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范文模版]

时间:2020-04-15 12:0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范文模版]》。

第一篇:《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范文模版]

看完一本名著后,这次阅读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读了一个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的一名宰相卢怀慎。他一生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卢怀慎当官后,虽然身份高贵,但他的'住宅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和儿女经常受冻;他却对亲戚十分大方。在担任宰相的期间,卢怀慎病了很长时间。他平时器重的宋璟和卢从愿两人来探望他。卢怀慎叫家人准备饭菜,来招待他们。可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煮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不久,卢怀慎逝世了。他在病危时,曾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当任宰相,皇帝看了报告,非常痛心。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煮一锅粥给办丧事的人吃。一次,皇帝到城南打猎时,来到了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正巧看到了那里在举行卢怀慎逝世两周年的祭礼。皇帝于是赏赐了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不让女儿哭喊,因为平时勤俭的卢怀慎一生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礼物,他一点儿也不肯接受。他的夫人坚信: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不义横财之人。而卢怀慎是应该去向美好的天堂。

我们一生都要做一个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生活过得勤俭的人。不能做一个贪婪、自私、图名利的恶人。奢侈和勤俭有不同的回报。

【《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古代廉洁小故事

2.清正廉洁的故事

3.古代廉洁人物及其故事

4.老舍廉洁故事

5.从故事中感受“廉洁”

6.包公的廉洁传说故事

7.关于廉洁的故事

8.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

9.廉洁作文800字:我身边的廉洁故事「4篇」

第二篇:《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

《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

我读了一个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的一名宰相卢怀慎。他一生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卢怀慎当官后,虽然身份高贵,但他的住宅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和儿女经常受冻;他却对亲戚十分大方。在担任宰相的期间,卢怀慎病了很长时间。他平时器重的宋璟和卢从愿两人来探望他。卢怀慎叫家人准备饭菜,来招待他们。可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煮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不久,卢怀慎逝世了。他在病危时,曾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当任宰相,皇帝看了报告,非常痛心。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煮一锅粥给办丧事的人吃。一次,皇帝到城南打猎时,来到了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正巧看到了那里在举行卢怀慎逝世两周年的祭礼。皇帝于是赏赐了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不让女儿哭喊,因为平时勤俭的卢怀慎一生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礼物,他一点儿也不肯接受。他的夫人坚信: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不义横财之人。而卢怀慎是应该去向美好的天堂。

我们一生都要做一个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生活过得勤俭的人。不能做一个贪婪、自私、图名利的恶人。奢侈和勤俭有不同的回报。

第三篇: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故事读后感:《于谦清廉故事》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我就认真地读了《于谦清廉故事》,读了后很有收获。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于谦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个真人,才能为我们祖国争光。千万不要学腐败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耻辱,比如康慧军、潘玉梅等,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洁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将来,我们要向于谦学习,要像他一样,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做一个真人。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要廉洁自律,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同学对廉洁是不值一提的,他们就缺少一颗廉洁之心。个别同学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装大方,买东西大手大脚,不比学习比玩具……我们要让于谦廉洁正直的品格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

廉洁故事读后感:《毛主席的袜子》

今天,我读了几篇关于廉洁的小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的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知道廉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因为主席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他才成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廉洁自律,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这样的好主席,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像毛主席那样,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起来。

[廉洁故事读后感]

第四篇: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一)上虞市鹤琴小学 钟莉

今天,我陪女儿一起读了一则毛主席爷爷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了毛主席节俭清廉的事例,让我们深受感动。

提到廉洁,大家一定会想到为官清廉的于成龙、公正严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则的周恩来,他们都是廉洁的模范,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的节俭清廉家喻户晓。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红军天天只能吃干粮和青棵面,有时候,只能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的有点香甜,吃多了就会觉的难吃,可是毛泽东不搞特殊,仍然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吃。警卫员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非常不忍心,便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饭。毛主席看了很生气,硬是不肯吃,还说道:“我不能搞特殊。南瓜稀饭又香又甜,很好吃嘛。战士门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啦。快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泽东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回到他手里,小胡没办法了,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深受感触。而女儿想到自己平时不太爱惜粮食的行为,也深感惭愧。今后,我们一定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重清廉,能正确对待财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二)今天,读了一个廉洁小故事《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透过短短的几行方形黑体小字,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好总理。他的那个夹起一片菜叶在碗底一“抹”的细微动作,已在我眼前挥之不去,他的那句 看似平淡的话语:“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位国家的总理,却连一粒小小的米也不浪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我心目中,总理可是个大官,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能呼风唤雨,生活过得悠然自得。而总理却和普通百姓一起吃粗粮,还带头不吃猪肉、鸡蛋、稻米饭,确实让人非常敬佩。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要说一粒米,就连一碗饭,如果不想吃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倒掉,学校食堂中,剩饭、剩菜堆得像座小山。我想,这一座座“小山”,周总理看了在心痛。

