发报机更糟糕的是雷电击中了心理专家,心理专家昏迷不醒必须马上救治。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布莱恩仅用手中的一把小军刀制作一个木筏,利用一个并不准确的地图,历经了暴雨,狂风,瀑布激流,克服了恐惧,饥饿,幻觉,经历了不眠不休的64个小时,漂流了134公里,终于获救重返家园。
我佩服布莱恩遇事冷静,更佩服他高超野外求生技能,同时我也为能生活在现在如此美好的家园而庆幸。
第三篇:小爵爷英文读后感
On Little Load Fauntleroy
I.Introduction The Little Load Fauntleroy was written by Burnet, a famous writer in America.She was born in England and spent his childhood in there, and moved to American with his family in sixteen.As a matter of fact, she lived a hard life for her father died when she was four years old and she lived poorly with his mother.She experienced a lot of things that others haven’t imagined, but all of this can’t change her enthusiasm about the literature.She began to release stories when she was in American, in this way she could make some money for the family’s daily life.The book is about an American boy’s story of becoming to an English earl.Because of this book, Burnet became one of the best and popular writers.II.The Story
Cedric was born in America, and his grandfather, Earl of Dorincourt, was a very rich and important old nobleman, with a very bad temper and a very violent dislike to Americans.he had there sons, but it so happen that Nature had given to the younger son gifts which she had not bestowed upon his elder brothers.He had a beautiful face and a fine, strong, graceful figure;He had a bright smile and sweet voice;he was brave and generous, and had the kindest heart in the world, and seemed to have the power to make everyone love him.But it was not so as his older brothers;neither of them was handsome, or kind, or clever.There was on doubt that the young one was Cedric’s father.He loved an American girl after his father sent him off to travel in American, and he wrote to his father to tell him he would marry the girl.When the old Earl received the letter, he was furiously angry.He told his son might live as he pleased, and died where he pleased, that he should be cut off from his family forever.The younger son was very sad and he knew he need expect on kindness experience, but he had courage and plenty of determination.With his hardworking he had a small house in a quite street and his little boy was born there, and everything was so gay and cheerful, in a quite small way.In the first place, the boy was always well and never gave trouble.In the second place, he had so sweet temper as his father and always so charming that he was a pleasure to everyone.His greatest charm was the cheerful, fearless, quaint
little way of making friends with others.I think it arose from his having a very confiding nature, and a kind hearted that sympathized with everyone, and wished everyone as comfortable as he like to be.So when he knew his father would not came back and saw how sad his mother was, there gradually come into his kind little heart the thought he must do what he could do to make her happy.To everyone’s surprise, Cedric’s uncle were both died, and he was to be an earl after his grandfather’s death-and for the present he was Lord Fauntleroy, and his grandfather had sent him to come to England.Before he left the American, he helped Dick, and a woman and Bridget to give them a better life with the money that his grandfather gave him.This made him happy and made the relationship with his lovely friends deeper.He was not so willing to leave the place that he lived, but he must face it.As a matter of fact, he didn’t knew that his grandfather hated his mother, and he didn’t knew the exactly reason why his mother can not live with him, but he listened to his mother to be a good boy.When the old Earl saw the boy, he was surprised and he was changed from then.The old Earl was lonely and bad tempered tyrant in people’s eyes, but when he found Cedric was not only smart, charming but also honest, virtuous, generous, they became friends.After getting along with each other for several months, Cedric changed his grandfather to be kind and cared about the people around him.Once upon a time, the old Earl hated Cedric’s mother a lot.In his opinion, it was her, a American women, changed his younger son’s life.He totally believed that his son’s death had something with the woman.Even Cedric tried to persuade him, he did not listen.But when it came to whether Cedric was the legal heir to an English Earldom.The old man changed his tough attitude.In another way, we can say that he loved the grandson so much.When he saw her, he began to realize that she had so sweet a face and voice, and a pretty dignity when she spoke or moved.Very soon, by the quiet magic of these influence, he began to feel less gloomy and can’t help accepting and loving her.He also admitted that, it was because of her, Cedric had been taught to think kind thoughts always and to care for others.In the end, he let her to live with them in the castle.The castle became full of joys and harmonious, and the people around them all get excellent result.In a word, they all lived happily.III.My View on the Book I have to say that I learnt a lot from the book.First of all, the good qualities, such as be true, be kind, be beautiful are all important in our life.It not only determines people around us like us or not, but also determines whether we can grow to be real men.When we do a favor to others, we may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The life is that we don’t known what will happen next, so 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Moreover, we should believe that we can defeat the vicious things if we are justified.No matter what situation we are in, do not lose heart and things will turn good in the end.Believe ourselves and try to do the best, and the good results are waiting for us not far away.Last but not least, it’s never too old to be a kind man.No matter what we have experienced and what wrong things we have done, do not lose heart.When we change to be good, people will like us all the same.What we should do is that show the best aspect of us and let it last long.Life is a long journey that we will spend our energy to make it wonderful.Do what we can do and share what we have with people.I am sure that we will enjoy our lives.
