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土著民族的风味,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会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抵抗沙漠的动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解渴。他们并不了解世间的恶劣,在那个战争的时代,他们是和平的,安详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上帝也疯狂观后感,欢迎查阅。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1
上帝存在吗?竟然也会疯狂起来?瞧这名字就够吸引人的!那这部电影到底在说些什么呢?看后才知道,原来是上世纪80年代城市发展进程中,不为人知的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冲撞中的一些缩影。故事是以像沙漠又不是沙漠的卡拉哈里平静祥和的生活场面开始的,在那里居住着原始部落------布希族,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艰辛,但却没有私念,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相互帮助,分享果实。在他们心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视并保佑着他们。然而这样与世无争的生活被“上帝”扔下来的一个酒瓶给搅乱了。
凯在外面游猎的时候捡到了飞机上落下的瓶子并带回了部落。很快,聪明的布希族人发现了这个瓶子的多种用途,都想使用它,遗憾的是上帝太吝啬了-----只扔下一个瓶子!于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不和谐场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大家为争夺瓶子的使用权而相互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发生了多起流血事件。凯决定把这个搅乱平静生活的罪魁祸首还给上帝,于是他开始了赶往世界的尽头的旅程。一路上凯经历了种种奇遇,也引发了无穷的乐趣,与此同时,一群笨手笨脚的反政府武装分子袭击总统未果之后,开始了流亡他乡的漂泊生活……而一直在卡哈拉里做研究的动植物学家安德鲁斯蒂,开着无刹车,既能无人驾驶、又能上树的破旧吉普,代替牧师去接来做乡村教师的汤小姐,这一路可让汤小姐见识了这辆吉普的与众不同和安德鲁斯蒂博士头衔之外的另一面。在“车上树”的时候凯第一次遇见了安德鲁斯蒂和汤小姐,并以为他们是神仙!当他把瓶子给安德鲁的时候,安德鲁斯蒂却让他丢掉,于是凯愤怒的走开了。凯离开之后由于射杀了文明时代驯养的山羊被当地政府收押3个月,幸好安德鲁斯蒂雇佣他做了11星期的义务服务。这就为他们合伙智斗武装分子埋下了铺垫。当反政府闯进村子,挟持了汤小姐和她的学生时,正在户外做研究的安德鲁斯蒂发现了这一危情,并准备了对策开始了对唐小姐的营救。而作为安德鲁副手的凯则机智的完成了安德鲁斯蒂交给他的任务。最终,所有人被救,而且无一人伤亡,当然,除了反政府。
故事虽然结束了,可是对于故事中的有些人物的印象还是无法磨灭。
来自原始文明的凯与现代文明的事物撞了个正面,于是喜剧诞生了,就像卓别林的哑剧一样充满了趣味和欢乐。凯把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圣物,把它看作上帝的恩赐,神圣而高贵。以至于把西方文明人扔下的垃圾---那只破瓶子当作慈爱的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而此刻相距600公里的大都市到处可见这样的垃圾,人们为名誉、利益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勾心斗角的无烟战争。反动分子也公然袭击总统发动武装斗争。
相比之下,凯所生活的卡拉哈里也许就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净土。可爱的布希族人,纯真、简单、善良、执着,没有嫉妒,仇恨,权利之争,非常纯净的种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为生存而生存。没有烦恼、负担,快乐的生活,真是感叹地球上竟然有如此简单干净的种族。里面有这样一句描述布希人的话: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你高兴的过,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不需要以时钟或日历来决定作息。这与卡拉哈里相聚600公里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们推动社会进步的初衷是为了更舒适地享受生活,使得现代文明得以发展前进。可是先进的文明却使得大家过的更加辛苦,背上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以至于一些不堪重负的人就更向往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反复的投胎,让自己只过小时候的快乐日子;还有些人选择到处去流浪,随遇而安,饿了就讨口饭吃,烟瘾犯了就去借个火,困了就找个汽车轧不到的地方席地而卧。那叫一个超脱。
而动植物学家安德鲁斯蒂不愧是个顽固的知识分子,用中国的话说就是一个“书呆子”,在女人面前就像一头错喝了乙醇的小鹿,到处乱撞搞破坏。他虽然有时犯浑,但在关键时刻还是展现了男人在危急时刻的勇敢,更何况还是在自己心仪的对象遇到危险时,更是义不容辞。这时候他利用一切掌握的资源,让凯用药剂把6个麻醉后,主动出击把另外2个玩牌玩到头脑发烧的土贼缉拿就擒。绅士的安德鲁斯蒂在最后展示自己英雄一面的时候,机会却被别人抢走了!