想想以往的我,深感惭愧。每天早晨,我从不吃妈妈烧的粥,而是天天向爸爸“点菜”,今天“馄饨”,明天“小笼”,后天又要来个“福临门面包”,几乎天天翻花样。每逢,星期天,还吵着要去肯德基,麦当劳,还总想着什么时候去饭店吃顿大餐。哎,想想周总理,想想烈日下的农民伯伯,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晚,就去对奶奶说:“妈妈,我突然很想吃你烧的白米粥了!”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吧!让这种精神的清风永远吹拂在我们校园上空!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三)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这个历史故事对我们是很有启迪意义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极了但凡是人谁能不喜欢,何罪之有?在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抗拒美好东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嘛。但是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一种诱-惑的时候,人们面对诱-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诱-惑在大禹这样的人面前马上就变成了一座警钟,立刻让他联想到“亡国”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无道者商纣王那里,诱-惑就成了一把利剑,一让他亡了国,二要了他的命。历史之鉴使人警醒,虽历经上下五千年其教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犹在眼前。

第五篇:故事—卢春敏

故事1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说义] 目标是成功的原动力。很多人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定下生活的目标。

[指事]漫无目的的飘荡终究会迷失方向。有了目标,心中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清楚地制定下成功的目标,并为此目标全力以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故事2 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只有一个。“你能不能快点开灯,让我怎么看书啊?” “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快30分钟了。” 松下突然想:只用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可以两用的插头呢?

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

[说义] 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指事]在日常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只会被问题所累,有创造力的人接受问题,就象欢迎一个带来更大满足的良机,问题越大,机会也就越大。

故事3

有一个农夫,既有房子也有地,生活十分富裕。有一次,他花钱雇了一条狗,帮他防止流浪的乞儿闯进院子,还要帮他烘烤面包,给他天天浇灌和收拾菜园。

那狗谋得了职业,尽力想把工作做好。

这时候,农夫去赶集,等他回家一看,菜园没有收拾,面包没有烘烤,而更叫他恼火的是,小偷爬进院子,把仓房偷了个精光。

农夫哇啦哇啦地痛骂那狗儿。对于每一桩过失,那狗儿都有一番辩解:为了收拾白菜的苗床,它把烤面包的事放下了;收拾菜园吧,可是又到了看守原子的时候了;至于错过小偷的那一刻,正好赶上他想去烤面包。

[说义]追两兔一兔不得,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臵,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可半途而废,也不可一心二用。全力以赴,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指事]在平时的工作中,即使业务再忙,文件堆积如山,仍需一一完成。若想一次完成,结果必定一件事都做不好。将目标缩减为一,达成一个目标,再处理下一个目标,循序渐进,工作必然获佳绩。

故事4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鱼竿,然后两人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生火煮鱼,饱餐了一顿,把鱼吃光了,不久饿死在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忍饥挨饿,一步步走向海边,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的大海时,浑身最后的气力已经用完了,只好带着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长者同样的恩赐。他们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途中他们每次煮一条鱼,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海边,开始捕鱼为生的日子,安居乐业,后来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说义]这故事说明,一个人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只能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必须面对现实。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指事]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既不能“杀鸡取卵”,也不能好高骛远,关键在于选择出最优方案,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故事5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只见一名垂钓者钓上了一条足有三尺长的大鱼,可他却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围观的人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又钓上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钓上了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想不到钓者的回答是:“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说义]企业的运作不能没有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尤为重要。[指事]平安各部门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必须是现阶段最适合的目标,进而为实现此目标采取相应的行动。

故事6 分粥制度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要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拟定专人负责分粥。很快大家发现,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考虑到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于是采用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结果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肠辘辘。大家认为这种方法导致了资源浪费,于是采用方法三: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几天基本公平,可不久他就开始给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为防止风气败坏,于是采用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结果基本保证公平了,可每次两个委员会结束讨论并分粥完毕时,粥早已凉了。最后采用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因为每个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自己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说义]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是人选择的。好的制度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逐渐趋于公平与公正。

