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是教做人
教是教做人,育是育心灵
----参加“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高级研修班”有感
赵新红
2011年3月19、20日两天,我们学校一行4人参加了在临沂市蒙山沂水大剧院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高级研修班”。两天的学习,感触很深,同是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同仁,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对教育的理解还处于较浅的层次,有很多的做法过于简单,没能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教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李迪:将爱情教育进行到底
3月19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李迪老师专题报告-----《班级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李迪老师的网名-----初荷我早就在班主任之友等杂志上有所了解,今天面对面学习,更是感触很深。《走进春天,请勿打扰》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无不体现了对学生的无比关爱。再就是李老师太有才了,时常大段大段的背诵诗词,人人非常感动,真是润物细无声。她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是----对班级付出的越多,同学们对班级爱的就越深。其实就是放手让学生去锻炼,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确,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坏习惯肯定很多,李老师却能够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让她们自觉归属集体,在学习、活动中快乐成长,学会爱和被爱。我们总是抱怨学生这不好,那不好,实际上只要我们真心地与他们沟通,真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爱的诫 律
——为早恋的少年朋友而作
喜欢一个人,是无罪的;但如果你的爱妨碍了那个人的健康发展,你就是有罪的!
被一个人喜欢或者被一些人喜欢,是无罪的;但如果你利用这些喜欢去玩弄人家就是罪不可赦;或者你陶醉于这个“被喜欢”,而忘了自己的前途,那就是对自己的犯罪!
两个人相爱了,也是无罪的;但是因为这个爱彼此沦落为平庸者低贱者,这就是在对自己犯罪的同时又相互犯罪!
有些毒药蘸着蜜糖,几乎没有人能够分辨出来,等到毒发的时候,多半已经彻底无救,这也就是许多年轻美貌的女子一生一无所成的一种解释。这也是我的好几个容貌漂亮的女学生进高中后成绩直线下滑,最终进不了重点大学的原因。爱,是无罪的;但打着“爱”的旗号的,往往只是一些无所事事者的生活调料。爱,意味着必须给对方带来欢乐幸福,而不是灾难、痛苦、前途茫茫。
我知道我这样理解爱情会被另一个我谴责为功利心太强,但至少从我的内心出发,我是绝不愿我爱的人因为我的爱而受到伤害的。或者说,如果我的爱总是带给对方痛苦,那么即使她愿意,我也将从此远离。
让阿佛洛狄忒原谅我或者责罚我吧,我将把我手中的金苹果,献给从宙斯额上蹦出的雅典娜。
昨天下午班会,我就利用上面的案例给两个班召开了班会,我告诉同学们:“幸字上面是个土字,下面是钱;福字是有点衣服、有口饭,还要有田地;一次幸福是要有基础的。我们同学都要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行为在妨碍班级的形象和个人的进步?”
郑学志:做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幸福从心开始
凡尘俗世中,总有许多不甘寂寞的心,会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奇,日子的索然无味。于是灯红酒绿中,多了些买醉的身影,麻痹了的心灵生不出诗情画意的风花雪月,曾经的美好被沧桑替代。
记得曾经年少,一段轻狂岁月中:
曾为春天里的一棵小草,而感叹生命的强韧
曾为秋日里的一片落荫,而稀嘘岁月的无情
可以在夏日的细雨中,一任雨丝洒落,就只为雨巷深处丁香的清幽
可以在冬日的风雪中,徜徉一夜不归,就只为小院人家腊梅的芬芳
而今,在现实与忙碌中,思绪不再飞扬,情怀不再美好。在纷纷扰扰的尘世打拼,人累了,心也累了,累得装不下一轮月亮,累得容不下一片落叶。
老大说:幸福是从心开始的。
于是在匆忙的旅途中,偶尔停下脚步,聆听一下心的声音,让心在自然中感受一下万物的轮回与四季的交替;让心在俗世中作一次清新的飞舞,洗去铅华尘封,还原一份明净。这样的时候,便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追逐的不过是可以轻轻挥洒的浮尘。
当老师的确实要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的人格,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确实,教师的人格魅力要胜过千言万语。
以上是郑老师的一席话。郑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对 班级自主管理的机制建设做了详细讲述,让我们受益非浅。
段惠民:做智慧班主任
3月20日上午,听了段惠民老师做的《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关于班主任成长的主题报告,收获颇多。
初见段老师,中等个子,气质温厚,语言风趣。他自称“河南乡村小教师”。但他这个小乡村教师可不简单,出版教学专著2本,发表教学论文120多篇,濮阳市优秀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
听段老师的报告,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耐心的艺术,是一种细心的艺术,让学生从体验中得出感悟,触及心灵,感动灵魂,从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滋润。也深刻的领悟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会取得成功!”段老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何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正如他所说:“爱学生,就会想出教育学生的好办法来”。所以他提出班主任工作情感上倾注一个“爱”字,做思想工作突出一个“细”字,使用方法表现一个“活”字,处理棘手问题善用一个“巧”字。在他的讲座中,透过诸如“智断眼镜纠纷”、“永远的秘密”等事例,我看到了一个对学生充盈满腔爱意,对班主任工作充满睿智的班主任形象。
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就要不断学习,段老师去年一年买了1000多块钱的书,乘飞机、坐火车都在看书,真是令人尊敬,这也许就是“河南乡村小教师”成长的秘诀吧。去年10月,我在济南开会,买了四本教育专著,只看了两本,惭愧!忙只是一个借口。
