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读后感

时间:2019-05-11 21:4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地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地读后感》。

第一篇:基地读后感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说读后感

终于,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利用上下班、等车、等时间在喜马拉雅将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听完了,震撼于作者巧妙的构思、宏大的叙事,以及超前的科学思想和意识。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基地系列小说。

一、心理史学

当初一开始能够将《基地》听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开篇介绍的“心理史学”。这是一个什么鬼呢?这是一套统计学理论,就像是统计物理,只不过它的应用对象不再是大量的微观粒子,而是大量的人。换句话说,心理史学可以抓住大量人类进行互动的宏观规律。这听起来好像非常不靠谱,但是书中却假设,他的发现者哈里。谢顿不仅为心理史学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方程,而且还利用理论构造了一个庞大的谢顿计划,即在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建立了一个基地以抵抗银河帝国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并以此为原点,蓬勃发展出一个全新的帝国。于是,所有的历史演进全部按照谢顿计划运行下去。

作为系统科学的从业者,我当然知道心理史学是什么玩意儿。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行为动力学吗?现在,随着大数据的累积,人们已然可以做到为人类群体行为写出精确的方程了。例如Barabasi的辐射模型可以精确预测两地的通勤人流量。但是,要知道阿西莫夫是从1940年开始写《基地》小说的,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洞察力。

小说的第一部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基地人是如何一点点建立起一个全新国家的。然而,在大国构建过程中,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谢顿危机,于是端点星的人类就开始聚集在谢顿穹窿聆听谢顿在上百年前录制的教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谢顿本人死后将近好几百年了,人类还是按照谢顿计划发展,谢顿的每一个预言竟然全部正确。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了两个问题:即使这是科幻小说,心理史学的预测也太准了吧,超级离谱了;

二、谢顿到底是何许人也?竟能这样牛B哄哄地预测那么久的未来?

二、骡与第二基地

就在我感到略有厌烦和困惑的时候,小说突然来了一个变奏,出现了骡这个怪物。骡是个什么东东?他是天地造化生出来的一个变种——基因突变体。这个家伙有一种超强的能力——能够读取、改写他人的心灵,从而用心灵的力量来操控整个世界。骡的出现第一次让谢顿的预言失败了(但我觉得,失败了我反而感觉更高兴呢)。

更有意思的是,骡将基地攻陷了,谢顿计划这就完全泡汤了。但是,一小批人开始另一套拯救计划,这就是第二基地。据说,在当年谢顿建立基地的时候,不是建立了一个,而是建立了两个,一个精于物理科学,另一个却精于心理科学。事实上,端点星第一基地上的人们根本就不懂心理史学,他们只是谢顿计划的执行者,而真正的心理史学在第二基地,这帮人是心灵力学的高手。

到此为止,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阿西莫夫将这套理论命名为心理史学,而不是什么人类行为统计学,或社会力学之类的。原来,这个心理二字埋伏着第二基地的伏笔。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量子认知科学的研究,我咋感觉未来的量子认知就是心理史学呢。

于是,第二基地的隐君子们和骡之间展开了一场颇为激烈,而且尔虞我诈的心理战争。谁说西方人不擅长勾心斗角的?读一读第二基地与骡这段,你就会发现阿西莫夫如果从政必然也是玩弄权术的高手。

然而,最最让我大跌眼镜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谢顿计划其实压根就不是什么预测,而是一套控制手段。第二基地的心理大师们可以像骡一样操控人们的心灵,从而通过在关键时刻影响关键人物而保证了第一基地的发展可以按照谢顿计划完满地进行下去。

原来如此,谢顿计划压根就不是什么计划,而是一套控制手段,心理史学也不是什么单纯的动力学,而是一种控制理论。这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怪不得,当第一基地的有识之士们了解到此事以后都要拼了命地和第二基地人死磕呢。

三、谢顿与机器人

我的第二个疑问是,为什么谢顿那么厉害,能凭空创造心理史学和谢顿计划。阿西莫夫好像了解我内心一样,于是他在基地三部曲之后,又写了一个基地前传,专门为我们讲述科学家谢顿的故事。

原来年轻的谢顿也很挫,是一个乡巴佬数学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玩数学游戏搞出了一套谢顿方程,但他自己却并不相信这些。然而,比较悲催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们却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想借心理史学来玩后来谢顿自己玩的这套自我实现的预言。

就在谢顿百般困惑,躲避事实的过程的时候,一位特别特别牛B的朋友出现了,这就是浮名。这家伙不仅在各个地方都有一批跟随他的死党,而且还能起到心灵导师的作用,促使谢顿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终于全身心投入到了心理史学的研究过程中。

但是,我们凭脑袋想想就知道,要想预测人类社会显然需要大数据啊大数据。可是,按照阿西莫夫的论述,那时候的人虽然早已经可以在银河之间超空间越迁,却并没有大数据研究,电脑落后啊。所以,谢顿怎么可能完成这么牛的学问呢?

最后,他的朋友浮名帮助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这个家伙居然是一个老妖精,是一个机器人,居然已经活了大概2万多岁了。而且他记忆超强,他的头脑中包含了大数据。于是,在老妖精的帮助下,谢顿终于突破了障碍,建立了心理史学,并成功构思出基地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小说提到了那个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而且居然还补充了一个第零定律。

所以,说了半天,人还是太挫了,真正牛的人是机器人!

四、盖亚与地球

到了90年代以后,在读者的百般呼唤下,阿西莫夫再一次续写了基地系列,于是就有了盖亚与地球的故事。我觉得这部分的描写更牛。

首先,时间回到了谢顿计划执行了500多年的时候。基地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牛了。同时,隐藏的第二基地也将自己隐藏的很深,几乎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然而,就是在这个当口,一个端点星的奇人崔维兹却偏偏不信邪,他始终坚信第二基地的人仍然控制着第一基地的人。于是,在市长的安排下,他和一个老历史学家佩罗拉特踏上了银河之旅,去找寻银河人类的共同祖先之地——地球。

在这段旅程中,他们奇妙地踏上了一颗异常神秘的星球盖亚。盖亚是个什么东西呢?原来她是一个星球,也是一个联合在一起的超级生命体。盖亚上的河流、山川、树木、人类,全部都是联通在一起的,他们共享着同样的超级意识。

这让我联想到了阿米巴虫,这些小东西在平时是单细胞的,但是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他们就会聚集形成一个全新的生物个体——鼻涕虫。这就是生命系统,也是复杂系统最让人感觉振奋的想法——跨越层次的存在。

小说中展开了大量的对盖亚这种超级生物体的利弊的讨论。最搞笑的一段描述是,当盖亚的一分子——年轻女子包绮思与老佩罗拉特做爱的时候,全盖亚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喜悦——完全一点点的隐私都没有。

目前,很多人开始构想未来的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全球脑,但没想到的是这种想法阿西莫夫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做过详细的讨论了。

更有意思的是,崔维兹他们在寻找地球的过程中,曾经拜访过各式各样的不同世界。在我看来,这些世界都仿佛在隐喻阿西莫夫看到的人类的各种可能未来发展。其中有一个世界叫做玻利亚,非常有意思。这里面的人全部是雌雄同体,而且他们的头脑中都已经植入了芯片,于是这帮人就可以直接意念操控外物了。这恐怕已经说对了人类未来的演化方向。

最后,他们在月球找到了一切的真相。原来影响谢顿建立心理史学的老机器人丹尼尔安排了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盖亚这个星球的建立。他率领着机器人们渗透到人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因为受到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制约,他们不能伤害人类,而是善意地帮助人类发展。但最后,他们的能力仍然有限,必须要由人来作出那最后的第一推动。于是,人类将会朝向一个全银河系都要演化成一个超级盖亚的方向而努力。

个人以为最后的对话非常精彩,深刻地讨论了人和机器的关系。而且,还有那个最后的精彩绝伦的伏笔——难道飞龙是外星系的异类吗?

