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象观后感
大象无处不在
——我对电影《大象》的解读和赏析
1、思想评论:《大象》何以为“大象” 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观赏这部电影,肯定会对《大象》的名字产生疑问。明明讲述的是校园枪击事件,为什么会冠上这样一个让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报上出现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lex和eric房间墙壁上出现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无大象的身影。关于片名的一种说法是导演参考了1989年bbc摄制的描写爱尔兰政治暴力的电影《大象》,认为这两部影片在故事和风格上有相像之处。另一种说法则是从大象这种动物的天性出发。而我则更倾向于后者。大象作为一种比喻,它代表着集温顺和暴躁于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险的,它有可能就静卧在哪里甚至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发就具有毁灭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来好像特指的是两个杀手alex和eric——他们在校园里只是众多学生中的普通二人,却制造了这场悲剧性的震惊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间爆发的大象。使他们爆发的原因,可能是同学对他们的欺负,可能是他们对于纳粹的形象和暴力电子游戏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恋情。但是细细想来,难道同样的悲剧就没有可能出自于其他人之手吗?逃课未果,被父亲逼着回到学校上学,面临拘留管制的john;由于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ichelle;为了友情和爱情分配不公问题而争执不休,采用极端方式催吐减肥的三个女生brittany、jordan和nicole;在露营时有过性行为并有可能导致怀孕的carrie和她的男朋友nathan;以及未被明确说明的其他一些人,难道就不会成为悲剧的制造者么?我们习惯于忽视,就像大象出现在起居室,人们要么假装它不可能在那儿,要么以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毁灭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他们毁灭美好的理由——大象无处不在。
影片不单单讲述了校园枪击事件的经过,还借不同的主人公表现了美国的各种社会问题(枪支、暴力、电子游戏、校园歧视、同性恋等)以及各种人物关系(家庭、友情、爱情、师生等)。其中很值得关注的细节之一是alex对于希特勒的崇拜。从alex机械般的制定杀人计划、在临行前告诉同伴“最重要的是玩的开心”、从他口中说出的“永远不要妄想与纳粹作对”以及电影最后他唱的歌谣,我们似乎觉得他的思想被完全控制了,缺乏人性和超出常理的平静。希特勒时代利用政治宣传来控制人们的思想,现在我们的思想又是被什么控制了呢?是网络、电子游戏、亦或是其他?当这种思想控制使得无数被“激怒的大象”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谁也不能确定还会不会发生更加可怕的事情。这也许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正在面临的悲剧。
2、美学评论:长镜头的活用以及同一时空的多视角再现
本片的大量画面都是利用长镜头拍摄而成的,全程只使用了一台摄影机。大量长镜头的出现并没有让人产生死板和枯燥的感觉,我认为应该归功于导演对长镜头的灵活运用。在影片中大致出现过三种类型的长镜头。第一种是固定的长镜头。镜头并没有追随它要拍摄的对象,而似乎是在等待主人公走进镜头,展现给观众。这种长镜头出现在操场上nathan和同学们运动的场景。这样的镜头刻意但不随意,看似无心实则有心,以一种并不强加的方式让观众主动获取他们所关注的画面中的重点。第二种是追随的长镜头。镜头紧跟着它的主人公移动,尾随着人物的背影,直行、转弯、升降。这种长镜头广泛出现在教学楼内,分别尾随过不同的主人公。这样的镜头动态感、方向感和感染力十足,同时还带有很强的游戏色彩。随着主人公的脚步,我们看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和他们不同的生活和心情。尤其是跟随着黑人benny的长镜头很是巧妙,导演没有大量的拍摄两个少年的杀人路线,而是让观众跟随着benny的脚步,走过那些经过屠杀后的场景,让观众自己想象杀戮时的画面。第三种是从中心点向外360度旋转的长镜头。随着镜头缓慢的旋转,空间内的各个角落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这种长镜头出现在同性恋会议和alex在房间弹钢琴这两个场景下。