整整一上午沉浸在段老师的妙语连珠、幽默诙谐之中,没感到一丝疲倦。
王建宗:德善双修,昂首做人
王建宗校长的大名早有耳闻,但近距离的听王校长讲话还是第一次。这次面对面的学习非常好。能够把向王校长这样的大师级人物请来,可以看出领导用心良苦以及办好教育的决心和力度。这次学习令我感受颇深,王校长深厚渊博的学识素养,让我领略到了一位兼具现代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积淀的教育大儒的风范。如果,我们把教育比作一艘大船,那么,指导和保证这艘船正确行驶的双桨,一定是教育科学。聆听王校长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应该懂得必要的教育科学理论,一位好的教师,其价值不仅仅在于讲好一堂课,而是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教育体系,用这个体系驾驭教育教学工作。而我们教师自身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素养、不至沦为一介教书匠?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感受到 无论是从大教育观的眼光来看、亦或是从教书育人的宗旨来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德育工作做深刻的研究、都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德育基本规律。
我们的感悟
一、改变,从我们自己开始
第一个改变,我能成功!自信,很重要,说一句,我能成功,道一句,我能成功,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你经常对自己说我能成功,当你深信不疑我能成功的时候,你我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这样那样的犹豫吗?一切的问题,一切的犹豫,在我能成功下,完全可以忽略。我们必须坚定信念,管他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一句话,我们勇敢前行,绝不犹豫。
第二个改变,我们与他们不一样!有的老师可能会想,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班主任。这不对,我们必须告诉自己,我们与他们不一样,与一般的老师不一样,与一般的班主任不一样。
第三个改变,我很重要!我们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显赫的家财势力,我们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处于社会的底层,处于教育的最一线、最底层。但我们对于孩子,我们教给孩子知识,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我们教给孩子好多好多,有的孩子可能因为你我的一二句话就改变了一生。那么,我们很重要,不是很重要,是非常的重要。当我们时常对自己说我很重要,真正看重自己的时候,你再也不会有自卑,再也不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好的,你会喜欢上你所从事的工作。
第四个改变,让孩子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孩子,应该是快乐的,不能因为学习,而变得没有欢乐,没有幸福。我们必须让孩子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动幸福。这样我们再去要求孩子,才更有说服力,而且孩子还能在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做得更好。我们必须以爱为付出,没有爱的付出,没有爱的尊重,孩子是断不能感到幸福,因为有爱,感情才能在爱的付出中获得交汇,才能真真正正的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爱。
第五个改变,我有自己的准则并奉行不悖!人云亦云,是我们有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通病。但丁有一句话叫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理念,不能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领导的指手画脚,而心生退堂鼓,我们必须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失败,因为我们有最最需要我们关注,最最需要我们为之努力的孩子在我们的身后。
收获一种观念,反思一种不足
第一,真正造成教育效果差别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学历,而是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用适当的方法来持续刺激孩子们保持精神的热度。“我们与他们不一样!”;“我很重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能成功!”;“我有自己的准则并奉行不悖。”在适当的场合不断重复这些富于鼓励与增强自信的话,这不算唠叨,这是一种教育的反复渲染,这样的反复渲染就是一种印象的加强,只有拥有这样不失时机、不厌其烦的教育耐性,才能使这些有意义的话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并化为一种自然的行动,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就会切身践行这句话了。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
1、班级管理离不开制度:学生年纪还小,有许多事上如果没有了制度的约束,是不行的,班级的各项制度就是学生们行动的准则,学生们如果按照制度去做,教师的工作就相对轻松一些,要想让班级工作有序进行,和学生一同制定班级切实可行的制度是不个不错的办法,这个制度是大家一同制定的,同学们都同意了,那么一部分同学即使不同意,也会在学生们的舆论监督下按要求去做。
2、我认为班级的自主化管理,说得再白一些就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那么学生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就是要培养的主要方面。我们就要在这上面下点功夫,学生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事了,那么班级的大事小情他也就能够进行管理了,我想自理能力的培养就要放在首要位置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个很难的问题,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让他做好自己的衣食住行这些日常的事,还真有一定的困难。这方面如果想有效果,就可以试着和家长联系,在学校开展一些比赛,让学生们互相比着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做。我们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的积极性高,特别是班主任,总是想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学校领导满意,于是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好,也很少放手让学生去做,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你不给他机会,他没有去做,怎么就会做不好呢?老师们放心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一点没错。你要给学生一个可以展示才能的机会,他能做什么,你就让他做什么,长此下去,他才会有成就感,他才会想去做事,他才会想如果能把这件事做到最好。