[指事]法制大于人制。如何建立健全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使这些制度的执行不受人员变更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我们平安每一位管理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故事7 师傅刚造好一个钟,把它摆在库房的架上,两旁各有一个老钟嘀嘀哒哒地响着。

一个老钟对新来的钟说:“现在你就开始工作吧。不过我得提醒你,别以为你精神饱满,你还没有敲到三千三百万下以前,保证你累得半死。”

“什么?三千三百万下,我永远也做不来这样沉重的工作。”小钟真的被吓慌了。“喂,傻小子,你别听他的话。”另一个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你的工作决不会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吗?敲完一下之后,你只需再敲一下,就是这样简单,绝对难不倒你的。”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敲一下,这件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小钟终于拾回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它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百万下。

[说义] 每一个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天一天积累而成的。[指事] 有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习惯:他总是会把所有的困难加在一起,在他心中形成一个大困难,然后开始丧失信心。人们很少被一天的重担压垮,除非把明天的担子跟今天的加在一起,才会超过人的负荷能力。一个胜任的管理者,应该把握眼前的机会,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故事8 一个人不停地挖井,挖了一个又一个,但却始终没有挖出井水来。为什么呢?因为,每一口井他都没有深挖。地下的水仍旧在欢快地流动,而挖井人却在一个又一个土坑边苦恼地徘徊。

[说义] 做事贵在投入,凡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指事] 在管理工作中,有两点十分重要,首先解决问题的最初必须聚焦在一个领域内,以便准确地找到突破口,必须找出关键问题的切入点;其次必须集中力量,孜孜不倦地深挖下去。

故事9 一个人在雪地中行进,天冷路滑,他发现前方有行人的脚印,踩着脚印向前走会容易得多,于是就亦步亦趋地顺着脚印向前走。可是当前面的脚印被大雪遮盖了,他就没有可以引路的目标了,因此也就可能失去了找到新方向的信心和能力。

[说义]追随者没有前途。

[指事] 产品的生命周期说明,市场中的追随者是无法享受到由于创新所获得的高额利润的。如其他企业推出某项新业务时,可能会获得极好的效果,并吸引大批客户。而在这时,倘若企业随后推出这项业务,对自己而言,不过是从别人的碗中分得一勺羹罢了;对客户而言,往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客户对它的认同度常常已经大大减少。

因此,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客户的现在需求及潜在需求为指南针,并在它的指引下,时刻走在竞争伙伴的前面,才不会迷路,才可能持续地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

故事10 从前有一批商人,要到远方做生意,由于路途不熟,大家商量结果,请来了一位向导,于是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有一天,他们来到一片旷野,那有一座供奉天神的庙,依照他们的习惯,必须杀掉一个人来祭祀,才能通过这个地方。

商人们集中一起商量,都认为大家是亲族,只有那个向导是外人,便决定杀他作祭祀。等到祭祀完毕,便开始动身前行,可是由于没有向导,迷失了方向,走来走去,一直都在旷野里打转,终于大家都困死在旷野中。

[说义] 不论什么时候眼光短浅只能断送前程。

[指事] 决策时只考虑眼前利益得失,无疑会严重影响长远目标,甚至导致长远目标无法达成。

故事11 有一个人,为了表示自己的勤快和努力,就特地把一块一尺见方的大石头,经过了好几年的工夫,磨成了一个半寸长的小石猴,以作玩具。在磨成功的这一天,他得意地说:“我一天都没有停止过,这种精神总算不错吧!”不过,他的勤苦虽然是真的,却没有人能够称赞他这种样子的勤苦。

[说义]付出的努力只是为了一件对众人毫无意义的工作,结果只能是费事费力却劳而无功。

[指事]日常工作中,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都应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指引我们的工作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所做的努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才能为公司、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故事12 有一个猴子,从什么地方抓来了一把豆子,却不小心漏下了一粒在地下。这猴子连忙放下了手中的豆,去寻觅那一粒,却总是寻不到。待回头去拿放在地上的豆时,又已经被一群鸡啄光了。