五、基地与三体

最后我想简单说一说我对《基地》和《三体》这两部史诗级的科幻巨著的比较和看法。记得在我刚刚看完三体的时候,我就兴冲冲地给我们学院的一个法国外教推荐这部科幻小说,他听了听我的介绍,就说你应该看基地。看来,基地对西方人的影响超大。而且,这也说出了这两部小说的相似性。他们都是以大宇宙这个尺度为参考,都在用各种途径探索人类的未来。

相比较来看,三体的故事性成分更强一些,而基地的科学探讨的成分更强一些,但是故事性稍差。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看完整的故事,那么首推三体。如果你想看关于科学的不严谨探讨,那么读基地更合适。

第二篇:基地读后感(通用)

基地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地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地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银河帝国·基地》虽然有点儿乱,但是我还是对这本书中的三个不可缺少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里·谢顿是一个非常有预见的、愿意为了事业来奉献所有的人。而且是他和一大群科学家在端点星建立起这个基地的,他用强大的科技让基地生存下去。

塞佛·哈定是这些科学家之一。他让这个基地崛起了,还用宗教来让基地更加神秘,同样,他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侯伯·马洛也十分厉害,他不但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让基地扩张,而且更可贵的是他还有自己的独立的想法。

通过这三个人的故事以及他们三个人的性格特点我觉得这是现代非常缺少的一些性格。

现在有许多许多的人不像塞佛·哈定一样感于击挑战权威当然,这也包括我,而要一味地认为权威说的话一定是对的,不敢有句否认。可是,权威也是人啊,谁不会有出错的时候呢?人人都有出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敢于去挑战权威的勇气(可是不能胡说八道or不事找事)。这样,总是会尴尬的,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嘛。

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然,慢慢地“软饭”(指只听人家的想法而自己不去想)吃多了就会有成为一个没有自个儿主见的人了。这是最可怕的事儿了。听家长们说:如果一直不思考的话大脑就会生锈掉,到后来不能再运转了。所以,我们要多去独立思考,要像鸟儿一样,努力冲破鸟笼的拘束,飞向蓝天的怀抱。

基地读后感2

我对科普书籍一直很感兴趣,凑巧老师让我们阅读一本科普读物,让我兴奋不已。像刘慈欣、保罗·巴奇加卢皮的作品早已熟悉不过,读了许多科幻小说,偶然发现了一部科幻小说——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立刻吊起了我的胃口,如饿虎扑食般地读了起来。

哈里·谢顿出生于繁华的银河帝国。他是一名数学家,预测出银河帝国将在三个世纪后完全灭亡且准确度为98.4%!可公共安全委员却认为哈利·谢顿在诅咒银河帝国,便将他流放于端点星。谢顿早已以百科全书编书招来十万名数学家,以端点星为基础,开始了拯救银河帝国的实验。在基地即将破裂时,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们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马洛帮助基地扩张并给予基地经济资源。在他们的努力下,银河帝国终于有所好转。

这三位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树立在我的面前,他们都有担当,敢于尝试,为了后人造福。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最后才能成为领头人,一直改变银河帝国的未来。

想想我们,让我们也拥有他们三人这么优秀的品质,还会做不出那些让人头疼的奥数题吗?还会放弃自己唯一的一次机会吗?

前几天,我做奥数题,怎么做也做不出答案,最后我一气之下把笔扔了,不再理会那道题,现在想想,我没有从其他角度去想想,并且不坚持着一直钻研它,怎么可能会做出来这道题呢?于是我静下心来又仔细想了好久,最后居然做了出来并且完全正确,我高兴坏了!

艾萨克·阿西莫夫写出的《银河帝国1:基地》仅仅只是讲述了一件银河帝国由富到衰的故事吗?它不仅反映出科技与数学渐渐的发达、进步,同时还告诉我只有你敢于尝试,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争取,就会有反转,甚至是成功!

基地读后感3

《基地》这本收被称为“永恒的科幻经典”。本书作者阿西莫夫,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哈里·谢顿开创了“心理史学”,预测银河帝国即将灭亡,所有人都在强力挽回,一时间内,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三个主人公之间也发生了一些茅盾。

首先,我觉得阿西莫夫的写作手法十分新颖,明明三个主人公没有一点关系,中间相隔了数十年左右,但把整本书看下来,却觉得这是个完整的故事,后来发现,是百科全书的一些段落将他们串在一起。这种手法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其次,我觉得谢顿的目光十分深远,他仿佛已经彻底将“死”字看透了。然而,他的责任感很强。“吾事已毕”从此话中可以看出整个事情的流程对他而言仿佛像某个人从一开始给他下达的一个任务或者命令罢了,带给读者的有一种深不可测,像天气那般难以捉摸的感受。

说起责任马洛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书中最后一段“未来关我什么事……就留给那些继任者吧。”马洛的性格从表面来看貌似与谢顿差不多——完成任务。实际上吧,有些不同,马洛更明显对未来的事更加漠不关心一些,认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够了,其实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无需考虑:反正又不是我的事,给人说不出的感受。

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责任感很强的人,如:老师。他想教好每一位学生,无论什么方法吧,责任感显然很重,而并非完成任务。

阿西莫夫的重要科幻感不会让人看了太夸张,而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他说“女士们,先生们,世界上只有一个阿西莫夫。

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政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阿西莫夫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中央,看到了人性永恒的丑恶。

从人类出现文明的那一天开始,文明就在不断地发展着,建立了千百个帝国几立在不同的时代。一切都在发展着,惟有人性不变的丑恶。

当社会风雨飘摇,这个帝国银河快要崩溃的时刻,人们并不是团结起来去追求和平,而是懦弱地像蜗牛那样缩进了壳中,或者出手去伤害他人,打碎他人的“壳”,但他们并不知道,总会有比自己更加强大和更加卑鄙的人来打碎自己的壳。这就像清朝之后动荡不安的民国,文明的发展就这样被按了停止键。“大鱼吃鱼,小鱼吃虾米”的这条铁律才是永恒不变的。