在中国,这显然是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谦虚,以至于功劳被窃取也不愿去捍卫自己的成果。不过这个“可爱的笨男人”最终还是获得了“弃城就乡”汤小姐的芳心。也许是她看透了城市中各种噪音的喧嚣和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相比之下,这种淳朴而无意识的搞笑节目更让她觉得舒心、快乐,让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样看来,这个虚拟的上帝并没有发疯,而是在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感情路上种下一些带刺的玫瑰,在国家政权的康庄大道上安排了一个强盗,但最终一切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继续向前、向前……
我想上帝如果真的存在的话,他看到这里发生的一切,一定也会暗暗发笑:一切皆有定数。听到这话,如来也笑了。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2
当老师说要播放一部电影时的那种神秘感让我很激动,在看这部电影时,既让我开怀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了反思中,感悟现代生活中人的本性,我认为这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影片。
故事是讲述三个发生在不同地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原始部落区,一个发生在野外,一个发生在现代化的城市里。
影片一开始就是介绍一个原始族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很简单,自给自足,而且很团结,每天都过着平凡、平静、并且和谐快乐的生活。这里的主人公是凯,在平静的生活中突然有一天,凯捡到了一个瓶子,那个瓶子对于现代城市里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件垃圾,但是,对凯他们来说却如获至宝。他们认为是上帝给给他们最好的工具。那个瓶子对他们每一个人有很非常有用。然而,也是因为这个瓶子,让族人产生了私欲,所以,他们开始因为它而争吵、打架。原本和睦的一个部落,变得暴动自私,族人们都认为那个是个不祥之物。于是,他决定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把那个瓶子仍掉,还给上帝。
紧接着是另一个片段,讲述一个组织到政府办公楼杀了一批政府人员后逃之夭夭。警察们紧追他们之后逮捕他们……
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史帝先生在贫穷山区工作,这天,他要去接一位从城市来的女教师汤小姐。但是,因为史帝先生的内向,使得自史帝先生见到这位汤小姐开始,就状况连连,因此汤小姐对他印象不佳……
这三个故事一开始看起来并没有关联,但到了影片的后面就可以看到它们的紧紧相连。
首先是凯为了走到世界的尽头而离开了原始部落,渐渐地走到了史帝先生工作的山区。从小以狩猎为生的凯看到山区里人们饲养的羊便捕杀它们,但其实他并没有恶意。而山区里看羊的人却都误会了他,并将他关进牢房,后来他才被放出来。然后来到史帝先生和汤小姐工作的地方,跟史帝在一起。接着在警察的追击下逃到山区,并挟持了当时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汤小姐和孩子作为人质。凯以他那惊人的视力看到了远处正被挟持着的汤小姐和孩子们,告诉了史帝,于是史帝和他的同事决定要去救汤小姐和孩子。汤小姐和孩子们最后被解救了,所有人都平安无事,而且她对史帝先生的误会也化解了。最后凯走到一个悬崖边上,他以为那就是世界的尽头,所以他将那个“不祥之物”抛下深渊,便离开了,朝着那个属于他的家园而去……
三个故事最根本的关联点在哪里呢?表面上看是在影片将近结尾处三个故事中的人们意外的“会合”。往深层去看,我觉得影片要展示的是让人们重新去审视现代文明发展至今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在影片中我们既看到了原始族人的淳朴、善良,深刻体会片中的原始族人,在捕杀动物时对它说:「对不起,我是不得已的,谢谢你让我得以为生。」时的境界,也看到了“文明”所带来的权力的争斗、战争,人与人之间的敌对……作为“现代文明”中的我们该如何反思?