[说义]开始犯了小错误,想要弥补,应在做好其他工作的时候,再采取措施,谨防一错再错。

[指事] 工作中出现小失误有时在所难免,弥补失误固然很重要,但要注意不能因为弥补先前的失误,而造成更大的失误,顾此失彼,终至一事无成。

故事13 一支用软弱而易曲的蜡做成的烛,因为一碰便要损坏,所以非常悲哀。它除长叹而外,没有办法可想,苦苦地诅咒他悲惨的命运。它尤其以为那种砖石,当初是脆弱而粘软的,为什么在火里一烧便硬了起来,经过若干年不坏呢?它为了想获得象砖石一般的硬度及利益,奋身跃进火中,于是蜡烛便被火融化了。

[说义]这故事说明,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强求与他人一样,到头来只会伤害自己。

[指事]公司、部门和个人都应明确了解本公司以及每位员工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应尽量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的弱点去与别人的优点相比,作不切实际的努力。

故事14 从前有一只狐狸,她偷偷摸摸来到山脚下的村子里,看见村民正把一块块腌肉拿出来晾晒,而且没留人看守,他就悄悄地偷了一块肉藏到离房子不远的一棵大树底下,然后又返回去再偷一块。

停在树枝上的一只乌鸦亲眼看到狐狸所做的一切,就飞了下来,把那块肉叼到树上去吃。狐狸回来时,找不着刚才那块肉。正在这时,乌鸦在树上吃肉落下些碎肉渣,被狐狸发现了,它抬头一看,见乌鸦在树枝上嚼肉,十分恼火,便破口大骂:“不要脸的乌鸦,自己生来没本事去逮动物吃,却跑来偷别人的肉,你如果有能耐去找食,何必当小偷?你最好去死掉,别这样不知羞耻地活着!”乌鸦听了,反过来对狐狸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应该先去死。”“为什么?”狐狸勃然大怒,高声问。乌鸦哈哈大笑起来,回答说:“因为是你先偷别人的肉。”

[说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的错误容易见,自己的错误却不易察觉。

[指事]在工作中,身为管理者,自己不带好头,很难想象下属会将工作做好,只有从自己做起,踏踏实实工作,这样才回形成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而引导下属将工作做好。

故事15 两只蛙住在池塘里。到了夏天,那池塘干涸了,他们便离开这里,去寻找别的池塘。他们遇见一个很深的井,一个见了便对另一个说:“喂,朋友,让我们一起下这井里去吧。”另一个回答道:“假如这里的水也干了的时候,我们怎么爬上来呢?”

[说义]这故事说明,人不可无思虑地去着手做事。大凡有思想的人应当先想到事情的结局,随后再着手去做。

[指事]管理者作出每一项决策时,都应该经过深入慎密的考虑,采取措施以前,应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后果,经过论证后才能着手去做。

故事16 农夫的儿子们经常内哄。他屡次劝导他们,可是只用口说不能说服,他觉得这必须用事实来教育才好,便叫他们去拿一束木棒来。他们依照吩咐拿来了,他先把整束交给他们,叫把这折断了。他们用尽了力量也不能将它折断。农夫随后把那一束解开,个人都给一支棒。这回他们将这棒很容易地折断了。农夫这时说道:“儿子们,你们看吧,假如齐心一致,你们不会被敌人所征服,但若是内哄,便要被打倒了。”

[说义]这故事说明,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招致被征服。[指事]成功的现代企业必定具备良好的团队建设基础。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是有限的,但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众人的智慧加在一起,形成团队的合力,这样具有高凝聚力的团队才是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的。

故事17 有只狮子年老了,没有力气,不能给自己去觅食,觉得非用心计来做这事不可了。他走进一个洞窑里去,睡在那里,假装生病,这样等那些动物走来观看,便抓住吃了。有许多动物被杀了之后,狐狸知道了他这策略,走来远远地站在洞外,问他现在身体怎么样。狮子答道:“不大好。”又问他为什么不进里边来。狐狸说:“我本来也进来了,假如不是我发现了有许多进去的脚印,却不见有一个出来的,我就会呆在里面了。”

[说义]这说明,聪明的人从证据上预见到了危险,所以就避开了。[指事] 管理者作出决策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一旦发现与市场的需求背道而驰的趋势,就必须及时停止,以规避风险。

故事18 一天,火石被钢铁猛地打了一下,它吃惊而愤慨地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准是认错人了,因为我根本就不认识你啊。别来搅扰我吧,要知道我是与世无争的!”

