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

时间:2019-05-11 22:1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神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神曲》读后感》。

第一篇:《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神曲》——神与人共鸣的圣曲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神曲》读后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读后感《《神曲》读后感》。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英雄主义、正义,神学的光芒照耀着整部《神曲》,犹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发着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却并不全为歌颂金光而写,而是为了歌颂世俗伟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这正是《神曲》对古希腊神话的借鉴和突破之处。

然而,由于《神曲》大量地运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因而初读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对读者的西方文学功底有较大的要求。

一部伟大的诗篇,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法。《神曲》的语言一承西方文学的理性辩论的风格,而与我们熟悉的中国诗歌的语言截然不同。

在《神曲》中,最大的神人讨论莫过于对于信仰和德行的讨论,在这两个讨论中,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表现这两个问题,而言语本身已经透露了西式语言本身的辩论意味。

“信仰是所有事物之本质/也是未见的事物之证据„„”

这种语言与中国注重情感是诗歌语言是多么的不同。也许这就是西方诗学与东方诗学的区别吧。

(linqueen)

第二篇:神曲读后感

但丁《神曲》读后小感

初读《神曲》觉得有一些云里雾里,有晦涩难懂的感觉。觉得这个伟大的诗篇太过于梦幻,所指太多又需读者充分了解当时历史,但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后一下子就深深地佩服起了这个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作品中的所见所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又对现实进行了很好的关照。用想象和梦幻描写现实,文章逻辑严密,富有浪漫色彩却又丝丝入扣,把中世纪意大利的黑暗现实描写的全面、深入。《神曲》记述的不是某个英雄传说获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是诗人想象中游历三界的过程,但却给读者强烈的现实感。但丁把自己之前或者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安排在作品中的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部分中中,通过但丁与他们的对话反映出意大利多方面的现实生活,接触到当时的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如,《炼狱》第十一篇和俄台利西的谈话,反映意大利绘画发展的情况,《地狱》第十六篇,但丁碰到三个弗洛伦萨著名人士的亡灵,谈到了弗洛伦萨的失态炎凉。文章其实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实生活,哪怕穿越几百年来到今天,文中很多的描述都不觉得遥远,所以对现实生活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关照作用。

文章的逻辑严密和完美的结构恐怕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作品中察觉,从章节的设置到作品内部的描写再到作品叙事内容与色调的互相渲染都表现出了作者表达艺术时的良苦用心。《神曲》共分三部分:《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而且每一部分的结尾处都出现“繁星”一

词,我想必定有不得不出现这个词的理由,或许是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吧,还有待细细品读再总结,但足以见章节的设置上作者是下了大工夫的。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景象和人物的描写巧妙地揭露了社会现实,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形象大多是通过历史上活他同时期的有代表的人物表现的,这样一来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性。在描绘不同场景时,但丁采用了不同的色彩和景物,地狱是惩罚恶人的地方他就通过形形色色的妖魔鬼(如,豹、狮、狼)和阴森恐怖的色调表现;炼狱是人性反思和改造的地方气氛就转为宁静也多了恬淡的对话;天堂是理想的世界自然充满了光明和欢快。这些环境和色调的描写让整个故事更真实也更吸引读者。

通过阅读和对文章结构的剖析我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疑问需要进一步学习解决:

一、题目从何而来。

二、为何在地狱篇中对欺诈的描写那么详细,有何特殊原因

第三篇:神曲 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前言

寒假的时候逛书店,偶然间看见放在世界名著书堆中的《神曲》,好奇心让我翻开了它,对于西方文学不甚了解的我,《神曲》对我来说有种很神秘的感觉,像是另一个世界,充满魔神鬼怪,而它又是文艺复新时期的代表作,应该也有众多的宗教故事。果然,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它就带领我走进另一个世界,一个神秘的,中世纪西方宗教世界。

作者简介:

《神曲》是伟大的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的代表作,但丁出生于中世纪的1265年—1321年,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及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

