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教做人》读后感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教做人》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孙汉洲所着的《孔子教做人》一书。书中用浅显的话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我看来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八个字,就可以使天下太平。倚栏轩文学网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子贡请教有什么可以终身行之的问题时说:“那可能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推给别人。”其中的“恕”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也就是相当于换位思考。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思考?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设身处地的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比如:设计课堂教学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进度要考虑到学生智力能力,作业布置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和困难。我想这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基本。
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到了这一信条,就会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当我们心情烦躁不安时,懊恼时,请提醒自己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教做人》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孔子做人名言
2.孔子教我做人600字作文
3.孔子教《三字经》
4.《读书与做人》读后感范文
5.《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6.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7.《心教》读后感范文
8.孔子关于做人的名言佳句
9.文言文之我教《孔子游春》
第二篇:读孔子教做人有感
读《孔子教做人》有感
三堡寄宿制小学 项秀兰
提到孔子,想必大家都对他有一番了解吧,他生与公元前551年,在479年因病去世。虽然孔子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学著永垂不朽!
孔子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人师表了,他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的精神理念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教育弟子真情,循循善诱,所以在育人方面有卓越的表现。
孔子的精神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应该把他的道德品质看作航标,向前发展。
为了深悟做人的道理,我有幸拜读了《孔子教做人》。这本书作者叫孙汉洲,笔名水陆。江苏东海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他所所著的《孔子教做人》,不仅讲孔子做人处世的观点和方法,还把《论语》中相关原文译成白话文,并采用随笔的写法娓娓而谈,读来趣味横生。读过以来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方法,而且还会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诚可谓‚文道并重,一举两得‛。
孔子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读过这本书后会使你深刻体会到:‘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孔子‚孝顺‛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孔子是世界名人,孔子的思想智慧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孔子的哲学,可谓是地地道道的人的哲学,而一个‚人‛字,则贯穿了孔子哲学的始终。正如孔子说:‚道不远人。‛一切离开了人之为人的理论都是虚妄而无意义的。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弘扬只能靠人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是人自己去创造自己。
孔子追求做人的道理,体现在做人上,是‚中庸‛,具体到生活上,便是行‚礼乐‛。生活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敬。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快乐、幸福。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和睦相处,讲求信用,这就是‚礼‛。人们由爱与敬而得到幸福、充实,并体现在歌舞及音乐上,这就是‚乐‛。‚礼‛与‚乐‛,正是人的生活方式。
喜、怒、哀、乐,是人的常情。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是生活起码的道义。人与人之间讲信修睦,崇尚辞让,去除争夺仇杀,没有礼怎么实现呢?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死亡贫苦,是人之大恶,要想人们都把心里的愿望与厌恶表达出来,没有礼怎么办到呢?人是天地的精灵,五行的起始,人就是为着吃美好的食物,听优美的声音,穿漂亮的衣裳而活的,失去了礼,人凭什么生活呢?失去了爱,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人呢?
今天很多具体的礼节,正是由于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形成的。做任何事情一定存在它的礼,而社会的一切活动,离开了礼,是办不成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论,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因为有了礼,生活才井然有序。
敬重别人如果不符合礼节,就是粗野。对别人恭敬而不符合礼节,就可以被认为是巴结。勇敢而失去礼节就叫暴戾。礼是什么?礼就是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做人而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自目无所知,进退捐让无所制。‛治国而无礼,就象盲人失去了拐杖,不知道方向,就象整夜在暗室里摸索,没有光明怎么看得见呢?没有礼,家庭失和,朝廷失序,军事失制,政治失度,一切都会失体。
生活不就是追求幸福吗?生命,怎么能缺少快乐呢?人有了快乐,必然想表达出来,并表现在行为上,这是自然的情理。人,是不能没有快乐的,而快乐又不能没有表达的方式,没有适当的表达方式不能不生乱。所以,才有了音乐。音乐,本质上也就是人们的快乐。
君子乐在追求生活,小人乐在发泄私欲。这样,君子推行音乐的教育来调节人们的心志,使人们心向道义。由音乐正可以看出人们的品德。因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不会是虚伪的。
孔子说:‚三种快乐有益,三种快乐有害。能用礼节制自己为快乐,以夸奖他人好处为快乐,以朋友众多并且贤良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傲放肆为快乐,以舒坦游玩为快乐,以吃喝寻欢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孔子的‚快乐观‛其实就是教人修身养性的处世观。我们都需要快乐,我们时刻都在追求着快乐,因为快乐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并且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需要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那么,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真正感觉快乐呢?
