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放读后感
中国,我为你自豪
——读《中华魂》有感
包水乡黄金峪小学 四年级李向园
读了《中华魂》这本书,我发自内心的呼唤:中国,我为你自豪!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楼大厦遍布城乡;航天事业、高新科技捷报频传,卫星运载火箭接连发射,在长天呼啸,在宇宙畅游;重点工程日新月异,节节胜利;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东方明珠”——香港重回祖**亲的怀抱;南极大陆有我们自己的长城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领奖台上,中国健儿谱写着一幕幕神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我们的祖国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前飞奔!有多少人为之惊讶,有多少人为之赞叹,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这头东方雄狮的威严!中国——我为你自豪!
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我们唯有好好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建设祖国而奋斗!我坚信辉煌的前景,灿烂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亲切的名字——中国!
指导教师李素乔
第二篇:《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读后感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 吴俊刚 联合早报
有个叫佟平的中国作者,最近读了已故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文思泉涌,一口气写了38篇读后感,在网上陆续发表。这些文章,可以说都是借题发挥之作,不是单纯的书评,而是利用书中的观点,结合现实课题,发表个人的意见。
据作者自己透露,有些篇章被版主抽掉或删除了。我到凯迪网查阅,发现第23篇注明:已删除。但是,以“知识分子的网上家园”自诩的光明网,最近却一口气把全部38篇都挂上了,第23篇题为《共产主义乌托邦》。
究实,这一篇也只是事实的陈述,“回顾一下新中国55年的历史”。但是,文中谈到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三年自然灾害”“人民公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等,自不免触及了旧伤疤。作者的结论是,“事实已经证明,他(毛泽东)曾经选定的那条闭关锁国的社会主义穷过渡的方向,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思想开放才是最重要的”。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我们的政府,已经不再一切以实现这个乌托邦为制定国策优先考虑的依据,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其实是对现领导层的肯定。
社会要能自我反省
38篇在光明网上已经挂了几个礼拜,至今安然无恙。由此多少可以说明,“开放”,包括思想言论的开放,也正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摸着石头过河。一个社会能自我反省,允许不同的观点互相碰击,激发思想的火花,允许人民有开阔的言论空间,思想自由,这个社会才能虎虎有生气。
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要维护的,就是这样的社会。这本书出版至今已经是将近六十年了,它写于1943年,两年后才有机会印行。对中国读者而言,开始的将近四十年对它感觉陌生是不奇怪的,因为它大力抨击的正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集权主义。波普尔后来在他的思想自传中还透露过,本来他要把书名定为《伪先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在改革开放后,这本书已在大陆解禁。
反观我们新加坡,谈起波普尔,也许人们已觉不新鲜了。但是,若要谈开放社会种种,我想,波普尔还是大有参考价值的。我们享有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过去四十多年来,这个制度的运作也很顺畅,但是,当我们在讨论开放包容时,当报章的论坛上突然兴起“强势政府”的论辩时,温习一下波普尔,对我们应是有所裨益的。
作为开放社会的公民,首先要捍卫的,是民主这个可以不用暴力就能更换政府的政治机制。其次,是必须培养理性批判能力和加强公民责任感。波普尔指出,人世间是不可能有天堂的,乌托邦就是乌托邦,每个试图在地球上创造天堂的人,带来的都不过是地狱。希特勒、列宁、毛泽东都是如此。别忘了,希特勒可是靠民选上台的!