原始部族中,人的淳朴、善良,人与人之间其乐融融,是一种近乎理想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我们也看到影片中凯因与外界的人无法沟通,带来的诸多“麻烦”。我们就需要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既保持自身的本性和优良品质传统,又能融入到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一方面,不可否认,文明的步伐需要继续向前迈进;另一方面,现代文明不能成为埋葬人类自身的锐利武器,所以在人类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更要保持我们的本性。
《上帝也疯狂》的情节很简单,但它展现的精神世界确很丰富。我们总认为我们的现代文明是很伟大的,但同时也忽略了很多精神方面的东西。这部影片很值得我们反思。影片中的景物很美,正如淳朴的布希族人,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乐于助人。而这种品质也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影片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看作是现代优秀文明中的两个代表。这一切都很好的体现了布希族人的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希望大家在看完这部影片后,也能很好的自我反省,真正的体会其中的意义,更好的把握自己!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3
在我眼中,《上帝也疯狂》这部片子绝对是一部喜剧,但看完后再思考,这部片子不仅仅是喜剧那么简单的,它还包含着很多人类学的观点和看法。
首先是表现了泰勒的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泰勒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他指出,万物有灵论有两个基本信条: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二是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相同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的高兴或不悦。泰勒认为万物有灵论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构建了其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先民们开始是对人的灵魂的信仰,后来延伸到了动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无生命的物体,形成范灵信仰。之后,范灵信仰发展为祖先崇拜(包括图腾崇拜),然后再到精灵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后发展为一神崇拜。
影片说的是一个生活在沙漠,没有纷争,没有文明,没有时间,没有货物流通,没有商品观念的民族——布希族,他们打猎为生,打猎的食物会大家平均分配,晚上围在一起吃饭,聊天,唱歌,没有学习,没有工作,虽然近似于原始人的生活,但他们很快乐,大家都很友好,他们很虔诚,信仰上帝,觉得上帝在保佑他们,他们是一个原始的社会,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飞机在他们部落上空飞过时,驾驶员扔下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凯的面前,他以为这是神的旨意,是神送给他们的礼物,因而他十分兴奋,把礼物带回了部落,现代化第一次冲击了这个小部落,虽然仅仅是一个可乐瓶,但在他们眼中是神圣的,上帝的礼物啊,物以稀为贵,何况是上帝的礼物?和谐的小部落开始出现了争吵,甚至为了那瓶子两个小孩子大打出手,那么小的孩子,甚至还是两姐弟,姐姐残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头,满是鲜血,虽然是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我的心却抽痛起来,是不是现代文明真的会带来争夺和利益的争抢,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想为自己争得最大利益,为了这利益往往不择手段,国家间出现了杀戮,打仗,两次世界大战,直到现在的海湾战争,美国侵占伊拉克等不都令人痛心疾首吗;而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却勾心斗角,斗得天昏地暗。就算凭借这些得到利益又如何呢,我们真的会快乐吗,我们会得到幸福吗?