人们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和“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他们像一盘散沙般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并没有水出现把他们“粘合”起来。

就在这个极其危急,关乎人类命运的时刻。谢顿出现了,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尽管只是一丝渺茫的曙光。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团结起来,只有两个基地里的人们在孤独地支撑着银河帝国。人们还是像从前那样,像那些千百万年前的人一样,自私、贪婪。

其实在罗马、奥斯曼和蒙古这些帝国的身上都有着银河帝国的影子,人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阿西莫夫看见了。可人们何时能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让人性成为“永恒的美丽”。

基地读后感4

终于,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利用上下班、等车、等时间在喜马拉雅将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听完了,震撼于作者巧妙的构思、宏大的叙事,以及超前的科学思想和意识。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基地系列小说。

一、心理史学

当初一开始能够将《基地》听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开篇介绍的“心理史学”。这是一个什么鬼呢?这是一套统计学理论,就像是统计物理,只不过它的应用对象不再是大量的微观粒子,而是大量的人。换句话说,心理史学可以抓住大量人类进行互动的宏观规律。这听起来好像非常不靠谱,但是书中却假设,他的发现者哈里。谢顿不仅为心理史学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方程,而且还利用理论构造了一个庞大的谢顿计划,即在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建立了一个基地以抵抗银河帝国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并以此为原点,蓬勃发展出一个全新的帝国。于是,所有的历史演进全部按照谢顿计划运行下去。

作为系统科学的从业者,我当然知道心理史学是什么玩意儿。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行为动力学吗?现在,随着大数据的累积,人们已然可以做到为人类群体行为写出精确的方程了。例如Barabasi的辐射模型可以精确预测两地的通勤人流量。但是,要知道阿西莫夫是从1940年开始写《基地》小说的,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洞察力。

小说的第一部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基地人是如何一点点建立起一个全新国家的。然而,在大国构建过程中,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谢顿危机,于是端点星的人类就开始聚集在谢顿穹窿聆听谢顿在上百年前录制的教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谢顿本人死后将近好几百年了,人类还是按照谢顿计划发展,谢顿的每一个预言竟然全部正确。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了两个问题:即使这是科幻小说,心理史学的预测也太准了吧,超级离谱了;二、谢顿到底是何许人也?竟能这样牛B哄哄地预测那么久的未来?

二、骡与第二基地

就在我感到略有厌烦和困惑的时候,小说突然来了一个变奏,出现了骡这个怪物。骡是个什么东东?他是天地造化生出来的一个变种——基因突变体。这个家伙有一种超强的能力——能够读取、改写他人的`心灵,从而用心灵的力量来操控整个世界。骡的出现第一次让谢顿的预言失败了(但我觉得,失败了我反而感觉更高兴呢)。

更有意思的是,骡将基地攻陷了,谢顿计划这就完全泡汤了。但是,一小批人开始另一套拯救计划,这就是第二基地。据说,在当年谢顿建立基地的时候,不是建立了一个,而是建立了两个,一个精于物理科学,另一个却精于心理科学。事实上,端点星第一基地上的人们根本就不懂心理史学,他们只是谢顿计划的执行者,而真正的心理史学在第二基地,这帮人是心灵力学的高手。

到此为止,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阿西莫夫将这套理论命名为心理史学,而不是什么人类行为统计学,或社会力学之类的。原来,这个心理二字埋伏着第二基地的伏笔。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量子认知科学的研究,我咋感觉未来的量子认知就是心理史学呢。

于是,第二基地的隐君子们和骡之间展开了一场颇为激烈,而且尔虞我诈的心理战争。谁说西方人不擅长勾心斗角的?读一读第二基地与骡这段,你就会发现阿西莫夫如果从政必然也是玩弄权术的高手。

然而,最最让我大跌眼镜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谢顿计划其实压根就不是什么预测,而是一套控制手段。第二基地的心理大师们可以像骡一样操控人们的心灵,从而通过在关键时刻影响关键人物而保证了第一基地的发展可以按照谢顿计划完满地进行下去。

原来如此,谢顿计划压根就不是什么计划,而是一套控制手段,心理史学也不是什么单纯的动力学,而是一种控制理论。这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怪不得,当第一基地的有识之士们了解到此事以后都要拼了命地和第二基地人死磕呢。

三、谢顿与机器人

我的第二个疑问是,为什么谢顿那么厉害,能凭空创造心理史学和谢顿计划。阿西莫夫好像了解我内心一样,于是他在基地三部曲之后,又写了一个基地前传,专门为我们讲述科学家谢顿的故事。

原来年轻的谢顿也很挫,是一个乡巴佬数学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玩数学游戏搞出了一套谢顿方程,但他自己却并不相信这些。然而,比较悲催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们却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想借心理史学来玩后来谢顿自己玩的这套自我实现的预言。

就在谢顿百般困惑,躲避事实的过程的时候,一位特别特别牛B的朋友出现了,这就是浮名。这家伙不仅在各个地方都有一批跟随他的死党,而且还能起到心灵导师的作用,促使谢顿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终于全身心投入到了心理史学的研究过程中。

但是,我们凭脑袋想想就知道,要想预测人类社会显然需要大数据啊大数据。可是,按照阿西莫夫的论述,那时候的人虽然早已经可以在银河之间超空间越迁,却并没有大数据研究,电脑落后啊。所以,谢顿怎么可能完成这么牛的学问呢?

最后,他的朋友浮名帮助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这个家伙居然是一个老妖精,是一个机器人,居然已经活了大概2万多岁了。而且他记忆超强,他的头脑中包含了大数据。于是,在老妖精的帮助下,谢顿终于突破了障碍,建立了心理史学,并成功构思出基地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小说提到了那个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而且居然还补充了一个第零定律。所以,说了半天,人还是太挫了,真正牛的人是机器人!

四、盖亚与地球

到了90年代以后,在读者的百般呼唤下,阿西莫夫再一次续写了基地系列,于是就有了盖亚与地球的故事。我觉得这部分的描写更牛。

首先,时间回到了谢顿计划执行了500多年的时候。基地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牛了。同时,隐藏的第二基地也将自己隐藏的很深,几乎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然而,就是在这个当口,一个端点星的奇人崔维兹却偏偏不信邪,他始终坚信第二基地的人仍然控制着第一基地的人。于是,在市长的安排下,他和一个老历史学家佩罗拉特踏上了银河之旅,去找寻银河人类的共同祖先之地——地球。

在这段旅程中,他们奇妙地踏上了一颗异常神秘的星球盖亚。盖亚是个什么东西呢?原来她是一个星球,也是一个联合在一起的超级生命体。盖亚上的河流、山川、树木、人类,全部都是联通在一起的,他们共享着同样的超级意识。

这让我联想到了阿米巴虫,这些小东西在平时是单细胞的,但是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他们就会聚集形成一个全新的生物个体——鼻涕虫。这就是生命系统,也是复杂系统最让人感觉振奋的想法——跨越层次的存在。