所以,开放社会的公民只能老老实实地通过试错的途径前进,用邓小平的话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别听信任何建立乌托邦的许诺,否则就很容易给集权和独裁者可乘之机。开放社会的公民,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批判的理性。
要有批判的理性
从“强势政府”论所激起的反响,我们可以隐约地感觉到,人们正在以委婉的方式相互提醒,我们要有批判的理性。这是好事,它说明我们珍惜和维护开放的社会。无可否认,“强势”的提法,很容易刺激知识分子敏感的神经,尽管人们都接受,在很多国家事务上,如国防、外交、打恐等,所谓“强势”政府是很必要的。
对“强势”有所顾忌,从捍卫民主的角度看,并非坏事。我觉得,不妨换个提法,着
眼于中国人所说的“执政能力”。在一般人心目中,一个好的政府,基本上就是一个执政能力强、能拿出好政绩的政府。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开放社会的政府,包容性也是必不可少的。种种迹象显示,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进发。
也许,波普尔的一席话,可以用来作为本文的结尾,与大家共勉:“我们是有可能回到野蛮中去的。如果我们希望仍然成为人,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这就是通向开放社会的道路。我们必须对未知、不确定和不保险的事情,不断进行探索,使我们所能具有的理性,尽可能好地为安全和自由而制定计划。
第三篇:《让教学更开放》读后感
《让教学更开放》读后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活动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 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 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由焦祖卿和吕勤主编的《让教学更开放(拓展延伸让学生触类旁通)》从对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出发,立足于提高教师使教学和知识发散的技巧与能力,精选名师创设发散化教学的经典案例,并配以详细而深刻的案例分析,最后还提出了使教学发散化的方法与措施,为一线教师进行发散化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与范例。
一、茅塞顿开——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地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的说法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作为教师,我们从2001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不断接触这些字眼了。在认真阅读了《让教学更开放》这本书以后,我从宏观理论的高度认识到教育改革是世界潮流,我们中国正处在教育转型的历史时期,而课程改革正是教育转型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最集中体现就是综合课程的使用。透过课改实验区的种种现象,我深刻认识到那些勇挑实验重担的教师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优秀的老师。这些认识犹如一阵阵清风,拨去我眼前的团团迷雾,使我对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课改热潮,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走出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地。
二、一个变教师为导师的时代
“导师”的理解应该为“引导型”老师,就像《让教学更开放》一书中所倡导的教师要“抛砖引玉,让学生荡起思维涟漪。”,“以教代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新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就要求我们教师做一个引导型教师,而非“输灌型”教师。新形势下的教学主体在这里发生了改变,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这里,不再是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因为老师说的与专家说的可能有很大分歧,专家说的与网上最新出现的也可能有很大不同。到底谁是正确的呢?现在,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于每个学生。学生就在我与课本、我与课堂、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我与学校、我与家、我与人们、我与社会、我与环境、我与未来、我与„„中认识我,建设我。这就要求老师是个“通才”,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本适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去,到生活中去。在这个变教师为导师的时代,我们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三、学习是最好的阶梯
要做好以上这一切并产生效果,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佩服的、过硬的教学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艺术,完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机灵,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个性魅力的人。这个目标很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相信,树立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没有目标,偶然的收获只能是昙花一现。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首先,我们应该向书本学习。书本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只有不断研究、体会、反复感悟,才能深刻理解并把握教材。其次,作为老
师,要向学生学习。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本活的书本。他们有不同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学习方式。第三,同行之间,我们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特别作为青年教师,就更应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因为他们有许许多多的经验,有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另外,老师要向社会学习。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有好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要多看报、听广播、看杂志等。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拓宽自己有限的知识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读完这本书放佛脱胎换骨一般,从思想的本质上有了根本的改变,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希望可以更加提升自己,丰富自己,最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第四篇:《开放你的人生》读后感-[精品]
《开放你的人生》读后感
最近,读了王辉耀先生写的《开放你的人生》,作者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过来人的眼光,向我们青年人介绍了在目前的开放社会里面,如何定义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中所列举的很多事例和观点,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为励志方面的书,其实市场上有很多种,但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吸引了我,并且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书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在面对人生发展时的困惑与瓶颈,并由此提出了成功的人生的各种不同的定义。同时,又述说了在目前全球化的环境下,人们努力开放和拓展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的必要性。作者总结了十点构成开放式人生的要素,并辅以众多真实的事例加以阐述。