现代的人并没有醒悟,影片中现代人还是那么忙碌地活着,不知道生活为了什么,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竟然去行刺总统,总统为了抓住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捕捉行动,甚至劫持了小孩子做人质,他们相互出卖,相互欺瞒。镜头转过来,布希族人围住火炉沉思,他们在反省,向神忏悔,他们认为瓶子是个“不祥之物”,他们要把它还给上帝,于是凯带着瓶子真正开始了走入现代的探险之旅。
布希文化与现代文化相遇肯定会有一些不同,双方在大家眼中都是奇怪的,都不被对方理解,但他们相互之间是包容的,文化是包容的,求同存异的。现代人中存在的权利,暴力,法律,犯罪;甚至房子,汽车;更甚至连现代人本身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同时,凯(布希人)的行为:猎杀村民的羊,不吃监狱的食物,对丢弃“不祥之物”的执着……也让现代人不解。但他们最后都可以做到很好的朋友。
文化是包容的,不同的文化形态会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我们不应该去指责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毕竟现代文明也是充斥着罪恶和人类劣根性的。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4
故事发生在非洲一个未经开发的地方:卡拉哈里。虽然距离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对于现代化事物一无所知。他们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没有纷争,没有犯罪,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海鲜鱼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宁静而安详。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飞机在他们部落上空飞过时,驾驶员扔下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凯的面前,他以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因而他十分兴奋,把礼物带回了部落,现代文明第一次冲击了这个小部落。人们将这个“上帝的礼物”当做劳动工具用来做各种事情,因为是“上帝的礼物”,大家开始抢夺这个劳动工具,姐姐残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头,满是鲜血,宁静的生活被现代文明打破了。人们之间开始出现纷争。
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发展必然带来纷争?我还不敢用“进步”一词。因为,进步是一个褒义词,是表示赞许和积极肯定。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说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会,比原始社会好。现代人只是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古今对比,厚今薄古。与布希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现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于自然,反而要自然适应人类,他们建立都市,发明各种交通工具,机器,为设法节省体力而绞尽脑汁,越想法改进生活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复杂。儿童必须花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如何在这复杂危险的环境下生存。这些文明人必须时刻想着如何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花费大量精力,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便你打发,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现代文明之间之所以冲突不断,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原本很简单,是我们把它想的复杂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简单,像布希族人一样,渴了就去觅水,饿了就去猎杀动物,吃饱就行,绝不库存;闲了,大家就围着篝火讲故事。他们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那些脚印代表不同的信息。借由这些从小锻炼的生存本领,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骄傲物质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我们现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坏了一个地球还不够,还将自己肮脏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类无尽的欲望,何处才是尽头?
打开了欲望这个潘多拉魔盒,也就打开了人类文明血腥前行的历史画卷。画卷里处处都是在血与火的对抗,处处都彰显着“利益”、与“欲望”,二者形影不离。100多年前,恩格斯写过一篇经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摩尔根指出,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民说来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阐释了恩格斯和摩尔根的观点。在影片中,处于原始社会的布希族没有财富观念,没有利益冲突。因为上帝的礼物——一个玻璃瓶子——因为都想据为己有而引发纷争。
本来是一部喜剧片,却处处流露出导演对现代文明的反思。鲁迅先生曾说喜剧就是把丑陋的东西剥光了给人看。影片中,与世隔绝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现代文明前表现的如此滑稽可笑:现代人的天赋人权,法律,犯罪,房子,汽车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其生活如《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情形一样,“无论魏晋,不知有汉”,简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让现代人思考:人类文明究竟应该向何处去?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结尾,凯扔掉了上帝的礼物——瓶子,扔掉了这个引发部落冲突的“不详之物”。然而,他还能恢复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静生活中吗?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给现代人去遐想,去思索......上帝也疯狂观后感5