第二篇:孔子教做人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教做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学期限拜读了高欣编着的《孔子叫我们宽容点》其中第一章《孔子做人之道》。它让我知道做人是一门大学问,书中用浅显的话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教他的学生做人要可能宽恕就是恕别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推给别人。”其中的“恕”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遇到与人相处上的问题,应换位思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想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思考?作为老师无论与同事之间,还是跟与学生相处时,也应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念头。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设身处地的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比如:设计课堂教学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进度要考虑到学生智力能力,作业布置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和困难。我想这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到了这一信条,就会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当我们心情烦躁不安时,懊恼时,请提醒自己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教做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1.孔子做人名言
2.孔子教我做人600字作文
3.孔子教《三字经》
4.《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5.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6.孔子关于做人的名言佳句
7.文言文之我教《孔子游春》
8.教学生做人比教知识更重要的班主任心得
9.我教孔子学英语-叙事作文
第三篇:曾国藩教做人、做事
曾国藩:真正有出息的人,都懂这3条处世天规,能成大事!
在曾国藩的书中,讲述了很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则和经验心得。虽然时代已经很久远了,但是每当读了这些东西,还是很有感触的。因为不管时间怎么变化,人还是一样的人,世界的规律是不会变的。做事情做人只有符合大道,才能发展的更好。
1、物来顺应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都需要学会坦然的接受它。有些读者可能会在这里有疑问,他可能会说,如果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我难道也只能默默接受,不作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在做出任何的反应之前,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心接受这件事的发生,并且认清它的严重性,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解决。
如果不先学会接受,只凭着自己的冲动去做事,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好事也好,坏事也罢,每件事发生了,都有它自己的原因。你已经改变不了它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并以此为契机发现自身的不足。
2、未来不迎
这句话是说呢,未来很遥远,看起来虚无缥缈,何必想那么多呢。常常有人说我们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但是真正能够活在当下的人有多少呢?人们总是爱幻想未来,或者是希望,或者是担心。为未来做好准备是没有错的,但是在未来没有到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你现在所害怕的,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你现在所希望的,可能压根不会得到。没有发生的坏事,你可以感到庆幸,没有实现的希望,也会让你沮丧。
未来其实并不远,未来就在你眼前。未来事情的好坏,就在于你此时此刻做什么事情,如何去做。
3、既过不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后悔。做得好的地方,不要逢人就炫耀。
过去你的代表不了现在的你,更决定不了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对于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没有必要再费心费神。不如把心思全部放在当下,曾经自己做的不好的,现在把它做得更好。曾经自己取得的成就,只把它当做生命中的一个闪光点即可。
很多人都喜欢沉湎于过去,因为自己的一个失误而懊悔一生,余生都萎靡不振,但是即使这样又能有什么用呢?有些人喜欢把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挂在嘴边,逢人便说。殊不知,大家早就听腻了,到最后还不是落得人人讨厌。
第四篇:教作文先教做人
教作文先教做人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阐述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他指出:“文当然是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教育学生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呢?