第四篇:一、《孙 武》
电大入学测试
语文复习资料
《孙 武》
【考试要求】解词、翻译、掌握写作特点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司马迁开创了历史传记文学,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的军事学说和战争经验,所概括的军事理论及用兵原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其中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集中优势兵力,灵活机动作战等许多基本准则,历来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重视。有曹操等十一家的注本。并有英、日、俄等多种文字译本。
课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1]。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2]?”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3] ?”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4],乃设忉钺[5],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6],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7],吏士之罪也[8]。”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9],大骇。趣使使下令曰[10]:“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11]。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12],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13],虽赴水火犹可也[14]。”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15],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16],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17]。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18];孙子与有力焉[19]。
【注释】
[1]吴王阖(he)庐:吴,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后,姬姓封国,传至寿梦,始称王。吴王阖庐即寿梦之孙,初名光。
[2]勒:约束,统帅。
[3]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汝:你们。而:你们的。
[4]约束:纪律。既:已经。布:宣布。
[5]忉(fu):通“斧”。钺(yue):大斧。都是军中行刑之具。
[6]鼓之右:击鼓传令使向右看。
[7]如:依照。
[8]吏士:任官职者,这里为什伍之长,指两个女队长。
[9]且:将要。电大入学测试
[10]趣:同“促”,急忙。使使:派遣使者。
[11]徇(xun):巡行示众。
[12]中(zhong):符合。规矩绳墨:木工画方、圆,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军令要求。
[13]唯王所欲用之:只要是您想用到他们的地方。唯:只,但凡。
[14]虽:即使。
[15]将军罢休就舍:你算了回屋吧。罢、休:停止。这里是同意连用。
[16]徒:只,仅仅。
[17]卒:最终。
[18]显名诸候:实为显名于诸候。省略介词“于”。
[19]伐楚入郢在阖庐时,北威齐、晋在夫差时,《春秋》俱不见孙武为将。此处以“与有力焉”结尾,是说吴国国势之强,实在是受到孙武兵法的赐予。【简析】
《史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典范,主要在于司马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创作的。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蕴蓄于人物的刻画之中。本文的主旨亦是通过孙子训练女兵的故事,表现出了孙武作为一位军事家的胆识和才能。
孙武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司马迁并没有描写他如何指挥战斗,而是避开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写他对宫庭女子的训练,其选材可谓独具匠心。
本篇描写人物的特色,是运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对话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当时的神情状态。“小试勒兵乎?”表现吴王的傲慢,高高在上。“可试以妇人乎?”则更带有轻视戏弄的意味,就等着作壁上观了。孙子只回答一个“可”字,斩钉截铁,成竹在胸。宣布军令时,不厌其详,“三令五申之”,“复三令五申”,显示出孙子教而后诛的态度。爱姬将斩,吴王大骇求情的那段话,显示出吴王慌乱狼狈的心态,与前面的傲慢威风形成鲜明对照。孙子“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语出《孙子?九变》,表现他贯彻自己军事理论的坚决态度。吴王最后的“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口气。孙子“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是用吴王自己的话来批评吴王“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你接见我的时候是要考察我能不能用兵法操练阵势,现在我做到了,你却不高兴,说明你是个叶公好龙式的人物。几句对话把吴王、孙子的不同身份、性格、心理变化表现得充分、鲜明,惟妙惟肖。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考试要求】精读课文,掌握强烈的感情色彩。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诗集《惩罚集》《静观集》等。
1860年上尉巴特雷随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烧,后来他写信给雨果,征求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他在给巴特雷的回信中,以一个伟大的心灵痛斥了英法统治者的强盗行径。课文: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破仑皇 电大入学测试
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字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学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冶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哈姆雷特》
