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地规划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远规划
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按照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紧紧抓住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
(一)征集保护文物,丰富教育内容。文物史料是教育基地存在、发展和开展教育的基本条件。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认真做好重要文物史料特别是革命历史文物的征集、保护和利用工作。通过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积极抢救、征集文物史料,挖掘精神内涵,紧密联系实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诠释和展示,给人们以知识的普及、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
(二)改进展示方式,增强教育效果。基本陈列是开展教育的主要手段,既要尊重历史,体现自身特点,又要讲究艺术,有所创新。
(三)精心组织活动,扩大社会影响。从实际出发组织活动,是扩大教育基地影响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节假日,以及青少年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组织开展研讨会、演讲会、报告会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在办好馆内基本陈列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其它教育基地的交流与协作,扩大教育覆盖面。
(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争先创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教育基地顺利开展工作的保证。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工作考核细则、人员交流培训规划等,建立科学运行机制。要注意美化教育基地内部和周边环境,营造干净整洁、庄重有序的参观氛围,把教育基地建成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
(五)重视基地建设,创新丰富载体。根据教育基地的特点,把教 育基地建设纳入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考虑和安排。各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在教育基地班子配备、人员编制、队伍培训和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并且把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的情况,作为考核有关领导干部,衡量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创新载体上加大了力度,经过各级领导深入调研与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重新修建烈士陵园。
(六)加大宣传力度,赢得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把宣传介绍教育基地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及时报道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和效果,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要经常开展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教育。教委结合教学安排,经常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共青团和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也都根据各自特点,利用教育基地开展活动。
第二篇:基地建设规划
温州市有2500多家服装企业,2006年产值402亿元,出口值12亿美元;45个品牌达到国家质量最高等级标准“优等品”,其中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产品20个;市知名商标34家,市名牌产品37个;国家免检产品17个;进入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有10家。1999年温州服装5家品牌代表中国男装参加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周”;2001年温州6家男装企业代表中国男装最高水平参加德国科隆国际男装展。服装产业已经成为温州市主要支柱产业。随着企业规格的扩大,每年新增大量的服装企业,需要大量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但大量有服装技术工人的外流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减少,人才培养的规模小、速度慢,以至于很多企业招不到工人而无法正常生产;2009年3月13日“温州都市报”刊登的招聘服装技术人员的名额就3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缺少服装技术人员8万名,造成企业开工不足,生产停顿,质量下降。
服装行业是温州的主要支柱产业,企业规模将会迅速发展,产品质量将要有很大的提高,但技术人员的缺少必将影响到服装行业的发展,而我校培养的全日制学生每年只有300名左右,培训周期长,很难解决温州服装企业缺少技术人员的燃眉之急,根据现状我校与温州服装商会联合成立了培训基地,这是学校也行业协会联合办学一条路子,形成全日制与短训相通结合的培训服装技术人员的模式,这们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训出大量的服装技术人才,以充实到各服装企业中去,学员可以到企业边实习边工作,有针对性到企业进行在职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员紧缺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市场、竞争、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具备服装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岗位具备的专门知识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技术技能,且有专长,敬业、勤奋、合作、开拓、全面发展的中、高级服装技术人才,其规格如下:
(1)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
(2)具有敬业爱岗、创业创新、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良好职业个性。(3)具有健康的体魄。
(4)熟练掌握服装造型设计和服装制板软件应用技术,了解相关前卫软件,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板的能力。
(5)具有把握时尚、合理选用服装材料,创造性设计服装款式的能力。(6)熟练掌握工艺制作技术和设备操作技能,具有组织生产线运转的能力。(7)熟练掌握转化效果图、合理设计服装结构的技术,具有按图出样的能力。(8)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服装企业运转规范,具有保证中型服装企业主要部门和小型服装企业在市场中正常运转的基本能力。
(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
(1)大型服装企业的设计出样,工艺生产技术人员或部门经理(含外贸跟单员、CAD操作员等)。
(2)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设计、工艺、经营管理、营销人员。(3)小型私营服装企业主。(4)与服装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根据温州地方特色,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课程的改革
(一)是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体现本专业技能要求,并能充分反映出本专业培养特色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指导书,使指导书除了体现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外,还增加与企业密切结合的内容。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适当引进研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引进示范录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三)是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采用分阶段技能考核方式,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考试内容上改变过去只考适合死记硬背的内容,而代之以考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内容。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职业道德好、专业能力强、并有一定行业实践经验,思想业务双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本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实施的关键。根据本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09年专职教师数将达18人。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中,中、高级职称比超过50%;“双师型”教师达到100%。