孔子的快乐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我们的快乐必须是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并且能给他人带来愉悦,也就是学会夸奖别人,让别人开心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更大的开心,这种开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快乐,是集体氛围的和谐产生的快乐,它与一个人的自得其乐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快乐能产生积极的巨大的力量,催人奋进,并且快速奔向成功的目标。
孔子讲‚君子坦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为人坦荡,真心真意,没有‚弯弯绕‛,人品如岁寒之松柏,而小人则不一样,他们私欲缠身,为自己的得失精打细算,结果像背负着大山一样活着,更令人讨厌的是:小人的强项是嘀咕人,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他们都是如此,而且是三五一伙,四六一堆,把是变为非,把正变为反,一句话,把纯正透明的人际关系搅成了一潭泥水。孔子讲的‚君子‛与‚小人‛之别应该是做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的确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不是以君子而是以小人之道接人待物,弄的左右不快,而自己却偷偷发笑。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成大事,信守君子之道,把做人摆在第一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成大事,否则即使你偶尔有收获,也是不成什么大气候的。
孔子他育人有方,他的弟子在《论语》中写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诸位!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都做到了之后,若还有余下的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吧。
他是个充满正气的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任。‛意思是说满口花
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样的人实际是很少有仁德的。‛他把恭维当耳边风,把满脸伪善笑容的人看做空屏障。这是多么不容易做到的呀!
他把水比做君子,他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君子,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他的意思是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他同时也是个谦逊的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已是满服经纶还坚信学无止境,他一生都是在学习,从没有荒废过学习的机会,他说择其善者而为之,择其恶者而改之。因此,每个人都要避免刚愎自用,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延长自己的‚视线‛!
他为圣人,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的是青菜和很粗糙的饭,喝的是白开水,睡觉的时候,连枕头都没有,就是曲着手臂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如果是以不合理的方法取得富贵,他根本看不上眼,当它是天空中的浮云一样,那是很快就会消散的,绝对不要它。在这点上可真是个圣人,真君子!
孔子的思想博大经深富有深刻的道理,所以北宋大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如果将论语的内在,深刻蕴涵的道理领悟透彻,落实在行动中我想就能算上真君子了,孔子教会我许多,他教了我学习的道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所知道所理解的孔子精神可谓是冰山一角,要想领悟的更多还必须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面对孔子,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就像阳光一样照射到人们的心头,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幸运。
第三篇:读《孔子教做人》有感(原创)
读《孔子教做人》有感(原创)
近日,读了孙汉洲的《孔子教做人》一书,感慨良多,收获良多,深感孔子《论语》之博大精深,倍增苦心钻研之宏大决心。抑制不住初读之兴奋草率就感受的肤浅认识记录在此。
“百事孝为先”这千古良训真是精辟、深刻,它教给了我们做人的准则,也给予了我们处事的方法。
一提到“孝”,我们自然会首先想父母、长辈、亲戚。毕竟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约定俗成的一种美德德。不过,真正要做到孝顺父母的话,我想这个人一定是具备了诸多令人称颂的能力、品质了。比如,孝顺父母,就是在家庭中能够与父母友好、和谐相处,那么就必须协调父与母、婆与媳等关系的能力;孝顺父母,就是要必须面对纷繁的明的、暗的家庭矛盾与分歧,甚至要做到“忍辱负重”,那么就必须具备机智、应变、抗击挫折的能力;孝敬父母就是要想着法子让父母不仅是在物质上更就是在精神上上都充实无忧,那就一定要具备处处、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这样看来,做一个真正的孝子真是是不易,更是不凡!
试想,一个诸多能力、品质都具备的“孝子”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来的呢?循其本,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我认为,一个有孝心的学生一定是一个与同学友好相伴、与师生和谐相处、对学习充满激情的人。那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在孝字上做做文章呢?
第四篇:读《孔子教我做人》
读《孔子教做人》有感
三堡寄宿制小学 刘礼
提到孔子,想必大家都对他有一番了解吧,他生与公元前551年,在479年因病去世。虽然孔子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学著永垂不朽!