小说中展开了大量的对盖亚这种超级生物体的利弊的讨论。最搞笑的一段描述是,当盖亚的一分子——年轻女子包绮思与老佩罗拉特的时候,全盖亚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喜悦——完全一点点的隐私都没有。

目前,很多人开始构想未来的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全球脑,但没想到的是这种想法阿西莫夫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做过详细的讨论了。

更有意思的是,崔维兹他们在寻找地球的过程中,曾经拜访过各式各样的不同世界。在我看来,这些世界都仿佛在隐喻阿西莫夫看到的人类的各种可能未来发展。其中有一个世界叫做玻利亚,非常有意思。这里面的人全部是雌雄同体,而且他们的头脑中都已经植入了芯片,于是这帮人就可以直接意念操控外物了。这恐怕已经说对了人类未来的演化方向。最后,他们在月球找到了一切的真相。原来影响谢顿建立心理史学的老机器人丹尼尔安排了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盖亚这个星球的建立。他率领着机器人们渗透到人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因为受到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制约,他们不能伤害人类,而是善意地帮助人类发展。但最后,他们的能力仍然有限,必须要由人来作出那最后的第一推动。于是,人类将会朝向一个全银河系都要演化成一个超级盖亚的方向而努力。

个人以为最后的对话非常精彩,深刻地讨论了人和机器的关系。而且,还有那个最后的精彩绝伦的伏笔——难道飞龙是外星系的异类吗?

五、基地与三体

最后我想简单说一说我对《基地》和《三体》这两部史诗级的科幻巨著的比较和看法。记得在我刚刚看完三体的时候,我就兴冲冲地给我们学院的一个法国外教推荐这部科幻小说,他听了听我的介绍,就说你应该看基地。看来,基地对西方人的影响超大。而且,这也说出了这两部小说的相似性。他们都是以大宇宙这个尺度为参考,都在用各种途径探索人类的未来。

相比较来看,三体的故事性成分更强一些,而基地的科学探讨的成分更强一些,但是故事性稍差。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看完整的故事,那么首推三体。如果你想看关于科学的不严谨探讨,那么读基地更合适。

基地读后感5

终于在奔波中看完了这一系列的7本书,回味无穷。在看书的时候就在考虑怎么样来书写自己的感受,却发现犹如陷入银河的浩瀚中,四处都在闪亮,却难以理出头绪。今天回看了自己在看完《银河帝国基地》时候的读后感,重温了初读书时的感受,也解答了之前自己的一些困惑,不如就着上一篇提到的问题,一并谈谈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哈里谢顿创立心理史学和建立基地的动机。这部分内容在第4、5部(即《基地前奏》《迈向基地》)中有详细的过程,讲述哈里谢顿是如何从一篇论文开始,一步步走向创立心理史学以及建立基的过程。据说这两本书是阿西莫夫在生命中最后五年完成的,通过这两本书为他最爱的主角哈里谢顿立传。我在阅读的时候,也采用了作者书写的顺序:1—2—3—6—7—4—5,最后阅读的这两本书,让整个系列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当你从端点星的第一次危机开始,在经历了基地—骡—第二基地—盖亚星系—回到地球的整个历程之后,回看恍若神明般的哈里谢顿是如何创立出他那惊世骇俗的心理史学,颇有有一番滋味。不得不说,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太成功了,读者不仅仅跟着人物经历了历险般的奇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从32岁到82岁这期间人物的成长,相比之下《三体》中的人物经历乏味的可怜。哈里谢顿在夫铭的期望下,在铎丝的保护下不断逃亡,不断思考,终于找到了建立心理史学的可行方式,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自称是记者的夫铭,不仅仅是帝国的首相丹莫刺尔,而且是传说中的机仆丹尼尔,而一直保护他的铎丝竟然也是机器人。然而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并愿意携手相伴,即使她是个机器人,无法生育。为了保护谢顿,铎丝遭人暗算而停摆,在临终前,她对谢顿说: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爱,让我成为了真正的人类。铎丝的离去成为了谢顿心中难以愈合的伤口,而对铎丝的爱正是是他研究创立心理史学的动机之一。并不是为了拯救什么,得到什么,只是因为能够和她在一起。

其次是关于女性角色偏少。读到后来才发现,书中的女性角色是如此的出彩,各个都是拯救银河系的好手。阻止了骡的贝妲、鬼灵精怪的艾嘉蒂娅、强权执政的布拉诺市长、全能少女宝绮丝、以及谢顿的爱人铎丝等等。与《三体》中女性角色纯为摆设截然不同,每一个女性角色不仅仅活灵活现,而且都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性别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劣势都有着相当精妙的把握。在基地初期,开拓疆域是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男性角色偏多,性格也都是英雄式的聪慧与勇敢。而随着基地的发展,象征精神力量的第二基地的登场,女性的戏份越来越多,甚至最后的男主崔维兹的直觉式思考,都让我觉得非常的女性化。而最终出现的双性人,更让我觉得作者的格局确实很大,不仅没有歧视任何性别,甚至在思考超越性别的人类会如何发展。

最后想说说我的收获。又要忍不住说,读经典的好处就是每一次阅读都能够有所收获。这一遍下来,最大的启发是心灵控制,它拓宽了我的沟通思路。

首先是对超越语言沟通的极力赞同。在《安德的游戏》中虫族就是用思维沟通的生物,包括植物形态的猪仔也是一样,甚至三体人也是思维沟通。语言是思维的碎片,正是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差异才导致了人类的分离与猜忌。日常中太多沟通都是通过语言、文字完成的,且不说故意和假装这两个极大的障碍,即使是想要好好说话,也会出于自身表达和理解的差异,造成沟通中的问题。家庭关系中糟糕的沟通莫不是如此,近年来各种提升家庭中沟通技巧的培训比比皆是,间接说明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其次是正确看待影响他人的利弊。因为有意识地影响一个人,最终导致了这个人的改变,在我看来是非常不正确的一件事,因为这妨碍了他人的自由选择。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极力避免对他人产生影响。然而阅读这部为大的未来史,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件事,就是没有人拥有绝对的自由,自我对他人的影响根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过去自以为为他人自由着想的看法,更多的还是源于夸大了自我的重要性。

最后是摆脱对情感利用抵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理性的思考于我而言成为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感情的共鸣常常发生在阅读或者观影甚至听歌的时候,在遇到事,遇到人的时候,尤其是分析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忽略掉情感的因素。这样做当然是为了获得更客观的视角,实际上却变得不那么客观。人类和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忠于自己情感的,为了忠诚、为了名誉、为了爱情、为了尽孝、为了很多虚无缥缈的感情,来调整目标,付诸行动。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坏人利用他人的情感牵绊而达到自己目的的情节,因此默默地认为这是一件坏人才做的事情。但这次对情感控制思路的打开发现,曾经看到的这只是情感利用的一种而已。我们都是凡人,无法“调整”别人的情感,然而如果可以将自己的目的在其他人情感上找到适合的实现途径,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我们都有为情感驱动而获得的充盈幸福感,这从不因为同时做了其他事情而减弱。