周末在家,闲的没事做,翻箱倒柜的找出我以前购买的碟片,都是一些国外的影片(其实我不大喜欢外国片,但是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时候也会将就一下的,嘿嘿)
影片中向我们展现了,在我们文明触及不到的卡拉哈里沙漠,有着善良原始的布西族。他们纯粹,原始,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那真是人类最原始的智慧。他们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没有犯罪和刑罚。他们相信上帝给予的一切有用及美好。一个玻璃可乐瓶的闯入改变了一切。起先大家认为是上帝的失误给予这样没有用处的东西,但后来大家发现他的好处,比如能吹出好听的乐曲,能捣碎东西。大家互相争执,所以历苏决定把这不祥之物还给上帝。于是他的旅行开始。他遇到让他不可思议的“上帝们”以及他们的奇怪东西。
片子开头上有些黯淡的彩色画面。80年代的片子像一部我们平常看的科教片。炎热美好的非洲风景。动物们在阳光、干草、河流边奔跑,跳跃。那么悠闲的世界,和谐无处不在。然后镜头转到繁忙的现代文明。城市飞快地奔跑,人们彼此忙碌。历苏的旅行让两种文明有了交点,两条彼此分开的平行线,相互交汇,撞得我心中强烈的不安和羞耻。和那些纯洁的部落首领相比,我们的文明得到了电,汽车,抢,但也失去了善良,真诚,团结。我们自私,暴力,狭隘。
历苏认为我们就是上帝,因为我们拥有不用走就能跑动的动物。但是我们无疑是疯狂的。历苏看到奇怪但又看起来很好吃的动物(羊)但却不猎杀。他杀了其中的一只,想让“上帝”一起分享的时候,上帝们却弄伤了他。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真的很难受。历苏的眼中全是真诚,他不懂什么畜养动物,他认为食物就要彼此分享,而我们却拿子弹打穿了他的脚。他不懂什么是囚禁,在沙漠里,他们自由奔跑,他们一辈子没见过墙。而我们却把他审判,关起来。他难过得不吃不喝。
心里最柔和的地方彻底被历苏的真诚和善良感动着。我们本来就拥有最美丽纯洁的心灵,是我们丢失了它。我们选择了我们的舒适生活,尽可能的攫取我们需要的,所以放弃了纯真的和美好的。我们选择了把自己围困在锁和墙内,守着我们的财产,细数,顺便锁上了我们的心。所以我们放弃了自由和自然的空气。我们选择了谈吐优雅,举止大方。但是同时我们给自己带上了沉重的社会枷锁。那些天高地阔,肆意享受阳光和感情的日子被我们疯狂地丢弃了。
文明是贪婪的。它探着欲望的舌尖,吞噬着一切。一切纯真和善良的。文明舒适而痛苦。片中的历苏最后回到了他的部落。但是,在现在还找得到广袤的场地,那里动物可以无束缚地生存和活动?布西族在现代文明的触角下,还能保持纯真和善良,还能相信上帝吗?据说后来历苏还演了很多的续集,他给全世界人们带来了欢笑,后来还是被现代人所抛弃。他还能找到来时的路吗?他还能回得去吗?心痛,心痛,心痛。
是的,我们疯了,但愿上帝还清醒。
高中生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第二篇:《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非洲一个未经开发的地方:卡拉哈里。虽然距离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对于现代化事物一无所知。他们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没有纷争,没有犯罪,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海鲜鱼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宁静而安详。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飞机在他们部落上空飞过时,驾驶员扔下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凯的面前,他以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因而他十分兴奋,把礼物带回了部落,现代文明第一次冲击了这个小部落。人们将这个“上帝的礼物”当做劳动工具用来做各种事情,因为是“上帝的礼物”,大家开始抢夺这个劳动工具,姐姐残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头,满是鲜血,宁静的生活被现代文明打破了。人们之间开始出现纷争。
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发展必然带来纷争?我还不敢用“进步”一词。因为,进步是一个褒义词,是表示赞许和积极肯定。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说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会,比原始社会好。现代人只是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古今对比,厚今薄古。与布希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现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于自然,反而要自然适应人类,他们建立都市,发明各种交通工具,机器,为设法节省体力而绞尽脑汁,越想法改进生活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复杂。儿童必须花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如何在这复杂危险的环境下生存。这些文明人必须时刻想着如何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花费大量精力,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便你打发,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现代文明之间之所以冲突不断,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原本很简单,是我们把它想的复杂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简单,像布希族人一样,渴了就去觅水,饿了就去猎杀动物,吃饱就行,绝不库存;闲了,大家就围着篝火讲故事。他们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那些脚印代表不同的信息。借由这些从小锻炼的生存本领,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骄傲物质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我们现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坏了一个地球还不够,还将自己肮脏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类无尽的欲望,何处才是尽头?