钢铁望着石头,微微一笑答道:“如果你稍微耐心点,你就会看到,我能从你身上创造出多么不可思议的结果来。”

听了这番话,火石感到安慰,以极大的耐性忍受着钢铁对它的敲打。最后,突然之间,迸出了一点火星,燃起了一团奇妙的烈火,变成了创造奇迹的力量。

[说义]这故事说明,善于发掘别人身上的优点,就能够创造奇迹。[指事] 响鼓也要重锤敲。一个企业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对本企业的业绩负责,而且应当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挖掘每一位员工身上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人才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故事19 北风和太阳争论谁最强,一致同意,谁能最先使一个走路的人脱去衣服,谁就获胜。北风首先试他的威力,用尽力气呼呼地吹。但是他吹得越凶,那走路人把身上的衣服裹得越紧。最后北风放弃了取胜的希望,叫太阳来,看看他能怎么办。太阳一下子放出他的全部力量。走路人感觉到温暖的阳光,就开始一件一件地脱衣服,等到最后觉得太热了,干脆把衣服脱了个精光,跳到路旁一条小河里去洗澡。

[说义]这故事说明,劝说胜于强迫。

[指事]工作当中,上下级之间或者同事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反对意见全然不顾,不加任何说明地强迫执行自己的意见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耐心地向别人说明采取某种意见的原因,以得到大家的拥护,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故事20 狗吃惯了鸡蛋,看见牡蛎也当作鸡蛋了,张大口把它咕嘟吞了下去。他马上觉得肚子痛,说:“我这样痛也是活该,因为我太傻了,以为一切圆的东西一定是鸡蛋。”

[说义]这故事说明,做任何事都不能仅凭经验行事,不三思而行,常会陷入没有想到的危险。

[指事]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常受到思维定势的局限,影响工作的顺利完成。今后的工作中,大家不应局限于以往的经验行事,而应该发扬创新和进取精神,从各个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积极拓展思路,更好地完成工作。

故事21 从前,有两个猎人看见天上有一群大雁飞过,于是张弓搭箭,准备把它们射下来。箭未发,两人却争论起来,一个说打下来后煮着吃味道一定不错,一个说还是烤了好吃,二人争执不下。后来找人来评论,总算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射下来的大雁,一半煮,一半烤。可是,等他们争论完了,再去射时,大雁早已飞走了。

[说义]这故事说明,不能当机立断的人往往会错失良机。

[指事]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商机无限但也转瞬即逝。不能看准时机,果断采取行动的人,最后只能是一无所获。

故事22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臵,若是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马上会被淋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马上喷出来,每只猴子都淋湿了,每只猴子都去尝试后,发现都是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出来。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换掉,换一只新猴子,新猴子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旧猴子猛揍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都认为新猴子会害他们淋水,所以制止他去那香蕉,这新猴子尝试了几次,就被暴打了几次,还是没有拿到香蕉,当然五只猴子也没有被水淋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换掉,关到笼子里,这只猴子看到香蕉,也马上要去拿,结果也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这只猴子尝试了几次,就被暴打了几次,还是没有拿到香蕉,只好作罢。后来慢慢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喷水装臵已经撤掉了,可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挨揍。[说义]这故事说明了传统的由来。

[指事]很多时候我们受传统的束缚,不论周围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只知道一味地沿袭以往的做法,不去反省它,这样下去只会成为传统的牺牲品。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打破传统,审时度势,制定出切合当时市场需要的战略战术,才能够抢占市场。

下载《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廉洁故事

    陈毅的"补品” 1928年冬,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陈毅,到二十八团传达红四军军委会议精神.他赶了一夜路,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二十八团党代表何长工笑着说:”陈毅同志,今天......

    廉洁故事

    孔繁森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

    廉洁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图曾打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的欲望犹如烈马,必须有理性的骑手来驾驶。我想每个人的体内都生存着欲望的烈马,驾驶者自身的品德与心态就决定了烈马前进的方向。而我又一......

    廉洁故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我是四(3)班的***,今天我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廉洁好干部——孔繁森”。廉洁是什么?爷爷说:水清见鱼影,心清知德行,廉洁是高尚的品德;妈妈说:莲因洁而尊......

    廉洁故事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

    廉洁故事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 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

    廉洁故事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

    廉洁故事

    每周一廉洁推送:廉洁四则 “廉洁使人坦荡,奢贪使人悲戚”,我们必须要以廉为荣、以奢为耻、廉洁自守、克己奉公。以下四则小故事值得一读。 其一为“新鞋踩泥”。《松窗梦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