四、产学研机制的建立
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在行业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从教学的开始到教学的终止,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1)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社会调查,分析确定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2)结合毕业生追踪调查,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人才业务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分析、归纳职业知识、能力、素质要素,遵循教育规律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4)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认同和教务处的批准开始执行。
(5)服装行业的行家里手、名人名流、能工巧匠兼任专业教师,服装企业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基地,参与实践教学指导,并为专业教师提供行业实践进修、提供技术研究课题,为应用性人才培养营造真实的行业环境。
(6)学校与行业共同培养的人才完成学业走上职业岗位,直接面对社会行业的客观评价。这个评价是对学校办学水平高低、人才质量优劣的最终标准。社会行业的评价继而成为服装专业新一轮改革的可靠依据与发展动力。
(7)建立实训工厂、学校服装品牌策划中心实行教师“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工厂生产及品牌设计、策划、营销的实训场地。
4、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成立了服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主持审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资金的落实。除保证完成学校正常的实践教学,还专门负责温州外来务工人员及企业在在职职工的培训工作。
2.相关配套政策
为稳定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措施,以保障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主要有:《温州技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实训基础管理意见》等。
3.资金投入计划与保障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学校投入、企业投入,本着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的原则。我校用于实训基地设备购置的资金投入计划为:2008年为110万元;2009年为150万元;2010年为180元。
4.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学校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校、教研组两级管理,学校宏观指导协调,教研组具体管理,实训中心组织实施,基地建设项目小组负责督查。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实验和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
5. 现有实训条件保障
学校现有实验、实训场所 3700.2平方米,其中服装专业实训基地为1831平方米,学校已建设了基础设施完备、数量充足的实训环境。为品牌实训基地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师资保障
我校已初步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引进了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服装相关专业人才做兼职教师,能够保证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我校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好服装专业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三篇:残疾人创业基地规划
XX残疾人创业苗木基地
2014—2015年工作规划
在宁乡县残疾人联合会、宁乡县林业局和黄材镇党委政府正确支持下,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狠抓苗木产业,建设残疾人创业基地建设,今后五年工作计划宗旨:“紧紧围绕科技兴农核心、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达到省级林业示范基地建设要求,辐射促进宁乡县苗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全镇21万亩林地发展,加强林农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和培训、宣传传播与普及,让参与公司合作的林农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的应用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全镇公共事务的能力。为全镇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农业生产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教育,尽快使全镇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努力实现创建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为目标。
一、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 “建设美丽中国”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镇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我公司苗木等主导林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生产实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打下雄厚人才资源的基础。
建设目标:
1、把提高残疾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基地建设重要内容,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基地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黄材镇残疾人创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兼任,科协主席任组长具体抓,各行政村成立科技小组,乡农办、农技站、林业站公职人员和公司参与农户为成员,形成专业技术员为骨干,以公司技术骨干为示范,以残疾人创业示范户为主体的基地建设体系。公司每年每投3—5万元作为残疾人创业培训经费,动员社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积极参与,各负其责,加强协作;以公司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为中心,辐射推进全镇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2、建立完善评比奖励机制,鼓励残疾人参与实施,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良好社会风尚。
3、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实施建设,推动和鼓励残疾公民学习科学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强培训推广生产应用,科普讲座和宣传,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农村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5、到2015年,公司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实现参与公司培训的残疾人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绿色农业、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通过公司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农民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做到科学教育与培训、资源开发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创业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二、主要行动