小学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但丁,也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知道他对文艺复兴所做的巨大贡献,但是最近想对他有更深的了解的时候却发现外界对但丁的了解也不多。就连他的具体出生日期也不知道,受教育的程度也不甚了解,但他的一句名言却能流传近千年,我很喜欢他说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得不说但丁是一位神秘又让人崇敬的伟大诗人。

但丁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所以他的命途也注定是动荡的,1301年,但丁因为谈判失败而被放逐,虽然他很想回家,但是当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

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时。但丁回信说:“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可见但丁对名誉的看重,于是他再也没有回家过。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但丁是第一个采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他的《神曲》里面就有很多人文主义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但是由于几个世纪的神学统治,神学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里面也有很多中世纪神学方面的因素,比如,采用神学的神话题材,采用中世纪神学的写作方法等等,从他以后,“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并且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因此,但丁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作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新时期的第一个作家。

作品简介:

14世纪初,伟大的意大利诗人发表了他不朽的《神曲》。之后在漫长的700年历史中,这部书不仅变成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标志,而且,其横贯诗歌,哲学,神学等多个领域的博大与天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散发着罕见的魅力。

全诗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谴责教会的统治,但

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书本描述的是年纪35岁的但丁,也就是1300年的时候,迷失在了一个迷雾的森林里,在森林的一座山脚下面,他被三只猛兽拦住了去路,这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然后带领他穿过了地狱,炼狱和天堂。诗人的这次上天入地的幻想之旅,可以看作是人类灵魂净化的过程,对于人性,社会中的阴暗与光明,但丁从他的时代,他的视角出发,做出了自己的陈述与表态。

《神曲》的体裁是诗歌,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结束。《神曲》充满了丰富的典故与象征,这些对于具有地域差异和时代差异的我来说,有巨大的阅读障碍,读的时候也需要借助大量的辅助材料。

读书摘记:

《地狱篇》

当走到我们生命旅程的中途,我发现自己在一片幽暗的森林。但丁一开始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行至半途的人,1300年但丁是35岁,他把人的一生设定为70岁,他迷失在一个恐怖的黑森林里,黑森林象征着人在旅途中的危机: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个体被强迫重新评估事物的真正价值。对于这种状态,但丁说:“死亡也并不比他更可怕。”

看哪!一只豹子,柔软而轻捷,一只披着花斑毛皮的豹子。然后他在寻

找出路的旅途中碰上了三只野兽,野兽作为阻碍朝圣者直接攀上光明的顶峰的对立面出现,象征着人性中自我的三种心理状态。豹,狮,母狼——分别象征人性的野心,贪欲和自大。它们都很饿,逃避不开,朝圣者开始退却,然后维吉尔出现了。

这些可怜的人,从没生活过,一次一次的被环绕着的马蝇和黄蜂蜇伤。维吉尔带领但丁来到地狱门前,对他说:“进入这里的人们必须放弃一切疑虑,在这里任何怯懦必须立即死亡,因为已经到了我所说的地方,这里你会看到悲惨的人们,他们失去了心智上的善。”但丁在这里所说的可怜的人,是那些浑浑噩噩度过一生的,没有立场,面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冷漠的人们。这里揭示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我刚到这个国度时见到了伟大的主降临到这里。维吉尔带领但丁渡过阿克伦河,然后来到地狱第一层——林勃。基督复活后下到地狱救出了《旧约》中杰出的人物,并在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里昂会议上被公布为教义。

因为暴食颗诅咒的罪行,如你看到的,我憔悴在雨中。在暴食者所居住的地狱第三圈,始终下着污浊的雨、雪、冰雹,并且有三头的怪兽科尔布鲁斯用爪子撕裂着灵魂们。那些生前享用温饱所需的食物的暴食者们,在这里只能吃腐烂、冰冻的烂泥。

他们大声呼喊,滚动着重物,用他们的胸膛去推。他们相互厮打,到了那个地点,每个人都把重物推回,喊着:“你为什么堆积?”“你为什么挥霍?”在吝啬于浪费者所居住的第四层,维吉尔咒骂拦道的普鲁托(希腊神话中的财神):“让你的报复吞噬自己吧!”吝啬者和浪费者推动重物象征着金钱是使他们堕落的同样的理由。