空间内的各个方向没有重点和次要之分,而是以平行的关系展现,给人以轻松感和放缓节奏的效果。同一时空的多角度再现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导演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关系,以不同的主人公为视角,将同一时空切分为平行的多条线索,多条线索沿着不同的路径前行,有交汇、有分离,最终走向相同或不同的方向,宿命感十足。平行的线索是一般电视或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技巧,但是在本片中的各条线索却不是完全的平行关系,它们会以不同方式在你的不经意间交汇。例如在上课铃响之前elisa、michelle和john三人在走廊里的相遇、走进教学楼的nathan与三个女生的相遇、在图书馆内elisa与michelle的相遇、办公室内nathan、carrie和john的相遇等等。每一次的相遇可以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背景,也可以成为导演借以转换视角的契机。人物关系结成了一张网,让观众不自觉地想要把那些已经被导演割裂开来的空间平凑起来,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电影的这种结构上的特点,极大的弥补了电影情节过于平淡的不足,构成了一幅立体的思维画面。此外,这部电影在色彩和音乐方面也有很多独到之处。影片开始时由明转暗的天空,在枪击事件前一晚天空的突变,以及电影尾声时原本阴霾的天空的一丝丝放晴,都暗示着情节的发展。alex弹奏的钢琴曲,在其他一些场景下成为了背景音乐,平静的乐曲与即将到来的死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冲突中表现出主题。篇二:《大象》观后感
《大象》观后感
《大象》是我看过的最受煎熬的一部电影,影片80分钟左右,如果除掉无聊而单一的长镜头的话,时长都不到一小时。这部电影很另类,所以看的时候饱受煎熬,但我还是差不多认真看完了。《大象》是一部以美国校园枪击案为原型的电影。影片发生在美国一所平凡的高中。某天,像往常一样,约翰因父亲的醉驾而让哥哥来接父亲,喜欢摄影的拍照,上体育的打球,但埃里克和阿莱克斯身装美野战装带着从网上购买的枪支来到学校,模仿射击游戏中的方式发泄内心,最后还自相残杀,酿成了一场青春的悲剧。
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捉摸不透,反正我看了一半还是没看懂作者要表达什么,平淡的日常生活细节,让人看不到一点联系,影片虽然名为大象,但却跟剧情一点也搭不上边,幸好影片中的墙上贴了一张素描的大象,这才不枉大象的名称。影片中究竟是什么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青春的叛逆?内心的压抑?还是人性的扭曲,人格的严重障碍?作者没有明确指出,但大致可以猜出,如沉溺网络游戏而衍生的暴力,被漠视而导致的叛逆等等。这些都是悲剧引发的原因。
虽然这是一部没有多大观赏性的电影,但其艺术成就却是不容忽视的,曾在戛纳电影节上同时获得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其中最让人费解的无疑是长镜头,长镜头拍摄可以透过它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保持人物行动进程的完整。其实在这看似平淡的镜头,正在为后面的突兀事件铺垫。导演平静客观对整个事件白描式的真实展现,不做多余的修饰,使得影片始终弥漫着平静的气氛,即使在抢击过程中也格外冷静,这更让事件显得冷酷而又悲剧。该片拍摄时没有剧本,只使用一台摄影机。演员大部分是当地的高中生。影片的大部分都是即兴发挥的。片中的孩子们基本都没有表演经验,他们在剧中使用的名字是真名。看似简单,却创造了辉煌。反观我们国内的电影,另类的很多,但那多是奇葩,上不了台。有些电影仅仅是为了赚取票房赚钱,即使是有震撼的场面,也只局限在表面给观众些许的视觉冲击,内在大多都缺乏深度。国产电影的主题往往不够宏大,大多只局限于本国,没有立足于全人类的伟大主题。后期制作也不够强大,就算有不错的剧情,有时特效也表达得不够充分,没有那种内心的震撼。
随着好莱坞的强大影响力,中国电影一味模仿好莱坞的模式,但亦步说趋,只局限在表面上,如模仿拍戏手法、特效、场面。为了追求利益,到头来还是没有质的改变,憋不出惊世骇俗的影片。其实,我觉得中国的电影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不必要刻意地模仿好莱坞,应该更多地包含中国元素,如《卧虎藏龙》、《功夫熊猫》不正是因包含了诸多中国元素而被世界认可的吗?篇三:《大象》观后感
《大象》观后感
《大象》是我看过的最受煎熬的一部电影,影片80分钟左右,如果除掉无聊而单一的长镜头的话,时长都不到一小时。这部电影很另类,所以看的时候饱受煎熬,但我还是差不多认真看完了。《大象》是一部以美国校园枪击案为原型的电影。影片发生在美国一所平凡的高中。某天,像往常一样,约翰因父亲的醉驾而让哥哥来接父亲,喜欢摄影的拍照,上体育的打球,但埃里克和阿莱克斯身装美野战装带着从网上购买的枪支来到学校,模仿射击游戏中的方式发泄内心,最后还自相残杀,酿成了一场青春的悲剧。