1、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任务是以苗木栽植技术普及为切入口,积极配合乡镇党委开展丰富多彩科技文化活动,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完善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公司苗木基地建设为核心,围绕科学组织苗木栽植和生产,促进林农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措施
1、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湖南沩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使用《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公司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2、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以湖南沩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基础单位,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5万人;重点培育2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600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入户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苗木栽植技术“三进活动”(进农户、进基地、进山林)、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到山头地角、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4、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争创全国科普示范乡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5、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14—2015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按照残疾人基本情况,积极开展残疾人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6、建立健全公司科普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知识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6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自愿者队伍,形成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7、加强公司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整合村级文体俱乐部,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第四篇:园林苗圃基地规划设计方案
园林苗圃基地规划设计方案
基本要求
一、目的
本园林苗圃基地是属于以公司为依托而建立的经营类型。其目的主要是满足本公司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需要,加速资金周转,同时兼顾观光休闲之功能。为此,我们园林苗圃基地的建设,其规模、品种、规格、数量应以基本满足公司每年园林绿化工程需求量为依据。同时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对部分品种,数量进行适时调整。
二、原则
园林苗圃基地规划设计和建设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圃地的土壤条件、坡度、坡向、地下水位的高低来合理规划和布局。始终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三、基本要求
根据以上经营类型和目的,对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特作如下基本要求,仅供参考:
(一)耕作区的设置
1、耕作区是苗圃生产进行育苗的基本单位。其长度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定,一般完全机械化为200-300米,畜耕50-100米,耕作区宽度由苗圃土壤质地和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而定,一般为40-100米;
2、耕作区方向应根据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等因素考虑。坡度较大时,耕作区边长应平行于等高线。耕作区长边最
好采用南北方向,便于苗木采光均匀,利于生长。
(二)生产用地的配置
1、播种区:播种区应选择全圃地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作为播种区。具体要求为:其地势较高而平坦,靠近水源,方便灌溉,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利于防冻,尽量靠近管理区,便于管理。
2、营养繁殖区:其主要功能是为扦插、嫁接、压条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其基本要求: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排灌方便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其条件与播种区相似。
3、苗木移栽区:苗木移栽区是从播种繁殖区和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的苗木进行栽植和培养,需要培养成较大的苗木而设置的生产区。其面积要求较大,土壤条件中等既可。
4、大苗培育区:大苗培育区是指培育大苗。培育后在圃地不再进行移植。为方便苗木出圃,大苗培育区一般设置在苗圃的外围和主干道边。大苗培育区,其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规格高、树木根系发达。
5、采种母树区:采种母树区是指为获得优良种籽、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而设置的生产区,采种母树区不需要太大的面积,可选择零散的地块,以及防护林带,沟、渠、路的旁边栽植、或管理区域栽植。其土壤要求肥沃,地下水位较低。
6、引种驯化区:引种驯化区(试验区)是指培育、驯化从外地引入的树种或品种而设置的生产区。该区需要根据引入树种或品种对生态
条件的要求,选择有一定的小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适应性驯化栽培。引种成功后进行推广。该区一般选择离管理区比较近,便于观察、记录、管理和研究。
7、温室和大棚区:该区是指利用温室和大棚进行繁育小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该区占地面积小,投资相对较大,但其利润和效率相应较大。该区一般要求土壤肥沃、背风向阳。该区一般设置在管理区附近,便于用水、用电、便于观察和管理。
8、管理区:管理区占地面积较少。要求尽量少占用良田、良地、同时应设置在交通方便地段。一般设置在圃地中心,便于管理。
(三)辅助用地设置
辅助用地的设置主要包括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灌溉系统、供电系统、防护林带用地、管理用房(仓库、食堂、办公室、试验室、会议室等)。
第五篇:孵化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阳谷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方案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
阳谷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与成果孵化的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习、创业服务,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以基地为载体,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接纳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和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加快阳谷县大学创业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达到智育与德育的完美结合,培养大学毕业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我县决定在东润建立阳谷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同学们提供实践锻炼的广阔舞台。现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东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孵化基地建设按照“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以省、市级全民创业为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创业服务机构体系。