【考试要求】精读课文,掌握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有37部剧作流传下来,其中以《罗蜜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以及被誉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塞罗》、《李耳王》《麦克白》最为 电大入学测试
著名,这些作品都以情节的丰富性、语言的生动性而“超越时代”,成为不可企及的戏剧典范。莎士比亚的创作标志着近代戏剧的成熟。
《哈姆雷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本篇为《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在前一、二幕中,王子陷入精神危机,叔叔克牢迪斯害死父王,篡夺王位,诱娶母后,继而又妄图除掉王子。王子决意复仇,却势孤力单,为麻痹对方,不得不伪装疯癫,暗中寻找时机,此举,引起奸王怀疑。
第三幕第一场,紧接前幕。奸王贼心不死,又进一步安排王子的情人奥菲丽娅继续窥探,波澜再起。在此幕中,哈姆雷特的独白,显示了主人公非同一般的内心痛苦,即到底是“生存还是毁灭”的精神搏斗,它一直被 公认为是“莎文”中最精彩的篇章。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考试要求】默写并翻译
课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 我而去的一个个昨天,难以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更给我增添忧愁。
在这长空万里远送秋雁的时候,方可畅饮高楼,一醉方休。
你蓬莱阁的文章,独具建安的风骨,我小谢般的诗篇,更为优美清秀。
我们怀着共同的幻想,要脱离尘世而远远飞走,多想直上青天,怀揽明月一起遨游。
可抽刀断水啊水更奔流,借酒浇愁啊更是愁上加愁。
今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明晨只好迎风散发,驾起漂流的小舟。
第五篇:孙哲读后感
立足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读王铁茗书记在南关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讲话有感
读了王铁茗书记的在南关区第十二次党代表闭幕大会上的报告讲话,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刻领会报告精神,结合我司法所的实际工作将会议精神落实到位。
王铁茗书记在报告中回顾过去五年全区的各项工作,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我区发展总体质量不断提高,开发改造快速推进城市面貌,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民生工作紧抓落实。在我区司法工作中,深入开展了“四五”依法治区和“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有效的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同时全面加强了我区各阶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为全区的谐稳定的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王铁酩书记的报告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也是一个指导今后南关五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这次党代会是在推动我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通过会议精神的学习,结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力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尽快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王铁茗书记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集中学习和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我司法所的各项工作,认识到基层司法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落实好党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作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适时组织学习交流。全面领会党代会精神实质和内涵,真正把基层司法工作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要结合南关司法工作的计划,结合工作计划和目标,立足岗位和党员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第二,积极为“和谐南关”工作贡献力量。紧紧围绕“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廉洁自律、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促进基层司法工作均衡发展,推进“六五”普法扎实有效的落实,重点抓好司法工作的普及性和落实性,一是突出基层司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深入推进法律宣传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司法工作与民生工作协调发展,全面激活司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三是围绕基层司法教育终极目标,努力开创法制宣传教育生动局面;四是注重加强个人思想培训,着力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五是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司法工作的发展;六是强化党建工作核心地位,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在今后的司法所工作中,我将继续全面贯彻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区司法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为南关的司法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作出贡献!
孙 哲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