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捉摸不透,反正我看了一半还是没看懂作者要表达什么,平淡的日常生活细节,让人看不到一点联系,影片虽然名为大象,但却跟剧情一点也搭不上边,幸好影片中的墙上贴了一张素描的大象,这才不枉大象的名称。影片中究竟是什么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青春的叛逆?内心的压抑?还是人性的扭曲,人格的严重障碍?作者没有明确指出,但大致可以猜出,如沉溺网络游戏而衍生的暴力,被漠视而导致的叛逆等等。这些都是悲剧引发的原因。
虽然这是一部没有多大观赏性的电影,但其艺术成就却是不容忽视的,曾在戛纳电影节上同时获得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其中最让人费解的无疑是长镜头,长镜头拍摄可以透过它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保持人物行动进程的完整。其实在这看似平淡的镜头,正在为后面的突兀事件铺垫。导演平静客观对整个事件白描式的真实展现,不做多余的修饰,使得影片始终弥漫着平静的气氛,即使在抢击过程中也格外冷静,这更让事件显得冷酷而又悲剧。该片拍摄时没有剧本,只使用一台摄影机。演员大部分是当地的高中生。影片的大部分都是即兴发挥的。片中的孩子们基本都没有表演经验,他们在剧中使用的名字是真名。看似简单,却创造了辉煌。反观我们国内的电影,另类的很多,但那多是奇葩,上不了台。有些电影仅仅是为了赚取票房赚钱,即使是有震撼的场面,也只局限在表面给观众些许的视觉冲击,内在大多都缺乏深度。国产电影的主题往往不够宏大,大多只局限于本国,没有立足于全人类的伟大主题。后期制作也不够强大,就算有不错的剧情,有时特效也表达得不够充分,没有那种内心的震撼。随着好莱坞的强大影响力,中国电影一味模仿好莱坞的模式,但亦步说趋,只局限在表面上,如模仿拍戏手法、特效、场面。为了追求利益,到头来还是没有质的改变,憋不出惊世骇俗的影片。篇四:大象进行时观后感
《大象进行时》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公司推荐的纪录片《大象进行时》,深受启发。该记录片从象的历史进化过程到目前亚洲的生存现状,全面展示了亚洲大象的进行时态,揭示了人类现代化程中人、象、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提示人、动物与自然三者的平衡。联系到我们公司发展所面临的局面,大象的诸多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借鉴。象是生存大师,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目前存留的最庞大的陆生动物。我们要做最强、最大的公司,就要学习大象超强的生存能力。这位食草的巨人,展现了应对大自然变化非凡的适应能力。聪明的它们知道如何避免过度的损坏一处的森林,不会呆在一个地方停留很长的时间,象的粪便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发芽与生长,促进森林新陈代谢,会使曾经的一片狼藉迅速恢复,再次充满生机。我们大象房屋就要学习象的这种生存精神,要从长远着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当前轻钢房屋尚不能为许多人所接受,我们必须在技术、工艺等方面下功夫,在舒适、环保上下力气,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竟争力,争当本领域的领军人。
大象体重达数吨,它每走一步都很沉稳,,行走时几乎不上下移动,所以能量消耗很小,大象每天吃的食物只占体重的4%。我们公司也要学习大象的沉稳,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前行。提到大象的能量消耗,我们公司更要学习它这种节能减排的作风。一个企业要想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浪费,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做到办公室人走灯灭,空调电脑关闭。当前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如此。增强节能降耗的意识,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曾听一朋友谈起她所在企业的节约管理制度,办公室只有一人时不允许开空调,到其他的办公室合伙办公,不是正规文件使用费纸反面打印,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足以体现了他们对节能降耗的重视。
在亚洲,直到几百年前的泰缅战争,战象军队还在延用,泰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古战役中,它们团结一致,最终立下了赫赫战功。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我们一定树立“象军”的团队意识,精诚合作,团结一心,只有这样,不管公司未来面临多么严竣的考验,也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么的坎坷,我们“大象人”一定会振奋精神,变压力为团队凝聚力,迎难而上,走出困境。