第三篇:基地读后感

《基地》读后感之一:

基地----银河帝国的诺亚方舟

读了《心理史学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诺亚方舟。

《创世纪》第6章到第9章记载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恶人。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耶和华神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并带着他的妻子、儿子(闪、含与雅弗)与媳妇。同时神也指示诺亚将牲畜与鸟类等动物带上方舟,且必须包括雌性与雄性。当方舟建造完成时,大洪水也开始了,这时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动物们皆已进入了方舟。洪水淹没了最高的山,在陆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诺亚一家人与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存活。

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正在逐渐走向衰亡。这时候,只有心理史学的一代宗师、基地之父哈里·谢顿预见未来的银河人民,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的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设法聚集起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

在这个故事中,哈里·谢顿就是诺亚,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基地就是银河帝国时代的诺亚方舟。恰如诺亚方舟要经历滔天洪水,基地也将经历各种各样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冲击,一幅波澜壮阔的星际传奇即将展现。

《基地》读后感之二:

危机促进成长

读完《百科全书编者》,我的感觉是“危中有机”,危机促进成长。

哈里·谢顿的团队连同他的计划被放逐到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创建了他的基地。五十年后,端点星面临首度的“谢顿危机”。银河帝国边缘的星群纷纷独立起来,端点星处于四个王国之间,备受威胁。此时,谢顿早前录下影像突然播放,告知他的后人端点星“银河百科全书第一号基地”的真正目的──在千年后建立一个新的银河帝国。同时,在这一千年间,基地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危机,令基地可以急速成长。端点星市长塞佛·哈定趁机发动政变,从心神未定的百科全书理事会手中夺权,以他灵活的手腕带领端点星走出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兢兢业业,避免出现各种危机。因为危机会造成损失,甚至不可逆转。但是,人类历史也罢,个人人生也罢,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既然危机不可避免,那我们就应该积极应对。如果有危机意识,提前做了充分准备,那就可以有备无患,从容应对。面对危机,如果能够调整心态,不退缩,不放弃,在危机中磨练,会让我们加速成长,更加强大。谢顿危机的意义,也在于此----让人民在磨难中保持战斗力,在危机中成长,才有资格和能力复兴新银河帝国。

《基地》读后感之三:

宗教、贸易和科技

读了《市长》、《行商》、《商业王侯》,感觉基地的星际争霸史,其实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历史。在端点星与周边各种王国的冲突中,宗教、贸易、科技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例如:市长塞佛·哈定运用政治手段,对周边诸国输出科技物资,并将科学冒充成宗教,以形而上的力量,制住周边的诸王国。“行商”帮助基地拓展贸易触角,占据经济殖民领地,从中赚取暴利。基地输出民生科技到科瑞尔王国,通过掌控售后服务控制这个国家。

这些策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止一次上演。中世纪,罗马教廷通过宗教控制欧洲各国,愚昧民众,欧洲陷入长达数百年的黑暗中世纪;大航海时代,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通过贸易征服世界,发现了美洲大陆,殖民地遍及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交融;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崛起,鼎盛时期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如今美国通过科技发展,称霸全球。《基地》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并没有脱离人类本性和历史轨迹,具有极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从这方面来看,阿西莫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幻小说作家,也是一位精通人类发展历程的历史学家。

《基地》读后感之四:

凡尔纳和阿西莫夫的对比

上学期,我读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暑假假期,我读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同样是科幻大师的巅峰之作,却各有千秋。

凡尔纳的超凡之处,是超越时代100多年,提前预见到了电气时代的来临,并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未来科技世界。他所构想的很多东西,在多年以后,逐渐变成了现实,令人无限感慨。他在小说《海底两万里》虚构了“鹦鹉螺号”潜水艇,10年后,第一艘真正的潜水艇才下水;他的《征服者罗比尔》中有一个类似直升机的飞行器,数十年后,人类将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他不仅在小说中用大炮将探月飞行器送上太空,甚至还将发射场安排在了美国佛罗里达州,这正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射场,而阿波罗号着陆的地点也只距凡尔纳飞船落地地点不过数公里……此外,他的小说中还出现了电视、霓虹灯、导弹、坦克和太空飞船等机器概念,而这些后来都变成了现实。凡尔纳超越所处时代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未来世界,而这些并不是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幻小说作家,更是一个科学家、发明家。

阿西莫夫的卓越之处,是开创了科幻世界新的视野,并融合了历史、经济和人性。他将科幻小说视野拓展到广袤的外太空,创造了机器人、帝国、基地等未来主题,奠定了现代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主基调。同时,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单纯的科技渲染,也不是单纯的星球争霸,而是将人类历史进程从地球延伸到星际,将人性善恶、经济起伏和政权更迭融合在其中,更像是跨越光年的宇宙史诗。

在这里,我向两位伟大的科幻作家致敬!

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都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幻因素,成为后来科幻小说的典范。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正因他一出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他的三大系列——机器人,帝国,基地——各有“奇趣”,即使现在我们已经十分熟悉他的作品,仍不能不佩服他当年的创意。

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正在逐渐走向衰亡。这时候,只有心理史学的一代宗师、基地之父哈里·谢顿预见未来的银河人民,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的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设法聚集起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然而,随着帝国的逐渐衰微,基地被好战的强邻包围。人类也面临痛苦抉择,向野蛮的势力投降,甘心受控制?还是不顾被摧毁的危险起而奋战?而另一方面,基地本身作为整个银河帝国科技的唯一来源,它却想独立存在……

心理史学家

银河纪元12067年,1951年出书时新增的篇章。

哈里·谢顿 哈里·谢顿

故事从有着一万两千年历史的银河帝国首都行星川陀开始。虽然川陀已经屹立万年,表面上一派势力强大,发展稳健,暗地里却已经开始衰落。意识到这一点的只有发明了心理史学的数学家哈里·谢顿(Hari Seldon)。心理史学是一门经由历史事件预测未来趋势的科学,根据这门科学,他预测帝国将在五百年内覆灭,从而导致三万年的无政府状态。帝国直辖的公共安全委员会认为谢顿妖言惑众,逮捕了他和新助手盖尔·多尼克(Gaal Dornick)。

在审判中,谢顿说出他的预言,语惊四座。他并计划领导众多学者编辑一本包含全人类知识的《银河百科全书》,以此减缓帝国殒落的后遗症。委员会得知他的计划并非颠覆帝国的阴谋诡计后,将哈里·谢顿的团队连同他的计划放逐到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

幕后花絮

〈心理史学家〉是“基地三部曲”中唯一一篇没有刊载在《惊奇杂志》的短篇小说,也是三部曲中最晚出生的文章(虽然年代时间是最早的)。阿西莫夫有感于基地故事开始得太过突兀,于是集结出书前,大约1950年左右,动笔写了这么一篇“前传”。但是大部份的读者都不知道,“前传”还有一个非常短的版本。阿西莫夫写〈百科全书编者〉时(那时候篇名是〈基地〉),故事开头曾经有过一篇楔子,出书后就拿掉了。