孔子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人师表了,他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的精神理念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教育弟子真情,循循善诱,所以在育人方面有卓越的表现。
孔子的精神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应该把他的道德品质看作航标,向前发展。为了深悟做人的道理,我有幸拜读了《孔子教做人》。这本书作者叫孙汉洲,笔名水陆。江苏东海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南京市二十九中校长,全国劳模,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三三三‛工程培养对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硕士生导师。在全国三十余家刊物上发表语言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四百余篇,个人出版语言学、社会学专著以及散文集、诗歌集十六部,主编著作二十九部。对孔学索有研究,曾出版研究专著一部,发表文章十余篇。科研成果受到好评,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五个一工程‛等研究成果奖十八项。他所所著的《孔子教做人》,不仅讲孔子做人处世的观点和方法,还把《论语》中相关原文译成白话文,并采用随笔的写法娓娓而谈,读来趣味横生。读过以来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方法,而且还会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诚可谓‚文道并重,一举两得‛。
孔子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读过这本书后会使你深刻体会到:‘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孔子‚孝顺‛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孔子是世界名人,孔子的思想智慧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孔子的哲学,可谓是地地道道的人的哲学,而一个‚人‛字,则贯穿了孔子哲学的始终。正如孔子说:‚道不远人。‛一切离开了人之为人的理论都是虚妄而无意义的。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弘扬只能靠人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是人自己去创造自己。
孔子追求做人的道理,体现在做人上,是‚中庸‛,具体到生活上,便是行‚礼乐‛。
生活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敬。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快乐、幸福。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和睦相处,讲求信用,这就是‚礼‛。人们由爱与敬而得到幸福、充实,并体现在歌舞及音乐上,这就是‚乐‛。‚礼‛与‚乐‛,正是人的生活方式。喜、怒、哀、乐,是人的常情。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是生活起码的道义。人与人之间讲信修睦,崇尚辞让,去除争夺仇杀,没有礼怎么实现呢?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死亡贫苦,是人之大恶,要想人们都把心里的愿望与厌恶表达出来,没有礼怎么办到呢?人是天地的精灵,五行的起始,人就是为着吃美好的食物,听优美的声音,穿漂亮的衣裳而活的,失去了礼,人凭什么生活呢?失去了爱,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人呢?
今天很多具体的礼节,正是由于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形成的。做任何事情一定存在它的礼,而社会的一切活动,离开了礼,是办不成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论,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因为有了礼,生活才井然有序。
敬重别人如果不符合礼节,就是粗野。对别人恭敬而不符合礼节,就可以被认为是巴结。勇敢而失去礼节就叫暴戾。礼是什么?礼就是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做人而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自目无所知,进退捐让无所制。‛治国而无礼,就象盲人失去了拐杖,不知道方向,就象整夜在暗室里摸索,没有光明怎么看得见呢?没有礼,家庭失和,朝廷失序,军事失制,政治失度,一切都会失体。
生活不就是追求幸福吗?生命,怎么能缺少快乐呢?人有了快乐,必然想表达出来,并表现在行为上,这是自然的情理。人,是不能没有快乐的,而快乐又不能没有表达的方式,没有适当的表达方式不能不生乱。所以,才有了音乐。音乐,本质上也就是人们的快乐。
君子乐在追求生活,小人乐在发泄私欲。这样,君子推行音乐的教育来调节人们的心志,使人们心向道义。由音乐正可以看出人们的品德。因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不会是虚伪的。
孔子说:‚三种快乐有益,三种快乐有害。能用礼节制自己为快乐,以夸奖他人好处为快乐,以朋友众多并且贤良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傲放肆为快乐,以舒坦游玩为快乐,以吃喝寻欢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孔子的‚快乐观‛其实就是教人修身养性的处世观。我们都需要快乐,我们时刻都在追求着快乐,因为快乐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并且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需要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那么,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真正感觉快乐呢?
孔子他育人有方,他的弟子在《论语》中写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诸位!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都做到了之后,若还有余下的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吧。
他是个充满正气的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任。‛意思是说满口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样的人实际是很少有仁德的。‛他把恭维当耳边风,把满脸伪善笑容的人看做空屏障。这是多么不容易做到的呀!