有句话叫做“大象不会忘记”,大象从来不会忘记对他好的人,即使很多年后仍然能把他们认出来。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把感恩意识引入企业,培育全体员工的感恩之心。感恩能让我们浮躁的心态变得平静,不断反省自己,从而让我们的客户得到更真诚、更温暖的回报,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拥有更多的客户,市场领域逐步拓展,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公司发展的正向推动力。大象是力量、吉祥的象征,也是荣誉、尊严的象征。我们“大象人”要以象为荣,脚踏实地,精诚团结,自我加压,争取把我们的“大象”做得更大,更强、更远。篇五:《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
《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 《房间里的大象》是一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在英语里有句谚语“房间里的大象”,直接的意思就是房间里的人们,对于存在于众目睽睽之下,房间里的一头大象却视而不见。引申的意思,人们对于骇人听闻、显而易见而存在的某种事实和状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装聋作哑,无动于衷。本书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则。我想,最初说这句话的人,他的目的应该是告诫人们要少说多听,要少说多做。但是现在,“沉默是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事情时逃避的借口。很多人觉得,沉默了就能避免成为坏人。但是,即使你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你就真的能这么确定自己是个好人吗?
我们都很厌恶恶人,因为恶人总有为世人所不齿的言行。恶人的劣言坏行固然可憎,但是好人视若无睹的沉默更可怕。世上有很多不幸是源自没有说出口的事,而这些不幸却有很多是原本可以避免的。我们虽然自认只是不赞一辞的旁观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沉默的共谋者„„
生活中类似“房间里的大象”现象挺多,人们基于多种原因和考虑,对这头庞然大物采取了沉默和否认态度。最常见的比如为避免尴尬,人们对于身体有残疾的病人,往往回避残疾这个话题,甚至尽量回避谈及身体器官的称谓,这样做也是为了表现出“举止的优雅和得体”。再比如,家属和医生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也往往对严重的病情绝口不谈,或者矢口否认。还有的沉默或者否认出于恐惧,比如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后被罗马天主教廷以传播“邪说谬理”烧死在罗马广场,而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和科学家,却选择了集体沉默。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也就是说,他们的沉默并不是出于避免尴尬和害怕自身物质和利益受损,仅仅是避免怕指出“房间里有大象”这一事 实,而被选择保持沉默的同伴和族群“孤立和仇视”。因为对他们而言,指出房间里有庞然大物的存在,就仿佛在寂静暗夜凭空放了一枪,击碎了那些视而不见人的美丽幻象,惊扰了他们的美梦,会被“天聋地哑”者视为捣乱分子,而受到强烈的批评和指摘,甚至孤立和仇视。因此,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很多时候,人们拒绝发声,那是因为发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承担责任。比如说我们谈论中东局势不稳定的问题,那我们就不得不找出维持稳定的办法;比如说我们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又比如说我们谈论现代社会里动物的养殖和屠宰方式,那就意味着我们要为动物权利呐喊,甚至严肃地对待素食主义这一主张。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所以沉默是金。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它而消失,你可以不谈论它,甚至不谈论这种不谈论,但是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依然有人要在战火和爆炸中过着心惊胆战颠沛流离的生活,全球还会继续变暖,被迫害的人还在呻吟,养殖场里的牛羊猪还是在绝望中度过它们悲惨的一生,而我们,还是要在所有这些痛苦面前接受良心的审判。