百科全书编者

基地纪元49-5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2年5月,原名〈基地〉(Foundation)。故事发生在〈心理史学家〉五十年后,端点星面临首度的“谢顿危机”(Seldon Crisis)银河帝国边缘的星群纷纷独立起来,端点星处于四个王国之间,备受威胁。此时,谢顿早前录下影像突然播放,告知他的后人端点星“银河百科全书第一号基地”的真正目的──在千年后建立一个新的银河帝国。同时,在这一千年间,基地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危机,令基地可以急速成长。端点星市长塞佛·哈定(Salvor Hardin)趁机发动政变,从心神未定的百科全书理事会手中夺权,以他灵活的手腕带领端点星走出危机。

市长

基地纪元79-8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2年6月,原名〈马勒与马鞍〉(Bridle and Saddle)。

故事发生在〈百科全书编者〉之后三十年,市长塞佛·哈定(Salvor Hardin)运用政治手段,对周边诸国输出科技物资,并将科学冒充成宗教,以形而上的力量,制住周边的诸王国。和平一段时间之后,冲突逐渐浮上台面。端点星年轻气盛的市议员,对哈定无条件科援周边诸国的政策感到不满,意图推翻哈定。四王国之一的安纳克里昂王庭也不愿接受基地的宗教控制,出兵攻击基地。最后哈定巧妙地以深植人心的伪宗教力量,使安纳克里昂王国的士兵临阵叛变,化解掉基地的第二次“谢顿危机”。

行商

基地纪元134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4年10月,原名〈楔子〉(The Wedge)。

行商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基地拓展贸易触角,占据经济殖民领地,从中赚取暴利。距离〈市长〉数十年后,基地已经借由星际贸易,成功拓展影响力,但是有一颗落后行星却坚决反核,兼具基地间谍身份的行商长亲临推销核能,反被逮捕入罪。行商长的好友利马·彭耶慈(Limmar Ponyets)前往营救,以他的宗教背景,与基地化腐朽为神奇的核能科技,挑拨行星王庭里的无知迷信和人性自私,最后不只救出行商长,还成功将核能推销出去。

幕后花絮

虽然〈行商〉是在〈商业王侯〉之前,其实〈行商〉在起笔跟出版时间上都较晚。阿西莫夫回头撰写〈行商〉,以使基地从宗教控制过渡到经济影响的这段过程,显得较有可信度,容易理解。也使得〈商业王侯〉提到“阿斯康事件”时,不用大费篇幅作解释。(简单的说,就是阿斯康一开放与基地贸易后,传教士就如潮水般涌来,随即便失去所有对抗基地的力量)

有趣的是,“利马·彭耶慈”这个角色原本叫“拉珊·迪伐斯”(Lathan Devers),是在《基地与帝国》第一篇短篇故事〈将军〉里扮演吃重角色的人物。

商业王侯

基地纪元154-16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4年8月,原名〈大与小〉(The Big and the Little)。

行商长侯伯·马洛(Hober Marlow)奉命到科瑞尔共和国(Republic of korell)调查太空商船失踪事件。科瑞尔是个严格限制行商活动,甚至严禁传教士入境的落后行星,因此基地势力一直难以渗透。在途中,马洛发现了银河帝国再次重返银河边沿和在西维纳(Siwenna)认识了老人巴尔(Onum Barr)(此两点带出了第二部故事的第一篇)。他用三寸不烂之舌和科瑞尔领袖建立起贸易合约,马洛心里清楚,自己是听到了第三次“谢顿危机”的脚步声。

返回基地之后,马洛开始积极部署通往市长的政治大道,经历一番政治斗争,终于成为名实相符的基地领导人。另一方面,科瑞尔共和国获得银河帝国的军事援助,野心勃勃地向繁荣富裕的基地展开攻击,面对第三次“谢顿危机”,马洛消极地无所作为,饱受抨击,实际上基地早已制住科瑞尔,只是这次不是靠科技冒充的宗教,而是输出民生科技到科瑞尔的贸易。马洛只需等待,失去售后服务的科瑞尔迟早要缴械来降。

第四篇:《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1

银河帝国系列被誉为人类历史上不容错过的系列小说。在整个系列中又可以分为三部曲,分别为“基地”,“银河帝国”以及“机器人”。这三部曲既可以单独拉开来看,又可以看成整一个系列,其中充满脑洞的科学幻想以及高超的描写手法,让整个系列被称为科幻圣经。我谈一下我读《银河帝国:繁星若尘》的感受。

在《银河帝国:繁星若尘》当中,讲述的是主人公拜伦法瑞尔在临近毕业的一天晚上,惨遭灾祸。他迫不得已逃踏上星际逃亡之旅,一路上克服千辛万苦,只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父亲一直拖他寻找的一份神秘文件,又何去何从?阴谋与谎言暗涌的银河帝国中,夹杂着权力与斗争,信念与爱情的亡命之旅,就此展开。

关于此书的具体内容,我也不做过多的赘述,但是看完后的感觉还是值得一说。在整个宇宙这么大的篇幅,这么宏伟的世界观当中,人类显得既渺小但又伟大。作者创造了一个科技极其发达的世界,但即便是如此发达的时代,依然充斥着人类的愚昧,贪婪。他们依旧会因为利益争个头破血流,你死我亡。依旧会凭着一己之意,去凭空捏造。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所向往的大同社会,真的可以实现吗?

看一本书不仅仅是看一本书,还要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以及反复的理解。只有自己能把这本书搞懂,才叫真正的读完了一本书!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2

自从美国埃隆马斯克把一辆红色的特斯拉跑车用火箭送上了太空之后,关于跑车上的一切都备受关注。跑车上携带的一套《银河帝国》在各大书店和网站大卖,自媒体上热闹的宣传和群友们的大力推荐,我也把这套书放入了自己的书架上。

阿西莫夫的这套《银河帝国》让埃隆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移民火星的计划埋下种子。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买了这套书,学校也提倡阅读此类的科幻小说,从而激发小孩子探索宇宙的兴趣。也许下一个世纪会有很多埃隆这样的科学家,毕生致力于开拓外太空,让子孙后代在银河的另一端找到怡居的美丽星球。

如果不是这套书被送到太空去,如果不是太多的人推荐这套书,在看了第一章之后,这本书就会被我扔了。看了太多现代争霸宇宙的网络小说,这本书的构思对我来说谈不上新颖。

银河帝国的腐朽,一群谢顿的信仰者在银河的一端建立了一个基地。基地如同一棵小树,经历风吹雨打,茁壮的成长。总共经历了三次谢顿危机,第一次政权危机,第二次宗教危机,第三次贸易危机。

与现在网络小说一个的区别是,精神领袖谢顿已经死了。而现代小说当中,往往都是一个苦哈哈的少年,从小奋斗,踩着各种狗屎运,带领着自己的基地壮大,称霸银河,称霸宇宙乃至平行宇宙。

与现代网络小说最大的区别是,基地这本书好短啊。我只花了两天,竟然看完了。也许是因为我只看了其中的一本,而整个银河帝国有几十本。总觉得基地的情节发展太快了,30年50年75年一晃就过去了。一本书看下来,没有代入感,像快进的胶卷在播放一个基地的发展。若中间的具体过程再写10万字多好啊。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3

阿西莫夫的作品无比宏大,令我叹为观止,但我认为他最杰出的作品,还属《银河帝国》系列小说。

这是《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一本书,开头便描述了神一样的哈利。谢顿博士正在同一位数学家探讨以川坨为首都,涵盖了整个银河系的庞大帝国——银河帝国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谢顿博士自创的一门可以用数学工具计算未来的“心理史学”式,那位数学家惊奇地发现:整个帝国居然会在第三个世纪后全面瓦解!