一、做有心人,观察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文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产物,作文的大量题材均来自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熟悉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又要同时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去赞美生活,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具体做法如下:
1.课内,有的放矢教方法。著名作家茅盾指出:“开始学习写作的人,需要从书本中学习写作技巧,但更需要重视向生活学习,在提高观察能力上下苦功夫。”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小语教材安排的阅读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富有儿童生活情趣,文质兼优,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因此,在乎时的上课中,要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对相应的课文进行重点讲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其间接地去了解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一般方法有:①全面观察法;②顺序观察法,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情的发展顺序;③移步换景观察法;④小中见大观察法及对比观察法。学到了这些方法并在今后的作文中有意识地去运用,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课外,接触社会拓视野。禁锢学生生活是作文文源危机的最大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可利用学生喜欢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夭性,因此,必须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寓语言训练于有趣的各类活动之中,使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熔于一炉、相得益彰。教师可带领学生利用节假日、作文课或课外活动等到工厂、码
头、车站、街道、农村参加社会活动和义务劳动,专访名人、能人、先进工作者及游览名胜古迹等,让他们留心观察,看看工人怎样做工、农民怎样种地、服务员怎样工作并亲自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人和事,而后逐步达到熟悉了解。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合时令、节日和少先队中心任务安排班队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和敏锐性,并让他们随时把自己观察的事物和新鲜感受记下来。视野拓宽了,写人、记事、抒情、状物才不会只在课堂小天地里打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在广泛地接触社会、自然、陶冶了情操后,就能得心应手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这样,学生既练了思想,又练了笔,使表达技能与思想认识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3.课余,阅读书报巧摘记。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仅靠课堂上的书本和课外的活动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必须让他们多看儿童刊物及优秀图书,使之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同龄人的佳作,并以书中人物的好思想、好言行来影响教育学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阅读摘录中须认真指导向深处挖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应有巧妙的方法,如①“三三三”摘记法,即读了一篇文章,你认为作者哪三个标点用得准确、哪三个词语用得贴切、哪三句话用得优美,分别摘记下来,并要求学生能记忆、背诵及在今后的作文中灵活运用。②首尾摘记法,即把一篇优秀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摘记下来,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学到技巧,在今后的习作中能有选择地使用恰当的开头和结尾。③精彩片断摘记法,即把一篇好文章 中最精彩的片断摘记下来,要求学生研讨、揣摩、咀嚼精彩部分的内容及写法。
二、做小主人,生“材”有道。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愿望达到时,就会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又会使其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由此可知,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并不是先夭性的,百是后天的种种原
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师对学生要求过严、放得不够,如一上来就灌给他们很多写作知识,要求学生不跑题、不乱发议论、没有病句、不超字数、不无病呻吟……致使学生左右为难,只能或东拼西凑,或照搬范文,或凭空臆造。
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这种境界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做小主人,自我“生材”。怎样引导他们自我生材呢?
1.联系课文,续编故事。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思想健康、故事性强,当学生学过后还沉浸在对故事中人、事、景、物的喜爱赞美、厌恶憎恨之时,教师应指导他们大胆想象故事结局和以后的情况,并主动地说出来、写出来。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巩固了课文中的知识,也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练文练人的目的。
2.创设情境,丰富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教师作文教学中必须设置一些情境,培养学生自己丰富文章内容的能力,如“看演唱,细观察”的趣味作文;“听录音、音乐,写文章”的想象作文;“写幻想曲”的激情作文;“写童话,编故事”的即兴作文;“仿真社会实践”的情趣作文;“教师表演,学生写”的愉快作文等。这些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的文思活跃起来。
3.亲自实践,创造素材。小学生好奇求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每人每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每月做一次实验、每学期做一件小发明或小制作,寓写作素材于自身实践中,让蕴藏在小学生头脑中的丰富创造力转化为创造写作素材的能力。亲自实践创作素材的办法很多,但需要老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如要求学生亲自上菜市买一次菜,以《买菜》做文;拆卸、组装一 个玩具,以《我知道了玩具的构造》做文;做一次家务,以《记一次家务劳动》做文,等等。如此,既丰富了学生写作的题材又培养了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作文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三、做老实人,实事求是。
黄山行知亭的石柱上有一副楹联,联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而要做到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做老实事、说老实话、当老实人。
1.亲身经历,实话实说。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决不允许任意夸大。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原貌,真实地写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情。如学生在学雷锋活动中做了好事,老师必须了解一下有没有那回事,然后才看文章怎么样。要是根本没有那回事,那就要耐心地、严肃地做思想工作。这样,把写作同生活、同学习做人密切联系起来,实话实说,必将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不懂不要装懂。要写一件事,就得认真踏实地做好这件事;要写一个人,就得了解这个人,正确评价这个人;要写一处景,就得实地去看一看,领略一下它的美;要写一样物,就得认真观察、仔细了解,掌握它的特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
是的,作文是有无数的好处,她可以穿越时空,揭晓迷离的过去,抵达遥远的未来,通向伟大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尊重小孩子,而尊重的基础就是理解和帮助。唯此,你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兴趣做钥匙,引领他们去领悟写作的无穷魅力。
第五篇:先教做人再教求知
先教做人再教求知
府谷二小王慧妮
学生在学校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更重要,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再去教学生如何做学问。学会做人,到底教学生做什么样的“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实践证明,把“学会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寓“学会做人”教育于常规管理、常规活动,就是抓住了德育工作的根本。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呢?应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抓起。“欲求人人成材,先求人人成人”。责任感是影响做人最基本的问题,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使他们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爱、自强,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