历史终将会记取,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如果我们继续不说不看,不讨论,继续装聋作哑,那房间里的这头大象就会永远存在。我们需要有勇气指出“皇帝的新装其实不存在”的小男孩,或者说我们需要小男孩的这种精神。如果说,我们敢于面对这些惨淡的、甚至是鲜血淋漓的事实,那么房间里的大象总有被戳破的一天,真相也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世间的许多不幸,都是由避而不谈造成的。但合谋性的沉默与否认,并不能改变“房间里大象”存在的的事实。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世间万物是出于联系之中的,我们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没有人能在这个社会中置身世外,不要再认为别人的痛苦与己无关,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再去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所以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只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第二篇:《大象》观后感
大象无处不在——我对电影《大象》的解读和赏析
1、思想评论:《大象》何以为“大象”
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观赏这部电影,肯定会对《大象》的名字产生疑问。明明讲述的是校园枪击事件,为什么会冠上这样一个让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报上出现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lex和Eric房间墙壁上出现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无大象的身影。关于片名的一种说法是导演参考了1989年BBC摄制的描写爱尔兰政治暴力的电影《大象》,认为这两部影片在故事和风格上有相像之处。另一种说法则是从大象这种动物的天性出发。而我则更倾向于后者。大象作为一种比喻,它代表着集温顺和暴躁于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险的,它有可能就静卧在哪里甚至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发就具有毁灭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来好像特指的是两个杀手Alex和Eric——他们在校园里只是众多学生中的普通二人,却制造了这场悲剧性的震惊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间爆发的大象。使他们爆发的原因,可能是同学对他们的欺负,可能是他们对于纳粹的形象和暴力电子游戏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恋情。但是细细想来,难道同样的悲剧就没有可能出自于其他人之手吗?逃课未果,被父亲逼着回到学校上学,面临拘留管制的John;由于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ichelle;为了友情和爱情分配不公问题而争执不休,采用极端方式催吐减肥的三个女生Brittany、Jordan和Nicole;在露营时有过性行为并有可能导致怀孕的Carrie和她的男朋友Nathan;以及未被明确说明的其他一些人,难道就不会成为悲剧的制造者么?我们习惯于忽视,就像大象出现在起居室,人们要么假装它不可能在那儿,要么以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毁灭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他们毁灭美好的理由——大象无处不在。
影片不单单讲述了校园枪击事件的经过,还借不同的主人公表现了美国的各种社会问题(枪支、暴力、电子游戏、校园歧视、同性恋等)以及各种人物关系(家庭、友情、爱情、师生等)。其中很值得关注的细节之一是Alex对于希特勒的崇拜。从Alex机械般的制定杀人计划、在临行前告诉同伴“最重要的是玩的开心”、从他口中说出的“永远不要妄想与纳粹作对”以及电影最后他唱的歌谣,我们似乎觉得他的思想被完全控制了,缺乏人性和超出常理的平静。希特勒时代利用政治宣传来控制人们的思想,现在我们的思想又是被什么控制了呢?是网络、电子游戏、亦或是其他?当这种思想控制使得无数被“激怒的大象”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谁也不能确定还会不会发生更加可怕的事情。这也许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正在面临的悲剧。