他为圣人,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的是青菜和很粗糙的饭,喝的是白开水,睡觉的时候,连枕头都没有,就是曲着手臂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如果是以不合理的方法取得富贵,他根本看不上眼,当它是天空中的浮云一样,那是很快就会消散的,绝对不要它。在这点上可真是个圣人,真君子!孔子的思想博大经深富有深刻的道理,所以北宋大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如果将论语的内在,深刻蕴涵的道理领悟透彻,落实在行动中我想就能算上真君子了,孔子教会我许多,他教了我学习的道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所知道所理解的孔子精神可谓是冰山一角,要想领悟的更多还必须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面对孔子,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就像阳光一样照射到人们的心头,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幸运。
第五篇:孔子谈做人
孔子谈学习
少儿朋友,“学习”一词来自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孔子本人就是个非常爱学习、非常善于学习的人,所以他成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孔子不但自己善于学习,还善于指导别人学习。他直接教过的学生有3000多名,其中贤者72名。他间接教过的学生更是数以亿计,他们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学子。其中有许多人成了明君良相、能臣名将、清官廉吏、志士仁人或鸿儒俊才。若把这个名单列出来,恐怕篇幅比本书还要长,我们只看两个典型的例子:宋朝第一位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最后一位宰相文天祥有首名为《过零丁洋》的诗,末两句是我们熟悉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头一句则是“辛苦遭逢起一经”,这个“一经”指的就是《论语》。
现在,我们请孔子也指导一下你们的学习,这将有助于你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三人行,必有我师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10.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小子何莫学夫诗
14.朽木不可雕也
1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8.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孔子谈做人
从上篇我们了解到,孔子所说的学习,既指学习文化知识,也指学习做人的道理。相比之下,孔子关于学习做人的道理谈得颇多,而关于学习文化知识则谈得较少。这倒不是因为他认为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因为他认为学习做人的道理更重要。
而且,他还认为:学习做人的道理很重要,按照所学到的道理去做更重要。
学了很多却不照着做又有何益?倒不如学一点就照着做一点更见成效。
19.我欲仁,斯仁至矣
20.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6.德不孤,必有邻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觚不觚,觚哉!觚哉
29.吾日三省吾身
30.不迁怒,不贰过
3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5.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孔子谈知人
我们不但自己要好好做人,还要好好了解别人是怎样做人的,即要“知人”。
如果不“知人”,就会产生许多危害:
(1)容易使自己误解、委屈乃至伤害别人;
(2)容易使自己错过该学习、该结交的人,从而失去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3)容易使自己交上趣味低俗、道德败坏的人,从而受到他们的污染;
(4)容易使自己受到坏人的欺骗、迷惑和坑害。
可见,“知人”是何等重要。本篇介绍一些关于如何知人的知识和方法。
3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7.巧言令色,鲜矣仁
38.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39.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0.听其言而观其行
4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3.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4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谈君子与小人
少儿朋友,所谓“君子”、“小人”,虽然不完全等同于你们常说的“好人”、“坏人”,但在很大程度上类似,所以你们姑且以此视之。
孔子曾多次对比过君子、小人在同样情况下的不同表现,本篇将这些话辑录出来,以帮助你们更好地学习知人:看看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
同时也帮助你们更好地学习做人:要向好人的做法看齐,以坏人的做法为戒。
45.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4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9.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4.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55.小人之过也必文
5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谈待人
学习做人、学习知人是学习待人的基础:做人正了,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别人;知人明了,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别人。
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仁”。我们看,“仁”是由“人”、“二”两字组成的,因而“仁”指的是两人之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待。
孔子说“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应该以爱心、以善意相待。
但爱心、善意的给予并不是盲目的,应该在知人明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但基础的基础还是做人:只有做人正的人才不会以坏心、以恶意待人。
我们要在做人正、知人明的基础上学会待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1.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62.放于利而行,多怨
63.周急不继富
64.无求备于一人
6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谈交友
孔子将朋友分为两种:益友和损友。交上益友,会在做人、学习及生活等方面对你有很大帮助;而交上损友,则会在以上各方面给你带来很大损害,甚至会使你走上邪路,因而选择跟什么样的人交友非常重要。
人不可无友,但更不可有损友,而必须交益友。
对于容易受他人影响的少年儿童来说,更不能交损友,更需要交益友。
66.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6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8.道不同,不相为谋
69.里仁为美
70.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7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72.朋友数,斯疏矣
7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75.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谈说与做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未免太低俗。我们吃也好、穿也好,以及喝也好、睡也好,都是为了维持我们生命的存在。维持我们生命存在的目的,则是为了进行我们生命的活动,而我们生命活动中的最主要两项就是“说”与“做”,因而应该说“人生在世,说做二字”。
许多少儿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我怎么老是说不好呢?我怎么老是做不好呢?其实,不光是你们,连我们许多成人都有这样的苦恼。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孔子是如何谈说与做的。
77.辞达而已矣
78.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79.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81.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8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83.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8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5.以约失之者鲜矣
86.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87.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88.三思而后行
89.过犹不及
9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
9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9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谈孝与礼
“孝”与“礼”是孔子特别重视的、并与少儿朋友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
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还能爱谁呢?他还值得谁爱呢?
“礼”在孔子思想中的含义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少儿朋友可以暂且先理解为礼貌。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不懂得礼貌,就无法立身处世。
所以,“孝”与“礼”是关乎一个人能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的两个问题。
9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95.父母唯其疾之忧
9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98.不知礼,无以立也
9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0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