每位女神用指尖扯着胸部,用手拍打着自己并大声哭着,叫道:“就让美杜莎来吧,这样我们就会让他变成石头。”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看见她的人都会变成石头,波尔修斯得到雅典娜的帮助,后者给了他一面可以当镜子使用的盾牌,从而杀死了美杜莎。

于是我稍稍向前伸出手,从一棵大荆棘上扯下一只,它的树干就喊:“为什么撕毁我?”地狱的第七圈第二环是施暴力于自身者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变成浓密荒凉的森林,维吉尔叫但丁折一枝树枝下来,它们就大声叫喊并且流血。这是一个自杀的人,变成了一株荆棘,扎根在绝望的泥土里。以自杀者的树叶为食物的哈尔皮将给他们永远的痛苦。

不要让那些恶魔看到你在这里,小心的蹲在岩石后面。在第八圈第五谷,维吉尔要朝圣者在他和恶魔说话前先躲起来,他对恶魔的首领马拉科达说,但丁的旅程是经过上帝批准的,于是马拉科达派了十个恶魔护送他们。在这一层中,贪污受贿者被浸在煮沸的沥青池中,如果他们敢于把头露出表面呼吸的话,恶魔们就用叉子叉起他。

他的双脚刚一触到下面深深的沟底,那十个恶鬼就已经在我们头顶的堤坝上。当旅行者们意识到不能信任魔鬼们的时候,维吉尔又一次将但丁抱起,正如一位被喧嚷惊醒的母亲看到身旁燃起的火焰会抱起儿子不停奔跑一样。维吉尔时不时的介入和保护提醒我们,即使有足够的准备和智慧的向导,人们有时还是会面临堕落的处境。

《炼狱篇》

我现在辨认出一扇门,下面三个不同颜色的台阶通向它。走出地狱后,但丁来到炼狱门口,炼狱之门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台阶:白色的大理石台阶亮的像一面镜子,接下来是一面黑色的粗石台阶和一层红色的斑

岩台阶,再上面就是坐在金刚石门栏上的守护天使。第一层台阶代表悔悟,踏上石阶的罪人可以变得清醒,愿意认识真实的自己;第二层代表自知后深沉的悔悟;三个台阶鲜红如血,代表赎罪的热情。这几个台阶意味着在赎罪的同时要自我认识,自我揭露和自我改变的勇气。门栏代表圣彼得教堂的坚实基础。

我另一侧是一些殷诚的幽灵,从可怕的缝住的眼中挤出泪水,冲洗着脸颊。缝合的眼睛意味着眼盲不仅会使罪人认不清嫉妒的表现,同时说明罪人会缺乏认清客观的能力,这是产生嫉妒的起因。

《天堂篇》

从新的光体中个一个传出一个声音,使我转向它,仿佛磁针转向北极。天堂篇里,处在第二圈玫瑰花环中的圣徒波纳文开口了,他也要像圣徒托马斯那样介绍他的另外11位灵魂,但丁将圣徒方济各的爱和圣徒多名尼克的爱结合在一起,象征着他提倡将感情和智慧结合起来。

只要天国的节日存在,像衣服环绕我们的爱的光环将会持续。但丁提到肉体将在最后审判日复活的神学教律,强调具有肉体的重要性。人的本质在其最高阶段应同时包括天堂的灵和世俗的肉体。“荣耀而神圣,完完整整。”

当我随着永恒的双子星座旋转,我的眼睛重新回到美丽的眼睛。在第八重天,但丁向他的所属星座——双子座——祈祷,“光荣的星啊,所有我的才华,不论他具有怎样的价值,都是源自于你啊„„我的灵魂全心全意的向你叹息,让我获得这次尝试的动力吧。”十二星座代表控制内心性格的力量,而但丁的祈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按照

所希望的那样发展自己。”

总结语:

《神曲》的主题可以说并不复杂,它主要是讨论人类的罪与赎的问题,但是《神曲》价值不仅在它简单的主题,因为《神曲》是一本关于中世纪所有知识的百科全书,同时包含了人类可以达到的最非凡的想象力和最复杂,最激情的情感。但丁虽然谴责教会,但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几十年的影响让但丁摆脱不了教会对他的影响,他在诗中所描述的,到处可见有关宗教的意义和典故。但同时我又不得不感叹,但丁带领我们畅游了中世纪的知识海洋,让我见识了中世纪丰富多彩的传说和典故。有时看着看着,会不由相信里面的一些故事,会不由反省自己,是否犯了该下地狱的罪,是否真的应该祈祷上帝,赞颂耶稣„„最后请让我用《圣经》里面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永恒的光,你只是居于你自身,只有你了解你,自我了解,了解自我,热爱自身并对自身微笑着。”

第四篇: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一):地狱人生

作者:高丽涛

《神曲》,原著:[意]但丁,插图:[法]杜雷,编译:黄晓宏。杜雷插图典藏名著,哈尔滨出版社。介绍中说这本书是:“史上最伟大的文图绝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歌巨著,历代画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但丁的不朽巨著,世界文学史的光辉篇章。”

这自然是一部名著,可惜,应该是翻译的问题,读来并不觉得特别好。它本是一部长篇诗歌,翻译过来之后却成了记叙文,一个人讲了一段神话故事而已。不过更值得欣赏的,是书中的众多插图,画得真美!地狱中,除了诗人与他的老师,灵魂们都是赤裸裸的。画家几笔将他们勾画出来,那身体、那表情,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亲切感。天堂之上,到处光彩夺目,每个天使都是美的化身。

既然不能把这本书当诗歌来欣赏,而当成小说实在没有多少情节,因此我只好把它当作哲学来读。特别是“地狱篇”,总让人想起《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同样是讲地狱里的人生活得多么悲惨,不过中西方理解的角度略有不同。

相比较而言,“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中讲到的人物,我更喜欢“地狱篇”中的灵魂。因为炼狱中的灵魂所求太明显,而天堂中的灵魂已失去人性,只有困在地狱中的灵魂,与世上的人有更多相似之处。

在“天堂篇”中,诗人见了每一位天使都要仰视,甚至频频下跪,将人性在神性面前压得非常渺小。说真的,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我毕竟还生活在人间。其实地狱中的感受更适合于人类,而作者在地狱中表现出来的优越感也让人看了不舒服。

我理解的天堂和地狱,其实都是人类的内心世界。内心快乐,就是身在天堂,内心痛苦,无异困居地狱。看了这本书,我认为作者也是以这种心态来写的,他所说的天堂与地狱与我理解的相差不远。

首先第一章“幽暗森林”,第一句作者这样写道:“我在人生旅途走过差不多一半时,有一天,无意间步入一座幽暗的森林中,而且迷失了方向。”迷惘之中,举步维艰之时,遇到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此时来解救他的,是他心目中最崇拜的一位诗人,而这位诗人受他已经失去的恋人所托,前来引导他游历地狱与天堂。

这个象征意义已经很明显了,人生旅途中,即将被欲望吞噬的灵魂,需要爱与诗来救助。这与我现在的心情何其相似?对爱情美好的记忆,对诗歌无尽的追求,是指引作者走上正确人生之路的两盏明灯。我觉得作者并不是在虔 诚地信奉上帝,他在书中写自己被上帝选择与感召,只不过是想表现诗人的自负。而未来的方向,想信他不会完全付托给上帝来主宰。

地狱分成九圈,每圈中还分许多环,分别放置不同罪行的灵魂。每种罪行根据程度不同,所受的惩罚也不一样,越往下层惩罚越重。第一圈是无罪的灵魂,他们的错误只在于生在基督出世之前而没能受洗。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不过宗教难免有排外心理,虽然后面天堂篇中讲到,圣洁的异教徒也能进入天堂,那大概只是想让大家心理平衡一下而已。