2、美学评论:长镜头的活用以及同一时空的多视角再现
本片的大量画面都是利用长镜头拍摄而成的,全程只使用了一台摄影机。大量长镜头的出现并没有让人产生死板和枯燥的感觉,我认为应该归功于导演对长镜头的灵活运用。在影片中大致出现过三种类型的长镜头。第一种是固定的长镜头。镜头并没有追随它要拍摄的对象,而似乎是在等待主人公走进镜头,展现给观众。这种长镜头出现在操场上Nathan和同学们运动的场景。这样的镜头刻意但不随意,看似无心实则有心,以一种并不强加的方式让观众主动获取他们所关注的画面中的重点。第二种是追随的长镜头。镜头紧跟着它的主人公移动,尾随着人物的背影,直行、转弯、升降。这种长镜头广泛出现在教学楼内,分别尾随过不同的主人公。这样的镜头动态感、方向感和感染力十足,同时还带有很强的游戏色彩。随着主人公的脚步,我们看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和他们不同的生活和心情。尤其是跟随着黑人Benny的长镜头很是巧妙,导演没有大量的拍摄两个少年的杀人路线,而是让观众跟随着Benny的脚步,走过那些经过屠杀后的场景,让观众自己想象杀戮时的画面。第三种是从中心点向外360度旋转的长镜头。随着镜头缓慢的旋转,空间内的各个角落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这种长镜头出现在同性恋会议和Alex在房间弹钢琴这两个场景下。空间内的各个方向没有重点和次要之分,而是以平行的关系展现,给人以轻松感和放缓节奏的效果。
同一时空的多角度再现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导演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关系,以不同的主人公为视角,将同一时空切分为平行的多条线索,多条线索沿着不同的路径前行,有交汇、有分离,最终走向相同或不同的方向,宿命感十足。平行的线索是一般电视或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技巧,但是在本片中的各条线索却不是完全的平行关系,它们会以不同方式在你的不经意间交汇。例如在上课铃响之前Elisa、Michelle和John三人在走廊里的相遇、走进教学楼的Nathan与三个女生的相遇、在图书馆内Elisa与Michelle的相遇、办公室内Nathan、Carrie和John的相遇等等。每一次的相遇可以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背景,也可以成为导演借以转换视角的契机。人物关系结成了一张网,让观众不自觉地想要把那些已经被导演割裂开来的空间平凑起来,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电影的这种结构上的特点,极大的弥补了电影情节过于平淡的不足,构成了一幅立体的思维画面。
此外,这部电影在色彩和音乐方面也有很多独到之处。影片开始时由明转暗的天空,在枪击事件前一晚天空的突变,以及电影尾声时原本阴霾的天空的一丝丝放晴,都暗示着情节的发展。Alex弹奏的钢琴曲,在其他一些场景下成为了背景音乐,平静的乐曲与即将到来的死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冲突中表现出主题。
第三篇:《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时间: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这里面的大人都那么风尘仆仆,那么肮脏,里面的小孩都那么黯淡,扭曲,这是一部看起来没有希望的片子,台词中充分透露了创作者的想法。这也是让我乍看之下分不清年代的作品,连续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不是偶然,可能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现在割裂般地进步过从前,在很多看不到的方面说不定只是几毫米的改变,也许是当局者迷。
片中的主要人物分别可以代表青年,壮年和老年三个时期,他们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看起来没有一点生活的希望,到处都是生活好烦,但它就是如此的无奈。
贫贱生活百事哀,我想,电影中章宇所饰演的人物可能代表着创作者的主要心声,他说:其实我什么都不在乎,真的是这样吗?我以为不是,他在片中常常说出旁观者的言论,在他的前女友(应该是)看来这是一种她很不喜欢的冷嘲热讽,就如他和好哥们的女人睡在一起,哥们发现后,当场跳楼身亡,事后女人来告诉他警察来过的事,他问女人:你现在是痛苦什么呢?他死了?我冷酷?还是接下来一堆烦人的事?可见他是游离在事件外来质问女人的,冷静清晰地指出了女人所想,赤裸裸。但是他有时还是不得不参与到其中,如在饭馆冒险帮忙救火,去找十分明确拒绝他的刺人的前女友,我觉得这说明他想逃离这些事件,却因为心中的原则,信念,情感不得不参与其中,他无力改变生活的局面,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吗?