十大构成开放式人生的要素包括:开放心态、视野开阔、拥有自信、富有胆略、有效策划、高效行动、不断创新、整合平台、构建人脉和打造品牌。这十点要素,各有各的精彩,但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其中所涉及的开放心态和开阔的视野。
青年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由于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被片面的现象和观点所迷惑,形成对社会和人生的片面甚至极端的看法。所以,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态对人生、理想、个性、行为、思维都起导向作用。开阔的视野则能使我们在全球化的时代对时代发展、国家政策、市场行业及周围环境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感度。这样才能是我们在机遇面前领先一步,早日规划人生。
作为刚刚从校园进入社会的年青学生,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对于日常的工作的指导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任何工作都是一种经历,你以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角度去看,收获都是不同的。或许多年以后回首,你会感激你走过的每一步„„
思想开拓,行动务实,享受过程同时关注结果,在开放的社会中,只要努力,都将会拥有开放的人生。
第五篇:《开放你的心态》读后感
人的一生将会遇到许多挫折与挑战,用不同的心态去面对它,将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有的人敢与面对挫折,将它作为一种学习的资本,从中汲取教训,从而取得成功;有的人将挫折看成洪水猛兽,遇到挫折就选择逃避,从此一蹶不振。看了《开放你的心态》这本书,我对挫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要我们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将不再悲观,从此走向成功。
一、拥抱挫折,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戴高乐曾经说过:“挫折,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挫折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
他说,每天清晨给你的头脑洒上一点香波,让每天有一个愉快的开始,则一天里所有的事都会变好,你所面临的挫折就会离你而去。他要人们把消极思想所带来的灰尘污垢去掉,每天都以清醒的头脑开始新的一天,这种智慧、清闲的思想将会引导你走上成功之路。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些重新看待你的挫折。试,真正去试;信,真正去信。将这些原则真正运用到你的挫折上,一切失败均能克服。当你能够借着这些积极的、有创意的想法去动力时,你便可以完全发展自己,再也不会被挫折打倒了。
要想占用挫折,学会积极性思考非常关键。人必须调整心态,直到否定思维转变成肯定思维为止。当著名公益人物马丁博士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令他难忘的好老师。他常常会突然无缘无故地停下讲课,走到黑板前写下两个好大好大的字:“不能”。然后转过头来,笑问全班同学:“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会高高兴兴地告诉他,“把‘不’字去掉。”
老师拿起板擦,把“不”字去掉,“不能”就变成了“能”了。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教导,每个人必须随时提醒自己,把“不”字去掉,就只剩下“能”了。这就是每个人真正去想的方式,想自己远离失败。如果“不能”这个词在心中气概就会招致许多烦恼。如果你常采取一种“不能”的态度,你会惊讶地发现,即使是很成功的事业也会渐渐衰败。
因此,我们要避免这种现象,遇到挫折时,不要灰心,多给自己说“我能行”,特别是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学生。
二、开放心态,从失败中学习
失败正如冒险和胜利一般,是人生必然具备的一部分,伟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无数次的痛苦失败之后才得到的。
享受工作乐趣,便是展望未来的成功,遗忘过去的失败。讨厌自己职务的人,做法往往相反。他们回想过去的众所周知,启动往日所有的成就,以致摧毁自信心。从未成功的人总是为每一次失败而自责不已。另一方面,虽会遭遇挫败但仍喜欢工作的人却能了解过去犯了多少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以便在下一次能有较好的表现。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受到批评,有来自学校[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领导的,也有来自同事或家长的,但我们不必感到失望、不平或愤怒,而应把精力用来研究下一步的计划,如何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让领导、家长、学生更满意。与办公室同事共同研究你的计划,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彼此抱怨,而应该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快乐的教师。
三、在失败中看到一种宽松心态
一位教育学教授在班上说:“我有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对你们的教学和生活以及冲破人生难关都会大有帮助,而且这是一个可使人心境平和的妙方,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平和的心情,是享受生命的重要一课。我觉得这三个字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尤其重要,有些年轻教师往往会自我夸大失败和失望,以为那非常要紧,以为好像到了或者生或者死的关头。然而,许多年过去后,回头一看,我们自己也忍不住笑自己,为什么当初竟把那么丁点儿小事看得那么重要呢?时间是治疗的方式之一,但是学会积极地面对挫折,则能避免长时间的漫长而痛苦的恢复过程,并且能便于工作这个过程变成一段快乐享受的时光。
有的人把生命看做是占有,占有钱,占有权力,占有财富,占有名利,占有……这样的生命,总是把人生的意义定在一个点上,当这个点实现后,就开始追逐下一个点。也许在到达一个具体的点时,有一个瞬间的快乐,但很快就被实现下一个点的焦虑所代替。在这样的人生中,人本身只是一个追逐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生活本身。所以,人生总是被忙碌、焦虑、紧张所充满,患得患失,至死也没能放松地品尝一下生命的美好。而有的人则把生命看做是上苍给予的礼物,是一个打开、欣赏和分离这个礼物的过程。因此,这样的人坚信生命本身是快乐,是爱,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即使是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他们也能泰然处之,像是在迪斯尼乐园中那样,兴趣盎然地去寻找、发现、享受生命串的乐趣。对于这样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拥有了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切;重要的是他们是什么,是不是真的享受了自己的生命。
说“不要紧“不是要使自己变得麻木不仁,对失败挫折无动于衷,而是要变得更敏锐、更智慧,从中看到生命的快乐,使自己在众所周知和挫折中看到一种宽松的心态,这对你冲破人生难关是大有益处的。
最后,卡尔森博士建议道:“给自己写一张纸条,开始多想想你拥有什么,少想你要什么。如果你能这么做,你的人生就会开始变得比以前更好。或许这是你这一辈子第一次知道,满足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愿望接一个愿望,永远不会有停止的一刻,我们只有满足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李开复博士说:“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都能正视挫折,拥抱挫折,把它当成人生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