打开了欲望这个潘多拉魔盒,也就打开了人类文明血腥前行的历史画卷。画卷里处处都是在血与火的对抗,处处都彰显着“利益”、与“欲望”,二者形影不离。100多年前,恩格斯写过一篇经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摩尔根指出,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民说来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阐释了恩格斯和摩尔根的观点。在影片中,处于原始社会的布希族没有财富观念,没有利益冲突。因为上帝的礼物——一个玻璃瓶子——因为都想据为己有而引发纷争。
本来是一部喜剧片,却处处流露出导演对现代文明的反思。鲁迅先生曾说喜剧就是把丑陋的东西剥光了给人看。影片中,与世隔绝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现代文明前表现的如此滑稽可笑:现代人的天赋人权,法律,犯罪,房子,汽车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其生活如《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情形一样,“无论魏晋,不知有汉”,简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让现代人思考:人类文明究竟应该向何处去?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结尾,凯扔掉了上帝的礼物——瓶子,扔掉了这个引发部落冲突的“不详之物”。
第三篇:《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存在吗?竟然也会疯狂起来?瞧这名字就够吸引人的!那这部电影到底在说些什么呢?看后才知道,原来是上世纪80年代城市发展进程中,不为人知的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冲撞中的一些缩影。故事是以像沙漠又不是沙漠的卡拉哈里平静祥和的生活场面开始的,在那里居住着原始部落------布希族,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艰辛,但却没有私念,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相互帮助,分享果实。在他们心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视并保佑着他们。然而这样与世无争的生活被“上帝”扔下来的一个酒瓶给搅乱了。
凯在外面游猎的时候捡到了飞机上落下的瓶子并带回了部落。很快,聪明的布希族人发现了这个瓶子的多种用途,都想使用它,遗憾的是上帝太吝啬了-----只扔下一个瓶子!于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不和谐场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大家为争夺瓶子的使用权而相互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发生了多起流血事件。凯决定把这个搅乱平静生活的罪魁祸首还给上帝,于是他开始了赶往世界的尽头的旅程。一路上凯经历了种种奇遇,也引发了无穷的乐趣,与此同时,一群笨手笨脚的反政府武装分子袭击总统未果之后,开始了流亡他乡的漂泊生活......而一直在卡哈拉里做研究的动植物学家安德鲁斯蒂,开着无刹车,既能无人驾驶、又能上树的破旧吉普,代替牧师去接来做乡村教师的汤小姐,这一路可让汤小姐见识了这辆吉普的与众不同和安德鲁斯蒂博士头衔之外的另一面。在“车上树”的时候凯第一次遇见了安德鲁斯蒂和汤小姐,并以为他们是神仙!当他把瓶子给安德鲁的时候,安德鲁斯蒂却让他丢掉,于是凯愤怒的走开了。凯离开之后由于射杀了文明时代驯养的山羊被当地政府收押3个月,幸好安德鲁斯蒂雇佣他做了11星期的义务服务。这就为他们合伙智斗武装分子埋下了铺垫。当反政府恐怖分子闯进村子,挟持了汤小姐和她的学生时,正在户外做研究的安德鲁斯蒂发现了这一危情,并准备了对策开始了对唐小姐的营救。而作为安德鲁副手的凯则机智的完成了安德鲁斯蒂交给他的任务。最终,所有人被救,而且无一人伤亡,当然,除了反政府恐怖分子。
故事虽然结束了,可是对于故事中的有些人物的印象还是无法磨灭。
来自原始文明的凯与现代文明的事物撞了个正面,于是喜剧诞生了,就像卓别林的哑剧一样充满了趣味和欢乐。凯把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圣物,把它看作上帝的恩赐,神圣而高贵。以至于把西方文明人扔下的垃圾---那只破瓶子当作慈爱的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而此刻相距600公里的大都市到处可见这样的垃圾,人们为名誉、利益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勾心斗角的无烟战争。反动分子也公然袭击总统发动武装斗争。