片中的青年人物有两个,一男一女,他们身上都有迷茫,不幸的家庭,不计后果,不成熟,无知,正义(不太准确但是找不到形容了)。在糟糕的环境里,他们干着青春期常见的事,帮朋友出头,谈恋爱,只不过这些都在这种腐烂的环境中变质了。帮朋友出头只是因为信任他,觉得是朋友的义务,和副主任谈恋爱只是因为不想呆在家里,副主任的家很干净整洁。这些想法中无关金钱,权力,是单纯的,却给现在的处境雪上加霜。
但我认为青年人物可能代表
着理想的或者从前的自己。从两个方面看,代表理想的自己,在这种丑恶的环境下,他们的心是善良单纯的,对垃圾现实做出了反抗,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女性青年人物的那两棒,这可能是创作者面对这样的人,这种现实,从前想锤又从未实施过的,而她代替完成了,守护了内心的冲动。从另一方面看,代表着从前的自己,这两个孩子扔下一切逃走了,我们仍未知道他们是否看到了大象席地而坐,也许没有,可能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冷嘲,毕竟是身处回忆过去的未来,已经知道了结局。
可是,这样看似望不到头的无尽黑暗,却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我认为这个结局是向死而生的,是有希望的,所有人暂时抛弃了现实中的乱摊子,奔向一个荒谬的大象,不管怎样,那总是个未知的地方,可能有未知的转机和希望。
第四篇: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看到朋友圈朋友分享:看时感觉压抑,看后释怀。而且得知电影今年11月要在日本上映。这个朋友蛮熟,推荐的电影应该不错,我就去索要资源,许久不联系的朋友顺便也联络联络。几经周折,终于下载好了,因为电影太长特意挑了一个休息日观看。
我担心悲情压抑的电影会破坏休息日的欢乐,看完电影发现担心不是多余的,我只能出去散心来排遣压抑,还好是休息日。
电影时长长达4个小时,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样,影片采用的是很写实的手法,全剧人物对话时大量使用沉默的间隔,再加上很多的逆光、暗光拍摄,导演故意使人喘不过气来。角色的一大特征都是原生家庭不和睦,人物出场就是在家庭中的语言攻击中开始的,乱糟糟的家庭让人有出逃的欲望。韦布想帮助朋友,却意外杀了人;黄玲也想出逃,逃离脏乱差的家,她想去教导主任那儿,可能是缺乏父爱的原因使然,或者仅仅只是因为那个地方干净。什么都没有做又能怎么样呢,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操蛋,视频传开了,教导主任的妻子找到家里来,最后只能逃离;于成和朋友的妻子可能根本谈不上爱情,只是一个被拒绝想找个人约个炮,一个恰巧老公不在,不巧的是脆弱的朋友回来了,跳楼了。于成总是找借口,口角出血怪朋友妻子没给自己倒水,朋友跳楼怪女友拒绝他,是啊,都怪这操蛋的世界,怎么老和我过不去;王金这几年一直住在阳台上,但是也快要被撵出来了,虽然这房子本来就是他的。一家人,一个屋檐下,心生芥蒂以后还怎么一起生活,王金心里知道,早晚要搬去到养老院的。他舍不得孙女和狗,晚年的情感生活需要填补,但是养老院不让养狗啊,他想把狗撵走却失手把狗打死了。
韦布错杀的人是于成的弟弟,黄玲是韦布喜欢的同班女生,王金是韦布的邻居,也是他出逃时求助的人。于成派人到处找韦布,最后在火车站找到了他。韦布发定位向他的朋友求助,朋友拿枪过来救他,等朋友到时于成已经决定放韦布走了。不知情的朋友开枪打伤了于成后自杀。有些荒诞,但是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操蛋。