当今,川坨上的高级人员早已知晓这个预言,于是自作聪明地把谢顿流放到了博士早就预料到的地点:端点星。在那儿,人们将进行一项为复兴帝国而编写的《银河百科全书》的计划:谢顿计划。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象。

这本书由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著,他的文笔十分简练,却又处处埋着伏笔,使后文更加精彩、逼真。他以“谢顿计划”中的谢顿危机为线索,将读者拉入这美妙的意境之中。而且自己发现书中看似无懈可击的破绽,用巧妙的笔法勾出几位“智者”,由他们带你解释真正的答案。作者构思新颖,想象力超群,给读者徐徐展开银河帝国的画卷。

我不禁想,如此强大的银河帝国存活了几万年之久,却由于人们的忘我娱乐与君王的腐败而土崩瓦解,那么我们的当今社会则绝对是无比幸福啊。在庞杂繁复的政治中心里,没有明显的腐化不是非常难得吗?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黄金岁月”啊。同时,我们不能像“基地”开始建设的五十年里一样无比封建、专注于过去,而要向发动革命的赛佛。哈定市长学习,学习他与时俱进的超前思维。

微风钻进卧室,悄悄地平复我好动的心灵。“武力是弱者的最后手段。”我一遍遍地想着哈定市长的名言,默默地告诫自己、警示自己。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4

《银河帝国》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艾萨克,是最经典的科幻小说之一。书里宏达而完整的世界让人惊叹不已。

在许多年以后,地球的大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人民开始迁移到银河系中的其他星球,人类迅速统一了银河系,创造了强大的银河帝国。而帝国渐渐衰败,整个银河将陷入长时间的蛮荒时期,伟大的心理学家哈里谢顿已经预知了未来的一切,于是开始了为期几百年的神秘计划……

书中最让我惊叹的是作者能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虽然《银河帝国》里的出场人物很多,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各不相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盖尔、勇于创新的哈定、机智勇敢马洛,还有贪婪的领袖、无能的皇帝,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在神态和语言描写时,作者喜欢用夸张的修辞,他们的喜怒哀乐似乎要都要溢出书来。

合上书的时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但破坏力却非常巨大,他们毁掉一颗又一颗星球。我不禁觉得人类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万恶之源,他们破坏了生态平衡,让动物植物无家可归,他们在残害了其他生物后,又要通过杀人、抢劫直至战争的方式去互相残害。

然而幸运的是,人类之中仍然有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保护整个银河系。正因为有了他们,也许许多年后银河不会变得像书中写得那般衰落吧!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银河帝国·基地》虽然有点儿乱,但是我还是对这本书中的三个不可缺少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里·谢顿是一个非常有预见的、愿意为了事业来奉献所有的人。而且是他和一大群科学家在端点星建立起这个基地的,他用强大的科技让基地生存下去。

塞佛·哈定是这些科学家之一。他让这个基地崛起了,还用宗教来让基地更加神秘,同样,他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侯伯·马洛也十分厉害,他不但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让基地扩张,而且更可贵的是他还有自己的独立的想法。

通过这三个人的故事以及他们三个人的性格特点我觉得这是现代非常缺少的一些性格。

现在有许多许多的人不像塞佛·哈定一样感于击挑战权威当然,这也包括我,而要一味地认为权威说的话一定是对的,不敢有句否认。可是,权威也是人啊,谁不会有出错的时候呢?人人都有出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敢于去挑战权威的勇气(可是不能胡说八道or不事找事)。这样,总是会尴尬的,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嘛。

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然,慢慢地“软饭”(指只听人家的想法而自己不去想)吃多了就会有成为一个没有自个儿主见的人了。这是最可怕的事儿了。听家长们说:如果一直不思考的话大脑就会生锈掉,到后来不能再运转了。所以,我们要多去独立思考,要像鸟儿一样,努力冲破鸟笼的拘束,飞向蓝天的怀抱。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6

我对科普书籍一直很感兴趣,凑巧老师让我们阅读一本科普读物,让我兴奋不已。像刘慈欣、保罗·巴奇加卢皮的作品早已熟悉不过,读了许多科幻小说,偶然发现了一部科幻小说——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立刻吊起了我的胃口,如饿虎扑食般地读了起来。

哈里·谢顿出生于繁华的银河帝国。他是一名数学家,预测出银河帝国将在三个世纪后完全灭亡且准确度为98.4%!可公共安全委员却认为哈利·谢顿在诅咒银河帝国,便将他流放于端点星。谢顿早已以百科全书编书招来十万名数学家,以端点星为基础,开始了拯救银河帝国的实验。在基地即将破裂时,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们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马洛帮助基地扩张并给予基地经济资源。在他们的努力下,银河帝国终于有所好转。

这三位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树立在我的面前,他们都有担当,敢于尝试,为了后人造福。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最后才能成为领头人,一直改变银河帝国的未来。

想想我们,让我们也拥有他们三人这么优秀的品质,还会做不出那些让人头疼的奥数题吗?还会放弃自己唯一的一次机会吗?

前几天,我做奥数题,怎么做也做不出答案,最后我一气之下把笔扔了,不再理会那道题,现在想想,我没有从其他角度去想想,并且不坚持着一直钻研它,怎么可能会做出来这道题呢?于是我静下心来又仔细想了好久,最后居然做了出来并且完全正确,我高兴坏了!

艾萨克·阿西莫夫写出的《银河帝国1:基地》仅仅只是讲述了一件银河帝国由富到衰的故事吗?它不仅反映出科技与数学渐渐的发达、进步,同时还告诉我只有你敢于尝试,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争取,就会有反转,甚至是成功!