相比之下,凯所生活的卡拉哈里也许就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净土。可爱的布希族人,纯真、简单、善良、执着,没有嫉妒,仇恨,权利之争,非常纯净的种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为生存而生存。没有烦恼、负担,快乐的生活,真是感叹地球上竟然有如此简单干净的种族。里面有这样一句描述布希人的话: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你高兴的过,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不需要以时钟或日历来决定作息。这与卡拉哈里相聚600公里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们推动社会进步的初衷是为了更舒适地享受生活,使得现代文明得以发展前进。可是先进的文明却使得大家过的更加辛苦,背上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以至于一些不堪重负的人就更向往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反复的投胎,让自己只过小时候的快乐日子;还有些人选择到处去流浪,随遇而安,饿了就讨口饭吃,烟瘾犯了就去借个火,困了就找个汽车轧不到的地方席地而卧。那叫一个超脱。
而动植物学家安德鲁斯蒂不愧是个顽固的知识分子,用中国的话说就是一个“书呆子”,在女人面前就像一头错喝了乙醇的小鹿,到处乱撞搞破坏。他虽然有时犯浑,但在关键时刻还是展现了男人在危急时刻的勇敢,更何况还是在自己心仪的对象遇到危险时,更是义不容辞。这时候他利用一切掌握的资源,让凯用药剂把6个恐怖分子麻醉后,主动出击把另外
2个玩牌玩到头脑发烧的土贼缉拿就擒。绅士的安德鲁斯蒂在最后展示自己英雄一面的时候,机会却被别人抢走了!
在中国,这显然是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谦虚,以至于功劳被窃取也不愿去捍卫自己的成果。不过这个“可爱的笨男人”最终还是获得了“弃城就乡”汤小姐的芳心。也许是她看透了城市中各种噪音的喧嚣和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相比之下,这种淳朴而无意识的搞笑节目更让她觉得舒心、快乐,让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样看来,这个虚拟的上帝并没有发疯,而是在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感情路上种下一些带刺的玫瑰,在国家政权的康庄大道上安排了一个强盗,但最终一切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继续向前、向前......我想上帝如果真的存在的话,他看到这里发生的一切,一定也会暗暗发笑:一切皆有定数。听到这话,如来也笑了。
第四篇: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停下你疯狂的脚步 ——观《上帝也疯狂》有感 十九世纪的非洲,现代文明发展极度不平衡。距离都市只有六百英里卡拉哈里,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景色,卡拉哈里是个半沙漠地区,一年中有九个月干旱无雨,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纷纷离开,而它却是布希族人眼中的天堂—— 他们无须依靠地表水就能生活,拥有丰富的生存经验。但居民对于现代化事物一无所知,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和上帝存在。群居的生活,宁静而安详。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飞机在他们部落上空飞过时,驾驶员扔下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历苏的面前,他以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因而他十分兴奋,把礼物带回了部落,现代文明第一次冲击了这个小部落。因为是“上帝的礼物”,大家开始抢夺这个劳动工具,宁静的生活被现代文明打破了。人们之间开始出现纷争。也由此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种种故事„„
这部影片反映了现代文明和原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回溯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无不对历史进程和生产方式产生巨变,同对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了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使劳动力,资本和技术集中于该生产领域,实现了大规模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们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地球变成一个“小村落”。
在影片中,以历苏为代表的布希族人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踏着原始文明开拓出一条血路。布希族人原本过着与世无争,恬淡自由的渔猎生活,而代表着现代都市文明和都市欲望的可口可乐的空瓶子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布希族人以为这是上帝的礼物,包括人们开的车子、身上穿的衣服、人们交流的语言,布希族人都认为是上帝显灵。与其说我们是文明人、现代人倒不如说我们是经济人、契约人,与原始淳朴的布希族人相比,都是不过是散发着铜臭的臭皮囊。我沉浸在幽默的剧情中开怀一笑,过后却感到心底浸淫出阵阵悲凉。鲁迅先生曾说喜剧