他们都听说过一个稀奇事:满洲里动物园里有一头大象,它总是喜欢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人们扔它食物它也不吃,就一直坐那儿。于是这一群被生活压抑的人们决定去看看这只好玩儿的大象。电影看到这里我就开始遐想:看完大象之后呢,他们还会回到原来的生活吗?老金说,有时候你想去一个地方,总觉得会比这里好,其实呢,到哪儿都一样。但我不敢苟同,人不是要走很多路,看很多山才学会成长的吗?不然年轻的人怎么甘心?但这里不只走路那么简单,这里探讨的大概是逃避和面对的话题。作者的隐约的倾向于面对。因为逃避也需要面对新生活的勇气,而且不是还有大家踢毽子这样的乐事吗?电影在一群人踢毽子的场景中结束,伴随着大象的悲鸣。
第五篇:《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这里面的大人都那么风尘仆仆,那么“肮脏”,里面的小孩都那么黯淡,扭曲,这是一部看起来没有希望的片子,台词中充分透露了创作者的想法。这也是让我乍看之下分不清年代的作品,连续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不是偶然,可能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现在割裂般地进步过从前,在很多看不到的方面说不定只是几毫米的改变,也许是当局者迷。
片中的主要人物分别可以代表青年,壮年和老年三个时期,他们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看起来没有一点“生活”的希望,到处都是“生活好烦,但它就是如此”的无奈。
“贫贱生活百事哀”,我想,电影中章宇所饰演的人物可能代表着创作者的主要心声,他说:“其实我什么都不在乎”,真的是这样吗?我以为不是,他在片中常常说出“旁观者”的言论,在他的前女友(应该是)看来这是一种她很不喜欢的“冷嘲热讽”,就如他和好哥们的女人睡在一起,哥们发现后,当场跳楼身亡,事后女人来告诉他警察来过的事,他问女人:“你现在是痛苦什么呢?他死了?我冷酷?还是接下来一堆烦人的事?”可见他是游离在事件外来质问女人的,冷静清晰地指出了女人所想,赤裸裸。但是他有时还是不得不参与到其中,如在饭馆冒险帮忙救火,去找十分明确拒绝他的刺人的前女友,我觉得这说明他想逃离这些事件,却因为心中的原则,信念,情感不得不参与其中,他无力改变生活的局面,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吗?
片中的青年人物有两个,一男一女,他们身上都有迷茫,不幸的家庭,不计后果,不成熟,无知,正义(不太准确但是找不到形容了)。在糟糕的环境里,他们干着青春期常见的事,帮朋友出头,谈恋爱,只不过这些都在这种腐烂的环境中变质了。帮朋友出头只是因为信任他,觉得是朋友的义务,和副主任谈恋爱只是因为不想呆在家里,副主任的家很干净整洁。这些想法中无关金钱,权力,是单纯的,却给现在的处境“雪上加霜”。
但我认为青年人物可能代表 着理想的或者从前的自己。从两个方面看,代表理想的自己,在这种丑恶的环境下,他们的心是善良单纯的,对垃圾现实做出了反抗,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女性青年人物的那两棒,这可能是创作者面对这样的人,这种现实,从前想锤又从未实施过的,而她代替完成了,守护了内心的冲动。从另一方面看,代表着从前的自己,这两个孩子扔下一切逃走了,我们仍未知道他们是否看到了大象席地而坐,也许没有,可能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冷嘲,毕竟是身处回忆过去的未来,已经知道了结局。
可是,这样看似望不到头的无尽黑暗,却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我认为这个结局是向死而生的,是有希望的,所有人暂时抛弃了现实中的乱摊子,奔向一个荒谬的大象,不管怎样,那总是个未知的地方,可能有未知的转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