二、基本原则: 大学生孵化创业基地建设要坚持“全域贵阳”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的原则,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突出专业化创业基地,适当发展综合性创业基地
建设;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创业基地建设、运作与管理。
三、责任分工: 东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由贵州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其中包括综合性创业基地与专业化创业基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就业指导中心要研究制定贵州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指导意见,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
四、建设方案:
1、近期建设方案,用约一年时间,在东润建设总面积约1500m2的布局合理、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同时积极与阳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建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到我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为孵化知识型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促进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撑。
(一)专业化创业基地。按照专业化的原则,有序地创造电子商务、计算机、广告、软件开发、课件设计、影视、网页制作、会计、新能源等专业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二)综合性创业基地。综合性创业基地各专业人才共同组合成一个团队,按照专业进行团队成员分工,一个团队可以做多项工作,也决定了公司的业务方向比较广。但这也要求多个同专业或者类专业
的学生互助,在一个领域做得好,从而保证工作的质量。
(三)扶持政策。
1、向政府申请凡经批准入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优先享受我市各项鼓励和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
2、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要为入园企业提供一定的办公场地和设备,其中租用园区办公用房和生产经营用房、用地的,给予租金减免或优惠。
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扶持入驻基地企业的项目启动。各区、市、县财政安排的鼓励和扶持创业的专项资金要重点向入园企业倾斜。
4、在入驻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优先入住大学生廉租公寓。
5、入驻创业孵化基地企业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优先列入我市各类科技计划、优先安排科技三项经费、优先向其提供科技项目转化资金、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小额担保贷款等。
6、入驻创业孵化基地企业缴纳的各种地方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等,前3年原则上由受益财政等额返还。
(四)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新创业或潜在创业人员进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创业上遇到的困难,同时提供成功创业企业的案例与经验。
(五)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主要行业有服装加工、针织制造、纺织器材、机械配件及空压机制造等,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利润比较
大,员工人数相对于专业化创业基地更多,管理制度规定需要更加细化。小企业创业基地能够给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兼职与就业机会。
2、中期建设方案
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观察产业发展布局特点,依托校内外创业基地,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培养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一批创业成果,建成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实体。建设一批具有产业特色、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东润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为成果显著、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贵州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一)硬件设施配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应拥有一定规模的厂房及办公场地,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具备吸引一定数量大学生创办企业入驻条件。具有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和需要,科研、孵化、生产、办公、生活服务一体化和多功能的基础设施及配套环境。
(二)服务功能完善。具有完善的创业项目评估、创业指导及培训机制和能力,具有完善的公共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工商税务登记、人事代理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完善的商务信息、投资融资、咨询培训、市场拓展、公共研发以及IT企业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平台。
(三)管理运作规范。具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较高素质、较强业务水平的管理、服务人员,具有规范的创业项目审核流程、创业孵化管理程序、创业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完善的创业园管理和运作机制。
3、远期建设方案
在十年内完善政策,比如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指导政策、企业监督政策。制定大学毕业生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做到了有机构、有项目、有基地、有行动、有成果、有典型初步营造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政策扶持,能人引领的全民创业环境,同时通过创业孵化基地优秀的创业成果获得“国家级创业示范基地”授牌。 ①注重提供资金支持。与政府积极协调大学生创业基地财政政策问题,增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投入,降低门槛、扩大银行贷款发放范围和额度,实行一站式无障碍服务,及时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②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创业环境。一是放宽小额担保的额度和范围,将大中专毕业生、外校大学生及毕业生等纳入范围,二是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规定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所有待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三是放宽了工商管理登记,创业人员可选择最低出资门槛注册企业。 ④抓后续服务,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对新创办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3年内免收监测费和体检费(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医院人员每年对基地人员进行体检);向政府税务部门申报创业人员税费减免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工商管理、城市维护、卫生质量检查、城建占道等税费,使下岗失业人员真正享受到税费减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