就是把丑陋的东西剥光了给人看: 与布希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现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于自然,反而要自然适应人类,他们建立都市,发明各种交通工具,机器,为设法节省体力而绞尽脑汁,越想法改进生活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复杂:一边是工业的快速发展,一边是《桃花源记》——不知魏晋;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非洲原始自然风光;一边是充斥着契约关系的金钱和虚伪,一边是历苏洁白的牙齿绽放在黝黑健康的脸庞。
上帝,停下你匆忙的脚步吧!人类的发展要学自然规律,宝贵的资源是我们的后代的,我们忍心看着子孙后代为了资源而自相残杀?工业文明不是机器文明,信息文明不只是网络文明,在地球村我们需要的是人民之间的以诚相待,和谐相处;人来的发展不应该建立在一部分人得利益上,因为每一个人生而平等,无论民族、国家、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就像西进运动,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的开发,但是无数的印第安人被驱逐到更为荒凉的蛮荒之地,身后是无尽苍凉的“眼泪之路”。
摩尔根指出:“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民说来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上帝”,停下你们匆忙的脚步,从新审视与思考自身发展与世界和谐。
2011级 新闻学邢那 01138007
外国文学期中作业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停下你疯狂的脚步》
姓名:邢那
学号:01138007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新闻学
指导老师:张晓辉
时间:2012年11月
第五篇:《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里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与现代社会完全脱节的布希族。布希族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区,族人对现代社会的一切一无所知,过着完全自给自足,单纯快乐的生活。他们与其他人类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所有权的意识,共享所有资源,没有纷争和矛盾。他们的文明落后,信奉上帝,仍抱有最原始的世界观,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后代,甚至把穿着文明的现代人当做神仙。
布希族以小家庭形式聚居,与其他族人长期没有联系,电影的主要讲述了基索的家庭。一个从天而降的可口可乐瓶改变了原本平静和爱的基索家庭。他们都特别喜爱这个神奇而能多功能使用的物件,让他们第一次觉得有东西是不能分享的,引发了争吵抢夺等不愉快的事情。这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以基索家庭为代表的布希族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很少,完全不了解科学的世界,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他们不了解的客观现象,面对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只能认为是神的作用,只能用唯心的思想来解释。
基索家人都认为给他们带来不和的可口可乐瓶是上帝犯糊涂才扔下来的不祥之物,他们认为上帝应该爱护他们,而且一直也爱护着他们,给他们雨水和食物。事实上他们除了上帝,也确实没有办法解释一个从来没有存在于他们生活的世界的玻璃瓶子。人类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唯物用科学不断否定唯心认识的过程。一般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先有唯心的解释,随着科学的发展,再由唯物用科学还事物以本来面目。而像布希族人这样的生活条件和方式,他们不需要解释太多陌生未知的东西,所以他们的进步十分缓慢。而如果有一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现代社会,认识的过程必然也会使他们接受科学的世界而摒弃他们原有的落后思想。
影片中同时以现代人的生活与布希族做对比,反映人类在文明和社会条件快速发展的现代环境中,却是麻木,拜金,受欲望驱使在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蔑视自然规律。人类经过了漫长的认识和创造才获得了如今文明的社会,但却还需要不断的认识和调整世界观,价值观。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和正确的发展。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对社会发展确实具有重要意义。