第二圈是色欲圈,一对对陷入情欲中的男女在狂风中无助地翻滚飘荡着,根本没法停下来。“他们被狂风卷裹着上下翻飞,忽左忽右,有些灵魂不可避免地撞到山壁上,绝望的惨叫声与凄厉的哭声响彻山谷,让人不忍闻听。”作者在这里思索爱的问题,他说:“我真不知道爱情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使这么多的人甘愿为之下地狱。”这个问题,生活在世上的人类不是也经常如此自问吗?相恋的人心中的波澜,与地狱中的狂风一样,让两颗相爱的灵魂在痛苦中煎熬,却无怨无悔。

自杀者在地狱的第七圈第二环,他们的灵魂被囚在树中,碰一下叶子与枝条都会感觉到疼痛。他们当初既然决定丢弃了自己的身体,就永远没有权利再收回来。这种写法,是想劝世人不要轻生,放弃了,再想收回难上加难,不如活着,等待死亡自己来临。

最后一圈中,有的灵魂肉体还活着,因为犯了重罪,他的肉体被魔鬼控制,灵魂却早已来到地狱中受罪。正像世间那些做过坏事的人,内心受到痛苦的折磨,早在死去之前就饱受了地狱之苦。

炼狱中的灵魂与地狱中不同,他们所犯的是可以原谅的罪过。为了能上天堂,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承受重负,经历饥饿,沐浴烈火。然后喝下忘川之水,忘记所有罪恶的记忆,飞升天堂。正象世人为修炼而自愿受戒,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升入理想的境界。

天堂也分为九层,依次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水晶天。每一层的灵魂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很快乐。不同的,是一层比一层更虔诚,更愿意侍奉上帝。作者最终见到了上帝,可是上帝究竟长得什么样,他却无法说得清楚,()只感受到一种博大精深的爱。因为上帝无处不在,不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而他又是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人,说明上帝应该跟人长得一样。可是如果出现一位与人一模一样的上帝,那可就显得太不神秘了。

地狱、炼狱与天堂,都是人生,而地狱更接近人类的现实生活。被欲望纠缠里着的人类,内心时常生活在地狱中。地狱里的灵魂敢爱敢恨,比起炼狱中的苦行生活,并不见得更苦。唯一的区别是,地狱里缺少希望,而炼狱中的人随时可以升入天堂。这样一来,反倒显得地狱中的灵魂没有那么多功利心,更加可爱了。天堂上的灵魂已经不是人,他们是天使,只是美好的象征而已。人世中不一定没有这种心态,但无欲无求,或盲目追求,没有任何个人欲望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宁愿选择生活在地狱中,把天堂当成梦想,把炼狱留给将来。

合上书,看到封底印着艺术体“知己”二字,下面有一句话:“一派书香做知己”.人类能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人与人之间也有知己,但时常难以把握。而书籍永远忠诚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它们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可靠的知己。

神曲读后感

(二)薛鸿洋

《神曲》是但丁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衰的地 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而这个故事有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所以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 Hell)、《炼狱》(Purgatorial , Purgatory)和《天堂》(Paradise, Paradise),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结束。

《神曲》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但丁·阿利基埃里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国王和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阿利基埃里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卢齐菲罗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但丁·阿利基埃里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包括历史上好的坏的许多著名人物,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纳入各个部位,将教皇甚至他痛恨的一些佛罗伦萨人全打入地狱。有些详细情况圣经中并没有记载,是他自己发明的,但也符合逻辑。其中也包括许多他对神学问题的见解,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对世界的看法。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也就是说,《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但丁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他一心想革新政治,实现他的理想与抱负。但他痛苦地看到,他的故乡佛罗伦萨成了分裂与内讧的受害者,“祸起萧墙,戈操同室”,城市陷于党派的仇恨,虚弱无能,日益堕落:在你所记忆的年月里,你改变了多少次法律、钱币、官吏、风俗,更换过多少次市政府的委员!