第五篇:《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银河帝国·基地》虽然有点儿乱,但是我还是对这本书中的三个不可缺少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里·谢顿是一个非常有预见的、愿意为了事业来奉献所有的人。而且是他和一大群科学家在端点星建立起这个基地的,他用强大的科技让基地生存下去。

塞佛·哈定是这些科学家之一。他让这个基地崛起了,还用宗教来让基地更加神秘,同样,他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侯伯·马洛也十分厉害,他不但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让基地扩张,而且更可贵的是他还有自己的独立的想法。

通过这三个人的故事以及他们三个人的性格特点我觉得这是现代非常缺少的一些性格。

现在有许多许多的人不像塞佛·哈定一样感于击挑战权威当然,这也包括我,而要一味地认为权威说的话一定是对的,不敢有句否认。可是,权威也是人啊,谁不会有出错的时候呢?人人都有出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敢于去挑战权威的勇气(可是不能胡说八道or不事找事)。这样,总是会尴尬的,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嘛。

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然,慢慢地“软饭”(指只听人家的想法而自己不去想)吃多了就会有成为一个没有自个儿主见的人了。这是最可怕的事儿了。听家长们说:如果一直不思考的话大脑就会生锈掉,到后来不能再运转了。所以,我们要多去独立思考,要像鸟儿一样,努力冲破鸟笼的拘束,飞向蓝天的怀抱。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2

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政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阿西莫夫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中央,看到了人性永恒的丑恶。

从人类出现文明的那一天开始,文明就在不断地发展着,建立了千百个帝国几立在不同的时代。一切都在发展着,惟有人性不变的丑恶。

当社会风雨飘摇,这个帝国银河快要崩溃的时刻,人们并不是团结起来去追求和平,而是懦弱地像蜗牛那样缩进了壳中,或者出手去伤害他人,打碎他人的“壳”,但他们并不知道,总会有比自己更加强大和更加卑鄙的人来打碎自己的壳。这就像清朝之后动荡不安的民国,文明的发展就这样被按了停止键。“大鱼吃鱼,小鱼吃虾米”的这条铁律才是永恒不作文变的。

人们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和“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他们像一盘散沙般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并没有水出现把他们“粘合”起来。

就会这个极其危急,关乎人类命运的时刻。谢顿出现了,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尽管只是一丝渺茫的曙光。

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团结起来,只有两个基地里的人们在孤独地支撑着银河帝国。

人们还是像从前那样,像那些千百万年前的人一样,自私、贪婪。其实在罗马、奥斯曼和蒙古这些帝国的身上都有着银河帝国的.影子,人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阿西莫夫看见了。可人们何时能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让人性成为“永恒的美丽”。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3

《银河帝国》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艾萨克,是最经典的科幻小说之一。书里宏达而完整的世界让人惊叹不已。

在许多年以后,地球的大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人民开始迁移到银河系中的其他星球,人类迅速统一了银河系,创造了强大的银河帝国。而帝国渐渐衰败,整个银河将陷入长时间的蛮荒时期,伟大的心理学家哈里谢顿已经预知了未来的一切,于是开始了为期几百年的神秘计划……

书中最让我惊叹的是作者能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虽然《银河帝国》里的出场人物很多,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各不相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盖尔、勇于创新的哈定、机智勇敢马洛,还有贪婪的领袖、无能的皇帝,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在神态和语言描写时,作者喜欢用夸张的修辞,他们的喜怒哀乐似乎要都要溢出书来。

合上书的时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但破坏力却非常巨大,他们毁掉一颗又一颗星球。我不禁觉得人类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万恶之源,他们破坏了生态平衡,让动物植物无家可归,他们在残害了其他生物后,又要通过杀人、抢劫直至战争的方式去互相残害。

然而幸运的是,人类之中仍然有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保护整个银河系。正因为有了他们,也许许多年后银河不会变得像书中写得那般衰落吧!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4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十万年之间,但这种情识一直持续到他们建立了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为止。在这种机器人的帮助下,入类最终统一了银河,建立了银河帝国。

在这个帝国建立后的12xx年,一位名叫“哈里。谢顿"的年轻数学家,预言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将在3内衰落。在银河帝国的质疑下,谢顿带领科学家们在银河边缘的端点上建立了“基地”。诚如谢顿所言,在一个多世纪后,银河帝国的边缘就开始叛乱发生战争,其中也包括端点星。但是,继哈里。谢顿之后,端点星后来的两位市长塞费。哈定与侯伯。马洛却带领基地人民度过了三次危机,成为基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而每当危机来临时,哈里。谢顿总是会在穹窟中出现,为基地人民指清一条道路,让基地平安度过难关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有哈里谢顿面对法定的审判从客不迫,有银河帝国的皇帝的昏庸愚昧,有基地人民潜入敌人内部趁机发动政变的机智,也各位端点星市长面对帝国威助时的临危不惧。

这本书不是告诉我们一个确切的道理,而是有几十种道理穿插其中,互相牵制。不得不说,作者阿西莫夫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才科幻作家,就像他笔下的哈里。谢顿一样伟大。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5

刚刚合上这本书,我就心里回想里面的所有内容,时而让我提心吊胆,时而让我惊讶不已时,时而让我疑惑不解,时而让我恍然大悟,心想这本书咋就这么有意思呢?

让我心理变化最复杂的地方就是——基地人民心中第二位英雄,也就是出口成章的塞佛哈定,在94页上说:“四王国的历史中最有趣的局面,无疑是塞佛哈定的执政期间。”有趣的地方就在哈定和温尼斯见面后,在137页时,两人就你一口唾沫星子,我一口唾沫星子吵了起来,吵到139页时,温尼斯说出了他的野心,但哈定却像在玩过家家一样说到:“殿下,我自己正是这么想的。”

140页哈定用12008年的“牛皮”吹起了“气球”,152页,温文斯把自己的头轰得一点不剩,哈定的“气球”里有反击时刻定在午夜零时,再加上尼温斯的儿子被折磨的不像样,他明白一切都中了哈定的计谋,在这十几页子里哈顶都十分稳定,所以说遇事不能心乱,要镇定,而且遇事之前要安排好一切,要是我是哈定,可能都被害了上百回了,哈定的镇定和他那双嘴巴不得不让人佩服。

这本书十分让人欢喜,而且语句幽默,这本书真的很有趣。

下载基地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地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地系列读后感

    备考的时候,回寝室比以前多了一些,忙里偷闲把基地系列小说(前后跨越五百年)看完了,基地系列读后感。故事的结尾是人类要建立一个超有机体,为未知的银河系外文明的侵略做好准备。男......

    《基地》优秀读后感

    《基地》讲得是银河帝国从繁荣走向衰弱的故事。作者以他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深入的研究写下这一本书。书中,作者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特点与性格。比如哈定,他不完全相信权威,而是会......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800字[范文模版]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800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800字,欢......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通用)(样例5)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通用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银河帝......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爱国主义读后感作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是想让我们知道以前的一些历史和以前的历史任务为我们......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教学片《力量》读后感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教学片 《力量》观后感 “八百里沂蒙,山连山,水接水,这里是中国的红色根据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热土上,发生过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

    基地管理办法

    广东省保健品行业协会基地管理办法(暂行) 2009.10.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应当成为各部门和公司,以及社区的重点这一总体策略,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

    基地管理办法

    湖南省产业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湖南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