神曲读后感

(三)暑假一个狂风骤雨、雷电交加的下午,我终于小心翼翼得买回一本巨著。神曲,一个比那天地混沌的下午天空中的霹雳还要如雷贯耳的名字;神曲,一个使古今中外多少诗人、文学家和评论家都为之惊叹的名字,此刻,赫然镌刻在我的眼帘上。

其实早就听闻这个大名了。据说,一个人如果能啃下《神曲》,这个人的文学水平就得到了一次飞跃。我也曾有幸一窥它的凤毛麟角,只不过到了这个暑假,才真正有机会坐下来,细细地去品尝。

拿破仑说过,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那么,《神曲》首先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著作。它讲述了作者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娜特丽齐托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但丁游览地狱与炼狱,最后恋人出现,带着但丁升入天堂、谒见上帝的故事。试想,有谁拥有这样的胆魄、气度和笔力,来毫不费力地描写从地狱到天堂的场景,把那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鲜活地安到自己的故事中?

《神曲》,让我想到了《离骚》。同样是被迫“去国怀乡”、“忧国忧民”的作者,同样是变幻莫测、天马行空的故事,同样是宇宙玄黄、神话历史的背景……这其中有太多的相似与巧合。也许这不是巧合,因为那种超凡脱俗的想象力,那种能像五指山般压住你的心灵并使其震撼的想象力,注定只属于但丁和屈原、李白和苏轼,还有以毕加索和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

但是在但丁的文中,有一点,必定使他远远超越其他的迁客骚人。

那就是博爱。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何能成为以人文主义为引导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但丁将他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对已故恋人那种“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博爱中,倾注于对惨遭蹂躏的故乡的博爱中,倾注于对历经苦难的世间人寰的博爱中,更倾注于对信仰和全人类的博爱中……倾注于博爱,那被后世如卢梭和孙中山等巨人所广为传唱的博爱。

博爱,摈弃了所谓的“阶级斗争”,对“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荒谬不屑一顾。它,融化了民族与民族间的坚冰,将思想的光芒播洒到这个充满战争、火焰和鲜血等诸多苦难的世界和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神曲》的最后一句正是: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终于有幸拜读这部大书,我的灵魂也随着但丁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升华。我知道,我并不能咀嚼并读透它,而且永远不能,哪怕是里面的一句话。我只能囫囵吞枣。但即使如此,我也已从中汲取了能量。

为但丁用他故乡意大利的咏叹调谱写的这部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而高歌,为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拍案,为那种人文主义而击节,为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而侧目,更为那种横贯天地间的力量而赞叹!

第五篇:但丁《神曲》读后感

《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象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下载《神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神曲》读后感[精选五篇]

    《神曲》读后感 就在刚刚,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读了但丁的《神曲》,但是现在我发现,一周时间读《神曲》确实太短了一些。我不得不借助简介来更深入的了解这部巨著。 《神曲》讲了......

    但丁神曲读后感三篇

    但丁神曲读后感三篇 你知道吗,《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我们来......

    《神曲》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

    《神曲》读后感1000字但丁的《神曲》表现西方中世纪的文化特征。阿利盖利·但丁,1265年生于佛罗伦萨,年轻时爱上了美丽的贝娅特丽丝,在恋人死后,写了《新生》来抒发自己对她纯洁......

    神曲 读书笔记

    第1页 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崖幽暗的森林,啊!要说明这座森林多么荒野、艰险,难行,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只要一想起它,我就又觉得害怕。它的苦和死相差无几......

    神曲(读书笔记)

    《神曲·地狱篇》但丁著,朱维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2月版。 第一部分:感受随想 疑问: 1、第一歌,但丁为了“逃开这种邪恶和更大的邪恶”而要去到“一处永劫的地 方”。但丁为......

    神曲读书笔记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阿利盖利·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

    《神曲》摘抄

    从海里逃上岸来的,每每回头去看看那惊涛骇浪。 恐惧,它使人们在正大的事业面前望而却步,好比胆怯的野兽,听见风声就吓得逃走一样。 人海波澜,不下于大洋的狂风怒涛呀 这些都是......

    《神曲》读书笔记(五篇范文)

    《神曲》读书笔记范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神曲》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